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高一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连续60天
2.(2018高一上·北京期末)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乙醇溶液 B.硫酸铜溶液
C.蔗糖溶液 D.氢氧化铁胶体
3.(2018高一上·北京期末)下列化学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不慎将碱液溅到眼中,应立即用硫酸溶液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有大量的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软布蒙住口鼻,向高处撤离
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D.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着火时可以用水和二氧化碳灭火
4.(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差异在于(  )
A.是否稳定、透明
B.是否有颜色
C.分散质直径是否介于1-100 nm
D.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
5.(2018高一上·北京期末)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氯水、生石灰、漂白粉
B.液氯、烧碱、氨水
C.生铁、氢氧化铁胶体、空气
D.氮气、盐酸、胆矾
6.(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酸性氧化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与水反应生成酸 B.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C.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D.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7.(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表中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酸 碱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H2SO4 NaOH BaCO3 CO CO2
B HClO KOH NaHCO3 CaO SO2
C CH3COOH Na2CO3 CaCl2 Na2O SO3
D NaHSO4 NH3·H2O NaCl Na2O2 NO
A.A B.B C.C D.D
8.(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水中的溶质微粒只有Cl2分子
B.氯水呈酸性
C.氯水在阳光下放置,会有气泡冒出
D.为防止见光变质,应该用棕色瓶来保存氯水
9.(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色烟雾
C.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
D.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红棕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浅绿色
10.(2018高一上·哈尔滨月考)将少量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 B. C. D.
11.(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HSO4 = Na+ + HSO B.Fe2(SO4)3 = Fe3+ + SO
C.NH3·H2O NH +OH- D.CH3COOH = CH3COO- + H+
12.(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各组离子在同一无色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 、 、 、 B. 、 、 、
C. 、 、 、 D. 、 、
13.(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透明离子组是(  )
A.K+、Na+、NO 、Cu2+ B.Mg2+、Na+、Cl–、SO
C.K+、Na+、Br–、OH– D.Na+、Ba2+、Zn2+、SO
14.(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用H++OH-=H2O表示的是(  )
A.KOH+HCl=KCl+H2O
B.Ba(OH)2+2HCl=BaCl2+2H2O
C.2NaOH+H2SO4=Na2SO4+2H2O
D.Cu(OH)2+2HNO3=Cu(NO3)2+2H2O
15.(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金属钠放入水中:2Na + 2H+ = 2Na+ + H2↑
B.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Na2CO3 + 2H+ =2Na+ + H2O + CO2↑
C.实验室制氯气:4H + + 4Cl- + MnO2=Mn2++ 2Cl2 ↑+ 2H2O
D.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HCO + Ca2+ + OH- =CaCO3↓+H2O
16.(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复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分解反应
17.(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
A.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 B.氧原子的得失
C.化合价的升降 D.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18.(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Mn2+→MnO4- B.Fe3+→Fe2+
C.CuO→Cu D.H2SO4→BaSO4
19.(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钠 ②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粉末产生 ③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中做供氧剂 ④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FeCl3⑤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都能产生白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20.(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为了除去粗盐中的 、 、 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 溶液,⑤加过量 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④②⑤③ B.②⑤④③①
C.⑤④②①③ D.④②⑤①③
21.(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
B.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C.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u2+
D.某溶液加稀硫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22.(2018高一上·北京期末)NaCl、Cl2、NaClO、ClO2、HClO4是按某一规律排列的,下列选项中也完全按照此规律排列的是(  )
A.CH4、Na2CO3、C、CO2、NaHCO3
B.Na2S、S、SO2、Na2SO3、H2SO4
C.FeCl3、Fe、FeCl2、Fe(OH)3、Fe(SCN)3
D.NH3、N2、NO、NO2、NaNO3
23.(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用一定方法可除去下列物质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其中所加物质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
A.Cl2(HCl)用NaOH溶液
B.Na2CO3(NaHCO3)固体用HCl溶液
C.溶液NaHCO3 (Na2CO3)通入足量二氧化碳
D.CO2(HCl)用饱和碳酸钠溶液
24.(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氢钠,可将固体加热
B.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HCO3和Na2CO3两种溶液
C.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水来灭火
D.Na、Na2O、Na2O2、NaOH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终都将变为Na2CO3
25.(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二、综合题
26.(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现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铜丝 ③氯化氢气体 ④稀硫酸 ⑤二氧化碳气体 ⑥氨水 ⑦碳酸氢钠固体 ⑧蔗糖晶体 ⑨熔融氢化钠 ⑩胆矾(CuSO4·5H2O)晶体
(1)上述物质相应状态下可导电的是   。
(2)属于电解质的是   。
(3)⑦溶于水后的电离方程式是   。
(4)①和⑦混合溶于水的离子方程式是   。
27.(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
(1)铁钉在氯气中被锈蚀为棕黄色物质FeCl3,而在盐酸中生成浅绿色的FeCl2溶液。则在Cl2、Cl-、H+中,具有氧化性的是   (写化学式)。
(2)盐酸在不同的反应中,可以分别表现出酸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现有如下三个反应,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在反应Fe+2HCl=FeCl2+H2 中盐酸表现的性质为    ;
②写出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的离子方程式   ;
③配平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KMnO4+HCl→KCl+MnCl2+Cl2 +H2O
反应中的还原剂为   被还原的元素为   还原产物为   
28.(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某小组以Ba(OH)2、水、H2SO4、Na2SO4为实验对象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1:向烧杯中依次加入下列试剂,记录灯泡变化
①Ba(OH)2粉末:灯泡不亮 ②加入蒸馏水:灯泡变亮 ③逐滴滴加0.1 mol/L H2SO4,灯泡变化如下:
(1)Ba(OH)2与H2SO4在溶液中能发生   反应。
a.置换反应 b.酸碱中和反应 c.复分解反应
(2)①中灯泡不亮而②中加H2O后灯泡变亮的原因是加水后,Ba(OH)2发生了   。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过程I中灯泡变暗的原因   。
(4)实验2:用Na2SO4溶液替代稀H2SO4,重复实验进行对照。加入Na2SO4溶液过程中灯泡不熄灭,原因是   。
通过实验1和2可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生成沉淀。
(5)在两份完全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H2SO4和NaHSO4溶液(说明:等体积溶液含H2SO4和NaHSO4微粒数相同),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___。
A.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
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SO
C.c点,两份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29.(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Na2O2与水的反应。
操作 现象
向盛有少量Na2O2的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得到溶液a 反应剧烈,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然后向溶液a中滴入两滴酚酞 溶液先变红,再逐渐变浅,约10分钟溶液变为无色
为了探究溶液变为无色的原因,该同学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了如下实验:
(1)(推理与假设)
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向溶液a中滴加酚酞本应只会变红,而实验中发现酚酞变红后又褪色。由此提出如下的假设:
假设A:O2有漂白性 假设B:NaOH有漂白性 假设C:O2和NaOH共同作用有漂白性
(2)(实验与观察)
请完成下表:
实验编号 1 2 3
实验装置
实验假设(填“A”、“B”或“C”) 假设    假设    假设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后10分钟均无变化
实验结论    
(3)(查阅资料)
该同学查阅资料:H2O2是一种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推理与假设)
该同学认为褪色的原因可能是溶液a中存在H2O2,H2O2漂白了酚酞。
(实验与观察)
通过实验证实了H2O2的存在:取少量溶液a,加入黑色粉末   (填化学式),快速产生了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该同学进一步通过实验证实了溶液a中滴入酚酞后,H2O2与酚酞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方案: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   。
(4)(解释与结论)
由以上实验结果可知,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果分两步书写,应为   ;但课本上没有写出中间产物H2O2,可能的原因是   。
30.(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
(1)i.某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研究气体X的性质,气体X的主要成分是Cl2,其中含有少量水蒸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描述B、C装置中的现象;   。结合化学方程式及物质性质说明B、C装置中现象不同的原因    。
(2)Cl2是有毒气体,为了防止多余Cl2污染空气,可以在D处用如图装置进行尾气处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原理   。气体应该由装置中的   (填“a”或“b”)管通入。
(3)ii.为验证Cl2、Fe3+、I2三者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己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查阅资料:Fe3+遇KSCN溶液变红;I2易溶于CCl4,且显紫色。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向B中加入一定量KSCN溶液,混合液显红色,一段时间后,B中溶液红色加深,关闭活塞a。
Ⅳ.……
①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的实验现象是   。
③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④为验证Fe3+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⑤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作用是   。
⑥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   。
31.(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氧化剂和优质漂白剂。一种以氯酸钠(NaClO3)为原料制备NaClO2粗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①纯ClO2 易分解爆炸,空气中ClO2 的体积分数在10%以下比较安全;
②NaClO2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存在,在酸性溶液中迅速分解;
③含水NaClO2受热易分解。
(1)试剂A 可以选择   (填字母序号)。
a. SO2 b. 浓硝酸 c. KMnO4
(2)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   。
(3)下列关于上述流程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反应Ⅰ进行过程中应持续鼓入空气
b. 反应Ⅰ后得到的母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aCl
c. 反应Ⅱ中NaOH 应过量
(4)已知压强越大,物质的沸点越高。反应Ⅱ结束后采用“减压蒸发”操作的原因是   。
(5)中间产物二氧化氯(ClO2)在生产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用ClO2处理泄漏的氰化钠(NaCN,其中N化合价为-3价),得到无毒的NaCl、N2和CO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指出氧化剂   被氧化的元素   氧化产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史
【解析】【解答】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历史常识进行判断
2.【答案】D
【知识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当光束通过胶体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则乙醇溶液、硫酸铜溶液、蔗糖溶液均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3.【答案】B
【知识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解析】【解答】A.不慎将碱液溅到眼中,应该用大量的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硫酸具有腐蚀性,不能立即用硫酸溶液冲洗,A不符合题意;
B.氯气能够与碱性溶液反应,氯气为气体,密度比空气大,顺风向氯气含量较大,所以有大量的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软布蒙面,逆风向高处撤离,B符合题意;
C.由于酒精的密度小于水,会浮在水面上,达不到隔绝空气的效果,若用水灭火,会导致火势蔓延,可以用湿抹布盖灭,C不符合题意;
D.由于钠与水反应,过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钠着火不能使用水和二氧化碳灭火,可以使用沙子灭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碱液溅到眼睛,应用水冲洗,不可用硫酸中和;
B.氯气能与肥皂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
C.液体着火不能用水扑灭;
D.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水灭火;
4.【答案】C
【知识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则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胶体的基本概念进行判断,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的分散系。
5.【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 氯水、生石灰、漂白粉分别是混合物、化合物、混合物,A不符合题意;
B. 液氯、烧碱、氨水分别是单质、化合物、混合物,B符合题意;
C. 生铁、氢氧化铁胶体、空气均是混合物,C不符合题意;
D. 氮气、盐酸、胆矾分别是单质、混合物、化合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是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根据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单质是指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
6.【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大部分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故A不符合题意;
B、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故B不符合题意;
C、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反应,即使和酸反应,也不生成盐和水,故C符合题意;
D、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酸性氧化物的定义: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进行判断。
7.【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CO是不成盐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A不符合题意;
B.HClO属于酸、KOH属于碱、NaHCO3属于盐、CaO是碱性氧化物、SO2是酸性氧化物,故B符合题意;
C.Na2CO3属于盐,不是碱,故C不符合题意;
D.NaHSO4属于盐、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NO是不成盐氧化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酸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含有酸根离子和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8.【答案】A
【知识点】化学试剂的存放;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
【解析】【解答】A.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所以氯水中含Cl2、HCl和HClO等溶质,故A符合题意;
B.氯水含有盐酸,所以呈酸性,故B不符合题意;
C.光照氯水,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所以有气泡冒出,故C不符合题意;
D.氯水见光易分解,棕色瓶能減弱光的照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氯水是氯气溶于水所得溶液,含有三种分子:氯气、次氯酸、水,四种离子: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
9.【答案】C
【知识点】氯气的化学性质;钠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故A不符合题意;
B.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雾,故B不符合题意;
C. 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产物溶于水,氯化铜溶液呈蓝绿色,故C符合题意;
D.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红棕色烟,产物溶于水,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产物的颜色判断。
B.生成物HCl具有吸水性,所以会形成白雾。
C.根据铜离子的颜色进行判断。
D.根据产物是三价铁的颜色判断。
10.【答案】D
【知识点】钠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钠极易和水反应,生成氢气。但在硫酸铜溶液中,还产生氢氧化铜沉淀,所以溶液质量减小,其余都是增加的,
故答案为:D。
【分析】金属钠与溶液反应首先发生钠与水的反应,结合氢氧化钠与溶质的反应判断溶液的质量变化即可。
11.【答案】C
【知识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 硫酸氢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故硫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为 ,故A不符合题意;
B. 硫酸铁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完全电离为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电离方程式为Fe2(SO4)3 = 2Fe3+ + 3 ,故B不符合题意;
C. 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H3·H2O +OH-,故C符合题意;
D. 醋酸是弱酸,在溶液中的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 + H+,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电离规律进行判断,强酸酸式盐电离出三种离子,大部分盐是完全电离。弱酸电离部分电离用可逆号。
12.【答案】D
【知识点】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A、无色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紫色的MnO4—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
B、溶液中Ag+与Cl-离子和SO42—离子能够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
C、溶液中CO32﹣与H+离子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溶液中OH-、NO3﹣、K+、Na+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离子共存问题,根据离子反应条件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不能共存。
13.【答案】B
【知识点】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A.Cu2+为蓝色,故A项不符合题意;
B.所有离子都可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均为无色离子,故B项符合题意;
C.OH-在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项不符合题意;
D.Ba2+与SO 不能大量共存,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离子间因发生反应不能共存,根据离子反应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及双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
14.【答案】D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 KOH+HCl=KCl+H2O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离子方程式是H++OH-=H2O,故不选A;
B. Ba(OH)2+2HCl=BaCl2+2H2O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离子方程式是H++OH-=H2O,故不选B;
C. 2NaOH+H2SO4=Na2SO4+2H2O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离子方程式是H++OH-=H2O,故不选C;
D. Cu(OH)2+2HNO3=Cu(NO3)2+2H2O,氢氧化铜难溶于水,Cu(OH)2不能拆写为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OH)2+2H+=Cu2++2H2O,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的物质有沉淀、气体、弱电解质、单质、氧化物、配合离子进行判断。
15.【答案】D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金属钠放入水中,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 + 2 H2O = 2Na+ +2OH- + H2↑,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CO + 2H+ =H2O + CO2↑,故B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离子方程式为:4H + + 2Cl- + MnO2=Mn2++ Cl2 ↑+ 2H2O,故C不符合题意;
D.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CO + Ca2+ + OH- =CaCO3↓+H2O,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离子方程式的正确判断方法,根据电子、电荷、原子守恒及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和离子方程式拆写原则进行判断。
16.【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A.复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没有发生变化,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置换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选;
C.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过程属于化合反应,但是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化合价的变化进行判断,置换反应中肯定有化合价的变化,因为单质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的中的化合价不为零。
17.【答案】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A、原子重新组合时一定发生化学反应,但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有氧元素参加,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故B不符合题意;
C、元素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故C不符合题意;
D、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即电子的转移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18.【答案】A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解析】【解答】A.Mn2+→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A选项符合题意。
B.Fe3+→Fe2+的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 CuO→Cu 铜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需要加入还原剂,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H2SO4→BaSO4无化合价变化,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加入氧化剂后发生反应,说明原来物质是还原剂,化合价升高进行判断。
19.【答案】C
【知识点】钠的化学性质;铁的化学性质;钠的氧化物
【解析】【解答】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②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2Na+Cu2++2H2O=2Na++Cu(OH)2+H2↑,有蓝色沉淀生成,不符合题意;③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或水反应产生氧气,故可做呼吸面具中做供氧剂,符合题意;④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FeCl3,符合题意; ⑤钠与氢气在隔绝空气才能反应,不符合题意;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钠在空气中生成的物质是过氧化钠,根据其颜色判断,由于钠很活泼投入盐溶液中会先和水反应。根据物质性质判断用途,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都会反应生成氧气。
20.【答案】C
【知识点】除杂;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Mg2+、Ca2+、SO42-时,可以加入过量NaOH溶液除去镁离子;加入过量BaCl2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加入过量Na2CO3溶液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碳酸钠必须加在氯化钡之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可以颠倒加入的顺序;过滤后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除去过量的碳酸根和氢氧根,则顺序为⑤④②①③,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除杂原则除杂不能引入杂质,但必须把杂质除尽,所需要的试剂必须过量,故后面所加的试剂需要把前面加的物质除去。
21.【答案】C
【知识点】常见离子的检验
【解析】【解答】A.某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Cl-或CO32-等,A不符合题意;
B.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SO42-、Cl-或CO32-等,B不符合题意;
C.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生成的为氢氧化铜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u2+,C符合题意;
D.某溶液加稀硫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CO32-或HCO3-,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离子的特有性质,加入可与离子反应生成沉淀、气体等有特别现象进而鉴别离子。
22.【答案】D
【知识点】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解析】【解答】A. CH4、Na2CO3、C、CO2、NaHCO3中C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4、0、+4、+4价,不是按照化合价升高顺序排列,A不符合题意;
B. Na2S、S、SO2、Na2SO3、H2SO4中S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0、+4、+4、+6价,不是按照化合价升高顺序排列,B不符合题意;
C. FeCl3、Fe、FeCl2、Fe(OH)3、Fe(SCN)3中Fe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0、+2、+3、+3价,不是按照化合价升高顺序排列,C不符合题意;
D. NH3、N2、NO、NO2、Na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0、+2、+4、+5价,是按照化合价升高顺序排列,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题干中物质的排列规律为:氯元素的化合价逐渐升高,据此分析选项中所给物质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即可得出答案。
23.【答案】C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A.Cl2和HCl都能和NaOH溶液反应,应该用饱和食盐水除杂,故A不选;
B.Na2CO3和NaHCO3都能和HCl溶液反应,应该用加热法除杂,故B不选;
C.在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可以达到除杂的目的,故C选;
D.CO2和HCl都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杂,故D不选;
故答案为:C。
【分析】除杂过程中,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但不能使所需物质变质,且试剂与杂质反应后生成的物质与所需物质进行分离。
24.【答案】C
【知识点】钠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钠的氧化物
【解析】【解答】A. 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加热可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氢钠,故A不符合题意;
B. CaCl2溶液与NaHCO3不反应,CaCl2溶液和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用CaCl2鉴别NaHCO3和Na2CO3两种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 金属钠与水、氧气等物质反应,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水来灭火,一般用沙子盖灭,故C符合题意;
D. Na、Na2O、Na2O2、NaOH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等反应最终都将变为Na2CO3,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C中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钠与水反应,着火的钠变为过氧化钠也能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
25.【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硝酸钡,先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此时引入了碳酸钠,硝酸钠,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未能除去杂质,A项不符合题意;
B.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硝酸钡,先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钾,此时引入了硫酸钾,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未能除去杂质,B项不符合题意;
C.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硝酸钡,先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此时引入了硫酸钠,硝酸钠,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未能除去杂质,C项不符合题意;
D.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硝酸钡,先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碳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钾,此时引入了碳酸钾,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以除去过量的碳酸钾,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除杂过程中所加物质与试剂发生反应生成易于和所需物质进行分离的原则进行判断。
26.【答案】(1)②④⑥⑨
(2)①③⑦⑨⑩
(3)NaHCO3=Na++HCO ,HCO H++CO
(4)OH-+HCO =H2O+CO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1)导电依靠自由移动的电子和离子,上述物质中,②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④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⑥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⑨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故答案为:②④⑥⑨;(2)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等,故答案为:①③⑦⑨⑩;(3)碳酸氢钠为酸式盐,溶于水后的电离方程式是:NaHCO3=Na++HCO ,HCO H++CO ,故答案为:NaHCO3=Na++HCO ,HCO H++CO ;(4)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OH-+HCO =H2O+CO ,故答案为:OH-+HCO =H2O+CO 。
【分析】(1)根据导电的实质进行判断,若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
(2)根据常见电解质进行判断,酸、碱、盐、金属氧化物都是电解质。
(3)根据电离规律进行判断
(4)根据离子反应中不拆写的物质有沉淀、气体、弱电解质等。
27.【答案】(1)Cl2、H+
(2)酸性、氧化性;Fe2O3+6H+=2Fe3++3H2O;;HCl;Mn;MnCl2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解析】【解答】(1)在Cl2、Cl-、H+中,氢离子中氢元素处于最高价具有氧化性,氯气中氯元素处于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氯离子中氯元素处于最低价具有还原性,所以具有氧化性的是Cl2、H+;(2)①Fe+2HCl=FeCl2+H2↑中,HCl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体现其氧化性,反应中生成盐,还表现酸性,
故答案为:氧化性、酸性;②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的离子方程式Fe2O3+6H+=2Fe3++3H2O;③ 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2价,1mol KMnO4得5mol电子,Cl元素的化合价由 1价升高为0,生成1mol氯气失去2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数守恒可知,KMnO4的计量数为2,则KCl的计量数为2,氯化锰的计量数也为2;Cl2的计量数为5,则HCl的计量数为16,水的计量数为8,故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转移10个电子,电子由HCl中的氯元素转移给KMnO4中的锰元素,故单线桥为 ,在此反应中,HCl做还原剂,锰元素的化合价降低,Mn元素被还原,对应的产物是还原产物MnCl2。
【分析】(1)根据化合价所处的价态判断微粒具有的性质。
(2)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盐酸具有的性质,根据酸根离子没有发生变化判断盐酸表现酸性。根据化合价的升降进行配平方程式。
28.【答案】(1)bc
(2)电离
(3)Ba2++2OH-+2H++SO =BaSO4↓+2H2O
(4)溶液中一直存在没有参与反应的Na+和OH-,灯泡不熄灭
(5)B;C
【知识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解析】【解答】(1) Ba(OH)2与H2SO4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该反应既属于酸碱中和反应也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故答案为:bc;(2) Ba(OH)2粉末中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①中灯泡不亮,②中加水后,Ba(OH)2发生电离生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灯泡变亮;(3) Ba(OH)2与H2SO4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 =BaSO4↓+2H2O,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离子逐渐减少,所以灯泡逐渐变暗;(4)用Na2SO4溶液替代稀H2SO4,Na2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NaOH,溶液中一直存在没有参与反应的Na+和OH-,所以灯泡不熄灭;(5) A.Ba(OH)2溶液和H2SO4、NaHSO4溶液反应方程式分别为H2SO4+ Ba(OH)2=BaSO4↓+2H2O、NaHSO4+ Ba(OH)2=BaSO4↓+NaOH+H2O,2NaHSO4+ Ba(OH)2=BaSO4↓+Na2SO4+2H2O,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根据图知,曲线①在a点时溶液导电能力接近0,说明该点溶液离子浓度最小,应该为Ba(OH)2溶液和H2SO4的反应,则曲线②为Ba(OH)2溶液和NaHSO4溶液的反应,即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故A正确;
B.根据图知,a点为Ba(OH)2溶液和H2SO4恰好反应,H2SO4、NaH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b点溶液溶质为NaOH,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故B不正确;
C. c点时,①中溶液溶质为硫酸,溶液呈酸性,②中溶液溶质为NaOH、Na2SO4,溶液呈碱性,则c点时,两份溶液中OH-的量不相等,故C不正确;
D. a点①中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d点②中溶质为Na2SO4,溶液也呈中性,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
【分析】(1)根据物质类别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进行判断。
(2)根据导电的实质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进行判断。
(3)灯泡变暗说明离子浓度减小,根据离子反应的条件进行书写方程式。
(4)根据离子反应的实质及反应过程中离子浓度变化进行判断。
(5)根据两个反应方程式判断离子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利用离子变化判断导电能力。
29.【答案】(1)2Na2O2+2H2O=4NaOH+O2↑
(2)B;C;A;假设ABC均不成立
(3)MnO2;加入MnO2,充分反应,向上层清液中滴入2滴酚酞后变红,10分钟溶液颜色不变
(4)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 +O2↑;H2O2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受热易分解,H2O2大部分已分解
【知识点】过氧化氢;钠的氧化物
【解析】【解答】(1)根据实验现象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说明有氧气产生,溶液变红说明有碱生成,据此写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2)实验1,将酚酞滴入NaOH溶液中,如果先变红后褪色,说明假设B成立,
故答案为:B;
实验2,将氧气通入NaOH和酚酞的红色混合溶液中,如红色褪色,说明假设C成立,O2和NaOH共同作用有漂白性,
故答案为:C;
实验3,将氧气通入Na2CO3和酚酞的红色混合溶液中,如红色褪色,说明假设A成立,O2有漂白性,
故答案为:A;
溶液变红后10分钟均无变化,说明:假设ABC均不成立;(3)能使H2O2分解产生氧气通常用黑色的MnO2作催化剂;
要验证H2O2与酚酞发生了反应,将H2O2全部分解后,酚酞的红色不褪色,说明H2O2起了漂白作用;故该同学通过实验证实溶液a中滴入酚酞后,H2O2与酚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MnO2,充分反应,向上层清液中滴入2滴酚酞后变红,10分钟溶液颜色不变 ;(4)由以上实验结果可知,Na2O2与H2O反应,有中间产物双氧水生成,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果分两步书写,应为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 +O2↑; 但课本上没有写出中间产物H2O2,可能的原因是H2O2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受热易分解,H2O2大部分已分解。
【分析】(1)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中不拆写物质进行改写化学方程式。
(2)已知假设和图中试剂判断实验的目的。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结论。
(3)根据双氧水分解过程中加的催化剂进行判断。
(4)根据复分解反应书写第一步,根据第一步反应产物判断可能原因。
30.【答案】(1)B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C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Cl2没有漂白性,Cl2+H2O=HCl+HClO,HClO有漂白性
(2)Cl2+2NaOH=NaCl+NaClO+H2O;b
(3)2H++Cl-+ClO-=Cl2↑+H2O;淀粉KI试纸变蓝;Cl2+2Fe2+=2Fe3++2Cl-;打开活塞b,将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色;2I-+2Fe3+=2Fe2++I2;吸收氯气等有毒气体,防止污染空气;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Fe3+氧化碘离子实验的干扰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氯气的化学性质;尾气处理装置;氯、溴、碘的性质实验;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
【解析】【解答】i. (1)气体X的主要成分是Cl2,其中含有少量水蒸气,气体通过浓硫酸后得干燥的Cl2,Cl2不具有漂白性,所以B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Cl2+H2O=HCl+HClO ,HClO具有漂白性,所以C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2)Cl2是有毒气体,为了防止多余Cl2污染空气,可以在D处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为使Cl2被充分吸收,气体应该由装置中的b管通入;ii. ①在A装置中,浓盐酸与84消毒液(有效充分是NaClO)反应生成黄绿色气体Cl2,离子方程式为2H++Cl-+ClO-=Cl2↑+H2O;②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氯气与碘化钾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单质碘,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③在B中溶液,氯气与亚铁离子反应生成氯离子和铁离子,离子方程式是Cl2+2Fe2+=2Fe3++2Cl-;④为验证Fe3+的氧化性强于单质碘,应将C中生成的Fe3+加入到盛有KI溶液的D中,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即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打开活塞b,将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色,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2Fe3+=2Fe2++I2;⑤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作用是吸收氯气等有毒气体,防止污染空气;⑥为验证Fe3+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实验时应避免氯气的干扰,当B中溶液红色加深时,说明有大量的Fe3+生成,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此时应关闭活塞a,否则氯气过量,影响实验结论。
【分析】(1)根据氯气没有漂白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进行判断。
(2)根据氯气能与碱反应,利用碱溶液进行吸收。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黄绿色的气体进行判断,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书写方程式;利用氯气的强氧化性和淀粉的性质进行检验。利用氯气的氧化性将二价铁氧化。三价铁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将碘离子氧化,根据溶解性判断物质的颜色变化。
31.【答案】(1)a
(2)2ClO2 + H2O2 + 2OH-= 2ClO + 2H2O + O2
(3)ac
(4)在较低温度蒸发浓缩,可防止温度过高NaClO2分解
(5)2ClO2 + 2NaCN= 2NaCl + N2 +2 CO2 ;ClO2;C、N;N2、CO2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NaClO3和浓H2SO4在反应器I中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lO2和Na2SO4,所以试剂A可以用二氧化硫,ClO2在反应器II中与双氧水、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氯酸钠,再得到其晶体:(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试剂A为SO2,
故答案为:a,故答案为:a;(2)反应Ⅱ中ClO2被双氧水还原成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H2O2+2OH-═2 +2H2O+O2,故答案为:2ClO2+H2O2+2OH-═2 +2H2O+O2;(3)根据信息纯ClO2易分解爆炸,空气中ClO2的体积分数在10%以下比较安全,所以要持续通过量的空气,NaClO2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存在,在酸性溶液中迅速分解,所以反应Ⅱ中碱要过量,因为试剂A为二氧化硫,NaClO3被还原成ClO2,所以反应Ⅰ后得到的母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a2SO4,
故答案为:ac,故答案为:ac;(4)含水NaClO2受热易分解,所以亚氯酸钠溶液中获得晶体,温度不能太高,所以反应Ⅱ结束后采用“减压蒸发”操作,在较低温度蒸发浓缩,可防止温度过高NaClO2分解,故答案为:在较低温度蒸发浓缩,可防止温度过高NaClO2分解;(5)用ClO2处理泄漏的氰化钠(NaCN,其中N化合价为-3价),则C的化合价为+2价,得到无毒的NaCl、N2和CO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原则,得失电子数相等,采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O2 + 2NaCN= 2NaCl + N2 +2 CO2 ,在反应中ClO2中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氧化剂为ClO2,NaCN中N和C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被氧化的元素为N、C,被氧化而成的产物是氧化产物,故氧化产物为N2、CO2,故答案为:2ClO2 + 2NaCN= 2NaCl + N2 +2 CO2 ;ClO2;N、C;N2、CO2。
【分析】(1)根据氯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所加试剂A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进行判断。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配平方法进行书写;
(3)利用流程中实验目的进行判断。
(4)根据亚氯酸钠的性质进行判断实验操作的目的。
(5)根据化合价的升降守恒进行配平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物质类别及被氧化的元素。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连续60天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史
【解析】【解答】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历史常识进行判断
2.(2018高一上·北京期末)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乙醇溶液 B.硫酸铜溶液
C.蔗糖溶液 D.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D
【知识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当光束通过胶体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则乙醇溶液、硫酸铜溶液、蔗糖溶液均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3.(2018高一上·北京期末)下列化学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不慎将碱液溅到眼中,应立即用硫酸溶液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有大量的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软布蒙住口鼻,向高处撤离
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D.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着火时可以用水和二氧化碳灭火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解析】【解答】A.不慎将碱液溅到眼中,应该用大量的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硫酸具有腐蚀性,不能立即用硫酸溶液冲洗,A不符合题意;
B.氯气能够与碱性溶液反应,氯气为气体,密度比空气大,顺风向氯气含量较大,所以有大量的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软布蒙面,逆风向高处撤离,B符合题意;
C.由于酒精的密度小于水,会浮在水面上,达不到隔绝空气的效果,若用水灭火,会导致火势蔓延,可以用湿抹布盖灭,C不符合题意;
D.由于钠与水反应,过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钠着火不能使用水和二氧化碳灭火,可以使用沙子灭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碱液溅到眼睛,应用水冲洗,不可用硫酸中和;
B.氯气能与肥皂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
C.液体着火不能用水扑灭;
D.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水灭火;
4.(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差异在于(  )
A.是否稳定、透明
B.是否有颜色
C.分散质直径是否介于1-100 nm
D.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C
【知识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则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胶体的基本概念进行判断,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的分散系。
5.(2018高一上·北京期末)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氯水、生石灰、漂白粉
B.液氯、烧碱、氨水
C.生铁、氢氧化铁胶体、空气
D.氮气、盐酸、胆矾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 氯水、生石灰、漂白粉分别是混合物、化合物、混合物,A不符合题意;
B. 液氯、烧碱、氨水分别是单质、化合物、混合物,B符合题意;
C. 生铁、氢氧化铁胶体、空气均是混合物,C不符合题意;
D. 氮气、盐酸、胆矾分别是单质、混合物、化合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是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根据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单质是指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
6.(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酸性氧化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与水反应生成酸 B.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C.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D.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大部分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故A不符合题意;
B、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故B不符合题意;
C、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反应,即使和酸反应,也不生成盐和水,故C符合题意;
D、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酸性氧化物的定义: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进行判断。
7.(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表中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酸 碱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H2SO4 NaOH BaCO3 CO CO2
B HClO KOH NaHCO3 CaO SO2
C CH3COOH Na2CO3 CaCl2 Na2O SO3
D NaHSO4 NH3·H2O NaCl Na2O2 NO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CO是不成盐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A不符合题意;
B.HClO属于酸、KOH属于碱、NaHCO3属于盐、CaO是碱性氧化物、SO2是酸性氧化物,故B符合题意;
C.Na2CO3属于盐,不是碱,故C不符合题意;
D.NaHSO4属于盐、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NO是不成盐氧化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酸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含有酸根离子和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8.(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水中的溶质微粒只有Cl2分子
B.氯水呈酸性
C.氯水在阳光下放置,会有气泡冒出
D.为防止见光变质,应该用棕色瓶来保存氯水
【答案】A
【知识点】化学试剂的存放;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
【解析】【解答】A.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所以氯水中含Cl2、HCl和HClO等溶质,故A符合题意;
B.氯水含有盐酸,所以呈酸性,故B不符合题意;
C.光照氯水,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所以有气泡冒出,故C不符合题意;
D.氯水见光易分解,棕色瓶能減弱光的照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氯水是氯气溶于水所得溶液,含有三种分子:氯气、次氯酸、水,四种离子: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
9.(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色烟雾
C.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
D.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红棕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浅绿色
【答案】C
【知识点】氯气的化学性质;钠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故A不符合题意;
B.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雾,故B不符合题意;
C. 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产物溶于水,氯化铜溶液呈蓝绿色,故C符合题意;
D.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红棕色烟,产物溶于水,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产物的颜色判断。
B.生成物HCl具有吸水性,所以会形成白雾。
C.根据铜离子的颜色进行判断。
D.根据产物是三价铁的颜色判断。
10.(2018高一上·哈尔滨月考)将少量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钠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钠极易和水反应,生成氢气。但在硫酸铜溶液中,还产生氢氧化铜沉淀,所以溶液质量减小,其余都是增加的,
故答案为:D。
【分析】金属钠与溶液反应首先发生钠与水的反应,结合氢氧化钠与溶质的反应判断溶液的质量变化即可。
11.(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HSO4 = Na+ + HSO B.Fe2(SO4)3 = Fe3+ + SO
C.NH3·H2O NH +OH- D.CH3COOH = CH3COO- + H+
【答案】C
【知识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 硫酸氢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故硫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为 ,故A不符合题意;
B. 硫酸铁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完全电离为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电离方程式为Fe2(SO4)3 = 2Fe3+ + 3 ,故B不符合题意;
C. 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H3·H2O +OH-,故C符合题意;
D. 醋酸是弱酸,在溶液中的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 + H+,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电离规律进行判断,强酸酸式盐电离出三种离子,大部分盐是完全电离。弱酸电离部分电离用可逆号。
12.(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各组离子在同一无色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 、 、 、 B. 、 、 、
C. 、 、 、 D. 、 、
【答案】D
【知识点】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A、无色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紫色的MnO4—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
B、溶液中Ag+与Cl-离子和SO42—离子能够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
C、溶液中CO32﹣与H+离子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溶液中OH-、NO3﹣、K+、Na+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离子共存问题,根据离子反应条件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不能共存。
13.(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透明离子组是(  )
A.K+、Na+、NO 、Cu2+ B.Mg2+、Na+、Cl–、SO
C.K+、Na+、Br–、OH– D.Na+、Ba2+、Zn2+、SO
【答案】B
【知识点】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A.Cu2+为蓝色,故A项不符合题意;
B.所有离子都可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均为无色离子,故B项符合题意;
C.OH-在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项不符合题意;
D.Ba2+与SO 不能大量共存,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离子间因发生反应不能共存,根据离子反应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及双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
14.(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用H++OH-=H2O表示的是(  )
A.KOH+HCl=KCl+H2O
B.Ba(OH)2+2HCl=BaCl2+2H2O
C.2NaOH+H2SO4=Na2SO4+2H2O
D.Cu(OH)2+2HNO3=Cu(NO3)2+2H2O
【答案】D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 KOH+HCl=KCl+H2O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离子方程式是H++OH-=H2O,故不选A;
B. Ba(OH)2+2HCl=BaCl2+2H2O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离子方程式是H++OH-=H2O,故不选B;
C. 2NaOH+H2SO4=Na2SO4+2H2O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离子方程式是H++OH-=H2O,故不选C;
D. Cu(OH)2+2HNO3=Cu(NO3)2+2H2O,氢氧化铜难溶于水,Cu(OH)2不能拆写为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OH)2+2H+=Cu2++2H2O,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的物质有沉淀、气体、弱电解质、单质、氧化物、配合离子进行判断。
15.(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金属钠放入水中:2Na + 2H+ = 2Na+ + H2↑
B.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Na2CO3 + 2H+ =2Na+ + H2O + CO2↑
C.实验室制氯气:4H + + 4Cl- + MnO2=Mn2++ 2Cl2 ↑+ 2H2O
D.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HCO + Ca2+ + OH- =CaCO3↓+H2O
【答案】D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金属钠放入水中,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 + 2 H2O = 2Na+ +2OH- + H2↑,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CO + 2H+ =H2O + CO2↑,故B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离子方程式为:4H + + 2Cl- + MnO2=Mn2++ Cl2 ↑+ 2H2O,故C不符合题意;
D.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CO + Ca2+ + OH- =CaCO3↓+H2O,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离子方程式的正确判断方法,根据电子、电荷、原子守恒及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和离子方程式拆写原则进行判断。
16.(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复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分解反应
【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A.复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没有发生变化,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置换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选;
C.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过程属于化合反应,但是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化合价的变化进行判断,置换反应中肯定有化合价的变化,因为单质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的中的化合价不为零。
17.(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
A.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 B.氧原子的得失
C.化合价的升降 D.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答案】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A、原子重新组合时一定发生化学反应,但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有氧元素参加,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故B不符合题意;
C、元素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故C不符合题意;
D、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即电子的转移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18.(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Mn2+→MnO4- B.Fe3+→Fe2+
C.CuO→Cu D.H2SO4→BaSO4
【答案】A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解析】【解答】A.Mn2+→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A选项符合题意。
B.Fe3+→Fe2+的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 CuO→Cu 铜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需要加入还原剂,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H2SO4→BaSO4无化合价变化,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加入氧化剂后发生反应,说明原来物质是还原剂,化合价升高进行判断。
19.(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钠 ②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粉末产生 ③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中做供氧剂 ④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FeCl3⑤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都能产生白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答案】C
【知识点】钠的化学性质;铁的化学性质;钠的氧化物
【解析】【解答】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②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2Na+Cu2++2H2O=2Na++Cu(OH)2+H2↑,有蓝色沉淀生成,不符合题意;③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或水反应产生氧气,故可做呼吸面具中做供氧剂,符合题意;④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FeCl3,符合题意; ⑤钠与氢气在隔绝空气才能反应,不符合题意;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钠在空气中生成的物质是过氧化钠,根据其颜色判断,由于钠很活泼投入盐溶液中会先和水反应。根据物质性质判断用途,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都会反应生成氧气。
20.(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为了除去粗盐中的 、 、 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 溶液,⑤加过量 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④②⑤③ B.②⑤④③①
C.⑤④②①③ D.④②⑤①③
【答案】C
【知识点】除杂;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Mg2+、Ca2+、SO42-时,可以加入过量NaOH溶液除去镁离子;加入过量BaCl2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加入过量Na2CO3溶液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碳酸钠必须加在氯化钡之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可以颠倒加入的顺序;过滤后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除去过量的碳酸根和氢氧根,则顺序为⑤④②①③,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除杂原则除杂不能引入杂质,但必须把杂质除尽,所需要的试剂必须过量,故后面所加的试剂需要把前面加的物质除去。
21.(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
B.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C.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u2+
D.某溶液加稀硫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离子的检验
【解析】【解答】A.某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Cl-或CO32-等,A不符合题意;
B.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SO42-、Cl-或CO32-等,B不符合题意;
C.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生成的为氢氧化铜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u2+,C符合题意;
D.某溶液加稀硫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CO32-或HCO3-,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离子的特有性质,加入可与离子反应生成沉淀、气体等有特别现象进而鉴别离子。
22.(2018高一上·北京期末)NaCl、Cl2、NaClO、ClO2、HClO4是按某一规律排列的,下列选项中也完全按照此规律排列的是(  )
A.CH4、Na2CO3、C、CO2、NaHCO3
B.Na2S、S、SO2、Na2SO3、H2SO4
C.FeCl3、Fe、FeCl2、Fe(OH)3、Fe(SCN)3
D.NH3、N2、NO、NO2、NaNO3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解析】【解答】A. CH4、Na2CO3、C、CO2、NaHCO3中C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4、0、+4、+4价,不是按照化合价升高顺序排列,A不符合题意;
B. Na2S、S、SO2、Na2SO3、H2SO4中S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0、+4、+4、+6价,不是按照化合价升高顺序排列,B不符合题意;
C. FeCl3、Fe、FeCl2、Fe(OH)3、Fe(SCN)3中Fe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0、+2、+3、+3价,不是按照化合价升高顺序排列,C不符合题意;
D. NH3、N2、NO、NO2、Na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0、+2、+4、+5价,是按照化合价升高顺序排列,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题干中物质的排列规律为:氯元素的化合价逐渐升高,据此分析选项中所给物质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即可得出答案。
23.(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用一定方法可除去下列物质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其中所加物质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
A.Cl2(HCl)用NaOH溶液
B.Na2CO3(NaHCO3)固体用HCl溶液
C.溶液NaHCO3 (Na2CO3)通入足量二氧化碳
D.CO2(HCl)用饱和碳酸钠溶液
【答案】C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A.Cl2和HCl都能和NaOH溶液反应,应该用饱和食盐水除杂,故A不选;
B.Na2CO3和NaHCO3都能和HCl溶液反应,应该用加热法除杂,故B不选;
C.在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可以达到除杂的目的,故C选;
D.CO2和HCl都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杂,故D不选;
故答案为:C。
【分析】除杂过程中,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但不能使所需物质变质,且试剂与杂质反应后生成的物质与所需物质进行分离。
24.(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氢钠,可将固体加热
B.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HCO3和Na2CO3两种溶液
C.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水来灭火
D.Na、Na2O、Na2O2、NaOH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终都将变为Na2CO3
【答案】C
【知识点】钠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钠的氧化物
【解析】【解答】A. 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加热可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氢钠,故A不符合题意;
B. CaCl2溶液与NaHCO3不反应,CaCl2溶液和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用CaCl2鉴别NaHCO3和Na2CO3两种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 金属钠与水、氧气等物质反应,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水来灭火,一般用沙子盖灭,故C符合题意;
D. Na、Na2O、Na2O2、NaOH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等反应最终都将变为Na2CO3,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C中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钠与水反应,着火的钠变为过氧化钠也能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
25.(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硝酸钡,先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此时引入了碳酸钠,硝酸钠,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未能除去杂质,A项不符合题意;
B.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硝酸钡,先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钾,此时引入了硫酸钾,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未能除去杂质,B项不符合题意;
C.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硝酸钡,先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此时引入了硫酸钠,硝酸钠,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未能除去杂质,C项不符合题意;
D.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硝酸钡,先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碳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钾,此时引入了碳酸钾,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以除去过量的碳酸钾,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除杂过程中所加物质与试剂发生反应生成易于和所需物质进行分离的原则进行判断。
二、综合题
26.(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现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铜丝 ③氯化氢气体 ④稀硫酸 ⑤二氧化碳气体 ⑥氨水 ⑦碳酸氢钠固体 ⑧蔗糖晶体 ⑨熔融氢化钠 ⑩胆矾(CuSO4·5H2O)晶体
(1)上述物质相应状态下可导电的是   。
(2)属于电解质的是   。
(3)⑦溶于水后的电离方程式是   。
(4)①和⑦混合溶于水的离子方程式是   。
【答案】(1)②④⑥⑨
(2)①③⑦⑨⑩
(3)NaHCO3=Na++HCO ,HCO H++CO
(4)OH-+HCO =H2O+CO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1)导电依靠自由移动的电子和离子,上述物质中,②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④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⑥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⑨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故答案为:②④⑥⑨;(2)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等,故答案为:①③⑦⑨⑩;(3)碳酸氢钠为酸式盐,溶于水后的电离方程式是:NaHCO3=Na++HCO ,HCO H++CO ,故答案为:NaHCO3=Na++HCO ,HCO H++CO ;(4)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OH-+HCO =H2O+CO ,故答案为:OH-+HCO =H2O+CO 。
【分析】(1)根据导电的实质进行判断,若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
(2)根据常见电解质进行判断,酸、碱、盐、金属氧化物都是电解质。
(3)根据电离规律进行判断
(4)根据离子反应中不拆写的物质有沉淀、气体、弱电解质等。
27.(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
(1)铁钉在氯气中被锈蚀为棕黄色物质FeCl3,而在盐酸中生成浅绿色的FeCl2溶液。则在Cl2、Cl-、H+中,具有氧化性的是   (写化学式)。
(2)盐酸在不同的反应中,可以分别表现出酸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现有如下三个反应,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在反应Fe+2HCl=FeCl2+H2 中盐酸表现的性质为    ;
②写出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的离子方程式   ;
③配平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KMnO4+HCl→KCl+MnCl2+Cl2 +H2O
反应中的还原剂为   被还原的元素为   还原产物为   
【答案】(1)Cl2、H+
(2)酸性、氧化性;Fe2O3+6H+=2Fe3++3H2O;;HCl;Mn;MnCl2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解析】【解答】(1)在Cl2、Cl-、H+中,氢离子中氢元素处于最高价具有氧化性,氯气中氯元素处于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氯离子中氯元素处于最低价具有还原性,所以具有氧化性的是Cl2、H+;(2)①Fe+2HCl=FeCl2+H2↑中,HCl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体现其氧化性,反应中生成盐,还表现酸性,
故答案为:氧化性、酸性;②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的离子方程式Fe2O3+6H+=2Fe3++3H2O;③ 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2价,1mol KMnO4得5mol电子,Cl元素的化合价由 1价升高为0,生成1mol氯气失去2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数守恒可知,KMnO4的计量数为2,则KCl的计量数为2,氯化锰的计量数也为2;Cl2的计量数为5,则HCl的计量数为16,水的计量数为8,故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转移10个电子,电子由HCl中的氯元素转移给KMnO4中的锰元素,故单线桥为 ,在此反应中,HCl做还原剂,锰元素的化合价降低,Mn元素被还原,对应的产物是还原产物MnCl2。
【分析】(1)根据化合价所处的价态判断微粒具有的性质。
(2)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盐酸具有的性质,根据酸根离子没有发生变化判断盐酸表现酸性。根据化合价的升降进行配平方程式。
28.(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某小组以Ba(OH)2、水、H2SO4、Na2SO4为实验对象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1:向烧杯中依次加入下列试剂,记录灯泡变化
①Ba(OH)2粉末:灯泡不亮 ②加入蒸馏水:灯泡变亮 ③逐滴滴加0.1 mol/L H2SO4,灯泡变化如下:
(1)Ba(OH)2与H2SO4在溶液中能发生   反应。
a.置换反应 b.酸碱中和反应 c.复分解反应
(2)①中灯泡不亮而②中加H2O后灯泡变亮的原因是加水后,Ba(OH)2发生了   。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过程I中灯泡变暗的原因   。
(4)实验2:用Na2SO4溶液替代稀H2SO4,重复实验进行对照。加入Na2SO4溶液过程中灯泡不熄灭,原因是   。
通过实验1和2可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生成沉淀。
(5)在两份完全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H2SO4和NaHSO4溶液(说明:等体积溶液含H2SO4和NaHSO4微粒数相同),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___。
A.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
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SO
C.c点,两份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答案】(1)bc
(2)电离
(3)Ba2++2OH-+2H++SO =BaSO4↓+2H2O
(4)溶液中一直存在没有参与反应的Na+和OH-,灯泡不熄灭
(5)B;C
【知识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解析】【解答】(1) Ba(OH)2与H2SO4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该反应既属于酸碱中和反应也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故答案为:bc;(2) Ba(OH)2粉末中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①中灯泡不亮,②中加水后,Ba(OH)2发生电离生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灯泡变亮;(3) Ba(OH)2与H2SO4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 =BaSO4↓+2H2O,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离子逐渐减少,所以灯泡逐渐变暗;(4)用Na2SO4溶液替代稀H2SO4,Na2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NaOH,溶液中一直存在没有参与反应的Na+和OH-,所以灯泡不熄灭;(5) A.Ba(OH)2溶液和H2SO4、NaHSO4溶液反应方程式分别为H2SO4+ Ba(OH)2=BaSO4↓+2H2O、NaHSO4+ Ba(OH)2=BaSO4↓+NaOH+H2O,2NaHSO4+ Ba(OH)2=BaSO4↓+Na2SO4+2H2O,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根据图知,曲线①在a点时溶液导电能力接近0,说明该点溶液离子浓度最小,应该为Ba(OH)2溶液和H2SO4的反应,则曲线②为Ba(OH)2溶液和NaHSO4溶液的反应,即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故A正确;
B.根据图知,a点为Ba(OH)2溶液和H2SO4恰好反应,H2SO4、NaH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b点溶液溶质为NaOH,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故B不正确;
C. c点时,①中溶液溶质为硫酸,溶液呈酸性,②中溶液溶质为NaOH、Na2SO4,溶液呈碱性,则c点时,两份溶液中OH-的量不相等,故C不正确;
D. a点①中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d点②中溶质为Na2SO4,溶液也呈中性,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
【分析】(1)根据物质类别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进行判断。
(2)根据导电的实质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进行判断。
(3)灯泡变暗说明离子浓度减小,根据离子反应的条件进行书写方程式。
(4)根据离子反应的实质及反应过程中离子浓度变化进行判断。
(5)根据两个反应方程式判断离子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利用离子变化判断导电能力。
29.(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Na2O2与水的反应。
操作 现象
向盛有少量Na2O2的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得到溶液a 反应剧烈,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然后向溶液a中滴入两滴酚酞 溶液先变红,再逐渐变浅,约10分钟溶液变为无色
为了探究溶液变为无色的原因,该同学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了如下实验:
(1)(推理与假设)
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向溶液a中滴加酚酞本应只会变红,而实验中发现酚酞变红后又褪色。由此提出如下的假设:
假设A:O2有漂白性 假设B:NaOH有漂白性 假设C:O2和NaOH共同作用有漂白性
(2)(实验与观察)
请完成下表:
实验编号 1 2 3
实验装置
实验假设(填“A”、“B”或“C”) 假设    假设    假设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后10分钟均无变化
实验结论    
(3)(查阅资料)
该同学查阅资料:H2O2是一种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推理与假设)
该同学认为褪色的原因可能是溶液a中存在H2O2,H2O2漂白了酚酞。
(实验与观察)
通过实验证实了H2O2的存在:取少量溶液a,加入黑色粉末   (填化学式),快速产生了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该同学进一步通过实验证实了溶液a中滴入酚酞后,H2O2与酚酞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方案: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   。
(4)(解释与结论)
由以上实验结果可知,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果分两步书写,应为   ;但课本上没有写出中间产物H2O2,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2Na2O2+2H2O=4NaOH+O2↑
(2)B;C;A;假设ABC均不成立
(3)MnO2;加入MnO2,充分反应,向上层清液中滴入2滴酚酞后变红,10分钟溶液颜色不变
(4)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 +O2↑;H2O2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受热易分解,H2O2大部分已分解
【知识点】过氧化氢;钠的氧化物
【解析】【解答】(1)根据实验现象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说明有氧气产生,溶液变红说明有碱生成,据此写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2)实验1,将酚酞滴入NaOH溶液中,如果先变红后褪色,说明假设B成立,
故答案为:B;
实验2,将氧气通入NaOH和酚酞的红色混合溶液中,如红色褪色,说明假设C成立,O2和NaOH共同作用有漂白性,
故答案为:C;
实验3,将氧气通入Na2CO3和酚酞的红色混合溶液中,如红色褪色,说明假设A成立,O2有漂白性,
故答案为:A;
溶液变红后10分钟均无变化,说明:假设ABC均不成立;(3)能使H2O2分解产生氧气通常用黑色的MnO2作催化剂;
要验证H2O2与酚酞发生了反应,将H2O2全部分解后,酚酞的红色不褪色,说明H2O2起了漂白作用;故该同学通过实验证实溶液a中滴入酚酞后,H2O2与酚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MnO2,充分反应,向上层清液中滴入2滴酚酞后变红,10分钟溶液颜色不变 ;(4)由以上实验结果可知,Na2O2与H2O反应,有中间产物双氧水生成,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果分两步书写,应为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 +O2↑; 但课本上没有写出中间产物H2O2,可能的原因是H2O2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受热易分解,H2O2大部分已分解。
【分析】(1)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中不拆写物质进行改写化学方程式。
(2)已知假设和图中试剂判断实验的目的。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结论。
(3)根据双氧水分解过程中加的催化剂进行判断。
(4)根据复分解反应书写第一步,根据第一步反应产物判断可能原因。
30.(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
(1)i.某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研究气体X的性质,气体X的主要成分是Cl2,其中含有少量水蒸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描述B、C装置中的现象;   。结合化学方程式及物质性质说明B、C装置中现象不同的原因    。
(2)Cl2是有毒气体,为了防止多余Cl2污染空气,可以在D处用如图装置进行尾气处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原理   。气体应该由装置中的   (填“a”或“b”)管通入。
(3)ii.为验证Cl2、Fe3+、I2三者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己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查阅资料:Fe3+遇KSCN溶液变红;I2易溶于CCl4,且显紫色。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向B中加入一定量KSCN溶液,混合液显红色,一段时间后,B中溶液红色加深,关闭活塞a。
Ⅳ.……
①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的实验现象是   。
③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④为验证Fe3+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⑤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作用是   。
⑥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   。
【答案】(1)B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C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Cl2没有漂白性,Cl2+H2O=HCl+HClO,HClO有漂白性
(2)Cl2+2NaOH=NaCl+NaClO+H2O;b
(3)2H++Cl-+ClO-=Cl2↑+H2O;淀粉KI试纸变蓝;Cl2+2Fe2+=2Fe3++2Cl-;打开活塞b,将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色;2I-+2Fe3+=2Fe2++I2;吸收氯气等有毒气体,防止污染空气;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Fe3+氧化碘离子实验的干扰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氯气的化学性质;尾气处理装置;氯、溴、碘的性质实验;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
【解析】【解答】i. (1)气体X的主要成分是Cl2,其中含有少量水蒸气,气体通过浓硫酸后得干燥的Cl2,Cl2不具有漂白性,所以B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Cl2+H2O=HCl+HClO ,HClO具有漂白性,所以C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2)Cl2是有毒气体,为了防止多余Cl2污染空气,可以在D处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为使Cl2被充分吸收,气体应该由装置中的b管通入;ii. ①在A装置中,浓盐酸与84消毒液(有效充分是NaClO)反应生成黄绿色气体Cl2,离子方程式为2H++Cl-+ClO-=Cl2↑+H2O;②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氯气与碘化钾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单质碘,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③在B中溶液,氯气与亚铁离子反应生成氯离子和铁离子,离子方程式是Cl2+2Fe2+=2Fe3++2Cl-;④为验证Fe3+的氧化性强于单质碘,应将C中生成的Fe3+加入到盛有KI溶液的D中,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即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打开活塞b,将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色,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2Fe3+=2Fe2++I2;⑤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作用是吸收氯气等有毒气体,防止污染空气;⑥为验证Fe3+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实验时应避免氯气的干扰,当B中溶液红色加深时,说明有大量的Fe3+生成,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此时应关闭活塞a,否则氯气过量,影响实验结论。
【分析】(1)根据氯气没有漂白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进行判断。
(2)根据氯气能与碱反应,利用碱溶液进行吸收。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黄绿色的气体进行判断,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书写方程式;利用氯气的强氧化性和淀粉的性质进行检验。利用氯气的氧化性将二价铁氧化。三价铁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将碘离子氧化,根据溶解性判断物质的颜色变化。
31.(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氧化剂和优质漂白剂。一种以氯酸钠(NaClO3)为原料制备NaClO2粗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①纯ClO2 易分解爆炸,空气中ClO2 的体积分数在10%以下比较安全;
②NaClO2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存在,在酸性溶液中迅速分解;
③含水NaClO2受热易分解。
(1)试剂A 可以选择   (填字母序号)。
a. SO2 b. 浓硝酸 c. KMnO4
(2)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   。
(3)下列关于上述流程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反应Ⅰ进行过程中应持续鼓入空气
b. 反应Ⅰ后得到的母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aCl
c. 反应Ⅱ中NaOH 应过量
(4)已知压强越大,物质的沸点越高。反应Ⅱ结束后采用“减压蒸发”操作的原因是   。
(5)中间产物二氧化氯(ClO2)在生产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用ClO2处理泄漏的氰化钠(NaCN,其中N化合价为-3价),得到无毒的NaCl、N2和CO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指出氧化剂   被氧化的元素   氧化产物   
【答案】(1)a
(2)2ClO2 + H2O2 + 2OH-= 2ClO + 2H2O + O2
(3)ac
(4)在较低温度蒸发浓缩,可防止温度过高NaClO2分解
(5)2ClO2 + 2NaCN= 2NaCl + N2 +2 CO2 ;ClO2;C、N;N2、CO2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NaClO3和浓H2SO4在反应器I中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lO2和Na2SO4,所以试剂A可以用二氧化硫,ClO2在反应器II中与双氧水、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氯酸钠,再得到其晶体:(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试剂A为SO2,
故答案为:a,故答案为:a;(2)反应Ⅱ中ClO2被双氧水还原成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H2O2+2OH-═2 +2H2O+O2,故答案为:2ClO2+H2O2+2OH-═2 +2H2O+O2;(3)根据信息纯ClO2易分解爆炸,空气中ClO2的体积分数在10%以下比较安全,所以要持续通过量的空气,NaClO2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存在,在酸性溶液中迅速分解,所以反应Ⅱ中碱要过量,因为试剂A为二氧化硫,NaClO3被还原成ClO2,所以反应Ⅰ后得到的母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a2SO4,
故答案为:ac,故答案为:ac;(4)含水NaClO2受热易分解,所以亚氯酸钠溶液中获得晶体,温度不能太高,所以反应Ⅱ结束后采用“减压蒸发”操作,在较低温度蒸发浓缩,可防止温度过高NaClO2分解,故答案为:在较低温度蒸发浓缩,可防止温度过高NaClO2分解;(5)用ClO2处理泄漏的氰化钠(NaCN,其中N化合价为-3价),则C的化合价为+2价,得到无毒的NaCl、N2和CO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原则,得失电子数相等,采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O2 + 2NaCN= 2NaCl + N2 +2 CO2 ,在反应中ClO2中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氧化剂为ClO2,NaCN中N和C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被氧化的元素为N、C,被氧化而成的产物是氧化产物,故氧化产物为N2、CO2,故答案为:2ClO2 + 2NaCN= 2NaCl + N2 +2 CO2 ;ClO2;N、C;N2、CO2。
【分析】(1)根据氯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所加试剂A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进行判断。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配平方法进行书写;
(3)利用流程中实验目的进行判断。
(4)根据亚氯酸钠的性质进行判断实验操作的目的。
(5)根据化合价的升降守恒进行配平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物质类别及被氧化的元素。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图片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