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中学学校2023一2024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收心诊断化学试题(含解析)

开学收心诊断初三化学试题
本试题共7页,四道大题。考试时长60分钟,试卷满分60分。
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常见物质以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银、磁铁矿、食醋 B.钢、熟石灰、氯酸钾
C.冰、干冰、大理石 D.铁、生石灰、稀硫酸
2.正确进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氢氧化钠固体 B.闻气体气味
C.铁丝燃烧 D.测定溶液的
3.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室内点煤炉,放一盆水可防止中毒 B.图书资料失火可用液态灭火
C.汽油除油污是乳化现象 D.煮沸软化硬水后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4.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H ②2NH3 ③ SO2④ ⑤Mg2+ ⑥2OH- 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5.空间站中每滴水都弥足珍贵,空间站核心仓里的废水处理系统把航天员产生的废水收集起来,经特殊处理后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银离子消毒,此过程发生化学变化
B.途径①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途径②水分子发生了变化
C.催化改变了反应条件,能使反应生成更多的氧气
D.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3%,每滴水也弥足珍贵
6.用数轴归纳化学知识更直观,下列数轴表示正确的是
A.常见气体的溶解性:
B.生铁和钢的含碳量:
C.溶于20℃水后溶液温度:
D.溶液pH由低到高:
7.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步骤
A 鉴别木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 分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B 鉴别稀盐酸和水 分别滴入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C 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通入足量氧气中点燃
D 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铜溶液 加足量的锌、过滤
A.A B.B C.C D.D
8.如图所示,室温下,盛有水的烧杯内放置了两支试管甲和乙,试管甲和乙分别盛放的是KNO3饱和溶液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石灰水。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aOH固体后,乙中观察到变浑浊的现象。(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NaOH固体前,石灰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入NaOH固体后,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C.若加入的固体是NH4NO3,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
D.实验后,将甲乙试管中溶液倒一起,硝酸钾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9.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分别向质量相等的铁片和锌片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至过量
B.高温煅烧石灰石
C.将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足量铁钉的烧杯中
D.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每个方程式2分,共24分)
10.化学与人类生活、科技发展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芯是指由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计算机处理芯片,其核心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请画出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2)“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动机分别采用液氢、液氧和煤油作推进剂,煤油是石油分馏的产物。石油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冬奥会颁奖礼服内胆里添加了黑科技——石墨烯发热材料。石墨烯与金刚石组成元素相同,但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原因是 。
11.“乌铜走银”是云南省石屏县始创的一种独特的铜制工艺品技艺,迄今已有300年历史。
(1)乌铜是一种合金,其硬度比纯铜 (填“大”或“小”)。
(2)乌铜表面的黑色物质主要是氧化铜。利用稀硫酸和铁从氧化铜中得到铜单质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案实现。
方案一:
方案二: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较优的方案是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②西汉刘安所著《淮南万毕术》中提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方案二中体现这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冬奥会火种灯的燃料为丙烷(化学式为),下图是其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1)丙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2)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
(3)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的原因是 。
1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2)检验图B中a管中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图C实验中可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
(4)图D是浓硫酸的稀释,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14.和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时,将和各取,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的物质是 。将该不饱和溶液升温至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中混有少量时,欲得到较纯的宜采取的方法是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1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将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盛有下列物质的1-5号试管中。
试管编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盛放物质 紫色石蕊溶液 铁钉 氧化铁 氢氧化钙溶液 碳酸钙
(1)1号试管中的现象是 。
(2)反应后2号试管中一定有的阳离子 (写离子符号)。
(3)3号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小丽发现2号和5号试管中有共同的现象是 。
三、实验及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每个方程式2分,共13分)
16.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仪器名称有误的是: (填序号)。
①酒精灯 ②试管 ③铁夹台 ④分液漏斗 ⑤锥型瓶 ⑥水槽 ⑦集气瓶 ⑧烧杯
(2)利用A装置可以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利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干燥的氢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燃着的蜡烛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填字母)。
a.燃烧更旺 b.立即熄灭
(5)若回收B装置反应后固体催化剂,可以利用 法(填操作方法)。
17.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
(1)小敏的猜想是Al>Cu>M;小强的猜想是Al>M>Cu;你的猜想是 。
【查阅资料】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
(2)【设计实验一】小莉取M丝、铜丝、铝丝和编号为I、II、III的3支试管(试管中均盛有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进行如表的实验;
操作现象 M丝插入试管I 铜丝插入试管II 铝丝插入试管III 结论
刚开始 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M>Cu、M>Al
几分钟后 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有大量气泡产生 Al>M>Cu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对同一实验得出两种不同结论的现象进行了讨论,明白了实验刚开始时试管III中无气泡产生的原因,该原因是 。
(3)【设计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粗细相同,打磨干净的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交流与表达】
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 (选填“甲”“乙”或“丙”)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Al>M>Cu的结论。
【解释与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四、计算与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8.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黄铜(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使其充分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关系如图2所示。回答问题:
(1)实验室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浓盐酸,若将其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用于实验,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6页,共6页
1.D
【详解】A、银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还含有其它成分,属于混合物;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还含有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钢是一种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由钙、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氯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
C、冰是固态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主持词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成分,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铁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稀硫酸中含有硫酸和水,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容易吸水潮解,在称量时,应该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不可以放在纸片上,选项错误;
B.闻气体时,应该用扇闻法,不能直接将鼻子凑上去闻,选项错误;
C.铁丝燃烧实验中,应该在铁丝上绑一根火柴引燃,选项错误;
D.测定溶液pH值时,应该用玻璃棒蘸一些溶液,然后滴在pH试纸上,不能直接将pH试纸放到溶液中,选项正确;
故选D。
3.B
【详解】A、CO难溶于水,所以在煤炉旁放一盆水不可能防止CO中毒,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图书资料失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故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汽油能溶解油污,因此汽油除油污是溶解现象,故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但是煮沸软化硬水后不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分析】微粒符号前面的系数表示微粒的数目,化学式中的小角标表示构成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的该原子的数目,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详解】2H 表示2个氢原子,2NH3表示2个氨气分子,SO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Mg2+ 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2OH 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H2O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A、由以上分析可知,表示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不符合题意;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不符合题意;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符合题意;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A、银离子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此过程发生化学变化,说法正确;
B、途径①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途径②是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水分子发生了变化,说法正确;
C、催化改变了反应条件,改变了化学反应的速率,但不能使反应生成更多的氧气,说法错误;
D、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3%,每滴水也弥足珍贵,说法正确。
故选C。
6.D
【详解】A、氢气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则溶解性有大到小的顺序为二氧化碳、氧气和氢气,该选项不正确;
B、生铁和钢都为铁合金,但生铁的含碳量比钢大,该选项不正确;
C、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解时溶液温度几乎不变,则溶于水后溶液温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该选项不正确;
D、盐酸溶液pH<7,食盐水为氯化钠溶液,溶液pH=7,氢氧化钠溶液pH>7,则溶液pH依次增大,该选项正确。
故选D。
7.A
【详解】A、木炭粉不与过氧化氢反应,二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能够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产生大量气泡,所以分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能够鉴别木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选项正确;
B、稀盐酸呈酸性,水呈中性,酚酞溶液遇到酸性和中性液体都不变色,仍呈无色,所以分别滴入酚酞溶液,观察现象不能鉴别鉴别稀盐酸和水,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则混合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在氧气中燃烧,选项错误;
D、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和铜都强,锌既能够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也能够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即加足量的锌会将欲保留的氯化亚铁反应掉,还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锌,选项错误,故选A。
8.C
【详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热量,导致水温升高。加入NaOH固体后,试管乙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氢氧化钙晶体析出,但不能说明加入NaOH固体前,石灰水一定是饱和溶液。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加入NaOH固体前,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A不正确;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导致水温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甲中盛放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B不正确;
C、NH4NO3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导致水温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甲中盛放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由于溶解度减小,一定会有晶体析出,故选项C正确;
D、实验后,将甲乙试管中溶液倒一起,石灰水中的溶剂将使硝酸钾饱和溶液稀释,从而变成不饱和溶液,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9.B
【详解】A、稀硫酸过量,则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由金属决定。,,相同质量的铁和锌,铁生成的氢气较多。活动性锌>铁,所以相同时间内锌产生的氢气较多,选项正确;
B、,100g质量的碳酸钙完全分解生成56g的氧化钙和44g的二氧化碳,选项错误;
C、,开始固体的质量为铁的质量不为0,反应后固体质量为剩余铁和生成铜的质量,生成铜的质量大于消耗铁的质量,所以固体总质量增加。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选项正确;
D、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开始铁片表面的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无气体生成。然后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氢气生成,氢气质量逐渐增加,反应结束后无氢气生成,氢气的质量不变,选项正确;
故选B。
10.(1)
(2)不可再生
(3)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详解】(1)由于硅原子共14个电子,第一层最多排布2个电子且最外层最多排布8个电子,所以第二层最多排布8个电子,则多余的4个电子排在第三层。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2)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故填:不可再生。
(3)由于石墨烯与金刚石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石墨烯与金刚石组成元素相同,但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故填: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11.(1)大
(2) 方案二
【详解】(1)合金的硬度比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大,则乌铜的硬度比纯铜大;
(2)①方案一中H2与CuO反应需要加热,方案二中反应均在常温下进行,则方案二较优,可以节约能源,操作方便安全;
②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即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2.(1)9:2
(2)1:5##5:1
(3)两种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详解】(1)丙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9:2;
(2)由图可知,反应前有1个丙烷分子和6个氧分子,反应后没有没有丙烷分子,有1个氧分子剩余,所以有1个丙烷分子和5个氧分子参加了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5或5:1;
(3)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由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均属于化合物,故不是置换反应。
13.(1)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
(3)试管内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发生燃烧
(4)搅拌,加速热量散失
【详解】(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B 中 a 管中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检验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气体燃烧,有淡蓝色火焰,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3)试管内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水中白磷不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不能发生燃烧,从而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图 C 实验中可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试管内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发生燃烧;
(4)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所以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热量散失。
14.(1)增大
(2) NaCl##氯化钠 7:20
(3)降温结晶
【详解】(1)根据表格数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KNO3的溶解度为31.6g,氯化钠溶解度大于35.0g,取35.0g固体,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氯化钠形成不饱和溶液,硝酸钾形成饱和溶液,故填:氯化钠(或NaCl);升温过程中溶质、溶剂质量不变,仍是20℃时溶液的组成,升温至50℃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35g:100g=7:20,故填:7:20;
(3)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欲得到较纯的 KNO3 宜采取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15.(1)溶液变红
(2)Fe2+
(3)
(4)有气泡产生
【详解】(1)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所以1号试管中溶液变红色;
(2) 2号试管中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后试管中一定有氯化亚铁,则一定有的阳离子为亚铁离子,离子符号为Fe2+;
(3) 3号试管中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 2号试管中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可观察到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5号试管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观察到产生气泡;则2号和5号试管中有共同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16.(1)③⑤
(2)2KMnO4K2MnO4 + MnO2 + O2↑
(3)BFD
(4)ab
(5)蒸发##过滤
【详解】(1)由图A可知,③为铁架台 , ⑤为锥形瓶,题干中③的“架”, ⑤的“形”,书写错误,故填写:③⑤。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写:。
(3)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常温下就能进行,所以发生装置选择没有酒精灯的B装置,收集干燥的氢气,需要将制得气体通入浓硫酸吸收反应过程中混入的水蒸气,因此,选择F装置,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选择D装置,故填写:BFD。
(4)当B装置制得气体为氧气时,将气体通入G装置,燃着的蜡烛会燃烧更旺,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H装置,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当B装置制得气体为二氧化碳时,将气体通入G装置,燃着的蜡烛会立即熄灭,G装置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H装置,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故填写:ab。
(5)若回收B装置反应后固体催化剂,可以采用固液分离的方法即过滤,也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故填写:蒸发或过滤。
【点睛】本题为实验题,主要考查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溶解性、是否与空气或水反应,是否污染空气有关),气体的干燥方法,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的反应原理等知识点。
17.(1)M>Al>Cu
(2) 无气泡 铝丝表面有一层氧化铝薄膜,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故无气泡产生
(3) 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详解】(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铝排在铜前,铝比铜活泼,M的活动性未知,结合其它猜想,故可作出猜想:M>Al>Cu;
(2)设计实验一: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现象为:无气泡;
交流与表达:铝丝表面有一层氧化铝薄膜,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故实验刚开始时试管III中无气泡产生;
(3)由以上分析可知,M比铜活泼,M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MSO4和Cu,故现象是: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试管丙中反应为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与表达:实验甲中,铝能与MSO4反应,说明铝比M活泼,实验乙中,M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MSO4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M比铜活泼,实验丙中铝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铝比铜活泼,故由实验甲和实验乙即可得到结论,可去掉试管丙中的实验。
18.(1)解: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
100g×36.5%=(100g+x)×7.3%
x=400g
答: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400g。
(2)解: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
x=3.25g
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10g 3.25g=6.75g
则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100%=67.5%
答:则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详解】(1)见答案
(2)见答案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吉林省吉林市第七中学校大学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检测化学试题

下一篇: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高一上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