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冰水混合物 B. 矿泉水 C. 盐酸 D. 漂白粉
2. 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下列操作会造成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 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洗涤液未转入容量瓶中
C.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3. 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铜合金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
B. 侯德榜改进了“索尔维制碱法”,后称“侯氏制珹法”
C. 道尔顿发现了电子
D. 门捷列夫制作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4.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中含有氢原子数是0.2 NA
B. 标准状况下,由和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中,所含的氧原子总数为1.5 NA
C. 的溶液中,所含的数目为0.2 NA
D. 变为时,得到的电子数目为0.3 NA
5. 下列关于物质之间的转化不可以通过化合反应一步实现的是
A Na→Na2O2 B. Na2O→Na2CO3 C. Cl2→HCl D. Cl2→HClO
6. 下列分析描述正确的是
A. 盐酸能导电,故盐酸属于电解质
B. 溶液、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胶体可以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
C. 纯硫酸不电离,但其溶于水形成水溶液时,可以电离出离子而导电
D. 难溶于水,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和相似,为弱电解质
7.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将氧化镁和稀盐酸混合:
B. 将钠投入水中:
C. 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
D. 将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8. 下列各离子组在指定的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在无色的溶液中:
B. 加入铝单质能放出氢气溶液中:
C. 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
D. 在的溶液中:
9. 实验室用饱和溶液和蒸馏水制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要注意的安全图标有
B. 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C. 溶液变成红褐色后继续加热能得到更多胶体
D. 向胶体中加入稀硫酸,红褐色的胶体会立刻变成黄色溶液
10.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向溶液中通入氯气:
B.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
C.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
D. 向溶液中过量铜粉:
11. 关于硫及含硫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硫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自然界中不能以游离态存在
B. 自然界中的硫酸钡以重晶石的形式存在,硫酸钙常以石膏()的形式存在
C. 食品中添加适量可以起到漂白、防腐等作用
D. 常温下,Fe和浓硫酸不反应,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反应
12. 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约占地壳总量的7.73%),主要以铝土矿形式存在(主要成分是)。要从铝土矿中提取铝,首先要获得纯度较高的氧化铝,主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碱溶①后,溶液中主要含有的阳离子为和
B. 步骤②通入足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 受热分解,生成高熔点物质和水,该高熔点物质常用作高温耐火材料
D. 灼烧③一般在坩埚中进行,电解④添加冰晶石(),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13. 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4000个碳原子,直径约6~9nm,在低于-183℃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碳纳米泡沫”与石墨互同素异形体
B. 把“碳纳米泡沫”分散到适当的溶剂中所得分散会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 “碳纳米泡沫”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D. “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相同
14. 用硫酸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制备铁基颜料铁黄(FeOOH)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还原”时,发生反应FeS2+14Fe3++8H2O=2+15Fe2++16H+;FeS2与H2SO4不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酸溶”时适当提高硫酸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
B. “还原”时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7
C. “过滤I”所得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主要有Fe2+、Fe3+和H+
D. “沉降、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Fe2++8NH3 H2O+O2=8NH+4FeOOH↓+2H2O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O和H2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二者为同素异形体
B. CO、CO2、SO2均为酸性氧化物
C. O2转化为O3的过程为物理变化
D. FeSO4 7H2O属于纯净物、化合物、盐、强电解质
二、填空题
16. 已知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溶液、②铝丝、③氯化氢气体、④稀盐酸、⑤二氧化碳气体、⑥氨水、⑦碳酸钠粉末、⑧蔗糖晶体、⑨熔融氯化钠、⑩晶体、 碘酒、 胶体。
请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
(3)将⑤通入①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将②加入④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17. I.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生活中的问题:
(1)“老面”蒸馒头时常用Na2CO3调节酸度而不用NaHCO3,其原因是等质量的Na2CO3与NaHCO3分别与足量酸反应生成CO2时, _______消耗 H+的物质的量更多。
II.下图是某“84消毒液”的产品说明。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 NaClO 规格: 1000mL 质量分数: 25% 密度: 1.19g/cm3
(2)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_______mol/L(保留2位有效数字)。
(3)“84消毒液”与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消毒能力,请写出相关离子方程式_______。
(4)配制480mL2.3mol/L的稀硫酸用于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配制稀硫酸除了要使用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
(5)在其它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的是 _______。(填序号)。
①洗涤烧杯内壁、玻璃棒、量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②稀释后的H2SO4溶液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转移前,容量瓶底部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
⑤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⑥定容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
18.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湿法制备高铁酸钾(K2FeO4)的反应体系中有六种粒子:Fe(OH)3、ClO-、OH-、FeO、Cl-、H2O。
①写出并配平湿法制高铁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②每生成1molFeO转移___mol电子,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3mol电子,则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③低温下,在高铁酸钠溶液中加入KOH至饱和可析出高铁酸钾(K2FeO4),原因是___。
(2)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单质溴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向海水中通入Cl2将海水中溴化物氧化,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
②向上述混合液中吹入热空气,将生成的溴吹出,用纯碱溶液吸收,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
③将②所得溶液用H2SO4酸化,使NaBr、NaBrO3中的溴转化为单质溴,再用有机溶剂提取溴后,还可得到副产品Na2SO4。这一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
19. 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试剂X:_______________沉淀A:_______________沉淀B: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杂质。高一化学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冰水混合物 B. 矿泉水 C. 盐酸 D. 漂白粉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冰水混合物仍然是水,是纯净物,A正确;
B.矿泉水中含有其它物质,是混合物,错误;
C.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C错误;
D.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组成的混合物,D错误;
答案选A。
2. 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下列操作会造成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 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洗涤液未转入容量瓶中
C.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结果,A不选;
B.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洗涤液未转入容量瓶中,导致溶质损失,结果偏低,B不选;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加水过少,结果偏高,C选;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加水过多,结果偏低,D不选;
故选C。
3. 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铜合金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
B. 侯德榜改进了“索尔维制碱法”,后称“侯氏制珹法”
C. 道尔顿发现了电子
D. 门捷列夫制作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铜的活动性比较弱,以单质形成存在的比较多,所以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铜合金,A正确;
B.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的氨碱法,发明了“联合制碱”,后称“侯氏制珹法”,B正确;
C.198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C错误;
D.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制作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D正确;
故选C。
4.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中含有的氢原子数是0.2 NA
B. 标准状况下,由和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中,所含的氧原子总数为1.5 NA
C. 的溶液中,所含的数目为0.2 NA
D. 变为时,得到的电子数目为0.3 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水为液态,无法计算22.4L水的物质的量和含有的氢原子数,故A错误;
B.碳酸氢钠和碳酸镁都含有3个氧原子,摩尔质量都为84g/mol,则42g碳酸氢钠和碳酸镁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3×NAmol—1=1.5NA,故B正确;
C.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0.1mol/L硫酸钠溶液中硫酸钠的物质的量和含有钠离子的数目,故C错误;
D.铝变为铝离子时,铝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铝是反应的还原剂,反应时应失去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5. 下列关于物质之间的转化不可以通过化合反应一步实现的是
A. Na→Na2O2 B. Na2O→Na2CO3 C. Cl2→HCl D. Cl2→HClO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钠与氧气加热化合反应生成Na2O2,A不符合;
B.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化合反应生成Na2CO3,B不符合;
C.氯气与氢气化合反应生成HCl,C不符合;
D.氯气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次氯酸,D符合;
故选D。
6. 下列分析描述正确的是
A. 盐酸能导电,故盐酸属于电解质
B. 溶液、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胶体可以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
C. 纯硫酸不电离,但其溶于水形成水溶液时,可以电离出离子而导电
D. 难溶于水,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和相似,为弱电解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盐酸是HCl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盐酸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项错误;
B.溶液、胶体的本质区别为分散系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不同,故B错误;
C.纯硫酸为共价化合物,不电离,但其溶于水形成水溶液时,可以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而导电,故C正确;
D.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出钡离子和硫酸根,属于强电解质,D项错误;
故选C。
7.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将氧化镁和稀盐酸混合:
B. 将钠投入水中:
C. 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
D. 将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化镁与盐酸生成氯化镁和水,A正确;
B.钠与水生成NaOH和H2,,B错误;
C.不符合电荷守恒,,C错误;
D.硫酸铜为强电解质,可拆,,D错误;
故答案为:A。
8. 下列各离子组在指定的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在无色溶液中:
B. 加入铝单质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
C. 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
D. 在的溶液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是紫色,无色溶液不能含有,A不符合题意;
B.加入铝单质能放出氢气的溶液,说明可能呈酸性,可能呈碱性, 与反应不共存,B不符合题意;
C.水电离出的c(H+)= 10 12 mol·L 1的溶液,说明可能呈酸性,可能呈碱性,与反应不共存,C不符合题意;
D.在pH=11的溶液中,说明溶液显碱性,与均不反应,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加入铝单质能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呈酸性,可能呈碱性;水电离出的c(H+)= 10 12 mol·L 1的溶液,说明可能呈酸性,可能呈碱性。
9. 实验室用饱和溶液和蒸馏水制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要注意的安全图标有
B. 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C. 溶液变成红褐色后继续加热能得到更多胶体
D. 向胶体中加入稀硫酸,红褐色的胶体会立刻变成黄色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佩戴护目镜、注意明火、小心热烫、实验结束后洗手,A正确;
B.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不同,B错误;
C.溶液变成红褐色后继续加热,将形成氢氧化铁沉淀,C错误;
D.向胶体中加入稀硫酸,因胶体的聚沉会先形成氢氧化铁沉淀,后沉淀溶解,D错误;
答案选A。
10.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向溶液中通入氯气:
B.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
C.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
D. 向溶液中过量铜粉: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溶液中通入氯气,生成铁离子和氯离子:,A正确;
B.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变红色:,B正确;
C.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生成氢氧化铁沉淀:,C正确;
D.向溶液中过量铜粉,生成铜离子和亚铁离子:,D错误;
故选D。
11. 关于硫及含硫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硫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自然界中不能以游离态存在
B. 自然界中的硫酸钡以重晶石的形式存在,硫酸钙常以石膏()的形式存在
C. 食品中添加适量可以起到漂白、防腐等作用
D. 常温下,Fe和浓硫酸不反应,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S元素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化合态存在,故A错误;
B.自然界中硫酸钙常以石膏()的形式存在,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漂白性,食品中添加适量可以起到漂白、防腐等作用,故C正确;
D.常温下,Fe在浓硫酸中钝化,铁被氧化为一层致密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而不是不反应,故D错误;
选C。
12. 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约占地壳总量的7.73%),主要以铝土矿形式存在(主要成分是)。要从铝土矿中提取铝,首先要获得纯度较高的氧化铝,主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碱溶①后,溶液中主要含有的阳离子为和
B. 步骤②通入足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 受热分解,生成高熔点物质和水,该高熔点物质常用作高温耐火材料
D. 灼烧③一般在坩埚中进行,电解④添加冰晶石(),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灼烧生成氧化铝,电解得到铝单质。
【详解】A.碱溶①后,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溶液中主要含有的阳离子为Na+,A错误;
B.酸化②通足量的CO2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根,离子方程式为AlO+CO2+2H2O=Al(OH)3↓+HCO,B错误;
C.Al(OH)3受热分解,2Al(OH)3Al2O3+3H2O,生成高熔点的Al2O3和水,Al2O3常用作高温耐火材料,C正确;
D.灼烧③一般在坩埚中进行,电解④添加冰晶石(Na3AlF6),目的是降低Al2O3熔融温度,D错误;
故选C。
13. 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4000个碳原子,直径约6~9nm,在低于-183℃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碳纳米泡沫”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B. 把“碳纳米泡沫”分散到适当的溶剂中所得分散会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 “碳纳米泡沫”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D. “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纳米泡沫”与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A正确;
B.由于“碳纳米泡沫”的直径约6~9nm,把“碳纳米泡沫”分散到适当的溶剂中所得分散系为胶体,会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正确;
C.“碳纳米泡沫”粒子直径约6~9nm,不能透过半透膜,C正确;
D.“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的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D错误;
故选D。
14. 用硫酸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制备铁基颜料铁黄(FeOOH)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还原”时,发生反应FeS2+14Fe3++8H2O=2+15Fe2++16H+;FeS2与H2SO4不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酸溶”时适当提高硫酸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
B. “还原”时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7
C. “过滤I”所得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主要有Fe2+、Fe3+和H+
D. “沉降、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Fe2++8NH3 H2O+O2=8NH+4FeOOH↓+2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硫酸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加硫酸溶解,金属氧化物转化为金属阳离子,二氧化硅不溶,再加FeS2把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同时生成,过滤,滤渣含有SiO2和FeS2,滤液中含有Fe2+和H+,滤液中通入空气氧化,同时加入氨水调节pH生成FeOOH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得到纯净的FeOOH。
【详解】A.适当提高硫酸浓度,增大氢离子浓度,可增大反应速率,A正确;
B.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FeS2+14Fe3++8H2O=2+15Fe2++16H+,反应中FeS2的Fe元素化合价不变,S元素化合价升高,则为氧化产物,Fe3+转化为Fe2+,化合价降低,Fe2+为还原产物,则“还原”时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4=1∶7,B正确;
C.滤液中含有硫酸亚铁和过量的硫酸,且生成氢离子,则“过滤I”所得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主要有Fe2+和H+,C错误;
D.滤液中通入空气氧化,同时加入氨水调节pH生成FeOOH沉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8NH3 H2O+O2=8NH+4FeOOH↓+2H2O,D正确;
故选C。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O和H2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二者为同素异形体
B. CO、CO2、SO2均为酸性氧化物
C. O2转化为O3的过程为物理变化
D. FeSO4 7H2O属于纯净物、化合物、盐、强电解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同素异形体是由同一元素组成的不同性质的单质,而H2O和H2O2组成元素有两种,它们都是化合物,因此二者不属于同素异形体,A错误;
B.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错误;
C.O2、O3是不同的分子,所以O2转化为O3的过程为化学变化,C错误;
D.FeSO4·7H2O是结晶水合物,是盐,属于纯净物、化合物,完全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因此属于强电解质,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6. 已知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溶液、②铝丝、③氯化氢气体、④稀盐酸、⑤二氧化碳气体、⑥氨水、⑦碳酸钠粉末、⑧蔗糖晶体、⑨熔融氯化钠、⑩晶体、 碘酒、 胶体。
请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
(3)将⑤通入①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将②加入④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 ①. ①④⑥ ②. ⑦⑨⑩
(2) ①. ③⑦⑨⑩ ②. ⑤⑧
(3) ①. 或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物质为混合物,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为盐:
①氢氧化钠溶液是NaOH和水组成的混合物;④稀盐酸是HCl的水溶液;⑥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 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 Fe(OH)3胶体是分散系,故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④⑥ ;
⑦碳酸钠粉末是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⑨熔融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⑩ CuSO4 5H2O 晶体是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故属于盐的是⑦⑨⑩;
【小问2详解】
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除水外的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氨是非电解质,所以属于电解质的是③⑦⑨⑩,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⑧;
【小问3详解】
C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或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或CO2+NaOH=NaHCO3。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
17. I.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生活中的问题:
(1)“老面”蒸馒头时常用Na2CO3调节酸度而不用NaHCO3,其原因是等质量的Na2CO3与NaHCO3分别与足量酸反应生成CO2时, _______消耗 H+的物质的量更多。
II.下图是某“84消毒液”的产品说明。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 NaClO 规格: 1000mL 质量分数: 25% 密度: 1.19g/cm3
(2)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_______mol/L(保留2位有效数字)。
(3)“84消毒液”与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消毒能力,请写出相关离子方程式_______。
(4)配制480mL2.3mol/L的稀硫酸用于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配制稀硫酸除了要使用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
(5)在其它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的是 _______。(填序号)。
①洗涤烧杯内壁、玻璃棒、量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②稀释后的H2SO4溶液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转移前,容量瓶底部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
⑤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⑥定容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
【答案】(1)Na2CO3
(2)4.0 (3)H++ClO-=HClO
(4)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5)③⑥
【解析】
【小问1详解】
I.根据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2NaCl+CO2↑+H2O可知,设二者质量均为1g,Na2CO3与NaHCO3消耗的氢离子分别为、,则消耗H+的物质的量更多的是Na2CO3,故答案为:Na2CO3;
【小问2详解】
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4.0mol/L,故答案为:4.0;
【小问3详解】
依据强酸制备弱酸可知,稀硫酸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次氯酸,离子方程式为:H++ClO-=HClO,故答案为:H++ClO-=HClO;
【小问4详解】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操作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等,用到的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配制480mL2.3mol/L的稀硫酸,应选择500mL容量瓶,缺少的仪器: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小问5详解】
①洗涤量取浓硫酸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溶液浓度偏高,故不选;
②未等稀释后的H2SO4溶液冷却到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不选;
③转移前,容量瓶底部有少量蒸馏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无影响,故选;
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不选;
⑤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不选;
⑥定容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属于正常操作,溶液浓度无影响,故选;
故答案为③⑥。
18.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湿法制备高铁酸钾(K2FeO4)的反应体系中有六种粒子:Fe(OH)3、ClO-、OH-、FeO、Cl-、H2O。
①写出并配平湿法制高铁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②每生成1molFeO转移___mol电子,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3mol电子,则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③低温下,在高铁酸钠溶液中加入KOH至饱和可析出高铁酸钾(K2FeO4),原因是___。
(2)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单质溴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向海水中通入Cl2将海水中溴化物氧化,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
②向上述混合液中吹入热空气,将生成的溴吹出,用纯碱溶液吸收,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
③将②所得溶液用H2SO4酸化,使NaBr、NaBrO3中的溴转化为单质溴,再用有机溶剂提取溴后,还可得到副产品Na2SO4。这一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
【答案】(1) ①. 2Fe(OH)3+3ClO-+4OH-=2FeO+3Cl-+5H2O ②. 3 ③. 0.15 ④. 该温度下,高铁酸钾的溶解度比高铁酸钠的溶解度小;
(2) ①. Cl2+2Br-=2Cl-+Br2 ②. 3Br2+3Na2CO3=5NaBr+NaBrO3+3CO2或3Br2+6Na2CO3+3H2O=5NaBr+NaBrO3+6NaHCO3 ③. 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①湿法制高铁酸钾反应,Fe(OH)3中Fe的化合价由+3价→+6价,化合价升高3价,ClO-作氧化剂,化合价由+1→-1价,化合价降低2价,最小公倍数为6,即有2Fe(OH)3+3ClO-→2FeO+3Cl-,根据反应前后所带电荷数相同,因此OH-作反应物,H2O作生成物,离子方程式为2Fe(OH)3+3ClO-+4OH-=2FeO+3Cl-+5H2O,答案为2Fe(OH)3+3ClO-+4OH-=2FeO+3Cl-+5H2O;
②根据上述分析,生成2mol FeO,转移电子物质的量6mol,因此每生成1mol FeO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3mol;根据离子方程式,还原产物是Cl-,转移6mol电子时,有3molCl-生成,即转移0.3mole-,则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0.15mol;故答案为3;0.15;
③低温下,在高铁酸钠溶液中加入KOH至饱和可析出高铁酸钾(K2FeO4),说明相同条件下高铁酸钾的溶解度比高铁酸钠的溶解度小,故答案为该温度下,高铁酸钾的溶解度比高铁酸钠的溶解度小;
【小问2详解】
①氯气的氧化性强于Br2,因此氯气与溴化物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故答案为Cl2+2Br-=2Cl-+Br2;
②根据题③,得出Br2与Na2CO3反应生成NaBr和NaBrO3,Br2与Na2CO3发生歧化反应,反应方程式为3Br2+3Na2CO3=5NaBr+NaBrO3+3CO2或3Br2+6Na2CO3+3H2O=5NaBr+NaBrO3+6NaHCO3;故答案为3Br2+3Na2CO3=5NaBr+NaBrO3+3CO2或3Br2+6Na2CO3+3H2O=5NaBr+NaBrO3+6NaHCO3;
③根据题意,该反应发生归中反应,即反应方程式为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故答案为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
19. 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试剂X:_______________沉淀A:_______________沉淀B: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杂质。
【答案】 ①. BaCl2[或Ba(NO3)2] ②. BaSO4 ③. AgCl ④. 除去过量Ba2+、Ag+ ⑤. Na2CO3
【解析】
【详解】首先向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中加入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产生A是BaSO4沉淀;再向滤液1中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形成沉淀B是AgCl;再过滤向滤液2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发生沉淀反应产生BaCO3、Ag2CO3沉淀,所以沉淀C是BaCO3、Ag2CO3;得到的滤液3中含杂质Na2CO3。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试剂X是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沉淀A是BaSO4沉淀,B是AgCl。
(2)由于前面加入的试剂均是过量的,则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Ba2+、Ag+。
(3)由于加入的碳酸钠是过量的,则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Na2CO3(填化学式)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