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化学开学考模拟题
1~9单元
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利用的是其吸附性
B.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
D.硬水软化后口感更好,因煮沸时除去了硬水中的所有杂质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下列行为符合该理念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B.大量使用煤做燃料,并将锅炉烟囱加高,可以减少污染
C.就地焚烧秸秆,增加田间肥料
D.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理与利用
3.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化学的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药品气味 B.点燃酒精灯
C.取液体 D.金属与酸反应
4.氙气具有极高的发光强度,在照明技术上用来填充光电管、闪光灯和氙气高压灯。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氙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B.氙的中子数为 54
C.氙的元素符号为Xe D.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31.3
5.奥司他韦 (C16H28N2O4)是一种治疗流感的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司他韦属于氧化物
B.奥司他韦分子由50个原子构成
C.奥司他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奥司他韦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雾
B.将一氧化碳通入装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7.下列事实或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或现象 解释
A 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在校园内远远就能闻到桂花的香味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出现较多浮渣 该水样为软水
D 明矾可用于河水的净化 明矾可加速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A.A B.B C.C D.D
8.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D.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9.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A.混合物:煤、石油、水银 B.氧化物:CaO、P2O5、KMnO4
C.单质:液氧、Ne、红磷 D.金属材料:生铁、硬铝、金刚石
1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铁、铝、铜等金属常温下是固体,所以所有金属常温下都是固体
B.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11.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A.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探究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D.探究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不同
A.A B.B C.C D.D
12.室温时,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如图所示加水搅拌充分溶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乙和丙烧杯中一定是饱和溶液
B.丁烧杯中可能是饱和溶液
C.乙→丙的过程中,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丁→戊的过程中,烧杯中溶质质量不变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人们使用最多的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1)煤燃烧时会产生(填化学式)、等空气污染物,它们与空气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2)煤矿的矿井里常伴生含有甲烷的煤层气,你认为煤矿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3)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我国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请写出一种可以为实现“碳中和”做出贡献的措施。
(4)转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也能缓解温室效应,转化途径有自然转化和人工转化,下列属于自然转化的是______。
A.光合作用 B.海洋吸收 C.工业利用
(5)很多家庭都已经使用天然气做为燃料,为防止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厨房安装报警器。报警器安装的位置应该选择下图中的(填“”或“”)。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C装置优点是。若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该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集气瓶中、实验室可用装置E收集氧气,用该装置收集氧气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时,才开始收集气体。
15.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4和CuSO4,为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工厂计划从该废水中回收FeSO4和金属铜,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①中加入足量试剂⑦的目的是。
(2)在工业废水中加入足量试剂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⑥与⑧的操作方法是;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写一种)。
(4)滤液②、④合并后经蒸发浓缩、、过滤、洗涤、干燥即获得FeSO4 7H2O晶体。
16.某实验小组进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究及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I、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究:每次都加入相同质量的大理石(足量)和25mL的稀盐酸,并记录收集到100mL二氧化碳气体所需要的时间。下表是实验的记录:
编号 颗粒大小 实验温度 稀盐酸的质量 分数 加入稀盐酸 体积 时间
① 粗颗粒 20℃ 7.3% 25 133
② 粗颗粒 20℃ W 25 126
③ 粗颗粒 35℃ 7.3% 25 61
④ 细颗粒 20℃ 14.6% 25 79
(1)实验②和④研究了某因素时实验速率的影响,则W=,分析数据可知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最大。
(2)从实验①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3)为完成上述探究实验,从下图A-D装置中选出最适宜的发生装置(填字母),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Ⅱ、CO2性质探究:
用如图1装置实验,测得三颈烧瓶内气压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4)首先注入瓶中的药品是(填“水”或“氢氧化钠溶液”),“bc”变化的原因是。
(5)对比曲线中“bc”段和“de”段,可证明。
17.利用化学新工艺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清洁型能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CH3OH+H2O。
(1)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要得到32t甲醇,理论上可以吸收多少t二氧化碳?(请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2页,共6页
1.A
【详解】A、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是因为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故A说法正确;
B、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说法错误;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中的二氧化锰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故C说法错误;
D、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硬水软化后口感更好,因煮沸时除去了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而不是所有杂质,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2.D
【详解】A.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造成环境污染,错误;
B.大量使用煤做燃料,并将锅炉烟囱加高,并不可以减少污染,不符合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错误;
C.就地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错误;
D.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理与利用,正确;
故选D。
3.A
【详解】A、闻药品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故图示操作正确;
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故图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倒入液体,试管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图示操作错误;
D、加入药品时,注意先固后液,将锌粒放入试管时,试管横放,用镊子将锌粒放在管口,然后缓缓直立试管,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加稀盐酸,故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A。
4.B
【详解】A、氙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4,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3,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氙的质子数为54,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氙的中子数≈131-54=77,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则氙的元素符号为Xe,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D
【详解】A、奥司他韦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个奥司他韦分子由50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奥司他韦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28):(14×2):(16×4)=48:7:7:16,所以奥司他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D、奥司他韦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6×4)=7:16,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D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选项错误;
B、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选项错误;
D、向装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会观察到紫色溶液变成红色,选项正确。
故选:D。
7.C
【详解】A.石墨是细鳞片状固体、质地软、有滑腻感,金刚石硬度大,无色正八面体结构,两者的物理性质不同,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选项正确;
B.远远闻到桂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选项正确;
C.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出现较多浮渣的是硬水,浮渣少的是软水,选项错误;
D.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杂质沉降,选项正确;
故选C。
8.A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详解】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NO)与丁(H2O)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4个氨分子与5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4个一氧化氮分子和6个水分子,则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则NO、H2O属于氧化物,因此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两种氧化物,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9.C
【详解】A、水银属于单质,不是混合物,错误;
B、氧化物中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错误;
C、液氧、Ne、红磷都为单质,正确;
D、金刚石为碳元素组成的非金属单质,不是金属材料,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A、铁、铝、铜等金属常温下是固体,但所有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汞在常温下为液体,故选项推理错误。
B、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但不是燃烧,故选项推理错误;
C、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选项推理正确;
D、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置换反应,如CO+CuOCu+CO2 ,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A、根据控制变量唯一的原则,图示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用于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选项实验探究方案中设计不合理;
B、红磷本身是固体,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后,外界气压把水压入集气瓶内,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可用于研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故选项实验探究方案中设计合理;
C、空气和氧气中的氧气浓度不同,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剧烈,可探究氧气的浓度是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故选项实验探究方案中设计合理;
D、将燃着的木条插入两个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在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继续燃烧,在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熄灭,说明空气中所含氧气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多,故选项实验探究方案中设计合理。
故选A。
12.C
【详解】A、由图可知,乙和丙烧杯中,均有部分氯化钠未溶解,故乙和丙烧杯中的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分析正确;
B、由图可知,丙烧杯中氯化钠溶液是饱和溶液,加入20g水,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得到丁溶液,丁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分析正确;
C、由图可知,乙和丙烧杯中,均有部分氯化钠未溶解,故乙和丙烧杯中的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乙→丙的过程中,由于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不变,故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分析错误;
D、丁→戊的过程中,加入20g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故D分析正确;
故选:C。
13.(1)SO2
(2)禁止烟火
(3)植树造林
(4)AB
(5)A
【详解】(1)煤燃烧时会产生SO2、 NO2 等空气污染物,它们与空气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2)甲烷属于可燃性气体,煤矿的矿井里常伴生含有甲烷的煤层气,所以煤矿应该禁止烟火;
(3)植树造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4)转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也能缓解温室效应,转化途径有自然转化和人工转化,光合作用、海洋吸收均属于自然转化,工业利用属于人工转化;
故选:AB;
(5)甲烷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为防止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厨房安装报警器,报警器安装的位置应该选择下图中的A处。
14.(1)分液漏斗
(2)
(3)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a 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故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若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该气体应从a端通入;
用E装置,即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因为一开始排出的是空气。
15.(1)除去过量的铁粉
(2)
(3) 过滤 烧杯##漏斗##玻璃棒
(4)降温结晶
【详解】(1)该流程的目的是回收硫酸亚铁和金属铜,废水中含硫酸亚铁和硫酸铜,故可加入过量的铁,即试剂⑤为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除去硫酸铜,结合流程图,①中应含过量的铁和反应生成的铜,故试剂⑦应是稀硫酸,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可除去铁,故目的是:除去过量的铁粉;
(2)由以上分析可知,试剂⑤是铁,发生反应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⑥与⑧均实现了固液分离,是过滤;
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4)要想得到FeSO4 7H2O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滤液②、④合并后经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即获得FeSO4 7H2O晶体。
16.(1) 14.6% 温度
(2)相同条件下,稀盐酸的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 B
(4) 水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和水反应
(5)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②和④颗粒大小不同,故是探究颗粒大小对实验速率的影响,根据控制变量法,其他因素应相同,故W=14.6%;
实验①②探究了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对实验速率的影响;实验①③探究了温度对实验速率的影响,实验②④探究了颗粒大小对实验速率的影响,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最大;
(2)实验①②中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不同,其他因素相同,且稀盐酸的质量分数越大,收集100mL气体所需时间越短,故可得出结论:相同条件下,稀盐酸的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实验室利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且该实验需要测定收集100mL气体所需时间,故需要控制反应速率相同,故发生装置可选B,B装置可通过注射器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图可知,一开始压强下降的少,后下降的多,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水强,故首先注入瓶中的药品是水;
bc段压强下降,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导致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
(5)首先注入瓶中的药品是水,然后是氢氧化钠溶液,de段压强比bc段压强下降的多,说明de段比bc段二氧化碳消耗的多,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
17.(1)37.5%
(2)解:设理论上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44t
答:理论上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t
【详解】(1)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见答案。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