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九年级化学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箸题卡一并交回。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A1-27 S-32
第I卷(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化学科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改造物质世界,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以下过程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抗疫工作者穿戴隔离衣,佩戴防护眼罩
B.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
C.“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
D.中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重要保障。下图所示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A.倾倒溶液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
D.测溶液pH
3.“油、盐、酱、醋、糖”是家庭常用的厨房用品,其中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食盐 C.米醋 D.白砂糖
4.“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还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出行乘公共交通工具,少乘坐私家车 B.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
C.用废旧报纸制造铅笔杆 D.农业上提倡焚烧桔梗,变废为宝,为田增肥
5.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
A.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加水溶解固体时有水洒出 D.配制好的溶液装瓶中时有少量洒出
6.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通过气味区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在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的大小随之变化
C.蔗糖在热水中溶解得更快——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D.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形成白雾
B.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C.将铜片在空气中灼烧,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D.铁与稀硫酸反应时有气泡产生,形成浅绿色溶液
8.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对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
B 冰箱内放置活性炭包 活性炭能吸附异味
C 洗洁精清洗餐具油污 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D 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白醋可与碳酸钙等沉淀反应
A.A B.B C.C D.D
9.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A. B. C. D.
10.我国科学家揭示了载脂蛋白对神经元的胆固醇(化学式为C27H46O)代谢进行重编程的机制。下列有关胆固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胆固醇分子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B.1个分子含73个原子
C.相对分子质量为386 D.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C11.测得一些物质的pH如下,其中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A.食盐水:pH=7 B.唾液:pH=6.8
C.柠檬汁;pH=2.5 D.洗涤剂,pH=12.2
12.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为了降低煤炭的着火点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D.木柴架空有利于促进燃烧,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3.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够正确反应对应关系的是
A B C D
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 等体积、等质量分数 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石灰水变质
A.A B.B C.C D.D
14.下列推理或归纳合理的是
A.酸溶液的pH小于7,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B.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D.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15.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氯化钠中的细沙 加适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取样,滴加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C 鉴别水和双氧水 取样,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D 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放热 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 稀盐酸,用手触摸烧杯壁是否发烫
A.A B.B C.C D.D
1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已知X、Q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Y Z Q
反应前的质量/g 8 10 1 21
反应后的质量/g 0 21 待测 9
A.反应中物质Y和Q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1:1
B.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21g
C.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9g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第Ⅱ卷(共52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30分)
17.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现有下列物质:①干冰 ②氖气 ③氢气 ④氯化钠。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可用作霓虹灯的填充气的是 。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3)可作融雪剂的成分的是 。
(4)可作为清洁能源的是 。
18.溴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x的值为 。
(2)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2中 (填字母)的化学性质相似, A、B、C、D属于 种元素。
(3)第117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3所示,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原子中有 个中子。
19.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水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净化:某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再加入白色粉末,搅拌、溶解、吸附、沉淀,静置一会后,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过滤,请问:
如图1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该仪器在过滤时的作用是 。
(2)认识物质的性质:水通电能发生化学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获得物质的方法:地球上总储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海水中溶解了很多物质,又苦又咸,除了含H2O外,还含大量的Na+、Ca2+、Cl-、Mg2+、等。以海水为原料提取食盐的工艺流程如图:
①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得到的粗盐是纯净的氯化钠 B.海水进入储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C.在a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D.在a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
②根据上述及工艺流程图,母液中所含的微粒有 。
A.Ca2+、Mg2+、等 B.Na+、Ca2+、Cl-、Mg2+、、H2O等
C.Ca2+、Mg2+、、H2O等 D.Na+、Ca2+、Cl-、Mg2+、等。
20.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我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里的“碳"指的是 (填物质名称)。
(2)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国防金属”——镁,请写出生成镁单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3)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如果出现氯气泄露,可用烧碱溶液来吸收处理,其化学反应原理为:Cl2+2NaOH=X+NaClO+H2O,则X的化学式 ,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1.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50℃时,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提纯甲所用的方法为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
(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顺序是 。
(5)50℃时,将3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2.如图中的物质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种类的物质,其中A是常见的无色液体,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甲是生活里常用的气体燃料。根据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有些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是 。
(2)E→F的化学方程式是 。
(3)F→D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选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D可替代装置C,E,F.若选用装置D,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证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
24.为验证氢氧化钠与稀硫酸能发生反应,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演示。实验甲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实验乙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同时产生大量气泡。
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分析与讨论】
(1)同学们对实验乙中产生气泡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讨论,认为实验乙中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取错或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缘故。经核实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取错,同学们一致认为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则实验乙中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提出问题】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
【作出猜想】猜想一:含有氢氧化钠;猜想二:不含氢氧化钠
【进行实验】
(2)同学们取一定量的该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CuCl2溶液,观察到 ,猜想一成立。
【反思与拓展】
(3)①在【进行实验】中的CuC12溶液,待换为 溶液,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②若委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5.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称取7g某铝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烧杯中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铝是活泼金属,能与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铝[化学式:Al2(SO4)3)]和氢气)
(1)称量样品质量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向左偏转,应采取的操作是 。
(2)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试卷第2页,共9页
1.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抗疫工作者穿戴隔离衣,佩戴防护眼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中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C
【详解】A、倾倒溶液,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试剂瓶口紧挨试管,操作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手握住试管,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D、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值,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详解】A、植物油不能与水互溶,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
B、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能溶于水,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
C、米醋主要成分是醋酸,能溶于水,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
D、白砂糖主要成分是蔗糖,能溶于水,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
故先选A
4.D
【详解】A、出行乘坐公交车减少私家车使用,节约石油资源和减少尾气排放,符合环保理念,不符合题意;
B、滴灌能减少水的使用,节约用水,符合环保理念,不符合题意;
C、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属于再次利用资源,符合环保理念,不符合题意;
D、焚烧秸秆会产生空气污染,不符合环保理念,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A、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
C、加水溶解固体时有水洒出,溶剂质量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符合题意;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A.通过气味区别氮气和氨气,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氮分子和氨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鼻孔中,由于不同分子性质不同,氮气是无味的,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气味不同,故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状态改变,分子之间的间隔改变,分子的大小不变,符合题意;
C.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
D.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详解】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瓶口不会形成白雾,不符合题意;
B、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C、将铜片在空气中灼烧,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红色固体变为黑色,不符合题意;
D、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A.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正确;
B.冰箱内放置活性炭炭包,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正确;
C.洗洁精清洗餐具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错误;
D.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是因为醋酸能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正确;
故选C。
9.B
【详解】A、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图中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
B、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图中为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正确;
C、图中只有一种化合物,错误;
D、图中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A.胆固醇由碳、氢、氧元素组成,胆固醇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错误;
B.由胆固醇的化学式可知,一个胆固醇分子中含有27+46+1=74个原子,错误;
C.由胆固醇的化学式可知,胆固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7+1×46+16=386,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正确;
D.由胆固醇的化学式可知,胆固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46):16=324:46:16,其中碳元素的占比比氢元素大,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氢元素的质量分数,错误;
故选C。
11.D
【分析】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酌酞溶液变红,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食盐水:pH=7,pH等于7呈中性,错误;
B、唾液:pH=6.8,pH小于7呈酸性,错误;
C、柠檬汁:pH=2.5,pH小于7呈酸性,错误;
D、洗涤剂:pH=12.2,pH大于7呈碱性,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A、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清除或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升高温度至煤炭的着火点,使其燃烧,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符合题意;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D、木柴架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C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7,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溶液的pH逐渐减小,当时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pH=7,当稀盐酸溶液过量后溶液由中性变为酸性,pH<7,错误;
B、红磷燃烧消耗容器内氧气,会导致气体减小,压强减小,最终压强比初始压强小,错误;
C、等浓度、等质量过氧化氢分解,不管是否加入二氧化锰,产生氧气的量是相同的,但是加入二氧化锰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要多,正确;
D、石灰水的溶质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方程式为,氢氧化钙变质导致氢氧化钙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减少,但会生成水,溶剂的质量增加,通过方程式可知,每74份质量的氢氧化钙会生成18份质量的水,即氢氧化钙减少的质量多于生成水的质量,最终溶液质量减少,错误。
故选:C。
14.D
【详解】A.酸溶液pH小于7,但pH小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硫酸氢钠等盐溶液,错误;
B.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为氧化物,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错误;
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例如:氮气和硅质子数相等,但不属于同一种元素,错误;
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有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正确;
故选D。
15.D
【详解】A、细沙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加适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稀硫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现象不同,能够鉴别,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和二氧化锰不反应,取样,加入二氧化锰,若产生大量气泡则为双氧水,若无明显现象,则为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也会使烧杯壁发烫,该选项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6.D
【详解】A、反应过程中,Y与Q改变的质量比=(21g-10g):(21g-9g)=11:12,故选项不正确;
B、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21g-10g=11g,故选项不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设待测质量为x,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得:8g+10g+1g+21g=0+21g+x+9g,x=10g,故选项不正确;
D、设反应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a和c,则依据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可知,
,解得:,则X与Q的计量数之比是2:3,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7.(1)Ne
(2)CO2
(3)NaCl
(4)H2
【详解】(1)氖气属于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有色光,可用作霓虹灯的填充气,氖气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为Ne;
(2)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3)氯化钠溶于水使水的凝固点降低,可作融雪剂,消除积雪,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化学式为NaCl;
(4)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燃烧只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属于清洁能源,化学式为H2。
18.(1)7
(2) B 三##3
(3)177
【详解】(1)由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得x=35-2-8-18=7。故填:7;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最外电子数也是7且与溴原子相等的是B。A、C核电荷 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B、C核电荷数不同,属不同的元素,因此一共有三种元素。故填:B; 三;
(3)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知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94-117=177。
19.(1) 玻璃棒 引流
(2)
(3) AC##CA B
【详解】(1)图1为过滤,需要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故填:玻璃棒、引流;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①A、粗盐中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故不是纯净的氯化钠,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B、海水属于溶液,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故海水进入储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不符合题意;
C、在蒸发的过程中,溶剂质量不断减少,溶质质量不变,故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D、随着蒸发的不断进行,溶剂水不断减少,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②因为海水中溶解了很多物质,又苦又咸,除了含H2O外,还含有大量的Na+、Ca2+、Cl-、Mg2+、 等,而通过蒸发水分,只是大部分的氯化钠结晶析出,但母液中仍含有氯化钠,所以母液中所含的微粒仍然有:Na+、Ca2+、Cl-、Mg2+、、H2O等,故选:B。
20.(1)二氧化碳
(2) 分解反应
(3) NaCl +1价
【详解】(1)“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
(2)在熔融的氯化镁中有能自由移动的镁离子,通入直流电后,氯离子向阳极移动,在阳极上失去电子,氧化成氯原子,两个氯原子结合成1个氯分子;镁离子向阴极移动,在阴极上得到电子,还原成单质镁;化学方程式为:;
上述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3)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根据此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有2个氯原子、2个钠原子、2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反应后有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X中含1个钠原子和1个氯原子,化学式为NaCl;
NaClO中氧元素为-2价,钠元素为+1价,根据化学式代数和为0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21.(1)乙甲丙
(2)降温结晶
(3)加入丙
(4)丙甲乙
(5)28.57%
【详解】(1)由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30°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2)当甲混有少量的乙时,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所以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3)若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单最可靠的方法是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故填:加入丙;
(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丙<甲<乙,因为降温后甲、乙是饱和溶液但是乙的溶解度大于甲,乙的质量分数大于甲,丙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质量分数还是最小,故填丙甲乙;
(5)50°C时,乙的溶解度40g,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50g水中最多溶解20g,30g乙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70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2.(1)H2
(2)Na2CO3+Ca(OH)2=CaCO3↓+2NaOH
(3)CaCO3+2HCl=CaCl2+H2O+CO2↑
【分析】此题的解题突破口在于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F是碳酸钙,A是常见的无色液体,则A可能是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甲是生活里常用的燃料,能与B反应,则B可能是氧气,生成的D可能是二氧化碳,则C可能是氢气,E能生成碳酸钙,则E可能是碳酸钠(或钾盐),代入框图,符合题意,推断合理。
【详解】(1)A是常见的无色液体,则A可能是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甲是生活里常用的燃料,能与B反应,则B可能是氧气,生成的D可能是二氧化碳,则C可能是氢气,所以答案为:H2;
(2)E能生成碳酸钙,则E可能是碳酸钠(碳酸钾也可以),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3)由分析可知,D可能是二氧化碳,F是碳酸钙,碳酸钙可以与盐酸(也可为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3.(1)长颈漏斗
(2) 催化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详解】(1)A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选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中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选用装置D,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则氧气应该从a口通入,氧气具有助燃性,验证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24.(1)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产生蓝色沉淀
(3) 硫酸铜 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
【详解】(1)①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②氢氧化钠变质后的生成物碳酸钠与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猜想一成立,说明溶液中既有碳酸钠,又有氢氧化钠,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碳酸钠与BaCl2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而被完全除去,再滴加CuCl2溶液,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会与CuCl2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故会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
(3)①氢氧化钠与硫酸铜也会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②根据除杂的原则,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实际就是要将杂质离子碳酸根离子转化为气体或沉淀或水,所以可以加入氢离子或钙离子或钡离子,但氢离子会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这样把氢氧化钠也除掉了,如果加可溶性钙盐或钡盐,又会生成可溶性的钠盐,引入新的杂质,故只能加碱,即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25.(1)减少样品的质量至天平平衡
(2)解:设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19.6%
答: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详解】(1)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称量样品质量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向左偏转,说明样品的质量偏大,则应减少样品的质量至天平平衡;
(2)见答案。
答案第10页,共10页
答案第9页,共10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东省威海荣成市实验教学联盟(五四制)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

下一篇:2024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化学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