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含解析)

广东省湛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调研考试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K-39 Fe-56 Cu-64
第I卷 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第1-10题每小题2分,第11-16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合金的应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A.青铜面具 B.铝合金滑雪杖 C.不锈钢锅 D.塑料管材
A. A B. B C. C D. D
2. 下列操作不符合实验安全规范的是
A. 在通风橱内制备有毒气体
B.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加入浓硫酸中
C. 熄灭少量燃着的金属钠,用干燥沙土覆盖
D. 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及描述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B.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 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D. 在熔融状态时的电离方程式:
4. 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备干燥的并研究其性质。其中,a为湿润的淀粉试纸,b、c分别为湿润和干燥的红纸条,d为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及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变蓝 B. b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
C. b褪色而c不褪色,说明能与水反应 D. d先变红,一段时间后褪色
5.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或变化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或变化 所属类别
A 胆矾、氨水、漂白粉 混合物
B 、CO、 碱性氧化物
C 、金刚石、石墨 同素异形体
D 钢铁锈蚀、食物腐败、钟乳石形成 氧化还原反应
A. A B. B C. C D. D
6. 某小组同学探究和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实验如下(夹持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Ⅰ 实验Ⅱ
A. 实验Ⅰ,A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实验Ⅱ,方框中的试剂a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 实验Ⅱ中,一段时间之后,可观察到烧杯中有细小晶体析出
D. 等物质的量的、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更多
7. 下列“推理或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推理或结论
A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 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 铁粉加入CuSO4溶液中,析出红色固体 氧化性:Fe2+>Cu2+
C 向某溶液中通入Cl2,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D 向FeCl3溶液中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溶液变蓝 氧化性Fe3+>I2
A. A B. B C. C D. D
8. 下列选项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某无色透明溶液中:Na+、Cu2+、、OH-
B. 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H+、K+、、SCN-
C. pH=11的溶液中:Na+、K+、Cl-、
D. 0.1 mol L 1的H2SO4溶液中:K+、Ba2+、Cl-、
9. 每年10月23日上午6:02到晩上6:02被誉为“摩尔日”(MoleDay),这个时间的一种写法为6:02 10/23,形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近似值相似。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7.8g与足量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1 NA
B. 1mol中含有电子数为9 NA
C. 标准状况下,18g水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D. 将4.0gNaOH溶于1L水中可得0.1mol/L NaOH溶液
10.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 碳酸镁和盐酸反应:CO+2H+=H2O+CO2↑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2OH-+2H++SO=BaSO4↓+2H2O
D. 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HCO+Ca2++OH-=CaCO3↓+H2O
11. 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NO3)2、CaCl2、K2CO3,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少量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②向①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依据实验现象,下列关于白色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只含有K2CO3
B. 一定含有K2CO3,还含有CaCl2和Ba(NO3)2中一种
C. 一定含有K2CO3和CaCl2,可能含有Ba(NO3)2
D. 一定含有K2CO3、CaCl2和Ba(NO3)2
12. 下列各组物质,不会因反应条件(温度或者反应物用量)改变而引起产物改变是
A. 溶液和 B. Fe和
C. Na和 D. NaOH溶液和
13. 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 通过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均能直接得到 d
B. a→f→g→d 的每步转化均可一步实现
C. h 具有强氧化性,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与净化
D. c 溶于氢碘酸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 + 6H+= 2Fe3+ +3H2O
14. 历史上曾有化学家用以下方法制取氯气,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B. 反应Ⅱ属于置换反应
C. 是整个过程的催化剂,是中间产物
D. 该方法制氯气主要原料是和水
15. 元素周期表(律)可以指导人们进行推测和判断。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若X+和Y2 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X>Y
B. 由水溶液的酸性:HCl>H2S,可推断元素的非金属性:Cl>S
C. Cs和Ba分别位于第六周期第IA和IIA族,则碱性:CsOH>Ba(OH)2
D. IIA族元素依次为Be、Mg、Ca、Sr、Ba;MgSO4易溶于水,CaSO4微溶于水,则SrSO4可能难溶于水
16. 向一定量的FeO、Fe、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100 mL 1 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 mL(标准状况)的气体,在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  )
A. 11.2 g B. 5.6 g C. 2.8 g D. 无法计算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17. I.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铬,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
(1)已知Fe(CrO2)2中铬元素是+3价,则其中铁元素是________价,CrO是一种酸根离子,则Fe(CrO2)2属于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明胶的水溶液和K2SO4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________。
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会产生沉淀 B.二者均有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
(3)已知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水分子等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提纯明胶的装置是下列中的_________。
A. B. C.
II.在实验室中用饱和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具体操作是:取一支烧杯,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将少量饱和FeCl3溶液分多次缓慢滴入,继续加热至刚好变成红褐色,停止加热。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5)某同学取适量Fe(OH)3胶体于试管,然后用胶头滴管逐滴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看到的现象是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随着稀硫酸的不断滴加,沉淀又溶解,原因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8. 如图是元素①~⑥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
(2)③在周期表中位置是___________。
(3)③、④、⑤、⑥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非金属性:②___________③(填“>”或“<”),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
(5)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与⑥的单质反应,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6)下列关于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在同主族元素中,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最强
b.①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的产物是过氧化物
c.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7)已知电负性的数值表示原子对电子吸引能力的相对大小。以下是几种原子的电负性数值:
元素 铝 硅 磷 硫 氯
电负性 1.5 1.8 2.1 x 3.0
x的范围是___________。请根据以上数据推测,在目前已知的118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19. 新冠肺炎期间,化学消毒剂大显身手。高铁酸(,)是一种高效多功的绿色消毒剂,广泛应用于生活用水和废水的杀菌、消毒。工业制备高铁酸钾的方法主要有湿法和干法两种。
Ⅰ、实验室模拟湿法制备高铁酸钾的流程如下:
已知:转化过程发生复分解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上述NaOH溶液,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浓度偏大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将NaOH放在滤纸上称量
B.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经冷却就立即转移
C.容量瓶洗净之后未干燥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2)NaOH溶液应置于冰水浴中,否则温度升高将发生如下副反应:
(未配平)
①若有发生该副反应,该过程中转移电子数目___________;
②若反应后溶液中NaCl和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则生成NaCl和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3)氧化过程中溶液保持碱性。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产品经干燥后得到纯品99g,则的产率为___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
Ⅱ、工业干法制备高铁酸钾:
第一步反应为:,
第二步反应为;。
(5)该第一步反应中氧化产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解释第二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___________。
20. 作为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将逐渐用来取代,成为自来水的消毒剂。已知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制备的原理是用亚氯酸钠固体与氯气反应:,下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备和收集一定量纯净的的装置(某些夹持装置和垫持用品已省略),其中E用于除去中的未反应的。
(1)仪器P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写出装置A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B装置中所盛试剂是___________。
(4)F为收集装置,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填序号),其中与E装置导管相连的导管口是___________(填接口字母)。
(5)的另一种制备方法是用氯酸钠()与浓盐酸反应,同时生成。
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浓盐酸在该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A.只有还原性 B.还原性和酸性 C.只有氧化性 D.氧化性和酸性
广东省湛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调研考试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K-39 Fe-56 Cu-64
第I卷 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第1-10题每小题2分,第11-16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合金的应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A青铜面具 B.铝合金滑雪杖 C.不锈钢锅 D.塑料管材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青铜属于铜锡合金,不锈钢属于铁碳合金,则青铜面具、铝合金滑雪杖和不锈钢锅均属于合金,塑料管材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不属于合金,故选D。
2. 下列操作不符合实验安全规范的是
A. 在通风橱内制备有毒气体
B.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加入浓硫酸中
C. 熄灭少量燃着的金属钠,用干燥沙土覆盖
D. 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通风橱内制备有毒气体,A正确;
B.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错误;
C.熄灭少量燃着的金属钠,用干燥沙土盖灭,隔绝氧气,C正确;
D.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瓶口,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D正确;
答案选B。
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及描述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B.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 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D. 在熔融状态时的电离方程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质量数为18,则该原子符号为:,A错误;
B.氯离子核电荷数为17,其离子结构示意图: ,B错误;
C.有6个核外电子而有7个核外电子,则二者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不相同,C错误;
D.在熔融状态时电离为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D正确;
故选D。
4. 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备干燥的并研究其性质。其中,a为湿润的淀粉试纸,b、c分别为湿润和干燥的红纸条,d为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及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变蓝 B. b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
C. b褪色而c不褪色,说明能与水反应 D. d先变红,一段时间后褪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该实验原理是利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因盐酸具有良好挥发性,所得气体中含有Cl2、HCl、H2O,需将气体先通过甲中饱和食盐水中除去HCl,再将气体通入乙中浓硫酸中进行干燥,氯气能与水反应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O具有漂白性,氯气是有毒气体,不能排放至空气中,氯气能与碱反应,因此采用NaOH溶液收集尾气。
【详解】A.a中Cl2与反应生成I2,碘单质遇淀粉试纸变蓝,A正确;
B.Cl2不具有漂白性,b中氯气能与水反应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O具有漂白性,因此湿润的红纸条褪色,B错误;
C.b为湿润的红纸条,其褪色原理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而c为干燥的红纸条其不褪色,两者对比说明能与水反应,C正确;
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盐酸具有酸性,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HClO具有漂白性,一段时间后褪色,D正确;
故选:B。
5.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或变化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或变化 所属类别
A 胆矾、氨水、漂白粉 混合物
B 、CO、 碱性氧化物
C 、金刚石、石墨 同素异形体
D 钢铁锈蚀、食物腐败、钟乳石形成 氧化还原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胆矾是五水硫酸铜,是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A分类不合理;
B.、CO、均不属于碱性氧化物,B物质分类不合理;
C.石墨、金刚石、C60都是C元素的单质,物质结构不同,因此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 C物质分类合理;
D.钟乳石形成牵涉反应:、,发生的变化都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D分类不合理;
故合理选项是C。
6. 某小组同学探究和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实验如下(夹持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Ⅰ 实验Ⅱ
A. 实验Ⅰ,A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实验Ⅱ,方框中的试剂a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 实验Ⅱ中,一段时间之后,可观察到烧杯中有细小晶体析出
D. 等物质的量的、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更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Ⅰ,A中碳酸钠受热不分解,则A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B那个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水,因此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A正确;
B.实验Ⅱ,由于盐酸易挥发,试剂a主要是除掉二氧化碳中的HCl,因此方框中的试剂a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B正确;
C.实验Ⅱ中,烧杯中二氧化碳和碳酸钠、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由于碳酸钠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因此一段时间之后可观察到烧杯中有细小晶体析出,故C正确;
D.等物质的量的、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两者生成的一样多,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7. 下列“推理或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推理或结论
A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 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 铁粉加入CuSO4溶液中,析出红色固体 氧化性:Fe2+>Cu2+
C 向某溶液中通入Cl2,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D 向FeCl3溶液中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溶液变蓝 氧化性Fe3+>I2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该气体可能为CO2,也可能为SO2,所以该固体可能为碳酸盐、碳酸氢盐、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A不符合题意;
B.铁粉加入CuSO4溶液中,析出红色固体,表明生成Cu,发生置换反应,氧化性Cu2+>Fe2+,B不符合题意;
C.向某溶液中通入Cl2,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可能原溶液中只含有Fe3+,C不符合题意;
D.向FeCl3溶液中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溶液变蓝,表明发生反应2Fe3++2I-=2Fe2++I2,则氧化性Fe3+>I2,D符合题意;
故选D。
8. 下列选项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某无色透明溶液中:Na+、Cu2+、、OH-
B. 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H+、K+、、SCN-
C. pH=11的溶液中:Na+、K+、Cl-、
D. 0.1 mol L 1的H2SO4溶液中:K+、Ba2+、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Cu2+是蓝色,Cu2+与OH-反应生成沉淀而不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Fe3+与SCN-反应而不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
C.pH=11的溶液,先碱性,OH-、Na+、K+、Cl-、都大量共存,故C符合题意;
D.与Ba2+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9. 每年10月23日上午6:02到晩上6:02被誉为“摩尔日”(MoleDay),这个时间的一种写法为6:02 10/23,形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近似值相似。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7.8g与足量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1 NA
B. 1mol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 NA
C. 标准状况下,18g水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D. 将4.0gNaOH溶于1L水中可得0.1mol/L NaOH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则7.8g过氧化钠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1×NAmol—1=0.1NA,故A正确;
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数为10,则1mol氢氧根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mol×10×NAmol—1=10NA,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水为液态,无法计算18g水所占的体积,故C错误;
D.将4.0g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1L溶液得到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则将4.0g氢氧化钠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的浓度不是0.1mol/L,故D错误;
故选A。
10.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 碳酸镁和盐酸反应:CO+2H+=H2O+CO2↑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2OH-+2H++SO=BaSO4↓+2H2O
D. 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HCO+Ca2++OH-=CaCO3↓+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Fe+2H+=2Fe2++H2↑,A错误;
B.碳酸镁为沉淀,不能拆,则离子方程式为:MgCO3+2H+=H2O+CO2↑+Mg2+,B错误;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Ba2++2OH-+2H++SO=BaSO4↓+2H2O,C正确;
D.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2HCO+Ca2++2OH-=CaCO3↓+ CO+2H2O,D错误;
故选C。
11. 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NO3)2、CaCl2、K2CO3,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少量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②向①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依据实验现象,下列关于白色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只含有K2CO3
B. 一定含有K2CO3,还含有CaCl2和Ba(NO3)2中的一种
C. 一定含有K2CO3和CaCl2,可能含有Ba(NO3)2
D. 一定含有K2CO3、CaCl2和Ba(NO3)2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有白色沉淀生成,K2CO3与Ba(NO3)2可以生成沉淀,也可以跟CaCl2反应生成沉淀,说明肯定有K2CO3,Ba(NO3)2、CaCl2至少含有一种;②向①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可能是BaCO3或者CaCO3,或者两者都有;③取少量②溶液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混合物中含有CaCl2,因此肯定有肯定含有K2CO3和CaCl2,可能含有Ba(NO3)2。故ABD错误;
故选C。
12. 下列各组物质,不会因反应条件(温度或者反应物用量)改变而引起产物改变的是
A. 溶液和 B. Fe和
C Na和 D. NaOH溶液和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溶液和反应,氯气少量时只有亚铁离子被氧化,氯气过量时亚铁离子和溴离子均被氧化, A不符合;
B. Fe和在点燃下只生成氯化铁,B符合;
C. Na和反应,不加热时生成氧化钠,加热时生成过氧化钠,C不符合;
D. NaOH溶液和反应,NaOH少量时生成碳酸氢钠溶液,NaOH过量时生成碳酸钠溶液,D不符合;
答案选B。
13. 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 通过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均能直接得到 d
B. a→f→g→d 的每步转化均可一步实现
C. h 具有强氧化性,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与净化
D. c 溶于氢碘酸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 + 6H+= 2Fe3+ +3H2O
【答案】D
【解析】
【分析】如图,根据含铁化合物的价态可知,a为铁单质,b为,c为,d为,e为,f为氯化亚铁等,g为氯化铁等,h为高铁酸盐,以此作答。
【详解】A.得到的方法有或,即通过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均能直接得到氢氧化铁,故A正确;
B.a→f:,f→g:,g→d:Fe3++3OH-=Fe(OH)3↓,故能实现a→f→g→d的转化关系,故B正确;
C.高铁酸盐具有强氧化性,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与净化,故C正确;
D.氧化铁与HI反应时,三价铁能将碘离子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D。
14. 历史上曾有化学家用以下方法制取氯气,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B. 反应Ⅱ属于置换反应
C. 是整个过程的催化剂,是中间产物
D. 该方法制氯气主要原料是和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Ⅰ中CuO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为复分解反应Ⅱ,A正确;
B.反应Ⅱ中氧气与氯化铜反应,方程式为,属于置换反应,B正确;
C.CuCl2为中间产物,CuO为催化剂,C正确;
D.由Ⅰ、Ⅱ可知,总反应为HCI与氧气反应生成氯气和水,则该方法制氯气主要原料是HCl和氧气,D错误;
故选D。
15. 元素周期表(律)可以指导人们进行推测和判断。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若X+和Y2 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X>Y
B. 由水溶液的酸性:HCl>H2S,可推断元素的非金属性:Cl>S
C. Cs和Ba分别位于第六周期第IA和IIA族,则碱性:CsOH>Ba(OH)2
D. IIA族元素依次为Be、Mg、Ca、Sr、Ba;MgSO4易溶于水,CaSO4微溶于水,则SrSO4可能难溶于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若X+和Y2 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根据“阴上阳下”即阴离子再上一周期右边,阳离子在下一周期左边,则原子序数:X>Y,推断合理,故A不符合题意;
B.推断元素的非金属性:Cl>S,是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强弱推断,不能根据水溶液的酸性:HCl>H2S来判断,故B符合题意;
C.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减弱,Cs和Ba分别位于第六周期第IA和IIA族,则碱性:CsOH>Ba(OH)2,推断合理,故C不符合题意;
D.IIA族元素依次为Be、Mg、Ca、Sr、Ba;MgSO4易溶于水,CaSO4微溶于水,根据递变性,则SrSO4可能难溶于水,推断合理,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6. 向一定量的FeO、Fe、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100 mL 1 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 mL(标准状况)的气体,在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  )
A. 11.2 g B. 5.6 g C. 2.8 g D. 无法计算
【答案】C
【解析】
【详解】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盐酸没有剩余,向反应所得溶液加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说明溶液为FeCl2溶液,根据氯元素守恒可知2n(FeCl2)=n(HCl),n(HCl)=1mol/L×0.1L=0.1mol,所以n(FeCl2)=0.05mol,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得到铁,根据铁元素守恒可知n(Fe)n(FeCl2)=0.05mol,则Fe的质量为m(Fe)=0.05mol×56g/mol=2.8g,故合理选项是C。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17. I.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铬,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
(1)已知Fe(CrO2)2中铬元素是+3价,则其中铁元素是________价,CrO是一种酸根离子,则Fe(CrO2)2属于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明胶的水溶液和K2SO4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________。
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会产生沉淀 B.二者均有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
(3)已知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水分子等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提纯明胶的装置是下列中的_________。
A. B. C.
II.在实验室中用饱和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具体操作是:取一支烧杯,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将少量饱和FeCl3溶液分多次缓慢滴入,继续加热至刚好变成红褐色,停止加热。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5)某同学取适量Fe(OH)3胶体于试管,然后用胶头滴管逐滴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看到的现象是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随着稀硫酸的不断滴加,沉淀又溶解,原因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答案】(1) ①. +2 ②. 盐
(2)C (3)C
(4)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5) ①. 稀硫酸是电解质溶液,能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 ②. Fe(OH)3+3H+=Fe3++3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Fe(CrO2)2中铬元素是+3价,氧元素化合价-2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x+2×[+3+(-2)×2]=0,x=+2,据此计算得到其中铁元素是+2价,CrO2-是一种酸根离子,则Fe(CrO2)2属于盐;
【小问2详解】
A.K2SO4溶液很稳定,故A错误;
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K2SO4溶液没有,故B错误;
C.胶体的分散质和溶液中的溶质都能透过滤纸,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小问3详解】
A为溶液蒸发装置,B为过滤装置,C为渗析装置,已知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水分子等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所以提纯明胶用装置C;
【小问4详解】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为: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到红褐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小问5详解】
同学取适量的Fe(OH)3胶体注入试管,然后用胶头滴管逐滴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加入稀硫酸溶液,由于硫酸是电解质,能使氢氧化铁胶体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当沉淀完全后,继续加入稀硫酸,氢氧化铁沉淀又溶解在稀硫酸中,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
18. 如图是元素①~⑥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
(2)③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
(3)③、④、⑤、⑥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非金属性:②___________③(填“>”或“<”),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
(5)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与⑥的单质反应,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6)下列关于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在同主族元素中,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最强
b.①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的产物是过氧化物
c.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7)已知电负性的数值表示原子对电子吸引能力的相对大小。以下是几种原子的电负性数值:
元素 铝 硅 磷 硫 氯
电负性 1.5 1.8 2.1 x 3.0
x的范围是___________。请根据以上数据推测,在目前已知的118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答案】18. 19. 第二周期第ⅥA族
20. Al3+ 21. ①. < ②. N和O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N<O,原子半径N>O,则N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小于O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所以非金属性N<O
22. 2Al+2OH-+6H2O=2[Al(OH)4]-+3H2↑
23. c 24. ①. 2.1<x<3.0 ②. F
【解析】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确定①、②、③、④、⑤、⑥分别为Li、N、O、F、Na、Al元素。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①为Li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小问2详解】
③为O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ⅥA族;
【小问3详解】
③、④、⑤、⑥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O2-、F-、Na+、Al3+,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但Al的核电荷数最大,所以半径最小的是Al3+;
【小问4详解】
②、③分别为N、O元素,二者都位于第二周期,但O在N的右边,则非金属性:N<O,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其原因:N和O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N<O,原子半径N>O,则N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小于O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所以非金属性N<O;
【小问5详解】
⑤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NaOH可以与⑥的单质Al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2OH-+6H2O=2[Al(OH)4]-+3H2↑;
【小问6详解】
a.在碱金属元素中,Li的金属性最弱,则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最弱,a错误;
b.Li的金属性不够强,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的产物是氧化锂,b错误;
c.Li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c正确;
故选c;
【小问7详解】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则x的范围是2.1<x<3.0;由于电负性同周期自左向右逐渐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越强,则在目前已知的118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氟,则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F。
19. 新冠肺炎期间,化学消毒剂大显身手。高铁酸(,)是一种高效多功的绿色消毒剂,广泛应用于生活用水和废水的杀菌、消毒。工业制备高铁酸钾的方法主要有湿法和干法两种。
Ⅰ、实验室模拟湿法制备高铁酸钾的流程如下:
已知:转化过程发生复分解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上述NaOH溶液,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浓度偏大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将NaOH放在滤纸上称量
B.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经冷却就立即转移
C.容量瓶洗净之后未干燥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2)NaOH溶液应置于冰水浴中,否则温度升高将发生如下副反应:
(未配平)
①若有发生该副反应,该过程中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
②若反应后溶液中NaCl和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则生成NaCl和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3)氧化过程中溶液保持碱性。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产品经干燥后得到纯品99g,则的产率为___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
Ⅱ、工业干法制备高铁酸钾:
第一步反应为:,
第二步反应为;。
(5)该第一步反应中氧化产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解释第二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BD (2) ①. ②. 6:1
(3)
(4)75% (5) ①. ②.
(6)相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高铁酸钾溶解度较小
【解析】
【分析】先用Cl2和NaOH溶液在低温下反应制备NaClO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用NaClO将Fe3+氧化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O-+2Fe3++10OH-=2+ 3Cl-+5H2O,用稀的KOH溶液来沉淀过量的Fe3+,然后加入浓的KOH溶液,由于该温度下K2FeO4比Na2FeO4的溶解度小,故通过反应制备高铁酸钾,再经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产品。
【小问1详解】
A.将NaOH放在滤纸上称量,NaOH吸收空气的水蒸气而导致称量的固体质量偏小,配制浓度偏小,A错误;
B.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经冷却就立即转移,导致容量瓶内液体温度较高,加入水量偏小,配制浓度偏大, B正确;
C.容量瓶洗净之后未干燥,对浓度无影响, C错误;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使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D正确;
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使溶液的体积增大,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E错误;
故选:BD;
【小问2详解】
Cl元素发生歧化反应,从0价降为-1价、从0价升至+5价,则NaCl前配5,NaClO3前配3,Cl2前配3,结合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
①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存在关系式:3mol Cl2~5mole-,若有发生该反应,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0.25NA,故答案为:0.25NA;
②若反应后溶液中NaCl和物质的量之比为6∶1,则1molNaCl由主反应生成,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则生成NaClO是1mol,则生成NaCl和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故答案为:6∶1;
【小问3详解】
中Fe元素为+6价,氧化过程Fe元素化合价升高,由+3价升高到+6价,被氧化,Cl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4详解】
标况下22.4L Cl2的物质的量为1mol,NaOH的物质的量为n=cV=4×0.5mol=2mo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两者恰好反应生成1mol NaClO,结合离子方程式3ClO-+2Fe3++10OH-=2+3Cl-+5H2O可知,生成,理论上质量m=nM=,则产率为×100%=75%,故答案为:75%;
【小问5详解】
对于反应,该反应中Fe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中的+6价,被氧化,FeSO4是还原剂,Na2O2中部分O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被氧化,作还原剂,同时Na2O2中部分O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2价,被还原,作氧化剂,氧化产物是O2和Na2FeO4,故答案为:O2;Na2FeO4;
【小问6详解】
第二步反应为:Na2FeO4+2KCl=K2FeO4+2NaCl,该反应能发生是因为:相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高铁酸钾溶解度较小,故答案为:相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高铁酸钾溶解度较小。
20. 作为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将逐渐用来取代,成为自来水的消毒剂。已知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制备的原理是用亚氯酸钠固体与氯气反应:,下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备和收集一定量纯净的的装置(某些夹持装置和垫持用品已省略),其中E用于除去中的未反应的。
(1)仪器P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写出装置A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B装置中所盛试剂是___________。
(4)F为收集装置,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填序号),其中与E装置导管相连的导管口是___________(填接口字母)。
(5)的另一种制备方法是用氯酸钠()与浓盐酸反应,同时生成。
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浓盐酸在该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A.只有还原性 B.还原性和酸性 C.只有氧化性 D.氧化性和酸性
【答案】(1)分液漏斗
(2)MnO2+4H++2Cl—Mn2++Cl2↑+2H2O
(3)饱和NaCl溶液
(4) ①. ② ②. d
(5) ①. ②. B
【解析】
【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反应制备氯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氯化钠溶液用于除去氯化氢气体,装置C中盛有的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装置D中氯气与亚氯酸钠反应制备二氧化氯,装置E中盛有的四氯化碳用于除去氯气,装置F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氯的装置,装置G为空载仪器,用于作安全瓶,起防止尾气倒吸的作用,尾气吸收装置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小问1详解】
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P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装置A中烧瓶内发生反应为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2Cl—Mn2++Cl2↑+2H2O;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氯化钠溶液用于除去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饱和NaCl溶液;
【小问4详解】
由分析可知,装置E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氯的装置,则收集装置为②,其中与E装置导管相连的导管口是d,故答案为②;d;
【小问5详解】
①由题意可知,用氯酸钠与浓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氯发生的反应为氯酸钠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氯、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8.3蛋白质 维生素同步练习(无答案)---2023-2024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

下一篇:九年级全册单选专项训练[人教新目标(Go for it)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