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选对得2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2分)如图所示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坝(xun)”,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微、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  )
A.音色 B.高度 C.音调 D.响度
2.(2分)南极科考队队员在对南极雪海燕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红外相机等先进技术对其繁殖生态习性进行自动监测,如图所示。下列仪器利用红外线的是(  )
A.医用灭菌灯 B.测温枪
C.超声测速仪 D.验钞机
3.(2分)如图所示是两位初中生放学路上发生的情景,学生和车里的司机以及乘客分别有不同的感受,对情景中的描述(  )
A.以树木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B.以学生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
C.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4.(2分)“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下列现象与如图所示“坐井观天,所见甚少”原理相同的是(  )
A.空中彩虹
B.镜中文字
C.小孔成像
D.水中倒影
5.(2分)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中,小华用调好的天平称量液体和烧杯总质量,当向右盘加入了5g的最小砝码后,接下来小华应该(  )
A.把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B.把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C.取下5g的砝码,然后再向右拨动游码
D.不取下5g的砝码,直接向右拨动游码
6.(2分)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重量超轻的固体金属材料,这种新材料可以放在蒲公英的花上面而不会压坏它的籽。这里说的“重量超轻”用确切的科学语言来说,是指这种材料的(  )
A.质量小 B.体积小 C.密度小 D.重力小
7.(2分)汉代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其中涉及的光学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高悬的大镜是凸透镜
B.插秧人在大镜中成正立的虚像
C.大镜悬挂得越高所成的像越小
D.从水盆中看到四邻利用了光的折射
8.(2分)如图所示,汽车上配有安全带和头枕,能减轻汽车发生事故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
A.紧急刹车 B.突然加速 C.汽车启动 D.后方追尾
9.(2分)如图所示,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2分)在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上,当鼓乐队经过主席台时,小明发现站在主席台前面听到的声音比在后面听到的声音响。当鼓手越用力敲时,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问题是(  )
A.为什么敲击鼓时会发出声音?
B.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
C.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D.鼓的响度与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不选、错选不得分;只选对1个选项得⒉分;选对2个或2个以上选项但没有选全得3分;选出全部正确选项得4分。)
(多选)11.(4分)下列估测数据中,接近实际的是(  )
A.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20cm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3.6km/h
C.两个鸡蛋的质量约100mg
D.一名初中生受到的重力约为500N
(多选)12.(4分)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
A.图甲: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确定虚像的位置
B.图乙:利用乒乓球被弹起可以间接反映音叉在振动
C.图丙:不断从真空罩中抽出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小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图丁: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时“水花四溅”,说明声音由振动产生
(多选)13.(4分)下列各图所示事例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器材可以用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在测量长度时需要估读是为了消除测量误差
C.丙图可以探究物体的重力大小与质量大小的关系
D.丁图可以探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二力平衡的条件
(多选)14.(4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中“水浅”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造成的
B.“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中的“收缰晚”是因为行走的马具有惯性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霜叶呈红色”说明霜叶能反射红光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鱼惊”说明气体、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多选)15.(4分)2023年,电影《流浪地球2》上映,这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电影中的“太空电梯”是尚在科幻设想中的直达太空的交通工具,太空电梯的轿厢使用了组合动力模式。在轿厢上升的初段依靠火箭动力驱动,利用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则依靠惯性继续上升并减速至接驳口与牵引顿连接,利用牵引力继续上升(  )
A.当把货物从地面运送到太空站后货物的质量会变小
B.宇航员乘坐太空电梯匀速直线上升时运动状态不变
C.轿厢在上升的初段依靠火箭动力驱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在地面上可以用超声波清洗太空电梯的精密零件,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分)
16.(4分)每一次物理学的重大发现都会影响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发现了万有引力,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力的单位   现象,从而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17.(4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新能源汽车因环保、节能、高效等优势,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如图甲是国内某型号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后视镜来观察后方车辆利用了光的    ,有些路段会有如图乙交通标识,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
18.(4分)小红穿着旱冰鞋滑冰时用手推墙,会感到墙也在推她,使她后退   。当小红在房间内大声唱歌时,隔壁房间的人能辨别出是小红的声音,这是通过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来辨别的。
19.(4分)如图所示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方,风车能转动起来是因为空气受热密度    (选填“变小”、“变大”)而    (选填“上升”、“下降”)与冷空气形成对流从而形成风。
20.(3分)如图所示,OA是某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请画出OA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21.(3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称量小石块重力,请画出小石块所受的重力。
22.(4分)莱芜市民闲暇之余都喜欢去红石公园(如图所示)游玩。红石公园因有色彩鲜红斑驳、花纹弯曲多变的红石砂岩而得名,是山东省罕见的丹霞地貌。目前3kg,已知红石砂岩的密度为2.5×103kg/m3,g取10N/kg。请通过计算回答:
(1)这些红石砂岩受到的总重力大约是多少?
(2)目前红石砂岩的总体积约为多少立方米?
23.(7分)如图所示,“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留下了属于中国的第一道印记。登月前,在水平地面上进行测试时,用时0.5h,月球车的质量为135kg(g=10N/kg)。请通过计算回答:
(1)测试时月球车行驶的速度?
(2)测试时月球车受到的牵引力?
24.(7分)莱芜某品牌花生油备受青睐。某天,小刚在向油壶内倒入花生油时,测得油壶和花生油的总质量与花生油的体积存在一定关系,请通过计算回答:
(1)油壶的质量是多少?
(2)花生油的密度是多少?
(3)当向油壶内倒入150mL花生油时,花生油和油壶的总质量是多少?
25.(6分)冬季下雪带来美丽的雪景,但路面结冰,导致车辆和行人出行困难,小刚的妈妈给他购买了一款放在鞋底的防滑鞋套(如图甲所示),防滑鞋套的外表面比普通鞋底更粗糙,小刚利用A、B两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方体木块和弹簧测力计进行了下列探究:
(1)如图乙、丙,分别将A、B面与同一水平地面接触,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做    运动,根据    原理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小刚发现完成乙、丙两次实验测得的滑动摩擦力都很小,比较不出A、B两个面的防滑性,为了增大摩擦力,其方法可行的是    。
A.增大拉动木块的速度;
B.在木块上面加一个铁块;
C.换用分度值更小的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
(3)小刚改进实验后,顺利得出结论,选择防滑鞋套套在鞋底上,   (选填“能”或“不能”)更有效地防止在地面上打滑。请再列举一个生活中应用此规律的实例    。
26.(6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实验前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如图乙所示,光屏上正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厚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现将图乙中虚线圆圈部分当做人的“眼睛”,当蜡烛远离“眼睛”时   (选填“变薄”或“变厚”),改变其对光线的偏折能力,从而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该“眼睛”无法调节凸透镜达到应有的厚度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该配戴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进行矫正。
27.(8分)小丽发现:体积大的铁块质量大;体积大的木块质量也大:水也是这样。为了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她选用了体积相同的3个木块和3个铁块(体积均为1cm3)进行了实验。
(1)小丽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 木块质量m1/g 铁块度量m2/g 体积V/cm3
1 0.5 8 1
2 1 16 2
3 1.5 24 3
①根据实验数据,小丽在图中画出了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请你在图中补画出铁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
②通过分析图像,小丽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    比,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    ,这个比值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物理学中把它定义为物质的    。
(3)小丽通过这次实验真正明白了人们常说的“铁比木头重”的含义。下列说法能体现这句话正确含义的是    。
A.铁的质量比木头的质量大;
B.铁的重力比木头的重力大;
C.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
D.体积相同的铁比木头的质量大。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选对得2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2分)如图所示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坝(xun)”,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微、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  )
A.音色 B.高度 C.音调 D.响度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音调越高、re、sol。
故选:C。
【点评】掌握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2.(2分)南极科考队队员在对南极雪海燕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红外相机等先进技术对其繁殖生态习性进行自动监测,如图所示。下列仪器利用红外线的是(  )
A.医用灭菌灯 B.测温枪
C.超声测速仪 D.验钞机
【分析】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看不见的光,但照射在物体上都可以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温度不同的物体辐射红外线的能力不同,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照片对比,有助于医生对疾病作出判断,另外可以做成红外线夜视仪,感应干手器等;
适当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促进骨骼的生长;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所以医院用紫外线来杀菌;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使用紫外线来鉴别钞票和商标的真假;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解答】解:测温枪利用了红外线,验钞机、医用杀菌灯利用了紫外线。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3.(2分)如图所示是两位初中生放学路上发生的情景,学生和车里的司机以及乘客分别有不同的感受,对情景中的描述(  )
A.以树木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B.以学生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
C.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A、以树木为参照物,所以汽车是运动的;
B、以学生为参照物,所以汽车是运动的;
C、以汽车为参照物,所以乘客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所以司机是静止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判断结果可能不同,但都可能是正确的。
4.(2分)“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下列现象与如图所示“坐井观天,所见甚少”原理相同的是(  )
A.空中彩虹
B.镜中文字
C.小孔成像
D.水中倒影
【分析】(1)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
【解答】解:“坐井观天,所见甚少”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A、空中彩虹形成的原因的光的折射;
B、镜中文字属于凸透镜成像,故B错误;
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属于基础知识。
5.(2分)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中,小华用调好的天平称量液体和烧杯总质量,当向右盘加入了5g的最小砝码后,接下来小华应该(  )
A.把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B.把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C.取下5g的砝码,然后再向右拨动游码
D.不取下5g的砝码,直接向右拨动游码
【分析】在加减砝码时,一般要试加到最小的砝码,如果此时指针右偏,则接下来应去掉最小的砝码,再去调节游码使其平衡;测量过程中不匀速调节平衡螺母。
【解答】解:当放入最小的5g砝码时,天平左端下沉,但物体超出的质量小于5g,直至横梁重新水平平衡。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属于基础题。
6.(2分)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重量超轻的固体金属材料,这种新材料可以放在蒲公英的花上面而不会压坏它的籽。这里说的“重量超轻”用确切的科学语言来说,是指这种材料的(  )
A.质量小 B.体积小 C.密度小 D.重力小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解答】解:这里说的“重量超轻”是指体积相同时,质量超小可知。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密度物理意义的应用,正确理解概念是解答的基础。
7.(2分)汉代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其中涉及的光学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高悬的大镜是凸透镜
B.插秧人在大镜中成正立的虚像
C.大镜悬挂得越高所成的像越小
D.从水盆中看到四邻利用了光的折射
【分析】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解:A、高悬的大镜是平面镜,故A错误;
B、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故B正确;
C、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的大小不变;
D、从水盆中看到四邻属于平面镜成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8.(2分)如图所示,汽车上配有安全带和头枕,能减轻汽车发生事故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
A.紧急刹车 B.突然加速 C.汽车启动 D.后方追尾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据此结合不同运动状态下人身体运动情况的改变分析即可解答。
【解答】解:A、当汽车突然刹车或追尾前车时,身体会向前倾,故A正确;
BCD、当汽车突然加速、后车追尾时,头会突然后仰,故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现象的理解。惯性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2分)如图所示,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对照各图逐一分析即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图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会聚了;
B、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故B错误;
C、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故C正确;
D、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透镜光路图的画法,关键是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其三条特殊光线。
10.(2分)在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上,当鼓乐队经过主席台时,小明发现站在主席台前面听到的声音比在后面听到的声音响。当鼓手越用力敲时,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问题是(  )
A.为什么敲击鼓时会发出声音?
B.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
C.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D.鼓的响度与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分析】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和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解答】解:小华发现坐在前排听的声音比后排响,这说明响度大小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鼓声越响;由此可知,故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响度的影响因素的探究,属于基础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不选、错选不得分;只选对1个选项得⒉分;选对2个或2个以上选项但没有选全得3分;选出全部正确选项得4分。)
(多选)11.(4分)下列估测数据中,接近实际的是(  )
A.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20cm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3.6km/h
C.两个鸡蛋的质量约100mg
D.一名初中生受到的重力约为500N
【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解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解:A、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0.6m=20cm;
B、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1.1m/s,故B正确;
C、两个鸡蛋的质量约100g;
D、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质量、速度、重力的估测,注重理论与实际差异的应变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多选)12.(4分)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
A.图甲: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确定虚像的位置
B.图乙:利用乒乓球被弹起可以间接反映音叉在振动
C.图丙:不断从真空罩中抽出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小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图丁: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时“水花四溅”,说明声音由振动产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常用物理学方法的概念的记忆和对常用物理学方法比较运用能力。分析实例中的科学研究方法,然后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A、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B、发声体的振幅变化不容易直接观察,利用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间接反映音叉的振幅,故B符合题意;
C、真空铃实验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看到水花四溅,这是转换法的应用。
故选:BD。
【点评】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是物理研究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识别和正确应用。
(多选)13.(4分)下列各图所示事例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器材可以用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在测量长度时需要估读是为了消除测量误差
C.丙图可以探究物体的重力大小与质量大小的关系
D.丁图可以探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二力平衡的条件
【分析】A、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需控制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直尺,馆擦汗振动幅度;B、误差不能消除误差;
C、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应改变物体的质量,;
D、二力平衡的条件: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解答】解:A、让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听声音大小的同时观察直尺振动的幅度,故A正确;
B、在测量长度时需要估读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故B错误;
C、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应该改变物体的质量,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故选:ACD。
【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实验探究的物理现象,熟知每一个物理实验是解题关键。
(多选)14.(4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中“水浅”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造成的
B.“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中的“收缰晚”是因为行走的马具有惯性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霜叶呈红色”说明霜叶能反射红光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鱼惊”说明气体、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分析】(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如: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的;
(4)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解答】解:A、“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故A错误;
B、“临崖立马收缰晚”中的“收缰晚”是因为行走的马具有惯性,故B正确;
C、“霜叶红于二月花”,故C正确;
D、“怕得鱼惊不应人”中“鱼惊”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
故选:BCD。
【点评】此题借助诗句描述的现象考查了光的折射、惯性、物体的颜色、声音的传播等,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多选)15.(4分)2023年,电影《流浪地球2》上映,这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电影中的“太空电梯”是尚在科幻设想中的直达太空的交通工具,太空电梯的轿厢使用了组合动力模式。在轿厢上升的初段依靠火箭动力驱动,利用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则依靠惯性继续上升并减速至接驳口与牵引顿连接,利用牵引力继续上升(  )
A.当把货物从地面运送到太空站后货物的质量会变小
B.宇航员乘坐太空电梯匀速直线上升时运动状态不变
C.轿厢在上升的初段依靠火箭动力驱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在地面上可以用超声波清洗太空电梯的精密零件,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分析】(1)当把货物从地面运送到太空站后货物的质量会变小;
(2)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变化;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A、飞船把货物从地球运送到太空后,但其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故A错误;
B、宇航员乘坐太空电梯匀速上升时,所以其运动状态不变;
C、轿厢在上升的初段依靠火箭动力驱动,故C正确;
D、在地面上可以用超声波清洗太空电梯的精密零件,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质量、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效果、声音的利用等的理解和应用,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分)
16.(4分)每一次物理学的重大发现都会影响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牛顿 发现了万有引力,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力的单位 色散 现象,从而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分析】牛顿在光的色散、惯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和微积分学等方面,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纪念他,人们用它的名字命名为力的单位;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在光屏上得到了七色光,解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解答】解: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为人类索太空提供了依据;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现象,从而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故答案为:牛顿;色散。
【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17.(4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新能源汽车因环保、节能、高效等优势,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如图甲是国内某型号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后视镜来观察后方车辆利用了光的  反射 ,有些路段会有如图乙交通标识,这是从  声源 处减弱噪声。
【分析】(1)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
(2)减弱噪声的途径:一是在声源处,二是在传播过程中,三是在人耳处。
【解答】解:汽车的后视镜是面镜,观察后方车辆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禁止鸣笛,属于从声音的产生这一环节防治噪声。
故答案为:反射;声源。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弱噪声的途径、光的反射,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
18.(4分)小红穿着旱冰鞋滑冰时用手推墙,会感到墙也在推她,使她后退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小红在房间内大声唱歌时,隔壁房间的人能辨别出是小红的声音,这是通过声音的  音色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来辨别的。
【分析】(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解答】解:小红穿旱冰鞋用手推墙,对墙施加了力的作用,小红会受到墙对他的反作用力;当小红在房间内大声唱歌时,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故答案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音色。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相互作用和音色,属于基础题。
19.(4分)如图所示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方,风车能转动起来是因为空气受热密度  变小 (选填“变小”、“变大”)而  上升 (选填“上升”、“下降”)与冷空气形成对流从而形成风。
【分析】密度大小的影响因素:物质的种类、温度、气压、状态;
一般情况下,物质在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0﹣4℃的水除外)。
【解答】解:点燃酒精灯,上方的空气吸收热量,体积膨胀,密度小的热空气上升,气流流过纸风车扇叶时。
故答案为:变小;上升。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从流动的空气的形成可知气体更为明显。
20.(3分)如图所示,OA是某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请画出OA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
【解答】解:过入射点O作法线,因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据此在法线左侧作出入射光线BO,如图所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射光路的画法,关键是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21.(3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称量小石块重力,请画出小石块所受的重力。
【分析】先确定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然后根据力的示意图的作法作图。
【解答】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在石块的中心,石块的重力为2.6N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不管物体怎样运动,是否运动,牢记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2.(4分)莱芜市民闲暇之余都喜欢去红石公园(如图所示)游玩。红石公园因有色彩鲜红斑驳、花纹弯曲多变的红石砂岩而得名,是山东省罕见的丹霞地貌。目前3kg,已知红石砂岩的密度为2.5×103kg/m3,g取10N/kg。请通过计算回答:
(1)这些红石砂岩受到的总重力大约是多少?
(2)目前红石砂岩的总体积约为多少立方米?
【分析】(1)利用G=mg计算这些红石砂岩受到的总重力;
(2)已知红石砂岩的密度和总质量,利用ρ=计算红石砂岩的总体积。
【解答】解:(1)这些红石砂岩受到的总重力大约是:
G=mg=2.5×103kg×10N/kg=2.5×104N;
(2)根据ρ=可得
V===6m3。
答:(1)这些红石砂岩受到的总重力大约是多少?
(2)目前红石砂岩的总体积约为1m2。
【点评】此题考查重力的计算、密度的计算与公式的应用,属于简单的计算题,难度不大。
23.(7分)如图所示,“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留下了属于中国的第一道印记。登月前,在水平地面上进行测试时,用时0.5h,月球车的质量为135kg(g=10N/kg)。请通过计算回答:
(1)测试时月球车行驶的速度?
(2)测试时月球车受到的牵引力?
【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速度的大小;
(2)根据G=mg得到月球车的重力,根据摩擦力和重力的关系得到摩擦力,月球车匀速运动,受到牵引力和阻力是平衡力,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测试时,月球车匀速直线行驶90m,
月球车行驶的速度:v==0.05m/s;
(2)月球车的重力:G=mg=135kg×10N/kg=1350N,
月球车受到的地面摩擦力:f=0.7G=0.2×1350N=270N,
月球车匀速运动,牵引力和阻力是平衡力牵=f=270N。
答:(1)测试时月球车行驶的速度2.05m/s;
(2)测试时月球车受到的牵引力270N。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重力公式与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难度不大。
24.(7分)莱芜某品牌花生油备受青睐。某天,小刚在向油壶内倒入花生油时,测得油壶和花生油的总质量与花生油的体积存在一定关系,请通过计算回答:
(1)油壶的质量是多少?
(2)花生油的密度是多少?
(3)当向油壶内倒入150mL花生油时,花生油和油壶的总质量是多少?
【分析】(1)油壶的质量是当花生油体积为零时,纵轴上的示数;
(2)由图可知100cm3时花生油的总质量,然后减去油壶的质量即为花生油的质量,根据ρ=可求出花生油的密度;
(3)知道花生油的体积和密度,根据密度公式可求出花生油的质量,进而计算出花生油和油壶的总质量。
【解答】解:(1)读图可知,当花生油体积为0时,质量为40g0=40g;
(2)读图可知,当体积为100cm6时,花生油质量为120g﹣40g=80g,
则花生油的密度:ρ==0.5g/cm3;
(3)花生油的体积V'=150mL=150cm3;
根据密度公式得,花生油的质量为:m'=ρV'=7.8g/cm3×150cm6=120g,
花生油和油壶的总质量:m总=m'+m0=120g+40g=160g。
答:(1)油壶的质量是40g;
(2)花生油的密度是0.6g/cm3;
(3)花生油和油壶的总质量是160g。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密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25.(6分)冬季下雪带来美丽的雪景,但路面结冰,导致车辆和行人出行困难,小刚的妈妈给他购买了一款放在鞋底的防滑鞋套(如图甲所示),防滑鞋套的外表面比普通鞋底更粗糙,小刚利用A、B两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方体木块和弹簧测力计进行了下列探究:
(1)如图乙、丙,分别将A、B面与同一水平地面接触,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做  匀速直线 运动,根据  二力平衡 原理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小刚发现完成乙、丙两次实验测得的滑动摩擦力都很小,比较不出A、B两个面的防滑性,为了增大摩擦力,其方法可行的是  B 。
A.增大拉动木块的速度;
B.在木块上面加一个铁块;
C.换用分度值更小的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
(3)小刚改进实验后,顺利得出结论,选择防滑鞋套套在鞋底上, 能 (选填“能”或“不能”)更有效地防止在地面上打滑。请再列举一个生活中应用此规律的实例  雪地上行驶的汽车安装防滑链 。
【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2)(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
(2)乙、丙两次实验测得的滑动摩擦力都很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木块上面加一个铁块,增大拉动木块的速度不能增大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系,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增大了接触面粗糙程度。雪地上行驶的汽车安装防滑链可防止打滑。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3)雪地上行驶的汽车安装防滑链。
【点评】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实验原理、测力计读数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26.(6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实验前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如图乙所示,光屏上正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厚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现将图乙中虚线圆圈部分当做人的“眼睛”,当蜡烛远离“眼睛”时 变薄 (选填“变薄”或“变厚”),改变其对光线的偏折能力,从而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该“眼睛”无法调节凸透镜达到应有的厚度 近视眼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该配戴  凹透镜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进行矫正。
【分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为了使所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实验时,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实验前需调节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物距u=50cm﹣20cm=30cm>2f、缩小的实像;
(2)当蜡烛远离“眼睛”时,“眼睛”需调节凸透镜的厚度使其变薄,从而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眼睛”为近视眼。
故答案为:(1)10.0;同一高度;(2)变薄;凹透镜。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的内容,并做到灵活运用。
27.(8分)小丽发现:体积大的铁块质量大;体积大的木块质量也大:水也是这样。为了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她选用了体积相同的3个木块和3个铁块(体积均为1cm3)进行了实验。
(1)小丽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天平 。
(2)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 木块质量m1/g 铁块度量m2/g 体积V/cm3
1 0.5 8 1
2 1 16 2
3 1.5 24 3
①根据实验数据,小丽在图中画出了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请你在图中补画出铁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
②通过分析图像,小丽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  正 比,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  不同 ,这个比值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物理学中把它定义为物质的  密度 。
(3)小丽通过这次实验真正明白了人们常说的“铁比木头重”的含义。下列说法能体现这句话正确含义的是  C 。
A.铁的质量比木头的质量大;
B.铁的重力比木头的重力大;
C.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
D.体积相同的铁比木头的质量大。
【分析】(1)测质量需要天平,测体积需要用到刻度尺或者量筒;
(2)通过图像分析,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来表示;
(3)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一种物质,密度大小是不变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解答】解:(1)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需要测量质量和体积,体积已知;
(2)①、根据表格数据可得,如图所示:
②、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即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3)由公式m=ρV可知,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不清楚两个物体的体积关系。通常人们说“铁比木头重”的意思是说单位体积的铁的质量比单位体积木头的质量大。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1)天平;
(2)①如图所示:
②正;不同;
(3)C。
【点评】本题考查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探究,问题比较简单。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九年级英语人教版上学期寒假22天小练笔第八天(含答案)

下一篇: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精选练习 2023—2024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