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参考样卷
九年级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 C一12 N一14 O一16 C1一35.5 K一39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1.5分,共18分)
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广安”,下列不符合此观念的是
A.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B.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C.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D.研制开发清洁能源
2.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
A.铜雕锈蚀 B.枯木腐朽
C.冰雪消融 D.火山烈燃
3.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下列物质属于c范围的是
A.红磷 B.二氧化碳 C.高锰酸钾 D.食盐水
4.合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取块状固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加热液体
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6.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成果“无细胞化学酶系统催化CO2合成淀粉”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C3H6O3是合成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下列有关C3H6O3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1个C3H6O3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
7.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用于冶炼金属
B.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用黑色墨水书写档案材料
C.金刚石的硬度大——用作铅笔芯
D.氧气具有助燃性——用作燃料
8.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就能灭火,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纯度,防止爆炸
C.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为了降低煤炭的着火点
D.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9.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Fe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 B.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b处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 D.可用水吸收尾气中的CO
10.氢能源是公认的清洁能源,但氢气的制取和储存一直是一个难题。中科院煤化所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合作,采用铂-碳化钼双功能催化剂实现对水和甲醇的高效活化,在低温(150-190℃)下获得了极高的产氢效率。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铂-碳化钼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都没有
D.该反应生成的CO2与H2的质量比为22:3
11.下列物质的鉴别或除杂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
A 除去CO2中混有的CO 将该混合气体在氧气中点燃
B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C 除去MnO2中的少量NaCl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除去炭粉中的少量氧化铜 在空气中高温灼烧
A.A B.B C.C D.D
12.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的是
A.在盛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引燃红磷 B.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固体 C.电解水 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逐滴滴加双氧水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1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如图1所示A-E是某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F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D的粒子中易得到电子的是 (填字母序号)。
(2)若E中x=12,则该粒子的符号: 。
(3)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Z的原子序数是 。
(4)由8个16号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 (填化学符号)。
(5)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中含有大量安全无污染的核聚变原料He-3如图2所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1中的 (填字母序号)。
14.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
(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等。
(2)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可燃冰 B.氢气 C.乙醇
(3)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碳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C→CO→CO2→CaCO3→CO2,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C→CO2 B.CO2→CO C.C→CaCO3
15.2023年11月20日,日本第三轮核污染水排放结束,累计排放量达2.3351万吨,这种只顾一己之私,将风险转嫁给全世界,将伤痛延续给人类的子孙后代的行为令人发指。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如图1所示,写出示意图中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可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图2为校园直饮水工艺流程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砂罐”通过过滤除去原水中的泥沙等杂质
B.“碳罐”中常用活性炭除去液体中的异味和色素
C.臭氧、紫外线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D.净化后得到的饮用水为纯净物
16.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目前人们除了将煤作为燃料外,还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以煤和空气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的一种流程如图所示:
(1)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N2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水煤气在铜催化下实现CO的转化:,其中X的化学式为 。
(3)上述流程中合成尿素【CO(NH2)2】的同时还有水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际生产中,N2和H2不可能全部转化为NH3.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N2、H2和 (填化学式)。
三、计算题
17.某校实验室工作人员欲测定某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现取14g该样品与2g二氧化锰混合,放入试管中充分加热(杂质不发生反应),反应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8.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里可选择装置A用于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 ,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装置F的 (填“a”或“b”)处。
(3)装置B、C均可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发生装置,两者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 。
19.用实验的方法研究CO2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学习内容。
【活动一】用如图1所示实验探究CO2的重要性质。
(1)说出你在此实验中能看到的现象及对应能证明的结论: (写一种现象及结论)。
【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在通常情况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设计如下实验探究CO2在水和食盐水中的具体溶解情况。
【探究1】探究CO2在水和食盐水(模拟海水)中的溶解情况。
相同条件下,实验小组分别用排水法、排食盐水法收集CO2,如图2所示,待收集100mLCO2后,移出导管,每隔一段时间记录量筒内CO2体积。重复实验,所测数据平均值如表:
时间/h 0 0.5 6 12 24 48
排水法时量筒内CO2体积/mL 100 98.5 85.5 77 66 59
排食盐水法时量筒内CO2体积/mL 100 99 93 90.5 89 88
(2)由上表数据分析:
①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理由是 。
②相同条件下,等体积水和食盐水吸收CO2更多的是 (填“水”或“食盐水”)。
【探究2】探究植物油隔离对CO2在水中溶解情况的影响。
(3)小方设计并完成以下对照实验:用两个量筒分别收集100mLCO2倒置于水槽中,向其中一个量筒内注入少量植物油,使CO2与水被植物油隔开(CO2与植物油不反应),如图3所示。测得量筒内CO2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
(4)为检验有植物油隔离时CO2是否会穿过油层进入水中,请设计实验方案:
试卷第6页,共7页
1.A
【详解】A、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会污染土壤,破坏环境,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符合题意;
B、化肥农药合理施用,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研制开发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A. 铜雕锈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 枯木腐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冰雪消融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火山烈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ABD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C。
3.B
【分析】三个椭圆范围依次减小,最大的应该是纯净物、第二应该是化合物、最小的是氧化物;
即a是纯净物,b是化合物,c是氧化物;
【详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红磷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C、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高锰酸钾是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食盐水含有食盐和水两种物质,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D
【详解】A、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取块状固体: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再将试管慢慢直立,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读数时,量筒水平放置,视线与筒内液体最低凹液面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加热时试管要倾斜,与桌面成45°角,试管口不可以对着自己,也不能对着别人,以防液体沸腾溅出伤人,图中液体超过三分之一,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A解释正确;
B、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故B解释正确;
C、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加压时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分子本身大小不变,故C解释错误;
D、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故D解释正确;
故选:C。
6.D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该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元素的质量分数=,而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氧元素质量比最大,则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前面分析可知,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1个C3H6O3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共含有3+6+3=12个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B
【详解】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A错误;
B、用黑色墨水书写档案材料,是因为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可长期保存,故B正确;
C、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石墨质软,呈深灰色,可用作铅笔芯,故C错误;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助燃剂,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可用作燃料,故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了隔绝氧气的方法,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说法正确;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纯度,防止爆炸,说法正确;
C、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升高温度至煤炭的着火点,使其燃烧,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说法不正确;
D、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清除或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说法正确;
故选C。
9.C
【详解】A、氧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反应前后Fe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错误;
B、a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正确;
D、一氧化碳不与水反应,且难溶于水,不能用水吸收CO,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由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A、铂-碳化钼在反应中充当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选项正确;
B、该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所以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C、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都没变,选项正确;
D、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的CO2与H2的质量比为:(12+16×2):(1×2×3)=22:3,选项正确;
故选:B。
11.C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在氧气中点燃,引入了新的杂质氧气,且二氧化碳太量存在时,由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所以一氧化碳不会燃烧,故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错误;
B、氢气和甲烷燃烧都能产生水,因此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都出现水雾,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B错误;
C、氯化钠易溶于水,MnO2粉末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C正确;
D、木炭粉中含有少量氧化铜,在空气中高温灼烧,木炭粉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把原物质除去了,故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
故选C。
12.A
【详解】A、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故选项图像错误;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始终不变,但是反应有氧气生成,所以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开始加热时温度未达到高锰酸钾反应温度,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不变,高锰酸钾开始分解,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增加,高锰酸钾分解结束,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又不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C、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则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选项图像正确;
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逐滴滴加双氧水,双氧水的质量为0时,生成氧气质量为0,且加入双氧水的质量与生成氧气的质量成正比,故选项图像正确,故选A。
13.(1)BD
(2)Mg2+
(3)17
(4)S8
(5)A
【详解】(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易得电子,形成8电子的稳定结构,故A~D的粒子中易得到电子的是:BD;
(2)若E中x=12,则该元素是12号元素镁,由于外层电子只有10个,故该微粒是镁离子,故该粒子的符号为:Mg2+;
(3)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判断,2号元素He下面是10(2+8=10)号元素Ne,Ne的前两个元素应该是(10-2=8)8号元素O,O元素下方是16(8+8=16)号元素S,S右侧是17(16+1=17)号元素Cl,故Z的原子序数是:17;
(4)16号元素为S,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8个16号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为:S8;
(5)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数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观察图2,可知He-3的质子数为2,故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甲1中的A,故填:A。
14.(1)石油
(2)B
(3)MgO+CO2=MgCO3
(4)C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石油;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与氧气发生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A、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含碳元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
B、氢气不含碳元素,燃烧不会生成二氧化碳;
C、乙醇含碳元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故选B;
(3)根据题意氧化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镁,反应方程式为:MgO+CO2=MgCO3;
(4)A、碳和氧气点燃条件下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一步实现;
B、二氧化碳高温与碳反应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可以一步实现;
C、C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CaCO3,故选:C。
15.(1)
(2) 肥皂水 煮沸
(3)D
【详解】(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①可以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若产生大量泡沫,较少浮渣则为软水,若产生大量浮渣,少量泡沫,则为硬水;
②生活中可以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A、“砂罐”通过过滤除去原水中的泥沙等杂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碳罐”中常用活性炭除去液体中的异味和色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臭氧、紫外线的作用是消毒杀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净化后得到的饮用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为混合物,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6.(1)物理
(2)H2
(3)CO2+2NH3CO(NH2)2+H2O
(4)H2O
【详解】(1)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氮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判断,反应前1个碳,两个氢,两个氧,反应后1个碳,两个氧,少了两个氢,故物质X为氢气,其化学式为:H2;
(3)从流程图中可以看出二氧化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尿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
(4)从流程图中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中H2O、N2、H2三种物质既参与反应又能不断的生成,故可以循环使用,故填:H2O。
17.(1)4.8
(2)解:设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x=12.25g
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答: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87.5%。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氧气的质量,所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g-11.2g=4.8g。
(2)见答案。
18.(1)锥形瓶
(2) 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b
(3)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试管口放棉花是为了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使导管堵塞,故填: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氧气应从a端进入,所以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b处,故填:b;
(3)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故装置C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19.(1)现象:2处干燥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3处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结论: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
(2) 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速率远小于二氧化碳逸出的速率 水
(3)植物油可以减缓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
(4)取量筒内的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如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进入水中
【详解】(1)用如图1所示实验探究CO2的重要性质,可以看到的现象之一有:2处干燥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3处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从而得到的结论有: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
(2)①由表中数据可知,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速度较慢。48h才溶解了100mL -59mL = 41mL,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理由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速度远小于二氧化碳逸出的速度。
②48h时,水中剩余二氧化碳59mL,食盐水中剩余二氧化碳88mL,说明相同条件下,等体积水和食盐水吸收CO2更多的是水。
(3)比较相同时间内二氧化碳的体积,有植物油的二氧化碳减少的较慢。结合探究的问题“探究植物油隔离对CO2在水中溶解情况的影响”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油可以减缓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
(4)检验有植物油隔离时CO2是否会进入水中,则检验水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实验方案:取量筒内的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如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进入水中。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9.3 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同步练习

下一篇:河北省曲阳县第一中学2018-2019高二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