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寒假分层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天工开物》中关于“烧石成灰”的记载如下:“每煤饼一层,垒石(堆石灰石)一层.....灼火燔之(灼烧石灰石)。” “烧酥石性....以水沃(淋)之,亦自解散。”“水调粘合,用以砌墙。”下列对记载内容的阐释,错误的是
A.“煤饼”的作用是燃烧提供热量
B.“灼火燔之”时,碳酸钙发生了分解反应
C.“以水沃之”时,发生的反应吸收热量
D.“用以砌墙”的原理是Ca(OH)2+CO2=CaCO3↓+H2O
2.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分离氯化钠和泥沙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的水溶解、蒸发
B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钡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C 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固体 取样于烧杯中,加水溶解,触摸外壁
D 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固体 将固体加水溶解,然后过滤
A.A B.B C.C D.D
3.关于下列物质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钙 B.盐酸 C.氢氧化钠 D.碳酸钙
4.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增加的是
A.镁和氯化铜溶液 B.氧化铜粉末和稀硫酸
C.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5.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中和反应一定无明显现象,都需加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
D.中和反应的四种物质属不同类别
6.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叙述和书写都正确的是
A.盐酸滴到大理石地面有气泡产生:
B.用煤炉取暖时要注意通风,避免中毒:
C.测定水的元素组成:
D.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白色固体:
7.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已知分别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某同学利用了下列试剂进行鉴别,其中不可行的是
A.金属铜 B.石蕊试液 C.氯化镁溶液 D.碳酸钠固体
8.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之一。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将二氧化碳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变成无色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9.下列实验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在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冰雪很快融化 盐水的凝固点较低
B 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 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是淡蓝色,在氧气中是蓝紫色 燃烧剧烈程度跟O2浓度有关
D 向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中加水,试管外壁有热感 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A.A B.B C.C D.D
10.下列常见的物质中,不代表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氯化钠、盐 B.氢氧化钠、苛性钠 C.碳酸钠、纯碱 D.碳酸氢钠、小苏打
11.有一瓶标签无法辨认的试剂,是碳酸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仅用下列试剂无法进行鉴别的是
A.试纸 B.酚酞试液 C.稀硫酸 D.硝酸钡溶液
12.下列事实与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符的是
A.铝粉在氧气中剧烈燃烧:2Al+3O22Al2O3
B.将铁丝浸入稀盐酸中:2Fe+6HCl=2FeCl3+3H2↑
C.用石灰乳配制波尔多液:Ca(OH)2+CuSO4=CaSO4+Cu(OH)2↓
D.向硝酸钾溶液中滴加氯化铜溶液:2KNO3+CuCl2=2KCl+Cu(NO3)2
13.已知某无色溶液X是NaOH溶液和稀硫酸两者之一,甲、乙、丙分别是BaCl2溶液、Na2CO3溶液、NH4Cl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无色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不合理的是
加入试剂 甲 乙 丙
实验现象 有气泡冒出 无明显现象 产生沉淀
A.甲一定是Na2CO3溶液 B.乙一定是NH4Cl溶液
C.丙一定是BaCl2溶液 D.溶液X一定是NaOH溶液
14.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硫酸,该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N点时的溶液一定呈红色 B.P点时的溶液能与纯碱发生反应
C.M→N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 D.M→P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
15.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二、判断题
16.使用酚酞不可以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17.离子在溶液中共存,则离子之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水或者气体。
18.对于盐和盐、盐和碱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反应物不一定都要能溶于水( )
19.只有中和反应才能生成盐溶液( )
20.如果两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21.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溶液反应后,溶质可能不只一种( )
三、实验题
22.在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对药品用量进行估算。既能确保实验成功,又能养成节约和环保的习惯。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体验估算方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对选定实验中所需药品用量进行估算并验证估算用量足够。
(1)【实验活动一】估算稀盐酸用量
①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取2g石灰石样品进行实验(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请估算,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 g。
(2)【实验活动二】验证估算的稀盐酸用量足够
方案一:
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将石灰石研细的目的是 。
②若图中试剂X为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估算的稀盐酸用量足够。
③为达到与②相同的实验目的,试剂X还可以选择下列试剂中的 (填字母序号)。
A FeCl3溶液 B Na2CO3溶液 C AgNO3溶液 D CuO
方案二:
④只用以下两种规定用量的药品:2g石灰石样品和估算用量的稀盐酸,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简述实验方案。(实验仪器任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估算的稀盐酸用量足够
【拓展延伸】药品用量的估算方法及估算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实验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合理运用。
四、科学探究题
23.学习了“过氧化氢制氧气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化学社团在“寻找新的催化剂”的活动中,对“硫酸铜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甲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①木条不复燃; 步骤②产生气泡,溶液变蓝色; 步骤③ 。 硫酸铜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评价改进】大家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若要确定该实验结论正确,还需证明硫酸铜的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
【继续探究】乙同学补做以下实验,进而确认了甲同学的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中m1:m2= ,证明反应前后铜离子没有发生变化;将实验方案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溶液,再次实验,证明反应前后硫酸根离子也没有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大家认为还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获取上述实验结论:在甲同学实验的基础上,将乙同学实验时烧杯B中的溶液蒸发、干燥得到白色固体,再称其质量为 g,然后将固体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仍然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
【拓展延伸】比较硫酸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效果,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填序号)。
A.溶液的起始温度 B.催化剂的质量 C.溶液的浓度 D.反应起始时间
五、计算题
24.取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92.2g,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所得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混合溶液中稀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 g。
(2)当滴加80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 (填化学式)。
(3)当滴加120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煤饼”的主要成分是碳,碳燃烧放出热量,其作用是燃烧提供热量,故A正确;
B、“灼火燔之”时,即灼烧石灰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B正确;
C、“以水沃之”时,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热量,故C错误;
D、“用以砌墙”,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D正确;
故选:C。
2.C
【详解】A、氯化钠能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但加足量的水溶解后,应过滤后再蒸发,该选项方案不正确;
B、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但过量的硫酸为新杂质,该选项方案不正确;
C、氢氧化钠溶于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则能鉴别,该选项方案正确;
D、硝酸钾和氯化钠均能溶于水,则无法通过过滤的方法除杂,该选项方案不正确。
故选C。
3.C
【详解】A、氢氧化钙属于碱,可以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A正确;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则盐酸可用于除铁锈,故B正确;
C、氢氧化钠属于强碱,具有强腐蚀性,不嫩用于治疗胃酸,故C错误;
D、碳酸钙是一种含钙物质,能与人体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氯化钙,所以碳酸钙用作补钙剂,故D正确;
故选:C。
4.B
【详解】A、镁和氯化铜反应:,24份质量的镁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铜进入溶液中,反应后,无气体或沉淀生成,溶液质量增加,符合题意;
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气体,会散逸到空气中,故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沉淀或气体生成,化学反应前后,溶液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详解】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A说法错误;
B、中和反应不一定无明显现象,例如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属于中和反应,现象是蓝色沉淀溶解,故B说法错误;
C、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等,例如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C说法错误;
D、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则中和反应的四种物质属不同类别(酸、碱、盐、氧化物),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错误是:氯化钙的化学式错误,未配平,不符合题意;
B、用煤炉取暖时要注意通风,防止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错误是:无需标注气体符号,不符合题意;
C、测定水的元素组成,是利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D、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错误是:硝酸亚铁的化学式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A、铜与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都不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
B、取样品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若溶液变红,则为稀硫酸;若溶液变蓝,则为氢氧化钠溶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C、取样品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为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为稀硫酸,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D、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固体,振荡,若固体溶解,并有气泡产生,则为稀硫酸;若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则为氢氧化钠溶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故选A。
8.B
【详解】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瓶口不会出现白雾,不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符合题意;
C、将二氧化碳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后,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溶液又变为紫色,不符合题意;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产生蓝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A、在积雪的公路上撒盐,盐溶于水后形成盐溶液,使凝固点降低,盐水的凝固点比水低,故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冰雪很快融化,故A解释正确;
B、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和受到热气流带来新鲜空气的助燃,而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是不能改变的,故B解释不正确;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说明燃烧剧烈程度跟O2浓度有关,故C解释正确;
D、向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中加水,试管外壁有热感,是因为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D解释正确;
故选:B。
10.A
【详解】A、由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盐,氯化钠属于盐,不代表同一种物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B、苛性钠为氢氧化钠的俗称,代表同一种物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纯碱为碳酸钠的俗称,代表同一种物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小苏打为碳酸氢钠的俗称,代表同一种物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详解】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7,硫酸钠溶液显中性,pH=7,可以用pH试纸检验,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硫酸钠溶液显中性,酚酞遇碱变红,酚酞遇酸性和中性不变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硫酸钠与稀硫酸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硫酸钠均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符合题意;
故选:D。
12.C
【详解】A、铝燃烧生成氧化铝,但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不是氯化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农业上用氢氧化钙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方程式书写正确,该选项符合题意;
D、硝酸钾和氯化铜互相交换成分不能形成水、气体或沉淀,则两者不能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D
【详解】氯化钡、碳酸钠均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氯化铵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而氯化钡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碳酸钠能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铵不能和硫酸反应,根据表中内容,可知溶液X为稀硫酸、甲为碳酸钠、乙为氯化铵、丙为氯化钡,故选D。
14.B
【详解】A、N点时,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此时为中性,酚酞溶液在中性溶液中是无色的;错误;
B、P点时,硫酸过量了,溶液中含有硫酸,硫酸和纯碱(碳酸钠)发生反应产生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正确;
C、根据图像,M→N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M点pH大于7,N点pH=7;错误;
D、M→N,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硫酸钠和水,该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N点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N→P过程中硫酸过量,没有硫酸钠产生;错误;
故选B。
15.C
【分析】pH=1的无色溶液,存在大量的氢离子。
【详解】A、组内离子间不会结合成水、沉淀和气体,但是亚铁离子的溶液是浅绿色的;错误;
B、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C、组内离子组内离子间不会结合成水、沉淀和气体,在酸性溶液中液不反应;正确;
D、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均要和氢离子反应,分别产生水,水和二氧化碳;错误;
故选C。
16.正确
【详解】碳酸钠虽然是盐,但其水溶液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氢氧化钠也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两者现象相同,所以无法鉴别;
故答案为:正确。
17.正确
【详解】根据溶液中物质(或离子)共存定义:溶液中的共存,指的是任意两种物质(或阴阳离子相结合),不发生反应生成气体、沉淀或水,所以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18.错误
【详解】盐+另一种盐=另外两种盐,条件是参加反应的两种盐都必须可溶,新生成的两种盐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碱+盐=新碱+新盐,条件是碱和盐都须溶解于水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气体、水,这三个至少需具备一个,反应才能进行到底。错误。
19.错误
【详解】不是只有中和反应才能生成盐溶液,酸和金属氧化物及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都能生成盐溶液。此说法不正确。
20.错误
【详解】如果两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水,但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就不是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21.正确
【详解】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氢氧化钠或氯化镁中的一种,即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不只有一种,该说法正确。
22.(1) 20
(2)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溶液变红 BD 取2g石灰石于试管中,逐滴的加入稀盐酸, 不再产生气泡,此时再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详解】(1)①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解:假设2g石灰石中只含碳酸钙,设至少需要稀盐酸的质量为x
x=20g
答: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的质量为20g;
(2)①将石灰石研细,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②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由于石灰石中还含有其它杂质,故稀盐酸过量,故溶液显酸性,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故观察到溶液变红,说明稀盐酸用量足够;
③A、氯化铁与稀盐酸不反应,无法验证稀盐酸是否足量,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如果先产生气泡,后产生沉淀,说明稀盐酸足量,符合题意;
C、硝酸银和稀盐酸、氯化钙均能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无法验证稀盐酸是否足量,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稀盐酸足量,符合题意。
故选BD;
④石灰石中的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取2g石灰石于试管中,逐滴的加入稀盐酸,直至不再产生气泡,此时再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稀盐酸足量。
23. 木条复燃 质量和化学性质 160∶98/80∶49 氯化钡(或硝酸钡等) m1 D
【详解】实验探究:步骤①中未加入硫酸铜,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步骤②中加入硫酸铜,产生气泡,溶液变蓝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硫酸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过氧化氢在硫酸铜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评价改进: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且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还需证明硫酸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
继续探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即,参加反应的硫酸铜与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比为:(64+96):(64+34)=160:98=80:49,说明硫酸铜中的铜离子完全转化到了氢氧化铜中,反应前后铜离子没有发生变化;
硫酸铜能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可将实验方案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根据生成硫酸钡的质量,证明证明反应前后硫酸根离子也没有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还可在甲同学实验的基础上,将乙同学实验时烧杯B中的溶液蒸发、干燥得到白色固体,再称其质量为m1g,说明反应后质量不变,然后将固体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仍然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说明反应后,化学性质不变;
拓展延伸:比较硫酸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效果,除了催化剂的种类不同,其它因素均应相同,故溶液的起始温度、催化剂的质量、溶液的浓度应相同,反应起始时间不需要控制。
故选D。
24.(1)2.2
(2) NaCl CaCl2
(3)根据图像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10g。
解:设当滴加40g碳酸钠溶液时,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设当滴加碳酸钠溶液从40g-120g时,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答:当滴加120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8.8%。
【分析】向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是为,待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完;氯化钙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像一开始增加的是二氧化碳质量,消耗碳酸钠溶液质量为40g,则增加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2)根据图像可知,消耗碳酸钠溶液质量从40g-120g,发生的是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且在120g时,恰好碳酸钠与氯化钙完全反应,而在80g时,氯化钙过量,所以在80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钙和氯化钠;
(3)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