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城第一初级中学2018-2019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安徽省宿城第一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商河期中)“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 粮食酿酒
B. 纺纱织布
C. 烧制瓷器
D. 冶炼生铁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粮食酿酒是将粮食发酵,该变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纺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烧制陶瓷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D、冶炼生铁是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解题,主要看有无新物质生成;
2.(2018九上·宿城月考)近期,一部系列科普专题片《我们需要化学》热播,该片深入浅出地为观众呈现了化学的本源,以及我们生活的化学本质.下列对化学科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B.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C.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D.化学为人类健康提供了保障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的物质生成,所以利用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化学的发展污染物排放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但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污染逐步得到改善,而且人们利用化学的手段在治理环境污染最终不一定导致环境恶化,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利用化学的手段可以获得治理疾病的药物,为人类健康提供了保障,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分析】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的物质生成,化学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C、化学的发展污染物排放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人们提高环境意识,在治理环境污染最终不一定导致环境恶化;
D、利用化学的手段可以获得治理疾病的新药物。
3.(2018九上·宿城月考)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下列属于甲烷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 B.难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小 D.可燃性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无色无味气体,颜色、状态、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难溶于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密度比空气小,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腐蚀性。
4.(2018九上·东河期中)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大理石可以磨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B.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了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时变大了
D.碘液能使淀粉变蓝,酒精不能使淀粉变蓝,是由于不同种物质韵分子性质不同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大理石可以磨成粉末仍是物质的小颗粒,不是分子,不符合题意;
B: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分子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仍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间隔变大了,不是分子变大,不符合题意;
D:碘液能使淀粉变蓝,酒精不能使淀粉变蓝,是由于不同种物质韵分子性质不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子体积质量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5.(2018九上·宿城月考)下列各图中黑圈和白圈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A不符合题意;
B.该物质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B符合题意;
C.该物质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C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是: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6.(2018九上·宿城月考)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⑦②③①④⑤⑥ B.①⑦③②⑤④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可知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⑦②③①④⑤⑥。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
1、装配实验装置(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管口放一小团棉花(防止热的氧气流把高锰酸钾粉末吹入导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酒精灯外焰要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5、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放出时开始收集。
(①在加热前就应把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等待收集;②开始有气泡不要就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③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溢出时,证明已满。)
6、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面。
7、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7.(2018九上·宿城月考)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加热液体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B.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反之则相反,图中所示操作符合题意;
D.根据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
B、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否则会引起火灾。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
D、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8.(2018九上·宿城月考)氯气一种黄绿色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常用于自来水消毒。生产漂白粉和盐酸等。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下列关于氯气制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
B.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排水法收集
【答案】B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A、根据“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可知,制氯气需要加热,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故A不符合题意;
B、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符合题意;
C、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不符合题意;
D、氯气能溶于水,不能采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可知,反应属于固液加热型。
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氯气能溶于水,所以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
9.(2018九上·宿城月考)推理时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因此物理变化也伴随着化学变化
B.二氧化锰是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因此二氧化锰能改变反应速率
C.物质燃烧是较剧烈的氧化反应,因此氧化反应都是剧烈的
D.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氧气具有可燃性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氧化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如:氯化钠溶于水,只发生了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二氧化锰是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因此二氧化锰能改变反应速率,符合题意;
C.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叫氧化反应。物质燃烧是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都是剧烈的,如: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D.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氧气具有助燃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B、催化剂,只是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
C、物质燃烧是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也有缓慢氧化,如:铁生锈。
D、氧气具有助燃性。
10.(2018九上·宿城月考) 、 两圆分别表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中,属于反应 的是()
A.镁+氧气 氧化镁
B.二氧化碳+水→碳酸
C.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D.水 氢气+氧气
【答案】A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C两圆分别表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B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
A.镁+氧气 氧化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水→碳酸,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B 不符合题意;
C.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水 氢气+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A、C两圆分别表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B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
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简答题
11.(2018九上·宿城月考)走进超市,小明来到食品区发现一些包装袋内充满了气体,看上去好个小“枕头”。如图是一包薯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薯片的主要成分有土豆、盐等,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填充气体的主要作用是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回答两点即可):①   ②   
(4)薯片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   
(5)若所充气体是氮气,则实验室收集氮气的方法是   
【答案】(1)混合物
(2)防止变质(或防止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答案合理即可)
(3)安全、无毒;廉价、易得,化学性质稳定,与食品不发生化学反应(任写两点即可)
(4)水蒸气
(5)排水法
【知识点】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
【解析】【解答】(1)薯片的主要成分有土豆、盐等,含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填充气体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变质(或防止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
(3)充气包装是现代常用的食品包装方式,是为了防止膨化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或变质,所充入的气体首先应具备:安全、无毒,廉价、易得,化学性质稳定,与食品不发生化学反应等;
(4)放在空气中的薯片变软,是由于薯片吸收水分而变潮,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5)氮气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收集氮气的方法是排水法。
【分析】(1)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2)填充气体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食品变质,或防止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
(3)因为是在食品中加入的气体,所以充入的气体首先应具备:安全、无毒,廉价、易得,化学性质稳定,与食品不发生化学反应等。
(4)放在空气中的薯片变软,是由于薯片吸收水分而变潮,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5)气体的收集方法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
12.(2018九上·宿城月考)小强同学经过查阅资料得知:铝丝和铁丝一样,也能在氧气中燃烧,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你结合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底预先铺少量沙子的目的是   。
(2)铝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   。
(3)用正确方法引燃铝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后,未观察到铝丝发生剧烈燃烧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人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表所示:
气体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X 78% 75%
Y 21% 15%
二氧化碳 0.03% 3.68%
水 0.02% 5.44%
其它 0.95% 0.88%
①请你判断:表中X是   ,Y是   ;
②欲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其实验方法是   。
【答案】(1)防止生成物熔化落下时炸裂瓶底。(意思合理亦可给分)
(2)引燃铝丝、(或提供热量,意思合理亦可给分)
(3)铝丝表面有氧化物(或氧气不纯,意思合理亦可给分)
(4)氮气;氧气;对着干燥的玻璃片(或镜子)呼气,玻璃片(或镜子)表面出现水滴。(意思合理亦可给分)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1)铝丝燃烧的生成物温度很高,溅落到集气瓶底部容易炸裂。集气瓶底预先铺少量沙子目的是防止生成物熔化落下时炸裂瓶底;
(2)铝丝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引燃铝丝的办法与铁丝引燃的方法相同,用火柴燃烧来引燃,铝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引燃铝丝(或提供热量);
(3)未观察到铝丝发生剧烈燃烧现象,可能是:铝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未除去或氧气不纯,氧气不纯等;
(4)①由于人吸入的气体是空气,体积分数占78%的X是氮气,体积分数占21%的Y是氧气;
②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欲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其实验方法是对着干燥的玻璃片(或镜子)呼气,玻璃片(或镜子)表面出现水滴。
【分析】(1)铝丝燃烧的生成物温度很高,溅落到集气瓶底部,容易使集气瓶炸裂。
(2)铝丝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所以需要引燃铝丝,用火柴燃烧来引燃,有助于铝燃烧。
(3)铝很活泼,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氧化膜。
(4)①空气中体积分数占78%的气体是氮气,体积分数占21%的气体是氧气;
②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所以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其实验方法是对着干燥而冷的玻璃片(或镜子)呼气,玻璃片(或镜子)表面出现水滴或水雾。
三、实验题
13.(2018九上·宿城月考)根据下图所示,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图F实验的目是   。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是   和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为   。
(3)在该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的物质是   ,检验氧气已集满的是   。
【答案】(1)集气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B;E(或D);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集满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标号a仪器的名称是集气瓶,图F实验的目是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应该选择B装置来制取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应该选择E或D装置来收集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为: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集满。
【分析】(1)收集气体的仪器是集气瓶;图F是手捂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采用装置时装置B。
(3)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速度,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
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利用了氧气独有性质,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四、推断题
14.(2018九上·宿城月考)A,B,C,D,E,F,G,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F都是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推断出下列物质(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A   、D   、H   。
(2)写出反应②③的反应文字表达式,并指出②反应的基本类型:
②   ;   反应。
③   。
【答案】(1)KMnO4;O2;CO2
(2)过氧化氢 水+氧气;分解反应;碳+氧气 二氧化碳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加热能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D,所以D是氧气,A是高锰酸钾;
G在氧气燃烧能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H,所以H是二氧化碳,G是黑色固体,G是碳;
B与无色液体E混合能产生氧气,且B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所以B是二氧化锰,E是过氧化氢,生成的F是水;
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C是锰酸钾,经过验证,推出的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
(1)A是高锰酸钾,化学式为:KMnO4;D是氧气,化学式为:O2;H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反应②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反应③是木炭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 二氧化碳。
【分析】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固体,
能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
黑色固体有碳单质,铁,氧化铜等,
催化剂,只是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以上这些内容可以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五、科学探究题
15.(2018九上·宿城月考)某研究小组发现,将适量淀粉放人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对于此现象,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淀粉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作出猜想]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向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再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 小木条不复燃
② 向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再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 产生大量气泡,小木条复燃
③ 将②中反应结束,将试管中的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得固体物质0.5g
④ 将③中所得固体放放试管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 产生大量气泡,小木条复燃
(1)[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③④证明淀粉的   和   在反应前后均未发生变化。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写出淀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3)[实验拓展]
该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相关教据见下表:
实验编号 3%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I 20mL 淀粉0.5g a
II 20mL 二氧化锰0.5g b
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是指   ;最后结果表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较好,则a   b(填“<”、“>”或“=”)。
(4)小明用坩埚钳夹取少量光亮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后,迅速插入一只装有20mL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且变黑的铜丝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于是得出结论:氧化铜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有同学认为这个结论不可靠,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还可能与   有关。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   
【答案】(1)质量;化学性质
(2)过氧化氢 水+氧气
(3)收集25mL气体所需的时间;>
(4)温度;用坩埚钳夹取少量光亮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冷却后将铜丝插入一只盛有20mL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试管内是否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知识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解析】【解答】(1)实验③、④证明淀粉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未发生变化,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淀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
(3)根据“该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可知,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生成25mL气体需要的时间;
最后结果若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较好,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生成25mL气体需要的时间较短,则a>b;
(4)这个结论不可靠,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还可能与温度有关,这是因为灼烧时温度较高,温度升高时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验证氧化铜是否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了催化作用时,可设计如下实验:用坩埚钳夹取少量光亮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冷却后将铜丝插入一只盛有20mL 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试管内是否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分析】(1)通过实验③,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为0.5g,说明淀粉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均未发生变化;
通过实验④,淀粉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未发生变化。
(2)根据题目中叙述可知,反应物是过氧化氢,条件是淀粉作催化剂,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反应速度越快,所需要的时间越短。
(4)化学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六、填空题
16.(2018九上·宿城月考)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两套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铜粉在加热条件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固体):
装置一
装置二
(1)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
(2)根据实验测得的相关数据(见下表),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5mL 15mL 7mL    
【答案】(1)装置二;装置二中的气球在玻璃管的后部,更易让空气流通,氧气与铜能充分反应
(2)20%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装置二中的气球在玻璃管的后部,更易让空气流通,氧气与铜能充分反应;
(2)反应前空气的总量为40mL,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为7mL,则反应了的氧气为15mL-7mL=8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分析】(1)装置一中气球中一定有没有参加反应的空气,装置二中气球中的气体是与铜粉反应后的空气气体,因为装置二中的气球在玻璃管的后部,更易让空气流通,氧气与铜能充分反应。
(2)反应前空气的总量为:25mL+15mL=40mL,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为7mL,则反应了的氧气为15mL-7mL=8mL,
安徽省宿城第一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商河期中)“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 粮食酿酒
B. 纺纱织布
C. 烧制瓷器
D. 冶炼生铁
2.(2018九上·宿城月考)近期,一部系列科普专题片《我们需要化学》热播,该片深入浅出地为观众呈现了化学的本源,以及我们生活的化学本质.下列对化学科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B.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C.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D.化学为人类健康提供了保障
3.(2018九上·宿城月考)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下列属于甲烷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 B.难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小 D.可燃性
4.(2018九上·东河期中)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大理石可以磨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B.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了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时变大了
D.碘液能使淀粉变蓝,酒精不能使淀粉变蓝,是由于不同种物质韵分子性质不同
5.(2018九上·宿城月考)下列各图中黑圈和白圈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6.(2018九上·宿城月考)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⑦②③①④⑤⑥ B.①⑦③②⑤④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7.(2018九上·宿城月考)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加热液体
8.(2018九上·宿城月考)氯气一种黄绿色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常用于自来水消毒。生产漂白粉和盐酸等。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下列关于氯气制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
B.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排水法收集
9.(2018九上·宿城月考)推理时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因此物理变化也伴随着化学变化
B.二氧化锰是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因此二氧化锰能改变反应速率
C.物质燃烧是较剧烈的氧化反应,因此氧化反应都是剧烈的
D.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氧气具有可燃性
10.(2018九上·宿城月考) 、 两圆分别表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中,属于反应 的是()
A.镁+氧气 氧化镁
B.二氧化碳+水→碳酸
C.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D.水 氢气+氧气
二、简答题
11.(2018九上·宿城月考)走进超市,小明来到食品区发现一些包装袋内充满了气体,看上去好个小“枕头”。如图是一包薯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薯片的主要成分有土豆、盐等,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填充气体的主要作用是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回答两点即可):①   ②   
(4)薯片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   
(5)若所充气体是氮气,则实验室收集氮气的方法是   
12.(2018九上·宿城月考)小强同学经过查阅资料得知:铝丝和铁丝一样,也能在氧气中燃烧,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你结合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底预先铺少量沙子的目的是   。
(2)铝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   。
(3)用正确方法引燃铝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后,未观察到铝丝发生剧烈燃烧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人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表所示:
气体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X 78% 75%
Y 21% 15%
二氧化碳 0.03% 3.68%
水 0.02% 5.44%
其它 0.95% 0.88%
①请你判断:表中X是   ,Y是   ;
②欲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其实验方法是   。
三、实验题
13.(2018九上·宿城月考)根据下图所示,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图F实验的目是   。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是   和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为   。
(3)在该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的物质是   ,检验氧气已集满的是   。
四、推断题
14.(2018九上·宿城月考)A,B,C,D,E,F,G,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F都是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推断出下列物质(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A   、D   、H   。
(2)写出反应②③的反应文字表达式,并指出②反应的基本类型:
②   ;   反应。
③   。
五、科学探究题
15.(2018九上·宿城月考)某研究小组发现,将适量淀粉放人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对于此现象,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淀粉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作出猜想]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向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再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 小木条不复燃
② 向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再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 产生大量气泡,小木条复燃
③ 将②中反应结束,将试管中的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得固体物质0.5g
④ 将③中所得固体放放试管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 产生大量气泡,小木条复燃
(1)[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③④证明淀粉的   和   在反应前后均未发生变化。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写出淀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3)[实验拓展]
该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相关教据见下表:
实验编号 3%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I 20mL 淀粉0.5g a
II 20mL 二氧化锰0.5g b
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是指   ;最后结果表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较好,则a   b(填“<”、“>”或“=”)。
(4)小明用坩埚钳夹取少量光亮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后,迅速插入一只装有20mL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且变黑的铜丝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于是得出结论:氧化铜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有同学认为这个结论不可靠,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还可能与   有关。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   
六、填空题
16.(2018九上·宿城月考)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两套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铜粉在加热条件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固体):
装置一
装置二
(1)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
(2)根据实验测得的相关数据(见下表),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5mL 15mL 7mL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粮食酿酒是将粮食发酵,该变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纺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烧制陶瓷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D、冶炼生铁是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解题,主要看有无新物质生成;
2.【答案】C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的物质生成,所以利用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化学的发展污染物排放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但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污染逐步得到改善,而且人们利用化学的手段在治理环境污染最终不一定导致环境恶化,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利用化学的手段可以获得治理疾病的药物,为人类健康提供了保障,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分析】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的物质生成,化学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C、化学的发展污染物排放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人们提高环境意识,在治理环境污染最终不一定导致环境恶化;
D、利用化学的手段可以获得治理疾病的新药物。
3.【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无色无味气体,颜色、状态、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难溶于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密度比空气小,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腐蚀性。
4.【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大理石可以磨成粉末仍是物质的小颗粒,不是分子,不符合题意;
B: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分子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仍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间隔变大了,不是分子变大,不符合题意;
D:碘液能使淀粉变蓝,酒精不能使淀粉变蓝,是由于不同种物质韵分子性质不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子体积质量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A不符合题意;
B.该物质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B符合题意;
C.该物质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C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是: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6.【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可知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⑦②③①④⑤⑥。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
1、装配实验装置(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管口放一小团棉花(防止热的氧气流把高锰酸钾粉末吹入导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酒精灯外焰要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5、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放出时开始收集。
(①在加热前就应把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等待收集;②开始有气泡不要就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③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溢出时,证明已满。)
6、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面。
7、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7.【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B.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反之则相反,图中所示操作符合题意;
D.根据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
B、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否则会引起火灾。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
D、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8.【答案】B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A、根据“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可知,制氯气需要加热,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故A不符合题意;
B、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符合题意;
C、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不符合题意;
D、氯气能溶于水,不能采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可知,反应属于固液加热型。
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氯气能溶于水,所以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
9.【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氧化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如:氯化钠溶于水,只发生了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二氧化锰是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因此二氧化锰能改变反应速率,符合题意;
C.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叫氧化反应。物质燃烧是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都是剧烈的,如: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D.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氧气具有助燃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B、催化剂,只是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
C、物质燃烧是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也有缓慢氧化,如:铁生锈。
D、氧气具有助燃性。
10.【答案】A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C两圆分别表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B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
A.镁+氧气 氧化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水→碳酸,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B 不符合题意;
C.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水 氢气+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A、C两圆分别表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B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
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变化。
11.【答案】(1)混合物
(2)防止变质(或防止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答案合理即可)
(3)安全、无毒;廉价、易得,化学性质稳定,与食品不发生化学反应(任写两点即可)
(4)水蒸气
(5)排水法
【知识点】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
【解析】【解答】(1)薯片的主要成分有土豆、盐等,含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填充气体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变质(或防止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
(3)充气包装是现代常用的食品包装方式,是为了防止膨化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或变质,所充入的气体首先应具备:安全、无毒,廉价、易得,化学性质稳定,与食品不发生化学反应等;
(4)放在空气中的薯片变软,是由于薯片吸收水分而变潮,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5)氮气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收集氮气的方法是排水法。
【分析】(1)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2)填充气体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食品变质,或防止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
(3)因为是在食品中加入的气体,所以充入的气体首先应具备:安全、无毒,廉价、易得,化学性质稳定,与食品不发生化学反应等。
(4)放在空气中的薯片变软,是由于薯片吸收水分而变潮,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5)气体的收集方法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
12.【答案】(1)防止生成物熔化落下时炸裂瓶底。(意思合理亦可给分)
(2)引燃铝丝、(或提供热量,意思合理亦可给分)
(3)铝丝表面有氧化物(或氧气不纯,意思合理亦可给分)
(4)氮气;氧气;对着干燥的玻璃片(或镜子)呼气,玻璃片(或镜子)表面出现水滴。(意思合理亦可给分)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1)铝丝燃烧的生成物温度很高,溅落到集气瓶底部容易炸裂。集气瓶底预先铺少量沙子目的是防止生成物熔化落下时炸裂瓶底;
(2)铝丝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引燃铝丝的办法与铁丝引燃的方法相同,用火柴燃烧来引燃,铝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引燃铝丝(或提供热量);
(3)未观察到铝丝发生剧烈燃烧现象,可能是:铝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未除去或氧气不纯,氧气不纯等;
(4)①由于人吸入的气体是空气,体积分数占78%的X是氮气,体积分数占21%的Y是氧气;
②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欲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其实验方法是对着干燥的玻璃片(或镜子)呼气,玻璃片(或镜子)表面出现水滴。
【分析】(1)铝丝燃烧的生成物温度很高,溅落到集气瓶底部,容易使集气瓶炸裂。
(2)铝丝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所以需要引燃铝丝,用火柴燃烧来引燃,有助于铝燃烧。
(3)铝很活泼,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氧化膜。
(4)①空气中体积分数占78%的气体是氮气,体积分数占21%的气体是氧气;
②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所以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其实验方法是对着干燥而冷的玻璃片(或镜子)呼气,玻璃片(或镜子)表面出现水滴或水雾。
13.【答案】(1)集气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B;E(或D);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集满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标号a仪器的名称是集气瓶,图F实验的目是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应该选择B装置来制取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应该选择E或D装置来收集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为: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集满。
【分析】(1)收集气体的仪器是集气瓶;图F是手捂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采用装置时装置B。
(3)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速度,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
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利用了氧气独有性质,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4.【答案】(1)KMnO4;O2;CO2
(2)过氧化氢 水+氧气;分解反应;碳+氧气 二氧化碳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加热能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D,所以D是氧气,A是高锰酸钾;
G在氧气燃烧能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H,所以H是二氧化碳,G是黑色固体,G是碳;
B与无色液体E混合能产生氧气,且B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所以B是二氧化锰,E是过氧化氢,生成的F是水;
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C是锰酸钾,经过验证,推出的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
(1)A是高锰酸钾,化学式为:KMnO4;D是氧气,化学式为:O2;H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反应②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反应③是木炭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 二氧化碳。
【分析】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固体,
能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
黑色固体有碳单质,铁,氧化铜等,
催化剂,只是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以上这些内容可以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15.【答案】(1)质量;化学性质
(2)过氧化氢 水+氧气
(3)收集25mL气体所需的时间;>
(4)温度;用坩埚钳夹取少量光亮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冷却后将铜丝插入一只盛有20mL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试管内是否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知识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解析】【解答】(1)实验③、④证明淀粉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未发生变化,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淀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
(3)根据“该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可知,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生成25mL气体需要的时间;
最后结果若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较好,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生成25mL气体需要的时间较短,则a>b;
(4)这个结论不可靠,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还可能与温度有关,这是因为灼烧时温度较高,温度升高时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验证氧化铜是否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了催化作用时,可设计如下实验:用坩埚钳夹取少量光亮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冷却后将铜丝插入一只盛有20mL 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试管内是否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分析】(1)通过实验③,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为0.5g,说明淀粉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均未发生变化;
通过实验④,淀粉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未发生变化。
(2)根据题目中叙述可知,反应物是过氧化氢,条件是淀粉作催化剂,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反应速度越快,所需要的时间越短。
(4)化学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16.【答案】(1)装置二;装置二中的气球在玻璃管的后部,更易让空气流通,氧气与铜能充分反应
(2)20%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装置二中的气球在玻璃管的后部,更易让空气流通,氧气与铜能充分反应;
(2)反应前空气的总量为40mL,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为7mL,则反应了的氧气为15mL-7mL=8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分析】(1)装置一中气球中一定有没有参加反应的空气,装置二中气球中的气体是与铜粉反应后的空气气体,因为装置二中的气球在玻璃管的后部,更易让空气流通,氧气与铜能充分反应。
(2)反应前空气的总量为:25mL+15mL=40mL,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为7mL,则反应了的氧气为15mL-7mL=8mL,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上海市宝山区民办交华中学2017-2018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下一篇: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七中学2019-2020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