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怀文中学、人民路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化学试卷
(分值:60分,时长: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Mg-24 Cl-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冶炼金属 B. 葡萄酿酒 C. 煤的焦化 D. 海水晒盐
2. 某化学实验小组书写的化学式、俗名以及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A. Ca(OH)2生石灰、碱 B. NaOH苛性钠、碱
C. CaO熟石灰、氧化物 D. Na2CO3纯碱、碱
3.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降低水硬度
B. 一氧化碳有毒,不能做燃料
C. 氯化钠有咸味,可作调味品
D. 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可用于除去水垢
4. 在“溶液酸碱性检验”活动中,测得校园土壤样品呈酸性,所记录pH与下列数值最吻合的是
A. 6 B. 7 C. 8 D. 9
5. 归纳和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因此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能和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都能和碱溶液反应
C.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6.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 加入适量的Ca(NO3)2溶液,过滤
B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除去N2中的O2 通过足量的灼热的铜网
D 除去CO中的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A. A B. B C. C D. D
7. 如图是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t1℃时,KNO3的溶解度与NH4Cl的溶解度相等
B. t2℃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C. t1℃时,NH4Cl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肯定无晶体析出
D. t2℃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NH4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8. 观察实验现象是科学探究的必要步骤。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蓝色沉淀
B. 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D. 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铁锈,溶液变为黄色
9. 下图一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图,图二是过滤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一中a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氢气,可以燃烧
B.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 图二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作用是引流
D. 图二中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会导致滤液浑浊
10.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相符的是
A. 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数随时间的变化
B.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 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D. 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共15分)
11. 按照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按质量计算,海水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O、H、__________、Na等。
(2)酸在溶于水时,都解离出了共同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因此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已知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则次氯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12. 回答有关燃料的问题: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____。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能源,可燃冰属于__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的能源。
(2)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______________,使燃料充分燃烧;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13. 镁及其合金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大量的金属镁是从海水或卤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见下图:
(1)了使MgSO4转化为Mg(OH)2,试剂①可以选用_________________ 。
(2)加入试剂①后,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
(3)试剂②可以选用_________________
(4)通电后,MgCl2分解生成Mg和Cl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共16分)
14.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等关键词成为热搜。
(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如图一所示,他们选用体积大小相等的两个塑料瓶,分别盛满同条件下的空气、二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物(体积比1:1),并用一个小塑料管连接(在塑料管中间有一滴红墨水),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红墨水滴会_________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其气体发生装置应选用图二中的______________(填序号)。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用上图二中装置_____________(填序号)作发生装置。
15. 物质的鉴别:
一、固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氢氧化钠与氯化钠
【操作与结论】
(1)分别取少量固体于两个玻璃片上,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观察到其中一种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该固体为______________,而表面无明显变化的为另一种固体。
【交流与讨论】
(2)经讨论后,小组同学认为只用水也可以鉴别两种物质,依据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
二、液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鉴别稀硫酸与稀盐酸
【实验操作】
将两种溶液编号甲溶液、乙溶液,并分别取样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
【实验现象】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乙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
(3)甲溶液为______________,乙溶液为另一种溶液。乙溶液中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4)列物质还可以鉴别稀硫酸与稀盐酸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酚酞溶液 B. 氧化铜 C. 硝酸钡溶液
16. 农场需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为了确保改良效果,需要对库存的熟石灰是否变质进行检测。农场实验室取了一定量的熟石灰样品,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1)猜想一: ______________。
猜想二:CaCO3和Ca(OH)2
猜想三:CaCO3
【资料查阅】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实验步骤与现象】
步骤 操作 现象
1 取1g样品于试管中,加入10mL蒸馏水充分振荡 得到上层清液和下层固体
2 向步骤1后的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 溶液变红
3 向步骤2后的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产生气泡,固体物质消失
【实验分析】
(2)实验人员根据步骤I认为样品中有CaCO3。其实该结论并不严密,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3)解释步骤3有气泡产生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示)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4)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猜想_____________正确。
【评价与反思】
(5)熟石灰存放时应______________保存。
四、推断、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17题4分,18题5分,共9分)
17. 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三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若X、Y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两种液体;Z为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X转化为Y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从微观角度解释X、Y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18. 某厂生产的NaCl样品中含有少量MgCl2杂质。该厂质检员称取20g该样品,完全溶解在100g蒸馏水中,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样品中MgCl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2)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化学试卷
(分值:60分,时长: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Mg-24 Cl-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冶炼金属 B. 葡萄酿酒 C. 煤的焦化 D. 海水晒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冶炼金属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煤的焦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氯化钠结晶析出,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 某化学实验小组书写的化学式、俗名以及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A. Ca(OH)2生石灰、碱 B. NaOH苛性钠、碱
C. CaO熟石灰、氧化物 D. Na2CO3纯碱、碱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钙的俗称为熟石灰或消石灰,其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构成的,属于碱,该选项不正确;
B、氢氧化钠俗称为烧碱、火碱、苛性钠,其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构成的,属于碱,该选项正确;
C、氧化钙的俗称为生石灰,其中含有钙、氧两种元素,属于氧化物,该选项不正确;
D、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3.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降低水硬度
B. 一氧化碳有毒,不能做燃料
C. 氯化钠有咸味,可作调味品
D. 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可用于除去水垢
【答案】C
【解析】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不正确;
B、一氧化碳有毒,但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做燃料,该选项不正确;
C、氯化钠有咸味,且无毒,可作调味品,该选项正确;
D、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用于除油污,但不能除水垢,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4. 在“溶液酸碱性检验”活动中,测得校园土壤样品呈酸性,所记录的pH与下列数值最吻合的是
A. 6 B. 7 C. 8 D. 9
【答案】A
【解析】
【详解】校园土壤样品呈酸性,故pH<7。
故选A。
5. 归纳和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因此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能和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都能和碱溶液反应
C.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但是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还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能和碱溶液反应,但不是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都能和碱溶液反应,如水和一氧化碳不与碱反应,不符合题意;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水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符合题意。
故选D。
6.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 加入适量的Ca(NO3)2溶液,过滤
B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除去N2中的O2 通过足量的灼热的铜网
D 除去CO中的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碳酸钾和硝酸钙反应会引入新的杂质KNO3,故选项错误;
B、粗盐中加水,泥沙不溶于水,加水溶解后,再过滤、结晶,能除去泥沙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正确;
C、氧气能和灼热的铜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与灼热的铜不发生反应,故正确;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而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正确。
故选A。
7. 如图是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t1℃时,KNO3的溶解度与NH4Cl的溶解度相等
B. t2℃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C. t1℃时,NH4Cl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肯定无晶体析出
D. t2℃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NH4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A、如溶解度曲线图所示,t1℃时,KNO3的溶解度与NH4Cl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此时KNO3的溶解度与NH4Cl的溶解度相等,故说法A正确;
B、t2℃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为60g,所以此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说法B正确;
C、如溶解度曲线图所示,NH4Cl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所以给NH4Cl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能有晶体析出,故说法C错误;
D、如溶解度曲线图所示,t2℃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所以此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NH4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说法D正确。
故选C。
8. 观察实验现象是科学探究的必要步骤。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蓝色沉淀
B. 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D. 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铁锈,溶液变为黄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正确;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为白色沉淀,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错误;
D、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 ,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 ,FeCl3溶液呈黄色,正确。
故选C。
9. 下图一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图,图二是过滤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一中a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氢气,可以燃烧
B.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 图二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D. 图二中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会导致滤液浑浊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a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燃烧,不符合题意;
B、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C、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不符合题意;
D、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则滤液会从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空隙中流过,造成滤液仍然浑浊,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相符的是
A. 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数随时间的变化
B.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 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D. 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该选项图像正确;
B、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为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则加入二氧化锰的反应较快,但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该选项图像不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溶液pH>7,但加水只能使碱性减弱,则只能使溶液pH减小,并不断接近于7,不会小于7,该选项图像不正确;
D、硝酸钾溶液不为零,即开始时溶液质量不为零,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溶液质量增大,但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液质量不变,该选项图像不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共15分)
11. 按照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按质量计算,海水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O、H、__________、Na等。
(2)酸在溶于水时,都解离出了共同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因此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已知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则次氯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1. Cl 12. H+
13. HClO
【解析】
【小问1详解】
海水中的元素分布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0%左右,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其次是氢元素,这两种元素约占总量的96.5%,后面是氯元素和钠元素,故填:Cl;
【小问2详解】
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故填:H+;
【小问3详解】
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则次氯酸根显-1价,在化合物中氢元素显+1价,次氯酸的化学式为HClO。
12. 回答有关燃料的问题: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____。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能源,可燃冰属于__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的能源。
(2)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______________,使燃料充分燃烧;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2. ①. 天然气 ②. 不可再生
13.
14. ①. 增大煤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在短期内得不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小问2详解】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增大煤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
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 镁及其合金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大量的金属镁是从海水或卤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见下图:
(1)了使MgSO4转化为Mg(OH)2,试剂①可以选用_________________ 。
(2)加入试剂①后,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
(3)试剂②可以选用_________________ 。
(4)通电后,MgCl2分解生成Mg和Cl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①. 溶液 ②. 过滤 ③. 稀盐酸 ④.
【解析】
【详解】(1)与反应生成了 和,方程式为:,能除去硫酸镁且不引入新的杂质,因此试剂①可以选用溶液;
(2)因沉淀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过滤;
(3)与HCl反应生成了MgCl2和H2O,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稀盐酸(HCl);
(4)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会产生Mg和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共16分)
14.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等关键词成为热搜。
(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如图一所示,他们选用体积大小相等的两个塑料瓶,分别盛满同条件下的空气、二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物(体积比1:1),并用一个小塑料管连接(在塑料管中间有一滴红墨水),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红墨水滴会_________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其气体发生装置应选用图二中的______________(填序号)。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用上图二中装置_____________(填序号)作发生装置。
【答案】(1)向左 (2) ①. C ②.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a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满
(3)A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碳吸收热量较多,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因此红墨水滴向左移动。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B中长颈漏斗未伸入液面以下,产生的气体会逸出,发生装置应选用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二氧化碳应从b口进入,a口出,验满操作为将燃着的木条置于a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反应物为固体,需要加热,应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15. 物质的鉴别:
一、固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氢氧化钠与氯化钠
【操作与结论】
(1)分别取少量固体于两个玻璃片上,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观察到其中一种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该固体为______________,而表面无明显变化的为另一种固体。
【交流与讨论】
(2)经讨论后,小组同学认为只用水也可以鉴别两种物质,依据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
二、液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鉴别稀硫酸与稀盐酸
【实验操作】
将两种溶液编号甲溶液、乙溶液,并分别取样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
【实验现象】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乙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
(3)甲溶液为______________,乙溶液为另一种溶液。乙溶液中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4)列物质还可以鉴别稀硫酸与稀盐酸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酚酞溶液 B. 氧化铜 C. 硝酸钡溶液
【答案】(1)氢氧化钠 ##NaOH
(2)升高 (3) ①. 稀盐酸 ②. (4)C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放置,则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为氢氧化钠。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溶液温度会升高。
【小问3详解】
氯化钡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则乙溶液为稀硫酸,甲溶液为稀盐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A、盐酸和稀硫酸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不能鉴别,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氧化铜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则现象均为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不能鉴别,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钡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但不能和盐酸反应,则能鉴别,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16. 农场需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为了确保改良效果,需要对库存熟石灰是否变质进行检测。农场实验室取了一定量的熟石灰样品,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1)猜想一: ______________。
猜想二:CaCO3和Ca(OH)2
猜想三:CaCO3
【资料查阅】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实验步骤与现象】
步骤 操作 现象
1 取1g样品于试管中,加入10mL蒸馏水充分振荡 得到上层清液和下层固体
2 向步骤1后的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 溶液变红
3 向步骤2后的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 溶液由红色变无色,产生气泡,固体物质消失
【实验分析】
(2)实验人员根据步骤I认为样品中有CaCO3。其实该结论并不严密,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3)解释步骤3有气泡产生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示)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4)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猜想_____________正确。
【评价与反思】
(5)熟石灰存放时应______________保存。
【答案】16. 氢氧化钙##Ca(OH)2
17. Ca(OH)2 微溶于水,10mL 水不能溶解 1gCa(OH)2
18.
19. 二 20. 密封
【解析】
【小问1详解】
熟石灰是氢氧化钙俗称,氢氧化钙易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而发生变质;
猜想一:当该熟石灰样品没有变质,则全是氢氧化钙;
猜想二:部分变质,则为CaCO3和Ca(OH)2;
猜想三:完全变质,则为CaCO3;
【小问2详解】
根据资料信息可知氢氧化钙微溶于水,10mL 水不能溶解 1gCa(OH)2,所以根据步骤I不能认定固体全部是碳酸钙,也有可能是没有完全溶解的氢氧化钙;
【小问3详解】
在固体中滴加稀盐酸,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固体物质消失并产生气泡,原因是稀盐酸先与溶液中的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酚酞由红色变为无色,稀盐酸再与碳酸钙固体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则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通过以上探究可知固体中既有氢氧化钙又有碳酸钙,则猜想二正确;
【小问5详解】
熟石灰存放时应密封保存,防止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变质。
四、推断、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17题4分,18题5分,共9分)
17. 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三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若X、Y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两种液体;Z为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X转化为Y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从微观角度解释X、Y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②. 分解反应 ③. 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
【分析】Z为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说明为氧气;X、Y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两种液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和氧气能相互转化,则X为过氧化氢、Y为水。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X转化为Y的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18. 某厂生产的NaCl样品中含有少量MgCl2杂质。该厂质检员称取20g该样品,完全溶解在100g蒸馏水中,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样品中MgCl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2)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答案】(1)0.95
(2)设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则
解得y=1.17g
则恰好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0g-0.95g+1.17g=20.22g
答: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为20.22g。
【解析】
【小问1详解】
设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则
解得x=0.95g
则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为0.95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陕西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陕西专用)01(答案)

下一篇:7.3 重力 同步练习 (答案)2023-2024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