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九年级化学中考一轮复习题选编——酸和碱(含解析)

2024年安徽省九年级化学中考一轮复习题选编——酸和碱
一、选择题
1.(2023上·安徽宿州·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故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则说明二氧化碳分子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D.点燃H2、O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点燃CO、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生爆炸
2.(2023下·安徽淮南·九年级统考开学考试)归纳、整理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化学与生活 自热火锅可用 CaO 与H2O反应产生热量 B.性质决定用途 N2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C.理解催化剂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D.化学与能源 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氢能属于清洁能源
A.A B.B C.C D.D
3.(2023上·安徽滁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源于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下列有关活动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活动内容 涉及到的化学知识
A 生石灰作干燥剂 生石灰具有吸水性
B 石墨用作铅笔芯 石墨质软
C 使用煤炉时,用扇子往炉中扇风 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
D 炼铁高炉将铁矿石炼成铁 铁矿石受热易分解
A.A B.B C.C D.D
4.(2023下·安徽合肥·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与化学知识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用途 化学知识
A 汽油用于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汽油与油污发生反应
B 氢氧化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氢氧化钠呈碱性
C 石墨用于制作铅笔芯 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 武德合金用于制作保险丝 合金的熔点低
A.A B.B C.C D.D
5.(2023·安徽六安·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未变质
B 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木棍变黑 浓硫酸有吸水性
C 将某气体通过灼热的黑色氧化铜固体,固体变红 该气体是氢气
D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A.A B.B C.C D.D
6.(2023下·安徽宿州·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 B.探究燃烧的条件
C.验证中和反应放热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7.(2023下·安徽安庆·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推理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酸中含有氢元素,则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8.(2023·安徽六安·校考模拟预测)推理是科学探究和学习化学的常用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一定是水
B.CO2能溶于水生成H2CO3,非金属氧化物都能溶于水生成相应的酸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D.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中和反应,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9.(2023·安徽合肥·校考三模)化学是实验的科学,下列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中的 B.测定空气中含量 C.验证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D.验证不支持燃烧
A.A B.B C.C D.D
10.(2023·安徽亳州·校联考模拟预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将酚酞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下列对产生此异常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A.可能是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
B.可能是NaOH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
C.可能与NaOH溶液的浓度大小有关
D.可能是使用的容器中有盐酸残留
11.(2023·安徽合肥·校考模拟预测)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三个条件
B.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发生爆炸
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铝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对铝有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生成的氧化铁对铁也有保护作用
12.(2023下·安徽合肥·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小燕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向试剂乙中滴入液体甲,气球膨胀。引起气球膨胀的原因与其他三组不同的是

选项 乙 甲
A 水 浓硫酸
B 锌 稀盐酸
C 氧化钙 水
D 氢氧化钠 水
A.A B.B C.C D.D
13.(2023·安徽芜湖·校考模拟预测)学习化学,提高学科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宏观与微观:溶液可以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含有带电的微粒
B.模型与推理: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含有氢离子
C.变化与守恒: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二氧化碳,则它一定含有碳、氢 氧三种元素
D.探究与创新:盐酸加热煮沸后浓度变大是因为水蒸发量大于氯化氢挥发量
14.(2023·安徽滁州·校考一模)向用盐酸酸化的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曲线的推测正确的是

A.产生的沉淀为硫酸钡
B.产生的沉淀为氢氧化镁
C.产生的沉淀为硫酸钡和氢氧化镁
D.产生的沉淀为氢氧化镁
15.(2023下·安徽宿州·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铝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因此氢氧化钠也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B.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的溶液
C.铜在空气中久置后表面生成铜绿,说明铜的锈蚀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
D.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16.(2023下·安徽安庆·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一些常见物质的近似pH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淡盐水 肥皂水 汽水 蔗糖水 苏打水 自来水
pH 7 10 3~4 7 7.5~9.0 6~7
A.自来水呈中性或弱酸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喝汽水
C.苏打水的碱性比肥皂水的碱性强
D.蚊子叮咬(释放蚁酸)后可涂抹肥皂水
17.(2023·安徽蚌埠·统考一模)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过滤
C.测溶液的pH D.蒸发食盐水
二、实验题
18.(2023上·安徽亳州·九年级校考期中)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F G
(1)写出图中序号②的仪器名称: 。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编号),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3)查阅资料得知:实验室常用浓氨水和碱石灰固体混合来制取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若用F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 (填“a”或“b”)导气管进入瓶中。若将集满氨气的试管倒置于如图G所示的水槽中,G图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19.(2023下·安徽淮南·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某兴趣小组利用图一装置探究O2浓度、温度等条件对物质燃烧的影响,进行了以下操作。

(1)点燃蜡烛后伸入广口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到蜡烛在瓶内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
(2)待蜡烛自动熄灭,装置冷却后,在t1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铝盒中的白磷开始燃烧。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①广口瓶中生石灰的作用是 。
②白磷放在铝盒中,是因为铝具有很好的 性。
(3)图二是广口瓶内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0—t1时间内,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

(4)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填序号)。
A.可燃物燃烧氧气必须充足
B.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内没有O2存在
C.蜡烛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高于白磷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
(5)兴趣小组分析对比曲线0—t1段和t1—t2段,得出了“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一样”的结论。同学们由此联想到课本上的一个实验: (填物质名称)在空气中不能点燃,但在氧气中能点燃并剧烈燃烧。
20.(2023·安徽六安·统考一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下列制取气体的反应可选用装置A的是 .(填序号)
①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取
②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
③锌粒与稀硫酸制取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
(4)硫化氢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能形成酸,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和.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和稀硫酸来反应制取,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该实验需要对剩余的硫化氢气体进行尾气处理,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用稀硫酸吸收 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点燃
21.(2023·安徽滁州·统考二模)根据下图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A装置制取选用分液漏斗,相比用长颈漏斗,选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
(2)将A中产生的,通入C装置中,当出现 现象时,说明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已恰好完全反应。
(3)用B装置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口内壁上有紫红色液滴,则可能的原因是 。
(4)硫化氢()是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其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某同学用D装置收集气体,则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三、科学探究题
22.(2023上·安徽芜湖·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做进一步探究。
(1)图甲实验中,酒精灯上网罩的作用是 。
(2)图乙实验前,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的目的是 。
【查阅资料】①木炭、一氧化碳分别与氧化铜反应也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
②氧化亚铜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③CuSO4溶液显蓝色。
【实验探究】为确定CO与CuO反应的最佳温度,小组同学利用原位X射线衍射仪来测定不同温度下图乙实验反应4小时后固体物质的成分,实验结果如图丙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3)600℃时,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CO还原CuO制取纯净的Cu,反应温度要控制在 ℃及以上。
【拓展延伸】
(5)将图甲实验中的试管冷却后,观察到黑色固体全部变为红色。取3.6g红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 ,充分反应,观察到 时,再将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若称得滤渣的质量为mg,当 (填m的范围)时,则红色固体是Cu和Cu2O的混合物。
23.(2023上·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阶段练习)某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产生一种俗称水煤气的气体燃料(其中不含甲烷等物质),为探究水煤气的成分,该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
(1)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反应物中含有C、H、O三种元素,水煤气中可能含有H2、CO、CO2中的两种或三种,则水煤气的成分可能为:
猜想1:H2、CO;猜想2: ;猜想3:H2、CO、CO2
【实验探究】同学们为探究水煤气的成分,设计了如图1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①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结果分析】
(2)①观察到 时,证明水煤气中存在CO2,请写出C还原CuO的化学方程式 。
②观察到 现象时,证明水煤气中存在CO。
③观察到 现象时,证明水煤气中存在H2。
【实验结论】猜想3正确。
【交流反思】
(3)有同学提出浓硫酸在该实验中没有作用,可以删去,立刻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你认为反对的理由是 。
某同学用大烧杯将高低2支燃烧的蜡烛(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如图2)罩住,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经查阅资料获知,蜡烛熄灭的原因与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无关。
(4)甲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无色酚酞遇石灰水变为红色,遇碳酸钙不变色),点燃蜡烛,用大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烧杯内上部的滤纸先褪色,说明此时高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低蜡烛附近的浓度 (填“高”或“低”)。
(5)乙同学使用传感器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开始燃烧到熄灭后的过程中(80s时蜡烛熄灭),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3,结合已有知识和上述实验分析,实验中,蜡烛完全熄灭后瓶内含有的气体有 (至少填三种)。
24.(2023上·安徽阜阳·九年级校考期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进行了有趣的化学实验探究:
(一)探究分子的运动
小晴同学学了 分子性质这节内容后,改进了书本上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小晴同学找来废弃的医疗用品微型Y形管,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她进行该实验是为了探究分子运动。
(1)实验过程中能看到的现象是 。
(二)探究氧气的性质
利用如图2装置进行“硫燃烧”的实验:用气卿(能不断鼓入空气的装置)不断地向弯型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移去酒精灯,可观察到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然后停止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
(2)使硫在纯氧中继续燃烧,观察到 火焰。写出实验中硫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该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在消除有害气体对环境污染的前提下有利于 (一套装置完成2个相关实验)。
(4)你推断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三)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利用图3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空气的初始压强为P】
(5)该同学设计的实验相对于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其优点是 。
(6)请在坐标图中绘制整个反应过程中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的曲线图 。
【实验结论】用图甲中的白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更准确。
25.(2023下·安徽宿州·九年级统考期中)某实验课上,同学们对认识“酸与碱”课题进行项目式。
探究学习:
【任务一】与指示剂反应,如图一:

(1)滴入稀盐酸后,石蕊试纸处的现象是 。
【任务二】认识酸的性质,如图二:

(2)A中的现象是 。
(3)C中滴入稀盐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此时C中溶质可能是 (填化学式)。
【任务三】认识碱的性质,如图三:

向充满二氧化碳的三个软质塑料瓶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石灰水、水,立即拧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
(4)振荡B瓶的过程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 。
(5)小明观察到A瓶比C瓶变瘪的更明显原因是 。
小云同学在进行图三B实验时:向盛满气体的塑料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拧紧瓶盖振荡。让她吃惊的是瓶子虽然变瘪了,但是并没有看到白色沉淀。
【发现问题】沉淀哪去了
【查阅资料】适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能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如果二氧化碳过量,则碳酸钙会继续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代表反应的方向)
【提出猜想】
(6)实验中可能 ,所以没有看到沉淀。
步骤 操作 实验现象
1 取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持续通入气体 开始产生白色沉淀过一会儿,白色沉淀消失
2 (1)取一个软塑料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向其中注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拧紧瓶盖,振荡 (2)此时将软塑料瓶放在热水浴中加热 瓶子变瘪 溶液变浑浊
3 (1)取一个软塑料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向其中注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拧紧瓶盖,振荡 (2)向实验后的软塑料瓶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
【实验结论】猜想成立
(7)实验步骤2中“改变瓶子的温度”目的是 。
(8)实验步骤3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四、计算题
26.(2023下·安徽合肥·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天工开物-潘石·胆矾》中说“铁器淬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胆矾水为硫酸铜溶液。
(1)试计算5.6g铁完全反应消耗6%硫酸铜溶液的质量(精确到0.1g,写出计算过程)。
(2)若所用硫酸铜溶液浓度过大,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无色气泡。请设计实验验证该气体成分。
27.(2023·安徽芜湖·校考模拟预测)为测定某破损标签的稀盐酸浓度,往该酸液20g样品中逐滴滴加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酸液中pH变化如图所示。

(1)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2)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8.(2023下·安徽宿州·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29.(2023·安徽蚌埠·统考一模)晓倩看到实验室有一瓶盐酸溶液,标签的质量分数处已残缺,想测定该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于是取20g盐酸溶液样品于烧杯中,将10%的NaOH的溶液滴加入烧杯中,边加边搅拌,并用pH计测得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点表示的意义是 。
(2)计算该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
30.(2023·安徽马鞍山·校考二模)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含铜粉的氧化铜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196g稀硫酸,搅拌,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损耗忽略不计),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试计算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规范写出计算过程)

31.(2023·安徽阜阳·统考二模)某同学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中和50g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情况如图所示。

(1)A点表示的含义是 。
(2)计算:5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五、综合应用题
32.(2023下·安徽芜湖·九年级校考学业考试)关于碱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研究碱的性质”为主题开展了以下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碱的物理性质
(1)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于水会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任务二】碱与盐的反应
(2)某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2mL硫酸铜溶液,再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任务三】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小组同学按照甲图装置,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情况。
(3)用胶头滴管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内,锥形瓶中出现明显现象,观察到的现象是 。
(4)甲图中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入,试管内压强会发生变化,用压强传感器测得试管内压强的变化如图乙、为验证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且对二氧化碳具有极强的吸收能力,需将原氢氧化钠溶液换为 进行对比实验,请在乙图中画出对比实验中试管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图 。
【任务四】碱与酸的反应
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个数)成正比。下图是利用数字传感技术测定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的电导率变化。
(5)M点的意义是 ;P点和N点的电导率相同,对应溶液中的离子是否相同,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 。
33.(2023上·安徽合肥·九年级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校考期中)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化学帮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氧气可用于 (填一种用途),但氧气也能导致火灾,写出一条灭火的原理: 。
Ⅱ.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2)如图1是化学家研究出制氢方法。
①图1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制氢途径。
途径1:常用二氧化钛()作催化剂,促进水的光解.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途径2: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②某制氢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图2表示:则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Ⅲ.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3)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CO2,流程图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①分离室中进行的操作是 .
②该流程图所标出的物质中,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氧化物是 .
③“捕捉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六、填空与简答
34.(2023上·安徽蚌埠·九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组同学设计了两组不同的实验方案验证分子的运动。

(1)图甲实验中烧杯 (填序号)中溶液变红,从微观角度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烧杯③的作用是 。
(2)与图甲装置相比,图乙装置的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
(3)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上方的棉花团先变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5.(2023·安徽安庆·校考模拟预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要求从氢氧化钙、碳酸钡、镁、二氧化硫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可燃烧的金属单质 ;
②一种难溶于水的盐 ;
③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
④导致酸雨的氧化物 。
(2)“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社会共识。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市是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市民更应该养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废弃塑料瓶、书、报纸应投入印有下列哪种标识的垃圾箱 。

②发电厂采用“石灰固硫法”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方法之一是向煤中掺入一定量的生石灰,使其与二氧化硫在高温条件下化合生成一种固体。已知这一过程中,各元素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请写出 该“石灰固硫法”的化学方程式: 。
36.(2023下·安徽宿州·九年级校考开学考试)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世界性难题,某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与综合利用部分流程如图所示:

资料1: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等有害气体。
资料2:容易被空气中的氧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电厂是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 转变成电能。
(2)生锈的铁制品经粉碎后再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 。
(3)溶解步骤中,生锈的铁制品在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有黑色固体剩余,写出铁锈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剩余黑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
(4)将所得硫酸亚铁溶液在氮气环境中加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其中氮气的作用是 。
(5)政府倡导垃圾分类,其好处是: 。(写一点)
37.(2023下·安徽合肥·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盐酸生产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氯化氢(HCl)气体极易溶于水。

(1)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吸收塔中,水从上方喷洒,气体从下方通入,其目的是 。
(3)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
(4)写出盐酸的一种用途: 。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中含氧元素,但是氯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只能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D、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氧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一氧化碳也具有可燃性,故点燃一氧化碳、氧气的混合气体也可能会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A、 CaO 能与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自热火锅可用 CaO 与H2O反应产生热量,说法正确;
B、N2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说法正确;
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发生改变,说法错误;
D、化石燃料形成需很长和时间,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氢能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属于清洁能源,说法正确。
故选C。
3.D
【详解】A、生石灰具有吸水性,生石灰氧化钙能和水反应,可以用作干燥剂,A选项正确;
B、因为石墨质软、滑腻,可作铅笔芯,B选项正确;
C、用扇子扇风,能使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煤燃烧更充分,C选项正确;
D、炼铁高炉将铁矿石炼成铁,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D选项错误。
故选:D。
4.D
【详解】A、汽油用于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溶解油污,错误;
B、氢氧化钠是碱,但也具有腐蚀性,不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错误;
C、石墨质软,在纸张上划过易留下痕迹,可用于制作铅笔芯,错误;
D、武德合金用于制作保险丝,是利用合金的熔点低,正确。
故选D。
5.D
【详解】A、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加入少量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少量的稀盐酸可能被氢氧化钠完全消耗,故无明显现象,应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不符合题意;
B、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木棍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不符合题意;
C、将某气体通过灼热的黑色氧化铜固体,固体变红,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如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黑色固体变红,不符合题意;
D、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是因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详解】A、喷水的石蕊小花变红,未喷水的不变红,这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可以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Y型管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热,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逸出到空气中,天平不平衡,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7.A
【详解】A、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故正确;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错误;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错误;
D、酸中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如水是含有氢元素,但不是酸,故错误。
故选A。
8.C
【详解】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而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水,例如过氧化氢也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推理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
B、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能和水生成相应的酸,如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推理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推理正确,故C符合题意;
D、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和水,推理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D
【详解】A. 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不能除去一氧化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选物质必须只能与氧气反应,且反应后不生成气体。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所以用硫粉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稀盐酸中的溶剂是水,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所以该反应中温度升高,不能验证中和反应放出热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实验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0.B
【详解】A、该实验在空气中进行,可能是空气中的物质作用而引起异常现象,所以可能是酚酞与氧气发生了反应,导致红色消失,故A猜想合理,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在空气中进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仍会使酚酞显红色,不会导致红色消失,故B猜想不合理,符合题意;
C、实验现象的异常可能是物质本身引起的,即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大小有关,故C猜想合理,不符合题意;
D、可能是使用的容器中有盐酸残留,残留的盐酸会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也会导致红色消失,故D猜想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B
【详解】A、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物质为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灭火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即可灭火,A错误;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后可能发生爆炸,氢气、一氧化碳都属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都可能发生爆炸,B正确;
C、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仅有碳酸盐,还有活泼金属等,如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C错误;
D、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而铁生锈形成的铁锈疏松多孔,不能阻止铁进一步锈蚀,D错误。
故选B。
12.B
【详解】A、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导致气球膨胀。
B、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气体增加,导致气球膨胀。
C、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导致气球膨胀。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导致气球膨胀。
故选B。
13.C
【详解】A、溶液可以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带电的微粒,故A说法正确;
B、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含有氢离子,故B说法正确;
C、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C说法错误;
D、盐酸加热煮沸后浓度变大是因为水蒸发量大于氯化氢挥发量,即溶质减少的比溶剂减少的少,所以盐酸加热煮沸后浓度变大,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4.D
【详解】由题意可知:向用盐酸酸化的溶液中加入溶液后,段表示产生的沉淀只是,由于的存在,不能与产生沉淀;段表示的沉淀有和,是因为完全反应后,不仅与溶液中的反应生成沉淀,而且与反应产生沉淀,所以沉淀多;段表示沉淀有沉淀,因为溶液中反应完,只有与生成沉淀;段没有沉淀,因为溶液中溶液已完全反应完,不能与加入的反应,是过量的。由此可知:
A、产生的沉淀为硫酸钡和氢氧化镁,不是硫酸钡,故A错误;
B、产生的沉淀为硫酸钡和氢氧化镁,不是氢氧化镁,故B错误;
C、产生的沉淀为氢氧化镁,没有硫酸钡,故C错误;
D、产生的沉淀为氢氧化镁,故D正确; 故选:。
15.C
【详解】A、氢氧化铝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推理错误;
B、碱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C、铜在空气中久置后表面生成铜绿,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铜的锈蚀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故选项推理正确;
D、活泼金属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但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16.C
【详解】A、自来水的pH为6~7,pH≤7,呈中性或弱酸性,正确;
B、汽水的pH为3~4,小于7,呈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喝汽水,正确;
C、pH>7,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苏打水的为pH为7.5~9.0,肥皂水的pH为10,所以苏打水的碱性比肥皂水的碱性弱,故错误;
D、肥皂水的pH为10,呈碱性,蚊子叮咬释放蚁酸,呈酸性,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故蚊子叮咬(释放蚁酸)后可涂抹肥皂水减轻疼痛,故正确。
故选C。
17.D
【详解】A、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故A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故B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干燥的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C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D操作正确。
故选D。
18.(1)水槽
(2) AE或AF
(3) B b 试管内液面上升,溶液变红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②的名称为:水槽;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干燥,故收集装置可选E或F,故填:AE或AF;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实验室常用浓氨水和碱石灰固体混合来制取氨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
若用F装置收集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气体应从b导气管进入瓶中;
若将集满氨气的试管倒置于如图G所示的水槽中,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导致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故试管内液面上升,氨气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溶液变红,故现象是:试管内液面上升,溶液变红。
19.(1)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2)
化合反应 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使白磷燃烧 导热
(3)0﹣t1时间内,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合理即可)
(4)AC
(5)铁(或铁丝、细铁丝等)
【详解】(1)白磷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2)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①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使白磷燃烧;
②白磷放在铝盒中,是因为铝具有很好的导热性;
(3) 一开始点燃蜡烛伸入广口瓶,故0—t1时间内,曲线下降的原因是: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
(4)A、由图可知,氧气浓度降低到一定值后,蜡烛熄灭,说明可燃物燃烧氧气必须充足,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白磷熄灭后,氧气浓度不是零,说明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内有氧气存在,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蜡烛熄灭后,白磷仍然能燃烧,说明蜡烛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高于白磷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符合题意。
故选AC;
(5)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点燃,但是铁丝在氧气中能点燃,并剧烈燃烧。
20.(1)铁架台
(2)②
(3) C/E
(4) B b
【详解】(1)①是铁架台;
(2)A是固体加热型装置,适用于固体需要加热的反应。
①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取 Cl2,有液体,不适合该装置;
②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 O2是固体加热型反应,适合该装置;
③锌粒与稀硫酸制取 H2是固液不加热型反应,不适合该装置;
故选②。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C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E排水法收集。
(4)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和稀硫酸来反应制取硫化氢,是固液不加热型反应,使用装置B。根据硫化氢溶于水能形成酸,则可用碱性溶液,如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则不能点燃处理。故选b。
21.(1)可以控制反应速率(或节约药品等)
(2)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3) 高锰酸钾溶于试管口的冷凝水形成了高锰酸钾溶液
(4)吸收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1)分液漏斗能控制液体滴加速率和滴加的量,A装置制取选用分液漏斗,相比用长颈漏斗,选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或节约药品等);
(2)酚酞试液遇碱性物质变红色,遇中性、酸性溶液呈无色,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将A中产生的,通入C装置中,当出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现象时,说明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已恰好完全反应;
(3)B装置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由于试管口有棉花,制氧气所用药品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若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口内壁上有紫红色液滴,则可能的原因是高锰酸钾溶于试管口的冷凝水形成了高锰酸钾溶液;
(4)硫化氢()是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其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氢氧化钠与氢硫酸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某同学用D装置收集气体,则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22.(1)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3)
(4)500
(5) 稀硫酸(合理即可) 红色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蓝 1.6【详解】(1)图甲实验中,酒精灯上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加热时容易发生爆炸,故图乙实验前,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3)由图可知,600℃时的固体产物是铜,故发生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600℃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图可知,反应温度在500℃及以上时,生成的固体物质只有铜,故用CO还原CuO制取纯净的Cu,反应温度要控制在500℃及以上;
(5)结论为红色固体是Cu和Cu2O的混合物,氧化亚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和水,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取3.6g红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观察到红色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蓝;
采用极值法,假设红色固体全部是铜,则所得滤渣为铜,即m的值为3.6;
假设红色固体全部是氧化亚铜,设3.6g氧化亚铜完全反应生成铜的质量为x
x=1.6g,即此时m的值为1.6
故当1.6<m<3.6时,则红色固体是Cu和Cu2O的混合物。
23.(1)H2、CO2
(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2CuO2Cu+CO2 新鲜的鸡血变成暗红色 导管口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3)若不用浓硫酸干燥气体,则烧杯内壁上的水珠无法证明是气体燃烧生成的
(4)高
(5)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一氧化碳(任写三种)
【详解】(1)根据猜想1和3,可知猜想2 是H2、CO2;
(2)①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根据结论是证明水煤气中存在二氧化碳,现象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根据证明水煤气中存在CO,由于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现象故填:新鲜的鸡血变成暗红色;
③根据水煤气中存在氢气,由于氢气能够被点燃反应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水,现象故填:导管口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将左侧的气体中水蒸气除掉,从而证明最终烧杯内出现的水是反应生成从而证明氢气的存在;故填:若不用浓硫酸干燥气体,则烧杯内壁上的水珠无法证明是气体燃烧生成的;
(4)甲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由于二氧化碳能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氢氧化钙反应,减小消失,酚酞褪色,点燃蜡烛,烧杯内上部的滤纸先褪色,说明此时高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低蜡烛附近的浓度高;
(5)结合已有知识和上述实验分析,根据蜡烛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所以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而当根据图示可知,氧气为完全消耗则会有剩余,蜡烛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蜡烛完全熄灭后瓶内含有的气体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一氧化碳。
24.(1)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 蓝紫色 S+O2SO2
(3)对照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4)吸收二氧化硫
(5)绿色环保/测量结果更准确(合理即可)
(6)
【详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的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溶于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2)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操作可知,该实验装置能同时对比硫在空气和氧气燃烧的实验。
(4)二氧化硫有毒,则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应为吸收二氧化硫,处理尾气。
(5)该装置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白磷,可避免点燃红磷时产生的白烟扩散到空气中,防止污染空气,同时还可防止气体受热逸出,结果更准确。
(6)开始时红磷燃烧放热,装置中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后来随着氧气的消耗,且冷却后温度降低,则装置中的压强减小,且小于起始压强,打开弹簧夹后,水进入烧杯中,装置中的压强恢复至常压,图为:。
25.(1)试纸变为红色
(2)锌粒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合理均可)
(3)(或)
(4)
(5)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6)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合理均可)
(7)证明有碳酸氢钙生成
(8)一开始软塑料瓶变瘪,溶液不变浑浊;后瓶子变得更瘪,溶液变浑浊
【详解】(1)滴入稀盐酸,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石蕊试纸处的现象是试纸变为红色;
(2)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现象是:锌粒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3)C中滴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色酚酞试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不变色,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可能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也可能盐酸过量,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HCl;
(4)振荡B瓶的过程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氢氧化钠溶液中本身含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软塑料瓶变瘪,A瓶比C瓶变瘪的更明显,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6)由资料可知,碳酸钙会继续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故实验中可能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故没有看到沉淀;
(7)碳酸氢钙受热会分解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将软塑料瓶放在热水浴中加热,溶液变浑浊;说明步骤(1)没有看到沉淀,是因为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故“改变瓶子的温度”的目的是证明有碳酸氢钙生成;
(8)实验步骤3中,(1)取一个软塑料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向其中注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拧紧瓶盖,振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又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故现象是:软塑料瓶变瘪,溶液不变浑浊;(2)向实验后的软塑料瓶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会和剩余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现象是:瓶子变得更瘪,溶液变浑浊,故现象是:一开始软塑料瓶变瘪,溶液不变浑浊;后瓶子变得更瘪,溶液变浑浊。
26.(1)设消耗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为x。
x≈266.7g
答:消耗6%的硫酸铜溶液质量约为266.7g。
(2)点燃气体,火焰为淡蓝色,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证明为氢气
【详解】(1)详见答案。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硫酸铜溶液为酸性,则含有氢离子,铁可以将氢离子置换出来得到氢气,所以推测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物是水可用干冷的烧杯检验,则设计实验为燃气体,火焰为淡蓝色,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证明为氢气。
27.(1)氯化钠、氯化氢##NaCl、HCl
(2)解:设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1.825%
答: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
【详解】(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a点pH小于7,盐酸过量,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NaCl)、氯化氢(HCl);
(2)根据图示可知,8g氢氧化钠溶液与20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详见答案。
28.解:设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
x=7.3 g
则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详解】见答案。
29.(1)酸碱恰好中和
(2)设该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则
解得x=3.65 g
该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8. 3%。
答:该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8.3%。
【详解】(1)A点时溶液pH=7,显中性,说明此时酸碱恰好中和。
(2)见答案。
3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该粉末中氧化铜的质量为:10g-2g=8g
解:设稀硫酸中溶质质量为x
x=9.8g
该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100%=5%
答: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
【详解】见答案。
31.(1)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合理即可)
(2)解:80g 10%的溶液中的质量为
设5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答:5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7.3g。
【详解】(1)A点pH等于7,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略,详见答案。
32.(1)放出
(2) 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3)锥形瓶中的热水沸腾
(4) 等量的水 (趋势正确即可)
(5)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不相同,取两点对应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P点溶液呈红色,N点溶液呈蓝色(合理即可)
【详解】(1)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
(2)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则现象是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化学方程式为。
(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体积减少,则试管内压强减小,锥形瓶和试管连通则锥形瓶内气压减小,则水的沸点降低,98℃的水沸腾,所以现象是锥形瓶中的热水沸腾。
(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为排除水的影响,将氢氧化钠溶液换为等量的水进行对比实验。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较少,则压强减小但幅度较小,则画出的图像为 。
(5)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不变,但溶液体积增加,单位体积内离子个数减小,电导率下降。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电导率最低。之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离子总数增加,单位体积内离子个数增加,电导率上升。M点电导率最低,意义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P点是恰好完全反应前,则盐酸过量,溶质为氯化钠和盐酸,N点是完全反应后,则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则检验溶液中有无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即可。如可以使用紫色石蕊溶液,取两点对应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P点溶液呈红色,N点溶液呈蓝色,现象不同,说明对应溶液中的离子不相同。
33.(1) 支持燃烧 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2) +4
(3) 过滤 CaO/氧化钙
【详解】(1)氧气可用于支持燃烧,但是氧气也能导致火灾,所以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目的。
(2)①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价为-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则+(-2)2=0,解得=+4,所以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电解水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
②由图2可知,一定条件下,甲烷分解生成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的操作是过滤,故分离室中进行的操作是过滤;
②氧化钙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会放出热量,所以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氧化物是CaO;
③“捕捉室”内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4.(1) ①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对比
(2)比较环保,节约药品
(3)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详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①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几分钟后,a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从微观角度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烧杯③的作用是对比实验;
(2)与图甲装置相比,图乙装置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比较环保,且节约药品;
(3)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上方的棉花团先变色,是因为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氨气先聚集在上方。
35.(1) Mg BaCO3 Ca(OH)2 SO2
(2) A
【详解】(1)①镁(Mg)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具有可燃性,故填:Mg;
②碳酸钡(BaCO3)由金属离子和碳酸钙根离子构成,属于盐,难溶于水,故填:BaCO3;
③氢氧化钙[Ca(OH)2]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Ca(OH)2;
④二氧化硫(SO2)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故填:SO2;
(2)①废弃塑料瓶、书、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应投入印有种“可回收垃圾”标识的垃圾箱,故选:A;
②生石灰是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在高温条件下化合生成一种固体,且各元素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可知该固体为Ca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6.(1)热能
(2)增大铁制品与稀硫酸反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3) C
(4)作保护气,避免溶液被空气中的氧化
(5)可减少环境污染(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1)发电厂是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转变成电能;
(2)生锈的铁制品经粉碎后再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增大铁制品与稀硫酸反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3)铁锈中的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铁中含有少量的碳,生锈的铁制品在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是碳,化学式为C;
(4)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氮气的作用是作保护气,避免被空气中的氧化;
(5)政府倡导垃圾分类,其好处是:可减少环境污染(符合题意即可)。
37.(1) H2+Cl22HCl 化合反应
(2)使水与气体充分接触
(3)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4)除铁锈(合理即可)
【详解】(1)合成塔中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故填:;化合反应;
(2)吸收塔中,水从上方喷洒,气体从下方通入,其目的是让水与气体充分接触,反应更快、更充分,故填:使水与气体充分接触;
(3)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的参与,故填: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4)盐酸可用于:除铁锈、制药、处理污水等,故填:除铁锈(合理即可)。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永康学校2023-2024九年级(上)物理期末检测试题(答案)

下一篇:2018-2019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0.5 机械效率 同步练习(提升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