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专项复习---实验题(答案)

2024年中考化学专项复习---实验题
1.小明探究:红砖粉末是否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①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一药匙红砖粉末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气体导入水中,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发现加入红砖粉末的试管中反应速度较快。
②反应后,将试管内红砖粉末过滤出来,洗涤、烘干、称量
③用称量后的固体重复步骤①的实验,现象与步骤①完全相同
(1)步骤②中的过滤操作必须选择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   。
(2)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   。
(3)该学生认为上述实验已证明红砖粉末可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老师认为该同学的实验还缺少一个关键步骤,请指出来   。
2.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编号对应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用A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A、D组合来制取并收集氧气,实验前应先检查气密性.现有连接好导气管的装置A、装满水的水槽,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
(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CO2时,B装置中装入石灰石的操作是   .
(4)实验室还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来制取少量的CO2(产物还有碳酸钠和水),此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
3.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
4.已知碳酸氢铵(NH4HCO3)简称碳铵,是常用的化肥,课外小组的同学对碳铵的性质进行了以下的探究:
(查阅资料)
①碳铵是一种白色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潮解;化学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气体。
②NH3有刺激性的氨味, 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1)(探究1)碳铵水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1:取少量碳铵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使碳铵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该现象说明碳铵的水溶液显   性。
(2)(探究2)碳铵受热分解的产物是什么?
猜想:根据碳铵的化学式,因为   ,碳铵受热后分解产生的气体可能有NH3 、H2O和CO2。
(3)实验2:小组的同学取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碳铵样品少许,选用如图的装置验证碳铵分解的产物。用酒精灯加热片刻,可以观察到:①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②B中酚酞试液变红色③C中   。小明根据现象①判断出碳铵分解产生H2O,根据现象②判断碳铵分解产生NH3,根据现象③可以判断碳铵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小军认为根据现象①不能准确的确定碳铵分解的产物中一定含有水,他的理由是   。改正后同学们按照如图所示实验验证碳铵的分解产物,最终他们得出了正确得结论:碳铵分解产生上述三种气体,请你写出碳铵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3:按照如图所示的试验进行验证,可以闻到刺激性的气味,这说明碳铵能与熟石灰发生反应。
(拓展应用)
①使用碳铵时,为了保证碳铵氮肥的肥效不降低,不能高温暴晒,不能   。
②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氨气,需要选择下列装置中的   。(填序号)
5.实验室现有
Fe(OH)3、Cu(OH)2 和少量杂质的固体混合物,某同学欲测定该固体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已知:①在 68℃时,Cu(OH)2 会分解;在 500℃时,Fe(OH)3会分解.二种物质的分解产物均为氧化物且化合价不变.
②装置气密性良好,试剂均足量,反应均完全,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分解.
Ⅰ.将质量为m的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装置B的质量.
Ⅱ.连接好装置。缓缓通入N2一会儿,再开始加热并控制温度在100℃左右.反应结束后称量装置B的质量.
Ⅲ.重复步骤Ⅱ,控制温度在550℃左右.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装置B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温度/℃ 室温 100 550
B装置/g m1 m2 m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的试剂是   ,装置C的作用是   。
(2)每次停止加热后仍需继续通N2,作用是可防止倒吸和   。
(3)写出步骤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样品中Cu(OH)2的质量分数为   。若步骤Ⅱ中物质反应不完全,则样品中Fe(OH)3的质量分数会   (“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6.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查验标签后确认药品没有拿错,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猜测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①分析原因: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实验验证: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计了一个实验再次确认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足量 BaCl2 溶液     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写出上述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提出质疑: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   ?
④再次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实验②试管中物质过滤,在滤液 中滴加几滴   试液     该氢氧化钠溶液   变质
⑤实验反思:如何将该变质的溶液仍转化为氢氧化钠溶液?请写出操作步骤   。
7.无土栽培技术,关键在于营养液。一种含氮、钾的营养液中可能含由(NH4)2CO3、(NH4)2SO4、K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1)根据物质性质的分析可确定,该营养液中一定不会含有的物质是   ;判断的理由是   。
(2)为进一步探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提出问题)营养液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KCl、(NH4)2CO3
猜想二:   ;
猜想三:KCl、(NH4)2CO3、(NH4)2SO4
(3)(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营养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   ;    ; 猜想二不成立
②向上述试管中继续滴加   ;    ; 猜想一成立
8.为了探究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铝的金属活动性
甲同学将打磨过的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填“强”或“弱”)。
(2)铝与酸的反应
①铝片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过程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该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图中从c点到d点反应速率变慢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②将大小相同的铝片与氢离子浓度相同的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盐酸反应,结果是生成氢气的速度前者比后者慢很多,乙同学对比了盐酸和硫酸的化学式后,认为可能是溶液中的   (选填“H+”“Cl-”或“SO42-”)对反应产生了促进作用。
(3)铝与水的反应
(提出问题)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查阅资料)铝能与氯化汞(HgCl2)反应,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
(实验探究)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1min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到蒸馏水中(如图),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导管口e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   (选填“下沉”或“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4)如图,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   ;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   。
9.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
(1)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装置组合可以是   。若用C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制得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时没看见火星四射,原因可能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端进入(填“b”或“c”)。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10.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   ,欲用装置F收集一瓶氧气,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甲烷,已知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则制取甲烷的实验装置可选择   。
(4)如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只选用G作为收集装置,不用D、E、F装置来收集,由此可以判断一氧化氮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填编号)。
①可溶于水②难溶于水③能和空气中某种气体发生反应
1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时,将甲、丙分别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如图、所示。甲、丙固体均不含结晶水
(1)烧杯中的溶质是    填“甲”或“丙”。
(2)现有含少量甲的乙固体,若要通过结晶法提纯乙甲与乙不发生反应,现有下列实验步骤可供选择:
取一定量的水将固体溶解
趁热过滤
用少量水洗涤晶体并烘干
加热蒸发使大部分晶体析出
合理的操作顺序为    按顺序填编号。
(3)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一定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均不含结晶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则剩余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关系为     。
(4)时,将某不饱和的甲溶液平均分为两份,分别进行如下操作:
第一份:
第二份:
充分搅拌,据此分析    。
12.松花蛋是一种美食,但直接吃会有一种涩味。为了解其原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某食品加工厂对其制作过程展开探究。
(1)任务一:调查配料
技术检验部工作人员提供了配料:鸭蛋、水、生石灰、纯碱、食盐、红茶末等,其中纯碱的化学式为   。
(2)任务二:腌制松花蛋的浸泡液中有哪些溶质?
【做出猜想】猜想一:CaO、Ca(OH)2、NaOH、NaCl
猜想二:Na2 CO3、NaOH、NaCl
猜想三:Ca(OH)2、NaOH、NaCl
猜想四:NaOH、NaCl
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一不成立,因为浸泡液中一定没有   ,为探究其余褙想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3)【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样滴加少量稀盐酸 若   。 则猜想二不成立
②取样通入适量气体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猜想三成立、猜想四不成立
但老师认为:由以上方案得出猜想二不成立不够严谨,他认为不改变药品种类只需改用   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4)任务三:食用时如何改善松花蛋表面的涩味?
同学们一致认为:松花蛋浸泡液中各物质无论是否恰好反应,浸泡液一定显碱性,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结合以上探究过程,请你选出改善涩味的调料   (填字母)。
A.食盐 B.食醋 C.小苏打
【交流反思】从绿色化学角度考虑,浸泡松花蛋的废液应加入酸性物质处理至达标后排放。
13.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发生进行了探究。
(1)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①反应前烧杯中盛放的液体Y是   。
②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
③写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利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烧杯中放入新制饱和石灰水,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稀盐酸滴入试管。一段时间后,试管外壁附近溶液中出现浑浊,原因是   。
14.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快慢因素”的实验,记录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提示:常温通常指20℃:“浓度”指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序号 H2O2溶液的浓度/% H2O2溶液的体积/mL 温度/℃ MnO2的用量/g 收集O2的体积/mL 反应所需的时间/s
① 5 10 20 0.2 100 60
② 30 10 20 0.2 100 6
③ 30 10 20 0 100 180
④ 30 10 90 0 100 100
(1)通过实验①与实验   (填序号)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
(2)通过实验③与实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
(3)为了完成本实验,该兴趣小组收集氧气的装置可以选用下图中的____。(可多选)
A. B.
C. D.
(4)为了完成上述实验,除了需要选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相关仪器外,该兴趣小组还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秒表。
(5)如果要证明MnO2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除了将实验②与实验   (填序号)对比外,还需待实验②中不再产生气泡后,依次进行的实验操作为:过滤→烘干→   。
(6)该兴趣小组成员通过网上查阅资料获悉:氧化铁、硫酸铜、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B.同一个反应可能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
E.在很多工业反应中,加入催化剂能起到增加生成物质量的效果
15.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用图A装置使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改进的措施是   。
(3)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A~E中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   (填字母),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装置F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16.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1)如图是实验室中制取气体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写出用D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实验室可用碳化钙(CaC2)固体和水反应来制取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的速率,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则制取乙炔的最适合发生装置是   ;若用E装置采用排水法来收集乙炔,请简述操作步骤   。
(2)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
①在制气管中加入碳酸钙,推压加液器活塞加入适量稀盐酸,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   。
②当制气管中的反应停止后,试管中溶液倒吸进制气管中,请解释产生上述现象可能的原因   。
③如何检验试管中剩余溶液还有氢氧化钠?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
(3)乙炔(C2H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同时生成氢氧化钙。若要制取7.8g乙炔气体,理论上需要碳化钙的质量是多少   ?
17.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工业生产所得的碳酸钠产品中往往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某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经讨论后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
【设计与实验】
方案甲:“气体质量法”
①按上图所示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钠样品于装置A中。
②打开止水夹K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后,称量装置C的质量,并记录。
③关闭止水夹K,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装置中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
④待装置A中无气泡产生后打开止水夹K,再次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K,第二次称量装置C的质量,并记录。
⑤计算。
(1)【分析与讨论】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③步骤(4)中再次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④装置D的作用是   。
方案乙:“沉淀质量法”
写出上述流程中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得出结论】
同学们经过实验,最终都计算出了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请你根据方案乙中测定的相关数据,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用含有m、n的代数式表示)。
(3)【反思与交流】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方案乙优于方案甲,理由主要是____(填字母序号)。
A.节约能源 B.操作简便 C.保护环境
18.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探究过程如下: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2.0g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10.5mL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14.0mL(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为1.4g
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1。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   。
(2)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   、洗涤、干燥。
(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   (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   (填标号)。
A
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
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
C
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19.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
(实验探究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
液体名称 蒸馏水 碳酸氢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蓝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查阅资料:
pH 7.5~9 10~11.9 12~14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1)(得出结论1)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2)(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   色变为   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a点表示的意义是:   。
(3)(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4)(实验探究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
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可以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交流与反思)
①b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②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则分析资料及图2和图3可知;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刚开始是否有气泡产生?   (填“是”或“否”)。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结论与反思)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及反应pH值的变化,可以认识反应的原理及进行的过程。
20.我校化学兴趣小组将CO2通入NaOH溶液发现无明显现象,为了进一步验证二者发生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探究一: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充满CO2气体的塑料瓶中2 2gNaOH固体,振荡。 塑料瓶   ,内壁有大量水雾产生,触摸外壁发烫 CO2气体被消耗,且生成   ,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证明发生可以发生。
(2)(交流与反思)写出CO2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乙同学提出“向充满CO2气体的塑料瓶中100 mL NaOH溶液,密封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也可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通过对比,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优点是   。
(4)探究二:丁同学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已知两种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
指示剂 紫甘蓝汁 酚酞
颜色 紫色 蓝色 深绿 黄绿 黄色 无色 浅红色 深红色
pH 4-8 8-9 9-11 11-12 >12 <8 8-10 >10
②饱和碳酸钠溶液的pH=10.5,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8.3,
③碳酸氢钙(Ca(HCO3)2)易溶于水。
(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瓶塞,旋开活塞,慢慢滴下稀硫酸,向上述滴入紫甘蓝汁、pH=13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pH随时间变化如下图:
(交流讨论)选择稀硫酸而不用盐酸的原因是   ,实验中,溶液颜色由黄色最终变为   ,从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5)实验中,选紫甘蓝汁指示反应的进行过程而不选酚酞的原因是   。
(6)通过分析,CD段P点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Na2CO3和 NaHCO3,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溶质成分   。
21.科学探究和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有一包粉末,可能由、、、、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1)为探究其组成,小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并用玻璃棒充 分搅拌,过滤。 滤液呈无色,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粉末中不存在的物质是   。
步骤二: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沉淀全部溶解 该粉末中不存在的物质还有   。
步骤三:取步骤一得到的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振荡, 观察现象。 溶液变为   色。 滤液显碱性
继续探究:为确定该粉末的组成,还需要对步骤-得 到的滤液成分进行探究。
(2)【提出问题】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NaCl和NaOH
猜想Ⅱ:   
猜想Ⅲ:NaCl、Na2CO3和NaOH
猜想Ⅳ:NaCl、BaCl2和NaOH
(3)【查阅资料】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Na2CO3溶液呈碱性,NaCl、BaCl2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取步骤一得到的无色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CuCl2溶液,看到产生蓝色沉淀。
【得出结论】猜想   成立。
通过探究可知,该粉末组成的物质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漏斗
(2)证明反应前后红砖粉末化学性质没变
(3)没有比较步骤②③反应之后红砖粉末质量是否相等(合理即可)
2.【答案】(1)铁架台;长颈漏斗
(2);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两手紧握试管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3)CaCO3+2HCl═CaCl2+H2O+CO2↑;将锥形瓶平放,碳酸钙放于瓶口,然后慢慢地将锥形瓶竖起来
(4)A
3.【答案】(1)对比
(2)C中酚酞变红的快,B中酚酞变红的慢
(3)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4)有利于环境保护
4.【答案】(1)碱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碳铵中含有碳、氢、氧、氮四种元素)
(3)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铵样品可能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4)高温暴晒,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使用;AC
5.【答案】(1)浓硫酸;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到B装置中,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2)将装置中的水蒸气全部排出,让浓硫酸完全吸收,减少实验误差
(3)2Fe(OH)3 3Fe2O3+H2O
(4);偏大
6.【答案】CO2+2NaOH=Na2CO3+H2O;有白色沉淀生成;Na2CO3+BaCl2=BaCO3↓+2NaCl;完全变质;酚酞;溶液变红(无明显现象);部分变质(完全变质);取该变质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Ca(OH)2溶液,过滤,滤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7.【答案】(1)K2CO3;碳酸钾溶液呈碱性,能与铵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
(2)KCl、(NH4)2SO4
(3)稀硝酸;有气体生成;硝酸钡溶液;无沉淀生成
8.【答案】(1)铝片表面附着有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强
(2)放热;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逐渐降低,所以反应速率变慢;Cl-
(3)3HgCl2+2Al=2AlCl3+3Hg;上升
(4)关闭活塞K,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
9.【答案】(1)长颈漏斗
(2)2H2O2 2H2O+O2↑;BD或BE;2KClO3 2KCl+3O2↑;铁丝表面的铁锈未除去或氧气不纯等
(3)CaCO3+2HCl=CaCl2+H2O+CO2↑;b;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10.【答案】(1)长颈漏斗;锥形瓶
(2)节约药品、控制反应速率;a
(3)AE
(4)②③
11.【答案】(1)丙
(2)①④②③
(3)甲乙丙
(4)4
12.【答案】(1)Na2CO3
(2)氧化钙/CaO
(3)无明显实验现象(或没有产生气泡);二氧化碳(或 CO2);足量稀盐酸
(4);B
13.【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或NaCl;HCl+NaOH=NaCl+H2O
(2)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导致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氢氧化钙从溶液中析出产生浑浊
14.【答案】(1)②
(2)其他条件相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3)C;D
(4)托盘天平
(5)③;称量剩余二氧化锰的质量
(6)B
15.【答案】(1)集气瓶
(2)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B;
(4)a
16.【答案】(1);B;先将集气瓶装满水,然后把乙炔从b端通入
(2);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被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致装置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试管中溶液倒吸进制气管中;向试管中剩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滴加几滴酚酞,酚酞溶液变红色,则瓶中还有氢氧化钠
(3)19.2g
17.【答案】(1);干燥二氧化碳(或除去二氧化碳中水蒸气);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被C完全吸收;防止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
(2)
(3)B
18.【答案】(1);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
(2)过滤
(3)乙;
(4)AC
19.【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
(2)无;红;HCl+NaOH=NaCl+H2O;pH=7,加入的盐酸恰好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
(3)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4)NaCl、HCl;否;NaCl、NaHCO3
20.【答案】(1)变瘪;水
(2)
(3)缺少对照实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能溶解二氧化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使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实验简便
(4)盐酸具有挥发性,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气体混有HCl,干扰实验;蓝色
(5)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过程中溶液一直呈碱性,酚酞作为指示剂无变色现象,而紫甘蓝汁作为指示剂有明显变色过程,便于对实验的观察分析
(6)取适量P点溶液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分别向滤液和滤渣中滴加盐酸溶液,若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说明p点溶液中含Na2CO3和 NaHCO3
21.【答案】(1)FeCl3(氯化铁);Na2SO4(硫酸钠);红
(2)NaCl、Na2CO3
(3)Ⅲ;Na2CO3、BaCl2、NaOH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中考化学专项复习---综合题(答案)

下一篇: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同步练习-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