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
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题目只有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40 分)。
1. 下列是课本插图的几个实验,能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
B. 听见放在水中的音乐芯片发出的声音
C. 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变小
D. 齿轮齿数越多,纸片振动的频率越高
2. 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B. “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D. “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3. 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 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4. 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 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5. 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5℃ B. 11月份扬州室外的平均气温约为38℃
C. 人洗澡时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60℃ D.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0℃
6. 在我国最北漠河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左右,冬天测量气温时使用酒精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  )
A. 熔点高 B. 凝固点高 C. 沸点低 D. 凝固点低
7. 国庆文艺汇演上,一名穿黄色裙子的演员正在舞台上表演,演出画面被实时投影在大银幕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银幕属于光源
B. 若只有红光照射演员时,可以看到裙子呈红色
C. 银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 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呈黄色,是因为裙子吸收了黄光
8. 红外线和紫外线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A. 电视遥控器 B. 医用“B超机” C. 验钞机 D. 夜视仪
9. 小明同学学习了光现象知识后,归纳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 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B. 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原理
C. 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D.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10. 如图所示,下列光现象中,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是(  )
A. 钢笔“折”了
B. 用凸面镜扩大视野
C. 人眼看到书
D. 手影表演
11. 平静池面上映出了空中飞翔的小鸟,小明说:“快来看,鸟和鱼在水中比赛呢!”他看到的“鸟”和“鱼”实际上是(  )
A. “鸟”是实像,“鱼”是虚像
B. “鸟”是虚像,“鱼”是实像
C. “鸟”和“鱼”都是实像
D. “鸟”和“鱼”都是虚像
12. 如图所示,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 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 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13. 如图,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一块平面镜,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 右侧底部适当垫高 B. 左侧底部适当垫高
C. 水平向右适当移动 D. 水平向左适当移动
14. 汽车夜间行驶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
A. 要节约用电
B. 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开车
C. 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反射车内物体的像,妨碍司机开车
D. 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妨碍司机开车
15. 由于视觉原因,用鱼叉刺向水里的鱼往往难于成功.图中能正确解释刺不到鱼的光路图是
A. B.
C. D.
16. 如图为透镜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人脸经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B. 图乙,透过金鱼缸看到的是鱼的实像
C. 图丙,人远离摄像头时,所成的像会变小
D. 图丁,影片经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17.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始,如图甲所示,王亚平在太空舱里制作了一个水球,透过水球可以看到她倒立、缩小的像;随即她调整与水球间的距离,她的缩小的像逐渐变大,如图乙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所成的像不能够用光屏承接
B. 像逐渐变大,是因为王亚平和水球间的距离变小
C. 在图乙中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小于水球的焦距
D. 倒立的像位于王亚平和水球之间
18. 小明用放大镜看物理书上的字,放大镜距离字11cm时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字,放大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5cm B. 10cm C. 11cm D. 20cm
19.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速度公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一定越大
20. 如图所示为“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大
B. 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是 2cm/s
C. 小车从A到C 做匀速直线运动
D. 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作图题每题2分,共28分)
21.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了歌曲《我和我祖国》。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传入现场观众耳朵中;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为了让场馆所有人都能欣赏,小号声音接入了扬声器是因为小号直接发出的声音______不够。
22. 我国自主研发了包括导航、水声通讯测速、图像信号传输等多种不同功能的声呐,声呐使用时发出的是_____波,航天员在月球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利用声呐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
23.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乙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
24. 2017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_____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_____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_____成小水滴落下来.
25. 《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现象: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窗外飞鸢的影子会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可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窗外飞鸢的影子是_______形成的,“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说明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_______.
26. 真空中的光速为______m/s。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_____(选填大/小)。
27. 如图所示,一条盘山公路,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可以在___________(填“A”、“B”或“C”)位置安装一块面镜,该面镜最好是___________镜。
28. 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图中表示某二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甲需配戴 ___________透镜,乙属于 _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29.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正确的方法是______(选填“A”或“B”),测量结果记为______cm,秒表读数为______s。
30. 2023年10月26日,“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直冲云霄,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是__________的;经过6.5小时成功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形成组合体一起运动,对接时,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飞船是__________的。
31. 在如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2. 水中有一条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束,作出经透镜折射并出水面的光路。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 26分)
33.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4℃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84 89 93 96 98 99 99 99 99
(1)要完成这个实验,已准备有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______(选填“内焰”或“外焰”),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小明按照老师要求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水烧开。则在此过程中,下列现象先观察到的是图中的______(选填“A”或“B”)图;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若实验时不小心被:A沸水烫伤;B水蒸气烫伤,______(选填“A”或“B”)情况更严重;
(4)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纸的着火点约为190℃,实验时将烧杯换成纸杯行不行?______(选填“行”或“不行”),原因是______。
34. 小琳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面镜,像也面镜。于是她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她按图甲摆放器材,进行实验。
(1)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______;
(2)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大小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______;
(3)改变A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______
实验次数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4)小琳将图甲中的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如图乙所示),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他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NOF______∠EON(选填“>”、“<”或“=”)。若平面镜倾斜,则在纸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光线OF;
(5)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在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反射。
35. 石老师上课时拿个水晶球,让同学们透过它看远处倒立的建筑物的像,引起同学对凸透镜的成像的兴趣。为此老师让大家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给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各一个,火柴盒。
(1)曲小美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1、2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应该选择______(选填“1”或“2”)透镜来进行实验,判断的依据是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
(2)曲小美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蜡烛的像偏上(如图乙所示)是因为忽略了实验前将烛焰、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调节到______;
(3)如图丙所示是小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4)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5)实验中她不小心用纸把透镜下半部分遮住了,则她看到的光屏上所成的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乙,若此时将凸透镜位置不动,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6)实验后,该同学取下自己所戴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原来模糊的像又变清晰了,则说明该同学所戴的是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四、计算题(共6分)
36. 如图是我国“奋斗者”无人潜水器。在某次下潜实验中,若潜水器匀速下潜的速度为,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0s时悬停在海中某一深度,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2s后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求:
(1)潜水器下潜50s的深度;
(2)收到回波信息时潜水器与海底的距离;
(3)此海域的深度。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
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题目只有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40 分)。
1. 下列是课本插图的几个实验,能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发声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
B. 听见放在水中的音乐芯片发出的声音
C. 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变小
D. 齿轮齿数越多,纸片振动的频率越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发声的音叉的振动不便于观察,使它接触水面,水花四溅,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采用了转换法,故A符合题意;
B.能听见水中音乐芯片发出的音乐声,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故B不符合题意;
C.罩内抽出一些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C不符合题意
D.齿轮齿数越多,转动时纸片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B. “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D. “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鱼洗”发出的声音可以靠空气传入人耳,故A错误;
B.“鱼洗”发出嗡喻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D正确。
故选D。
3. 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 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答案】D
【解析】
【详解】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 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 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变干,这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
B.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C正确;
D.冬天早上,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变成固态霜,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5. 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5℃ B. 11月份扬州室外的平均气温约为38℃
C. 人洗澡时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60℃ D.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0℃
【答案】A
【解析】
【详解】AD.人的正常体温为37℃,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26℃。故AD符合题意;
B.扬州11月份最高气温30℃左右,平均气温不可能达到38℃。故B不符合题意;
C.人的体温为37℃,60℃的洗澡水太烫了。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在我国最北的漠河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左右,冬天测量气温时使用酒精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  )
A. 熔点高 B. 凝固点高 C. 沸点低 D. 凝固点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酒精的凝固点大约为,在酒精仍为液态,可以使用,故冬天测量气温时使用酒精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凝固点低。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 国庆文艺汇演上,一名穿黄色裙子的演员正在舞台上表演,演出画面被实时投影在大银幕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银幕属于光源
B. 若只有红光照射演员时,可以看到裙子呈红色
C. 银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 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呈黄色,是因为裙子吸收了黄光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大银幕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故A错误;
BD.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决定的,黄色裙子只能反射黄光,红光照射时,红光会被吸收,因此看到裙子呈黑色,故BD错误;
C.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成各种彩色画面,故C正确。
故选C。
8. 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A. 电视遥控器 B. 医用“B超机” C. 验钞机 D. 夜视仪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中的电视遥控器和D中的夜视仪都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B中的“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C中的验钞机才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
9. 小明同学学习了光现象知识后,归纳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 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B. 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原理
C. 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D.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复色光,色散现象的本质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潜望镜是由两块平行的平面镜构成的,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原理,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而建立的理想化模型,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如图所示,下列光现象中,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是(  )
A. 钢笔“折”了
B. 用凸面镜扩大视野
C. 人眼看到书
D. 手影表演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钢笔“折”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凸面镜扩大视野,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形成缩小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
C.人眼看到书,是因为书将光反射到人的眼中,故C不符合题意;
D.手影表演,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在手背光一侧形成的暗区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平静的池面上映出了空中飞翔的小鸟,小明说:“快来看,鸟和鱼在水中比赛呢!”他看到的“鸟”和“鱼”实际上是(  )
A. “鸟”是实像,“鱼”是虚像
B. “鸟”是虚像,“鱼”是实像
C. “鸟”和“鱼”都是实像
D. “鸟”和“鱼”都是虚像
【答案】D
【解析】
【详解】鸟在水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光路图如图所示:
小鸟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不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所以是虚像;
看到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成像光路图如图所示:
看到的鱼的像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形成的,不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所以是虚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如图所示,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 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 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距离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故选D。
13. 如图,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一块平面镜,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 右侧底部适当垫高 B. 左侧底部适当垫高
C. 水平向右适当移动 D. 水平向左适当移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将平面镜右侧底部适当垫高,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反射光线射到墙上的位置下移,可以射中墙上的目标,故A符合题意;
B.将平面镜左侧底部适当垫高,则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射到墙上位置上移,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B不符合题意;
CD.将平面镜水平向右或向左适当移动,入射角不变,反射角也不变,反射光线射到墙上的位置不变,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汽车夜间行驶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
A. 要节约用电
B. 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开车
C. 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反射车内物体的像,妨碍司机开车
D. 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妨碍司机开车
【答案】C
【解析】
【详解】夜间驾驶室外的光线比较暗的,若车内开灯,就可以通过前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把车内物品在车前形成一个虚像,干扰司机的视线,妨碍司机开车,故选C。
15. 由于视觉原因,用鱼叉刺向水里的鱼往往难于成功.图中能正确解释刺不到鱼的光路图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刺不到鱼的光路图是由于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光线远离法线,正确图是B.人眼逆着这条光线看过去,鱼就在真正位置的上方,因此叉鱼时,应该向着看到鱼的下方去叉,有可能叉到.正确B.
16. 如图为透镜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人脸经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B. 图乙,透过金鱼缸看到的是鱼的实像
C. 图丙,人远离摄像头时,所成的像会变小
D. 图丁,影片经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甲,人脸经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图乙,透过金鱼缸看到的是鱼的虚像,鱼缸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故B错误;
C.图丙,摄像头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也越小,人远离摄像头时,所成的像会变小,故C正确;
D.图丁,影片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17.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始,如图甲所示,王亚平在太空舱里制作了一个水球,透过水球可以看到她倒立、缩小的像;随即她调整与水球间的距离,她的缩小的像逐渐变大,如图乙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所成的像不能够用光屏承接
B. 像逐渐变大,是因为王亚平和水球间的距离变小
C. 在图乙中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小于水球的焦距
D. 倒立的像位于王亚平和水球之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球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故A错误;
B.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像逐渐变大,是因为王亚平和水球间的距离变小,故B正确;
CD.在图乙中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之外,倒立的像与王亚平在凸透镜异侧,故CD错误。
故选B。
18. 小明用放大镜看物理书上的字,放大镜距离字11cm时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字,放大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5cm B. 10cm C. 11cm D. 20cm
【答案】D
【解析】
【详解】凸透镜成像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小明用放大镜看书上很小的字,当距离字11cm时能看清楚,物距11cm要小于焦距,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9.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速度公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一定越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该物体的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及物体运动时间的长短均无关。
故选D。
20. 如图所示为“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大
B. 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是 2cm/s
C. 小车从A到C 做匀速直线运动
D. 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速度小一些,所以斜面的坡度应该小一些,故A错误;
B.由图知,小车从A到B通过的路程为4dm,所用时间为2s,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故B错误;
C.小车从A到C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做加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小,根据可知,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作图题每题2分,共28分)
21.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传入现场观众耳朵中;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为了让场馆所有人都能欣赏,小号声音接入了扬声器是因为小号直接发出的声音______不够。
【答案】 ①. 空气 ②. 音调 ③. 响度
【解析】
【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号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耳朵中的。
[2]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改变了小号内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发生了变化,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3]小号发出声音的响度较小,接入扬声器可以增大响度,使场馆所有人都能听到欣赏。
22. 我国自主研发了包括导航、水声通讯测速、图像信号传输等多种不同功能的声呐,声呐使用时发出的是_____波,航天员在月球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利用声呐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
【答案】 ①. 超声 ②. 不能
【解析】
【详解】[1]由于超声波的方向性好、穿透力强、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制成了声呐,声呐使用时发出的是超声波。
[2]月球周围是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声呐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
23.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乙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
【答案】 ①. 热胀冷缩 ②. -14℃ ③. 37.9℃
【解析】
【详解】[1]根据温度计的结构特点可知,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图甲温度计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0刻度的下方,此时的示数为-14℃。
[3]图乙体温计1℃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1℃,所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示数为37.9℃。
24. 2017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_____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_____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_____成小水滴落下来.
【答案】 ①. 升华 ②. 凝华 ③. 熔化
【解析】
【详解】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干冰很易升华为气态,此过程中吸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小冰晶下落过程中由固态熔化成为液态,即形成雨.
【点睛】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叫做物态变化.其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5. 《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现象: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窗外飞鸢的影子会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可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窗外飞鸢的影子是_______形成的,“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说明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_______.
【答案】 ①. 光的直线传播 ②. 相反
【解析】
【详解】[1]沈括观察到“窗外飞鸢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实像落在室内的纸屏上,属于小孔成像现象;
[2]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特点:倒立的实像,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正因为小孔成像是倒立的,才有“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的现象,即二者的移动方向相反.
【点睛】(1)影子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光被挡住了,没有光的区域才变暗,这就是影子的成因;(2)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小孔成像中像是倒立的,据此进行分析.
26. 真空中的光速为______m/s。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_____(选填大/小)。
【答案】 ①. 3×108 ②. 小
【解析】
【详解】[1][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要大于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7. 如图所示,一条盘山公路,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可以在___________(填“A”、“B”或“C”)位置安装一块面镜,该面镜最好是___________镜。
【答案】 ①. B ②. 凸面镜
【解析】
【详解】[1]在转弯的地方B处安装面镜,利用光的反射看清BC路段的情况。
[2]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
28. 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图中表示某二人看物体时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甲需配戴 ___________透镜,乙属于 _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答案】 ①. 凹 ②. 远视眼
【解析】
【详解】[1]由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是近视眼,需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
[2]由乙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后方,是远视眼,需佩戴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
29.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正确的方法是______(选填“A”或“B”),测量结果记为______cm,秒表读数为______s。
【答案】 ①. B ②. 3.40 ③. 217
【解析】
【详解】[1][2]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所以,读数正确的方法是B。物体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4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40cm。
[3]秒表小盘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示数为3min,大盘示数应大于30s,大盘分度值为0.1s,示数为37s,所以,秒表读数为
t=3min37s=217s
30. 2023年10月26日,“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直冲云霄,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是__________的;经过6.5小时成功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形成组合体一起运动,对接时,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飞船是__________的。
【答案】 ①. 运动 ②. 静止
【解析】
【详解】[1]火箭和飞船直冲云霄,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2]对接时应该指的是对接成功后一起运动时,以核心舱为参照物,飞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31. 在如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物体两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 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32. 水中有一条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束,作出经透镜折射并出水面的光路。
【答案】
【解析】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凸透镜焦点,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射向水面时会发生折射,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法线与界面垂直,根据折射角大入射角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 26分)
33.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4℃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84 89 93 96 98 99 99 99 99
(1)要完成这个实验,已准备有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______(选填“内焰”或“外焰”),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小明按照老师要求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水烧开。则在此过程中,下列现象先观察到的是图中的______(选填“A”或“B”)图;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若实验时不小心被:A沸水烫伤;B水蒸气烫伤,______(选填“A”或“B”)情况更严重;
(4)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纸的着火点约为190℃,实验时将烧杯换成纸杯行不行?______(选填“行”或“不行”),原因是______。
【答案】 ①. 秒表 ②. 外焰 ③. 自下而上 ④. B ⑤. 99 ⑥. B ⑦. 行 ⑧.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1]实验中,需要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所以还需要计时的仪器秒表。
[2]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比内焰的高,用外焰加热效果更好。
[3]酒精灯加热需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底,所以在安装器材时,先从放置酒精灯开始,由下而上安装。
(2)[4]加热一段时间后,水中开始冒泡,此时水尚未沸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小,当温度达到沸点,水开始沸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所以先观察到的是图中的B。
(3)[5]由表格数据知,第5min开始,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为99摄氏度,说明此时水已沸腾,水的沸点为99摄氏度。
[6]沸水接触皮肤时,向低温的皮肤放热,将皮肤烫伤;水蒸气接触皮肤时,遇到较冷的皮肤,放出热量,同时液化放出更加多的热量,比沸水接触皮肤放热更多,所以水蒸气烫伤更严重,即B情况更严重。
(4)[7][8]纸的着火点为190摄氏度,而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装水的纸杯温度不超过100摄氏度,纸杯不会着火,所以用纸杯装水也行。
34. 小琳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面镜,像也面镜。于是她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她按图甲摆放器材,进行实验。
(1)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______;
(2)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大小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______;
(3)改变A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______
实验次数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4)小琳将图甲中的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如图乙所示),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他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NOF______∠EON(选填“>”、“<”或“=”)。若平面镜倾斜,则在纸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光线OF;
(5)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在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反射。
【答案】 ①. 像的位置 ②. 相同 ③. A ④. 见解析 ⑤. 见解析 ⑥. = ⑦. 能 ⑧. 可逆的 ⑨. 漫
【解析】
【详解】(1)[1]玻璃板是透明的,透过玻璃板直接能观察到成像情况,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实验中用蜡烛B来替代A的像,为比较A与A的像的大小关系,所以B与A大小完全相同。
[3]平面镜成像是光反射形成的,应在A侧观察,有A射向玻璃板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才能观察到成像。
[4]A与B相同,当B与A的像重合时,说明A的像与B大小相等,则A的像与A大小相等。可得:在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大小相等。
(3)[5]由表格数据知,每组对应的距离中,A到玻璃板的距离与B到玻璃板的距离(即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所以可得:在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6]由图乙知,∠NOF和∠EON分别为反射角和入射角,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NOF=∠EON。
[7]平面镜倾斜,承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纸板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纸板上能看到光线OF。
(5)[8]入射光线FO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入时,反射光线OE逆着原入射光线射出,这说明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9]在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的光线,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
35. 石老师上课时拿个水晶球,让同学们透过它看远处倒立的建筑物的像,引起同学对凸透镜的成像的兴趣。为此老师让大家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给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各一个,火柴盒。
(1)曲小美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1、2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应该选择______(选填“1”或“2”)透镜来进行实验,判断的依据是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
(2)曲小美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的蜡烛的像偏上(如图乙所示)是因为忽略了实验前将烛焰、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调节到______;
(3)如图丙所示是小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4)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5)实验中她不小心用纸把透镜下半部分遮住了,则她看到的光屏上所成的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乙,若此时将凸透镜位置不动,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6)实验后,该同学取下自己所戴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原来模糊的像又变清晰了,则说明该同学所戴的是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答案】 ①. 2 ②. 会聚 ③. 同一高度 ④. 10 ⑤. 照相机 ⑥. 远离 ⑦. 不变 ⑧. 缩小 ⑨. 远视
【解析】
【详解】(1)[1][2]由图可知,光线通过透镜1后中间较暗,光线通过透镜2后中间出现亮斑,所以透镜1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透镜2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要选择2透镜进行实验。
(2)[3]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图中蜡烛的像偏上是由于烛焰相对凸透镜的高度偏低,是因为忽略了实验前将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3)[4]由图像丙可知,当物距是20cm时,像距也是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是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等大,倒立的实像;此时像距和物距相等,所以2f=20cm,焦距为10cm。
(4)[5]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即物距为35cm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此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
[6] 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减小物距,增大像距,调节蜡烛的同时将光屏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5)[7]用纸把透镜下半部分遮住了,凸透镜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成像,光屏上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变,只是像的亮度减小。
[8] 如图乙,物距小于像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若此时将凸透镜位置不动,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6)[9] 实验后,该同学取下自己所戴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原来模糊的像又变清晰了,说明该同学的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所以他的眼镜是远视眼镜。
四、计算题(共6分)
36. 如图是我国“奋斗者”无人潜水器。在某次下潜实验中,若潜水器匀速下潜的速度为,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0s时悬停在海中某一深度,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2s后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求:
(1)潜水器下潜50s的深度;
(2)收到回波信息时潜水器与海底的距离;
(3)此海域的深度。
【答案】(1)1000m;(2)9000m;(3)10000m
【解析】
【详解】解:(1)潜水器匀速下潜的速度为20m/s,潜水器下潜50s的深度
s=vt=20m/s×50s=1000m
(2)12s后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 1500m/s ,潜水器与海底的距离
(3)则海域的深度
s2=s+s1=1000m+9000m=10000m
答:(1)潜水器下潜50s的深度为1000m;
(2)收到回波信息时潜水器与海底的距离为9000m;
(3)此海域的深度为10000m。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 5 Our school life Topic 2 Section D同步练习(2课时无答案)

下一篇:八年级英语下册(人教版)Unit 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单元单词词组语法短语句型精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