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一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卷
九年级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温馨提示:
1.本卷共六大题共18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共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题2分,共26分)。
1.学校采购了一批含75%酒精的免洗消毒喷雾。你建议在存放处张贴的警示标识是
A. B.
C. D.
2.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天然气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锅盖盖灭
3.下列物质的用途只能体现化学性质的是( )
A.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C. 活性炭净化水 D. 用石墨做电池正极
4.下列化学符号中关于数字“2”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CO-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
B.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2个氧原子
C.Ca2+-表示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D.-表示氧化汞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5.5G通信技术是一大科技亮点,5G通信芯片由氮化镓材料制成。已知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镓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镓原子的中子数为31
C.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D.镓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通常显+3价
6.以下各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收集氧气 ③比较催化效果 ④检验氧气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④ D.只有②
7.牛津大学证实地塞米松(化学式为C22H29FO5)可降低新冠肺炎重症死亡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地塞米松由四种元素构成
B.地塞米松由57个原子构成
C.地塞米松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2:29:5
D.地塞米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四个,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元素
9.自来水厂净水消毒的方法之一是用氯气消毒,氯气与水反应时,生成次氯酸(HClO)和盐酸(HCl),氯气的灭菌作用主要依靠次氯酸。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化过程中有两种氧化物
B.转化①是化合反应
C.转化②中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转化①②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10.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A.A B.B C.C D.D
11.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些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①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过滤后滤液浑浊
B.②中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C.③装置冷却,气球瘪了以后再读数
D.④中若气球膨胀,固体和液体一定是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
12.已知氧化铜也可以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3.图1为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
B.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
C.DE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
D.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基本一致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4.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共三大赛区、十二个竞赛场馆。竞赛场馆永久性设施蓝图变为现实的背后,是无数攻坚克难的科技力量。在八座冰上场馆中,均选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有着“冰丝带”之称的国家速滑馆,其屋顶为目前世界体育场馆中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用钢量仅为传统钢结构屋面的四分之一、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 。
(2)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吸热实现制冷,使水变成冰。此过程中,二氧化碳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从微观角度分析,二氧化碳气体能被压缩是因为 。
(4)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通过冷却器实现循环,并释放热量为场馆除湿、供热,此技术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2分)。
15.小杰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若干问题进行如下探究。
【问题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的选择
(1)在KClO3、H2O、H2O2、NaC1这些物质中寻找制取氧气的原料,肯定不能作为反应物的是 ,你的理由是 。
(2)水、过氧化氢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 。
【问题二】反应原理的选择
(3)反应①: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②:利用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常用反应①,而不用反应②,原因是 。(写一种即可)
【问题三】设计实验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可能用到的装置:
(5)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为了得到稳定的气流,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应选择 (填字母)组合成发生装置。
(7)某同学用C装置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导致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种即可)。
【问题四】该小组同学利用制得的氧气,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8)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发现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结合图二,请从微观角度进行原因解释: 。
(9)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反思,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_____(填字母)。
A.可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适当的气体发生装置
B.可根据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相比较)和在水中的溶解性,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
C.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很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四、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6.新型材料纳米级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纳米级Fe粉在氧气中更容易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此黑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
(2)在制备纳米级Fe粉的工艺流程中,N2不参与反应,根据N2的化学性质,推测流程中N2的作用是 。氮气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利用的原理是液氮和液氧的 不同。
(3)上述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纳米级铁粉能吸附水中的某些污染物,吸附后经沉降、 (填操作名称)可除去污染物。
(5)上述流程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质是 。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2分)。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用木炭进行了相关探究。
【探究一】木炭的还原性
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1~2.5g进行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固体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Cu2O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形成蓝色溶液;而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进行实验:
实验1:取质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g,用甲、乙两种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
现象 甲:黑色粉末中含有少量红色固体 乙: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实验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乙装置进行实验。
序号 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2-1 1:9 混有少量黑色物质 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
2-2 1:10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
2-3 1:11 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2-4 1:12 无黑色物质
2-5 1:13 混有较多黑色物质
解释与结论
(1)实验前,小组同学将木炭研磨成粉末的目的是 。写出C和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1的目的是 。
(3)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试管中加入己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 (填“能”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木炭粉已经开始反应,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2的结论是 。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 。
(5)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合Cu2O,所需试剂是 。
【探究二】木炭的吸附效果
小组同学经过实验后发现木炭也具有吸附性,那么木炭的质量会不会影响吸附效果呢,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相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10%红墨水溶液 同一规格木炭 溶液褪色的时间
1 10mL 5g 10min
2 10mL 10g 5min
(6)上述实验的结论是 。
(7)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吸附效果?请说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猜想 实验方案(可写文字或画图)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8.甲烷和二氧化碳都是温室气体。科学家们研制出新型催化剂可将两者转化为更高价值的化工产品,反应原理为CH4+CO22H2+2CO。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为防止天然气泄漏,家用天然气报警器应安装的位置如 图(填A或B)。
(2)若有88t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理论上可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试卷第4页,共9页
1.D
【详解】酒精易燃烧,常温下为液体,属于易燃液体,不具有腐蚀性、毒性,也不易发生爆炸,故选D。
2.D
【详解】A、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不是清洁能源,此选项错误;
B、天然气中混有空气,如果天然气浓度太低或者太高,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此选项错误;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此选项错误;
D、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锅盖盖灭,隔绝了氧气,此选项正确。
故选D。
3.A
【详解】A、氮气用于食品防腐,只能体现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灭火,既能体现物理性质又能体现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活性炭净化水,只能体现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石墨做电池正极,只能体现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B
【详解】A、2CO中的数字“2”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该A正确;
B、NO2中的数字“2”表示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B错误;
C、Ca2+中的数字“2”表示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C正确;
D、中的数字“2”表示氧化汞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D正确。故选B。
【点睛】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化学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微粒中所含该原子的数目;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化学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在该化合物里该元素或原子团所显的化合价。
5.B
【详解】A、镓元素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镓元素的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是31,而不是核内中子数为31,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反应过程中容易失去三个电子形成带三个正电荷的离子,则Ga为+3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C
【详解】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气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的外壁,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①正确;
②收集氧气时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但导管一定要深入到集气瓶底部,保证空气排出完全,故②错误;
③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应该保持过氧化氢的浓度相同,故③错误;
④检验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故④正确。
故①④正确,故选C。
7.D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地塞米松由碳、氢、氧、氟四种元素组成,不是构成,故A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地塞米松由地塞米松分子构成,每个地塞米松分子由22个碳原子、29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1个氟原子共57个原子构成,故B错误;
C、地塞米松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22×12):(29×1):(16×5)=264:29:80 ,故C错误;
D、地塞米松中碳、氢、氧、氟四种元素质量比为 (22×12):(29×1):(1×19):(5×16)=264:29:19:80 ,可知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A. 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空气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此选项错误;
B. 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金刚石与石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此选项错误;
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此选项正确;
D.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原子,如:氢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氢元素不是金属元素,此选项错误。故选C。
9.D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转化①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H2O+Cl2=HCl+HClO;转化②是次氯酸光照生成盐酸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ClO2HCl+O2↑。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分析可知,转化过程中只有水是氧化物,只有一种氧化物,说法错误;
B、由分析可知,转化①不符合多变一,不属于化合反应,说法错误;
C、由分析可知,转化②是2HClO2HCl+O2↑,所以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说法错误;
D、由分析可知转化①反应物是氯气中的氯元素,化合价为0,生成物盐酸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所以化合价发生变化,转化②反应物中HClO的氧元素化合价为-2,氢元素为+1,根据化合物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1+x+(-2)=0,x=+1,氯元素化合价为+1,生成物盐酸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所以转化①②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说法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A选项的回答属于结论性回答;B选项的回答属于解释性的回答;C选项为解释性的回答;D选项的回答属于验证性的回答,故答案选择D。
11.D
【详解】A、①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不经过滤就流下去了,所以过滤后滤液仍浑浊,故A正确;
B、②中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故B正确;
C、③装置冷却,气球瘪了以后再读数,气球处于膨胀状态时,受到空气的浮力,会影响称量的结果,故C正确;
D、④中若气球膨胀,固体和液体不一定是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可能是大理石和稀盐酸,故D错误。
故选D。
12.D
【详解】A、根据反应方程式:过氧化氢氧气+水,随着反应进行,氧气质量逐渐增大后不变,A正确。
B、反应中氧化铜是催化剂,氧化铜质量不变,B正确。
C、溶液中水的质量先增多,后不变,C正确。
D、过氧化氢质量减少到零,D错误。
故选D。
13.D
【分析】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详解】A、BC段气压增大,主要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压增大,故A正确。
B、CD段气压减小,主要原因是主要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故B正确。
C、DE段气压增大,主要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故C正确;
D、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装置内气压变化不大,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不一致,故D不正确。故选D。
14.(1)0.03%
(2)物理变化
(3)二氧化碳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4) 温室效应增强 充分利用二氧化碳资源,不产生有毒物质,环保节能,成本低(合理即可)
【详解】(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
(2)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吸热实现制冷,使水变成冰。此过程中,二氧化碳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
(3)从微观角度分析,二氧化碳气体能被压缩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4)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增强;
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通过冷却器实现循环,并释放热量为场馆除湿、供热,此技术充分利用二氧化碳资源,不产生有毒物质,环保节能,成本低(合理即可)。
15.(1) 氯化钠##NaCl NaCl不含氧元素等(合理即可)
(2)分子种类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3)
(4)反应①条件便捷,无需通电,反应##②产生氧气速度太慢等(合理即可)
(5) ACF
(6)BH
(7)集气瓶内水没装满##刚产生气泡就开始收集氧气(合理即可)
(8)单位体积空间里,氧分子数目越多,反应越剧烈。
(9)ABC
【详解】(1)氯化钠中不含氧元素,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则氯化钠肯定不能作制取氧气的原料。
(2)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①不需通电,条件便捷,且反应②速率较慢,则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常用反应①。
(5)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A,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装置选C,则装置组合为ACF;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固液常温反应,发生装置选固液常温装置,且分液漏斗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而控制反应速率,则发生装置选BH。
(7)C装置为排水法收集装置,若气体不纯,可能原因为:开始前集气瓶没有装满水,或刚产生气泡就开始收集等。
(8)由于单位体积空间里,氧气中的氧分子数目更多,反应更剧烈。
(9)A、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该选项正确;
B、选择收集装置时,可根据气体的密度大小选择向上还是向下排空气法,根据气体是否能溶于水分析是否可用排水法收集,该选项正确;
C、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该选项正确。
故选ABC。
16.(1)Fe3O4
(2) 用作保护气,防止高温条件下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沸点
(3)
(4)过滤
(5)氮气##N2
【详解】(1)铁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则黑色固体的化学式为Fe3O4。
(2)氮气不参与反应,则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工业上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则可将它们进行分离。
(3)由流程可知,氯化亚铁和氢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过滤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则可通过沉淀、过滤的方法除去污染物。
(5)由流程可知,氮气没有参与反应,则可回收利用。
17.(1) 增大受热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探究最佳的加热方式
(3) 不能
(4) 木炭和氧化铜最佳质量比为1:12 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13时,氧化铜已过量
(5)硫酸
(6)木炭的质量会影响吸附效果
(7)两个烧杯各取10mL10%的红墨水溶液,然后分别放入5g粉末状木炭和颗粒状的木炭,充分搅拌,观察并记录溶液褪色的时间
【详解】(1)将木炭研磨成粉末,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1中,甲、乙加热方式不同,所得的物质颜色、状态不同,因此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最佳的加热方式。
(3)由于碳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不能确定氧化铜和木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实验可知当碳和氧化铜质量比为1:12时,无黑色物质,则说明此时恰好完全反应;
当碳和氧化铜质量比为1:13时,有较多黑色物质,说明此时氧化铜已过量,则无需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
(5)铜不能和硫酸反应,但Cu2O能和硫酸反应,则可加入硫酸来证明。
(6)由表中内容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木炭质量越多,溶液褪色时间越短,则说明木炭的质量会影响吸附效果。
(7)木炭的接触面积也可能会影响吸附效果,实验步骤为:两个烧杯各取10mL10%的红墨水溶液,然后分别放入5g粉末状木炭和颗粒状的木炭,充分搅拌,观察并记录溶液褪色的时间。
18.(1)A
(2)解:设理论上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x 。
x=8t
答:论上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8t。
【详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天然气的密度小于空气,为防止天然气泄漏,家用天然气报警器应安装的位置如A,能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
(2)详见答案。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学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跟踪监测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