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实验设计与评价(无答案)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实验设计与评价
一、选择题
1.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实验中蜡烛自下至上依次熄灭
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和图2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相同
C.图3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D.图4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水的组成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燃烧需要温度 达到着火点 D.探究Cu、Fe的金属 活动性顺序
3.实验室中物质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水样是否是硬水 加入几滴肥皂水,振荡
B 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分别加水溶解,测量温度的变化
C 鉴别CO和H2 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D 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铜粉 用磁铁吸引
4.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从KCl与MnO2的混合物中回收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点燃该混合气体
C 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将锌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观察现象
D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BaCl2 加入过量的Na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25.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进行的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后,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 将反应得到的混合物溶解后直接加热蒸发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C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分别向集气瓶中后滴加等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D 区分水和双氧水 通过观察颜色、状态、闻气味
6.依据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结论
A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无色液滴出现,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 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B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木条没有复燃 集气瓶内一定不含氧气
C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而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 氧气浓度越大,硫燃烧越剧烈
D 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被重新点燃 白烟具有可燃性
7.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羊毛和涤纶 灼烧闻气味
B 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适量铁粉
C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点燃
D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 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再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8.鉴别、除杂等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CO 通过灼热的CuO
B 从KCl和MnO2的混合物中回收MnO2 加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鉴别NaCl溶液和NaOH溶液 分别滴加CuSO4溶液,观察现象
D 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 抽丝灼烧闻气味
9.分析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素养,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结论
A 在燃着的蜡烛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有水雾出现 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B 点燃某气体,出现蓝色火焰 该气体为甲烷
C 厨房中烧水,水沸腾时将壶盖掀起 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 某气体通入装氧化铜的试管并加热,黑色固体变红色 该气体为一氧化碳
10.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 将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粉
B 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固体 分别溶于水,测液体温度变化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称量大理石和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前后质量
D 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 取黄铜和纯铜的金属片相互刻画
二、非选择题
11.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装置如下图,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验证】
(1)装置B中出现 的现象,说明有CO2气体生成。
(2)点燃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刚开始预热时,B中立即有气泡产生,但石灰水不变浑浊,此时气体主要是 ;实验结束后应该先 (填“熄灭酒精灯”或“拿出导管”)。
(4)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为 ,说明有CO气体生成,证明该同学的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5)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反应放出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 。
(6)此实验装置存在缺陷,应该如何改进? 。
12.某实验小组用石墨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为增加导电性,改用100mL 饱和溶液进行电解(如图所示,不参与电解),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用品:直流电源、导线、石墨电极、灯泡、带刻度的烧杯、温度计、开关。饱和溶液。
实验现象:
①灯泡发光,两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
②烧杯内液面下降,液体体积减少10mL,温度升高4℃。
③石墨电极A周围出现较多白色浑浊物。
(1)初步分析:液面下降是因为部分水被电解,电极B附近产生的气体为 。
【提出问题】石墨电极A周围出现较多白色浑浊物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
(2)猜想Ⅰ:电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 ,溶质析出。
猜想Ⅱ:电解过程中 溶质析出。
猜想Ⅲ:石墨电极与电解生成的气体发生反应,最终导致产生白色浑浊物。
【实验探究】
(3)请完善下面表格。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相同条件下的100mL饱和溶液于烧杯中,加热溶液使温度升高4℃。 溶液中几乎无白色浑浊物。 猜想Ⅰ 。
② 将相同条件下的100mL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10mL水。 溶液中出现少量白色浑浊物。 猜想Ⅱ成立,但不是溶液中出现较多白色浑浊物的主要原因。
③ 向相同条件下的90mL饱和溶液中加入10mL蒸馏水,搅拌,其余条件不变,重复进行电解实验操作。 两电极均有气泡冒出, 。 猜想Ⅲ成立,且是溶液中出现较多白色浑浊物的主要原因。
③ 使用铂电极代替石墨电极,重复进行实验③。 两电极均有气泡冒出,溶液中无白色浑浊物。
【总结反思】
(4)用石墨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用饱和溶液代替水]时,溶液中出现较多白色浑浊物的主要原因是:① ;② ;③ 。(按反应先后顺序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铂()是一种化学性质极稳定的金属,、、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13.某兴趣小组通过镁与稀盐酸反应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镁的质量、形状相同,稀盐酸均过量),设计实验如下表:
实验编号 盐酸的质量分数 镁的形态 溶液初始温度/℃
① 3% 粉末 30
② 3% 条状 20
③ 6% 粉末 20
④ 6% 条状 20
(1)若四组实验均以收集到250mL氢气为标准,要比较各组反应速率,则以上实验还需要测出的数据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对比实验 和 (填实验编号)可以得出“盐酸的浓度对镁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有影响”的结论。
(3)测定在不同时间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数据,绘制出图1,则实验②对应的曲线可能是 (填标号)。
(4)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把测得数据绘制成图3曲线表征锥形瓶内的压强随时间变化情况,发现测得的实际值比理论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
14.冬季雾霾频发。某校社会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某地区雾霾的成分、成因、危害及防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启了项目性学习之旅。
【信息检索】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霾是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较高造成的能见度较低的现象。霾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硝酸盐、铵盐、不溶性有机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黑碳、金属元素和其他元素。
【提出问题】某地霾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准备】选择该地重度雾霾天气,用 SDLKC-1000 型大流量 TSP 采样器在室外采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10g。
活动一: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黑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创新实验(将活动一得到的残渣,干燥后置于中间凹槽内)。
【实验步骤】
①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制取 O2 排出装置内空气后,在导管口再接上气球。
②向右边的凹槽内滴入澄清的石灰水。
③接通电源,用热电阻丝点燃残渣。
【实验现象】
(1)残渣剧烈燃烧,澄清石灰水 ,气球 。
【实验结论】
(2)霾中含有黑碳。装置内澄清石灰水处的化学方程式是 。
【交流研讨】
(3)某同学对“霾中含有黑碳”的结论产生怀疑,理由是 。
活动二:
(4)请你联系实际填写关于雾霾的问卷调查表:
项目 雾霾频发的成因 控制雾霾频发的做法 政府采取的应急措施
① 能源结构不合理 推广太阳能发电 人工降雨
② 烧散煤取暖 a 向空中或地面洒水
③ b 推广新能源汽车 私家车限号出行
【检出进度】
(5)小组同学没有进行的探究项目是 。
15.食盐是生活必需品之一,我国可以通过海盐或地下盐矿的岩盐精制得到。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市面上一些品牌食盐的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Ⅰ.食盐中一般会添加微量碘酸钾(KIO3)作为补碘剂,为白色固体,可溶于水。
Ⅱ. 碘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碘化钾(KI)反应可产生碘单质。淀粉遇碘单质(I2)变蓝,遇KIO3、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醋酸(化学式为C2H4O2)不变色。
【实验1】小组同学为探究碘酸钾(KIO3)的热稳定性,设计了图1、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

(1)将碘酸钾加热至分解,应从图1中选择的装置是 (填序号)。
(2)根据图2中现象说明,碘酸钾受热分解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填符号)。
(3)进一步实验可知,KIO3受热分解还可产生碘化钾(KI),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2】探究KIO3与维生素C的反应,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
序号 反应物的量/g 实验现象
KIO3 维生素C
2-1 0.1 0.1 溶液立即由无色变蓝色
2-2 0.005 0.005 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蓝色
2-3 0.0025 0.0025 一段时间后溶液 (4) ,再滴入5滴稀醋酸后,溶液逐渐变为浅蓝色
【解释与结论】
(4)将实验2-3中,现象补充完整,表中空白为 。
(5)对比实验2-1、2-2,可探究影响KIO3与维生素C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反思与评价】
(6)某同学对某品牌食盐是否加碘提出质疑,并设计了探究方案:取一定质量的该品牌食盐样品,加水充分搅拌,溶解后加入适量淀粉,始终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该品牌食盐没有加碘。此实验方案不严谨,其理由是 。
(7)改进后,向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溶液和稀醋酸即可以证明食盐中是否加碘。
【反思交流】该化学兴趣小组完成了对部分品牌食盐成分的探究,他们认为实验设计方案可能还有待完善,相约以后要致力于化学研究,造福人们。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8.3海水“制碱”同步练习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解析)

下一篇:8.2阿基米德原理巩固练习2023-2024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文字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