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
1.现有一包粗盐,为了探究它的成分并将其提纯得到氯化钠固体,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
探究一:粗盐中含有哪些可溶性杂质?(微溶物质按可溶处理)
【查阅资料】
可能含有MgCl2、C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1)取粗盐少许,溶于水,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2)取滤液少许,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结论:可溶性杂质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3)另取滤液少许,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结论:可溶性杂质中一定有MgCl2、Na2SO4,该结论 (填“正确”或“不正确”)。同学们继续试验,最终确定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为:MgCl2、CaCl2、Na2SO4。
探究二:将剩余粗盐提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继续探究】
(4)步骤一:将剩余粗盐完全溶解并除去其中不溶性杂质。
步骤二:若每加入一种试剂只除去一种可溶性杂质,则加入试剂的顺序为:先加入过量 (填字母),继续加入过量 (填字母)。
A.氯化钡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硝酸钡溶液 D.碳酸钠溶液
步骤三:再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最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将滤液蒸干,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此时,得到的氯化钠固体质量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剩余粗盐中氯化钠质量。
【总结与归纳】
(5)通过本题的探究可知:确定物质成分时,每加入一种试剂只与其中一种成分反应,产生明显实验现象即可。而除去物质中可溶性杂质时,可以将杂质离子完全转化为 而除去,若最终要获得溶液中的固体溶质,还需要将溶液 (填一项实验操作)。
2.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空气组成 X O2 Y CO2 其它
体积分数 78% 21% 0.934% 0.034% 0.002%
(1)空气中Y气体是 (填名称)。
(2)分离空气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两种。
Ⅰ.加热液态空气,首先分离出氮气。则沸点:X Y (填“高于”、“等于”、“低于”)。
Ⅱ.分子筛分离。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它分子分离,则分子大小:X O2(填“大于”、“等于”、“小于”)。
(3)某同学 用制氧机制取并收集了一袋气体,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资料信息】白磷、红磷燃烧后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有毒。
①首先检查装置的 ;②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③打开止水夹a和b,向A中缓慢通入一定量气体,露出白磷后,关闭止水夹a和b,此时,A中水进入到B中,测得B中水的体积为V1mL。④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进行操作是 。B中水倒吸进入到A中,测得量筒中的体积变为V2mL。⑤经测定V1=210mL,V2=50mL,则该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精确到0.1%)。 图1相比,图2装置的优点有 。
3.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它们是否发生了反应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实验进行探究。他们在盛有一定量X溶液的烧杯中放置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并滴入3滴酚酞试液,然后开启电磁搅拌器,从滴定管中逐滴加入Y溶液,计算机显示两种传感器所得的数据曲线如图乙和图丙。
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中的X溶液是 ,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
(2)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使用的NaOH溶液已经变质,则实验时还可观察到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 。
(3)结合图像分析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a点溶液显碱性 B.加入10mLY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烧杯中NaCl的质量分数一直增大
(4)从微观视角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在溶液中,酸解离出的氢离子和碱解离出的 结合生成水。写出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产物有硫酸盐的化学方程式: 。
4.【科学探究】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某化学小组对甲烷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产生兴趣,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中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甲:CO2、H2O
乙:CO、H2O
丙:NH3、CO2、H2O
丁:CO2、CO、H2O
【查阅资料】无水CuSO4遇水变蓝
【实验探究】将甲烷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装置中物质均足量)。
(1)天然气属于 物(填“纯净”或“混合”),是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2)甲同学认为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3)实验中用纯净的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
(4)实验中观察到A中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由此推断 同学的猜想成立;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请指出该实验的一个不足之处: 。
(6)实验中A装置和B装置的顺序不能对调,原因是 。
【反思与交流】
(7)为尽量避免不完全燃烧产生有毒的CO气体而污染环境,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5.某兴趣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氧化铜的相关反应实验,并对生成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1)在A装置中,当观察到 时,证明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已经完全反应。
(2)AB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
【查阅资料】已知氧化亚铜(Cu2O)和铜(Cu)均为红色固体,氧化亚铜能和稀硫酸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为蓝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问题】B中使质玻璃管反应后生成的红色固体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3)猜想一:红色出体只有Cu
猜想二:红色固体只有Cu2O
猜想三:红色固体可能含有
【实验探究】
(4)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红色固体含有Cu2O
【得出结论】
(5)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同学们分析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 。
【反思交流】
(6)同学们补充以下实验:称取mg的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ng固体,当n> m(含m的代数式表示)时,可以得出猜想三正确的结论。
6.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提示:浓氨水、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实验方案一】如图1所示。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微观解释是 。
【实验方案二】如图2、图3所示。
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
(2)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图2、图3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变量只有一个,被控制的量有多个,请说出3个被控制的量为 、 、 。若图4中的小纸花喷有 ,而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的是浓盐酸,可以观察到小纸花的颜色从下至上变为红色。
【实验方案三】如图5所示。

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
(4)过一会儿后,从图5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提示: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相遇生成白烟氯化铵),说明 (填“氨分子”或“氯化氢分子”)运动的快。
【实验结论】
(5)上述实验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 有关。(写出一点即可)。
7.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发生反应”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猜想二: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
【思路分析】
(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 。
(2)我们通常可以通过观察发光、发热等现象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二氧化碳溶于水无明显现象,因此 (填“能”或“不能”)通过直接观察法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依据生成物和反应物的不同,通过验证生成物的存在,可间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
【查阅资料】盐酸、硫酸、醋酸都属于酸类物质。
【设计实验】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紫花分别进行如图实验:
(3)实验②的目的是 。
(4)实验①④中紫花变红,②③紫花不变红。由此可知,猜想 成立:通过对比实验①④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5)另一组同学进行了创新,设计了如图二所示实验,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6)老师告诉同学们,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还可以通过间接判断反应物的减少来分析化学反应的发生。例如,将图一实验④变红的紫花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红花又变紫,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
8.建构思维模型利于提高对事物认识的深度。某小组同学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如下六个环节的思维模型:
【提出问题】检验甲烷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是什么?
【推断猜想】猜想1:NH3、H2O;
猜想2:CO2、H2O;
猜想3:CO、H2O;
猜想4:CO、CO2、H2O。
【分析讨论】
(1)“猜想1”不成立的原因是 。
【查阅资料】Ⅰ、白色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Ⅱ、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而CO不能;
Ⅲ、相同条件下,NaOH溶液吸收CO2的能力比Ca(OH)2溶液强。
【设计实验】应用模型设计如下方案(固定装置未画出),将气体产物通过该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现象】
(2)Ⅰ、向装置中通入气体产物,观察到A、B中 ,E中澄清石灰水不浑浊。说明气体产物成分中一定有CO2和H2O;
Ⅱ、通入一段时间气体产物后,点燃酒精灯,D中有红色固体生成,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D中玻璃管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中氧化铜 (填被还原、被氧化)。在加热前通一段时间气体产物的目的是 。
Ⅲ、关闭止水夹,熄灭酒精灯。
【得出结论】
(3)猜想 成立;
9.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启寻镁之旅。
(1)探究金属Mg。镁是一种 色的固体,质软,有导电性;将镁条放入食醋中,观察到固体消失,产生大量 ,放热。
(2)制备金属Mg。工业上用电解氯化镁的方法生产镁,其原理:MgCl2Mg+Cl2。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反应基本类型),该反应中 能转化为 能。
再探金属镁。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资料】Ⅰ、镁+氮气氮化镁,氮化镁是一种黄绿色固体。
Ⅱ、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炭黑和一种白色固体。
(3)写出Ⅱ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4)实验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容积的70%。经分析,镁燃烧时一定还消耗了氮气。理由是 。
(5)银白色的镁条表面常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
Ⅰ、甲同学认为该外衣是MgO,遭到否定,否定的理由是 。
Ⅱ、查阅资料:镁条变黑是因为生成了碱式碳酸镁[Mg2(OH)2CO3],其性质与铜绿相似,写出碱式碳酸镁受热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
10.化学老师在复习生活中常见的盐时,围绕Na2CO3让学生完成图一所示实验,“男生组代表”完成A实验,“女生组代表”完成B实验.实验结束后,老师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图二C烧杯中进行实验,充分混合后发现白色沉淀明显增加.请你参与下列实验探究:
【实验分析】
(1)根据学生和老师进行实验的现象分析,“男生组代表”完成A试管中的实验,一定有剩余的反应物是 (填化学式),“女生组代表”完成B试管中的实验,一定有剩余的反应物是 (填化学式);
(2)老师将C中反应后的液体过滤,对所得滤液中的溶质进行了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
猜想二: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CaCl2;
猜想三: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CaCl2、HCl;
猜想四:滤液中的溶质还可能是 ;
【讨论与交流】全班同学通过认真地讨论,排除了老师的其中一种不合理的猜想
(3)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 ,理由是 ;
【进行实验】丽丽同学取少量滤液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种物质,发现无色溶液变成红色
(4)你认为丽丽同学向滤液中滴加的物质是 ;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得出了猜想四是正确的结论。
11.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 (写一点)。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 (填“实验1”或“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 。
12.水是生命之源。某兴趣小组同学以“水”为主题展开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 探究雨水
(1)某天收集某市不同区域雨水样品并测定其pH,结果如下表。
地区 A B C D
pH现象 4.93 5.62 5.46 6.01
降雨属于酸雨的是 区域(填序号)。
任务二 探究水的组成
【实验现象】
(2)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甲玻璃管中气泡首先出现的位置在 (选填“a”、“b”或“c”)处。甲、乙两支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切断电源后,打开甲处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甲玻璃管尖嘴口,观察到木条复燃;打开乙处活塞,将燃着的木条放在乙玻璃管尖嘴口,观察到气体燃烧。

【实验结论】
(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其理论依据是 。
【实验改进】
(4)电解纯水速率较慢,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NaOH增强导电性,NaOH本身不参与反应。NaOH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含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 (填化学符号)。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NaOH溶液对电解水速率影响,小组同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20mL氢气所需时间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 。

任务三 探究白色浑浊物成分
兴趣小组使用石墨电极进行电解饱和Ca(OH)2溶液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连接电源,发现液体温度升高,正极附近出现明显的白色浑浊。
【发现问题】白色浑浊物是什么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Ca(OH)2 猜想二:CaCO3 猜想三:Ca(OH)2、CaCO3
【理论依据】
(5)白色浑浊物中可能存在Ca(OH)2的原因有 (填字母序号)。
a.水的减少 b.反应生成 c.液体温度升高
(6)白色浑浊物中可能存在CaCO3的原因是 。
【进行实验】
(7)
试剂名称___ 。
(8)猜想 正确。
1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煤炭燃烧的主要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煤炭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煤炭的主要元素有碳、氢、氧和硫等。
②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
③无水CuSO4遇水变蓝,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和CO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猜想与假设】
(1)燃烧的主要产物可能有:甲。CO2;乙、SO2:丙、H2O:丁、Fe3O4;戊。CO,你认为 选项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煤炭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
【实验与结论】
(2)A装置中无水CuSO4变 ,则证明煤炭燃烧产物有水。
(3)B装置中观察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证明煤炭燃烧产物有 。
(4)若C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煤炭燃烧产物有CO2: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交流与反思】
(5)经分析发现上述现象无法证明燃烧产物中有CO,若要证明燃烧产物中有CO,还需观察到的现象是 。
14.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所需仪器按照装置图连接起来;
②右边烧杯放一定量水,打开K1和K2,向上拉动任意一支注射器的活塞;
③将实验所需药品加入对应的仪器中;
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冷水中;
⑤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
⑥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二氧化碳进入具支试管中;
⑦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
⑧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
⑨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问题解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 ;
(3)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在实验步骤⑥中,具支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的实验现象是 ;
(5)能看到白磷燃烧起来的实验步骤是 (填序号)。
(6)通过对比实验步骤⑧⑨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通过对比实验步骤 (填序号)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15.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测定混合后溶液的pH,pH<7。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方案二:探究反应终点问题
①小红说:根据图示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到 。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小文说:实验开始不需要添加酚酞试液,在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则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分析]:
(3)你认为谁的说法不正确,并说明理由。 。
(4)方案三:测温度的变化
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随稀H2SO4不断滴入,得到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2所示。
①中和反应是 (选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H2SO4与NaOH溶液进行实验。
②当溶液的温度为38℃时,可证明溶液不含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法是 (填选项)。
A.品尝烧杯中溶液的味道
B.用手沾取烧杯中溶液并体验是否有滑腻感
C.往烧杯中再滴加少量氢氧化钡溶液并观察溶液颜色
16.人体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人体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某同学查阅资料发现,FeCl3也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的高低,该同学在28℃环境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过氧化氢酶是高效的生物催化剂。温度过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反而会降低。
【提出问题】过氧化氢酶和 FeCl3催化效率哪个更高?
(1)【猜想与假设】 。
【实验材料】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5%的过氧化氢溶液等。
【实验步骤】
①取2套下图甲装置﹐编号为1、2,并各注入10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装置锥形瓶内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向2号装置锥形瓶内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
③观察并记录注射器活塞移动刻度。
【实验分析】
(2)请写出FeCl3溶液催化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3)如图甲,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要定量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 。
【预测实验结果】
(4)请写出一种可能的实验结果: 。
【实验拓展】
(5)在以上探究的基础上,该同学又完成了“探究温度对猪肝研磨液和FeCl3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图中代表猪肝研磨液催化效率的曲线是 ,判断的理由是 。
17.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城市的废旧电器是一座“金属矿山”,某废旧电器中含有锌、铜、镍(Ni)三种金属,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从中回收金属铜和镍,做了如下的探究。
已知:硫酸镍(化学式NiSO4)能溶于水。
实验一:探究锌、铜、镍三种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强弱
【提出猜想】兴趣小组结合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提出了以下猜想。
(1)猜想一:Zn>Ni>Cu;猜想二:Zn>Cu>Ni;猜想三: 。
【进行实验】
(2)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两支试管,分别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锌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然后将大小、形状相同的镍片分别插入两支试管中。 插入硫酸铜溶液中的镍片表面出现红色固体物质,另一支试管无明显变化。 猜想 正确。镍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
实验二:从含有锌、铜、镍三种金属的废旧电器中回收铜和镍
【设计方案】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化流程。
(3)步骤①中得到的A是 。写出步骤①中的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评价】
(4)合理开发城市“金属矿山”的意义是 (答1条)。
18. 是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实验室常用制备。
某同学为了探究 的还原性,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是被逐步被还原的,铁元素的化合价逐渐降低,最后为0价。
(1)装置烧瓶中的反应,浓硫酸起作脱水、吸水和 作用,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和成功,上图中各装置连接顺序(以气流方向)为 (用数字表示)。
(2)随着反应进行,装置可观察到红色粉末变黑和 的现象。
为了探究反应后 装置中黑色粉末的成分,他补充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铁的氧化物主要有 (黑色)、(红棕色)、(黑色);
很不稳定,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其他氧化物;
【资料分析】
(3)由资料推知,黑色固体的成分中 (填“有”或“没有”) 。
【猜测成分】① ② ③和
【实验探究】
(4)取少许粉末加入稀硫酸,粉末逐渐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则猜测 不成立。为了进一步探究黑色产物成分,请你从定量角度设计实验方案,简述为 。


()
()
参考答案:
1.(1)引流
(2)CaCl2
(3)不正确
(4) A D 大于
(5) 沉淀 过滤后蒸发溶剂
2.(1)稀有气体
(2) 低于 大于
(3) 气密性 打开止水夹b 76.2% 误差减少和更加环保
3.(1) 稀盐酸 由无色变为红色
(2) 溶液中冒气泡
(3)BC
(4) 氢氧根离子(或) (合理均给分)
4.(1) 混合 不可
(2)甲烷和纯氧中都没有含氮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有NH3产生
(3)避免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如二氧化碳)对实验造成干扰
(4) 丁
(5)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6)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会带出水蒸气,影响原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检验
(7)与充足的氧气(空气)反应,使其充分燃烧
5.(1)导管口不再有气泡冒出时
(2)
(3)Cu和Cu2O
(4)溶液变为蓝色,且有红色固体剩余
(5)Cu和Cu2O的混合物与稀硫酸反应,溶液也变蓝,且有红色固体剩余
(6)
6.(1) 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两个塑料瓶中小纸花由下至上逐渐变成红色,且小纸花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变红速率更快
(3) 塑料瓶的材质相同、大小相同、形状相同 滴加浓氨水的量相等、滴加浓氨水的时间相同 小纸花形状、大小相同等 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
(4)氨分子
(5)相对分子质量
7.(1)产生了新物质
(2)不能
(3)排除水能使干燥紫色石蕊纸花变色
(4) 二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5)气球体积变大,干燥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6)
8.(1)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不可能生成氨气
(2) 白色无水硫酸铜固体变成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被还原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3)4
9.(1) 银白 气泡
(2) 分解 电 化学
(3)Mg+CO2MgO+C
(4)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而氧气只占空气体积的21%
(5) 氧化镁是白色 Mg2(OH)2CO3MgO+CO2+H2O
10.(1) Na2CO3 CaCl2
(2)NaCl、Na2CO3
(3) 三 盐酸和碳酸钙不能共存
(4)无色酚酞溶液
11.(1) 氧气被消耗,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
(2)装置气密性良好(答案合理即可)
(3) 实验2 反应后,实验1集气瓶中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8.6%,而实验2集气瓶中氧气几乎被耗尽
12.(1)AC
(2) c 1:2
(3)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或原子)种类保持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
(4) OH- 10%NaOH溶液、12V
(5)ac
(6)电解水产生的氧气与石墨电极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
(7)酚酞试液
(8)三
13.(1) 丁 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蓝
(3)二氧化硫/SO2
(4) 不褪色
(5)气球变大
14.(1)锥形瓶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2H2O22H2O+O2↑
(4)石灰水变浑浊
(5)⑧
(6) 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⑤⑧/⑧⑤
15.(1)2NaOH+H2SO4=Na2SO4+2H2O
(2)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再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红色恰好消失
(3)小文的说法不正确,溶液呈酸性,无色酚酞试液也不变色
(4) 放热 C
16.(1)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更高(或氯化铁的催化效果更高)
(2)2H2O22H2O+O2↑
(3)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若活塞回到原位,则气密性良好(合理即可) 时间
(4)相同时间内,1号装置的注射器内气体比2号装置注射器内气体多(或1号装置的注射器内气体比2号装置注射器内气体少)
(5) B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超过适宜的温度范围,酶的活性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17.(1)Ni>Zn>Cu
(2) 一 CuSO4+Ni=NiSO4+Cu
(3) 铜/Cu H2SO4+Ni=NiSO4+H2↑(或H2SO4+Zn=ZnSO4+H2↑)
(4)节约金属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即可)
18.(1) 催化 ①⑤④②
(2)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3)没有
(4) ① 取56g样品加入足量硫酸溶液充分反应,最后称得溶液的质量增加54g,则是①,如果增加质量大于54g 则是③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常见气体制备与净化(答案)

下一篇: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及成分确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