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科试卷
说明: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所有题目的答案均须填(涂)在答题卷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Si-28 C-12 H-1 O-16 Ca-40 N-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三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如图标识与所张贴位置或场所不相符的是
A.学校洗手池
B.运输酒精的槽罐车
C.面粉加工厂
D.加油站
2.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鸡蛋清和肥皂水均为碱性 B.苹果汁的酸性比葡萄汁强
C.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多吃苹果 D.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60个碳原子:C60 B.氧化铝:AlO
C.钾元素:K D.2个镁离子:2Mg+2
4.“雨水”节气之后,空气湿度增大的原因是
A.空气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了 B.空气中水分子的数量增多了
C.空气中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增大了 D.空气中水分子本身体积变大了
5.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的主要贡献是
A.测定铟、铱等原子量新值 B.发现用于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C.合成人工牛胰岛素 D.发现铈、锗等元素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活性炭吸附冰箱里的异味
C.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剂 D.稀有气体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7.小明抽取到的实验操作考试题目为“用胶头滴管吸取适量液体于试管中并进行加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如图是家用燃料变迁过程的示意团。回答下列小题。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秸秆燃烧用水浇灭是降低了秸秆的着火点
B.将煤块变成蜂窝煤增大了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C.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9.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g B.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D.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10.下列属于化合物的是
A.石墨 B.水银 C.臭氧 D.干冰
11.《本草纲目》 记载:“三七近时始出, 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田七氨酸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B.田七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一个田七氨酸分子中有20个原子
D.田七氨酸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着玻璃棒缓缓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后产生大量泡沫
13.某小组把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 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过滤后,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可能含有铜和铁
B.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银和铁
C.滤液中一定没有Fe(NO3)2
D.滤液中可能有 Fe(NO3)2和 Cu(NO3)2
1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买验目的的是
A.图1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B.图2检查装置气密性
C.图3探究二氧化碳能跟水反应 D.图4证明水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15.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操作方式
A CO(O2) 缓慢通过灼热铜网
B Cu(Fe) 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C CO(CO2) 缓慢通过灼热木炭粉
D FeSO4溶液(CuSO4)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55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解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中国节气。立春,是春之首,冰化雪消,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冰化雪消的过程属于 (选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2)中国彩绘。兵马俑彩绘中发现了绝美的“中国紫”,“中国紫”主要成分是硅酸铜钡(BaCuSi2O6);其中硅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中国技术。中国某研究团队受“弓弩”等结构启发,研制出一名为“碳弹簧"的新型碳材料,被认为是制造智能磁性材料的理想原料,有望用于外太空探测。
①“碳弹簧”由多孔碳材料制作而成。碳元素能组成多种碳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 。
②CoFe2O4也是制造智能磁性材料的原料之一,已知CoFe2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Co元素的化合价为 。钴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2,钴原子的质子数是 。
③古代书法家使用墨汁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单质碳在常温下 。
【科普阅读】
17.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发射成功,完成与空间站人员的在轨轮换。在中国航天进展的道路上,这是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材料l:空间站核心舱内的气体组成和空气基本一致,航天员可自由呼吸甚至进行燃烧实验。应急用的氧气可通过电解水得到,航天员呼吸产生的CO2与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再生水。通过反渗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少都分离子通过)处理,可净化舱内的生活污水。
材料2:硅、二氧化钛(TiO2)是优质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空间的太阳能电池。
材料3:长征系列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其推进剂曾广泛使用液氢和液氧。目前二者被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两种常温液体取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间站核心舱内气体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2)反渗透膜的净化方式与实验室中的 操作原理相似。
(3)电解水产生应急用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空间站中利用二氧化碳产生再生水的反应可表示为:CO2+4H22H2O+X,X的化学式为 。
(4)硅是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填“金属”或“非金属”) 元素。
(5)使用液氢和液氧的火箭腾空时常出现白雾,其原因是 。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两种物质中,含氮量较高的是 。
【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18.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为了收集纯净的气体,可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 (从A~E中选填字母编号)。
(2)实验室常用稀硫酸和 进行反应来制取氢气,若用F装置来收集氢气,应从 (填“a”或“b”)端通入气体。
(3)某款家用制氧机利用过碳酸钠(2Na2CO3 3H2O2)和二氧化锰同时加入水中制取氧气;制氧机制氧说明(部分)见表,其中A、B剂的成分是过碳酸钠或二氧化锰。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易溶于水,遇水分解为Na2CO3和H2O2;H2O2可以将KI转化为I2,淀粉遇I2变蓝色。
A剂 B剂 平均供氧量(毫升/分钟) 供氧时间(分钟)
配方一 1袋 1袋 >320 ≥l5
配方二 2袋 1袋 ≥500 ≥25
配方三 3袋 2袋 ≥1000 ≥15
①A剂的成分是 (填名称),若突发缺氧性疾病,在呼叫救护的同时进行吸氧,应选择配方 进行紧急制氧。
②写出制氧机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CO3 3H2O2=2Na2CO3+3H2O2和 ,取配方一反应后的溶液,滴加KI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变为 ,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仍含有H2O2。
【科学探究】
19.某食品包装袋中的脱氧剂可能含有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I:脱氧剂中是否含有碳酸钠?
【实验1】
(1)小红取脱氧剂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小红认为脱氧剂中含有碳酸钠。小刚否定了小红的判断,理由: 。
【实验2】
(2)小刚改进了实验方案,既验证了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又将铁粉全部除去,同时没有新物质生成。他的实验方案是 。
【实验3】
(3)取除去铁粉的脱氧剂于小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图所示),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证明脱氧剂中含有碳酸钠。充分反应后,溶液变成黄色,有黑色不溶物残留,说明脱氧剂中还含有物质 。此时,小烧杯的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多选,填字母)。
ANa+ B.Fe3+ C.Fe2+ D.H+
探究Ⅱ:脱氧剂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实验4】
(4)小鹏从实验3反应后的小烧杯中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观察到 的现象,小鹏得出了脱氧剂中含有氯化钠的结论。小明则认为这一结论不准确,理由是 。
20.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图:
制取氢气的反应过程为C+H2OCO+H2,CO+H2OCO2+H2。上述两个化学方程式中表现还原性的物质是碳和 (填名称)。
②根据工艺流程图,写出由N2和H2反应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 ,其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2)“复兴号”化学智能动车组的五节车厢A-E分别代表初中化学教材中五种常见物质,如图所示“→”表示相邻车厢的物质间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A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溶剂,B是一种单质,C是黑色固体,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D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 。B物质的用途 (写一点)。只有能与门两边的“车厢”都反应的“旅客”才可从此门上车,则“旅客”CO可以从 顺利上车(填门1、门2、门3、门4);写出CO与字母C所代表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学习小组对贝壳(主要成分为CaCO3)与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研究。
Ⅰ、研究贝壳的状态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等纯度、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贝壳,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实验过程中生成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贝壳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1)结合实验分析图中曲线,可得出结论: 。
Ⅱ、测定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小组取10g贝壳,按照如图所示过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测得不同时刻装置和药品总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请计算:
时刻 t0 t1 t2 t3
装置和药品总质量/g 240.00 237.00 236.48 236.48
(2)实验中共产生二氧化碳 g。
(3)该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8页,共8页
1.B
【详解】A、该图标是“国家节水标志”,学校洗手池可张贴该图标,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是“有毒品”,酒精属于易燃物,不属于有毒品,符合题意;
C、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可张贴“禁止烟火”标志,不符合题意;
D、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可张贴“禁止燃放鞭炮”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A、由图可知,鸡蛋清和肥皂水的pH均大于7,均显碱性,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苹果汁的pH小于葡萄汁的pH,pH<7,显酸性,且pH值越小,酸性越强,故苹果汁的酸性比葡萄汁强,不符合题意;
C、苹果汁的pH<7,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应该多吃苹果,符合题意;
D、葡萄汁pH<7,显酸性,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A、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60个碳原子的符号为60C,该选项不正确;
B、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化学式为Al2O3,该选项不正确;
C、钾元素符号为K,该选项正确;
D、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则2个镁离子的符号为2Mg2+,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4.B
【详解】“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是因为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
故选B。
5.A
【详解】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铈、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故选A。
6.C
【详解】A、金刚石切割大理石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吸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制作电光源,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A、使用滴管时,用手指握住胶帽,排出滴管中的空气,然后将滴管伸入试剂瓶,松开手指,试剂就会被吸入,A正确;
B、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玷污试剂或腐蚀橡胶帽腐蚀胶帽,B错误;
C、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滴管应垂直悬空,C错误;
D、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D错误。
故选:A
8.A 9.C
【解析】8.A、秸秆燃烧用水浇灭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符合题意;
B、将煤块变成蜂窝煤,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不符合题意;
C、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化石燃料,短期内均不能再生,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D、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防止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A、甲为丙烷,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丙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符合题意;
D、反应过程中涉及的物质为丙烷、氧气、二氧化碳、水,丙烷是由C、H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共涉及两种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详解】A、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A错误;
B、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B错误;
C、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错误;
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11.A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田七氨酸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田七氨酸燃烧产物除二氧化碳和水外,还生成含氮的物质,选项错误;
B、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12×5):(1×8):(14×2):(16×5)=15:2:7:20,则田七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选项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一个田七氨酸分子中有5+8+2+5=20个原子,选项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田七氨酸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选项正确,故选A。
12.D
【详解】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总体表现为吸热,故溶于水后温度会下降,选项错误;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选项错误;
C、因为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稀释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选项错误;
D、蒸馏水属于软水,肥皂水加入后会产生大量泡沫,选项正确。
故选D。
13.B
【分析】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把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 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铁先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Cu(NO3)2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向滤渣中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有铁剩余,说明铁与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铁、铜和银,滤液只有硝酸亚铁。
【详解】A、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把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 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铁先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Cu(NO3)2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向滤渣中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有铁剩余,说明铁与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铁、铜和银,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银和铁,故B正确;
C、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把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 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铁先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Cu(NO3)2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滤液中有Fe(NO3)2,故C不正确;
D、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有铁剩余,说明铁与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滤液只有硝酸亚铁,则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滤液中一定不含Cu(NO3)2,故D不正确。故选B。
14.B
【详解】A、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满,故A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B正确;
C、二氧化碳溶于水,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故C错误;
D、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第二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可用于探究氧气对铁生锈有无影响,故D错误。
故选B。
15.A
【详解】A、灼热铜网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地加热时能生成二氧化碳和铜,会消耗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在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能发生爆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Fe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除去了二氧化碳,没有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足量铁屑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6.(1)物理变化
(2)7:12
(3)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价 27 化学性质不活泼
【详解】(1)冰化雪消的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变化;
(2)硅酸铜钡(BaCuSi2O6)中硅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82):(166)=7:12;
(3)①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C60等,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填: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②已知CoFe2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钴(Co)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3×2)+(-2×4)=+2,故填+2价;
③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单元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钴,左上角的数字为27,表示原子序数为27,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质子数,故钴原子的质子数是27;
④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字画长时间不变色,故填化学性质不活泼。
17.【小题1】氮气##N2 【小题2】过滤 【小题3】 CH4 【小题4】非金属 【小题5】 液氢和液氧燃烧生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偏二甲肼
【详解】(1)空间站核心舱内的气体组成和空气基本一致,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故填氮气;
(2)净化采用反渗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少部分离子通过),可以除去水中难溶性的杂质,原理类似于实验操作中的过滤;
(3)①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1个C原子、8个H原子和2个O原子,反应后有4个H原子、2个O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CH4;
(4)地壳中元素含量从大到小前四种为氧硅铝铁,硅属于非金属元素,故硅是含量较多的非金属元素;
(5)①液氢和液氧反应产生水,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滴,则火箭腾空时常出现白雾;
②偏二甲肼含氮量:,四氧化二氮中含氮量:30.4%,含氮量较高的是偏二甲肼。
18.(1) AC
(2) 锌##Zn a
(3) 过碳酸钠 三 蓝##蓝色
【详解】(1)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A,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装置选C。
(2)实验室用锌和硫酸制取氢气;
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则用F装置收集时,气体从a端通入。
(3)①由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为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对比配方一、二,增加A剂,反应速率和生成氧气的质量均增大,则A剂为过碳酸钠;
由于配方三过碳酸钠的量最多,能制取氧气的质量也最多,则应该选配方三进行紧急制氧。
②制氧机产生氧气的过程中,过碳酸钠先分解为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然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于过氧化氢能将碘化钾转化为碘单质,且淀粉遇碘变蓝色,结论为溶液中仍含有过氧化氢,则现象为溶液变为蓝色。
19.(1)铁粉也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合理即可)
(2)用磁铁吸引脱氧剂中的铁粉
(3) 碳粉和氧化铁 ABD
(4)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生成的NaCl(或剩余的盐酸)也能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合理即可)
【详解】(1)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也能产生气泡,故小刚否定了小红的判断;
(2)没有新物质生成,则采取的是物理方法。铁粉能被磁铁吸引,而其他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故实验方案为:用磁铁吸引脱氧剂中的铁粉;
(3)取除去铁粉的脱氧剂于小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含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溶液变为黄色,说明含氧化铁,碳粉和稀盐酸不反应,且是黑色固体,故有黑色不溶物残留,说明脱氧剂中还含有物质碳粉,故填:氧化铁和碳粉;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稀盐酸过量,故此时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H+、Na+、Fe3+;
(4)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盐酸均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含氯化钠。
20.(1) 一氧化碳 化合
(2) 供给呼吸(合理即可) 门2 (或)
【分析】第2小问中,由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可知E是碳酸钙;A是一种无色液体,B 是一种单质,无色液体可以生成单质常见为过氧化氢或水,生成的单质为氢气或者氧气;C为黑色固体,常见黑色固体为碳、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铜,若C为碳,B中单质氢气或氧气无法生成碳,则C为氧化铜或四氧化三铁,可生成C的单质B为氧气;C可转化为D且D再生成碳酸钙,则D为二氧化碳。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水或过氧化氢,B为氧气,C为氧化铜或四氧化三铁,D为二氧化碳,E为碳酸钙。
【详解】(1)①由题中所给方程式可知,CO得H2O中的O生成CO2,CO表现还原性,故填一氧化碳;
②由图可知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利用催化剂反应生成氨气,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③由所写化学方程式可看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规律,属于化合反应;
(2)①由分析可知,D为二氧化碳,E为碳酸钙,故转化方程式为;
②B为氧气,用途为供给呼吸(合理即可);
③一氧化碳能与B氧气反应也能与C四氧化三铁或氧化铜反应,则"旅客"CO可以从门2顺利上车;
④C为四氧化三铁或氧化铜,故CO与之反应方程式为(或)。
21.(1)反应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3.52
(3)设10g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解得:x=8g
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答: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详解】(1)等纯度、等质量的贝壳块和贝壳粉末,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其他条件一样,只有贝壳的形状不同,从而产生气体体积曲线不同,但是最后生成的气体体积相等,说明只改变了反应的速率,不改变生成气体的质量,故可得出反应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
(2)由表中数据可知,t3时刻起,总质量不再减少,由于盐酸是足量的,说明了碳酸钙已完全发生了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40.00g-236.48g=3.52g;
(3)见答案。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