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升华与凝华 练习(答案) 2023-2024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12.4升华与凝华 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甲图中,正在消融的冰山
B.乙图中,碘微微加热后变成紫红色蒸气
C.丙图中,水蒸气遇冷后在铁丝网上形成霜
D.丁图中,烧水时壶嘴喷出“白气”
2.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
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
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
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凝华现象
B.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可以降低体温,属于汽化现象
C.冬天,窗户玻璃上形成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D.家庭电路短路时,保险丝烧断,属于液化现象
4.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A.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
B.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
C.放在衣柜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出现水珠
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湿手烘干
B. 冰雪消融
C. 深秋凝霜
D. 露珠的形成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
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D.用高压锅煮饭熟得快,是利用增大气压提高水的沸点
二、多选题
7.夏天喝饮料时,常会在杯里加入冰块儿,冰块儿会变小,不久杯壁会出现小水珠,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熔化 C.液化 D.汽化
8.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
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
C.打开冰糕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液化造成的
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
9.下列关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B.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蒸发是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D.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
A.熔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三、填空题
11.在试管中放入一些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气球套在试管口上,过一会儿看到气球越来越大,这是由于干冰发生了 现象,过一段时间发现试管壁外面结了一层霜,试管外壁结霜的现象说明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发生了凝华现象。
1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诗出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和 现象.这两种物态变化都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
13.利用钢尺可完成多个物理实验。请结合以下实验操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1)夏天,将钢尺放入冰箱冷冻一段时间,取出后,发现钢尺表面逐渐有“霜”生成,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钢尺 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2)如图1(a)所示,将塑料尺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小灯泡不发光;将钢尺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说明钢尺是 ;
(3)如图1(b)所示,将钢尺一端压紧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先用较小的力,再用较大的力分别拨动钢尺,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比较两次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4)将钢尺一多半放在桌面上,一少半露出桌边。将一张多次折叠后的报纸压在钢尺桌上的部分,用重物砸露出部分,钢尺很容易被砸落;将报纸展开平铺盖住桌面上的部分,在相同条件下,钢尺很难被砸落。钢尺很难被砸落的原因是 ;
(5)将钢尺一端固定在桌面上,向另一端施力,钢尺会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 ,如图2所示,用不同大小的力将钢尺弯曲,放手后将橡皮弹出,记录橡皮被弹出的距离。分析钢尺弯曲程度和橡皮弹出的远近之间的关系,可以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
14.科学家计划利用空间站的激光为太空垃圾减速,使之坠入大气层烧毁.地球轨道上有一废弃卫星,速度为2.7×104km/h,合 m/s如图所示,用大功率激光短暂照射该卫星的 (选填A或B)面,其表面金属直接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向外喷射而出,从而导致卫星减速.
15.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中要 热量,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
四、作图题
16.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17.知识梳理是物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当我们学完一章后,应及时进行知识梳理。通过梳理,可以将众多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不仅有利于记忆,而且还有利于理解和应用知识。梳理知识有很多形式,除了提纲形式,还有树形结构图。请仿照示例在方框内梳理下面热学部分知识点:物态变化、汽化、液化、熔化、凝华、蒸发、压缩、霜。
五、实验题
18.实验课上,同学们将碎盐冰放入易拉罐中,研究盐冰的熔化过程。同学们每间隔1min记录一次盐冰的温度,并依据熔化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出了熔化图像,如图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冰熔化过程持续了约 min。
(2)盐冰的熔点为 ℃。
(3)在温度为0℃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或“液”)
(4)在盐冰熔化的过程中,易拉罐的底部出现白色的霜,如图所示。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9.探究“碘的升华”时,实验设计方案有如下两种:
甲方案 乙方案
如图所示,小雨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升华管加热,发现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于是认为碘发生升华现象 如图所示,叶子把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发现升华管内出现紫蒸气,于是认为碘发生升华现象.
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下,碘的熔点为113.6℃,碘的沸点为184.3℃.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 ,这是因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 现象.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批准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寒露”分别是夏秋、初秋时夜间形成的露水.露水是空气中的 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六、简答题
20.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
(1)放在房间里的一盆水,过一段时间水变少了,为什么?
(2)冬天,下雪的时候,天空中飘落的雪花是如何形成的?
21.如图所示,在低于零下30℃的冬天,将一杯开水,迅速泼向空中,马上就会看到如天女散花般的漂亮小冰晶。请你解释开水形成小冰晶的原因。
七、综合题
22.2017年5月5日,凝聚着国人梦想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
(1)C919首飞时,由于发动机的 而产生的轰鸣声是通过 (填具体介质)传入人耳。C919返回首飞现场时,现场见证者心情越发激动,随着声音的 (填“响度”或“频率”)越来越大,飞机开始着陆,最终首飞取得圆满成功。十年心血,终于破茧成蝶,现场C919研发专家们流下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对于他们来说,C919发动机的轰鸣声属于 (填“乐音”或“噪音”)。
(2)若不计飞机质量的变化,当C919在水平跑道上加速滑行时,其机械能的增加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动能的增加量,跑道对飞机的支持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飞机的重力;当C919腾空加速上升时,其机械能的增加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动能的增加量,此时飞机受力 (填“平衡”或“不平衡”)。
(3)C919首飞成功后,将进入适航认证阶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结冰试验。飞机表面结冰是由于飞机飞行过程中过冷水滴或降雨碰到机体后 (填物态变化过程)而形成的,也可由水蒸气在机体表面 (填物态变化过程)而成,上述两个过程都是 热过程。飞机表面结冰后,会破坏其空气动力学外形,使飞机升力减小,阻力 ,影响飞机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4)C919为了减重,使用了大量新型合金材料。飞机某合金部件由甲、乙两种金属构成,已知甲、乙按质量比2:1混合后的密度与甲、乙按体积比3:4混合后的密度相等,则甲、乙的密度之比为 。若该合金部件传统上全部使用金属甲时重量减少了50%,则该合金部件中甲、乙的质量之比为 。
23.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干冰是白色晶体,其结构为简单立方,属于分子晶体,单个的二氧化碳分子以不同的取向位于立方体的顶点和面心上,堆积形成干冰晶体。干冰只能在非常低的温度下生成,一般来说需要至少零下78.5℃,常温下易升华,无味无毒,不可燃烧。在使用及储存时要注意,不能与液体混装,不能在密闭空间使用干冰,否则可能引起窒息、爆炸。
1946年,美国人发现干冰和碘化银可作为高效的冷云催化剂,1947年4月开始进行飞机在云中播撒干冰的试验。此后,干冰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人工降雨领域。干冰人工降雨的原理是通过将干冰装入炮筒中打至指定区域,干冰撒入空中迅速发生物态变化形成雨滴落下。干冰还被广泛用于清理例如金属、模具、生产设备、古代文物等各类表面污渍。其清洗过程无需降温和拆卸模具,避免了化学清洗法对模具的腐蚀和损害、机械清洗法对模具的机械损伤及划伤,以及反复装卸导致模具精度下降等缺点。
在物理课堂上,老师也会经常利用干冰来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某天,王老师和学生分别将干冰和冰块装入两个相同的烧瓶中,瓶口套上气球,如图所示,观察到其中一个瓶上气球变大,另一个瓶上的气球没有反应。放置干冰的瓶下方出现的霜和小雪花,放置冰块的瓶下方只出现小水滴。老师用热成像仪观察到放干冰的烧瓶温度明显低于放冰块的烧瓶温度,温度已经达到零下。
(1)根据短文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
B.使用时人的皮肤不可以与干冰直接接触,易引发冻伤现象
C.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熔化
D.干冰常用于物体冷冻或维持低温状态
(2)在物理课堂实验中,装有 的烧瓶上气球变大,为了让气球变得更大,可以 ,说明这个物态变化是一个 (吸热、放热)的过程;
(3)液化和凝华都是遇冷,发生 时温度更低,判断的依据是 ;
(4)除了短文中的描述,你还知道干冰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至少写一个)
八、计算题
24.寒冬的清晨,我们在室内经常看到窗玻璃上有美丽的“冰花”,请你判断“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并用物理知识解释它形成的原因。
25.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对烧瓶微微加热.如图所示,观察发现固态碘颗粒中渐渐升起一股紫红色的烟,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固态碘熔化成液态的碘.
分析上面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甲图冰山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为熔化;不合题意.
B、乙图固态的碘变成紫红色的蒸气,为固态变成气态,为升华;不合题意.
C、水蒸气形成霜,为气态变成固态,为凝华;符合题意.
D、丁图白气是水蒸气液化的结果;不合题意.
故选C.
2.A
【分析】(1)熔化是指物体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2)液体蒸发的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快慢.蒸发需要吸热.
(3)凝华是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4)液化是物体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详解】A. 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正确;
B. 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加快了身体上汗液的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使人体温度降低,感到凉爽,错误;
C. 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凝华形成的.故错误;
D. 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故错误.
故选A
3.B
【详解】A.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变为气态的升华现象,故A错误;
B.在身上涂擦酒精是利用酒精蒸发吸热来降低体温,故B正确;
C.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保险丝是在电路中电流过大时,自身产生热量熔断,是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A.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是因为身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而蒸发是吸热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即熔化,熔化为吸热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
C.放在衣柜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过程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
D.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出现水珠,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重点是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除了要记清楚六个物态变化的过程谁吸热、谁放热,还要多了解一些物态变化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D
【详解】A.湿手烘干,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雪消融,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深秋凝霜,水蒸气变成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露珠的形成,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详解】A.雾和露都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灯泡在使用过程中,钨丝温度升高,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高压锅内温度高就是通过增大锅内气压提高沸点达到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C
【详解】冰块变小,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水,是熔化现象;当冰块熔化吸热,是杯子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子,放出热量,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滴,附着在杯子的外壁上,故选BC.
8.AC
【详解】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手上的水凝固造成的,A正确;
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造成的,B错误;
C.打开冰糕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由于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造成的,C正确;
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是由于冷饮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人体热量被吸收,感到凉爽,D错误。
故选AC。
9.BD
【详解】A.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线会发生偏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或体积大小无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D。
10.AC
【详解】解答:熔化、汽化和升华是吸热;液化、凝固和凝华是放热.
故选AC.
点睛: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11. 升华 水蒸气
【详解】[1]干冰在气球内由固态转化为气体的过程称为升华。
[2]试管外壁结霜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试管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试管表面遇冷凝华成霜。
12. 液化 凝华 放热
【详解】露是液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液滴,属于是液化现象;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是凝华现象;凝华、液化现象都放出热量.
13. 凝华 导体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幅的关系 物体的面积越大空气阻力越大 物体的形状 物体弹性形变程度
【详解】(1)[1]气态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钢尺变成固态的“霜”,是凝华现象。
(2)[2]如图1(a)所示,将塑料尺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塑料尺是绝缘体;将钢尺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说明钢尺是导体。
(3)[3]如图1(b)所示的实验中,控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改变钢尺振动的幅度,比较两次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因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幅的关系。
(4)[4]将报纸展开平铺与多次折叠相比增大了报纸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因此在相同条件下,钢尺很难被砸落的原因是物体的面积越大空气阻力越大。
(5)[5][6]钢尺变弯是钢尺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如图2所示的实验中,控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改变钢尺的形变程度,观察橡皮弹出的远近关系,因此可以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弹性形变程度的关系。
14. 7500 B 升华
【详解】第一空.;
第二空.由图知,卫星顺时针飞行.要使卫星减速,需要对卫星作用一个逆时针方向的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需要使B面气体向外喷射.;
第三空.B面是固体状态额定金属材料,要使其短时间内迅速变成气体,发生的事升华现象.
15. 放出 熔化
【详解】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霜吸热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
【点睛】牢记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除了要记清楚六个物态变化的过程谁吸热、谁放热,还要多了解一些物态变化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6.
【详解】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体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湿衣服干了,是由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
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
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了,是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要吸热;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是钢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要放热;
吃棒冰解热是冰棒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
17.
【详解】物态变化包括汽化、液化、熔化和凝华,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压缩是液化的一种方式,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如图所示:
18. 6 -2 液 凝华
【详解】(1)[1]由图可知,盐冰熔化从第4min开始至第10min完成,熔化过程持续了
10min-4min=6min
(2)[2]由图可知,盐冰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为盐冰的熔点-2℃。
(3)[3]在温度为0℃时,高于盐冰的熔点,处于液态。
(4)[4]白色的霜是固体的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9. 乙 100 熔化 水蒸气 液化 放出
【分析】根据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规律分析判断
【详解】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甲的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在加热过程,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故甲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乙实验将碘升华管放在水中进行水浴加热,这是因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出热量.
20.(1)见解析 (2)见解析
【详解】(1)液体吸收热量能够汽化,所以放在房间里的一盆水,过一段时间水变少了,是因为一部分水汽化(或蒸发)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
(2)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云层中急剧降温,直接凝华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就变成了雪花.
21.见解析
【详解】开水的温度高,在抛向空中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极低的空气,迅速放热,温度会骤降,远低于0℃,凝华成小冰晶。
22. 振动 空气 响度 乐音 等于 小于 大于 不平衡 凝固 凝华 放 变大 8:3 2:3
【详解】(1)[1]振动是产生声音的原因,所以发动机的轰鸣声是由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轰鸣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3]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C919返回首飞现场时,现场见证者与飞机距离越来越近,所以响度越来越大。
[4]飞机开始着陆;现场研发专家们流下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对于他们来说,C919发动机的轰鸣声是他们想听到的声音,所以属于乐音。
(2)[5]若不计飞机质量的变化,当C919在水平跑道上加速滑行时,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加,所以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
[6]C919加速滑行时,飞机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飞机上方气体的压强小于下方气体的压强,从而对飞机产生升力,使得跑道对飞机的支持力小于飞机的重力。
[7]当C919腾空加速上升时,速度增大,高度增大,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所以其机械能的增加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
[8]由于飞机运动状态在发生变化,所以此时飞机受力不平衡。
(3)[9][10][11]飞机飞行过程中过冷水滴或降雨碰到机体后结冰,液体变为固体,属于凝固过程;水蒸气变成冰,气体变为固体,属于凝华过程,这两个过程都是放热过程。
[12]飞机表面附有冰后,破坏了飞机的空气动力学外形,影响空气流速,使飞机升力减小,阻力变大。
(4)[13]由题知,甲、乙按质量比2:1混合时
m甲=2m乙
由密度公式可得混合后密度
甲、乙按体积比3:4混合时
由密度公式可得混合后密度
混合后的密度相等,所以
解得
或(不合题意舍去)
[14]合金部件比传统上全部使用金属甲时重量减少了50%,即m合=M甲,使用合金和传统上使用甲制作该部件的体积应相等,所以,由密度公式有
解得
23. C 干冰 将烧瓶放到热水中 吸热 凝华 放干冰的烧瓶下方出现霜和小雪花且放干冰的烧瓶温度低 舞台上白色的烟雾
【详解】(1)[1] 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使用时人的皮肤不可以与干冰直接接触,因为干冰容易升华,升华吸收热量,降低皮肤温度,易引发冻伤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液化,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干冰只能在非常低的温度下生成,一般来说需要至少零下78.5℃,常温下易升华,升华吸收热量,干冰常用于物体冷冻或维持低温状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3]在物理课堂实验中,装有干冰的烧瓶上气球变大,是因为干冰升华成干冰蒸气,升华需要吸收热量,为了让气球变得更大,可以将烧瓶放到热水中。
(3)[4][5]液化是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华是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放干冰的烧瓶下方出现霜和小雪花,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冷凝华成固态小冰晶,且放干冰的烧瓶温度低,说明凝华的温度更低。
(4)[6]干冰常用于制造舞台上的白色烟雾。
24.冬天室外气温比较低,室内温度较高。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较低的玻璃上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冰花”,所以冰花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在玻璃的内侧。
【详解】“冰花”是固态的,是由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所以成在玻璃的内侧。
【点睛】先分析“冰花”的状态,“冰花”是固态的,然后再看是由液体形成的还是由气体形成,由液体形成的就是凝固;由气体形成的就是凝华。
25.物质可以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
【详解】解答:解答:烧杯里放少量的碘,对烧杯稍微加热,碘没有熔化,而是直接变成了紫色碘蒸气,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有实验现象可得出碘发生了升华现象.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9.3环境污染的防治同步练习(含解析)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

下一篇:第六章溶解现象同步练习(含解析)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