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1一5题每小题1分,6一10小题每小题2分,共15分)
1.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A.氢 B.铝 C.钙 D.镁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药品时,细口瓶上的标签应该朝着手心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朝着自己或他人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应立即收集以免浪费
D.用胶头滴管取少量药品
3.北方各省市地区实施“煤改电”工程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物。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N2 B.H2O C.SO2 D.CO2
4.金可制成金箔,拉成丝,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D.抗腐蚀性
5.下列化学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燃料的充分燃烧 B.农家肥料的腐熟
C.镁与稀盐酸反应 D.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6.小明同学总结的物质、元素及构成粒子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为分子,b为元素,c为离子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C.不同元素的两种离子,电子数也一定不同
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
7. C60和在能源、信息、医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下列关于C60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由C60分子构成 B.该物质由C60个碳原子构成
C.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D. C60和C70是两种物质
8.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32 16 20 4
反应后的质量/g 19 待测 36 4
A.待测数值是7 B.物质C属于化合物
C.物质D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9.探究铁、铜、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利用下列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铁、铜、锌、稀硫酸 B.锌、硫酸铜溶液、铁
C.硫酸亚铁溶液、锌、硫酸铜溶液 D.硫酸亚铁溶液、铁、硫酸铜溶液
10.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为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氮气,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B.用燃着的小木条来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C.为除去氯化钾中混有的少量氯酸钾,往混合物中加入二氧化锰后加热
D.为除去木炭粉中少量的氧化铜,将其放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二、选择填空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的选项填在相应的括号内,然后在D处再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选择1分,填充1分,共6分。)
11.下列仪器中需要垫陶土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烧杯 B.试管 C.蒸发皿 D.
12.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制作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A.玻璃杯 B.不锈钢锅 C.塑料袋 D.
13.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下列关系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石墨硬度小---作润滑剂 B.氦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霓虹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冰箱除异味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未作说明的每空1
分,共23分)
14.(6分)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在科技馆看到了金刚石的微观结构模型。构成金刚石的基本粒子是 ;古代用墨书写的典籍保存至今而不变色,体现了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是 ;
(2)中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车已成功登陆火星,探测车太阳能电池板芯片中含有的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部分信息如图,该元素的名称是 ;
(3)青绿山水巨作《千里江山图》中的颜料都是来自天然矿石,其中3种矿石分别为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赭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铁)。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硫化汞中的含有的金属元素: ;
②孔雀石中含有的原子团: ;
③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15.(4分)复学抗疫,化学助力。
(1)强身健体。晨跑时远远就闻到花香,说明分子 。
(2)佩戴口罩。制作口罩有的无纺布面料主要是聚丙烯【(C3H6)n】,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
为 。
(3)定时消杀。过氧乙酸用于教室消毒,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用于手部消毒的酒精溶液属于易燃物,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酒精消毒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6.(7分)俗话说“水火不容”,看似矛盾的两者却是我们生活、实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写出热水的两种作用 、 。
(2)清代袁枚在《新齐谐》中描写“钻木取火,以作大烹”,此过程中木头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
(3)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油锅着火通常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5)往图2中持续不断通入 (填写物质的名称),热水中的白磷就能燃烧,出现“水火交融”的奇观。
17.(6分)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小亮组收集了一瓶浑浊河水,进行水的净化实验,其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
1.操作1的名称是 ,此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
2.操作2主要除去色素和和异味,因为选用的试剂C应具有 的结构。
(2)小芳组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B管产生的气体是 ,请在图3“反应中”和“反应后”的框图里进行补画以补充完整该反应的微观实质。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未作说明的每空1分,共16分)
18.(8分)根据图中实验装置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分液漏斗中盛装的药品是 ;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导管口 (填“b”或“c”通入)。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装置B制取氧气,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是 。
(4)某同学在学习氮肥时,查阅资料:①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氨水在浓度大或受热时易分解放出氨气。实验室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制取氨气的装置应选择 (填字母);制得的氨气 (填“能”或“不能”)用装置D收集。
19.(8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发生反应”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猜想二: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
【思路分析】
(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 。
(2)我们通常可以通过观察发光、发热等现象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二氧化碳溶于水无明显现象,因此 (填“能”或“不能”)通过直接观察法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3)依据生成物和反应物的不同,通过验证生成物的存在,可间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
【查阅资料】盐酸、硫酸、醋酸都属于酸类物质。
【设计实验】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紫花分别进行如图实验:
(4)实验②的目的是 。
(5)实验①④中紫花变红,②③紫花不变红。由此可知,猜想 成立:通过对比实验①④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6)另一组同学进行了创新,设计了如图二所示实验,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7)老师告诉同学们,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还可以通过间接判断反应物的减少来分析化学反应的发生。例如,将图一实验④变红的紫花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红花又变紫,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实验室用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请回答:
(1)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 和 都没有发生变化。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3)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
(4)反应后剩余物质中氧元素质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前总物质中氧元素质量。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题每小题1分,6-10题每小题2分,共15分) 1 √ B C D 2 A B √ D 3 A B √ D 4 A B √ D 5 A B C √ 6 A B √ D 7 A √ C D 8 A √ C D 9 A B √ D 10 A √ C D
二.选择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选择1分,填充1分,共6分) 11. √ B C 烧瓶 12. A √ C 铝合金门窗等 13. A B √燃料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3分) 14. (6分) (1) 碳原子(或原子);稳定性;(2) 硅 ; (3)① Hg ② OH-或CO32- ③ 15.(4分)(1) 是不断运动的 ; 6∶1 (2) O2 ; (3) 化学 16.(7分)(1) 提供热量 、 隔绝空气或隔绝氧气 ; (2) 热能 (3) 化学方程式略 (4) 隔绝空气或隔绝氧气 (5) 空气或氧气 17.(6分)(1)① 过滤 漏斗 ② 疏松多孔 ;(2) 氢气 (H2) (说明:上图中,只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图形中各微粒的位置可以不同)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8.(8分)(1)a 锥形瓶 (2) 稀盐酸(化学式也可以) b 化学方程式略 (3) 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水中出现气泡,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4) A 不能 19.(8分)(1) 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2) 不能 (4) 证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5) 二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类物质 (6) 左边试纸不变色,右边试纸变成红色 (7) 化学方程式略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 (1) 质量 化学性质 (2) 1.6 (3)(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设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68 32 X 1.6g 68/X=32/1.6g X=3.4g 答:(略) (给分说明:设与答共1分、化学方程式2分、化学方程式下面相关物质质量比正确1分、比例式1分、解出X正确1分,共6分。) (4)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