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基础练习)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计
题数 10 10 0 3 2 25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跳远测试时,选用分度值为1d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较为合适
B.小明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他是以跑道为参照物的
C.小明50m测试的成绩是7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6.25m/s
D.1000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小亮的成绩是240s,则小明跑得更快
2.小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全程6km。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km/h,则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km/h B.4.8km/h C.5km/h D.6km/h
3.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10s,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2.5m/s B.3m/s C.3.5m/s D.7m/s
4.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5.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0~20s内物体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5~1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0m
C.在0~10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4m/s
D.在0~5s内与10~20s内物体的速度之比为2:1
6.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B.在2~4s内,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0~4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
D.在0~2s内,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7.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b车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a和b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0~6s内,a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0~2s内,a和b车运动状态都不变
D.4~6s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南运动
8.“爱成都迎大运”,甲、乙两位同学在操场上从同一地点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在0~t1时间内(  )
A.两人的平均速度相等
B.乙同学的速度越来越快
C.甲同学在乙同学前面
D.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9.小龙同学在研究玩具小车的运动情况时,描绘出了如图所示的v﹣t图像。通过查阅资料,得知v﹣t图像与坐标轴所包围部分(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小车运动的路程。根据图像可知,小车在0﹣3s内通过的路程和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A.1.8m 0.3m/s
B.1.8m 0.6m/s
C.0.9m 0.3m/s
D.0.9m 0.6m/s
10.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由A处静止下滑,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应保持较大坡度,以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
B.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
C.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量出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小红参加800m体育测试成绩为3min20s,她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以操场上的旗杆为参照物,她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
12.铜仁马拉松智慧赛道既是一条景观大道,也是一条健身大道,作为铜仁市民徒步、骑行的新晋打卡点,每当骑车畅行其中时,会看到两旁的绿树繁花纷纷后退,是以   为参照物。小聪先以5m/s的速度骑了30min,后又以7m/s的速度骑了20min,小聪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13.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同一地点出发沿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小华做   直线运动,2s时小明在小华的   (选填“前方”或“后方”),0~2s内,小华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
14.小明用玩具汽车测量平均速度,让汽车在斜面上沿直线下滑,位置传感器每隔0.2s记录一次汽车的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汽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   cm,BD段的平均速度为   m/s,汽车由A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   。
15.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路段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cm;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时间为   s,平均速度为   cm/s。
16.如图是物块从A处沿直线水平运动到E处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物块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物块从C处到E处共运动了   cm的路程,此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17.带有滴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上,小车每隔相等时间t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减速直线运动时,在纸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水滴,墨水滴在纸上的分布如图所示。可判断出小车向 (选填“左”或“右”)运动。若测出图中AE和EG的长度均为s,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v1=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   (以上两空用t、s表示)。
18.小周进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
(1)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如图1所示,则物体的长度读数为   cm,时间读数为   s。
(2)用图2装置实验时,小车从A静止释放,从A到B所用时间tAB=2s,A到C所用时间tAC=3s,则BC间平均速度vBC=   m/s.
19.如图所示是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B点为AC中点)。图中显示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1)小车运动过程是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已知s1=90cm,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1=   m/s。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
20.如图是探究小球竖直下落的运动特点的频闪摄影照片,拍照时每隔0.01s曝光一次。由照片可知,小球从A位置下落到F位置时所用的时间是   s,此过程中小球沿竖直方向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平均速度是   m/s。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实验台上已经准备的实验器材如下:小车一辆、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金属片一个。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1)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   。
(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小木块垫起,便于测量时间,应使它保持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
(4)实验过程中,测得s1=90cm,s2=40cm,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下滑的过程中,停表记录的时间如图所示,则小车通过路程s3平均速度是   m/s。
(5)由(4)中数据推理,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上,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下,则v上   v下(选填“>”、“<”或“=”)。
(6)若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填“偏大”或“偏小”)。
22.放学回家路上,小明发现骑自行车下坡滑行时会越来越快。为了研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时的速度大小变化的规律,他用小车、带刻度的斜面、挡板等器材进行了实验。
(1)实验中,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以外,小明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小红建议实验时斜面的倾角要适当减小,这样做可以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得   (选填“快”或“慢”)一些,其目的是减小测量   所带来的误差。
(3)小明正确采纳同学们合理建议后,进行实验得到如下实验数据,可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分析表格数据,我们可得出结论:物体在斜面下滑过程中,速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某同学由此计算AC的平均速度vAC,这种计算方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路程s/cm 40.0 40.0
时间t/s 3 2
平均速度 v/(m/s) vAB=0.13 vBC
(4)若小明开始计时小车已经过了A点,则测得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将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23.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做成①号纸锥和②号纸锥。
(1)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图甲所示的A和B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   。
(2)按正确方式摆放,同时释放,发现②号纸锥先到达地面,说明②号纸锥比①号纸锥快,这是通过相同   比   的方法比较快慢。
(3)小明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①号纸锥的照片,如图乙所示。已知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①号纸锥的直径10cm。
①纸锥从O到A的过程中,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
②为测量纸锥从O下落到A的平均速度,还需要测出照片中   和   。
③根据实验估算出纸锥从O下落到A的平均速度为   m/s。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4.汽车刹车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驾驶员从发现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措施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该时间段内汽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二是从采取制动措施到汽车静止,汽车又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制动距离长短与汽车速度大小有关,如图所示为某汽车的制动距离s与速度v的关系图,驾驶员驾驶该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中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经过反应时间后立刻采取制动措施,汽车减速行驶4s后停下,此时发现车辆距离障碍物26m。求:
(1)制动阶段小轿车的平均速度;
(2)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3)酒后驾车,反应时间将会延长为正常情况下的3倍。若该司机酒后驾车,试通过计算能否避免此次交通事故的发生。
25.小田一家国庆节期间从成都东站出发乘火车去阆中旅游,已知成都到阆中铁路全程270km,他们乘坐C5804次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求:
车站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成都东 发站 06:30
遂宁 07:36 07:38
南充北 08:13 08:16
南部 08:45 08:48
阆中 09:00 终站
(1)该次火车从成都到阆中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若将来成都到阆中有条件开通运行平均速度为300km/h的高铁,运行时间将比现在节约多少分钟?
(3)C5804次列车全长为200m,若C5804次列车以50m/s的速度,完全通过长度为1100m的大桥,所需时间为多少?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基础练习)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计
题数 10 10 0 3 2 25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跳远测试时,选用分度值为1d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较为合适
B.小明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他是以跑道为参照物的
C.小明50m测试的成绩是7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6.25m/s
D.1000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小亮的成绩是240s,则小明跑得更快
【答案】D
【解析】解:A、测跳远的成绩时精确到1cm就可以了,所以测量时选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故A错误;
B、小明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这说明看台与小明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选取的参照物是小明自己,故B错误;
C、小明50m测试的成绩是7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v7.14m/s,故C错误;
D、1000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则小明所用的时间为:t200s,而小亮的成绩是240s;因通过的路程相同,小明用时更短,则小明跑得更快,故D正确。
故选:D。
2.小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全程6km。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km/h,则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km/h B.4.8km/h C.5km/h D.6km/h
【答案】B
【解析】解:设总路程为s,则前一半路程的时间t1;
后一半路程的时间t2;
则小红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4.8km/h。
故选:B。
3.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10s,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2.5m/s B.3m/s C.3.5m/s D.7m/s
【答案】B
【解析】解:(1)第一段的运动时间t120s;
(2)后一段的路程s2=v2t2=5m/s×10s=50m;
(3)总路程s=s1+s2=40m+50m=90m,
总运动时间t=t1+t2=20s+10s=30s,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平3m/s;
故选:B。
4.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B
【解析】解:A、由图可知,甲车到达300m处所用的时间为15s,乙车到达300m处所用的时间也等于15s,所以甲、乙两车前300m内所用时间相等,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甲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说明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通过400m所用的时间为20s,所以甲车的速度:v20m/s,故B正确;
C、由图可知,乙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乙车在做变速运动,故C错误;
D、甲在20s内通过的路程s甲=400m,乙在20s内通过的路程s乙=450m,即甲、乙两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则根据v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5.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0~20s内物体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5~1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0m
C.在0~10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4m/s
D.在0~5s内与10~20s内物体的速度之比为2:1
【答案】B
【解析】解:A、在s﹣t图像中,0~5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5~10s内保持静止状态,10s后又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5~10s内保持静止状态,通过的路程为0,故B正确;
C、在0~10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v10.25m/s,故C错误;
D、在0~5s内物体的速度v20.5m/s,
10~20s内物体的速度v30.15m/s,
在0~5s内与10~20s内物体的速度之比v2:v3=0.5m/s:0.15m/s=10:3,故D错误。
故选:B。
6.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B.在2~4s内,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0~4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
D.在0~2s内,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答案】C
【解析】解:AB、有图可知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0~2s做匀速直线运动,2~4s静止,故AB错误;
C、0~4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
D、在0~2s内,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
在0~2s内,乙的速度为:,v甲<v乙,故D错误。
故选:C。
7.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b车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a和b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0~6s内,a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0~2s内,a和b车运动状态都不变
D.4~6s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南运动
【答案】C
【解析】解:A、2~4s内,由图甲可知,a车处于静止状态,由图乙可知,b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甲可知,0~6s内,a运动的路程s1=60m,时间t1=6s,则a车的平均速度v110m/s,故B错误;
C、由图甲可知,0~2s内,a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由图乙可知,0~2s内,b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和b车运动状态都不变,故C正确;
D、4~6s内,由图甲可知,a车运动的路程s2=60m﹣20m=40m,则4~6s内,a车的速度v220m/s,由图乙可知,b车的速度为5m/s,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北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8.“爱成都迎大运”,甲、乙两位同学在操场上从同一地点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在0~t1时间内(  )
A.两人的平均速度相等
B.乙同学的速度越来越快
C.甲同学在乙同学前面
D.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解析】解:A、由图可知,在0﹣t1时间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根据v可知甲、乙同学的平均速度的大小相等,故A正确;
B、由图可知,乙同学的运动图像是一条倾斜程度逐渐减小的曲线,所以,乙同学的速度越来越慢,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在0﹣t1时间内,甲的运动路程小于乙的运动的路程,故甲同学在乙同学后面,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同学是做变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9.小龙同学在研究玩具小车的运动情况时,描绘出了如图所示的v﹣t图像。通过查阅资料,得知v﹣t图像与坐标轴所包围部分(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小车运动的路程。根据图像可知,小车在0﹣3s内通过的路程和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A.1.8m 0.3m/s
B.1.8m 0.6m/s
C.0.9m 0.3m/s
D.0.9m 0.6m/s
【答案】C
【解析】解:阴影部分的面积Svt0.6m/s×3s=0.9m,
由题意可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小车运动的距离,即是小车在0~3s内运动的距离s=S=0.9m,
小车在0~3s内的平均速度v′0.3m/s,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由A处静止下滑,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应保持较大坡度,以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
B.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
C.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量出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答案】B
【解析】解:A、斜面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为了便于计时,应该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故A错误;
B、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加速运动,越往下速度越快,即vBC>vAC>vAB,因此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
C、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大,而AB段的路程一定,由v可知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故C错误;
D、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在B点的速度不为零,因此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所测得的BC段的时间不是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的时间,因此测得的平均速度不是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小红参加800m体育测试成绩为3min20s,她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以操场上的旗杆为参照物,她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
【答案】4;运动。
【解析】解:小红运动的路程s=800m,运动的时间t=3min20s=200s,
小红运动的平均速度v4m/s;
以操场上的旗杆为参照物,小红与旗杆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小红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4;运动。
12.铜仁马拉松智慧赛道既是一条景观大道,也是一条健身大道,作为铜仁市民徒步、骑行的新晋打卡点,每当骑车畅行其中时,会看到两旁的绿树繁花纷纷后退,是以   为参照物。小聪先以5m/s的速度骑了30min,后又以7m/s的速度骑了20min,小聪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答案】车;5.8。
【解析】解:看到在绿树繁花纷纷后退,是以车为参照物,绿树繁花相对于车是运动的。
前30min所行驶的路程:s1=v1t1=5m/s×30×60s=9000m
后20min所行驶的路程:s2=v2t2=7m/s×20×60s=8400m;
故他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5.8m/s。
故答案为:车;5.8。
13.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同一地点出发沿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小华做   直线运动,2s时小明在小华的   (选填“前方”或“后方”),0~2s内,小华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
【答案】变速;后方;6.25。
【解析】解:(1)由图像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不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由图像可知,在前2s内,小明运动的距离比小华近,所以小明在小华的后方;
(3)根据图像可知,小华在0﹣2s内,通过的路程为:s=12.5m,则小华的平均速度:
v6.25m/s。
故答案为:变速;后方;6.25。
14.小明用玩具汽车测量平均速度,让汽车在斜面上沿直线下滑,位置传感器每隔0.2s记录一次汽车的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汽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   cm,BD段的平均速度为   m/s,汽车由A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   。
【答案】2.12;0.1;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不相等。
【解析】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mm,A点对应的刻度是0.00cm,C点对应的刻度是2.12cm,则汽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2.12cm;
(2)由图可知,汽车在BD段运动的路程sBD=4.50cm﹣0.50cm=4.00cm,汽车在BD段所用的时间tBD=2×0.2s=0.4s;
BD段的平均速度:vBD10.00cm/s=0.1m/s;
(3)由图可知,汽车由A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汽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
故答案为:2.12;0.1;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不相等。
15.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路段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cm;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时间为   s,平均速度为   cm/s。
【答案】64.00;32;2.00。
【解析】解:观察图甲和图乙可知,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路程为64.00cm,小车运动到的时间为2s,
小车平均速度:v2.00cm/s。
故答案为:64.00;32;2.00。
16.如图是物块从A处沿直线水平运动到E处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物块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物块从C处到E处共运动了   cm的路程,此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变速;6.00;0.15。
【解析】解:(1)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物块从A点到E点每个相同的时间间隔中,距离逐渐变大,所以物块是做变速直线运动;
(2)由照片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块从C处到E处共运动的路程s=8.00cm﹣2.00cm=6.00cm;
物块从C处到E处共运动的时间t=2×0.2s=0.4s,
此过程的平均速度:v15cm/s=0.15m/s。
故答案为:变速;6.00;0.15。
17.带有滴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上,小车每隔相等时间t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减速直线运动时,在纸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水滴,墨水滴在纸上的分布如图所示。可判断出小车向 (选填“左”或“右”)运动。若测出图中AE和EG的长度均为s,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v1=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   (以上两空用t、s表示)。
【答案】左;;。
【解析】解:(1)纸带上任意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等于滴墨水的间隔时间,小车每隔相等时间滴一滴墨水,所以纸带上任意相邻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
当小车减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会越来越小,由图可知,小车从右往左,两点间的间隔越来越小,所以,小车是向左运动的;
(2)由图可知,小车前半程是路程是EG段,路程s1=s,时间t1=2t,前半程的平均速度:v1;
小车全程是路程是AG段,路程s2=2s,时间t2=6t,全程的平均速度:v。
故答案为:左;;。
18.小周进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
(1)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如图1所示,则物体的长度读数为   cm,时间读数为   s。
(2)用图2装置实验时,小车从A静止释放,从A到B所用时间tAB=2s,A到C所用时间tAC=3s,则BC间平均速度vBC=   m/s.
【答案】(1)2.60;337.5;(2)0.4。
【解析】解:(1)①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被测物体的起始刻度是4.00cm,末端刻度是6.60cm,则物体的长度是6.60cm﹣4.00cm=2.60cm;
②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30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由于分针过了半个格,所以秒针的示数为37.5s,则该秒表的读数为300s+37.5s=337.5s;
(2)由题意知tBC=tAC﹣tAB=3s﹣2s=1s,
由图知BC间距离sBC=40.0cm,
小车BC间平均速度为:vBC40.0cm/s=0.4m/s。
故答案为:(1)2.60;337.5;(2)0.4。
19.如图所示是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B点为AC中点)。图中显示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1)小车运动过程是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已知s1=90cm,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1=   m/s。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1)变速;(2)0.06;小于。
【解析】解:(1)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前半程与后半程路程相等,但后半程所用时间小,因此,小车在斜面上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做的是加速运动,即做变速直线运动;
(2)小车在AC段的 tAC=15s,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vAC6cm/s=0.06m/s;
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前半程的时间所用时间为:tAB=10s,后半程的时间所用时间;tBC=5s。
tAB=10s;tBC=5s。因为tAB>tBC=,AB段和BC段的路程相同,由v可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1)变速;(2)0.06;小于。
20.如图是探究小球竖直下落的运动特点的频闪摄影照片,拍照时每隔0.01s曝光一次。由照片可知,小球从A位置下落到F位置时所用的时间是   s,此过程中小球沿竖直方向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平均速度是   m/s。
【答案】0.05;加速;0.8。
【解析】解:(1)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F小球所用时间为t=0.01×5s=0.05s;
(2)由图可知,小球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越来越远,根据v可知,此过程中小球沿竖直方向做加速运动;
(3)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下落到F位置的距离s=4.00cm,
则小球下落的平均速度v80.0cm/s=0.8m/s。
故答案为:0.05;加速;0.8。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实验台上已经准备的实验器材如下:小车一辆、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金属片一个。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1)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   。
(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小木块垫起,便于测量时间,应使它保持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
(4)实验过程中,测得s1=90cm,s2=40cm,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下滑的过程中,停表记录的时间如图所示,则小车通过路程s3平均速度是   m/s。
(5)由(4)中数据推理,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上,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下,则v上   v下(选填“>”、“<”或“=”)。
(6)若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刻度尺;秒表;(2)v;(3)较小;(4)0.5;(5)<;(6)偏大。
【解析】解:(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因此还需要刻度尺和秒表;
(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
(3)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便于测量时间,因此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
(4)路程s3=s1﹣s2=90cm﹣40cm=50cm=0.5m,所用时间t3=16:20:38﹣16:20:37=1s,
则小车通过路程s3的平均速度为:;
(5)由(4)知上半段路程s2=40cm=0.4m,所用时间t2=16:20:37﹣16:20:35=2s,
则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因此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即v上<v下;
(6)若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小,而路程一定,由v可知全程的平均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1)刻度尺;秒表;(2)v;(3)较小;(4)0.5;(5)<;(6)偏大。
22.放学回家路上,小明发现骑自行车下坡滑行时会越来越快。为了研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时的速度大小变化的规律,他用小车、带刻度的斜面、挡板等器材进行了实验。
(1)实验中,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以外,小明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小红建议实验时斜面的倾角要适当减小,这样做可以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得   (选填“快”或“慢”)一些,其目的是减小测量   所带来的误差。
(3)小明正确采纳同学们合理建议后,进行实验得到如下实验数据,可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分析表格数据,我们可得出结论:物体在斜面下滑过程中,速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某同学由此计算AC的平均速度vAC,这种计算方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路程s/cm 40.0 40.0
时间t/s 3 2
平均速度 v/(m/s) vAB=0.13 vBC
(4)若小明开始计时小车已经过了A点,则测得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将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秒表;(2)慢;时间;(3)0.20;变大;错误;(4)偏大。
【解析】解:(1)测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所以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得慢一些;
(3)小车通过BC段所用的时间tBC=2s,路程sBC=40.0cm=0.400m;
平均速度为:vBC20.0cm/s=0.2m/s;
由表格可知小车在斜面下滑过程中通过前半程的时间为3s,通过后半程的时间为2s,通过的路程相同,时间变短,根据速度公式可知速度大小变大;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不是速度的平均,vAC的计算方法是错误的;
(4)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平均速度会偏大。
故答案为:(1)秒表;(2)慢;时间;(3)0.20;变大;错误;(4)偏大。
23.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做成①号纸锥和②号纸锥。
(1)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图甲所示的A和B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   。
(2)按正确方式摆放,同时释放,发现②号纸锥先到达地面,说明②号纸锥比①号纸锥快,这是通过相同   比   的方法比较快慢。
(3)小明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①号纸锥的照片,如图乙所示。已知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①号纸锥的直径10cm。
①纸锥从O到A的过程中,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
②为测量纸锥从O下落到A的平均速度,还需要测出照片中   和   。
③根据实验估算出纸锥从O下落到A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1)A;(2)路程;时间;(3)①速度一直增大;②OA的距离;从O到A的运动时间;③0.3。
【解析】解:(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应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
图A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B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而落地时是下端触地,所以,应选图A的位置释放,然后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
(2)按正确方式摆放,应是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同时释放,且②号纸锥先到达地面,说明这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快慢。
(3)①根据图示知道,相同时间内,纸锥通过的路程一直增大,说明纸锥的速度一直增大。
②由v知道,要计算平均速度,需要知道纸锥下落的实际高度以及纸锥下落的时间,即需要知道从O到A实际下落的高度和时间。
③根据图示知道,纸锥从O下落到A的时间t=6×0.25s=1.5s;
①纸锥的直径10cm,由图估测纸锥下落的实际高度大约是纸锥的直径的5倍,故纸锥下落的实际高度大约是s=5×10cm=50cm=0.5m;
则①纸锥从O下落到A的平均速度为v。
故答案为:(1)A;(2)路程;时间;(3)①速度一直增大;②OA的距离;从O到A的运动时间;③0.3。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4.汽车刹车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驾驶员从发现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措施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该时间段内汽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二是从采取制动措施到汽车静止,汽车又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制动距离长短与汽车速度大小有关,如图所示为某汽车的制动距离s与速度v的关系图,驾驶员驾驶该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中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经过反应时间后立刻采取制动措施,汽车减速行驶4s后停下,此时发现车辆距离障碍物26m。求:
(1)制动阶段小轿车的平均速度;
(2)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3)酒后驾车,反应时间将会延长为正常情况下的3倍。若该司机酒后驾车,试通过计算能否避免此次交通事故的发生。
【答案】(1)制动阶段小轿车的平均速度为10m/s;(2)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是0.7s;
(3)酒后驾驶不能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解析】解:(1)由图可知,以v=72km/h=20m/s匀速行驶时的制动距离s=40m,汽车减速行驶的时间t=4s,则制动阶段小轿车的平均速度为v;
(2)已知小轿车到障碍物的总距离为s总=80m,最终停在障碍物前的距离s0=26m,制动距离s=40m,则反应距离s反=s总﹣s0﹣s=80m﹣26m﹣40m=14m;
驾驶员的反应时间t反;
(3)依据题意,酒后驾驶的反应时间t′反=3t反=2.1s,反应距离s′反=vt′反=20m/s×2.1s=42m,制动距离s=40m,则s′反+s=42m+40m=82m>80m,说明酒后驾驶不能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答:(1)制动阶段小轿车的平均速度为10m/s;(2)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是0.7s;
(3)酒后驾驶不能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25.小田一家国庆节期间从成都东站出发乘火车去阆中旅游,已知成都到阆中铁路全程270km,他们乘坐C5804次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求:
车站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成都东 发站 06:30
遂宁 07:36 07:38
南充北 08:13 08:16
南部 08:45 08:48
阆中 09:00 终站
(1)该次火车从成都到阆中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若将来成都到阆中有条件开通运行平均速度为300km/h的高铁,运行时间将比现在节约多少分钟?
(3)C5804次列车全长为200m,若C5804次列车以50m/s的速度,完全通过长度为1100m的大桥,所需时间为多少?
【答案】(1)该次火车从成都到阆中运行的平均速度为108km/h;
(2)若将来成都到阆中有条件开通运行平均速度为300km/h的高铁,运行时间将比现在节约96分钟;
(3)完全通过长度为1100m的大桥,所需时间为26s。
【解析】解:(1)从C5804次列车时刻表可以得出火车从成都到阆中的行驶时间为:t=9:00﹣6:30=2.5h;
火车的行驶速度:v108km/h;
(2)若将来成都到阆中有条件开通运行平均速度为300km/h的高铁,由v可知,此时列车的运行时间:t′0.9h;
运行时间将比现在节约的时间:Δt=t﹣t′=2.5h﹣0.9h=1.6h=96min;
(3)列车完全通过长度为1100m的大桥所行驶的路程:s′=s车+s桥=1100m+200m=1300m,火车过桥的速度:v车=50m/s;
由v可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t″26s。
答:(1)该次火车从成都到阆中运行的平均速度为108km/h;
(2)若将来成都到阆中有条件开通运行平均速度为300km/h的高铁,运行时间将比现在节约96分钟;
(3)完全通过长度为1100m的大桥,所需时间为26s。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九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2023-2024八年级下册英语人教版 Unit 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基础复习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