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阳光学校2023-2024下学期九年级开学模拟检测化学试题一(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开学模拟检测化学试题一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粮食酿酒 C.海水晒盐 D.蔗糖溶解
2.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的目标,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目标的是
A.施用大量农药以减少植物病虫害
B.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回收
C.多开私家车出行
D.冬季用燃煤发电取暖
3.2021年4月《中国科学报》报道: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首次合成新型铀-214,铀-238与铀-214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铀-238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2 B.铀-214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量比为214
C.铀-238与铀-214属于同种元素 D.铀-238原子的质量大于铀-214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加入固体
C.取用固体 D.读取液体体积
5.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则缓慢氧化一定引起自燃
B.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单质含有同种元素,含有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单质
D.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蒸馏水是软水
6.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 B.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将植物油与水混合振荡可以得到溶液 D.将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降低
7.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教室内要注意勤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B.用电木插座破裂后,可以进行热修补
C.用钢丝刷擦洗铝制品
D.遇到火险或火灾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
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加
B.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9.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纯净物:纯净的空气、水、沼气
B.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氢气、氮气、汞
C.空气污染物:NO2、SO2、CO2
D.氧化物:冰、干冰、过氧化氢
10.M在N中充分燃烧,发生的反应为。M、N、Q、R均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表中列出了N、Q、R的分子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N Q R
分子示意图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
C.M的化学式为CH4 D.生成的Q和R的质量比是22∶9
11.N2是重要的资源,其生产与性质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产生N2的同时也能得到工业液氧
B.反应①进行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反应②中涉及到的气体都是无色、无气味的,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D.反应③说明氮气有时也能助燃
12.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固体),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A.铜粉用量的多少,会影响实验结果
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和注射器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零排放”的目的。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加重,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还有甲烷、臭氧、氟氯代烷等。2021年9月我国科研团队实现了在无细胞系统中用二氧化碳和电解产生的氢气合成淀粉,为推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技术路线提供一种新思路。
目前汽车普遍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开发能够取代汽油的新能源,生产和使用环保型、零污染的绿色汽车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
(1)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淀粉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除二氧化碳外,根据材料再写出一种温室气体的化学式: 。
(3)乙醇(C2H5OH)俗称酒精,是一种 (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14.“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 SO2,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得到仅含一种元素的化工原料X,流程如下:
(1)该反应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
(2)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3)膜反应器中发生的是分解反应,X 的化学式是 。
(4)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
15.小明同学在家里的药箱中发现一瓶用来清洗伤口用的消毒液——“双氧水”,他联想到在化学课上曾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过氧气,他高兴的将家中的“双氧水”拿到学校的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实验】小明欲证明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1)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加入5 mL “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
②用酒精灯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
③如图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 。
(2)实验结论: 。
【第二组实验】小明欲证明二氧化锰在双氧水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该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3)实验步骤:
① ;
②将二氧化锰装入大试管中并加入5 mL“双氧水”;
③待反应结束后,将大试管里的固体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④ 。
【实验反思】
(4)依据所做的实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有 等。
16.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 。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反应后略)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结论 猜想1正确 猜想2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逸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 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查阅资料后发现最佳装置是B,则猜想B中氢氧化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
17.为求证“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的真伪,学习小组以煮沸52次的桶装水为水样,利用下述反应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NaNO2计):。结果表明,1L水样反应时产生了 的I2。
(1)计算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
(2)查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22)》,经换算,合格饮用水中NaNO2的含量应低于 。结合计算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 (填“会”或“不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冰雪融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海水晒盐,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蔗糖溶解,只是蔗糖以分子的形式扩散到了水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B
【详解】A、施用大量农药以减少植物病虫害,会污染水源,故选项错误;
B、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回收正确,故选项正确;
C、多开私家车出行会造成汽车尾气污染,故选项错误;
D、冬季用燃煤发电取暖,燃煤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B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单元格内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轴-238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2,故A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成正比,轴-214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量比为214:12,故B错误;
C.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轴-238与轴-214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C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成正比,所以铀-238原子的质量大于铀-214,故D正确。
故选:B。
4.A
【详解】A、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滴加,不能伸入到试管内部,此操作正确;
B、向试管内加入固体时,试管应横放,此操作不正确;
C、应用药匙取用粉末状药品,不能用手取用药品,此操作不正确;
D、量取液体读值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此操作不正确。
故选A。
5.D
【详解】A、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缓慢氧化不一定引起自燃,例如呼吸作用,错误;
B、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都是氧化物,例如氢氧化钠,错误;
C、质含有同种元素,含有同种元素的物质不都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错误;
D、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蒸馏水中不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是软水,正确。
故选D。
6.D
【详解】A、活性炭不能去除可溶性钙、镁矿物质,不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错误。
B、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错误。
C、植物油不溶于水,将植物油与水混合振荡不可以得到溶液,错误。
D、硝酸铵溶解吸热,将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降低,正确。
故选:D。
7.A
【详解】A、教室内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要注意勤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符合题意;
B、电木具有热固性,一经加工成型,受热也不再熔化,故电木插座破裂后,不可以进行热修补,不符合题意;
C、用钢丝刷擦洗铝制品,会将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除去,缩短铝制品的使用寿命,不符合题意;
D、遇到火险或火灾,如果火势较小,可选择合适的方法灭火,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或可能,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详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变化,故错误;
B、由上图可知,这是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正确;
C、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2,故错误;
故选:B。
9.D
【详解】A、空气含有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沼气含甲烷、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B、氢气、氮气均为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错误;
C、空气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有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臭氧等,不包括二氧化碳,错误;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冰、干冰、过氧化氢均为氧化物,正确。
故选D。
10.C
【分析】根据分子示意图可知N是O2、Q是CO2、R是H2O;依据题干的所给信息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为甲烷,该反应是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是:。
【详解】A、分解反应的特征是由“一变多”,不符合题意;
B、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M是CH4,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Q是CO2、R是H2O,结合该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的Q和R的质量比为(12+16×2)∶[(1×2+16)×2]=11∶9,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A、空气中主要含有氧气、氮气,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所以液态空气蒸发氮气后,得到液氧,该选项正确。
B、反应①进行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此选项正确。
C、反应②是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符合多变一特征,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D、反应③说明氮气有时也能助燃,该选项正确。
故选:C。
12.D
【详解】A、铜粉用量的多少,会影响实验结果,铜粉少了,氧气消耗不完,结果会偏小;正确;
B、温度和压强成正比,温度要冷却到室温,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正确;
C、气球和注射器的作用是调节气压,推注射器使气体充分流动,气球的弹力使气体流动,则使氧气完全反应;正确;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和玻璃管中的气体体积之和的;不正确;
故选D。
13.(1)化学
(2)CH4(合理即可)
(3)有机
【详解】(1)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淀粉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还有甲烷、臭氧、氟氯代烷等,故填:CH4、O3;
(3)由化学式可知,乙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14.(1)二氧化硫和水
(2)碘/I2
(3)H2
(4)
I和S
【详解】(1)由图可知,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二氧化硫是由S、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属于氧化物的是:二氧化硫和水;
(2)由图可知,I2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
(3)膜反应器中发生的是分解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H、I,生成物中含碘元素,故生成物中还应含氢元素,故X为氢气,化学式为:H2;
(4)由图可知,反应器中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硫、水和碘在20~100℃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和H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I2中碘元素化合价为0,水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硫酸中氢元素显+1价,硫元素显+6价,氧元素显-2价,HI中氢元素显+1价,碘元素显-1价,故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S、I。
15.(1)将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为水
(2)双氧水没有失效
(3) 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 对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
(4)温度、催化剂
【详解】(1)③双氧水加热会产生水蒸气,导致气体纯度不够,经过冰水后可以将水蒸气去除,得到纯度较高的氧气,则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将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为水;
(2)由上述实验可知,双氧水受热分解生成了氧气,双氧水没有失效;
(3)①为了测定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首先应该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故填: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
④对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即可得出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否改变;
(4)依据所做的实验,常温下,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很慢,加热后,快速生成氧气,说明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由以上实验可知,二氧化锰可能会加快双氧水的分解,故可得出催化剂可能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填:温度、催化剂。
16. 相等 Fe+CuSO4=FeSO4+Cu 密闭容器 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详解】[猜想与假设]
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
乙组: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反思与评价]
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优化装置]
A的改进会因膨胀的气球受到浮力从而产生误差;
B的改进最为科学,那么B的锥形瓶中盛放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C的改进会因反应产生气体使瓶内压强太大,使塞子蹦出而产生危险;
所以B中氢氧化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17.(1)解:设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为x。
答: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是 。
(2)不会
【详解】(1)详见答案。
(2)1L煮沸52次的桶装水含有NaNO2的质量为2.76×10 3mg,小于合格饮用水中NaNO2的最高含量7.50×10-3mg L-1 ,所以煮沸52次的桶装水也符合合格饮用水的标准,而实际生活中很难同一份水煮沸52次,所以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不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试卷第5页,共6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2021-2022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第四章 三角形 基础题过关检测(含解析版)【10个考点60题专练】2023-2024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