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声现象 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属于由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给患者除去体内结石 B.炮声震聋了耳朵
C.给患者做“B超” D.三种说法都不是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在不同物质中声速均为340m/s
C.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相同 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3.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 街头安装噪声监测仪
B. 飞机旁工作人员佩戴耳罩
C. 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D. 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
4.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叙述正确的是( )
A.吹笛子,笛管振动发声 B.空气中的光速大于声速
C.扬声器发声不需要振动 D.超声波可在真空中传播
5.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植树造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女高音”歌唱时,比“男低音”的响度大
C.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D.即便物体在振动,我们也不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6.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B.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高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小
D.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高
7.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8.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外界声波通过外耳道传递引起什么振动
A.耳廓 B.外耳道 C.半规管 D.鼓膜
9.关于线上学习期间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旋钮增大音量,增大了声音的音调
B.有时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听起来很小,是因为学生发出了次声波
C.电脑里传出来的老师讲课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0m/s
D.学生听老师讲课,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特性
10.在中考期间,为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影响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属于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将教室的窗户玻璃更换为隔音玻璃
B.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仪
D.在校园绿化带多植树
二、多选题
11.为增强居民对新冠病毒的科学防护意识,罗庄区圣奥名门小区利用大喇叭在小区门口播放疫情防护知识。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大喇叭振动产生的
B.居民能听到声音,是因为空气能传声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工作人员调节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12.如图甲乙所示是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音叉发声的音调更低 B.两音叉振动的频率相同
C.甲音叉振动的更快 D.两音叉的振幅相同
13.打开音响,播放一首歌曲,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加大音量,烛焰就随着音乐跳舞。如图选项中对声音的利用与上述现象相同的是( )
A.倒车雷达提示汽车靠近障碍物
B.医生利用B超检查病人身体状况
C.秋冬人们利用超声波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
D.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
14.以下四个措施中能有效控制噪音污染的是( )
A.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
B.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
C.马路两旁植树
D.在城市设立噪声监测装置
三、填空题
15.如图所示,当游客在天坛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 (选填“频率”或“响度”)得到加强。
16.初春时节,柳树发芽,折一根柳条,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剪刀将柳笛剪短,柳笛发出声音的音调会变 (选填“高”或“低”),柳笛声是通过 这种介质传入人耳朵的。
17.动物受伤时会发出痛苦的声音,植物受到伤害时会发出痛苦的声音吗?英国科学家用番茄进行研究,科学家先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接着科学家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进行录音,然后将录音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强度很小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超低速播放实际上是改变了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传播速度”)。
18.一场大雪后,周围会变得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微孔能 。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那么发声体是 (选填“瓶子和水”或“瓶内空气柱”),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音调 (选填“升高”或“降低”)。
19.月球的周围是真空,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交谈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四、实验题
20.在学习声现象时,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 ,这个现象说明 ;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这种实验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将乒乓球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若把图乙实验移到月球上进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乒乓球会被弹起吗
2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明同学采用:先将音叉离开乒乓球一定距离敲击音叉,然后再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小华同学采用:先将音叉贴近乒乓球,然后再敲击音叉,观察现象。你认为两个同学的操作谁更合理: ;
(3)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 (选填“会”或“不会”)弹起;
(4)将甲和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能够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是 (选填“甲”、“乙”或“甲和乙”)。
五、简答题
22.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阅读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
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s,经测量,声音由金属管传来的时间是0.17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一些但他质中的声速v/(m·s-1)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棒 375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23.现在有三只密封的可乐瓶,里面有体积不同的可乐,不准打开或倾斜,也不用手拎或晃.请你利用本节的知识,判断可乐瓶中装的可乐最多和最少的瓶子?
六、综合题
24.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秒后接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每秒传播1500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耳能听到超声波吗?为什么?
(2)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3)运用声波的反射,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25.(1)雷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由于 的缘故。
(2)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 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若某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则他可以听到声音的次数是 。
(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 能够传声。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它比在固体或液体中传播的速度都要 。
(4)某同学乘坐静止的汽车正对山崖,鸣笛后2s听到回声,鸣笛处距山崖离多远?(此时空气为15℃)( )
七、计算题
26.在长为1000m的一根铁管两端有甲、乙两个同学,若乙同学在长铁管的一商量敲一下铁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2.75S,求: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7.一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一山崖开进,途中鸣了一声笛,4 s后听到山崖传来回声, 当司机听到回声时(声音的速度为340m/s):
(1)汽车行驶的路程?
(2)声音传播的距离?
(3)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
参考答案:
1.C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详解】A、给患者除去体内结石,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
B、炮声震聋了耳朵,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D、给患者做“B超”,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2.D
【详解】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在入耳处控制噪声,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选D
考点:声音的传播和特色
3.C
【详解】A.在街头安装噪声监测器是监测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飞机旁工作人员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解:A、吹笛子时,笛子内部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空气中光的速度是3×108m/s,声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速远远大于声速,该选项说法正确;
C、扬声器发声是纸盆的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5.D
【详解】A.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男低音,是指音调低,女高音是指音调高,故B错误;
C.月球上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利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故C错误;
D.振动一定能产生声音,但是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就不会被听到,故D正确。
故选D。
6.A
【详解】AB.用嘴吹管的上端,竹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向下拉“活塞”时,空气柱变长,空气柱的振动变慢,则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故A正确,B错误;
C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吹出的哨音响度与振幅有关。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向上推活塞时,不会对振幅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其响度大小不变,故CD错误。
故选A。
7.B
【详解】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音叉的振动幅度太小,不容易观察,乒乓球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D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D正确,故选D.
9.D
【详解】A.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距离有关,故调节旋钮增大音量,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大约为,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人发不出次声波,故B错误;
C.电脑里传出来的老师讲课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故C错误;
D.学生听老师讲课,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A.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将教室的窗户玻璃更换为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符合题意;
C.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校园绿化带多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AB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大喇叭的纸盆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居民能听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居民耳中的,故B正确;
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误;
D.工作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AB。
12.CD
【详解】ABC.由波形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甲音叉振动快,甲的频率高,甲的音调高,故AB错误,C正确;
D.发声体的振幅影响响度的大小,两个音叉振动幅度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CD。
13.CD
【详解】正在播放音乐的音箱发出声音,当扬声器加大音量,可以看到烛焰在随着音乐“跳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A.倒车雷达提示汽车靠近障碍物,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医生利用B超检查病人身体状况,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14.ABC
【详解】ABC.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城市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马路两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BC符合题意;
D.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在城市设立噪声监测装置不属于减弱噪声三种方式的任意一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5.响度
【详解】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能加强原声,即声音的响度得到加强。
16. 高 空气
【详解】[1]用剪刀将柳笛剪短,振动发声的空气柱变短,柳笛发出的声音音调会变高。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柳笛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17. 超声波 音调
【详解】[1]用超大音量播放表示原来的响度小;超低速度播放,表示原来的音调高;因此,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响度很小的超声波。
[2]音调高低与频率有关,降低播放的速度,振动变慢,即频率变低,故超低速播放实际上是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18. 吸收声音 瓶子和水 降低
【详解】[1]由于雪能吸收声音,雪很松软,里面还有好多间隙,声音被吸收到这些间隙中,变得安静。
[2]瓶子内装有水,用棒敲击瓶子发声,振动物体是瓶子和水。
[3]瓶内的水越多,振动的频率越低,相应的音调越低,因此,图示中从左到右的音调是逐渐降低的。
19.介质
【详解】因为月球上是没有空气的,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需要靠无线电来对话交谈。
20. 弹开 见解析 见解析 转换法 见解析
【详解】(1)[1][2]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3][4]在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像这种将不易观察的音叉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摆动,采用的是转换法。
(3)[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月球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把图乙实验移到月球上进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乒乓球不会被弹起。
21.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易于观察现象 小明 会 甲
【详解】(1)[1]发声的音叉振幅较小,通过乒乓球可以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使现象更易于观察。
(2)[2]小明的做法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小华的方法分不清到底是音叉振动使乒乓球被弹开,还是在敲击音叉时乒乓球在振动,不能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小明的更合理。
(3)[3]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敲击右边的音叉,能量会通过空气传到左边的音叉,引起左边音叉的振动,因此乒乓球会被弹起。
(4)[4]月球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乙图中右边音叉的振动不会传到左边的音叉,因此乙图不会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对于甲图,敲击音叉,音叉会振动,可以把乒乓球弹开,与有无空气无关。
2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该金属管可能是由铁材料制成的。
【详解】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为:
由对照表中数据可知,该金属管可能是由铁组成的。
23.可以通过敲击的方法来判断.用手敲击可乐音调高的装的可乐少,音调低的,装的可乐少.
【详解】现在有三只密封的可乐瓶,里面有体积不同的可乐,不准打开或倾斜,也不用手拎或晃.可以通过敲击的方法来判断.用手敲击可乐音调高的装的可乐少,音调低的,装的可乐少.
思路分析: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体越短,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声音的特性.
24.(1)不能,超声波超出了人的听觉上限,所以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2)3000m;(3)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1)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20000Hz之间,超声波指频率在20000Hz以上的声音,因为超出了人的听觉上限,所以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
(2)根据题意知道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t=1/2×4s=2s
所以,海水的深度为s=vt=1500m/s×2s=3000m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故不能利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点睛:本题考查了人耳的听觉范围、回声测距的应用、声音传播的条件等知识,难度不大;关键是明确声波传播的路程是往返路程.
25. 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2 钢管 空气 3 液体 340m/s 慢 340m
【详解】(1)[1]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2)[2][3][4]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会听到两次敲击声。
[5]若某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声音会在钢管、水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所以会听到三次敲击声。
(3)[6][7][8]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液体可以传声;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它比在固体或液体中传播的速度都要慢。
(4)[9]根据题意可知,声音走的路程是鸣笛处到山崖距离的2倍
2s=vt=340m/s×2s
S=340m
26.
【分析】人第一次听到的是从铁管中传播的声音,第二次听到的是从空气中传播的声音,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列方程求解。
【详解】解:声音的路程等于铁管的长度,即,设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为,声音在铁管中传播时间为,因为,所以声音在铁管中传播时,即
①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
即
②
由题意知
③
由①②③解得
答:声音在铁管里的传播速度是。
27.(1)80m;(2)1360m;(3) 680m
【详解】解:(1)4s内汽车前进的距离
s车=v车t=4s×20m/s=80m
(2)声音往返经过的路程为
s声=v声t=4×340=1360m
(3)设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距离为s。则
s车+2s=s声
80m+2s=1360m
解得s=640m。
答:(1)汽车行驶的路程为80;
(2)声音传播的距离为1360m;
(3)汽车离山崖还有64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