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及其利用—2024年重庆九年级化学中考一轮复习题(含解析)

燃料及其利用—2024年重庆九年级化学中考一轮复习题
一、选择题
1.(2024上·重庆渝北·九年级统考期末)《天工开物》记载了火井制盐:西川有火井……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以下说法不严谨的是
A.“火意烘烘”说明反应放热 B.“釜”相当于玻璃烧杯
C.“火井”中可能蕴含天然气 D.“长竹”相当于玻璃导气管
2.(2024上·重庆沙坪坝·九年级重庆南开中学校考期末)使用新能源有助于缓解化石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乙醇汽油 B.地热能 C.太阳能 D.氢能
3.(2024上·重庆永川·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对蜡烛燃烧描述错误的是
A.蜡烛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
B.蜡烛燃烧时外焰最明亮
C.蜡烛燃烧时内焰温度最高
D.燃烧着的蜡烛突然熄灭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
4.(2024上·重庆铜梁·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C.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氢气发生了还原反应
D.冬天烤火为防止煤气中毒可在煤炉上方放置一盆水
5.(2024上·重庆开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微粒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水能浇灭燃着的木条是因为降低了木条的着火点
B.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还可以再分
C.厨房炒菜,客厅也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50L空气被压缩在10L钢瓶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6.(2023上·重庆九龙坡·九年级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考期末)如图是我国古代使用的火折子,竹筒帽盖上时,草纸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草纸就燃烧起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在竹筒内的可燃物仍在缓慢燃烧 B.竹筒帽有一定的透气性
C.竹筒要盖上帽是为了减少与氧气接触 D.打开竹筒帽,吹一吹,使草纸的着火点改变而燃烧起来
7.(2024上·重庆大足·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利用的是其吸附性
B.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
D.硬水软化后口感更好,因煮沸时除去了硬水中的所有杂质
8.(2024上·重庆潼南·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方法无法实现的是
A.鉴别H2和CH4一点燃后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
B.鉴别硬水和软水一加入肥皂水,观察是否有大量泡沫
C.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一伸入燃着的小木条,观察火焰情况
D.检验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否为可燃物一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
9.(2024上·重庆万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时,立即加水 B.用嘴吹灭蜡烛,是利用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新鲜牛奶变质,发生了缓慢氧化 D.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
10.(2024上·重庆南川·九年级统考期末)从燃烧的角度看反应4P+5O22P2O5 的发生,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P属于可燃物
B.O2体现了氧化性
C.点燃条件表明该反应吸热
D.点燃条件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11.(2024上·重庆巴南·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通过紫色石蕊试液
B 除去KCl中的KClO3 强热条件下充分反应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
D 扑灭电暖器引发的小火灾 用灭火毯隔绝氧气灭火
A.A B.B C.C D.D
12.(2024上·重庆忠县·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验证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C.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
D.探究燃烧的条件与着火点有关
13.(2024上·重庆九龙坡·九年级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在通风不好时可能会引起自燃,并非迷信说法中认为的“天火”
B.用木材引燃煤,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C.任何缓慢氧化都可以引起自动燃烧
D.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燃烧
14.(2023上·重庆彭水·九年级统考期末)关于下列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证明二氧化碳与 水反应生成碳酸 B.只能证明二氧 化碳的物理性质 C.证明氧气约占空气 总体积的 D.烧杯中热水的作用 只是提供热量
A.A B.B C.C D.D
15.(2023上·重庆江津·九年级重庆市江津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味精是重要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C5H8NNa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谷氨酸钠分子由五种元素组成 B.谷氨酸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谷氨酸钠由19个原子构成 D.谷氨酸钠燃烧可能产生引起酸雨的气体
二、实验题
16.(2024上·重庆巴南·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几个常见实验,请回忆你曾经做过试验的现象和要求并回答问题。
(1)实验1中试管内液体过多,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
(2)实验2中最先炭化的是 (填字母)点。
(3)实验3中,该操作中还缺少的仪器是 。
(4)通过实验4可得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和 ,已知白磷的化学式为P4,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2023·重庆渝北·统考模拟预测)实验室用下图1所示装置制气体,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
(1)连接装置A、B,向锥形瓶内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到 (填“甲”或“乙”)处燃着的火柴先熄灭;由实验现象可推知具有的物理性质为: 。
(2)图2是燃气热水器示意图,以天然气(主要成分为)为燃料,写出该热水器中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避免燃气燃烧产生有毒气体,使用时应注意 。
18.(2023下·重庆潼南·九年级统考期中)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若实验时装置③中的白磷燃烧,则装置①中化学方程式为 ,对比装置③通入气体前后的现象,可证明 。
A.装置②中气体已收集满 B.燃烧需要氧气 C. 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3)若用装置①制取H2要收集纯净H2,收集装置为 (填序号,下同),装置①中小试管的作用是 。
A.形成液封,防止装置①中产生的气体逸出
B.打开或关闭K时,可以使装置①中的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三、科学探究题
19.(2024上·重庆江津·九年级统考期末)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学习。
【任务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明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他对该实验很感兴趣,进行了下列探究。
(1)如图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以适当的速度将水滴入Na2O2中,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当观察到 现象,说明反应生成了氧气。

(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原因是 ,这一现象也为脱脂棉燃烧找到了依据。
【任务二:白磷燃烧的再探究】
如图2所示,点燃蜡烛后伸入广口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到蜡烛在瓶内燃烧,白磷不燃烧。待蜡烛自动熄灭(蜡烛未燃尽)且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将胶头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铝盒中的足量白磷开始燃烧。图3是广口瓶内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对比滴入水前后白磷的现象,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4)白磷(P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填字母)。
A.可燃物燃烧时,氧气必须充足
B.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内没有氧气存在
C.蜡烛燃烧时所需氧气的浓度大于白磷燃烧时所需氧气的浓度
【任务三:对燃烧的调控】
(6)北京冬奥会火种灯的内外灯罩之间有一个导流通道,能够让燃料在燃烧时不产生黑烟,保持火种灯外观清洁、透亮。导流通道的作用是 。
四、综合应用题
20.(2023上·重庆沙坪坝·九年级重庆一中校考阶段练习)学校走廊常备有干粉灭火器,常见有BC干粉灭火器和ABC干粉灭火器。
(1)用BC干粉灭火器灭火时,其主要成分受热分解产生的能灭火,且同时生成碳酸钠和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ABC干粉灭火器灭火时,其主要成分受热分解后,在可燃物的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其灭火原理是 。
(3)学校发生的下列火灾场景中,最不适合选择干粉灭火器的是______(填序号)。
A.图书馆档案室着火
B.实验室酒精灯燃烧时不慎洒出起火
C.教室电器起火
D.堆放杂物的纸箱起火
五、填空与简答
21.(2024上·重庆永川·九年级统考期末)按下列要求写出对应化学用语或含义:
(1)2个二氧化碳分子 ;
(2)甲烷 ;
(3)亚铁离子 ;
(4)硫酸根的化合价为 价;
22.(2024上·重庆潼南·九年级统考期末)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主火炬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CH3OH)”作为燃料,践行了绿色低碳理念。化学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甲醇的生产原理是以废弃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计算每生产32kg甲醇能减少 kg二氧化碳的排放。
(2)甲醇通过燃烧来供能,写出甲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甲醇燃烧时是往环境中 (填“释放”或“吸收”)能量。
23.(2024上·重庆沙坪坝·九年级重庆南开中学校考期末)户外露营是一种独特的生活体验,趁着冬日暖阳,小镧一家来到三板溪公园露营,并自己动手准备烧烤野餐。
(1)公园里的溪水清澈透明,小镧用肥皂水检验后,发现溪水是硬水。硬水中含量较多的两种金属阳离子是 (填化学用语),生活中可采用 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2)烧烤时,为使木炭燃烧更旺,小镧想出以下措施,其中有效的措施有______(填字母)
A.将木炭间相互架空 B.将木炭制成空心管状
C.用扇子扇动燃着的木炭 D.在红热的木炭上喷少量水,使其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O和H2
(3)木炭燃烧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野餐之后,小镧用沙土盖灭余火,所用到的灭火原理是 。
24.(2024上·重庆万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资源、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煤、 和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
(2)2023年11月15日,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亚洲最深井“深地一号”放喷点火成功,经过测算日产原油200吨,天然气5万立方米。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低碳生活,以下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___。
A.核能 B.天然气 C.潮汐能 D.煤
(4)2023年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主火炬首次使用绿色“零碳”甲醇作燃料,甲醇()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加压、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常见的液体物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5.(2024上·重庆江津·九年级统考期末)我国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降低“碳排放”过程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碳排放”主要途径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 、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碳排放”,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主要原因是 ,请再写出一种新能源名称 。
(2)将二氧化碳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乙醇,反应前后只有二氧化碳和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则22g二氧化碳完全反应能得到 g乙醇。
26.(2024上·重庆綦江·九年级统考期末)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1)煤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分别取1kg天然气和煤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1所示,CO2和SO2中会导致酸雨的是 ,图中更清洁的燃料是 。
(3)若家中使用的燃气是天然气,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则报警器应安装在图2中的 (填“甲”或“乙”)的位置。
27.(2024上·重庆巴南·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N2常用作保护气,主要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选填“稳定”或“活泼”)。
(3)石油、煤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8.(2022·重庆大渡口·统考一模)为了减少污染、改善环境,重庆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禁止燃烧含硫煤。
(1)“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图标是___________。
A. B. C.
(2)爆竹中含有硫、硝酸钾(KNO3)和木炭的混合粉末,点燃后生成硫化钾(K2S)、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含硫煤燃烧产生的 (填化学式)气体排放空气中,会形成酸雨。
(4)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为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倡低碳生活,在生活中要尽量减少能量消耗和材料消耗,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字母)。
A.使用太阳能 B.乘公交出行
C.垃圾分类回收 D.使用一次性木筷
29.(2024上·重庆忠县·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先燃着,该实验探究的燃烧的条件是 。
(2)实验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实验三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中将烧红的木炭由瓶口缓慢插入到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这一实验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实验后验证燃烧产物时,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0.(2024上·重庆丰都·九年级统考期末)创新绿色——科技助力杭州亚运会。“使用零碳甲醇燃料”作为亚运主火炬燃料,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竞赛场馆设计和运营。
(1)如图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
(2)从碳排放的角度看,由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制得的氢气被称为“灰氢”,而如图中制得的氢气被称为“绿氢”,原因是 ;工业上用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得一氧化碳和“灰氢”,化学方程式为 。
(3)将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甲醇(CH3OH)称为“零碳甲醇”,该反应还生成了一种常见的液体物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 。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由“火意烘烘,水即滚沸”可知,发生了燃烧,“火意烘烘”反应放热,故A正确;
B.玻璃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釜”相当于蒸发皿,故B错误;
C.“火井”中气体具有可燃性,火井”中可能蕴含天然气,故C正确;
D.“长竹”把气体导入釜脐,相当于玻璃导气管,故D正确。
故选:B。
2.A
【详解】正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有氢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而我国的一些地区正在使用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是将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汽油是由石油分馏制得的,石油是化石能源,乙醇汽油不属于新能源。
故选:A。
3.C
【详解】A、在蜡烛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蜡烛充分燃烧生成H2O;翻转烧杯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不浑浊,说明蜡烛充分燃烧生成CO2。所以蜡烛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A正确;
B、蜡烛燃烧时外焰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最大,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蜡烛的火焰外焰部分最明亮。B正确;
C、蜡烛燃烧时内焰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小,燃烧不充分,温度较低。C不正确;
D、用火柴点燃蜡烛突然熄灭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说明“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4.A
【详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防止发生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氢气得到氧变成水,发生了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A
【详解】A、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能降低木条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该选项说法错误;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种类改变,则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该选项说法正确;
C、能闻到饭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
D、空气能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6.D
【详解】A、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草纸就燃烧起来,说明草纸还在缓慢的燃烧,没有熄灭,故说法正确;
B、竹筒帽盖上时,草纸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草纸就燃烧起来,说明竹筒帽有一定的透气性,少量氧气能进入竹桶内,故说法正确;
C、竹筒盖上盖子后减少了内部的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使可燃物不能剧烈燃烧,故说法正确;
D、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可燃物就燃烧起来,主要原因是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剂氧气,使燃烧更加旺盛,没有改变着火点,故说法不正确。
故选D。
7.A
【详解】A、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是因为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故A说法正确;
B、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说法错误;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中的二氧化锰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故C说法错误;
D、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硬水软化后口感更好,因煮沸时除去了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而不是所有杂质,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8.A
【详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点燃后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均有水雾出现,现象相同,无法区分,符合题意;
B、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
C、伸入燃着的小木条,观察火焰情况,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检验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否为可燃物,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白烟被点燃,说明白烟是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A、油锅着火时,立即加水,油的密度比水小,会使油浮在水面不能使火熄灭;应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故A说法错误;
B、用嘴吹灭蜡烛,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故B说法错误;
C、新鲜牛奶变质,是牛奶与氧气发生的缓慢、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故C说法正确;
D、煤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或电火花会发生爆炸,若发现煤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风扇排气,防止发生爆炸,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A、该反应为磷燃烧的反应,说明磷为可燃物,该选项分析合理;
B、该反应为磷和氧气的反应,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该选项分析合理;
C、该反应的条件为点燃,但不能说明反应吸热,该选项分析不合理;
D、点燃条件的目的为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该选项分析合理。
故选C。
11.A
【详解】A、通过紫色石蕊试液,CO2会和水反应,CO不能反应,故A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KClO3在强热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KCl和氧气,可以除去KCl中的KClO3,故B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分别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产生较多浮渣少量泡沫的是硬水,产生较多泡沫少量浮渣的是软水,故C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扑灭电暖器引发的小火灾,用灭火毯通过隔绝氧气灭火,故D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12.A
【详解】A、红磷和氧气在密闭装置内反应,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能称量到,前后质量不变,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将二氧化碳倒入盛水的塑料瓶中,拧紧瓶盖后瓶子变瘪,只能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或和水反应,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同,变量不唯一,不能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温度虽然达到着火点也不燃烧,存在两个变量,无法证明燃烧的条件与着火点有关,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13.A
【详解】A、可燃物在通风不好时,放出的热量不容易散发出去,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时,会引起自燃,并非迷信说法中认为的“天火”,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用木材引燃煤,是因为可升高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提高煤的着火点,该选项说法错误;
C、不是任何缓慢氧化都可以引起自动燃烧,如食物腐败、钢铁生锈等,该选项说法错误;
D、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有的属于燃烧,有的不属于燃烧,如缓慢氧化,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4.C
【详解】A、图示实验中观察到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无法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A说法错误;
B、图示实验中观察到烧杯中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以及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故B说法错误;
C、足量的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待装置冷却至室温,由于氧气的消耗,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说明氧气在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C说法正确;
D、该实验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也不燃烧,其中热水的作用不仅是提供热量,也可以使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5.D
【详解】A、由谷氨酸钠的化学式可知,谷氨酸钠由碳、氢、氮、钠、氧五种元素组成,谷氨酸钠分子由五种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B、由谷氨酸钠的化学式可知,碳、氢、氮、钠、氧五种元素的质量比依次为:(12×5):(1×8):14:23:(15×4)=60:8:14:23:64,可知,氧元素的质量最大,选项说法错误;
C、由谷氨酸钠的化学式可知,谷氨酸钠是由谷氨酸钠分子构成的,1个谷氨酸钠分子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1个钠原子和4个氧原子,即19个原子构成,选项说法错误;
D、由谷氨酸钠的化学式可知,谷氨酸钠中含有氮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燃烧后可能生成氮的氧化物,所以谷氨酸钠燃烧可能产生导致酸雨的气体,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6.(1)三分之一
(2)c
(3)玻璃棒
(4) 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详解】(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2)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故最先炭化的是c;
(3)过滤所需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故还缺少玻璃棒;
(4)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和氧气接触;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1) 乙 密度比空气大
(2) CH4+2O2CO2+2H2O 调节空气进气口,使空气足量进入
【详解】(1)根据图1所示装置,A为二氧化碳发生装置,B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产生,连接装置A、B,向锥形瓶内逐滴滴入稀盐酸,由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沿导管向下排出,故乙处火柴先熄灭。
(2)天然气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由于天然气在空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故为避免燃气燃烧产生有毒气体,使用时应注意调节空气进气口,使空气足量进入。
18.(1)长颈漏斗
(2) B
(3) ⑥ A
【详解】(1)仪器a是长颈漏斗。
(2)③中白磷燃烧,燃烧需要和氧气接触,则通入的是氧气。所以①中发生的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通入氧气前后白磷都是可燃物、温度都达到白磷着火点,区别是通入氧气前白磷不和氧气接触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和氧气接触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B。
(3)氢气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所以要收集纯净的氢气需要⑥。
装置①中长颈漏斗加入的液态先流入小试管,试管满后才会流入集气瓶,可以使用较少的药品使液体没过长颈漏斗下端,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关闭K无法使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分开,无法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选A。
19.(1)木条复燃
(2)Na2O2与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吸滤瓶中空气受热膨胀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
(5)AC
(6)提供充足空气
【详解】(1)由于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当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反应生成了氧气,故填:木条复燃;
(2)由于Na2O2与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吸滤瓶中空气受热膨胀,所以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故填:Na2O2与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吸滤瓶中空气受热膨胀;
(3)由于生石灰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将胶头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铝盒中的白磷吸热,温度升高到着火点以上,白磷开始燃烧,所以对比滴入水前后白磷的现象,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白磷与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5)A、根据图3可知,氧气降低到一定浓度,蜡烛熄灭,说明可燃物燃烧氧气必须充足,A是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
B、根据图3可知,白磷熄灭时,氧气浓度不是零,故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中存在氧气,B不是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
C、据图2可知,蜡烛燃烧消耗了一定量氧气,蜡烛自动熄灭,将胶头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白磷才燃烧,所以蜡烛燃烧时所需O2的浓度大于白磷燃烧时所需O2的浓度,C是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
故选:AC;
(6)火种灯的内外灯罩之间有一个导流通道,能够让燃料在燃烧时不产生黑烟,保持火种灯外观清洁、透亮,据此可知,导流通道的作用是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可燃物充分燃烧,故填:提供充足空气。
20.(1)
(2)隔绝氧气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AC
【详解】(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2)磷酸二氢铵(NH4H2PO4)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并能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能隔绝氧气,故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干粉(主要含磷酸二氢铵)来灭火的,在灭火时,干粉受热后分解,产生大量的水和二氧化碳,这些物质覆盖在燃烧物表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干粉灭火器适合扑灭一般的火灾,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但不能扑灭带电设备的火灾,也不能扑灭图书案、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
故选AC。
21.(1)2CO2
(2)CH4
(3)Fe2+
(4)-2
【详解】(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为:2CO2;
(2)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故甲烷的化学式为:CH4;
(3)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的书写,将数字和正负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后标正负号,数值为1省略不写,故亚铁离子表示为:Fe2+;
(4)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在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2价。
22.(1) H2O 44
(2) 释放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碳、氢、氧的个数分别为:1、6、2,反应后碳、氢、氧的个数分别为:1、4、1,缺少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H2O,设:每生产32kg甲醇能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的质量时是x
x=44kg
每生产32kg甲醇能减少44kg的二氧化碳排放;
(2)甲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醇燃烧时是往环境中放出热量,释放出能量。
23.(1) Ca2+、Mg2+ 煮沸
(2)ABCD
(3)
(4)隔绝氧气
【详解】(1)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其中的阳离子为钙离子和镁离子,离子符号分别为:Ca2+、Mg2+;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煮沸能将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转化成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2)A、将木炭间相互架空,能增大接触面积,从而使燃烧更充分,选项正确;
B、将木炭制成空心管状,能增大接触面积,从而使燃烧更充分,选项正确;
C、用扇子扇动燃着的木炭,能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从而使燃烧更充分;
D、在红热的木炭上喷少量水,使其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O和H2,气体可燃物比固体与空气接触更充分,从而使燃烧更剧烈,选项正确;
故选ABCD;
(3)木炭不充分燃烧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方程式为:;
(4)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灭火时,只要消灭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用沙土把火盖灭,属于隔绝空气或氧气灭火。
24.(1)石油
(2)
(3)AC
(4)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天然气、煤属于化石燃料,不是新能源;人类正在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有潮汐能、氢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核能等,故选AC;
(4)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加压、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液体物质为水,化学方程式为:。
25.(1) 煤 燃烧产物是水 潮汐能
(2)11.5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氢气燃烧生成水,产物污染,因此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目前新能源还有潮汐能、地热能等,故填:煤、燃烧产物是水、潮汐能;
(2)反应生成的乙醇中碳元素质量=22gCO2中碳元素质量,22克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 =6g,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反应生成乙醇的质量==11.5g,故填:11.5g。
26.(1)混合物
(2) SO2/二氧化硫 天然气
(3)甲
【详解】(1)煤中含有多种物质,则煤属于混合物;
(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因,所以CO2和SO2中会导致酸雨的是SO2(二氧化硫);由图可知,1kg天然气和煤充分燃烧,煤充分燃烧产生的SO2气体的质量较大,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含量少,则图中更清洁的燃料是天然气;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密度比空气小,会运动至上方,则报警器应安装在图2中的甲的位置。
27.(1)+1
(2)稳定
(3) 不可再生
【详解】(1)根据化合物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NaClO中Na为+1价,氧为-2价,设氯的化合价为x,则(+1)+x+(-2)=0,x=+1,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2)氮气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常用作食品包装袋的保护气,故填:稳定;
(3)石油、煤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28.(1)C
(2)
(3)
(4)D
【详解】(1)A是禁止吸烟标志,B是禁止火种标志,C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故选C
(2)硫、硝酸钾和木炭的混合粉末在点燃下生成硫化钾、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硫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因此含硫煤燃烧产生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故填:SO2
(4)A、使用太阳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符合低碳理念,选项正确;
B、乘公交出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符合低碳理念,选项正确;
C、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能源,符合低碳理念,选项正确;
D、少用一次性的木筷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选项错误;
故选:D。
29.(1) 乒乓球碎片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2)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变红色
(3) 使木炭充分反应,同时防止氧气过多的逸出
【详解】(1)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则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说明燃烧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故填:乒乓球碎片、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2)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可观察到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故填: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变红色;
(3)实验三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中将烧红的木炭由瓶口缓慢插入集气瓶中,可使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使木炭充分反应,同时还可防止氧气过多的逸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使木炭充分反应,同时防止氧气过多的逸出、CO2+Ca(OH)2=CaCO3↓+H2O。
30.(1)电
(2) 水中不含碳元素,则电解水制氢时产物中不含碳元素
(3) 有分子筛膜、210℃
【详解】(1)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中不含碳元素,则电解水制氢时产物中不含碳元素,故上图中制得的氢气被称为“绿氢”;
工业上用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得一氧化碳和“灰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将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甲醇(CH3OH)称为“零碳甲醇”,该反应还生成了一种常见的液体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生成物中也应含C、H、O,故生成的常见液体物质是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图可知,有分子筛膜、210℃时,甲醇的产率最高,此时是最佳条件。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政治B

下一篇: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版)长郡中学2023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