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山南班上学期期末理综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O:16 Al:27 Cl:35.5 K:39 Ni:59 Cu:64 Zn:65 Mn:55 W:184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后汉书·蔡伦传》中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弊布、渔网以为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缣帛”是丝质品,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B. “树肤”与“麻头”的主要成分属于糖类
C. 造纸过程中可以采用过氧化氢漂白纸浆 D. 现代渔网的主要成分是尼龙,属于纤维素
2. 有机化合物性质多样,下列说法正确是
A. 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鉴别乙醇和乙酸乙酯
B. 甲苯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C. 酸性条件下,植物油的水解产物所含官能团相同
D. 环成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3. 下列化学表达式正确,且与所给事实相符的是
A.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稀氨水:
B. 中性环境中,钢铁电化学腐蚀正极电极反应式:
C. 稀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
D. 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遇氯气变蓝:
4. 下列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不相匹配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有气泡冒出,产生蓝色沉淀
B 将Na2O2加入适量水中,滴入几滴酚酞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有气泡产生
C 向重铬酸钾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硫酸 随着浓硫酸加入,溶液颜色变浅
D 将铜丝在盛满氯气的烧瓶中点燃 烧瓶中充满棕黄色的烟
A. A B. B C. C D. D
5.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 g与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0.8NA
B. 标准状况下,11.2 L丙烷具有的共价键数为5.0NA
C. 电解精炼铜时,若电路中转移电子0.2NA,阳极质量减少6.4 g
D. 常温下,0.5 mol Al投入浓硫酸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1.5NA
6. X、Y、Z、M、Q为前20号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其周期数,X2Y是最常用的溶剂,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电子总数的一半,Q为前四周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M单质常温下为固体
C. ZY2与Q2Y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D. 简单离子半径:
7. 一种混合水性可充电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传统锂电池有明显提高,其放电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放电刚开始,电池负极材料为Zn,正极材料为
B. 充电过程中K+通过离子交换膜移向溶液
C. 放电过程总反应:
D. 充电时电路中每通过,理论上可使电极增重1.4g
二、非选择题:共58分。第8-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3分。
8. 某废镍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合金,还含有少量及不溶于酸碱的有机物。采用如下工艺流程回收其中的镍制备镍的氧化物: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浸”所得“滤液1”的主要溶质为、_______,“灼烧”的目的是_______。
(2)“溶解”后的溶液中,所含金属离子有_______、_______。
(3)“分离除杂”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含铁滤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煅烧”滤渣前需进行两步操作是_______。
(5)在空气中煅烧,其热重曲线如图所示。转化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生成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6)利用制得溶液,调节其pH至7.5~12,采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阳极上可沉淀出用作锌镍电池正极材料的。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9. 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金属冶炼等领域。实验室可通过固体碱溶氧化法制备高锰酸钾。回答下列问题:
(1)称取和,置于铁坩埚中并混合均匀,加热混合物至熔融。加热铁坩埚时,除图中的部分仪器外,还需要_______(填仪器名称),不使用瓷坩埚的原因是_______。
(2)将分多次加入熔融物中,继续加热,反应剧烈,最终得到墨绿色。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分多次加入的原因是_______。
(3)待铁坩埚冷却后,将其置于蒸馏水中共煮至固体全部溶解。趁热向浸取液中通入,使歧化为与。用玻璃棒蘸取溶液于滤纸上,观察到_______,表明转化已完全。静置片刻,抽滤。该步骤若用代替,可能的后果是_______。
(4)水浴加热滤液至出现晶膜,冷却后抽滤、干燥晶体。在该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下表是部分化合物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步骤(3)中不宜通入过多,目的是_______,产品经纯化后称重,质量为3.60g。本实验中的产率为_______%。
温度/℃ 20 30 40 50
110 114 117 121
33.7 39.9 47.5 65.6
6.4 9.0 12.6 16.9
10. 我国能源以煤炭为主,燃煤烟气中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会污染环境,用CO还原脱除SO2将其转化为单质硫,对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已知常温常压下,的燃烧热为,CO(g)的燃烧热为,则CO还原脱除:_______。
(2)在某温度时,进行CO还原脱除:。
①若在刚性容器中进行,下列说法一定能确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 B.CO与SO2的浓度之比不再改变
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改变 D.的值不再改变
②若控制进料比(物质的量)为4∶1,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5%,则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
(3)在600℃时,发生如下系列反应,测得不同进料比(物质量)下平衡体系各物质分布如图所示(图中起始投料固定为)。
反应I:
反应II:
反应III:
①该条件下,为减少有毒物质COS的产生,同时脱除,实际生产中应控制进料比为_______,在进料比大于2.5之后,COS的含量会明显增大,试分析原因_______。
②根据图中曲线,可判断_______(填“>”“=”或“<”)。
(4)SO2—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也可用于处理SO2,其原理如图。若用该电池处理标准状况下SO2含量为20%的燃煤烟气3.36L,则理论上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
(二)选考题:共15分。
11. 碳元素是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碳及其化合物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碳原子的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电子云形状为_______,与碳元素同主族的第四周期元素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2)是常见的含碳化合物,其构成元素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该分子中具有孤对电子的原子是_______。
(3)碳酸盐是构成岩石、土壤等的主要成分,其阴离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已知碳酸镁的热分解温度(402℃)比碳酸钙(900℃)低,试解释原因_______。
(4)在碳酸氢盐中,存在阴离子的多聚链状结构(其结构单元如图),连接结构单元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请在下图中前后各链接一个结构单元:该结构中,碳原子杂化方式为_______。
(5)一种碳化钨的晶体结构如图,若晶胞的高为bpm,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晶体的密度为,则晶胞底面六边形的边长为_______pm(列出计算式)。2024届高三山南班上学期期末理综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O:16 Al:27 Cl:35.5 K:39 Ni:59 Cu:64 Zn:65 Mn:55 W:184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后汉书·蔡伦传》中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弊布、渔网以为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缣帛”是丝质品,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B. “树肤”与“麻头”的主要成分属于糖类
C. 造纸过程中可以采用过氧化氢漂白纸浆 D. 现代渔网的主要成分是尼龙,属于纤维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缣帛”是丝质品,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A正确;
B.“树肤”与“麻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是多糖,属于糖类,B正确;
C.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有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物质,因此造纸过程中可以采用过氧化氢漂白纸浆,C正确;
D.现代渔网的主要成分是尼龙,尼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而不属于纤维素,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2. 有机化合物性质多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鉴别乙醇和乙酸乙酯
B. 甲苯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C. 酸性条件下,植物油的水解产物所含官能团相同
D. 环成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醇和水互溶,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别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乙酯和碳酸钠溶液分层,乙醇和碳酸钠溶液互溶,不分层,所以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和乙酸乙酯,故A正确;
B.甲苯能发生加成,也能和卤素单质、硝酸等发生取代反应,故B错误;
C.酸性条件下,植物油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高级脂肪酸分子中含有羧基,部分高级脂肪酸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而甘油分子中含有羟基,官能团不同,故C错误;
D.环戊烯分子中标注a的饱和碳原子和其它四个碳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故D错误;
3. 下列化学表达式正确,且与所给事实相符的是
A.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稀氨水:
B. 中性环境中,钢铁电化学腐蚀的正极电极反应式:
C. 稀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
D. 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遇氯气变蓝: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稀氨水,离子反应:,故A错误;
B.中性环境中,钢铁电化学腐蚀的正极为氧气得到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故B正确;
C.稀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离子反应为:,故C错误;
D.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遇氯气变蓝,离子反应为:,故D错误;
故选:B。
4. 下列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不相匹配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有气泡冒出,产生蓝色沉淀
B 将Na2O2加入适量水中,滴入几滴酚酞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有气泡产生
C 向重铬酸钾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硫酸 随着浓硫酸加入,溶液颜色变浅
D 将铜丝在盛满氯气的烧瓶中点燃 烧瓶中充满棕黄色的烟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Na与溶液中的H2O反应产生NaOH、H2,NaOH与CuSO4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Cu(OH)2沉淀和Na2SO4,因此看到反应,有气泡冒出,产生蓝色沉淀,A正确;
B.将Na2O2加入适量水中,Na2O2与H2O反应产生NaOH、O2,NaOH是碱,能够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但由于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又会将红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物质,因此看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有气泡产生,B正确;
C.重铬酸钾在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H2O2+2H+,向该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硫酸,溶液中c(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导致溶液橙色变深,C错误;
D.铜与氯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铜,物质颜色为棕黄色,因此产生棕黄色的烟,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5.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 g与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0.8NA
B. 标准状况下,11.2 L丙烷具有的共价键数为5.0NA
C. 电解精炼铜时,若电路中转移电子0.2NA,阳极质量减少6.4 g
D. 常温下,0.5 mol Al投入浓硫酸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1.5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和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0,其中含有10个中子;则2.0 g和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其中所含中子数为NA,A错误;
B.标准状况下,11.2 L丙烷的物质的量是0.5 mol,由于在丙烷C3H8分子中含有10个共价键,则在0.5 mol C3H8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5.0NA,B正确;
C.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除Cu外,还可能有Zn、Fe等活动性比Cu强的金属,而活动性比Cu弱的金属,则形成阳极泥沉淀在阳极底部,故电解精炼铜时,若电路中转移电子0.2NA,阳极质量减少可能是6.4 g,也可能不是6.4 g,C错误;
D.常温下,Al遇浓硫酸会发生钝化而不能进一步发生反应,因此不能计算出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6. X、Y、Z、M、Q为前20号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其周期数,X2Y是最常用的溶剂,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电子总数的一半,Q为前四周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M单质常温下为固体
C. ZY2与Q2Y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D. 简单离子半径:
【答案】D
【解析】
【分析】X、Y、Z、M、Q为前20号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其周期数,则X为H,X2Y是最常用的溶剂水,则Y为O,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电子总数的一半,则Z为Si,Q为前四周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Q为K,据此M为P、S、Cl, 则X=H,Y=O,Z=Si,M=P、S、Cl,Q=K。
【详解】A.Si的非金属性小于P、S、Cl,SiH4的稳定性小于PH3、H2S、HCl,A错误;
B.M的单质是P、S或Cl2,其中Cl2常温下为气体,B错误;
C.ZY2为SiO2含共价键,Q2Y为K2O含离子键,二者化学键类型不同,C错误;
D.P3-、S2-、Cl-与K+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随核电荷数增大,离子半径减小,D正确;
答案选D。
7. 一种混合水性可充电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传统锂电池有明显提高,其放电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放电刚开始,电池负极材料为Zn,正极材料为
B. 充电过程中K+通过离子交换膜移向溶液
C. 放电过程总反应:
D. 充电时电路中每通过,理论上可使电极增重1.4g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放电时Zn失去电子生成,故锌为负极,为正极,正极Li+嵌入生成,故放电时发生的反应为:,正极区存在K+,故放电时K+移向正极区(溶液),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充电和放电为相反过程,Zn接电源负极,为阴极,接电源正极,为阳极,充电时发生的反应为:。
【详解】A.根据分析,放电刚开始时,锌为负极,为正极,A错误;
B.根据分析,放电过程中,K+移向正极区(溶液),B错误;
C.根据分析,放电时的电池总反应式正确,C正确;
D.根据分析,充电时Li2Mn2O4转化为LiMn2O4,电极反应式为: ,每通过0.2mol电子,LiMn2O4电极质量减轻的质量为:,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8分。第8-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3分。
8. 某废镍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合金,还含有少量及不溶于酸碱的有机物。采用如下工艺流程回收其中的镍制备镍的氧化物: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浸”所得“滤液1”的主要溶质为、_______,“灼烧”的目的是_______。
(2)“溶解”后的溶液中,所含金属离子有_______、_______。
(3)“分离除杂”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含铁滤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煅烧”滤渣前需进行的两步操作是_______。
(5)在空气中煅烧,其热重曲线如图所示。转化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生成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6)利用制得溶液,调节其pH至7.5~12,采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阳极上可沉淀出用作锌镍电池正极材料的。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答案】(1) ① NaAlO2 ②. 除去有机物
(2) ①. Ni2+ ②. Fe3+
(3)
(4)洗涤、干燥 (5) ①. ②.
(6)Ni2+-e-+3OH-=NiOOH+H2O
【解析】
【分析】将废镍催化剂碱浸,Al和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i、Cr、Fe、有机物不与碱反应,则“滤液1”的主要溶质为、NaAlO2;通过灼烧,除去有机物;加入硫酸、硝酸,使Ni、Cr、Fe溶解生成Ni2+、Cr3+、Fe2+、Fe3+;加入NaClO,使Fe2+完全转化为Fe3+,调节溶液pH,使Cr3+、Fe3+转化为Cr(OH)3、Fe(OH)3沉淀;加入碳酸钠,使Ni2+转化为NiCO3沉淀,滤液2中含有硫酸钠、硝酸钠、碳酸钠和次氯酸钠;过滤后得到的NiCO3中含有杂质,应洗涤、干燥后,再煅烧,最终得到镍的氧化物。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滤液1”的主要溶质为、NaAlO2;“灼烧”的目的是除去有机物;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溶解”后的溶液中,所含金属离子除外,还有Ni2+、Fe3+;
【小问3详解】
“分离除杂”中,加入NaClO,使Fe2+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过滤后得到的NiCO3中含有杂质,应洗涤、干燥后,再煅烧,故“煅烧”滤渣前需进行的两步操作是洗涤、干燥;
【小问5详解】
转化为,反应化学方程式为;设1mol 在下分解为,1mol 的质量为,由图可知,在下分解固体残留率为67.5%,则分解后的质量为,根据Ni原子守恒可知,生成的物质的量为,=80.3g,得到,故生成产物的化学式为;
【小问6详解】
电解溶液,阳极上产物为,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i2+-e-+3OH-=NiOOH+H2O。
9. 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金属冶炼等领域。实验室可通过固体碱溶氧化法制备高锰酸钾。回答下列问题:
(1)称取和,置于铁坩埚中并混合均匀,加热混合物至熔融。加热铁坩埚时,除图中的部分仪器外,还需要_______(填仪器名称),不使用瓷坩埚的原因是_______。
(2)将分多次加入熔融物中,继续加热,反应剧烈,最终得到墨绿色。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分多次加入的原因是_______。
(3)待铁坩埚冷却后,将其置于蒸馏水中共煮至固体全部溶解。趁热向浸取液中通入,使歧化为与。用玻璃棒蘸取溶液于滤纸上,观察到_______,表明转化已完全。静置片刻,抽滤。该步骤若用代替,可能的后果是_______。
(4)水浴加热滤液至出现晶膜,冷却后抽滤、干燥晶体。在该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下表是部分化合物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步骤(3)中不宜通入过多,目的是_______,产品经纯化后称重,质量为3.60g。本实验中的产率为_______%。
温度/℃ 20 30 40 50
110 114 117 121
33.7 39.9 47.5 65.6
6.4 9.0 12.6 16.9
【答案】(1) ①. 泥三角 ②. 氢氧化钾可以和瓷坩埚反应
(2) ①. 3MnO2+ 6KOH+KClO3=3K2MnO4+ KCl+3H2O ②. 由于该反应非常剧烈,分多次加入可以使反应较平稳地进行,防止反应过于剧烈而使熔融物飞溅
(3) ①. 只有紫红色痕迹,没有绿色痕迹 ②. 氯化氢会把高锰酸钾还原为氯化锰,无法得到高锰酸钾
(4) ①. 受热均匀 ②. 提高产品的纯度 ③. 85.5%
【解析】
【分析】本题是一道无机物制备类的实验题,在铁坩埚中将氢氧化钾和氯酸钾加热熔融,然后加入二氧化锰发生反应生成,再通入二氧化碳发生歧化反应生成高锰酸钾,结晶后得到晶体,以此解题。
【小问1详解】
加热固体药品的时候,需要用铁坩埚、三角架和泥三角,故还需要泥三角;瓷坩埚的成分是硅酸盐,则氢氧化钾可以和瓷坩埚反应,故不能使用瓷坩埚;
【小问2详解】
二氧化锰在熔融的时候和氢氧化钾,氯酸钾反应生成,方程式为:3MnO2+ 6KOH+KClO3= 3K2MnO4+ KCl+3H2O;由于该反应非常剧烈,分多次加入可以使反应较平稳地进行,防止反应过于剧烈而使熔融物飞溅;
【小问3详解】
高锰酸钾为紫红色,为墨绿色,故当观察到只有紫红色没有绿色痕迹时,标明转化已经完全;高锰酸钾的氧化性比较强,故用代替,可能的后果是氯化氢会将高锰酸钾还原为氯化锰,从而无法得到高锰酸钾;
【小问4详解】
水浴加热的主要优点是受热均匀;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会产生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钾,加热浓缩结晶时碳酸氢钾和高锰酸钾一起析出,会降低纯度,故目的是提高产品的纯度;由第二问的方程式结合锰酸钾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3MnO2~3K2MnO4~2KMnO4,由因为,,,可知生成为0.04mol,则理论上可得的物质的量为mol,其理论质量为4.21g,而实际质量为3.60g,因此本实验中高锰酸钾的产率为=;
10. 我国的能源以煤炭为主,燃煤烟气中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会污染环境,用CO还原脱除SO2将其转化为单质硫,对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已知常温常压下,燃烧热为,CO(g)的燃烧热为,则CO还原脱除:_______。
(2)在某温度时,进行CO还原脱除:。
①若在刚性容器中进行,下列说法一定能确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 B.CO与SO2的浓度之比不再改变
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改变 D.的值不再改变
②若控制进料比(物质的量)为4∶1,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5%,则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
(3)在600℃时,发生如下系列反应,测得不同进料比(物质的量)下平衡体系各物质分布如图所示(图中起始投料固定为)。
反应I:
反应II:
反应III:
①该条件下,为减少有毒物质COS的产生,同时脱除,实际生产中应控制进料比为_______,在进料比大于2.5之后,COS的含量会明显增大,试分析原因_______。
②根据图中曲线,可判断_______(填“>”“=”或“<”)。
(4)SO2—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也可用于处理SO2,其原理如图。若用该电池处理标准状况下SO2含量为20%燃煤烟气3.36L,则理论上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
【答案】(1)-268.8kJ/mol
(2) ①. AD ②. 1.08
(3) ①. 2.0 ②. ,CO的含量较多,此时反应II的反应程度比反应III的程度大的多 ③. >
(4)0.06NA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得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O2(g)SO2(g) △H=-,CO(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O2(g)=CO2(g) △H=-,将两个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由2×②-①得,所以△H=2×(-283.0)-(-297.2)=-268.8 kJ/mol。
【小问2详解】
①正向反应速率等于逆向反应速率,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即时,可以判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CO与SO2的浓度之比不再改变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跟反应得投料比和反应程度有关,B错误;根据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前后的系数之和相等,压强一直保持不变,因此容器内的压强不再改变无法判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成分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的值不再改变,可以判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
②控制进料比(物质的量)为4∶1,设起始投料n(CO)=4mol,n(SO2)=1mol,平衡时SO2反应xmol,列出三段式:,根据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5%,可得=5%,解出:x=0.75,反应前后系数相同,体积不影响平衡常数,则平衡常数K==1.08。
【小问3详解】
①当进料比为2时,图中n(CO2)比较大,同时n(SO2)很少,n(COS)几乎为0,故实际生产中应控制进料比为2.0;在进料比大于2.5之后,CO的含量较多,此时反应II的反应程度比反应III的程度大的多,故 COS的含量会明显增大;
②投料比为2.0时,反应I中的产物n(S)、n(CO2)很大,而n(CO)、n(SO2)很小,则K1较大,反应II中产物:n(COS)很小,n(CO)、 n(S)中n(S)很大,则K2较小,所以K1> K2
【小问4详解】
标准状况下SO2的物质的量为=0.03mol,在电极a上SO2转化为H2SO4,一个SO2失去2个电子,则0.03molSO2失去0.03×2=0.06mol电子即0.06NA。
(二)选考题:共15分。
11. 碳元素是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碳及其化合物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碳原子的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电子云形状为_______,与碳元素同主族的第四周期元素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2)是常见的含碳化合物,其构成元素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该分子中具有孤对电子的原子是_______。
(3)碳酸盐是构成岩石、土壤等的主要成分,其阴离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已知碳酸镁的热分解温度(402℃)比碳酸钙(900℃)低,试解释原因_______。
(4)在碳酸氢盐中,存在阴离子的多聚链状结构(其结构单元如图),连接结构单元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请在下图中前后各链接一个结构单元:该结构中,碳原子杂化方式为_______。
(5)一种碳化钨的晶体结构如图,若晶胞的高为bpm,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晶体的密度为,则晶胞底面六边形的边长为_______pm(列出计算式)。
【答案】(1) ①. 纺锤形##哑铃形 ②. 4s24p2
(2) ①. O>C>H ②. O
(3) ①. 平面正三角形 ②. 碳酸镁分解产物是MgO和CO2, 碳酸钙分解产物是CaO和CO2,MgO的晶格能大于CaO,更加稳定
(4),sp2杂化 (5)
【解析】
【小问1详解】
基态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2,占据的最高能级是2p,电子云形状为纺锤形或哑铃形;与碳元素同主族的第四周期元素是Ge,同主族元素价电子排布相同,Ge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Ar]3d104s24p2,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s24p2。
【小问2详解】
是常见的含碳化合物,其构成元素C、H、O,同主族元素电负性从上往下减小,同周期元素电负性从左往右增大,故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O>C>H;该分子中C和H原子分别形成了4个和1个σ键,没有孤对电子,O原子形成了2个σ键,有两对孤对电子,具有孤对电子的原子是O。
【小问3详解】
阴离子的价电子对数是,形成3个σ键,没有孤电子对,立体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碳酸镁分解产物是MgO和CO2, 碳酸钙分解产物是CaO和CO2,MgO的晶格能大于CaO,更加稳定,则碳酸镁更容易分解。
【小问4详解】
阴离子的多聚链状结构,连接结构单元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其中H原子与O形成的共价键只有O-H,形成氢键的另外O原子有C-O和C=O两种,故图中前后各链接一个结构单元后为,其中C原子形成3个σ键,没有孤电子对,则碳原子杂化方式为sp2杂化。
【小问5详解】
从图中可知,该晶胞含有C原子个数为3,含有W原子个数为=3,则晶胞的质量为g=g,设晶胞底面六边形的边长为xpm,则晶胞的体积为=pm3,晶胞的密度为,即,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