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体的质量最接近50kg的是( )
A.一枚硬币 B.一个鸡蛋 C.一名中学生 D.一支铅笔
2.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下列物理学家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首次通过三棱镜发现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阿基米德 D.奥斯特
3.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有关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转轴拨弦两三声”中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D.“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响度辨别的
4.如图所示是汽车利用超声波辅助倒车的情境,当汽车与障碍物相距较近时,汽车就会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B.“嘀嘀嘀”的警报声,就是超声波
C.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5.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体温计测体温前,要用沸水对其进行消毒
B.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C.使用实验室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读数时,玻璃泡可以离开被测液体
D.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完温度后都应用力甩几下
6.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逐渐升高
B.在第8分钟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该曲线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D.该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7.水是万物之源,亦是生命之源。斗转星移,岁月更迭,水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关于自然界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冬,堆好的雪人,过了几天发现变小了,是因为雪吸热后熔化
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玻璃变得模糊,是因为水吸热后汽化
C.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是因为水吸热后升华
D.滴水成冰,是因为水放热后凝固
8.“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呈现红色是因为它( )
A.反射了红光 B.吸收了红光
C.发出了红光 D.反射了白光
9.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皎洁的月亮不属于光源,我们能看见月亮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的光
B.《玄贞子》中记载“背日喷乎水,成虹冕之状”,因为太阳光是单色光
C.验钞机利用紫外线来显示钞票上隐藏的标记,因为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D.坐在教室两侧的同学会看到“黑板反光”现象,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10.在地球上观看日出时能看到地平线以下的太阳。下列现象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
A.日食、月食 B.汽车后视镜中的像
C.海市蜃楼 D.用潜望镜看到海面上的物体
11.如图是小天同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使用硬纸板是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
C.图乙的现象说明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D.图丙和图甲中的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2.一块仪容镜如图甲所示,放在某学校走廊的AB处,仪容镜靠墙而立,镜面与墙壁平行,在另一面墙壁上的O处悬挂一电铃,如图乙所示。为了总能看到电铃通过仪容镜所成的像O′,小强同学沿着走廊的ae直线走动,若将人和电铃各自看作一个点,则小强同学所在的区间是( )
A.ab B.bc C.cd D.de
13.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战斗机上的光电搜索跟踪系统。该系统功能与人眼相似,能为战斗机提供感知外界的“视觉”,系统内置的光电传感器,相当于人眼的视网膜,最外层窗口和传感器之间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关于该系统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系统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该系统在光电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周围景物通过该系统成像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的2倍焦距
D.该系统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②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7.5cm
④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只有②③④
15.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 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 L,在凹透镜的左侧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 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据此可判断凹透镜的焦距为( )
A.f B.L C.f+L D.f-L
16.小玉正确使用刻度尺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对测量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小玉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
B.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是12.38cm
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D.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6”是估读的
17.传说中有一种鸟叫衔枝鸟,它能靠一小截树枝成功地飞越太平洋。它飞行时,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时,就把树枝放在水里,站在上面休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行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是运动的
B.飞行时,以海岸为参照物,树枝是静止的
C.鸟站在树枝上休息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是静止的
D.鸟站在树枝上一起随海水流动,以海岸为参照物,鸟是静止的
18.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明1m3的水质量是1.0×103kg/m3
C.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变小
D.氧气瓶内的氧气用了一段时间,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也变小
19.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C.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4∶1 D.体积为的乙物质,质量为10g
20.如图,在小车闯关游戏中,笔直的通道上每隔9m设置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出发点到终点之间共有9个关卡。关卡刚放行时,小车以2m/s的速度匀速前进(小车放行时v=2m/s,被挡时v=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5s到达关卡1 B.小车在关卡4处第一次被挡
C.到达终点前小车总共被关卡档2次 D.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94m/s
二、填空与作图题(每空1分,每图2分,计22分)
21.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我校八年级开展了“翱翔杯”水火箭比赛。赛场上,裁判员老师手持麦克风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当水火箭发射成功时,现场观众发出阵阵喝彩声,喝彩声是观众声带 产生的,通过 传到参赛选手耳中,使参赛选手们士气大振,此处喝彩声对选手来说 (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
22.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 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
23.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 ,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如果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利用了光的 ,彩色电视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24.夏天,在茂密的树下常常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其实是太阳倒立的 (选填“实”或“虚”)像,因为光在空气中沿 传播。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打一个极小的“”三角形孔,让太阳光垂直射到这张纸上经过这个小孔,这时在地面看到 (选填“圆形”、“三角形”或“方形”)小亮斑。
25.如图所示,方形与球形鱼缸并列放置,甜甜从侧面看到两缸中的鱼大小相同。忽略玻璃的影响,看到的鱼是光从 时发生折射(选填“水进入空气”或“空气进入水”),从而形成鱼的 像(选填“虚”或“实”),实际甲缸中的鱼要 (选填“大”或“小”)一些。
26.一枚实心纪念币的质量为16g,体积为2cm3,纪念币的密度是 kg/m3.可见,这枚纪念币 (选填“是”或“不是”)纯金制成。若宇航员将这枚纪念币带到太空,其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ρ金=19.3×103kg/m3)
27.如图所示,一束光入射到平面镜上,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8.请你将如图所示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计22分)
29.按要求完成填空。
(1)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寻找A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 (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
(2)如乙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秒表的读数为 s;
(3)如丙图,某小组在利用所示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 (填“较大”或“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时造成的误差。
30.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需要安装的实验器材有:A.烧杯和水;B.酒精灯;C.纸板和温度计;D.铁圈和石棉网。装置如图1所示,安装的顺序是(填写器材前的字母) ;
(2)甲、乙两同学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分别用质量为m甲和m乙的水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 ℃,m甲 m乙(选填“>”、“<”或“=”),实验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3)实验时发现,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 现象(填一物态变化),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31.在“使用天平测量液体质量”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置于 上,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分度盘指针如图1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直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2)正确调节后,将空烧杯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当把砝码盒里最小的砝码放在右盘,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右侧,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取下最小砝码,并 ,直到天平再次平衡;
(3)测量结束后,小丽发现使用了沾有污渍的砝码,则所测烧杯质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改正后,测得空烧杯质量为28g,测得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如图2所示,则杯中液体的质量为 g。
32.如图1所示,人眼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对人眼和照相机如何成清晰的像,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1)人眼结构中,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能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可能与晶状体的焦距有关;使用变焦照相机拍照,能否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同时与焦距和像距有关。于是他用图2装置进行探究;
(2)实验前,调节“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 上,是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实验主要步骤:①保持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物距和像的高度;
②保持 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像距和像的高度;
(4)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物体的高度H=5.0cm)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焦距f/cm 像的高度h/cm
1 17.1 15.0 8.0 4.4
2 30.0 15.0 10.0. 2.5
3 60.0 15.0 12.0 1.3
4 25.0 11.8 8.0 2.4
5 25.0 16.7 10.0 3.3
6 25.0 23.1 12.0 4.6
①分析1、2、3三组数据可知:当像距不变时,物距变大,要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要变 ;
②分析 三组数据可知:当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焦距越大,像距越大,像也越大。根据以上探究可知:人眼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焦距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用变焦照相机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物体时,是通过同时调节焦距和像距,使物体成大小不同的清晰的像;
(5)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交流:
①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眼睛容易疲劳。学习较长时间后,建议同学们适当远眺,使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 (选填“厚”或“薄”),舒缓眼疲劳,保护眼睛;
②用变焦相机拍完西安钟楼的全景后,要在原地把钟楼上的钟拍得更大一些,应该把照相机的镜头向前伸同时 (选填“增大”或“减小”)焦距。
四.综合题(每题8分,计16分)
33.如图所示是西安碑林里的一块碑石,其体积为20m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小块同材质碑石作为其样品,测出样品的质量为112g,体积为40cm3。试求:
(1)样品的密度是多少g/cm3?
(2)这块碑石的质量是多少t?
34.我市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25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1)图中“120”表示此路段最高限速为 。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 (选填“会”或“不会”)被判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
(3)若该轿车通过B点后继续以110km/h的速度沿高速公路行驶到距B点82.5km的C处,此时时钟显示的时间是多少?( )
试卷第2页,共10页
1.C
【详解】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g,一枚硬币的质量比鸡蛋小,大约为6g,一名中学生的质量为50kg,一支铅笔的质量在10g左右,所以一名中学生的质量最接近50kg,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详解】1666年,英国物理国家牛顿用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红、橙、 黄 、绿 、蓝 、靛 、紫 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A.“转轴拨弦两三声”中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B正确;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音色辨别的,故D错误。
故选B。
4.A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是声音一种,所以,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正确;
B.超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之内,是听不到的,“嘀嘀嘀”的警报声,不是超声波,故B错误;
C.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C错误;
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如用超声波清洗零件,故D错误。
故选A。
5.B
【详解】A.体温度的量程为35~42℃,沸水的温度远远超过了它的量程,使用体温计测体温前,不能用沸水对其进行消毒,只能用酒精来进行消毒,故A错误;
B.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不同温度下体温计和温度计中的液体体积不同,液柱的长度也不同,从而显示不同的温度,故B正确;
C.使用实验室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读数时,玻璃泡不可以离开被测液体,必须继续浸没在液体中,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故C错误;
D.体温计测完温度后都应用力甩几下,使液柱里的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甩,故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A.AB段表示该物质吸热升温过程,温度逐渐升高,还没达到熔点,熔点是物质达到熔化时的温度,熔点不变,故A错误;
B.在第8分钟时,达到熔点,物质开始熔化,故B错误;
CD.BC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该曲线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沥青不是晶体,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7.D
【详解】A.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是因为雪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升华吸热,故A错误;
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玻璃变得模糊,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B错误;
C.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是因为水吸热后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C错误;
D.滴水成冰,是因为水放热后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8.A
【详解】秋天的枫叶不是光源,不能发出红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的颜色来决定的,秋天的枫叶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反射了红光,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B
【详解】A.皎洁的月亮本身不能发光,所以不属于光源,我们能看见月亮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的光,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根据牛顿光的色散现象可知,光是由七种单色混合而成,不是单色光,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根据紫外线的应用可知,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在验钞机上应用,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因为镜面反射只有在特定的角度才能观察到物体,其他位置无法观察到物体,所以“黑板反光”现象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在地球上观看日出时能看到地平线以下的太阳,是因为太阳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传播时发生了折射而导致的。
A.日食、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镜中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用潜望镜看到海面上的物体,潜望镜是由两块平面镜组成的,所以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B
【详解】A.如果看不见光的传播路径,就无法对光线研究,安装一个硬纸板后,我们就可以在硬纸板上看到光的传播路径,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图甲中∠EON是入射角,B错误,故B符合题意;
C.将纸板沿ON向后翻转,则看不到反射光线,故图乙的现象说明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C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让光线沿原来反射光线入射,则反射光线沿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图丙和图甲中的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B
【详解】电铃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在O′,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小强同学在的区间bc可看到电铃通过仪容镜所成的像。
故选B。
13.B
【详解】A.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以该系统的光学元件相当于凸透镜,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眼在成像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次光学元件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
C.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要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故C不符合题意;
D.该系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B
【详解】①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一成像原理,故①错误;
②由题图可知,物距为
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
像距为
此时像距介于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即
解得
故②正确;
③若将蜡烛靠近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大,故③正确;
④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折射光路是可逆的,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④错误;
综上,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D
【详解】当凸透镜的焦点位于凸透镜与凹透镜之间时,因为从凹透镜出来的光线为发散光线,所以不可能经过凸透镜焦点;当凸透镜焦点位于凹透镜左边时,则可能从凹透镜出来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凸透镜的焦点;而射入凹透镜的光线为平行光线,故从凹透镜出来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也经过凹透镜的焦点,因而凹透镜的焦点与凸透镜的焦点重合,如图,所以凹透镜的焦距。
故选D。
16.B
【详解】A.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数据可知,其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0.1c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12.46cm与其它三个数值的差距较大,为错误数据,可去掉,求另外三次的平均值,则书的宽度为
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使测量更准确,减小误差,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6”是估读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C
【详解】A.飞行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鸟是静止的,故A错误;
B.飞行时,以海岸为参照物,树枝的位置发生改变,树枝是运动的,故B错误;
C.鸟站在树枝上休息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鸟是静止的,故C正确;
D.鸟站在树枝上一起随海水流动,以海岸为参照物,鸟的位置发生改变,鸟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18.D
【详解】A.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与质量无关,故A错误;
B.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明1m3的水质量是1.0×103kg,故B错误;
C.物体的质量大小不随状态改变而改变,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故C错误;
D.氧气瓶内的氧气用了一段时间,里面所含的氧气变少,所以氧气的质量变小,但是体积不变,根据可知,密度也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19.D
【详解】A.由图示知,甲物质的质量随体积的增大而增大,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体积无关,所以甲物质的密度不变,故A错误;
B.由图示知,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体积较小,故B错误;
CD.由图示知,当甲物质的质量m甲=2g时,V甲=4cm3,甲的密度为
当乙物质的质量m乙=4g时,V乙=2cm3,甲的密度为
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体积为5cm3时,乙物质的质量为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0.D
【详解】A.小车到达关卡1用时为
故A错误;
BCD.小车未被第1个关卡挡住,当到达第2个关卡用时为
由于
5s+2s<9s<5s+2s+5s
可知未被第2个关卡挡住,当到达第3个关卡用时为
由于
则会被第三个关卡挡住0.5s,则从关卡3放行后重复从初始点开始运动的过程,所以关卡6、9会挡住小车,共挡住3次,总用时为
t=14s×3+4.5s=46.5s
则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1. 响度 振动 空气 不属于
【详解】[1]裁判员老师手持麦克风是为了使声音变强,即增大声音的响度。
[2]一切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喝彩声是观众声带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喝彩声通过空气传到参赛选手耳中。
[4]喝彩声使参赛选手们士气大振,有利于他们取得好的成绩,此处喝彩声对选手来说不属于噪声。
22. 乙 ﹣4
【详解】[1][2]图甲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上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值,分度值为1℃,因此图甲中的温度值为4℃。乙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下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值(也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分度值为1℃,因此图乙中的温度值为﹣4℃。因为晚上气温要低一些,所以乙温度计测量的是晚上的气温。
23. 红外线 反射 绿
【详解】[1]电视遥控器前端的发光二极管,能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遥控,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
[2]红外线以光波的性质直线传播,并且可以发生反射,有时遥控器并没有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沿某一合适的方向对准墙壁按下按钮,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3]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颜色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点睛】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可以制成热谱仪、夜视仪、电视遥控器,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4. 实 直线 圆形
【详解】[1][2]太阳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当光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上形成光斑,这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会聚而形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3]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因此太阳通过“”形的小孔仍然成圆形的像。
25. 水进入空气 虚 大
【详解】[1][2][3]甜甜从侧面看到两缸中的鱼,看到的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装有水的圆形鱼缸,中间厚边缘薄,因此圆形鱼缸相当于凸透镜,当鱼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就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方形鱼缸对鱼没有放大作用,因为甜甜从侧面看到两缸中的鱼大小相同,所以实际上甲缸中的鱼要大一些
26. 8×103 不是 不变
【详解】[1] [2]纪念币的密度
其密度小于黄金密度,该纪念币不是用纯金制成的。
[3]若宇航员将这枚纪念币带到太空,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变化而变化,故其质量不变。
27.
【详解】入射光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所以入射角为
90°-40°=50°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故作图如下:
28.
【详解】由图可知,这是凹透镜,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其一是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其二是射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射出,如图,过光心的光线,沿光线方向延长; 另一个光线,先用虚线连接入射点和右侧焦点F,然后用实线延长做出入射光线。
29. A 1.50 124.4 较小 时间
【详解】(1)因为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并且必须通过光学元件进行观察,因此眼睛必须在A蜡烛的一侧。
(2)刻虚尺上lcm之间有l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虚是0.lcm=lmm,即此刻虚尺的分度值为lmm;物体左侧 示数为4.00cm,右侧示数为5.5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5.50cm-4.00cm=l.50cm
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l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2”和“3”之间,偏向“2”一侧,没有过中间刻度,所以分针 指示的时间为2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l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ls,指针在4.4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4s,即秒表的读数为2min4.4s=124.4s。
(3)斜面圾度越大时,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的越快,通过某点时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 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
30. BDAC 98 < 低于 液化 放热
【详解】(1)[1]安装按照先下后上的原则,使酒精灯的外焰与石棉网充分接触,且温度计不能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故安装的顺序是BDAC。
(2)[2][3][4]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由图2可得水的沸点为98℃,由公式Q吸=cm t和图乙可知,甲需要3min沸腾,乙需要6min沸腾,乙的加热时间长,故乙吸热多,比热容、温度变化量相同,吸热多的,质量大,所以m甲<m乙;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沸点小于100℃,说明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5][6]“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的现象,液化需要放热。
31. 水平工作台 右 向右移动游码 偏小 34
【详解】(1)[1]使用天平前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哪一侧,则平衡螺母向另一侧调节,如图1所示,平衡螺母向右调。
(2)[3] 把砝码盒里最小的砝码放在右盘,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砝码质量大于被测物体质量,应取下最下的砝码,向右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3)[4] 沾有污渍的砝码实际质量大于其标注的质量,所测烧杯的质量将偏小。
(4)[5]右盘中砝码质量为60g,游码示数为2g,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62g,空烧杯质量为28g,被测液体质量为34g。
32. 主光轴 “F”光源 大 4、5、6 薄 增大
【详解】(2)[1]实验前,调节“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2]为了探究使用变焦照相机拍照,能否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同时与焦距和像距有关,应保持物距不变,即保持“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像距和像的高度。
(4)[3]分析1、2、3三组数据可知:当像距不变时,物距变大,焦距也变大,故要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要变大。
[4]物距不变,说明物距相同,凸透镜焦距越大,像距越大,像也越大,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只有分析4、5、6三组数据可以得出相关结论。
(5)[5]通过实验结论,人眼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然后远眺,像距不变,物距变大,焦距也要变大,即眼镜的晶状体变薄。
[6]变焦相机拍完西安钟楼的全景后,要在原地把钟楼上的钟拍得更大一些,物距不变,要使像更大,则焦距要变大,而且像距也要变大,即把照相机的镜头向前伸同时增大焦距。
33.(1)2.8g/cm3;(2)56t
【详解】解:(1)样品的质量为112g,体积为40cm3,则样品的密度
(2)碑石的体积为20m3,则碑石的质量
答:(1)样品的密度是2.8g/cm3;
(2)这块碑石的质量是56t。
34. 120km/h 不会 不会被判超速 11:26
【详解】(1)[1]“120”为限速标志,表示汽车的最大时速为120km/h。
[2] 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10km/h,没有达到120km/h,不会被判超速。
(2)[3] 监测点A、B相距s=25km,通过这段距离用时
汽车通过这段距离的平均速度
汽车平均速度小于120km/h,汽车没有超速。
(3)汽车以110km/h的速度行驶到距B点82.5km的C处所用时间
汽车到达C处的时刻
答案第10页,共11页
答案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