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高一上学期1月第五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中牟县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
化 学 试 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Fe—56 Cu—64
一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现代生活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下列有关化学的科学常识,正确的是
A.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B.碳酸钠的俗名小苏打,可用作糕点膨松剂
C.榨苹果汁时加入维生素 C,可减缓其在空气中发生颜色变化
D.《荷塘月色》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落下参差的斑驳
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能形成美景,本质原因是丁达尔效应
2.下列化合物的类别完全正确的是
A.Na CO 、碱、电解质 B.MgO、 金属氧化物、非电解质
C.H SO 、酸、电解质 D.CO 、酸性氧化物、电解质
3.实验室用MnO 固体和浓盐酸反应生成Cl 后,按照净化、收集、性质检验及尾气处理的顺序
进行实验。下列装置(“→ ”表示气流方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4.下列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中,不正确的是
A.Al O (熔融)——2Al ++3O - B.H SO =-2H++SO -
C.Al (SO ) ——2Al ++3SO - D.NaOH==Na++O -+H+
5.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氮气的液化 B. 工业上由氨制备氮肥
C.Mg 在 N 中燃烧生成 Mg N D.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氮元素
6.设 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SO 所含原子数目为0.4NA
B.足量的Cu 与100 mL18 mol/L的浓硫酸加热充分反应则转移电子数为1.8N
C.7.8gNa O 与 Na S 的混合固体中含有0.2NA 个 Na+
D.在反应SiO +3C高温SiC+2CO个中,每消耗3.6g碳则转移电子数为0.2N、
7.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的浓硫酸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生成 SO 的量
B.①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 SO (浓)一CuSO +SO 个+2H O
C.③中选用 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 SO
D.为确认 CuSO 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8.已知 A 为常见的金属单质,根据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② 红褐色固体
A.A 为 Fe,B 为 FeO
B.C→D 溶液的颜色变化:浅绿色→棕黄色
C.④的离子方程式: Fe+Fe +=—2Fe +
(
=4Fe(OH)
)D.⑤的离子方程式:4Fe(OH) +O +2H O
①化学试题第1页(共8页)
① 化 学 试 题 第 2 页(共8页)
(

合价

)9.依据图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判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 是 N O
B.工业上以 NH 、空气、水为原料生产硝酸
C.可用排空气法收集 NO 气体
D.由 NH →N 可知,原理上 NH 与 NO 反应
生成 N 也可以实现
10.下图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操作5
) (
操作1
)A.所配制的 Na CO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1
B.操作2是将溶解并放置至室温的 Na CO 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C.操作4如果仰视,会使所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低
D.操作5中,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现有下列几个反应:
①K Cr O +14HCl (浓)——2CrCl +2KCl+3Cl2^+7H O
②2FeBr +Br =—2FeBr
③2NaBr+Cl ==Br +2NaCl
④2FeCl +SO +2H O=—2FeCl +2HCl+H SO
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氧化性:Cr O}->Cl >Fe +
B.氧化性:Cl >Br >Cr O}-
C. 还原性:SO D. 还原性:Fe +>Cl->Cr +
12.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B.向某溶液中滴加 BaCl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SO-
C.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稀 NaOH 溶液,然后在瓶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未变蓝色,
证明原溶液中不含 NH
D.验证某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 Cl-, 先加稀硝酸除去 OH-, 再加入AgNO 溶液,有白色沉
淀产生,证明原烧碱溶液中含有Cl-
13.下列实验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实验 编号 试剂a 含氯物质 现象
(
试剂a
) ① NaHS溶液 新制氯水 出现淡黄色沉淀
② NaHCO 溶液 新制氯水 产生无色气体
③ KCIO 溶液 浓盐酸 产生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
④ NaHSO 溶液 浓盐酸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A. 实验①: HS-+Cl ——S√+H++2Cl-
B.实验②: HCO=+Cl —CO ^+H++ClO-+Cl-
C.实验③:ClO3+6H++5Cl-——3Cl2^+3H O
D.实验④:SO3-+2H+ —SO ↑+H O
14.高铁酸钾(K FeO ) 是一种环保、高效、多功能饮用水处理剂, 一种利用废铁屑制备高铁酸钾
的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 FeO 与明矾净水的原理相同
B.反应 I 中尾气可用饱和石灰水吸收,防止污染的同时还可制得漂白粉
C.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lO-+5H O—2FeOi-+3Cl-+10H+
D.K FeO 在强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存在,且溶解度比Na FeO 的小
①化学试题第3页(共8页)
①化学试题第4 页(共8页)
15.NSR 技术能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的条件下 NO。 的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储存 还原
A.降低 NO。 的排放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B.储存过程中 NO, 被氧化
C. 还原过程中消耗1 mol Ba(NO ) ,则转移电子数为5N(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D.通过 BaO 和 Ba(NO ) 的相互转化可实现 NO 。的储存和还原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12分)现有一定量含有Na O 杂质的Na O 试样,用下图的实验装置测定Na O 试样的纯度。
可供选用的反应物有CaCO 固体、6 mol·L-l 盐酸、6 mol·L- 硫酸和蒸馏水。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A 中液体试剂选用盐酸而不是硫酸,理由是
(2)装置 B 的作用是 ;装置 C 的作用是
装置 E 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3)装置 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头 (4)若开始时测得样品的质量为2.0 g,反应结束后测得气体的体积为224 mL (标准状况),
则 NasO, 试样的纯度为
①化学试题第5页(共8页)
17.(12分)海水是包括 NaCl 在内的巨大的资源宝库。
I. 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中除 NaCl 外,还含有 MgCl 、CaCl 、Na SO 以及泥沙等 杂质,需要提纯后才能综合利用。某同学利用给定试剂 NaOH 溶液、BaCl 溶液、Na CO
溶液和盐酸,设计了如图粗盐精制的实验流程(提示:根据实验目的,试剂的用量均过量)。
(
沉淀A
[沉淀
B
溶液
A-
NaOH溶液
溶液
B

溶液
C
试剂②
操作a
试剂①
操作
a
固体产品
沉淀
C
操作
b
操作
a
溶解
粗盐
盐酸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 和操作b 的名称依次是 、
(2)试剂①是 溶液(填化学式)。
(3)加入 NaOH 溶液后,得到的沉淀 B 是 (填化学式)。
(4)加入试剂②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
(5)加入盐酸的作用是
Ⅱ.电解熔融氯化钠可以得到单质钠和氯气,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钠和氯气具有重要用途。
(6)家庭中常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 NaClO) 进行消毒,它是由氯气和 NaOH 溶液反应 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同时使用会产生有毒的氯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
18.(12分)铁粉具有平肝镇心解毒之功效,主治惊痫、癫狂、脚气冲心、贫血等。某化学兴趣小组
设计利用FeSO 制备还原铁粉的流程如下。
①化学试题第6 页(共8页)
实验室中可用FeSO (用废铁屑和稀硫酸反应制得)和NH HCO 在如图装置模拟上述流程
中的“转化”环节。
(1)植物油的作用是
(2)实验过程中,欲将得到的 FeSO, 溶液和 NH HCO 。 溶液混合,操作方法是
,混合后反应生成 FeCO
的离子方程式为
(3)FeSO, 溶液要现用现配的原因是
(4)“干燥”的主要目的是脱去游离水,在该过程中会有少量的 FeCO 在空气中被氧化为 FeO(OH),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取干燥 后的 FeCO 样品11.33 g, 与木炭混合后焙烧,所有铁都被还原为还原铁粉,最终得到还原铁 粉5.6 g, 则样品中杂质 FeO(OH) 的质量为 g。 在高温条件下,过量的木炭与
FeCO 反应,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9.(12分)如图1所示,某同学利用Na SO 和 7 0 % 的 H SO 溶液制取 SO 并探究其性质。
图 1
(1)装置 B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装置 C 中的实验现象是 ,该实验现象说明 SO,
具有 (填“氧化”或“还原”)性。
(3)装置 E 的目的是探究 SO, 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① 化学试题第7 页(共8页)
(4)探究 H SO 的酸性强于 HClO, 该同学用如图2所示装置达成实验目的。
A.小苏打 B. 品 红 C.酸性KMnO D.漂白粉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
图 2
①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纯净 SO,→ > → → (填字母),D 中产生
白色沉淀,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可证明 H 。SO。的酸性强于 HCIO 的实验现象是
20.(12分)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硝酸、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
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 NO 氧化成 NO , 而稀硝酸不能氧化 NO 。 由此得出的结论
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NaOH 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NaOH 溶液不与 NO 反应,能与NO 反应:2NO +2NaOH=—NaNO +NaNO +H 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一系列操作依次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再滴加浓硝酸。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① 化 学 试 题 第 8 页(共8页)
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C 【解析】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其没有还原性,不能与氧化性物质发生反应,故不能防止食品氧化, A 错误;碳酸钠的俗名为苏打,碳酸氢钠的俗名为小苏打,小苏打可用作糕点膨松剂,B 错误;榨苹果汁时加入维 生素C, 可有效防止苹果汁在空气中变色,说明维生素C 具有还原性,C 正确;雾是一种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这 只是胶体的性质,但月光穿过薄雾能形成美景的本质原因是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大小约为1~100 nm 之
间,D 错误。
2.C 【解析】Na CO 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电解质,但属于盐类,A 项错误;MgO 在熔融状态能导电,属于金属氧 化物,但属于电解质,B 项错误;H SO 为二元强酸,是电解质,C 项正确;CO 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够
导电,但不是本身导电,因此 CO 属于非电解质,D 项错误。
3.D 【解析】浓盐酸易挥发,制取的氯气中含有 HCl, 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 HCl,Cl 可用浓硫酸干燥,A 装置能达 到实验目的,A 项不符合题意;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 装置能收集氯气,B 项不符合题意; 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可验证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C 项不符合题意;氯气在水中
的溶解度较小,应用NaOH 溶液吸收尾气,D 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 项符合题意。
4.D 【解析】Al O 在熔融状态下,可电离,Al (SO ) 、H SO 在水溶液中能电离,A、B、C 均正确;OH- 为原子
团,不可拆成离子,D 不正确。
5.C 【解析】氮气的液化过程中,氮元素的0价态没有改变,不属于氮的固定,A 错误;工业上由氨制备氮肥,反应 物不是氮气,不属于氮的固定,B 错误;Mg 在 N 中燃烧生成 Mg N , 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属于氮的
固定,C 正确;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氮元素,都是化合态氮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D 错误。
6.C 【解析】标准状况下,SO 是固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A 错误;100 mL18 mol/L 的浓硫酸中溶质
的物质的量n(H SO )=18mol/L×0.1L=1.8 mol,若其完全与Cu 发生反应:Cu+2H SO (浓) 一CuSO +
SO ^+2H O, 反应过程中理论上转移1.8 mol 电子,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逐渐变稀,反应就不再发生, 因此足量的 Cu 与100mL18 mol/L的浓硫酸加热充分反应则转移电子数小于1.8NA,B 错误;Na O 与 Na S 都 是离子化合物,其中二者均含有2个阳离子 Na+ 和1个阴离子(O- 或 S -), 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78,则 7.8g Na O 与 Na S 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0.1 mol, 其中含有0.2 mol Na+,故含有0.2NA 个 Na+,C 正确;在反 ,每有3 mol 碳发生反应,则转移4 mol电子,而每消耗3.6 g碳(其物质的量是
0.3 mol),则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0.4NA,D 错误。
7.D 【解析】A 项,当铜丝与浓硫酸接触时才能反应,当往上移动铜丝,铜丝与浓硫酸不接触,则反应停止,故通过 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生成 SO 的量,正确;B 项,用铜片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 SO , 方程式书写 正确;C 项,可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 SO , 正确;D 项,反应停止后,①中浓硫酸可能有剩余,将水加入①中可
能造成试管中液体飞溅,发生危险,错误;故选D。
8.B 【解析】由“红褐色固体”可知 F 是 Fe(OH) , 从而得出A 为 Fe,“黑色晶体 B”为 Fe O ,A 项错误;由以上分
析可知 D 为棕黄色的 FeCl ,C 为浅绿色的 FeCl , 所以 C→D 溶液的颜色变化:浅绿色→棕黄色,B 项正确;由图
知反应④式是由C→D, 即 FeCl 被氧化成 FeCl ,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Cl ——2Fe ++2C1-,C 项错
① 化学答案第1 页(共5页)
误;反应⑤为(D)FeCl 被还原为(C)FeCl 过程,则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应为 Fe+2Fe +--3Fe +,D 项错误。
9.C 【解析】由图可知,X 为氮的氧化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所以 X 为 N O ,A 项正确;工业上利用氨的催化 氧化反应生产硝酸所需的原料有 NH 、 空气、H O,B 项正确;NO 遇空气会被氧化生成 NO , 不能用排空气法收
集,只能用排水法收集,C 项错误;原理上(归中反应)NH 与 N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NH +6NO ——7N +12H O,D 项正确。
10.D 【解析】10.6 gNa CO 的物质的量: 1.将液体积为100mL,固此所促制的Naco,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1,A 正确;操作2是将溶解并放置至室温的Na CO 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B正确;操作4如果仰视,溶液的体积偏大,则所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低,C 正确;操作5中,定容摇匀后发现液
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导致溶液体积偏大,使所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低,D 错误。
11.AD 【解析】一般来说,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 还原产物的还原性。由①可知氧化性:Cr O->Cl , 还原性:Cl->Cr +; 由②可知氧化性:Br >Fe +, 还原性: Fe +>Br-; 由③知氧化性:Cl >Br , 还原性:Br->Cl-; 由④知氧化性:Fe +>SO-, 还原性:SO >Fe + 。 因
此氧化性:Cr O->Cl >Br >Fe+>SO-, 还原性:SO >Fe +>Br->Cl->Cr +,A 项、D 项均正确。
12.D 【解析】无色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硫,则原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盐、碳酸氢盐、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故 A 项 错误;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或碳酸钡等,原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但两者不能同时存在,故 B项错误;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不加热,NH÷ 和稀 NaOH 溶液反应只能生成一水合氨,然后 在瓶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未变蓝色,不能证明原溶液中不含NH · , 故C 项错误;烧碱溶液中的 OH- 可与银离子反应,也可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则先加稍硝酸以排除干扰离子OH-, 再加硝酸银生成的白色沉淀
则为氯化银,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氯离子,故D 项正确。
13.AC 【解析】Cl 具有强氧化性,能把 HS- 氧化为 S,S 为淡黄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S-+Cl ——S
+H++2C1-, 故 A 项正确;产生无色气体为 CO , 且方程式中 HClO 为弱酸,不能拆分,所以正确的离子方程
式应为 HCO7+Cl =—CO ↑+HClO+Cl-, 故 B 项错误;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故 C 项正确;HSO3 为弱酸
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分,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 HSO-+H+=—SO ^+H O, 故 D 项错误。
14.D 【解析】K FeO 有强氧化性,因而可以杀菌消毒,当铁的价态降低为+3价后又可水解生成 Fe(OH)a 胶体, 从而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而明矾净水是因为水解生成 Al(OH)3 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所以二者净水的原理不 同,A 错误;反应I 中尾气为 Cl , 因为Ca(OH)2 的溶解度很小,所以用饱和石灰水吸收 Cl 不充分,不能有效防
止污染,也不能很好地获得漂白粉,B 错误;反应Ⅱ在碱性环境下发生,离子方程式中不可能有 H+, 正确的离子
方程式应为2Fe(OH) +3ClO-+4OH- —2FeO}-+3Cl- +5H O,C 错误;由制备过程知,K FeO 在强碱
性溶液中稳定,溶解度比Na FeO 的小,D 正确。
15.C 【解析】NO, 排放会导致形成硝酸型酸雨,降低 NO, 的排放可以减少硝酸型酸雨的形成,A 正确;由图可知,
储存过程中NO 被氧化为 NO , 方程式为2NO+O =—2NO ,B 正确;由图可知,还原过程中Ba(NO ) →N ,
N 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0价,故消耗1 mol Ba(NO ) ,转移电子为10 mol,转移电子数为10N ,C 错误;
根据图示储存和还原过程中,通过 BaO 和 Ba(NO ) 的相互转化可实现 NO。 的储存和还原,D 正确。
① 化学答案第2 页(共5页)
16.(12分)
(1)硫酸与CaCO 固体反应生成的CaSO 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 固体表面,使反应不能持续进行(2分)
(2)除去气体中的 HCl(1 分 ) 干燥气体(1分)
吸收装置 D 中反应剩余的CO (2 分 )
(3)2Na O +2CO -2Na CO +O (2 分,方程式可互换) Na O+CO =-Na CO (2 分 )
(4)78%(2分)
【解析】(1)实验室中用 CaCO 与盐酸反应制取 CO , 而不用硫酸,原因是 H SO 与 CaCO 反应生成的 CaSO 溶
解度较小,会覆盖在 CaCO 固体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2)装置B、C 为净化 CO 的装置,装置E 为吸收未反应的CO 的装置,因该实验通过测定生成 O 的体积来计算
Na O 的纯度,故需将 O 中的杂质气体除去。
17. (12分)
I.(1) 过滤(1分) 蒸发(1分)
(2)BaCl (1 分 )
(3)Mg(OH) (1 分 )
(4)Ca ++CO-——CaCO ↓(1 分 ) Ba ++CO -——BaCO ↓(1 分 )
(5)除去过量的CO- 和 OH-(2 分 )
Ⅱ.(6)Cl +2OH- -Cl-+C1O-+H O(2 分 ) Cl-+ClO-+2H+——Cl ^+H O(2 分 )
【解析】粗盐中除NaCl 外,还含有 MgCl 、CaCl 、Na SO 以及泥沙等杂质,除去MgCl 、CaCl 、Na SO 分别需要 加入 NaOH 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而除去稍过量的氯化钡需加入碳酸钠,则除去硫酸钠应在氯化钙 之前,则试剂①为氯化钡溶液,操作 a 为过滤,沉淀 A 为硫酸钡;沉淀 B 为氢氧化镁;试剂②为碳酸钠溶液,沉淀
C 为碳酸钙、碳酸钡的混合物。
(1)分析可知,操作 a 和操作 b 的名称依次是过滤、蒸发;
(2)试剂①为 BaCl 溶液;
(3)加入 NaOH 溶液后,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4)试剂②为碳酸钠溶液,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及钡离子反应分别生成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Ca ++CO -——CaCO ↓ 、Ba ++CO -—-BaCO √
(5)加入盐酸可除去溶液中过量的 CO- 和 OH-;
(6)制取“84”消毒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Cl +2NaOH==NaCl+NaClO+H O,
则其离子方程式为 Cl +2OH-=-Cl-+ClO-+H O
“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同时使用会产生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Cl2^+NaCl+H O,
则其离子方程式为 Cl-+ClO-+2H+==Cl ^+H O
①化学答案第3 页(共5页)
18.(12分)
(1)隔绝空气,防止 Fe + 被氧化(1分)
(2)打开止水夹,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后,关闭止水夹(2分) Fe ++2HCO —FeCO v+CO ^+H O(2 分)
(3)亚铁离子易被氧化(1分)
(4)4FeCO +O +2H O=-4FeO(OH)+4CO (2 分) 0.89(2分)
【解析】(1)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防止 Fe +被氧化。
(2)废铁屑和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 和氢气,生成的氢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后,关闭止水夹,继续反应生成氢气
产生较大的压强,将 FeSO 溶液沿着导管压入盛有NH HCO 溶液的试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 ++2HCO- —FeCO √+CO ↑+H O。
(3)由于亚铁离子易被氧化,所以FeSO 溶液要现用现配;若 FeSO 溶液已经变质,则会有 Fe + 存在,可以用
KSCN 溶液检验。
(4)FeCO 在空气中被氧化为FeO(OH) 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O +O +2H O=-4FeO(OH)+4CO ; 根据题
意知,高温条件下,过量的木炭与FeCO。 反应生成 Fe 和 C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设 FeCO 样品中FeCO 的物质的量为x,FeO(OH) 的物质的量为y, 则
56g·mol- ×(x+y)=5.6g,116g·mol- ×x+89g·mol- ×y=11.33 g,解得y=0.01 mol,
所以样品中杂质FeO(OH) 的质量为0.01 mol×89 g·mol- =0.89 g。
19.(12分)
(1)2MnO +5SO +2H O =2Mn ++5SO -+4H+(2 分)
(2)生成淡黄色沉淀(1分) 氧化(1分)
(3)装置 E 中试管内的品红溶液褪色后,取下该试管,加热,溶液又恢复红色(2分)
(4)①A→C→B→D(2 分 ) Ca ++2C1O-+H O+CO ==CaCO √+2HClO(2 分)
②装置B 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 D 中出现白色沉淀(2分)
【解析】(1)装置 B 中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 SO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5SO +2H O=-2Mn ++5SO -+4H+
(2)二氧化硫通入硫化钠溶液中,有淡黄色的硫单质生成。
(3)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褪色后的溶液,溶液又恢复为红色。
(4)①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不能与漂白粉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不能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若要证明 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应将二氧化硫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证明 H SO 的酸性强于 H CO ), 将所得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然后通入品红溶液,若品红溶液不褪色, 说明二氧化硫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完全吸收,剩余气体通入漂白粉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说明 H CO 的酸性 强于 HClO, 从而证明 H SO 的酸性强于HClO, 所以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纯净二氧化硫 →A→C→B→D; 二氧化
碳与漂白粉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 ++2ClO-+H O+CO --CaCO v+2HClO。
②若装置 B 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完全吸收;剩余气体通入漂白粉溶液中生成
白色沉淀,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从而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
20.(12分)
(1)稀硝酸(2分) 浓硝酸(2分) NaOH 溶液(2分)
(2)通入CO 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2分)
(3)Cu+4HNO (浓)——Cu(NO ) +2NO ^+2H O(2 分 )
(4)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2分)
【解析】验证浓硝酸的氧化性,应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浓硝酸与铜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通入水后生成一 氧化氮,然后分别通过浓硝酸和稀硝酸,如通过浓硝酸,无色气体生成红棕色气体,可证明浓硝酸能将 NO 氧化 成NO ; 如通过稀硝酸,无色气体没有明显变化,则证明稀硝酸不能氧化NO; 氮的氧化物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
中,应有尾气处理装置。
(1)根据装置特点和实验目的,可以将生成的 NO 分别通过浓硝酸和稀硝酸,如通过浓硝酸,无色气体生成红棕 色气体,可证明浓硝酸能将NO 氧化成 NO ; 如通过稀硝酸,无色气体没有明显变化,则证明稀硝酸不能氧化 NO; 氮的氧化物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有尾气处理装置,因此装置⑤是收集 NO。 装置③中应该盛放稀硝
酸,装置④中盛放浓硝酸,装置⑥中盛放 NaOH 溶液吸收 NO , 防止污染大气;
(2)由于装置中残存的空气能氧化 NO 而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滴加浓硝酸之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CO 赶走装
置中的空气,同时也需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防止反应产生的NO 气体逸出;
(3)装置①中Cu 与浓硝酸反应生成Cu(NO ) 、NO 、H 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4HNO (浓)——Cu(NO ) +2NO ^+2H O;
(4)装置②中盛放蒸馏水,使NO 与 H O 反应生成 NO:3NO +H O=-2HNO +NO,NO 通过稀硝酸后,无
红棕色 NO 产生,说明稀硝酸不能氧化 NO, 所以盛放稀硝酸装置③的液面上方没有颜色变化;装置④中盛放
的是浓硝酸,浓硝酸能氧化 NO, 则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苏省扬州市教育集团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安徽省涡阳县2023-2024年度七年级第一学期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