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八上·扬州期末)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你所在考场的温度为50℃ B.你答题所用2B铅笔的质量约8g
C.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8s D.你考试所用答题卡的宽度约30dm
【答案】B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考场中的气温虽然比较高,但不可能达到50℃.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块橡皮的质量在8g左右,2B铅笔的质量与橡皮差不多,在8g左右.B符合题意;
C、人1min呼吸的次数在20-30之间,呼吸一次的时间在2-3s之间.故C不符合实际; 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答题卡的宽度与拳头的宽度差不多,在10cm左右.D不符合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日常物理量的认识和估测,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2.(2018八上·扬州期末)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防事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图所示为我国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的情景 (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都是静止的
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C:加油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战机和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它们是运动的.故AC错误;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与加油机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战机是静止的,故B错误;
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战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加油机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参照物的定义以及判断的理解,若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则表明物体是运动的。
3.(2018八上·扬州期末)下列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 拱桥“倒影”
B. 放大镜把字放大
C. 汽车“后视镜”
D. 日食的形成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放大镜把字“放大”是光从空气传向玻璃在传向空气发生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汽车的后视镜是利用的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
D、日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注意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4.(2018八上·扬州期末)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
B.初冬的清晨,瘦西湖水面上飘着“白气”
C.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
D.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
【答案】B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A、冻肉会变软是因为冰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初冬的清晨,瘦西湖水面上飘着“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符合题意;
C、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由于汽化吸热,C不符合题意;
D、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冬天室内的温度很高,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升高,遇到戴眼镜同学温度较低的玻璃镜片时,热的水蒸气液化变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所以镜片上出现雾气,理解物态变化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5.(2018八上·扬州期末)关于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B.“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A、白光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A符合题意;
B、“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反射了太阳光里的红光,B不符合题意;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C不符合题意;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光的相关知识,理解光的色散、反射、光速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6.(2018八上·扬州期末)下列关于质量和密度变化正确的是( )
A.一铁块加热后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B.向轮胎里充气的过程中,轮胎里的气体质量和密度均增大
C.对一零件进行切削加工过程中,零件的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D.一粒种子从地球带入月球,质量和密度均变小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解答】A、给铁球不断加热的过程中,铁球的质量不变,因为受热膨胀,体积会变大;根据公式可以知道,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因此其密度会变小,A不符合题意;
B、给自行车打气的过程中,轮胎内气体质量增加,体积也变大,但体积的变化不如质量变化大,所以密度还变大, B符合题意;
C、对一零件进行切削加工过程中,零件的质量减小,密度不变,C不符合题意;
D、一粒种子从地球带入月球,质量和密度都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质量和密度的相关知识,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变化而变化,理解质量和密度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7.(2016八上·阜康期中)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的睡起了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在整个赛跑过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
在兔子睡觉之前,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少,所以兔子跑的快.
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乌龟用的时间短,所以乌龟运动的快(即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因此选项A、B、C中的说法都不对.
故选D.
【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三种:(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2)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8.(2018八上·扬州期末)如图所示,在副食商店中,商家常用“提子”来量度液体物品的质量.如果用刚好能装0.5k酱油的“提子”来量度白酒,则对装满一“提子”的白酒质量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ρ酱油>ρ酒精)( )
A.等于0.5kg B.小于0.5kg
C.大于0.5kg 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同一个“提子”,装满液体时,液体的体积是相同的,所以酱油和白酒的体积相同,由 可知,质量与密度成正比,因为白酒的密度小于酱油,所以白酒的质量也就小于酱油,即小于0.5kg。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质量、体积三者关系 的理解和掌握,体积一定时,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9.(2018八上·扬州期末)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右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观察盒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 )
A.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 B.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C.焦距为8cm的凸透镜 D.焦距为4cm的凸透镜
【答案】A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盒盖处安装凸透镜,盒底处有昆虫,要使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小于焦距,此时物距是10cm,所以选择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是物距小于一倍焦距.
10.(2018八上·扬州期末)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A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B蜡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C.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答案】D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用玻璃板即可以看到平面镜成的像又可以看到平面镜后面的物体,所以看到前面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因为光反射形成的,而看到平面镜后面的蜡烛,是光线通过玻璃进入人的眼睛的,所以是光的折射.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我们看到玻璃后面的物体是因为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11.(2018八上·扬州期末)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D.甲、乙两车都以10m/s匀速运动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 ,所以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故A项错误;
B、D:由图可知,两车速度不变,都始终以 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故小车并不是由静止开始运动,故B项错误,D项错误;
C:速度都为 ,则运动5s,通过路程均为10m,故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直线运动图像的理解,注意s-t和v-t图像的区别。
12.(2018八上·扬州期末)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
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5g/cm3
B.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5g/cm3
C.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8g/cm3
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8g/cm3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密度公式 ,已知a、b两球的质量和体积,则 球的密度为
,b的密度为 ;因为 ,所以实心球是a,制作这两个球的材料密度是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根据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密度大的为实心球.
二、填空题
13.(2018八上·扬州期末)在甲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在乙图中秒表的读数为 s。
【答案】1.46;228.7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所以分度值为1mm,物体的长度为1.46cm;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s,指针在48.7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8.7s,即秒表的读数为3min48.7s=228.7s;
故答案为:1.46 ;228.7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的读数,理解刻度尺和秒表的量程和分度值是解题的关键.
14.(2018八上·扬州期末)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文明扬州”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 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答案】声源处;响度
【知识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由图可知此时噪声是。
故答案为:声源处; 响度
【分析】本题考查防治噪声的途径和声音的三特性,响度用来反映声音的大小.
15.(2018八上·扬州期末)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 (选填“声波”或“光波”),这种波 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声波;不能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超声波的应用和声音的传播。B超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超声波属于声波,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声波;不能
【分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注意两者的区别.
16.(2018八上·扬州期末)庐山严冬经常会出现“雨松”现象,这种现象一般是由在寒风里飘扬的雨滴,并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如图;而松花江畔,严冬却经常出现“雾淞”现象,它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并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如图。从物态变化来看,“雨松”、“雾淞”的形成分别属于 和 现象。
【答案】凝固;凝华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雨滴,并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雾淞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并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是凝华.
故答案为:凝固、凝华.
【分析】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
17.(2016八上·沭阳期中)超市里收银员收款时,往往用一个类似探头的扫描器照射商品上的条形码,扫描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电脑里,从而识别商品的种类和价格.如图所示,条形码由黑白相间的条纹组成,其中黑色条纹能够 (填“反射”或“吸收”)各种色光;钞票上隐藏的荧光标记在 的照射下会显现出来.
【答案】吸收;紫外线
【知识点】光的反射;紫外线
【解析】【解答】解:条形码中的白色条纹能够反射各种颜色的色光,收银员利用条形码扫描器发出的光照射到条形码上,利用白色条纹与黑色条纹对光反射或者吸收的不同;
钞票上隐藏的荧光标记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显现出来.
故答案为:吸收;紫外线.
【分析】根据物体的颜色决定反射的光线进行分析,即白色反射所有色光,黑色不反射光线.将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商品上的条形码,扫描器发出光线,根据条形码吸收和反射光的不同即产生与众不同的光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输送到电脑中.
18.(2018八上·扬州期末)通过门缝往外看,眼睛离门缝越 (填“近”或“远”),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这可以用光的 来解释。
【答案】近;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通过门缝往外看,眼睛离门缝越近,观察到的范围越大。与此类似,井底之蛙,所见甚小也是同样的道理。井越深,青蛙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故答案为:近;直线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视野范围是由视角决定的,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分析。
19.(2018八上·扬州期末)通常情况下,暖气片应安装在窗户的 (填“上”或“下”)方,这样周围空气受热后密度 (填“增大”或“减小”),空气往上运动。
【答案】下;减小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解答】暖气片对空气进行加热时,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所以当冷空气从窗户进入房间时,被窗户下方的暖气片加热,空气受热上升,可以起到较好的供暖效果。
故答案为:下 减小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理解,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20.(2018八上·扬州期末)利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没有燃烧.其原因是:在加热过程中,水不断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温度 ,也说明水的沸点 (选填“高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
【答案】不变;低于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是180℃左右,当水沸腾时,需要从外界不断吸收热量,使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盒没有燃烧。
故答案为:不变;低于
【分析】液体沸腾需要具备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1.(2018八上·扬州期末)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斜看起来向 (选填“上”或“下”)弯折,都是由于光从 斜射向 时发生了折射的缘故.
【答案】上;水中;空气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插入水中的筷子,筷子反射的光线,人们逆着折射光线会看到比实际位置偏高的筷子的虚像,所以看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向上弯折。
故答案为:上;水中;空气
【分析】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进行作图。
22.(2018八上·扬州期末)如图所示是我国发射的“嫦娥3号”和“玉兔车”,玉兔车上的电池帆板接受太阳光发电,这说明光具有 ;太阳的热主要以 的形式辐射到地球上,登月玉兔车以200m/h速度匀速行走20m要 min。
【答案】能量;红外线;6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玉兔车上的电池帆板接受太阳光,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这说明光具有能量;太阳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辐射到地球上; 由 ,得:
故答案为:能量 红外线 6
【分析】光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太阳光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辐射到地球上;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即可求出时间.
23.(2018八上·扬州期末)一把铁锁质量为0.5 kg,一枚铁钉质量为10g.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密度之比为 .
【答案】50:1;1:1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 可知,铁锁和铁钉的体积之比:
因为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铁锁和铁钉的之比为1:1
故答案为: 50:1 ; 1:1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解密度的公式及其变形是解题的关键。
24.(2018八上·扬州期末)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像(填“虚”或“实”);
(2)A点与水面相距2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 m;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5m,说明水位 (填“上升” 或“下降”)了 m.
【答案】(1)虚
(2)4
(3)下降;0.75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故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虚像;
(2)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的像物等距可以知道,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2m+2m=4m;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移动到E点,如下图所示:
BE=OF=1.5m,因为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所以 则说明水位下降了0.75m.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 虚 (2). 4 (3). 下降 0.75
【分析】(1)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根据三角形的特点,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可知水位下降了0.75米。
三、作图题
25.(2018八上·扬州期末)如图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司机眼睛看到C点的光路图。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光的反射;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先延长AB,然后作C点关于AB的对称点,然后连接OC′(即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光线的方向,再连接C点和反射点(即入射光线),并标出光线的方向,如图所示: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作图.
26.(2018八上·江苏期末)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一条折射光线和一条入射光线,请你对应画出它们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27.(2018八上·扬州期末)一条光线照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条光线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液体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由光的反射定律,首先过反射点画出法线,法线与界面垂直(虚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答案如下图: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即可。
四、计算题
28.(2018八上·扬州期末)轿车从某地往扬州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8时03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8时33分.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2)轿车若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扬州需要多长时间?
(3)若该轿车每100km消耗的汽油为9L,已知汽油的密度为ρ=0.71×103 kg/m3 .则轿车从B地到达扬州需要消耗的汽油质量是多少?
【答案】(1)解: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 轿车的路程: 轿车的速度:
(2)解:由图知,从B处到达扬州的距离为: 由 可得:
(3)解:轿车每100km消耗的汽油为9L,所以轿车从B地到达扬州需要汽油的体积: 由 可得,需要消耗的汽油质量: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计算出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和轿车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求出从B处到达扬州的距离求出所以时间;
(3)求出轿车从B地到达扬州需要汽油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汽油的质量即可.
五、实验题
29.(2018八上·扬州期末)“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需要安装的实验器材有:A .烧杯和水;B .酒精灯;C .纸板和温度计;D .铁圈和石棉网.装置如图甲所示,安装的顺序是(填写器材前的字母) .
(2)烧杯上加纸板盖的目的是 .
(3)甲、乙两同学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分别用质量为m甲和m乙的水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m甲 m乙,实验时的大气压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4)实验时发现,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白气的形成过程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1)BDAC
(2)减小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3)<;小于
(4)放热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1)实验器材的安装按照先下后上的原则,先把酒精灯点燃放在铁架台上,然后把铁圈固定在酒精灯的外焰处,依次放烧杯、纸板和温度计,故安装的顺序是B、D、A、C;
(2)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采取加盖,加火等措施;
(3)图2可知,甲3min沸腾,乙6min沸腾,乙的加热时间长,故乙吸热多即Q,由比热容公式 可知,比热容,温度变化量相同时,吸收热量越多质量越大。故m甲
故答案为:(1)BDAC (2)减小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3) < 小于 (4)放热
【分析】(1)理解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安装按照先下后上的原则;
(2)加纸板的目的是减少热量散失,使水尽快沸腾;
(3)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当水沸点小于100℃时,说明周围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4)白气的形成过程属于液化现象,属于放热过程。
30.(2018八上·扬州期末)“探究水的凝固点的影响因素”
他们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们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丙所示.
(1)从图像丙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 分钟.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该实验,验证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 了.(填“高”或“低”)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丁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答案】(1)10;不变
(2)低
(3)变多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1)因为凝固为晶体的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在图象中与横轴平行的一段是温度保持不变的;
(2)从图象可以知道: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 ,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 ;又知:水的凝固点是 ,所以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
(3)因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故答案为:(1)10;不变;(2)低; (3)变多
【分析】(1)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
(2)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和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
(3)物体凝固需要具备两个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31.(2018八上·扬州期末)下面是晓婷同学设计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1)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晓婷将一张白纸B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平面镜A垂直白纸放置,用激光手电贴着 (填“A”或“B”)照射,并记录下了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如上表。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她将平面镜换成了 ,并取来了两个 的蜡烛甲和乙。在实验过程中,随着甲蜡烛的燃烧变短,甲蜡烛的像与乙蜡烛 (填“仍然重合”或“不再重合”)。此时所成的像与物大小 (填“相同”或“不相同”)。
(3)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一位同学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乙与蜡烛甲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答案】(1)B;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玻璃板;完全相同;不再重合;相同
(3)C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将一个平面镜A垂直白纸放置,用激光手电贴着B照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
(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她将平面镜换成了透明的玻璃板,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在判断蜡烛乙与蜡烛甲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故答案为:(1)B 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玻璃板 完全相同 不再重合 相同 (3) C
【分析】(1)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变短,蜡烛的像与用来找像的蜡烛不再重合,此时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
(3)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原因是在判断蜡烛乙与蜡烛甲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32.(2018八上·扬州期末)科技小组在实验室测量酸奶的密度.小明准备了量筒(如图所示)和天平.
(1)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观察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天平横梁调平衡后,在称物体的质量时,他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后,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乙所示,这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
(2)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 g.然后他打算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他找到了5mL针筒(如图丁所示),用针筒抽取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1.8g;则酸奶的密度为 kg/m3.同组的小红观察发现,用针筒测量酸奶体积,还有一个优点是: .
(3)同组的小华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问题”,5mL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1)左;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2)57.2;1.08×103;针筒比量筒测量体积更精确(针筒的分度值更小)
(3)偏大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1)由图知,在测量质量前,指针指在分度盘偏右侧,所以平衡螺母要向左侧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测量质量过程中;
(2)由图乙可以知道,标尺的分度值为0.2g, 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 , 用针筒抽取的酸奶质量: 用针筒抽取的酸奶 则酸奶的密度: ;
(3)由 可以知道,质量不变,体积偏小,密度会偏大.
故答案为:(1). 左 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2). 57.2 1.08×103 针筒比量筒测量体积更精确(针筒的分度值更小) (3). 偏大
【分析】(1)指针指在分度盘偏左侧,说明右盘砝码的总质量比物体质量略小,所以需要将游码向右调节,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针筒的分度值比量筒小(或针筒比量筒测量体积精确、或针筒测量体积精度更高),所以测量的体积更精确;
(3)因为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使得针筒内测量的酸奶体积偏小.
33.(2018八上·扬州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红上午上课前,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让太阳光照射到凸透镜上,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红认为此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小强却说,这个距离不是凸透镜的焦距,其理由是 .
(2)小红改变方案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 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反射.
(4)小红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某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 .
(5)如图丙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图丙所示刻度线处,则人眼应该在图中 (选填“A”、“B”或“C”)处且朝着相应方向,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6)图丁中,点燃蜡烛,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近视眼镜的镜片为 (选填“凹”或“凸”)透镜.不改变眼镜和透镜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以透镜为参照物).
(7)小红利用该凸透镜自制了一个模型照相机,如图戊所示。在纸筒M的一端嵌上这个凸透镜,纸筒N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把纸筒N套入M中,并能前后滑动。在较暗的室内,把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调节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在薄膜上可以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再把凸透镜正对着室内近处点燃的蜡烛,为了使薄膜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应该 (填“拉长”或“缩短”)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
【答案】(1)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
(2)10.0
(3)放大;投影仪;漫
(4)蜡烛放在焦点处
(5)B
(6)凹;光屏远离透镜(蜡烛靠近透镜)
(7)拉长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小明上午上课前,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此时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没有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所以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
(2)粗略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时,可以测出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3)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投影仪;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
(4)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蜡烛放在焦点处;
(5)如图丙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图丙所示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5cm;
(6)图丁中,点燃蜡烛,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近视眼镜的镜片为凹透镜.不改变眼镜和透镜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7)小红利用该凸透镜自制了一个模型照相机,如图戊所示。在纸筒M的一端嵌上这个凸透镜,纸筒N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把纸筒N套入M中,并能前后滑动。在较暗的室内,把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调节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在薄膜上可以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 (2)10.0 (3) 放大 投影仪 漫 (4) 蜡烛放在焦点处 (5)B (6) 凹 光屏远离透镜(蜡烛靠近透镜) (7) 拉长
【分析】(1)太阳光可以近似看为平行光源,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后将会聚在焦点,测出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便是焦距;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3)此时物距为15cm,即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得成像规律,此时此像的性质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4)小红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某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此时不成像;
(5)在一倍焦距内,则人眼应该在图中 B处且朝着相应方向,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6)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此时的像向后汇聚,即可以进行的操作是:光屏远离透镜(蜡烛靠近透镜);
(7)再把凸透镜正对着室内近处点燃的蜡烛,为了使薄膜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应该拉长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保证清晰的像呈现在光屏上。
34.(2018八上·扬州期末)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过程,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等部分数据。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1、3两行数据可知: = +制动距离;并填写表中空缺的两个数据,完成表格 。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汽车行驶速度越大,停车距离 (填“越长”或“越短"),所以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3)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变 ,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答案】(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18;56
(2)越长
(3)长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通过1和3行的数据可得知:反应距离 制动距离=停车距离;
(2)比较1、2、3行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汽车的速度越大,停车距离越长;
(3)因为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人脑反应时间要长一些,根据s 可知,反应距离会变长,停车距离会随着反应距离的变长而变长,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故答案为:(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18;56; (2)越长; (3)长.
【分析】(1)根据题目数据,分析出反应距离、 制动距离、停车距离之间的关系;
(2)由实验结果,得出汽车的速度越大,停车距离越长的结论;
(3)l汽车的速度越大,反应距离越长,理解反应距离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八上·扬州期末)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你所在考场的温度为50℃ B.你答题所用2B铅笔的质量约8g
C.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8s D.你考试所用答题卡的宽度约30dm
2.(2018八上·扬州期末)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防事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图所示为我国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的情景 (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都是静止的
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3.(2018八上·扬州期末)下列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 拱桥“倒影”
B. 放大镜把字放大
C. 汽车“后视镜”
D. 日食的形成
4.(2018八上·扬州期末)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
B.初冬的清晨,瘦西湖水面上飘着“白气”
C.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
D.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
5.(2018八上·扬州期末)关于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B.“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2018八上·扬州期末)下列关于质量和密度变化正确的是( )
A.一铁块加热后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B.向轮胎里充气的过程中,轮胎里的气体质量和密度均增大
C.对一零件进行切削加工过程中,零件的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D.一粒种子从地球带入月球,质量和密度均变小
7.(2016八上·阜康期中)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的睡起了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在整个赛跑过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8.(2018八上·扬州期末)如图所示,在副食商店中,商家常用“提子”来量度液体物品的质量.如果用刚好能装0.5k酱油的“提子”来量度白酒,则对装满一“提子”的白酒质量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ρ酱油>ρ酒精)( )
A.等于0.5kg B.小于0.5kg
C.大于0.5kg 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
9.(2018八上·扬州期末)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右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观察盒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 )
A.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 B.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C.焦距为8cm的凸透镜 D.焦距为4cm的凸透镜
10.(2018八上·扬州期末)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A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B蜡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C.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11.(2018八上·扬州期末)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D.甲、乙两车都以10m/s匀速运动
12.(2018八上·扬州期末)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
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5g/cm3
B.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5g/cm3
C.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8g/cm3
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8g/cm3
二、填空题
13.(2018八上·扬州期末)在甲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在乙图中秒表的读数为 s。
14.(2018八上·扬州期末)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文明扬州”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 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15.(2018八上·扬州期末)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 (选填“声波”或“光波”),这种波 在真空中传播.
16.(2018八上·扬州期末)庐山严冬经常会出现“雨松”现象,这种现象一般是由在寒风里飘扬的雨滴,并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如图;而松花江畔,严冬却经常出现“雾淞”现象,它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并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如图。从物态变化来看,“雨松”、“雾淞”的形成分别属于 和 现象。
17.(2016八上·沭阳期中)超市里收银员收款时,往往用一个类似探头的扫描器照射商品上的条形码,扫描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电脑里,从而识别商品的种类和价格.如图所示,条形码由黑白相间的条纹组成,其中黑色条纹能够 (填“反射”或“吸收”)各种色光;钞票上隐藏的荧光标记在 的照射下会显现出来.
18.(2018八上·扬州期末)通过门缝往外看,眼睛离门缝越 (填“近”或“远”),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这可以用光的 来解释。
19.(2018八上·扬州期末)通常情况下,暖气片应安装在窗户的 (填“上”或“下”)方,这样周围空气受热后密度 (填“增大”或“减小”),空气往上运动。
20.(2018八上·扬州期末)利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没有燃烧.其原因是:在加热过程中,水不断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温度 ,也说明水的沸点 (选填“高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
21.(2018八上·扬州期末)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斜看起来向 (选填“上”或“下”)弯折,都是由于光从 斜射向 时发生了折射的缘故.
22.(2018八上·扬州期末)如图所示是我国发射的“嫦娥3号”和“玉兔车”,玉兔车上的电池帆板接受太阳光发电,这说明光具有 ;太阳的热主要以 的形式辐射到地球上,登月玉兔车以200m/h速度匀速行走20m要 min。
23.(2018八上·扬州期末)一把铁锁质量为0.5 kg,一枚铁钉质量为10g.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密度之比为 .
24.(2018八上·扬州期末)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像(填“虚”或“实”);
(2)A点与水面相距2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 m;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5m,说明水位 (填“上升” 或“下降”)了 m.
三、作图题
25.(2018八上·扬州期末)如图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司机眼睛看到C点的光路图。
26.(2018八上·江苏期末)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一条折射光线和一条入射光线,请你对应画出它们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7.(2018八上·扬州期末)一条光线照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条光线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四、计算题
28.(2018八上·扬州期末)轿车从某地往扬州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8时03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8时33分.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2)轿车若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扬州需要多长时间?
(3)若该轿车每100km消耗的汽油为9L,已知汽油的密度为ρ=0.71×103 kg/m3 .则轿车从B地到达扬州需要消耗的汽油质量是多少?
五、实验题
29.(2018八上·扬州期末)“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需要安装的实验器材有:A .烧杯和水;B .酒精灯;C .纸板和温度计;D .铁圈和石棉网.装置如图甲所示,安装的顺序是(填写器材前的字母) .
(2)烧杯上加纸板盖的目的是 .
(3)甲、乙两同学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分别用质量为m甲和m乙的水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m甲 m乙,实验时的大气压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4)实验时发现,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白气的形成过程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
30.(2018八上·扬州期末)“探究水的凝固点的影响因素”
他们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们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丙所示.
(1)从图像丙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 分钟.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该实验,验证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 了.(填“高”或“低”)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丁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31.(2018八上·扬州期末)下面是晓婷同学设计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1)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晓婷将一张白纸B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平面镜A垂直白纸放置,用激光手电贴着 (填“A”或“B”)照射,并记录下了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如上表。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她将平面镜换成了 ,并取来了两个 的蜡烛甲和乙。在实验过程中,随着甲蜡烛的燃烧变短,甲蜡烛的像与乙蜡烛 (填“仍然重合”或“不再重合”)。此时所成的像与物大小 (填“相同”或“不相同”)。
(3)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一位同学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乙与蜡烛甲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32.(2018八上·扬州期末)科技小组在实验室测量酸奶的密度.小明准备了量筒(如图所示)和天平.
(1)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观察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天平横梁调平衡后,在称物体的质量时,他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后,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乙所示,这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
(2)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 g.然后他打算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他找到了5mL针筒(如图丁所示),用针筒抽取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1.8g;则酸奶的密度为 kg/m3.同组的小红观察发现,用针筒测量酸奶体积,还有一个优点是: .
(3)同组的小华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问题”,5mL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3.(2018八上·扬州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红上午上课前,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让太阳光照射到凸透镜上,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红认为此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小强却说,这个距离不是凸透镜的焦距,其理由是 .
(2)小红改变方案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 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反射.
(4)小红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某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 .
(5)如图丙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图丙所示刻度线处,则人眼应该在图中 (选填“A”、“B”或“C”)处且朝着相应方向,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6)图丁中,点燃蜡烛,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近视眼镜的镜片为 (选填“凹”或“凸”)透镜.不改变眼镜和透镜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以透镜为参照物).
(7)小红利用该凸透镜自制了一个模型照相机,如图戊所示。在纸筒M的一端嵌上这个凸透镜,纸筒N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把纸筒N套入M中,并能前后滑动。在较暗的室内,把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调节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在薄膜上可以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再把凸透镜正对着室内近处点燃的蜡烛,为了使薄膜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应该 (填“拉长”或“缩短”)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
34.(2018八上·扬州期末)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过程,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等部分数据。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1、3两行数据可知: = +制动距离;并填写表中空缺的两个数据,完成表格 。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汽车行驶速度越大,停车距离 (填“越长”或“越短"),所以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3)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变 ,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考场中的气温虽然比较高,但不可能达到50℃.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块橡皮的质量在8g左右,2B铅笔的质量与橡皮差不多,在8g左右.B符合题意;
C、人1min呼吸的次数在20-30之间,呼吸一次的时间在2-3s之间.故C不符合实际; 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答题卡的宽度与拳头的宽度差不多,在10cm左右.D不符合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日常物理量的认识和估测,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2.【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C:加油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战机和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它们是运动的.故AC错误;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与加油机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战机是静止的,故B错误;
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战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加油机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参照物的定义以及判断的理解,若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则表明物体是运动的。
3.【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放大镜把字“放大”是光从空气传向玻璃在传向空气发生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汽车的后视镜是利用的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
D、日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注意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4.【答案】B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A、冻肉会变软是因为冰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初冬的清晨,瘦西湖水面上飘着“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符合题意;
C、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由于汽化吸热,C不符合题意;
D、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冬天室内的温度很高,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升高,遇到戴眼镜同学温度较低的玻璃镜片时,热的水蒸气液化变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所以镜片上出现雾气,理解物态变化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A、白光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A符合题意;
B、“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反射了太阳光里的红光,B不符合题意;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C不符合题意;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光的相关知识,理解光的色散、反射、光速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解答】A、给铁球不断加热的过程中,铁球的质量不变,因为受热膨胀,体积会变大;根据公式可以知道,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因此其密度会变小,A不符合题意;
B、给自行车打气的过程中,轮胎内气体质量增加,体积也变大,但体积的变化不如质量变化大,所以密度还变大, B符合题意;
C、对一零件进行切削加工过程中,零件的质量减小,密度不变,C不符合题意;
D、一粒种子从地球带入月球,质量和密度都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质量和密度的相关知识,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变化而变化,理解质量和密度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
在兔子睡觉之前,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少,所以兔子跑的快.
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乌龟用的时间短,所以乌龟运动的快(即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因此选项A、B、C中的说法都不对.
故选D.
【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三种:(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2)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8.【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同一个“提子”,装满液体时,液体的体积是相同的,所以酱油和白酒的体积相同,由 可知,质量与密度成正比,因为白酒的密度小于酱油,所以白酒的质量也就小于酱油,即小于0.5kg。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质量、体积三者关系 的理解和掌握,体积一定时,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9.【答案】A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盒盖处安装凸透镜,盒底处有昆虫,要使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小于焦距,此时物距是10cm,所以选择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是物距小于一倍焦距.
10.【答案】D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用玻璃板即可以看到平面镜成的像又可以看到平面镜后面的物体,所以看到前面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因为光反射形成的,而看到平面镜后面的蜡烛,是光线通过玻璃进入人的眼睛的,所以是光的折射.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我们看到玻璃后面的物体是因为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11.【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 ,所以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故A项错误;
B、D:由图可知,两车速度不变,都始终以 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故小车并不是由静止开始运动,故B项错误,D项错误;
C:速度都为 ,则运动5s,通过路程均为10m,故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直线运动图像的理解,注意s-t和v-t图像的区别。
12.【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密度公式 ,已知a、b两球的质量和体积,则 球的密度为
,b的密度为 ;因为 ,所以实心球是a,制作这两个球的材料密度是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根据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密度大的为实心球.
13.【答案】1.46;228.7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所以分度值为1mm,物体的长度为1.46cm;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s,指针在48.7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8.7s,即秒表的读数为3min48.7s=228.7s;
故答案为:1.46 ;228.7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的读数,理解刻度尺和秒表的量程和分度值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声源处;响度
【知识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由图可知此时噪声是。
故答案为:声源处; 响度
【分析】本题考查防治噪声的途径和声音的三特性,响度用来反映声音的大小.
15.【答案】声波;不能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超声波的应用和声音的传播。B超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超声波属于声波,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声波;不能
【分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注意两者的区别.
16.【答案】凝固;凝华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雨滴,并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雾淞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并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是凝华.
故答案为:凝固、凝华.
【分析】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
17.【答案】吸收;紫外线
【知识点】光的反射;紫外线
【解析】【解答】解:条形码中的白色条纹能够反射各种颜色的色光,收银员利用条形码扫描器发出的光照射到条形码上,利用白色条纹与黑色条纹对光反射或者吸收的不同;
钞票上隐藏的荧光标记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显现出来.
故答案为:吸收;紫外线.
【分析】根据物体的颜色决定反射的光线进行分析,即白色反射所有色光,黑色不反射光线.将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商品上的条形码,扫描器发出光线,根据条形码吸收和反射光的不同即产生与众不同的光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输送到电脑中.
18.【答案】近;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通过门缝往外看,眼睛离门缝越近,观察到的范围越大。与此类似,井底之蛙,所见甚小也是同样的道理。井越深,青蛙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故答案为:近;直线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视野范围是由视角决定的,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分析。
19.【答案】下;减小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解答】暖气片对空气进行加热时,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所以当冷空气从窗户进入房间时,被窗户下方的暖气片加热,空气受热上升,可以起到较好的供暖效果。
故答案为:下 减小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理解,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20.【答案】不变;低于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是180℃左右,当水沸腾时,需要从外界不断吸收热量,使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盒没有燃烧。
故答案为:不变;低于
【分析】液体沸腾需要具备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1.【答案】上;水中;空气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插入水中的筷子,筷子反射的光线,人们逆着折射光线会看到比实际位置偏高的筷子的虚像,所以看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向上弯折。
故答案为:上;水中;空气
【分析】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进行作图。
22.【答案】能量;红外线;6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玉兔车上的电池帆板接受太阳光,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这说明光具有能量;太阳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辐射到地球上; 由 ,得:
故答案为:能量 红外线 6
【分析】光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太阳光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辐射到地球上;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即可求出时间.
23.【答案】50:1;1:1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 可知,铁锁和铁钉的体积之比:
因为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铁锁和铁钉的之比为1:1
故答案为: 50:1 ; 1:1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解密度的公式及其变形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1)虚
(2)4
(3)下降;0.75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故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虚像;
(2)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的像物等距可以知道,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2m+2m=4m;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移动到E点,如下图所示:
BE=OF=1.5m,因为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所以 则说明水位下降了0.75m.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 虚 (2). 4 (3). 下降 0.75
【分析】(1)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根据三角形的特点,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可知水位下降了0.75米。
25.【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光的反射;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先延长AB,然后作C点关于AB的对称点,然后连接OC′(即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光线的方向,再连接C点和反射点(即入射光线),并标出光线的方向,如图所示: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作图.
26.【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27.【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液体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由光的反射定律,首先过反射点画出法线,法线与界面垂直(虚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答案如下图: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即可。
28.【答案】(1)解: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 轿车的路程: 轿车的速度:
(2)解:由图知,从B处到达扬州的距离为: 由 可得:
(3)解:轿车每100km消耗的汽油为9L,所以轿车从B地到达扬州需要汽油的体积: 由 可得,需要消耗的汽油质量: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计算出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和轿车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求出从B处到达扬州的距离求出所以时间;
(3)求出轿车从B地到达扬州需要汽油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汽油的质量即可.
29.【答案】(1)BDAC
(2)减小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3)<;小于
(4)放热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1)实验器材的安装按照先下后上的原则,先把酒精灯点燃放在铁架台上,然后把铁圈固定在酒精灯的外焰处,依次放烧杯、纸板和温度计,故安装的顺序是B、D、A、C;
(2)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采取加盖,加火等措施;
(3)图2可知,甲3min沸腾,乙6min沸腾,乙的加热时间长,故乙吸热多即Q,由比热容公式 可知,比热容,温度变化量相同时,吸收热量越多质量越大。故m甲
故答案为:(1)BDAC (2)减小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3) < 小于 (4)放热
【分析】(1)理解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安装按照先下后上的原则;
(2)加纸板的目的是减少热量散失,使水尽快沸腾;
(3)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当水沸点小于100℃时,说明周围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4)白气的形成过程属于液化现象,属于放热过程。
30.【答案】(1)10;不变
(2)低
(3)变多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1)因为凝固为晶体的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在图象中与横轴平行的一段是温度保持不变的;
(2)从图象可以知道: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 ,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 ;又知:水的凝固点是 ,所以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
(3)因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故答案为:(1)10;不变;(2)低; (3)变多
【分析】(1)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
(2)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和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
(3)物体凝固需要具备两个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31.【答案】(1)B;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玻璃板;完全相同;不再重合;相同
(3)C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将一个平面镜A垂直白纸放置,用激光手电贴着B照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
(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她将平面镜换成了透明的玻璃板,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在判断蜡烛乙与蜡烛甲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故答案为:(1)B 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玻璃板 完全相同 不再重合 相同 (3) C
【分析】(1)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变短,蜡烛的像与用来找像的蜡烛不再重合,此时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
(3)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原因是在判断蜡烛乙与蜡烛甲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32.【答案】(1)左;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2)57.2;1.08×103;针筒比量筒测量体积更精确(针筒的分度值更小)
(3)偏大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1)由图知,在测量质量前,指针指在分度盘偏右侧,所以平衡螺母要向左侧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测量质量过程中;
(2)由图乙可以知道,标尺的分度值为0.2g, 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 , 用针筒抽取的酸奶质量: 用针筒抽取的酸奶 则酸奶的密度: ;
(3)由 可以知道,质量不变,体积偏小,密度会偏大.
故答案为:(1). 左 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2). 57.2 1.08×103 针筒比量筒测量体积更精确(针筒的分度值更小) (3). 偏大
【分析】(1)指针指在分度盘偏左侧,说明右盘砝码的总质量比物体质量略小,所以需要将游码向右调节,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针筒的分度值比量筒小(或针筒比量筒测量体积精确、或针筒测量体积精度更高),所以测量的体积更精确;
(3)因为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使得针筒内测量的酸奶体积偏小.
33.【答案】(1)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
(2)10.0
(3)放大;投影仪;漫
(4)蜡烛放在焦点处
(5)B
(6)凹;光屏远离透镜(蜡烛靠近透镜)
(7)拉长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小明上午上课前,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此时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没有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所以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
(2)粗略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时,可以测出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3)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投影仪;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
(4)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蜡烛放在焦点处;
(5)如图丙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图丙所示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5cm;
(6)图丁中,点燃蜡烛,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近视眼镜的镜片为凹透镜.不改变眼镜和透镜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7)小红利用该凸透镜自制了一个模型照相机,如图戊所示。在纸筒M的一端嵌上这个凸透镜,纸筒N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把纸筒N套入M中,并能前后滑动。在较暗的室内,把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调节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在薄膜上可以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 (2)10.0 (3) 放大 投影仪 漫 (4) 蜡烛放在焦点处 (5)B (6) 凹 光屏远离透镜(蜡烛靠近透镜) (7) 拉长
【分析】(1)太阳光可以近似看为平行光源,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后将会聚在焦点,测出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便是焦距;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3)此时物距为15cm,即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得成像规律,此时此像的性质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4)小红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某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此时不成像;
(5)在一倍焦距内,则人眼应该在图中 B处且朝着相应方向,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6)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此时的像向后汇聚,即可以进行的操作是:光屏远离透镜(蜡烛靠近透镜);
(7)再把凸透镜正对着室内近处点燃的蜡烛,为了使薄膜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应该拉长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保证清晰的像呈现在光屏上。
34.【答案】(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18;56
(2)越长
(3)长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通过1和3行的数据可得知:反应距离 制动距离=停车距离;
(2)比较1、2、3行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汽车的速度越大,停车距离越长;
(3)因为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人脑反应时间要长一些,根据s 可知,反应距离会变长,停车距离会随着反应距离的变长而变长,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故答案为:(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18;56; (2)越长; (3)长.
【分析】(1)根据题目数据,分析出反应距离、 制动距离、停车距离之间的关系;
(2)由实验结果,得出汽车的速度越大,停车距离越长的结论;
(3)l汽车的速度越大,反应距离越长,理解反应距离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