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复习题(含解析) -2023-2024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鉴别、检验、除杂和分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酒精和水 闻气味
B 分离锌粉和铜粉 加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C 除去MnO2中混有的少量KCl固体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检验CO中是否含有CO2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A.A B.B C.C D.D
2.下列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
B.
C.
D.
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稀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的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B.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C.稀盐酸与锌粒反应有气泡产生
D.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有气泡产生
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NH4Cl溶液和NH4NO3溶液 分别取少量溶液,滴加NaOH溶液,加热
B 除去CO中混有的CO2 将气体缓慢通过装有灼热氧化铜粉末的玻璃管
C 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 取少量样品,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
D 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 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对滤渣进行洗涤、干燥;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5.为区分硫酸铜、碳酸钠、氢氧化钠、稀盐酸四种溶液,以下方案及结论有误的是
A.观察溶液颜色能区分出硫酸铜
B.取样,加入锌粒,产生气泡的溶液有 1 种
C.取样,加入酚酞溶液,能区分出碳酸钠、氢氧化钠两种溶液
D.用酚酞溶液及观察溶液颜色就能区分这四种溶液
6.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叫做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有效缓解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物质 食醋 果汁 食盐水 牙膏 肥皂水
pH 3 3 7 9 10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盐水 C.果汁 D.食醋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A.①在一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红磷充分燃烧(氧气充足)
B.②一定量的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C.③足量且形状完全相同的镁片和锌片分别浸没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
D.④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继续加入硝酸钾晶体
8.下列实验所对应的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目 的 方 案
A 分离NaCl和CaCO3的混合物 溶解、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将滤液蒸发结晶
B 比较金属镁和铝的活动性 将镁条和铝粉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中
C 除去CO2中的CO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D 证明NaOH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加入少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合理的是(  )
A.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CO32﹣
B.向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后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l﹣
10.如图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含铜元素的物质都能与稀硫酸通过一步反应直接生成硫酸铜
B.甲、乙、丙、丁物质类别可能依次为氧化物、碱、单质、盐
C.乙、丁之间可以有双向转化关系,且乙、丁分别和稀硫酸反应能够生成同一种物质
D.丙物质一定是金属
11.以下是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探究后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剂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C.纯碱既可从内陆湖中提纯,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
二、填空与简答
1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2)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3)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
13.2019年北京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展示了各色花卉千余种。不同的花卉适合不同的酸碱度土壤。北京城区土壤偏碱性,下表中适宜北京城区自然生长的花卉为 (填字母序号)。

选项 花卉种类 适宜土壤酸碱度
A 杜鹃 栀子花 5~6.8
B 迎春、夹竹桃、榆叶梅 7.3~8
C 向日葵、桃树 6~8
14.请回答下列与碳有关的相关问题。
(1)天然界中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是 。
(2)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都能生成 气体。
(3)CO和CO2都是碳的化合物,但是由于它们分子构成不同,导致 一定不同。
15.下列物质①熟石灰、②氯化钠、③碳酸钙、④碳酸氧钠、⑤氢氧化铝、⑥稀盐酸、⑦氢氧化钠等,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请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1)可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2)用于造纸、肥皂、石油、纺织的是 ;
(3)用于配置生理盐水的盐主要是 ;
(4)可用作重要的建筑材料是 。
16.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它受热后生成苏打、水和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碳酸氢钠的性质有
(2)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17.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转化关系,“一”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已省略)。已知:甲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丙溶液呈蓝色,且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1)丁可能是 (填化学式,下同)。
(2)将甲与丙溶液充分混合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乙的稀溶液,没有观察到气泡冒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 ,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是 。
18.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后,得到的固体中除了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某同学为除去可溶性杂质,将该固体加水溶解形成溶液A,并设计如下方案:

(1)操作①指的是 。
(2)滤液B中的溶质是 ;加入后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操作③中加过量的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 (填序号)。
① ② ③ ④
三、科学探究题
19.化学实验课上,老师拿来一瓶标签有破损的试剂瓶,里面盛有一种无色溶液(如图):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做出猜想]第一组:可能是CaO溶液
第二组:可能是CaCO3溶液
第三组:可能是CaCl2溶液
第四组:可能是Ca(OH)2溶液
第五组:可能是Ca(NO3)2溶液
[交流讨论]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猜想不正确。
第一组猜想不正确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第二组的猜想不正确的原因 。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和Ca(NO3)2溶液均为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滴加酚酞溶液 吹入CO2气体 滴加X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② 没有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第四组猜想不成立 ③第 组猜想不成立 第三组猜想成立
根据实验现象和结论,滴加ⅹ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得出结论]第三组猜想成立,此无色溶液为CaCl2溶液.
[反思应用]探究结束后,同学们给该试剂重新贴上标签,请你帮助分析这瓶试剂应该放到下列哪一个药品柜中 (填序号).
四、计算题
20.取10.9克纯碱样品(只含有氯化钠杂质)完全溶于108.8克的水中,再向期中逐滴加入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8%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请根据题意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多少?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鉴别酒精和水,可以闻气味,有酒的芳香气味的是酒精,无明显气味的是水,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B、分离锌粉和铜粉,加足量的稀硫酸,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过滤,能分离出铜,但无法分离出锌,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除去MnO2中混有的少量KCl固体,可用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分离得到二氧化锰,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可检验CO中是否含有CO2,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故选B。
2.C
【分析】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详解】A、氧化镁属于氧化物,盐酸属于酸,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是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属于碱,盐酸属于酸,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属于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钡属于碱,硫酸铜属于盐,氢氧化钡和硫酸铜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A、稀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故选项A正确;
B、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故选项B错误;
C、稀盐酸与锌粒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有气泡产生,故选项C正确;
D、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故选项D正确;
故选:B。
4.D
【详解】A、氯化铵和硝酸铵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加热后均有氨气逸出,两者反应现象相同,难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CO可以与灼热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CO2,除去了目标物,不符合题意;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确定溶液的酸碱度,切记不能直接把试纸浸入待测液中,也不能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后测定,因为这样做会稀释待测液,使测量结果不准,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而且两者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在加热时不会发生反应,故可以通过溶解、过滤、干燥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锰,可以对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A、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碳酸钠、氢氧化钠、稀盐酸溶液为无色,观察溶液颜色能区分出硫酸铜。正确。
B、活泼金属能和酸反应放出氢气,所以取样,加入锌粒,产生气泡的溶液有稀盐酸1种,正确。
C、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均为碱性,加入酚酞都能使酚酞变红,无法区分。错误。
D、通过观察颜色可确定硫酸铜,加入酚酞,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均变红色,盐酸为无色,可以确定盐酸,将盐酸加入剩余两种溶液中,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溶液,另一种是氢氧化钠溶液,正确。
故选C。
6.A
【详解】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叫做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蚁酸显酸性,可涂抹碱性物质,酸碱中和减轻痛苦,pH>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酸性,pH=7,溶液显中性,故应涂抹牙膏或肥皂水。故选A。
7.C
【详解】A、在点燃的条件下,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容器内固体的质量增大,直至完全反应不再改变,错误;
B、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错误;
C、足量的镁、锌分别和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镁与硫酸反应速率快;生成氢气中氢元素全部来自酸,硫酸相同,且硫酸完全反应,最终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正确;
D、原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为零,错误。
故选C。
8.A
【详解】A、氯化钠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因此可以通过过滤分离出碳酸钙,再将滤液蒸发得到氯化钠固体,故A正确;
B、镁条和铝粉的与盐酸的接触面积不同,因此不能通过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B错误;
C、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而除去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变质会产生碳酸钠,碳酸钠能够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足量的稀盐酸可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但少量的稀盐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反应,不一定会观察到气泡,故D错误。
9.C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盐酸能与活泼金属和碳酸盐反应产生气体;氯化钡能形成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或氯化银沉淀;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检验氯离子的存在,则不能引入氯离子,据此解答,
【详解】A、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不一定含有CO32﹣,也可能是活泼金属,错误;
B、氯化钡能形成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或氯化银沉淀,故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是银离子,错误;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后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是碱性溶液,可能是盐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正确;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Cl﹣,先加稀盐酸则会引入氯离子,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不能证明含Cl﹣,错误;
故选C。
【点睛】验证成分选择试剂时,所选择的试剂不能影响成分的鉴定。
10.A
【详解】A、铜不会与硫酸反应一步生成硫酸铜,选项错误;
B、乙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甲会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反应,所以甲可能是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丁可能是碳酸钠,属于盐,丙可能是铁,推导正确,选项正确;
C、乙是氢氧化钠、丁是碳酸钠,可以双向转化,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都会生成水,推导正确,选项正确;
D、丙会与硫酸、硫酸铜反应,所以丙一定是活泼金属,选项正确。故选A。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1.D
【详解】A、纯碱指的是,因此“纯碱”并不是碱,而属于盐类,选项A正确;
B、纯碱可以与油脂反应,促进油脂水解,起到清洁作用,选项B正确;
C、一些盐湖中,溶有较多的食盐和纯碱,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还可以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原理:(1) (首先通入氨气,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2) (溶解度小于氯化铵,所以析出。)(3) (热稳定性很差,受热容易分解),选项项正确;
D、食盐和纯碱都易溶于水,溶于水都无明显现象,故无法通过溶于水的方法进行鉴别,选项D错误。故选D。
12.(1)
(2)
(3)
【详解】(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BC
【详解】A、杜鹃、栀子花适宜在pH为5~6.8的土壤中生长,pH为5~6.8的土壤呈酸性,北京城区土壤偏碱性,所以不适宜杜鹃、栀子花生长,选项错误;
B、迎春、夹竹桃、榆叶梅适宜在pH为7.3~8的土壤中生长,pH为7.3~8的土壤呈碱性,北京城区土壤偏碱性,所以适宜迎春、夹竹桃、榆叶梅生长,选项正确;
C、向日葵、桃树适宜在pH为6~8的土壤中生长,即向日葵、桃树在偏酸性、偏碱性或中性的土壤中均能够生长,北京城区土壤偏碱性,所以向日葵、桃树在北京城区偏碱性土壤中能够生长,选项正确,故选BC。
14. 金刚石 CO2 化学性质
【详解】(1)天然界中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2)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三者与盐酸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CO和CO2都是碳的化合物,但是由于它们分子构成不同,导致化学性质一定不同,因为它们都是分子构成的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5. ④⑤ ⑦ ② ①③
【详解】(1)可治疗胃酸过多的是碳酸氢钠、氢氧化铝,它们都能和盐酸反应.
(2)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
(3)用于配置生理盐水的盐主要是氯化钠.
(4)可用作重要的建筑材料是熟石灰和碳酸钙.
故答案为:(1)④⑤;(2)⑦;(3)②;(4)①③.
16. 白色固体(或白色粉末或白色粉末状固体)、受热能分解(或受热易分解) 分解反应
【详解】(1)碳酸氢钠为白色固体(或白色粉末或白色粉末状固体)、受热能分解(或受热易分解);
(2)苏打为碳酸钠,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为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
(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Na2CO3、 H2O、CO2,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17. CuO【 或 Cu(OH)2】 Fe2+ Cu2+
【分析】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甲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可推出甲为铁,丙溶液呈蓝色,且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推出丙为硫酸铜,甲能与乙反应,且乙能与丁反应生成丙,可推出乙为稀硫酸,丁为氧化铜或氢氧化铜,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1)由分析可知,丁可能为CuO或Cu(OH)2;
(2)将甲与丙溶液充分混合后过滤,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往滤渣中加入乙的稀溶液,没有观察到气泡冒出,说明铁已经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铜,故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Fe2+;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是Cu2+。
18. 过滤 、、 ①②
【详解】(1)操作①将混合物分离为固体和液体,故为过滤操作的原理;故填:过滤。
(2)过滤操作之前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钠,将氯化镁中的镁离子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除去,所以滤液B中的溶质没有了氯化镁,增加了过量的氢氧化钠,即滤液B中的溶质有、、;加入与氯化钙发生反应 。
故填:、、;。
(3)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除去了氯化钙杂质,同时引入新杂质碳酸钠,滤液C中的溶质有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操作③中加过量的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逸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使之转化为氯化钠。故填:①②。
【点睛】除杂,所加试剂必须把杂质全部反应掉,所加试剂过量后要想办法除去过量的试剂,最后盐酸过量不用担心,操作③蒸发结晶过程盐酸挥发走,会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19. CaO+H2O=Ca(OH)2 CaCO3不溶于水,不可能形成溶液 溶液不变红色 四 CaCl2+2AgNO3=2AgCl↓+Ca(NO3)2 丙
【详解】[交流讨论]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猜想不正确。
第一组猜想不正确的原因是CaO+H2O=Ca(OH)2 ;
第二组的猜想不正确的原因CaCO3不溶于水,不可能形成溶液;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滴加酚酞溶液 吹入CO2气体 滴加X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②_溶液不变红色 没有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第四组猜想不成立 ③第四组猜想不成立 第三组猜想成立
根据实验现象和结论,滴加ⅹ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2AgNO3=2AgCl↓+Ca(NO3)2;
[得出结论]第三组猜想成立,此无色溶液为CaCl2溶液.
[反思应用]氯化钙属于盐,故这瓶试剂应该放到丙药柜。
20.(1)设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为x
答:生成的溶液沉淀的质量是19.7g;
(2)设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碳酸钠的质量为z
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
【解析】(1)见答案;
(2)见答案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电与磁(答案)

下一篇:山东省济南市2024九年级综合质量评价模拟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