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调研试卷(RJ)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四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3.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K:39
—、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 B.湿衣服晾干 C.铁钉生锈 D.葡萄酿酒
2.夏天防雷电,远离金属。这是因为金属具有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D.光泽
3.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豆油 C.大米 D.食盐
4.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
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干冰”灭火器扑灭
C.“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伐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势
5.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6.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时,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
A. B.
C. D.
7.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倾倒液体 B.氧气验满
C.过滤 D.收集氧气
8.某班同学在对CO 2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CO2的功,又可以体现CO2的过的是
A.CO2可以使人窒息 B.CO2可以作气体肥料
C.CO2可以产生温室效应 D.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
9.理论上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部分氧气溶于水 B.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
C.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 D.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
10.如果配制100g6%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
A.称量的氢氧化钠部分潮解 B.用托盘天平“左码右物”称量氢氧化钠
C.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D.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C.从0℃到3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最小
D.温度从10℃到2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在增大,其中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12.四名学生计算30g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以得到多少克CO2时,出现了以下几种算式(x表示CO2的质量),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3.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滤液中可能含有AgNO3 B.滤渣中一定有Ag和Cu
C.滤渣中一定没有Zn D.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和Cu(NO3)2
14.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取65gKCl溶液放入甲烧杯中,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中无溶剂损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是KCl的饱和溶液
B.乙和丙烧杯中KCl的质量分数相等
C.丁烧杯中KCl的质量分数为34%
D.若乙烧杯中溶液恰好饱和,则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挤出浓盐酸。(信息:盐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实验现象是 。
(2)该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16.下图是甲、乙分子的微观结构模型。试写出甲物质的化学式 ;乙和甲 (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物质。
17.科学知识可用艺术化方式呈现,小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创作了以下漫画。
(1)从小雨的绘画表现角度分析, (填金属名称)不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
(2)其中有浅绿色溶液产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
(3)要验证Mg、Zn、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除图中方法外,还可选用的试剂有 。
1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加热氧化汞 。
(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
(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19.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1)铁制品锈蚀的原因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 发生了化学变化。
(2)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 性。
(3)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比纯铜 (填“大”或“小”)。
20.下表是KNO3和NaCl两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1)上述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是 。
(2)要使KNO3从其溶液中全部结晶出来,应该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3)60℃时,用100g水配成KNO3饱和溶液再将其降温到10℃,析出结晶 g。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选用生活用品来代替一些化学仪器,如眼药水瓶可以代替胶头滴管,吸管可以代替导气管等。现有一医用注射器,请你思考它可以代替哪些常用仪器?请列举三种。
22.化学反应的快慢、现象、生成物与反应物质量的多少、反应条件有密切的关系。请根据题目的提示回答有关问题(各举一例)
(1)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2)反应物含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
(3)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23.酒精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3.3%-19%,当温度大于13℃,遇到火源就会燃烧。
(1)使用酒精消毒前,应先关闭电器电源,待电器冷却后再进行擦拭,为什么?
(2)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4.在一定量的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得到固体和溶液。
(1)请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向所得固体上滴加盐酸,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巨大的碳资源,CO2的低能耗捕集、转化和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1)以CO2为原料制取炭黑的太阳能工艺如图所示。
①反应1的基本类型为 。
②反应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不变”“降低”)。
(2)利用NaOH溶液吸收CO2,部分转化关系见图。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转化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3)利用Na2CO3或K2CO3溶液吸收低浓度的CO2,将其转化为NaHCO3或KHCO3,NaHCO3或KHCO3受热分解生成高浓度的CO2储存利用,生成的Na2CO3或K2CO3循环使用以降低生产成本。
吸收剂 Na2CO3 K2CO3
20℃最高浓度(g/L) 212 1104
根据表中信息,选择K2CO3溶液作吸收液的优点是 。
(4)利用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将CO2转化为乙醇(C2H5OH)的反应如下:2CO2+3H2OC2H5OH+3O2,研究显示,1L“人造树叶”每天能从空气中吸收968gCO2,计算1L“人造树叶”工作1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为 g。
试卷第6页,共6页
1.B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A、纸张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湿衣服晾干水水分蒸发的过程,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铁钉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该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葡萄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该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2.A
【详解】金属的共性为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具有金属光泽等。夏天防雷电,远离金属,这是国为金属具有导电性;故答案选择A。
3.D
【详解】A、面粉以小颗粒和水分子混合,不是均一稳定的的混合物,形成的是悬浊液;
B、豆油以小油滴和水分子混合,不是均一稳定的的混合物,形成的是乳浊液;
C、大米在水中是沉淀,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的混合物,不是溶液;
D、食盐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和水分子混合,是均一稳定的的混合物,是溶液。
故选D。
4.C
【详解】A、加油站的空气中可能含有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不符合题意;
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干冰”灭火器扑灭,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不符合题意;
C、“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会被提高,符合题意;
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伐一条“隔离带”,可以清除可燃物,以控制火势,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详解】此题结合实例考查引起气体压强变化的微观本质。从平原到高原外界压强减小,塑料袋内的压强等于原来的大气压,所以包装袋鼓起,气体分子间隔增大。
6.D
【详解】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稀盐酸的基本步骤:计算、量取、配制、装瓶存放,量取时用到量筒、胶头滴管,配制时用到烧杯、玻璃棒;不会用到的仪器是天平。
故选:D。
7.B
【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用图中装置收集氧气时,长导管是出水管,短导管是进气管,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故选B。
8.C
【详解】A CO2可以使人窒息,是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体现的是它的过。不符合要求。
B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是因为它可参与、促进光合作用,体现的是二氧化碳的利。不符合要求。
C温室效应会造成全球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利:地球气温保持相对稳定又适宜的温度,使生物的生存和繁荣成为可能;弊:易形成大的气候变化,造成影响很大的自然灾害。
D人工降雨体现的是二氧化碳的好处。不符合要求。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点评:根据二氧化碳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来回答。
9.D
【详解】A、在室温下,1L水中能溶解约30mL氧气,而氢气难溶于水,室温下,溶解的比氧气少,故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不符合题意;
B、碳能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能是部分氧气与碳棒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C、碳棒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能会吸附一部分氧气,不符合题意;
D、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氧气在正极生成,氢气在负极生成,故氧气与氢气不可能重新生成水,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A. 称量的氢氧化钠部分潮解,会使称量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故质量分数偏小,故错误。
B. 用托盘天平“左码右物”称量氢氧化钠,称量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故质量分数偏小,故错误。
C. 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量取到水的实际体积偏小,故溶液的质量偏小,质量分数偏大,故正确。
D. 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不影响溶液的质量分数,故错误。故选C。
11.D
【详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不能确定,溶解度大小也不能确定,故选项错误;
B、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不能确定,溶解度大小也不能确定,故选项错误;
C、从0℃到3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比较平缓,所以b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最小,故选项错误;
D、温度从10℃到2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在增大,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陡,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所以其中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选项正确。故选D。
12.B
【详解】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故选B。
13.B
【分析】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根据“远距离先置换原则”,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说明硝酸铜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可知锌的量不足;
【详解】A、锌的量不足,说明硝酸铜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如果硝酸银过量,则滤液中含有硝酸银,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滤渣中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银,锌的量不足,硝酸铜可能没有反应,所以不一定含有铜,选项B符合题意;
C、蓝色滤液中含有硝酸铜,硝酸铜会与锌会发生置换反应,不能共存,所以滤渣中一定没有Zn,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滤液中一定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未反应的硝酸铜,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D
【详解】A、由于甲中加入5g氯化钾完全溶解,说明甲烧杯中是氯化钾的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B、丙烧杯中有晶体析出,则乙和丙烧杯中KCl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错误;
C、丁烧杯中KCl溶液是饱和溶液,其质量分数可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进行计算,为,故错误;
D、65gKCl溶液放入5g氯化钾得到70g溶液,丙过滤后得到饱和的丁和滤渣3g,则丁烧杯中是67g的氯化钾饱和溶液,由于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则表示该温度下100g水中能溶解34g氯化钾达到饱和,那么67g的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为17g,溶剂为50g,则甲中溶质为15g,乙中溶质为20g,因此40℃时,100g水中能溶解40g氯化钾达到饱和,故正确。
故选D
15. 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详解】(1)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紫色石蕊小纸花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可以使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2)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紫色石蕊小花处,氯化氢分子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可以使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故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16. C2H4O2或CH3COOH 不是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图是可知,甲物质的化学式C2H4O2或CH3COOH,乙和甲不是一种物质,因为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
考点:物质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17. 铜 Mg、ZnSO4溶液、Cu或MgSO4溶液、Zn、CuSO4溶液等(合理即可)
【详解】(1)漫画中铜“安然无恙”,说明铜不能和盐酸反应,而镁、锌、铁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这些活泼金属与盐酸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因此从小雨的绘画表现角度分析,铜不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
(2)漫画中镁、锌和盐酸反应得到的溶液都是无色的,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显浅绿色,因此有浅绿色溶液产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3)如果要验证Mg、Zn、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除图中方法外,还可利用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来进行。如选用Mg、ZnSO4溶液、Cu,将铜加入ZnSO4溶液中,Cu不能和ZnSO4溶液反应,证明Zn﹥Cu,将Mg加入ZnSO4溶液中,Mg能将Zn置换出来,证明Mg﹥Zn,从而得出Mg﹥Zn﹥Cu;还可以选用MgSO4溶液、Zn、CuSO4溶液,将Zn加入MgSO4溶液,不能反应,证明Mg﹥Zn,将Zn加入CuSO4溶液中锌的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说明锌能置换出铜,证明Zn﹥Cu,从而得出Mg﹥Zn﹥Cu。因此选用的试剂有:Mg、ZnSO4溶液、Cu或MgSO4溶液、Zn、CuSO4溶液等(合理即可)。
【点睛】验证几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既可以利用金属与酸溶液能否反应和反应的剧烈程度进行,也可以利用金属和盐溶液能否反应来进行。
18.(1)
(2)
(3)
【详解】(1)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故填:。
(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填:。
19.(1)氧气、水蒸气
(2)延展
(3)大
【详解】(1)铁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的复杂的化学反应。
(2)铝块能制成铝箔说明铝有良好的延展性。
(3)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所以黄铜硬度比纯铜大。
20.(1)KNO3
(2)蒸发结晶
(3)89.1
【详解】(1)根据图中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分析,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填:KNO3;
(2)要将KNO3从其饱和溶液中的全部结晶出来,应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填:蒸发结晶;
(3)60° C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即在100g水里溶解110gKNO3,10°C时KNO3的溶解度是20.9g,即在100g水里溶解20.9gKNO3,故60°C时,用100g水配成KNO3饱和溶液再将其降温到10°C析出晶体质量= 110g-20.9g= 89.1g,故填: 89.1。
21.量筒、滴管、分液漏斗(合理即可)
【详解】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并且注射器上有刻度,所以注射器可以代替量筒、滴管、分液漏斗、集气瓶等,故填:量筒、滴管、分液漏斗(合理即可)。
22.(1)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分解速率较慢,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纯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3)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生成物是Fe2O3 ,但是在纯氧中燃烧中生成物是Fe3O4 。
【详解】(1)将常温下分解速率较慢的过氧化氢溶液在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迅速产生气泡,说明了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故填写: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分解速率较慢,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2)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纯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3)反应物相同时,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如: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生成物是Fe2O3 ,但是在纯氧中燃烧中生成物是Fe3O4 ,故填写: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生成物是Fe2O3 ,但是在纯氧中燃烧中生成物是Fe3O4 。
23. 酒精遇热易挥发形成蒸气,在空气中接触到热的电器容易燃烧引起火灾 C2H5OH+3O22CO2+3H2O
【详解】(1)使用酒精消毒前,应先关闭电器电源,待电器冷却后再进行擦拭,是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遇热易挥发形成蒸气,在空气中接触到热的电器容易燃烧引起火灾;
(2)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24.(1)(或)
(2)有气泡产生
【详解】(1)锌、铜、银、铝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铝>锌>铜>银,向一定量硝酸铝、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锌先与溶液中的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反应完全后,锌再与溶液中的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锌与硝酸铝不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 (或 Zn+Cu(NO3)2=Zn(NO3)2+Cu );
(2)由于加入的锌过量,所得固体有锌、铜、银,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所以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25. 分解反应 降低 氢氧化钠 20℃碳酸钾最高浓度比碳酸钠大,吸收效果好 506
【详解】(1)①反应1中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氧气和氧化亚铁,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物质,是分解反应。
②反应2中,反应物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生成物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0,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由+4变成0。
(2)反应①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转化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钠。
(3)根据表中信息,选择K2CO3溶液作吸收液的优点是20℃碳酸钾最高浓度比碳酸钠大,吸收效果好。
(4)设生成乙醇的质量为x,则
x=506g
答:生成乙醇的质量为506g。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