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解析)

九年级化学试题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下列物质用途与性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的用途 性质
A 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以防腐 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B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的大
C 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还原性
D 铅笔芯里填充石墨 石墨具有导电性
A.A B.B C.C D.D
2.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3.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 B.加热液体
C.滴加液体 D.点燃酒精灯
4.高铁列车车体材料使用的不锈钢中加入了金属镍增强性能,工业高温上采用火法炼镍的原理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CO2 B.NiO中Ni的化合价为+2价
C.碳过量时,气体产物中可能有CO D.此反应说明碳具有氧化性
5.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炉上放一壶水可防止CO中毒 B.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时可吸氧缓解症状
C.生活中向天然水中加入明矾可降低水的硬度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和煤矿井前都应做灯火实验
6.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将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溶解并产生氢气;如果把X、Z分别放入到硝酸银溶液中,Z表面有银析出,而X没有变化,判断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A.X>Z>Y B.Y>X>Z C.X>Y>Z D.Y>Z>X
7.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制取
B.通入后,白磷燃烧,说用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
C.通入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8.如图所示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带火星木条证明乙管内气体具有助燃性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CO2是否与水发生反应
D.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9.异烟肼(C6H7N3O)是治疗肺结核药物的有效成分。下列有关异烟肼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分类上分析:异烟肼属于氧化物
B.从定量上分析:异烟肼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72:7:42
C.从宏观上分析:异烟肼分子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从微观上分析:异烟肼是由6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3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方案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实验方案
A 氮气(氧气) 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B 氧化铜(木炭粉) 隔绝空气充分灼烧
C 铜粉(铁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干燥
A.A B.B C.C D.D
11.硬铝常用于制造火箭、飞机的外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 B.Al2O3中Al为+2价
C.硬铝的强度和硬度比铝的大 D.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2.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氯化氢由分子构成,则氯化钠也由分子构成
B.铁器在空气中易腐蚀,则铝制品在空气中也易腐蚀
C.碳(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则石墨烯(C60)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也生成CO2
D.锌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氢气,则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也产生氢气
13.我国科研人员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为可供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物质X,合成过程中主要物质向转化的微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剂提高了合成效率 B.X的化学式为CH2O
C.CO2合成的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 D.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合成反应
14.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30 17 2
反应后质量(g) M 31 0 18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31∶18
C.表中M为1g D.甲可能是催化剂
15.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红墨水中加入活性炭 红色褪去 活性炭具有还原性
B 向灼热的CuO中通入CO 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CO具有还原性
C 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快速产生大量气泡 二氧化锰能提高O2的产量
D 向CuSO4溶液中分别插入铁片和银片 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银片没有明显变化 金属活动性顺序:Fe>Cu>Ag
A.A B.B C.C D.D
16.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③化学性质相似
B.②为阴离子
C.③④属于同一种元素
D.③为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
17.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氢气 B.氧化物:水、氧气、干冰
C.活泼金属:镁、金、银 D.金属材料:水银、生铁、锰钢
18.将锌粒放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锌粒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还有无色无臭气体生成产生,该气体可能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氢气 D.一氧化碳
19.某兴趣小组用如图1探究氧气的性质,将透明的实验盒中间用隔板插入细沙分成两部分,将O2倒入倾倒室,然后一段时间后提起中间隔板,得到倾倒室内氧气浓度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通过装置和数据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约为20%
B.MN段曲线快速上升,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C.实验中“提起中间隔板”操作对应的时间点约在第25s
D.NP段蜡烛燃烧越来越微弱,最后在P点熄灭
20.向一定质量的MgSO4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a g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一定温度下的滤液(不饱和)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滤液一定为蓝色溶液 B.滤液中一定有Mg2+和Zn2+
C.滤渣质量一定大于ag D.滤渣中一定有单质镁和单质铜
二、填空题:
2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铜原子 。
(2)5个氢氧根离子 。
(3)最理想能源的气体单质 。
(4)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
(5)可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 。
22.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以煤(高碳)、石油(中碳)、天然气(低碳)为代表的化石燃料仍占主导地位,化石燃料的燃烧在释放热量的同时产生CO2,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开发是我国科学家正致力研发的项目。
CO2也是巨大的碳资源。目前,CO2的低能耗捕集、转化和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根据CO2与其他能源的耦合方式不同,CO2的转化利用技术可分为以下三条途径。
途径1:CO2耦合化石能源的转化利用技术。如CH4与CO2催化重整为H2与CO。
途径2:CO2耦合零碳能源的转化利用技术。如图所示是我国科研团队利用催化剂MoS2实现低温、高效、长寿命催化CO2加氢制甲醇(CH3OH)的工艺。
途径3:CO2直接转化利用技术。如以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为驱动力,在温和条件下将CO2直接转化为化学原料或燃料。
(1)写出自然界中吸收CO2的一条途径: 。
(2)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
(3)我国科学家将CO2直接转化成葡萄糖的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反应可表示为:,则R的化学式是 。
(4)写出CO2和H2在MoS2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 。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H2、CO2与CH3OH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b.途径2解决了氢气低成本制取和有效储存的难题
c.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向“减碳趋氢”的方向发展
23.芯片的制造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硅,如图是工业上以石英砂()为主要原料制取高纯硅的流程。

查阅资料:“精馏”是蒸馏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物质分离出来。
(1)流程中将焦炭粉碎的目的是 ;
(2)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都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3)写出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若在步骤⑤的制备过程中混入,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5)为了使资源综合利用,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填一种即可)。
24.根据图1所示装置回答问题(装置图用序号填空)。
(1)实验室加热KMnO4制O2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欲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O2应从导管口 通入。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欲用E装置收集CO2,则CO2应从导管口 通入,验满CO2气体的方法是 。
(3)已知MnO2固体和浓盐酸混合共热可制得氯气(C12),若实验室制取C12,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4)某同学进行如图2所示装置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的现象为: 。
25.某兴趣小组以CO2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认识CO2的用途】
(1)下列有关CO2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灭火 B.生产汽水 C.气体肥料 D.供给呼吸
【探究CO2的性质】
用如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2)实验中,塑料瓶内观察到 ,可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3)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
(4)实验后向去顶部塑料瓶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此现象能否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说明理由: 。
【拓展探究】
探究是否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CO2。
利用传感器对是否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CO2展开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5)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实验装置图1组装仪器。
②用压强传感器自带的注射器通过活塞A向三颈烧瓶注入50mL空气,并一直压住注射器,若压强传感器的读数 ,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打开活塞A,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迅速注入仪器b中,反应一段时间后,用 放在A处进行验满,收集满后迅速关闭活塞A,并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B处。
④用压强传感器自带的注射器通过活塞A向三颈烧瓶中注入15mL水,观察两分钟之内体系的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6)图2中30s后体系的压强瞬间增大的原因是 ,30s至100s之间压强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
(7)经过测算,消耗CO2的量约为收集到的CO2总量的0.53%,因此排水集气法 (填“可以”或“不可以”)收集到CO2气体。
26.同学们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所得固体物质成分进行探究。
【活动一】探究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是否含有铁?
【资料】①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黑色)和Fe2O3(红棕色)两种。
②FeO(黑色)极易被氧化为Fe2O3。
③铁的氯化物均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铁的化合物溶液,无气体生成。
【实验】
(1)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限碎,装入试管,加入 溶液,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米的黑色物质中含有铁。
【活动二】探究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
【资料】①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
②高温时分解成Fe3O4
Fe3O4 Fe2O3 铁
分解温度/℃ 1538 1400 -
熔点℃ - - 1535
【证据推理】
(2)由实验现象及表中信息可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 之间,此时Fe2O3已分解。
【拓展延伸】
(3)某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颜色变为 ,说明包装盒漏气。
(4)Fe2O3高温时会分解成Fe3O4和一种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计算题
27.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放入盛有足量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有关数据如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大理石样品的质量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
150g 12g 157.6g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
(2)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
试卷第2页,共10页
1.D
【详解】A、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以防腐,是因为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能作保护气,用途与其体现的性质一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了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用途与其体现的性质一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来冶炼金属,用途与其体现的性质一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铅笔芯里填充石墨,是利用了石墨质软的性质,用途与其体现的性质不一致,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A、物质的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故加入菜叶是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A选项错误;
B、蜂窝煤的多孔可以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煤燃烧的更充分,减少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B选项正确;
C、高层建筑起火,千万不能乘电梯,因为建筑起火很可能造成断电,而且电梯间的通道往往是浓烟和火焰的集中的地方,C选项错误;
D、酒精能和水任意比例混合,用水只会增大火的燃烧面积,反而更危险,正确做法是用湿抹布或者细沙盖灭,D选项错误。
选B。
3.A
【详解】A、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读数时应平视,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正确;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防止试管脱落,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操作错误;
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能伸入试管内或触碰试管壁,操作错误;
D、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能用酒精灯点燃,操作错误。
故选:A。
4.D
【详解】A、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反应前1个碳原子,2个镍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2个镍原子,则X中含有2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则反应中X化学式为CO2,说法正确;
B、NiO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故NiO中Ni的化合价为+2价,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过量时,气体产物中可能有CO,说法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碳夺走氧化镍中的氧元素,属于还原剂,此反应说明碳具有还原性,说法错误。
故选D。
5.B
【详解】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可防止CO中毒,错误;
B、氧气支持呼吸,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时可吸氧缓解症状,正确;
C、生活中向天然水中加入明矾不能除去水中钙镁离子,不可降低水的硬度,错误;
D、煤矿井中可能存在可燃性气体甲烷,故不能做灯火实验,错误。
故选B。
6.D
【详解】如果把X、Y和Z分别投入到稀硫酸中,只有Y溶解并产生氢气,X、Z不反应,说明Y的活动性比氢强,X、Z的活动性比氢弱,即Y>H>X、Z;如果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X没有变化,说明Z的活动性比银强,X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Z>Ag>X。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Z>X。
故选:D。
7.B
【详解】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室可通过加热 KMnO4 制取 O2,故A说法正确;
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图示中白磷在60℃的热水中,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 O2 后,白磷燃烧,通过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并不是只需要氧气,故B说法错误;
C、白磷和红磷都在60℃的热水中,通入 O2 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故C说法正确;
D、白磷能在空气中自燃,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8.A
【详解】A、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乙管内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甲管内是氢气,氧气具有助燃性,用带火星木条证明乙管内气体具有助燃性,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
B、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C、软塑料瓶变瘪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也可能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D、图中实验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可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不能说明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A。
9.B
【详解】A、异烟肼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A说法错误;
B、异烟肼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7):(14×3)=72:7:42,故B说法正确;
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则异烟肼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说法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异烟肼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3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A、高温条件下氮气和氧气都不能和氧化铜反应,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除杂目的;
B、隔绝空气充分灼烧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除杂目的;
C、铁粉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实验方案能达到除杂目的;
D、一氧化碳不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反而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原物质被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除杂目的。
故选C。
11.C
【详解】A. 元素周期表中最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错误。
B. 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氧化铝中氧元素为-2价,所以铝元素为+3价,错误。
C.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硬铝是铝的合金,强度和硬度比铝的大,正确。
D. 地壳中含量前5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钙,所以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A、氯化氢由分子构成,而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A类推错误;
B、铁器在空气中易腐蚀,而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内部铝的进一步氧化,则铝制品在空气中不易腐蚀,故B类推错误;
C、碳(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则石墨烯(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石墨烯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也生成CO2,故C类推正确;
D、锌排在氢前,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则锌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氢气,而铜排在氢后,铜和硫酸不反应,则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不会产生氢气,故D类推错误;
故选:C。
13.B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催化剂能提高合成效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X的化学式为C2H4O2,故选项说法错误;
C、CO2合成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伴随能量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反应中生成物只有一种且含有氢元素,因此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合成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4.B
【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质量总和相等,所以1g+30g+17g+2g=Mg+31g+18g,所以M=1。甲质量不变,乙的质量增加了1做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小了17做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了16做生成物,所以反应表达式为。
【详解】A.该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是分解反应,正确;
B.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16,错误;
C.表中M为1g,正确;
D.甲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正确。
故选:B。
15.D
【详解】A. 向红墨水中加入活性炭,红色褪去,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此选项错误;
B. 氧化铜具有氧化性,向灼热的CuO中通入C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说明CO具有还原性,此选项错误;
C. 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快速产生大量气泡,是二氧化锰能加快该化学反应的速率,但不能提高氧气的含量,此选项错误;
D.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向CuSO4溶液中分别插入铁片和银片,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银片没有明显变化,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Fe>Cu>Ag,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6.B
【分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①③是原子,而②④的核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是离子。
【详解】A、元素的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①③均为原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也相似,故A选项正确;
B、②中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是10,核内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因此②是阳离子,而不是阴离子,故B选项错误;
C、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微粒是同一种元素,可以判断③④属于同一种元素,故C选项正确;
D、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数等于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是原子,且有三个电子层,因此③处在第三周期,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17.D
【详解】A、氢气不是稀有气体,故A错误;
B、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故B错误;
C、金、银的活动性弱,不是活泼金属,故C错误;
D、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水银是纯金属,生铁、锰钢是合金,故D正确。
故选D。
18.C
【详解】A、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反应物是Zn、CuSO4,还可能有溶剂H2O,不含碳元素,不可能产生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反应物是Zn、CuSO4,还可能有溶剂H2O,氢气是无色无臭气体,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反应物是Zn、CuSO4,还可能有溶剂H2O,不含碳元素,不可能产生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D
【详解】A. 由图2 可知,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约为20%,正确;
B. 将O2倒入倾倒室,然后一段时间后提起中间隔板,MN段曲线快速上升,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正确;
C. 由图2可知,在第25s左右时氧气浓度逐渐变小,故实验中“提起中间隔板”操作对应的时间点约在第25s,正确;
D. NP段氧气浓度逐渐减小,蜡烛燃烧越来越微弱,最后在P点时与空气中氧气浓度接近,蜡烛正常燃烧,错误。
故选D。
20.ACD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Mg>Zn>Cu,则锌不与MgSO4溶液反应;根据反应,可知:此反应固体质量减少,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有锌过量,硝酸铜完全反应。
【详解】A、由分析可知:硝酸铜完全反应,溶液为无色,故说法不合理;
B、由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Mg(NO3)2和Zn(NO3)2,所以滤液中一定有Mg2+和Zn2+,故说法合理;
C、由分析可知: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则滤渣质量小于 ag,该选项不正确;
D、由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含有Cu、Zn,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CD。
21. 2Cu 5OH- H2 CO2
【详解】(1) 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个铜原子:2Cu;(2) 离子符号书写: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电荷数为1时,1不写;5个氢氧根离子:5OH-;(3) 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上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最理想能源的气体单质是氢气,H2;(4) 元素化合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化合价的数值,正负号在左,数字在右。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5)可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即固体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2.(1)植物光合作用
(2)电能
(3)C2H4O2
(4)
(5)abc
【详解】(1)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2)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主要形式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反应后有4个氧原子,故R为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R的化学式为:C2H4O2;
(4)由流程图可知,CO2和H2在MoS2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5)a、由流程图可知,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甲醇和水,甲醇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所以H2 、CO2与CH3OH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说法正确;
b、途径2是催化二氧化碳加氢生成甲醇,使用时,再利用甲醇释放出氢气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继续加氢生成甲醇,储存甲醇的成本相比储存氢气要低很多,说法正确;
c、由流程图可知,二氧化碳是作为反应中的循环气体,氢气则是作为产物,所以是尽量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达到生成氢气,可以看出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向“减碳趋氢”的方向发展,说法正确;
故选:abc。
23.(1)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快速进行
(2)原子
(3)
(4)硅被氧化得不到高纯硅,且易引起爆炸
(5)
【详解】(1)流程中将焦炭粉碎,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快速进行,故填: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快速进行;
(2)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填:原子;
(3)根据流程图可知,焦炭与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粗硅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步骤⑤的制备过程中有氢气参加反应,若混入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可能发生爆炸且硅可能被氧化得不到高纯硅,故填:硅被氧化得不到高纯硅,且易引起爆炸;
(5)上述流程中(或)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循环使用,故填:。
24.(1) c
(2) a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已收集满
(3)C
(4)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详解】(1)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欲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密度比水小,则O2应从导管口c通入;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欲用E装置收集C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CO2应从导管口a通入,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验满CO2气体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已收集满; 
(3)已知MnO2固体和浓盐酸混合共热可制得氯气(C12),该反应为固液加热型,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 
(4)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可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25.(1)D
(2)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3)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4)不能说明,因为顶部塑料瓶通入过二氧化碳气体
(5) 增大且保持不变 燃着的小木条
(6) 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7)可以
【详解】(1)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作灭火,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可用作生产汽水,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可用作气体肥料,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说法错误;
答案:D;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实验中,塑料瓶内观察到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干燥紫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3)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4)现象不能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因为顶部塑料瓶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可能是通入的二氧化碳使之变浑浊;
(5)用压强传感器自带的注射器通过活塞A向三颈烧瓶注入50mL空气,并一直压住注射器,若压强传感器的读数增大且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该气体是否收集满;
(6)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图2中30s后体系的压强瞬间增大的原因是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导致压强迅速增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30s至100s之间压强逐渐减小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压强减小;
(7)经过测算,消耗CO2的量约为收集到的CO2总量的0.53%,因此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因为消耗二氧化碳的量占比较小。
26.(1) 盐酸(或硫酸铜等) 有气泡产生(或有红色固体析出等)
(2)1535℃-1538℃
(3)红棕色
(4)
【详解】(1)要想证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可以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稀盐酸或硫酸铜等溶液,如果出现冒气泡、出现红色固体等现象,就证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2)根据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首先铁需要在融化状态下反应,所以应该高于1535℃,其次是要防止四氧化三铁分解,所以分解温度应该低于1538℃.所以应该控制温度在1535℃-1538℃,这时Fe2O3已经分解了,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只有四氧化三铁。
(3)氧化亚铁容易被氧气氧化为氧化铁,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由黑色变为红棕色,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氧化铁高温分解生成的气体应该是氧气,故Fe2O3高温时会分解成Fe3O4和氧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7.(1)4.4g
(2)解:设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0g
答: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质量等于反应后,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0g+12g-157.6g=4.4g。
(2)见答案。
答案第10页,共11页
答案第11页,共1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届江西省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无答案)

下一篇: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