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九下9.1溶液的形成寒假预习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溶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2.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面粉 B.硫酸铁 C.汽油 D.蔗糖
3.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20 30 4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A.2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
B.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C.30℃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
D.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
4.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计算得出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g
B.将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进行称量
C.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洒出,会造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5.将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白醋 C.植物油 D.白糖
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就形成了溶液
B.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C.溶质不一定都是固体,溶剂也不一定是水
D.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面小题:氨气(NH3)是一种无色、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通常采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某种CO2的“捕捉”和转化过程如下:在高压下将烟气中的CO2溶解于甲醇,得到CO2的甲醇溶液,再将“捕捉”到的CO2和NH3在高温、高压下生产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
7.实验室制取并收集NH3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装入固体
C.加热反应 D.收集NH3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压会提高CO2的溶解度
B.CO2的甲醇溶液中溶剂是CO2
C.以NH3和CO2合成尿素能缓解温室效应
D.制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NH3CO(NH2)2+H2O
9.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常用的科学方法,如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盐酸 B.镁铝合金 C.氢氧化钠 D.氮气
10.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氧化铜 B.铁粉 C.氢氧化铁 D.硝酸钾
1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必须严谨、科学。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C.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2.下列图像能正确体现对应关系的是
A.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B.等量NaOH和NaCl固体分别溶于室温下等量水中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D.高温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A.A B.B C.C D.D
13.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B.探究分子不断运动
C.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
D.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14.某固体M中加入一定量水后,红墨水向左移动,则固体M可能是下列哪种物质
A.氢氧化钠 B.蔗糖 C.氯化钠 D.硝酸铵
15.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燃烧条件之——需要可燃物 探究物质溶于水时吸放热 测定空气中的含量
二、填空与简答
16.H2O2溶液常用作的消毒剂。
(1)H2O2溶液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H2O2不稳定,易分解。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3%的H2O2溶液对不同金属进行腐蚀性实验,结果如下:
金属种类 不锈钢片 铝片 铜片
腐蚀速度(mg/h) 0.001 0.010 0.404
下列金属制品用该溶液浸泡消毒时,最易被腐蚀的是 (填序号)。
A.不锈钢锅 B.铝盆 C.铜火锅
17.氨既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为合成氨以及以氨为原料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图。
(1)化合物X是一种常见溶剂,其化学式是 。
(2)反应Ⅱ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三、实验题
18.水被誉为物质世界中的灵魂,知冷知热,而且还能减压。
(1)图A中热水的作用: ,图B的实验目的: 。
(2)上述实验过程中,水温明显升高的是 (填序号)。
(3)上述实验过程中,水发生化学变化的是图B、图C、图E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
(4)上述图E中反应开始后,漏斗中的液面将 (填上升或下降)。
(5)若在负极收集到8g气体,则正极收集到气体的质量为多少?(简要书写计算过程)
四、科学探究题
19.下图是一个趣味变色实验,同学们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资料:碘酒为碘()的乙醇溶液;淀粉遇变蓝,在本实验中作为指示剂,指示是否存在。
【进行实验】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溶液、水和淀粉溶液。
向烧杯B中加入一定体积的碘酒、水和2粒维生素C片,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记录混合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
序号 烧杯A 烧杯B 变色时间
溶液体积 溶液总体积 碘酒体积 溶液总体积
① 10 32 2 25 595
② 10 32 5 25 193
③ 10 32 10 25 39
④ 5 32 5 25 399
⑤ 20 32 5 25 78
说明:本实验中,溶液总体积可看作是各液体的体积之和
【解释与结论】
(1)溶液中,溶质是 ;
(2)①②③的目的是 。
(3)由②④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4)①中,若将碘酒体积改为,则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 (填“”或“”或“”)。
【继续实验】
(5)补做实验证明了维生素C用量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也有影响。实验方案:向烧杯A中加入溶液、水、淀粉溶液, 。
(6)同学们进一步证明了与维生素C能发生反应,实验是向烧杯中依次加入碘酒、水、淀粉溶液,再加入维生素C片,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
五、计算题
20.某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下图所示,现取40片该药剂制成粉末,将100g稀盐酸分成5等份逐次加入(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所得数据如下图所示,请完成下列分析与计算:
(1)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
(2)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说法不正确;
B、溶液中可能含有多种溶质,如海水,故说法不正确;
C、溶液中最少含有两种物质,故一定是混合物,故说法不正确;
D、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现象,故说法正确。
故选D。
2.D
【详解】A. 面粉放入水中,会以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A错误;
B. 硫酸铁放入水中,会以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硫酸铁溶液,但硫酸铁溶液是黄色的,故B错误;
C. 汽油放入水中,会以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乳浊液,不是溶液,故C错误;
D. 蔗糖放入水中,会以分子形式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无色蔗糖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3.D
【详解】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表示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131.6g的KNO3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31.6g ,故选项A不正确;
B、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要计算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得,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选项B不正确;
C、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表示30℃时,100g水中溶解45.8g 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3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45.8gKNO3,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是145.8g,故选项C不正确;
D、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表示40℃时,100g水中溶解63,9g 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4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63.9gKNO3,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有关固体溶解度的题目,必须准确理解固体溶解度的定义。
4.A
【详解】A、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10%=5g,符合题意;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氯化钠应放在左盘上进行称量,且氯化钠固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进行称量,应放在称量纸上进行称量,不符合题意;
C、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大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详解】A、食盐能溶于水,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B、白醋能溶于水,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静置会分层,故不能形成溶液,符合题意;
D、白糖能溶于水,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A、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必须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多种,如空气是一种溶液,溶质有氮气、氧气等,故选项错误;
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气体,如盐酸中溶质是氯化氢气体,溶剂也不一定是水,如碘酒中溶剂是酒精,故选项正确;
D、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透明的,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C 8.C
【解析】7.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选项正确;
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选项正确;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选项错误;
D、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从集气瓶上端通入,应从短导管通入,将空气从长导管排出,选项正确;
故选C;
8.A、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低压会降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选项错误;
B、CO2的甲醇溶液是由二氧化碳溶于乙醇中形成的,则所得溶液中溶剂是甲醇,选项错误;
C、NH3和CO2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生成尿素和水,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和氨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生成尿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选项错误;
故选C。
9.C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详解】A、盐酸属于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而溶液则是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所以盐酸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镁铝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是由氢元素、氧元素、钠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D、氮气是由一种元素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A.氧化铜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B.铁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铁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钾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故选:D。
11.B
【详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符合题意;
C、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由氧元素组成,但是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C
【详解】A、一定量的双氧水制氧气,加入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因双氧水质量相同,则加入催化剂的双氧水和未加入催化剂的双氧水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故A错误;
B、NaOH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NaCl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故B错误;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氧化镁的质量从0逐渐增大,当镁条反应完,氧化镁不再增加,故C正确;
D、高温加热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为固体,故固体质量不会减少至0,故D错误;
故选:C。
13.A
【详解】A、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会燃烧,烧杯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浓氨水不与酚酞接触,但大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该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氧化钠溶解放热,装置中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则可观察到U型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该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则干花不变色,湿花变色,对比可知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该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14.D
【详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故红墨水向右移动,不符合题意;
B、蔗糖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变,装置内压强不变,红墨水不移动,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变,装置内压强不变,红墨水不移动,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装置内压强减小,红墨水向左移动,符合题意;
故选:D。
15.C
【详解】A、铁钉不与空气接触,不生锈,但没有对比实验,无法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故A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实验过程中,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通过比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都和氧气接触,不能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的结论,故B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会造成两试管内气压发生变化,导致U形管液面高度不同,从而探究物质溶于水时吸放热,故C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会引起压强差,则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D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16. 混合物 C
【详解】(1)H2O2溶液是过氧化氢和水两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H2O2不稳定,易分解,在常温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表格中给出的数据,H2O2溶液对不锈钢片腐蚀的速度最慢,对铝片腐蚀的速度适中,对铜片腐蚀的速度最快,故铜火锅用H2O2溶液液浸泡消毒时,最易被腐蚀;故填:C。
17.(1)H2O
(2)化合
(3)
【详解】(1)由图示信息可知,氨气和氧气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了一氧化氮和一种常见溶剂,且由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守恒得知,生成物X含有H元素,且是常见溶剂,则X是H2O。
(2)反应II是一氧化氮和氧气生成二氧化氮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3)单质A和单质B化合生成氨气,且氨气由氮、氢两种元素组成,则A、B分别为氮气、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18.(1) 使得白磷达到着火点 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2)ACD
(3)
(4)上升
(5)设收集到氧气的质量为x,
答:正极收集到的氢气的质量为64g。
【详解】(1)在白磷红磷燃烧实验中,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热水的主要作用包括:提供热量,使白磷达到着火点,使其燃烧,而红磷不能达到着火点;向一个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塑料瓶变瘪,说明瓶中气体变少,则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图A是白磷达到着火点燃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图B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量变化不明显;图C是生石灰与水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图D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图E是电解水,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不明显。故水温明显升高的是ACD;
(3)图B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图C是生石灰与水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图E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4)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体积变大,所以将水压回长项漏斗中,使长项漏斗中液面上升;
(5)见答案。
19.(1)过氧化氢/H2O2
(2)探究碘酒体积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的影响
(3)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体积越大,变色时间越短
(4)>
(5)向烧杯B中加入5mL的 2% 碘酒、4粒维生素C片,加入一定体积的水,使溶液总体积为25mL,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记录混合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与实验⑤对比
(6)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色,变为无色
【详解】(1)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是过氧化氢;
(2)实验①②③中,碘酒体积不同,其他因素均相同,故目的是:探究碘酒体积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的影响;
(3)实验②④⑤中过氧化氢溶液体积不同,其他因素均相同,且过氧化氢溶液体积越大,变色时间越短,说明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体积越大,变色时间越短;
(4)由实验①②③可知,相同条件下,碘酒体积越大,变色时间越短,故①中,若将碘酒体积改为 1mL ,则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595s;
(5)补做实验证明维生素C用量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也有影响,则变量是维生素C用量,其他因素均相同,烧杯A中加入 20 mL3%H2O2 溶液、 10mL 水、 2mL 1% 淀粉溶液,故是与实验⑤对比,故向烧杯B中加入5mL的 2% 碘酒、4粒维生素C片,加入一定体积的水,使溶液总体积为25mL,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记录混合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与实验⑤对比。
(6)向烧杯中依次加入碘酒、水,溶液变为棕黄色,再加入淀粉溶液,淀粉遇碘变蓝,故溶液变为蓝色,再加入维生素C片,维生素C能与碘反应,故最后溶液变为无色,故观察到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色,再变为无色。
20.(1)氯化钙、氯化氢/CaCl2、HCl
(2)设: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x=50%。
答: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
【详解】(1)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图示可知,加入80g盐酸时, 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恰好完全反应,A点时,盐酸已过量。A点的溶质为反应生成的氯化钙(CaCl2)和过量盐酸中的氯化氢(HCl);
(2)根据图示可知,药剂中碳酸钙完全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 g,40片药剂的质量为40g。详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