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沪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前必刷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沪教版(全国)第1章-第4章第2节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7小题,共20分)
第1—14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分;第15—17题有1—2个正确选项,错选、漏选、缺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
1. 世界万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植物生长 B. 冰变成水 C. 火箭发射 D. 粮食酿酒
2.空气和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B.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燃烧
C.地球上的水总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我们要节约用水
D.电解水实验说明了水是由H2与O2组成的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纯净的氢气点燃时产生黄色火焰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4.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检查气密性 D.过滤
5.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利用的是其吸附性
B.氦气通电发出粉红色的光,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用干冰营造舞台意境时,看到的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
D.硬水软化后口感更好,因煮沸时除去了硬水中的所有杂质
6.“安全重于泰山”,下列有关化学与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救火时不能贸然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火势蔓延
B. 不能向下水道扔烟花爆竹,以防沼气爆炸
C. 进入面粉厂时应严禁烟火,以防粉尘爆炸
D. 任何火灾,都可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7.广州北部水厂采用了先进的超滤膜净水技术,超滤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细菌等不溶性杂质。关于水的净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加入明矾能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
B. 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
C. 超滤膜可降低水的硬度
D. 自来水属于混合物
8.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两个氢原子:H2 B. 铝离子:A1+3
C. 三个氮分子:3N2 D. 硫酸铁:FeSO4
9.“”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10. 现代航空技术使用高能燃料液氢和助燃剂液氧,在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发生燃烧时生成水。下列有关氢气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是( )
A. 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 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 氢气、氧气和水都是化合物
11.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使用了星载氢原子钟。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下列有关氢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元素符号为H B. 原子序数为1
C. 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g D. 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1
12.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下列叙述中,属于“真”的是
A.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使硬水软化
B. 如果不加入催化剂,过氧化氢就不会分解
C. 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可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D. 自然界中“水循环”“氧循环”“碳循环”都是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
13.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水只有隔绝空气的作用 B.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D. 升高水的温度,铜片上的红磷也会燃烧
14.水是生命之源。成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B.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C.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
D.硬度较高的自来水,用户可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其硬度
15. 能用以下微观示意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2C+O22CO B. 2CO+O22CO2
C. C+CO22CO D. C+O2CO2
16. 用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表示化合物的微观模拟图是
A B C D
17.有关CO2、CO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组成 组成元素相同,但CO2比CO多一个氧元素
B 除杂 CO2中混有少量CO,可以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C 收集 都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
D 鉴别 可以用溶解性、点燃等方法鉴别这两种气体
A. A B. B C. C D. D
18.下图所示实验中,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19.如图,科学家们建造了一个将二氧化碳分子转为氧分子和原子碳的反应炉。首先将二氧化碳分子电离,接着使用电场加速离子,撞击就能得到相应的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C+2O
C. 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没变
D. 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增加
20.我国科学家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项目的工艺流程如下图。回答问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工艺能够有效利用太阳能
B. 该工艺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含量
C. 合成装置里CO2中的氧元素全部转化到了甲醇(CH3OH)中
D. 该工艺不仅合成甲醇(CH3OH)还可获得O2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21.(6分)(2022云南中考)完成下列填空:
(1)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氦元素___________。
②镁离子___________。
③2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______。
④某化合物中,同种元素呈现不同的化合价,该化合物可以是____________。
(2)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3”可表示不同的含义,其中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下同),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___________。
①3Cl2 ②SO3 ③Al3+ ④3K
22.(4分)查阅图表资料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_,它属于 ______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其中Si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__________。
(3)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用焦炭还原石英砂(SiO2)可以制得硅,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X↑,X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_。
23.(6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从宏观角度分析,氮气是由______组成的(填“氮元素”或“氮原子”)。
(2)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01的元素被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用来纪念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种(填数字);
②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由钠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
(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4.(5分)(2021秋.广东广州市增城区期末)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航天科技测知,C2O3是金星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常温下,C2O3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有毒,其密度大于空气,可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草酸(H2C2O4),同时放出热量。C2O3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还原性比一氧化碳弱: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2O3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常温下,C2O3极不稳定,易分解为一氧化碳和氧气。
(1)C2O3名称是______,写出C2O3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碳的氧化物的是______(填标号)。
A. CO B. C2O3 C. CO2 D. H2C2O4
(3)下列有关C2O3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 1个C2O3分子由2个C原子和1个O3分子构成
B. CO和C2O3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相同
C. 可用足量澄清石灰水鉴别C2O3和CO2
D. 在一定条件下,C2O3能与CuO反应
(4)C2O3分解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5.(5分)文化传承、科技发展、研发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都离不开化学。
(1)从分子的角度,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原因______;
(2)石墨烯具有非常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只有一层原子厚度,采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层中剥离获得,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石墨烯是一种新型金属材料
C石墨烯具有还原性
D石墨烯可用于电池领域
(3)“液态阳光”是指由阳光、CO2和H2O通过人工光合得到的绿色液态燃料,如图为模拟生成可再生燃料(C3H8O)的微观装置模型。
①分析该反应微观模型,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______种化合物;
②该装置可将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写出该装置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实验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26.(3分)(2022北京东城一模)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从①或②两小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①计分。
序号 ① ②
收集O2选择装置 B C
依据O2的性质 ______ ______
27.(7分)根据图1~图3装置进行实验,完成下面小题。
Ⅰ.如图1进行木炭燃烧实验。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加热后的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微弱,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_,放出热量。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Ⅱ.如图2进行电解水实验。
(1)水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操作是:先______,再打开活塞a。
Ⅲ.如图3进行CO2性质实验。从T型管一端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下端木条熄灭,上端木条没有明显变化。
(1)下端燃着的木条熄灭,从CO2性质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
(2)若将两端的木条换成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8. (9分)实验室可以选用下列仪器制取氧气。
(1)选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探究影响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快慢的因素:
①猜想: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猜想
影响因素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燃烧得更旺; 双氧水浓度可能会影响产生氧气的快慢
夏天,将食品放在冰箱里不容易腐烂。 ___________
②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组别 温度 二氧化锰的质量 双氧水的浓度和体积 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方案1 室温 1.5g 3%、50mL 反应平稳,有大量气泡产生
方案2 加热 1.5g w、50mL 气泡急速产生,并产生大量白雾
方案3 室温 1.5g 30%、50mL 气泡呈爆发式产生,并带出反应液
方案2中H2O2的浓度(w)以___________为宜。哪两组实验用来探究“相同条件下H2O2浓度越大,化学反应越快”的假设?___________。
③结论:第___________组方案比较适合在实验室制取氧气。
(3)用双氧水制氧气时,为了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发生装置应选用上述A~F中的___________(填写编号,下同);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_,判断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四、探究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29.(5分)某小组对“细铁丝在O2中燃烧”实验进行了深入探究。
【提出问题】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日常生活中的钢铁制品都含有少量碳杂质。
【猜想】猜想: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与含碳有关。
【实验过程】(1)实验前,用砂纸打磨细铁丝,是为了除去表面的______________。
(2)取纯镁条和长短相同、直径均为0.20mm、含碳量不同的铁丝分别在足量O2中燃烧,部分实验现象如下表格,请分析并填写下表:
实验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物质 纯铁丝 含碳0.1%的铁丝 含碳0.32%的铁丝 含碳0.52%的铁丝 纯镁条
燃烧时现象 无火星四射 零星的火星 较明显的火星 _____________ 无火星四射
【分析与结论】(3)细铁丝在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需在细铁丝前端系一根火柴,用火柴引燃细铁丝,说明火柴的着火点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细铁丝的着火点。
(5)通过实验①~④对比,说明细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与_______(填化学式)有关。
【拓展】(6)Mg不仅能在O2中燃烧,还能在N2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写出Mg在N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6分)我国力求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即CO2的消耗量抵消其排放量。某兴趣小组围绕CO2的制备、存在、吸收、利用等问题展开探究。
Ⅰ.CO2的制备:
(1)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CO2的存在:为了证明某网红碳酸饮料中含有CO2,小深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可知:该饮料中存在柠檬酸,柠檬酸易溶于水和酒精,常温稳定,熔点153℃,熔化后沸腾前分解,分解温度约为175℃。
(2)打开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当观察到试管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饮料内含有CO2。
(3)小圳同学质疑小深的方案不够严谨,认为也可能是柠檬酸随着气体进入试管,导致指示剂变色。小深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仅通过一步实验操作进行证明。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
Ⅲ.CO2的吸收:
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NaOH溶液吸收CO2的情况。用3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纯净的CO2,连接压强传感器,用注射器同时等速度分别注入三种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各15 mL,同时振荡烧瓶。采集的数据如图所示。
(4)曲线a、b、c所示的实验中,t3时烧瓶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t3时被吸收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五、计算题(共3分)
31.(3分)(2022湖南湘潭中考)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完成泡腾片趣味性实验,泡腾片放入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不会从太空水球中冒出。泡腾片中含有柠檬酸(化学式为C6H8O7)。
(1)柠檬酸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9.6g柠檬酸中含有________克氧元素。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A D A D C C D D C C C C B B D C A C
1.【答案】B
【解析】
A、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冰变成水,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火箭发射,有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以粮食为原料酿酒,粮食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而经过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酒,酒的主要成分乙醇,所以这一过程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D
【解析】
A、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地球上的总储水量虽然大,但是淡水资源少,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故要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3.【答案】A
【解析】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错误;
C、纯净的氢气点燃时产生淡蓝色火焰,错误;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没有引燃,不能剧烈燃烧,错误;
故选:A。
4.【答案】D
【解析】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5.【答案】A
【解析】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颜色和异味,则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氦气通电时发出粉红色的光,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出现白雾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煮沸能使硬水软化,是因为煮沸时能除去大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但不能除去所有的杂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6.【答案】D
【解析】A、救火时不能贸然打开门窗,因为打开窗户会造成空气对流,新鲜空气进入火场,使得燃烧更加充分,火势的得不到控制,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下水道中含有沼气,沼气中含有甲烷,甲烷为可燃气体,烟花爆竹中有火源,可燃气体遇到火源易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C、面粉的扬尘易燃,遇到明火易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D、泡沫灭火剂不适用于所有的火灾,例如电器着火就不能用泡沫灭火剂灭火,泡沫灭火器中的泡沫会引发电器短路造成二次危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7.【答案】C
【解析】A、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水中悬浮杂质沉降,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符合题意;
C、超滤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细菌等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不能降低水的硬度,符合题意;
D、自来水是由水、可溶性杂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答案】C
【解析】
A、数字在元素符号前表示原子个数,两个氢原子表示为:,选项错误;
B、离子符号是在右上角标出所带电荷数和正负符号,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若表示多个离子则在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数字,铝离子表示为:,选项错误;
C、数字在分子式前表示分子个数,三个氮分子表示为:,选项正确;
D、硫酸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硫酸根的根价是-2价,故硫酸铁的化学式是:,选项错误;
故选:C。
9.【答案】D
【解析】A、图A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B、图B表示有三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图C表示由两种化合物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图D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 【答案】D
【解析】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其构成分子分别是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不符合题意;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氢分子、氧分子变成了水分子,不符合题意;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D、氢气、氧气分别只由一种元素组成,是单质,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是化合物,符合题意。故选D。
11. 【答案】C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H;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2. 【答案】C
【解析】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但不能吸附水中的钙镁离子,不能使硬水软化,错误。
B、如果不加入催化剂,过氧化氢也会分解,只是速度较慢,错误。
C、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可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正确。
D、“水循环”主要通过水三态变化实现,是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氧循环”“碳循环”主要为氧气和二氧化碳之间的转化,是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A、图中的热水即能够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还起到升高温度的作用,选项错误;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选项错误;
C、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热水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与氧气接触,则白磷会燃烧,选项正确;
D、升高水的温度,至多到100℃,低于红磷的着火点,所以铜片上的红磷不会燃烧,选项错误,故选C。
14.【答案】C
【解析】
A、通过反应沉淀池,使悬浮的杂质沉降,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符合题意;
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不能进行消毒,符合题意;
D、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答案】B
【解析】
通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2,并且是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故选B。
16. 【答案】B
【解析】
A、此图表示为混合物的微观模拟图,选项错误;
B、此图表示为化合物的微观模拟图,选项正确;
C、此图表示为单质的微观模拟图,选项错误;
D、此图表示为单质的微观模拟图,选项错误;
故选:B。
17. 【答案】D
【解析】
A、CO2与CO都是由碳和氧元素组成,但一个CO2分子比一个C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用点燃的方法,因为少量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燃烧,没有支持燃烧的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CO的密度比空气略小,有毒,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说法错误。
D、CO不溶于水,CO2能溶于水,溶解性可以鉴别,CO具有可燃性,CO2不能燃烧,用点燃的方法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8.【答案】C
【解析】
A、蒸馏水和食盐水混合,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碳散逸到空气中,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生成的氧气从导管散逸到空气中,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 【答案】A
【解析】
A、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在高能真空和紫外线照射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和氧气,是一种无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在高能真空和紫外线照射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选项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碳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0,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从外观上看,1个二氧化碳分子反应后生成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即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选项错误,故选A。
20.【答案】 C
【解析】
A、由流程图可知,该工艺能够有效利用太阳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流程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水和甲醇,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含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合成装置里CO2中的氧元素一部分转化到了甲醇(CH3OH)中,另一部分转化到水中,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流程图可知,该工艺不仅合成甲醇(CH3OH),还能通过电解装置获得O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1.(6分)
【答案】(1) He Mg2+ 2H2O2 NH4NO3
(2) ③ ②
【解析】
(1)①元素符号书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小写,属于氦元素为He。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省略,故镁离子为Mg2+。
③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若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过氧化氢分子为2H2O2。
④某化合物中,同种元素呈现不同的化合价,该化合物可以是硝酸铵,硝酸铵中前面氮元素显-3价,后面显+5价,故填NH4NO3。
(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Al3+:一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②SO3: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22.(4分)
【答案】
(1)28.09;非金属;(2)+4;(3)CO。
【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硅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
(2)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硅、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硅、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0、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32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
23.(6分)
【答案】(1)氮元素 (2)101 (3)①. 2 ②. 最外层电子数 ③. Na2O
(4)
【解析】(1)物质由元素组成,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故填:氮元素;
(2)钔的原子序数为10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101,故填:101;
(3)①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由此可知,A为非金属元素原子,B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C为金属元素原子,D为金属元素原子,E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所以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2种,故填:2;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填:最外层电子数;
③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在化合物中显+1价,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在化合物中显-2价,因此由钠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2O,故填:Na2O;
(4)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与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4.(5分)
【答案】(1) ①. 三氧化二碳 ②. (2)D (3)BD (4)
【解析】
(1)C2O3名称是三氧化二碳;C2O3与水反应生成草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三氧化二碳;。
(2)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
A、CO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碳的氧化物,选项A不符合题意;
B、 C2O3是由碳、氧2种元素组成,属于碳的氧化物,选项B不符合题意;
C、 CO2是由碳、氧2种元素组成,属于碳的氧化物,选项C不符合题意;
D、 H2C2O4是由氢、碳、氧3种元素组成,不属于碳的氧化物,选项D符合题意;
故填:D。
(3)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C2O3分子由2个C原子和3个O分子构成,选项A错误;
B、CO和C2O3在空气中燃烧均生成二氧化碳,产物相同 ,选项B正确;
C、C2O3和C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不能用足量澄清石灰水鉴别,选项C错误;
D、C2O3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还原性比一氧化碳弱,所以在一定条件下,C2O3与CuO能发生反应,选项D正确;
故填:BD。
(4)常温下,C2O3极不稳定,易分解为一氧化碳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5.(5分)
【答案】 (1).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 B (3).3 (4). 光能(或电能) (5).
【解析】
(1)从分子角度,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原因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人周围被人闻到;
(2)A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正确;
B石墨烯只有一层原子厚度,采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层中剥离获得,可知石墨烯是一种非金属材料,错误;
C石墨烯从石墨层中剥离获得,具有还原性,正确;
D石墨烯具有非常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可用于电池领域,正确;
故选B;
(3)①分析该反应微观模型,可知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C3H8O和氧气,故共有三种化合物;
②分析该反应微观模型可知,该装置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C3H8O和氧气,。
26.(3分)
【答案】(1)集气瓶 (2)
(3) ①.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 ②.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1)由图可知,仪器a为集气瓶;
(2)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选择B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
②选择C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27.(7分)
【答案】Ⅰ. ①. ②. 发出白光 ③. O2浓度不同
Ⅱ.①.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口
Ⅲ.①. CO2密度比空气的大、不支持燃烧、不燃烧 ②. 下端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变红,上端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无明显变化
【解析】
Ⅰ.(1)木炭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2)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氧气的浓度不同,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故填:发出白光;O2的浓度不同;
Ⅱ.(1)电解水是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与正极相连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操作是先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口,再打开活塞a,观察到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Ⅲ.根据图3,从中间通入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进入导管后从下端流出,下端燃着的木条熄灭了,又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将两端的木条换成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二氧化碳从下端流出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纸条变红色,上端没有二氧化碳,上端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无明显变化。
28.(9分)
【答案】(1) ①. ②. 催化作用
(2) ①. 温度的高低可能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 ②. 3% ③. 方案1、3 ④. 1
(3) ①. C ②. AD ③.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解析】
(1)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显示出催化作用。
故填:;催化作用
(2)①夏天,将食品放在冰箱里不容易腐烂。影响因素为:温度的高低可能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
②方案2中H2O2的浓度(w)以3%为宜,因为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变量只能有一个,方案1、2变量为温度,所以浓度保持一致。
方案1、3变量为H2O2浓度,所以方案1、3两组实验用来探究“相同条件下H2O2浓度越大,化学反应越快”的假设。
③结论:第1组方案比较适合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因为反应比较平稳。
(3)用双氧水制氧气时,为了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发生装置应选用使用分液漏斗的,因为可以控制液体流速;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较干燥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收集方式为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收集到干燥的气体),判断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故填:C;AD;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29.(6分)
【答案】 ①. 氧化物(铁锈) ②. 明显的火星四射 ③.
④. 低于 ⑤. C ⑥.
【解析】
【详解】实验过程:(1)实验前,用砂纸打磨细铁丝,是为了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2)由表可知,含碳量越高,燃烧时,火星四射现象越明显,故含碳0.52%的铁丝,现象为:明显的火星四射;
分析与结论:(3)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需在细铁丝前端系一根火柴,用火柴引燃细铁丝,说明火柴的着火点低于细铁丝的着火点;
(5)通过实验①~④对比,含碳量越高,燃烧时,火星四射现象越明显,说明细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与C有关;
拓展:(6)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0. (6分)
【答案】 ①.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 溶液变红 ③. 加热试管 ④. 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⑤. a>b>c ⑥. c>b>a
【解析】
(1)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2)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当观察到试管内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证明饮料内含有CO2,故填:溶液变红。
(3)柠檬酸易溶于水和酒精,常温稳定,小深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只需要加热试管,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不是柠檬酸,故填:加热试管;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4)由图可知,t3时烧瓶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气体吸收的越多,压强越小,故吸收的体积c>b>a,故填:c>b>a;c>b>a。
31.(3分)
【答案】(1) 三(或3); 9:1 (2)5.6
【解析】
(1)柠檬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6):(1×8)=9:1;
(2)9.6g柠檬酸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届高三数学复习——《函数》(极值点偏移)(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3-2024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4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专题训练(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