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民办交华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16九上·呼伦贝尔开学考)取一些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
A.食盐是由什么成分组成 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
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D.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解:根据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A是组成;C是性质及用途;D是结构.
故选B.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2017九上·宝山月考)以下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风力发电 C.天然气燃烧 D.滴水成冰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海水晒盐是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是混合物的简单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风力发电是利用轮子的转动做功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化时都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看变化时是否生成了其它物质,这也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3.(2017九上·安图月考)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
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C.外出时佩戴反雾霾口罩
D.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植树造林;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燃煤发电,增大太阳能的发电;这三个措施都是有利于雾霾的治理,属于保护环境的好的行为。外出带口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雾霾现象。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的治理雾霾的措施分析
4.(2017九上·宝山月考)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葡萄酒
C.蒸馏水 D.豆浆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蒸馏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是:是否有一种物质组成的。
5.(2017九上·宝山月考)含氟牙膏中常添加氟化钠,NaF中F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2 C.0 D.+1
【答案】A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设NaF中F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得:+1+X=0,则X=-1。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6.(2017九上·宝山月考)乙酸(CH3COOH)是食醋的有效成分。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乙酸由4种元素组成
B.一个乙酸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
C.乙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g
D.乙酸分子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4:3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A错;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得一个乙酸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为:8;故B正确;
C、根据乙酸的化学式CH3COOH可得,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2+4+16×2=60,单位是1,一般不写,故C错误;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乙酸分子中C,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2):(16×2)=3:4;故D错误;
故选B.
7.(2015九上·昭觉期末)将“神舟八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 )
A.N2O4 B.NO2 C.N2O D.CH4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R═3N2+4H2O+2CO2,反应物中碳、氢、氮原子个数分别为2、8、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6、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R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8个氧原子,则每个R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N2O4.
故选A.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R的化学式.
8.(2017九上·宝山月考)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征不一致的选项是()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运动的
C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给篮球充气,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
B.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腔中,故B不符合题意;
C.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100mL,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隔,与分子有质量无关,故C符合题意;
D.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原因是氧化汞分子离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大量氧分子聚集氧气,大量的汞原子聚集成汞。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说明了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分子间有间隙,增大压强,分子间间隔变小。
B、分子在不断的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隔。一杯子在装满小石子后,还可以继续灌入许多沙子,这时它们的体积就小于原来它们的体积之和,原因就在于石子和石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和分子之间的情形与此相同。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
9.(2017九上·宝山月考)下列方程式表示的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B.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特点“多变一”。
10.(2017九上·宝山月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以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B.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C.因为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有色的光,所以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D.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它能用于灭火
【答案】B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不符合题意;
B.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作助燃剂,但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有色的光,用于制作霓虹灯,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助燃剂。
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有色的光,用于制作霓虹灯。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11.(2017九上·宝山月考)与化学实验成功无必然联系的因素是()
A.严谨的科学态度 B.科学的实验方案
C.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D.偶然的巧合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做化学实验要具有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实验方案要科学、合理,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要可行,不能仅靠一次实验结果就下结论,防止偶然的发生,而造成不符合题意的结论。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实验的成功,不是偶然事件。
12.(2017九上·宝山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检查气密性
C. 读液体体积
D. 加热液体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图示操作不符合题意;故不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
C.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读数不能仰视,图示操作不符合题意;故不符合题意;
D.加热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示操作不符合题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两查”:检查灯心是否浸入酒精中,检查酒精灯中酒精是否多于容积的三分之一;
“二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一不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火焰。
B、手捂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C、读取量筒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不可俯视或仰视,否则“俯大仰小”。
D、加热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13.(2017九上·宝山月考)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含四分之一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集气瓶中灌 的水
B. 集气瓶中灌 的水
C. 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 处
D. 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 处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A.需要收集一瓶大约 空气的氧气,即收集 的氧气,所以集气瓶中应灌 的水,故A不符合题意;
B.需要收集一瓶大约 空气的氧气,即收集 的氧气,所以集气瓶中应灌 的水,故B符合题意;
C.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无法收集 的氧气,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会聚集在下部,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无法收集 的氧气,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会聚集在下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无法准确收集含有多少空气的氧气 ;
在集气瓶中应灌 的水,再用排水法就可以收集大约 空气的氧气。
14.(2017九上·宝山月考)下列试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故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实验现象就是在实验过程中,人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东西:如热量放出,物体形态变化,颜色的变化,气味放出,沉淀的生成,气泡的产生等等。
15.(2017九上·宝山月考)关于粗盐提纯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B.上面二步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
C.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滤液浑浊
D.蒸发时看到大量食盐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水蒸干
【答案】B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不符合题意;
B.上面三步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是不相同的,符合题意;
C.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滤液浑浊,不符合题意;
D.蒸发时看到大量食盐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水蒸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粗盐提纯的方法:
(1)粗盐加到盛有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固体食盐逐渐溶解而减少,食盐水略显浑浊。
(2)过滤: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过滤器中的液面不能超过滤纸的边缘 。若滤液浑浊,再过滤一次,不溶物留在滤纸上,液体渗过滤纸,沿漏斗颈流入另一个烧杯中。 一帖二低三靠。
(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水分蒸发,逐渐析出固体。
16.(2017九上·宝山月考)下列适宜封入食品包装盒中用来吸收盒内的氧气,延长食品保质期的物质是()
A.红磷 B.活性炭 C.铁粉 D.生石灰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红磷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异味、色素、有毒气体,不能除去氧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铁粉能和空气中的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把氧气除去,此选项符合题意;
D.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但不能与氧气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适宜封入食品包装盒中用来吸收盒内的氧气,延长食品保质期的物质,这样的物质容易与食品包装盒中氧气,水反应,但是不污染食物。
17.(2017九上·宝山月考)对于化学方程式 的读法错误的是()
A.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
B.该反应中反应物是镁和氧气,生成物是氧化镁
C.在点燃条件下,每2mol镁和1mol氧气反应生成2mol氧化镁
D.在点燃条件下,每24克镁跟32克氧气反应生成40克氧化镁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不符合题意;
B.化学方程式中,等号的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由化学方程式 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是镁和氧气,生成物是氧化镁,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 可知,在点燃条件下,每2mol镁和1mol氧气反应生成2mol氧化镁,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 可知,在点燃条件下,每48克镁跟32克氧气反应生成80克氧化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等号的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中间的是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等于化学式前系数之比。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与系数的乘积之比。
18.(2017九上·宝山月考)对物质的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质量的另一种表示方式,单位是g/mol
B.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数量,数值上等于式量,单位是mol
C.物质的量就是6.02×1023个微粒的质量,单位是g
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体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物质的量不是物质质量的另一种表示方式,单位是mol,故选项说法错误.
B、物质的量不是物质的数量,数值上等于物质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单位是mol,故选项说法错误.
C、物质的量的单位是mol,故选项说法错误.
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基本量之一,物质的量等于物质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单位是mol,一摩尔任何物质中含有的微粒个数是6.02×1023个;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19.(2017九上·宝山月考)在质量相等的CO和CO2中,含有氧原子个数比是()
A.1:2 B.2:1 C.11:14 D.14:11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利用相等质量的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求其分子个数比,再利用这两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是一个与两个氧原子进行计算,假设两物质的质量都是m,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 : =11:7,则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1:(7×2)=11:14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假设两物质的质量都是m;
再计算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等于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的之比;
最后计算氧原子的个数比,因为这两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是一个与两个氧原子。
20.(2017九上·宝山月考)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 70% 14% m 10%
反应后 42% n 40% 10%
A.丙可能是单质
B.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前后质量的变化判断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甲反应前是70%,反应后为42%,质量减少了28%,是反应物,乙反应前是14%,反应后为1-42%-40%-10%=8%,质量减少了6%,是反应物,丙反应前是1-70%-14%-10%=6%,反应后为30%,质量增加了34%,是生成物,丁的质量不变,故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丙。
A.丙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不可能是单质,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C.物质Z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但并不知道是否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故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变化,可判断乙、丙的质量关系为3:17,故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丁的质量不变,所以可能丁不参加反应或者是催化剂。
判断出反应的化学表达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增加量或物质的减少量之比。
二、填空题
21.(2017九上·宝山月考)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写出下列符合要求的化学符号:
①2个氮原子 ;
②氯化铵的化学式 ;
③硝酸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答案】2N;NH4Cl;;Al2O3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①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原子表示为:2N。
②氯化铵中铵根显+1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NH4Cl。
③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硝酸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可表示为: 。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它们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故答案为:①2N;②NH4Cl;③ ;④Al2O3。
【分析】①元素符号前有数字,只表示原子的个数。
②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③元素的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的正上方,号前数后。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硅,铝,铁,钙等。
22.(2017九上·宝山月考)在下表中填写相应的物质名称、化学式、物质类别(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物质名称 氢氧化钡 硝酸钠
化学式 Fe2O3 H2CO3
物质类别 单质(稀有气体)
【答案】氦气;He;氧化铁;氧化物;Ba(OH)2;碱;碳酸;酸;NaNO3;盐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氦气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故氦气的化学式为:He;氧化铁属于氧化物;氢氧化钡属于碱,其化学式为:Ba(OH)2;碳酸属于酸;硝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氦气 氧化铁 碳酸
He Ba(OH)2 NaNO3
氧化物 碱 酸 盐
【分析】(1)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
(2)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如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 。
23.(2017九上·宝山月考)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化学方程式用下列微观示意图表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微观 示意图
①请写出丙物质的化学式 ;下列属于丁物质的微观示意图的是 。
②能保持甲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填“分子”或“原子”),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填甲、乙、丙、丁)。
③从上述反应重能获得的信息有 (填一条即可)。
④上述微观示意图表示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CO;B;分子;甲、丙;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改变;H2O+C CO+H2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在一定条件下,水和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O+C CO+H2
①由微粒图示可知:丙微粒是由一个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所以,丙物质的化学式是:CO;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丁物质的微粒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属于丁物质的微观示意图的是B。
②甲是水,能保持甲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属于氧化物的是水和一氧化碳。
③从上述反应能获得的信息有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改变;
④在一定条件下,水和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O+C CO+H2。
【分析】①由微粒示意图分析,丙微粒是由什么原子构成的,再推断出丙物质的化学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H,1个O,1个C;反应后有丁,1个O,1个C,所以1个丁分子中含有2个H,推断丁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②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分子。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③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④根据微粒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
24.(2017九上·宝山月考)2015年10月,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所研究的青蒿素的化学式是C15H22O5,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是 ;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该物质的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摩尔该物质的分子中有 个氧原子。
【答案】282g/mol;63.8%;15:22:5;6.02×1024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青蒿素的化学式是C15H22O5,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22+16×5=282,单位g/mol,所以其摩尔质量是282g/mol;
2、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63.8%;
3、该物质的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也就是三者的原子个数比为15:22:5;
4、2摩尔该物质的分子中有2mol×5×6.02×1023个=6.02×1024 个氧原子。
故答案为:282g/mol;63.8%;15:22:5;6.02×1024。
【分析】1、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单位g/mol。;
2、
3、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4、1摩尔该物质的分子是6.02×1023个;根据化学式,分析出1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
最后用乘法计算2摩尔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
三、综合题
25.(2017九上·宝山月考)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一般由以下几个步骤:1.向a仪器中倒入双氧水 2.向b容器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3.按要求装配好仪器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收集气体
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填下列选项)
A.12345 B.34215 C.34125 D.43215
(2)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a
(3)用所给仪器组装用上述反应制氧气的装置,你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收集装置为 (填编号),选择这些装置的依据是 (填字母)。
A.属于固固型加热的反应 B.属于固液型不加热的反应
C.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D.制取的气体难溶于水
(4)若用图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O2,则气体的流向是导气管 进气 出气。
(5)若在反应后的残余物中提纯KCl,需进行以下操作,请把空缺处填上:
② ③
在①、②、③的操作中均用到的仪器是 。
(6)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收集到的氧气质量为9.6g,理论上需要氯酸钾固体多少摩尔?
【答案】(1);B
(2)分液漏斗
(3)A;C或D;BCD
(4)c;d
(5)过滤;蒸发结晶;玻璃棒
(6)0.2mol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原理是: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首先将装置连接起来,然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加固体后加液体,最后收集气体。故填: ;B;
(2)a是分液漏斗,通过分液漏斗可以向锥形瓶中注入液体药品;b是锥形瓶,常用作反应容器。故填:分液漏斗;锥形瓶。
(3)利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选择“固液装置”,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用D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可用C装置收集。故填:A,C或D,BCD;
(4)若用图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O2,则气体的流向是“长进短出”,从导气管c进气d出气;故填:c,d;
(5)通过过滤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用蒸发结晶法可将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故②是过滤;③是蒸发结晶。
①中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氯化钾的溶解;②中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③中通过用玻璃棒搅拌可以防止液体外溅,因此在①、②、③的操作中均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故填:②过滤;③蒸发结晶;玻璃棒。
(6)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收集到的氧气质量为9.6g,
设理论上需要氯酸钾固体质量为x。
,
解得x=24.5g
理论上需要氯酸钾固体的摩尔质量为:
故填:0.2mol。
【分析】(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实验步骤为组装,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反应,收集。
(2)分液漏斗有活塞,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量。
(3)根据反应原理的特点,是固液常温型,选择装置。
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4)因为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用图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O2,则气体的流向是“长进短出”。
(5)溶液中固液分离利用过滤方法;溶液中溶质与溶剂分离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法。
(6)先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氯酸钾的质量,再根据摩尔质量计算出需要氯酸钾的物质的量。
上海市宝山区民办交华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16九上·呼伦贝尔开学考)取一些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
A.食盐是由什么成分组成 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
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D.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
2.(2017九上·宝山月考)以下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风力发电 C.天然气燃烧 D.滴水成冰
3.(2017九上·安图月考)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
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C.外出时佩戴反雾霾口罩
D.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4.(2017九上·宝山月考)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葡萄酒
C.蒸馏水 D.豆浆
5.(2017九上·宝山月考)含氟牙膏中常添加氟化钠,NaF中F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2 C.0 D.+1
6.(2017九上·宝山月考)乙酸(CH3COOH)是食醋的有效成分。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乙酸由4种元素组成
B.一个乙酸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
C.乙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g
D.乙酸分子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4:3
7.(2015九上·昭觉期末)将“神舟八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 )
A.N2O4 B.NO2 C.N2O D.CH4
8.(2017九上·宝山月考)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征不一致的选项是()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运动的
C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A.A
B.B
C.C
D.D
9.(2017九上·宝山月考)下列方程式表示的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B.
C.
D.
10.(2017九上·宝山月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以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B.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C.因为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有色的光,所以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D.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它能用于灭火
11.(2017九上·宝山月考)与化学实验成功无必然联系的因素是()
A.严谨的科学态度 B.科学的实验方案
C.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D.偶然的巧合
12.(2017九上·宝山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检查气密性
C. 读液体体积
D. 加热液体
13.(2017九上·宝山月考)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含四分之一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集气瓶中灌 的水
B. 集气瓶中灌 的水
C. 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 处
D. 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 处
14.(2017九上·宝山月考)下列试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15.(2017九上·宝山月考)关于粗盐提纯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B.上面二步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
C.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滤液浑浊
D.蒸发时看到大量食盐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水蒸干
16.(2017九上·宝山月考)下列适宜封入食品包装盒中用来吸收盒内的氧气,延长食品保质期的物质是()
A.红磷 B.活性炭 C.铁粉 D.生石灰
17.(2017九上·宝山月考)对于化学方程式 的读法错误的是()
A.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
B.该反应中反应物是镁和氧气,生成物是氧化镁
C.在点燃条件下,每2mol镁和1mol氧气反应生成2mol氧化镁
D.在点燃条件下,每24克镁跟32克氧气反应生成40克氧化镁
18.(2017九上·宝山月考)对物质的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质量的另一种表示方式,单位是g/mol
B.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数量,数值上等于式量,单位是mol
C.物质的量就是6.02×1023个微粒的质量,单位是g
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体
19.(2017九上·宝山月考)在质量相等的CO和CO2中,含有氧原子个数比是()
A.1:2 B.2:1 C.11:14 D.14:11
20.(2017九上·宝山月考)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 70% 14% m 10%
反应后 42% n 40% 10%
A.丙可能是单质
B.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
二、填空题
21.(2017九上·宝山月考)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写出下列符合要求的化学符号:
①2个氮原子 ;
②氯化铵的化学式 ;
③硝酸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22.(2017九上·宝山月考)在下表中填写相应的物质名称、化学式、物质类别(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物质名称 氢氧化钡 硝酸钠
化学式 Fe2O3 H2CO3
物质类别 单质(稀有气体)
23.(2017九上·宝山月考)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化学方程式用下列微观示意图表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微观 示意图
①请写出丙物质的化学式 ;下列属于丁物质的微观示意图的是 。
②能保持甲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填“分子”或“原子”),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填甲、乙、丙、丁)。
③从上述反应重能获得的信息有 (填一条即可)。
④上述微观示意图表示的化学方程式是: 。
24.(2017九上·宝山月考)2015年10月,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所研究的青蒿素的化学式是C15H22O5,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是 ;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该物质的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摩尔该物质的分子中有 个氧原子。
三、综合题
25.(2017九上·宝山月考)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一般由以下几个步骤:1.向a仪器中倒入双氧水 2.向b容器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3.按要求装配好仪器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收集气体
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填下列选项)
A.12345 B.34215 C.34125 D.43215
(2)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a
(3)用所给仪器组装用上述反应制氧气的装置,你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收集装置为 (填编号),选择这些装置的依据是 (填字母)。
A.属于固固型加热的反应 B.属于固液型不加热的反应
C.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D.制取的气体难溶于水
(4)若用图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O2,则气体的流向是导气管 进气 出气。
(5)若在反应后的残余物中提纯KCl,需进行以下操作,请把空缺处填上:
② ③
在①、②、③的操作中均用到的仪器是 。
(6)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收集到的氧气质量为9.6g,理论上需要氯酸钾固体多少摩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解:根据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A是组成;C是性质及用途;D是结构.
故选B.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海水晒盐是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是混合物的简单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风力发电是利用轮子的转动做功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化时都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看变化时是否生成了其它物质,这也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3.【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植树造林;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燃煤发电,增大太阳能的发电;这三个措施都是有利于雾霾的治理,属于保护环境的好的行为。外出带口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雾霾现象。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的治理雾霾的措施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蒸馏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是:是否有一种物质组成的。
5.【答案】A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设NaF中F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得:+1+X=0,则X=-1。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6.【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A错;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得一个乙酸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为:8;故B正确;
C、根据乙酸的化学式CH3COOH可得,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2+4+16×2=60,单位是1,一般不写,故C错误;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乙酸分子中C,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2):(16×2)=3:4;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R═3N2+4H2O+2CO2,反应物中碳、氢、氮原子个数分别为2、8、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6、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R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8个氧原子,则每个R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N2O4.
故选A.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R的化学式.
8.【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给篮球充气,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
B.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腔中,故B不符合题意;
C.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100mL,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隔,与分子有质量无关,故C符合题意;
D.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原因是氧化汞分子离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大量氧分子聚集氧气,大量的汞原子聚集成汞。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说明了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分子间有间隙,增大压强,分子间间隔变小。
B、分子在不断的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隔。一杯子在装满小石子后,还可以继续灌入许多沙子,这时它们的体积就小于原来它们的体积之和,原因就在于石子和石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和分子之间的情形与此相同。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
9.【答案】A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B.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特点“多变一”。
10.【答案】B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不符合题意;
B.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作助燃剂,但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有色的光,用于制作霓虹灯,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助燃剂。
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有色的光,用于制作霓虹灯。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11.【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做化学实验要具有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实验方案要科学、合理,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要可行,不能仅靠一次实验结果就下结论,防止偶然的发生,而造成不符合题意的结论。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实验的成功,不是偶然事件。
12.【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图示操作不符合题意;故不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
C.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读数不能仰视,图示操作不符合题意;故不符合题意;
D.加热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示操作不符合题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两查”:检查灯心是否浸入酒精中,检查酒精灯中酒精是否多于容积的三分之一;
“二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一不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火焰。
B、手捂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C、读取量筒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不可俯视或仰视,否则“俯大仰小”。
D、加热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13.【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A.需要收集一瓶大约 空气的氧气,即收集 的氧气,所以集气瓶中应灌 的水,故A不符合题意;
B.需要收集一瓶大约 空气的氧气,即收集 的氧气,所以集气瓶中应灌 的水,故B符合题意;
C.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无法收集 的氧气,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会聚集在下部,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无法收集 的氧气,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会聚集在下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无法准确收集含有多少空气的氧气 ;
在集气瓶中应灌 的水,再用排水法就可以收集大约 空气的氧气。
14.【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故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实验现象就是在实验过程中,人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东西:如热量放出,物体形态变化,颜色的变化,气味放出,沉淀的生成,气泡的产生等等。
15.【答案】B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不符合题意;
B.上面三步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是不相同的,符合题意;
C.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滤液浑浊,不符合题意;
D.蒸发时看到大量食盐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水蒸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粗盐提纯的方法:
(1)粗盐加到盛有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固体食盐逐渐溶解而减少,食盐水略显浑浊。
(2)过滤: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过滤器中的液面不能超过滤纸的边缘 。若滤液浑浊,再过滤一次,不溶物留在滤纸上,液体渗过滤纸,沿漏斗颈流入另一个烧杯中。 一帖二低三靠。
(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水分蒸发,逐渐析出固体。
16.【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红磷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异味、色素、有毒气体,不能除去氧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铁粉能和空气中的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把氧气除去,此选项符合题意;
D.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但不能与氧气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适宜封入食品包装盒中用来吸收盒内的氧气,延长食品保质期的物质,这样的物质容易与食品包装盒中氧气,水反应,但是不污染食物。
17.【答案】D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不符合题意;
B.化学方程式中,等号的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由化学方程式 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是镁和氧气,生成物是氧化镁,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 可知,在点燃条件下,每2mol镁和1mol氧气反应生成2mol氧化镁,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 可知,在点燃条件下,每48克镁跟32克氧气反应生成80克氧化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等号的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中间的是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等于化学式前系数之比。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与系数的乘积之比。
18.【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物质的量不是物质质量的另一种表示方式,单位是mol,故选项说法错误.
B、物质的量不是物质的数量,数值上等于物质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单位是mol,故选项说法错误.
C、物质的量的单位是mol,故选项说法错误.
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基本量之一,物质的量等于物质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单位是mol,一摩尔任何物质中含有的微粒个数是6.02×1023个;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19.【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利用相等质量的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求其分子个数比,再利用这两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是一个与两个氧原子进行计算,假设两物质的质量都是m,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 : =11:7,则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1:(7×2)=11:14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假设两物质的质量都是m;
再计算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等于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的之比;
最后计算氧原子的个数比,因为这两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是一个与两个氧原子。
20.【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前后质量的变化判断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甲反应前是70%,反应后为42%,质量减少了28%,是反应物,乙反应前是14%,反应后为1-42%-40%-10%=8%,质量减少了6%,是反应物,丙反应前是1-70%-14%-10%=6%,反应后为30%,质量增加了34%,是生成物,丁的质量不变,故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丙。
A.丙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不可能是单质,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C.物质Z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但并不知道是否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故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变化,可判断乙、丙的质量关系为3:17,故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丁的质量不变,所以可能丁不参加反应或者是催化剂。
判断出反应的化学表达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增加量或物质的减少量之比。
21.【答案】2N;NH4Cl;;Al2O3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①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原子表示为:2N。
②氯化铵中铵根显+1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NH4Cl。
③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硝酸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可表示为: 。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它们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故答案为:①2N;②NH4Cl;③ ;④Al2O3。
【分析】①元素符号前有数字,只表示原子的个数。
②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③元素的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的正上方,号前数后。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硅,铝,铁,钙等。
22.【答案】氦气;He;氧化铁;氧化物;Ba(OH)2;碱;碳酸;酸;NaNO3;盐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氦气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故氦气的化学式为:He;氧化铁属于氧化物;氢氧化钡属于碱,其化学式为:Ba(OH)2;碳酸属于酸;硝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氦气 氧化铁 碳酸
He Ba(OH)2 NaNO3
氧化物 碱 酸 盐
【分析】(1)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
(2)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如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 。
23.【答案】CO;B;分子;甲、丙;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改变;H2O+C CO+H2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在一定条件下,水和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O+C CO+H2
①由微粒图示可知:丙微粒是由一个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所以,丙物质的化学式是:CO;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丁物质的微粒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属于丁物质的微观示意图的是B。
②甲是水,能保持甲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属于氧化物的是水和一氧化碳。
③从上述反应能获得的信息有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改变;
④在一定条件下,水和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O+C CO+H2。
【分析】①由微粒示意图分析,丙微粒是由什么原子构成的,再推断出丙物质的化学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H,1个O,1个C;反应后有丁,1个O,1个C,所以1个丁分子中含有2个H,推断丁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②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分子。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③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④根据微粒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
24.【答案】282g/mol;63.8%;15:22:5;6.02×1024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青蒿素的化学式是C15H22O5,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22+16×5=282,单位g/mol,所以其摩尔质量是282g/mol;
2、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63.8%;
3、该物质的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也就是三者的原子个数比为15:22:5;
4、2摩尔该物质的分子中有2mol×5×6.02×1023个=6.02×1024 个氧原子。
故答案为:282g/mol;63.8%;15:22:5;6.02×1024。
【分析】1、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单位g/mol。;
2、
3、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4、1摩尔该物质的分子是6.02×1023个;根据化学式,分析出1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
最后用乘法计算2摩尔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
25.【答案】(1);B
(2)分液漏斗
(3)A;C或D;BCD
(4)c;d
(5)过滤;蒸发结晶;玻璃棒
(6)0.2mol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原理是: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首先将装置连接起来,然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加固体后加液体,最后收集气体。故填: ;B;
(2)a是分液漏斗,通过分液漏斗可以向锥形瓶中注入液体药品;b是锥形瓶,常用作反应容器。故填:分液漏斗;锥形瓶。
(3)利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选择“固液装置”,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用D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可用C装置收集。故填:A,C或D,BCD;
(4)若用图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O2,则气体的流向是“长进短出”,从导气管c进气d出气;故填:c,d;
(5)通过过滤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用蒸发结晶法可将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故②是过滤;③是蒸发结晶。
①中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氯化钾的溶解;②中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③中通过用玻璃棒搅拌可以防止液体外溅,因此在①、②、③的操作中均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故填:②过滤;③蒸发结晶;玻璃棒。
(6)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收集到的氧气质量为9.6g,
设理论上需要氯酸钾固体质量为x。
,
解得x=24.5g
理论上需要氯酸钾固体的摩尔质量为:
故填:0.2mol。
【分析】(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实验步骤为组装,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反应,收集。
(2)分液漏斗有活塞,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量。
(3)根据反应原理的特点,是固液常温型,选择装置。
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4)因为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用图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O2,则气体的流向是“长进短出”。
(5)溶液中固液分离利用过滤方法;溶液中溶质与溶剂分离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法。
(6)先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氯酸钾的质量,再根据摩尔质量计算出需要氯酸钾的物质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