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单选题
1.(2023·安徽铜陵·统考模拟预测)生活当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用氢气做交通车能源,催化剂可降低水光解反应的焓变,有利于开发氢能源
B.我国自主研发的JD-1紫外光固化树脂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84”消毒液在空气中发生反应:2NaClO+CO2+H2O=Na2CO3+2HClO
D.核酸属于生物大分子,核酸检测是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手段之一
2.(2023春·江苏·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在催化作用下与空气中的在接触室中发生可逆反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晶胞如图所示
B.该反应在任何条件下均能自发
C.使用作催化剂同时降低了正、逆反应的活化能
D.2mol (g)和1mol (g)中所含化学键键能总和比2mol (g)中大196.6
3.(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肼合成酶”以其中的配合物为催化中心,可将与转化为肼(),其反应历程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和均为极性分子
B.反应涉及、键断裂和键生成
C.催化中心的被氧化为,后又被还原为
D.将替换为,反应可得
4.(2023春·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或实验方案 目的
取少量丙烯醛,先加入①适量的溶液,充分振荡(褪色,视作完全反应)、继续加入②适量溴水,再振荡(褪色) ①验证丙烯醛含有碳碳双键 ②验证丙烯醛含有醛基
用重铬酸钾与浓盐酸反应,通过饱和食盐水 制取并得到干燥氯气
用溶液分别、的反应,记录出现浑浊的时间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与的混合浊液中加入少量溶液,沉淀颜色变为黄色 证明
A. B. C. D.
5.(2021春·湖北恩施·高三巴东一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欲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入盛装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
B.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及乙酸,可将混合物加入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并分液
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取少量水解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至呈碱性,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银镜产生
D.欲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取两只试管各加入5mL0.1mol L-1Na2S2O3,另取两只试管各加入5mL0.1mol L-1H2SO4溶液,将4只试管分成两组,一组放入热水中,另一组放入冷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分别混合并搅拌,记录溶液出现浑浊的时间
6.(2023春·河北廊坊·高三固安县第一中学校联考开学考试)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X(g)和2 mol Y(g),发生反应:,测得在不同温度下、相同时间内X(g)与Z(g)的百分含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反应开始到各点时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
B.a点时,Y(g)的转化率为50%
C.T3℃下,平衡常数K=4
D.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Z(g)的平衡产率
7.(2023春·河北石家庄·高三校联考期中)室温下,用质量和表面积相同的镁条(已用砂纸打磨),分别探究不同条件下镁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图如下),实验2的镁条放在尖嘴玻璃导管内并浸于蒸馏水中,实验3产生的浑浊物主要为碱式碳酸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镁条表面有微小气泡产生。且溶液较长时间无明显变化 镁条表面有较多气泡且产生气泡的速率逐渐加快,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镁条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浑浊
A.实验1说明Mg不活泼,难与水反应
B.实验2说明在空气催化下,Mg与水反应速率加快
C.实验3中破坏了在镁条表面的沉积,加快了反应速率
D.实验1和实验3对比可得出碱性增强有利于加快镁与水的反应速率的结论
8.(2023春·四川成都·高三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校联考期中)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实验目的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
A 向2 mL 0.1 mol·L 1AgNO3溶液中先后加入5滴0.1 mol·L 1NaCl溶液和5滴0.1 mol·L 1 KI溶液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出现黄色沉淀 证明Ksp(AgCl) > Ksp(AgI)
B 向两支装有2 mL 5% H2O2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0.1 mol·L 1 FeCl3溶液和0.1 mol·L 1 CuCl2溶液各1 mL(Cl 不影响催化效果) 滴入FeCl3溶液的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更快 证明Fe3+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好于Cu2+
C 向加了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适量蒸馏水 溶液红色变深 Na2CO3溶液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D 向铁粉与稀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铁氰化钾溶液 溶液中出现带有特征蓝色的沉淀 溶液中含Fe2+,不含Fe3+
A.A B.B C.C D.D
9.(2023春·北京东城·高三北京一七一中校考期中)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再加入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该溶液中可能含有
B 向溶液中滴入溶液5~6滴,加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 与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C 向等体积5%的溶液中分别滴入4滴的溶液、4滴的溶液 产生气泡速率均加快,但滴入溶液的试管内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 对分解的催化效果比好
D 向盛有Cu片的试管中加入稀,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固体 Cu片逐渐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变蓝 是催化剂,可增大Cu与稀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A.A B.B C.C D.D
10.(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水煤气变换反应为:CO(g)+H2O(g)=CO2(g)+H2(g)。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 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煤气变换反应的△H>0
B.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为:CO +OH =COOH
C.步骤⑤的热化学方程式可写为:COOH +2H +OH =CO2(g)+H2(g)+H2O △H=-2.24eV mol-1
D.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2.02eV
11.(2023春·四川达州·高三达州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X=2Z经历两步:①X→Y;②Y→2Z。反应体系中X、Y、Z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为c(X)随t的变化曲线 B.t1时,
C.t2时,Y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 D.随着c(X)的减小,反应①、②速率均降低
12.(2023春·广东湛江·高三统考阶段练习)2SO2(g)+O2(g)=2SO3(g) △H=-196.6kJ mol-1是工业制硫酸的重要反应,向某恒温恒容密闭容器甲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适当温度下加入催化剂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和SO3的VSEPR模型均为平面三角形,但SO2空间结构为V形,SO3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B.加入催化剂能提高该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C.充分反应后,容器甲中释放196.6kJ的热量
D.升高温度能加快该反应速率,工业生产中该反应温度越高越好
13.(2023春·贵州遵义·高三仁怀市第一中学校联考期中)已知H2O2(aq)分解为H2O(l)和O2(g)的能量变化如图曲线A所示,若在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KI,则H2O2的分解过程可表示为:①H2O2+I-=H2O+IO-,②H2O2+IO-=H2O+O2+I-,其能量变化如图曲线B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①为吸热反应,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B.2molH2O2(aq)具有的能量大于2molH2O(l)和1molO2(g)具有的总能量
C.I-在H2O2分解过程中起到催化剂作用
D.从曲线B可以看出,加入KI减少了H2O2(aq)分解为H2O(l)和O2(g)的能量变化
二、非选择题
14.(2023春·江苏盐城·高三校考阶段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2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表(累计值):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标准状况) 50 120 232 290 310
上述实验过程中,反应速率最大时间段是_____(选填字母作答),该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
A.0-1min B.1-2min C.2-3min D.3-4min E.4-5min
(2)某温度下在容积为1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反应进行到2min时,Y的转化率为_____。(提示:转化率=×100%)
③3min时,反应_____(填“是”或“否”)达到化学平衡。4min时,正反应速率_____逆反应速率(填“>”“<”或“=”)。
15.(2023春·江苏徐州·高三校考阶段练习)回答下列问题:
(1)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气体体积已折合成标准状况),实验记录如表(累计值):
时间/min 1 2 3 4 5 6
氢气体积/mL 50 120 224 392 472 502
①哪一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_______(填“0~1 min”“1~2 min”“2~3 min”“3~4 min”“4~5 min”或“5~6 min”,下同)。
②反应后期速率变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③第“3~4 min”时间段以盐酸浓度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是_______。
(2)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写下列空白:
①从开始至2min,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③1min时,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正)_______v(逆)。(填“>”或“<”或“=”)
④若X、Y、Z均为气体,下列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
a.X、Y、Z三种气体的浓度相等
b.气体混合物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c.反应速率v(X)︰v(Y)=3:1
d.(单位时间内消耗X的物质的量):(单位时间内消耗Z的物质的量)=3:2
16.(2023春·陕西榆林·高三校考阶段练习)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M、N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是_______min,该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_______。
(3)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该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B.该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该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N的同时,生成1molM
(4)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Ar
C.容器压强不变,充入惰性气体He
D.使用催化剂
17.(2023春·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氮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可用一氧化碳或活性炭还原氮氧化物,减少大气污染。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条件下,用CO与NO反应生成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压缩容器体积 B.降低温度 C.使用合适催化剂 D.恒温恒容充入稀有气体
②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判断其属于_______(填“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2)两个10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都加入活性炭(足量)和1.0molNO,发生反应:。实验测得,两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NO和的物质的量变化见下表:
物质的量/mol 容器1 容器2
0 5min 9min 10min 12min 0 5min 9min 10min
NO 1.0 0.58 0.42 0.40 0.40 1.0 0.50 0.34 0.34
0 0.21 0.29 0.30 0.30 0 0.25 0.33 0.33
①时,0~5min内,反应速率_______;
②时,按表中数据,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min~10min,此时,容器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mo/L;
③两容器中温度关系为_______(填“>”“<”或“=”)。
18.(2023秋·辽宁丹东·高三统考期末)汽车发动机代用燃料包括乙醇、氢气和甲烷等。回答下列问题:
(1)在25℃、下,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转移6mol电子,放出热量,则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根据图甲中的能量关系,可求得键的键能为_______。
(3)甲烷完全燃烧反应的能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① _______(用含和的关系式表示)
②为提高燃料利用率,加入甲烷燃烧的催化剂,则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该反应的=_______。
(4)已知氢气的燃烧热为,甲烷的燃烧热为,根据乙醇、氢气和甲烷的燃烧热,说明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但是不改变焓变,A错误;
B.紫外光固化树脂属于合成有机材料,B错误;
C.“84”消毒液中次氯酸钠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转化为碳酸氢钠和次氯酸,NaClO+CO2+H2O=NaHCO3+HClO,C错误;
D.核酸属于生物大分子,不同生命体的核酸具有不同的特征,核酸检测是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手段之一,D正确。
答案选D。
2.C
【详解】A.该晶胞中O原子个数=,V原子个数=,则O,V原子个数之比为2:4=1:2,化学式为,所以该晶胞为的晶胞,A错误;
B.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减小,则,如果,反应能自发进行,该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B错误;
C.催化剂能降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加快正逆反应速率,C正确;
D.焓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该反应,则2mol和1mol所含化学键能总和比2mol中小,D错误;
答案选C。
3.D
【详解】A.NH2OH,NH3,H2O的电荷分布都不均匀,不对称,为极性分子,A正确;
B.由反应历程可知,有N-H,N-O键断裂,还有N-H键的生成,B正确;
C.由反应历程可知,反应过程中,Fe2+先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3+,后面又得到电子生成Fe2+,C正确;
D.由反应历程可知,反应过程中,生成的NH2NH2有两个氢来源于NH3,所以将NH2OH替换为ND2OD,不可能得到ND2ND2,得到ND2NH2和HDO,D错误;
故选D。
4.C
【详解】解:A.碳碳双键与的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碳碳双键、醛基均使溴水褪色,则中溴水褪色,不能证明含醛基,故A错误;
B.重铬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饱和食盐水可除去,缺少浓硫酸干燥氯气,故B错误;
C.溶液分别、的反应,氢离子浓度不同,可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正确;
D.能与少量溶液反应生成黄色沉淀,不发生沉淀的转化,不能比较、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
5.A
【详解】A.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乙烯会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引入新的杂质,A错误;
B.乙醇能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酸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被吸收,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及乙酸,可将混合物加入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并分液,B正确;
C. 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加入碱后中和硫酸至呈碱性,然后进行银镜反应,观察是否有银镜产生,可以判断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C正确;
D.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将试剂先放入冷水或热水中,然后再混合搅拌,记录出现浑浊的时间,D正确;
答案选A。
6.A
【分析】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X(g)和2 mol Y(g),发生反应:,设a点时,参加反应X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则1-n=n,n=0.5mol。
【详解】A.对于可逆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T1<T2<T3,则从反应开始到各点时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
B.a点时,Y(g)的转化率为=50%,B正确;
C.T3 ℃下,平衡常数K==4,C正确;
D.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反应进行到b点时,反应达平衡状态,升高温度,X的百分含量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Z(g)的平衡产率,D正确;
故选A。
7.C
【详解】A.实验1反应较慢,是因为难溶于水,其覆盖在镁条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A项错误;
B.玻璃管空间狭小,热量不易散失,导致体系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而不是空气的催化,B项错误;
C.由于可电离产生,从而破坏的生成,增大了镁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速率,C项正确;
D.虽然实验3,多加了溶液,溶液显碱性,但与反应,本质是与反应,故加碱不利于镁与水反应,D项错误;
故选:C。
8.B
【详解】A.加入5滴0.1 mol·L 1 NaCl溶液反应后AgNO3溶液仍过量,再加0.1 mol·L 1 KI溶液产生的黄色沉淀,不能说明是白色沉淀转化而来,因此无法证明Ksp(AgCl) > Ksp(AgI),故A错误;
B.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只改变了铜离子和铁离子,滴入FeCl3溶液的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更快,则证明Fe3+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好于Cu2+,故B正确;
C.向加了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适量蒸馏水,溶液中OH 被稀释,溶液红色变浅,故C错误;
D.向铁粉与稀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铁氰化钾溶液,溶液中出现带有特征蓝色的沉淀,只能说明溶液中含有Fe2+,但无法确认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9.A
【详解】A.溶液中可能含有或银离子,故A符合题意;
B.溶液中铁离子过量,无法证明与的反应有一定限度,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两者阴离子不相同,存在阳离子和阴离子两个变量,因此无法证明铁离子的催化效果比铜离子好,故C不符合题意;
D.加入,提供了硝酸根,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将铜氧化为铜离子,硝酸根被还原为NO,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0.D
【详解】A.由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A错误;
B.由示意图可知,步骤③为CO·、OH·、H2O(g)和H·反应生成COOH·、H2O·和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OH·+H2O(g)=COOH·+H2O·,故B错误;
C.由示意图可知,步骤⑤只有形成新键放出的能量,没有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不是一个完整的反应,不存在△H,故C错误;
D.由示意图可知,步骤④的能垒最大,E正=1.86eV-(-0.16eV)=2.02eV,故D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A.X是唯一的反应物,随着反应的发生,其浓度不断减小,因此,由图可知a为c(X)随t的变化曲线,A正确;
B.由图可知,分别代表3种不同物质的曲线相交于t1时刻,因此t1时c(X)=c(Y)=c(Z) ,B正确;
C.由图中信息可知t2时刻以后X、Y的浓度仍在不断减小,说明t2时刻反应两步仍在向正反应方向发生,而且反应①生成Y的速率小于反应②消耗Y的速率,即t2时Y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C正确;
D.对于反应②来说,随着c(X)的减小,Y的浓度先逐渐增大,相对应的,反应②速率在增大,D错误;
故选D。
12.A
【详解】A.分子中σ键数为2,孤电子对数为1,分子中σ键数为3,无孤电子对,和中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3,VSEPR模型都是平面三角形,但有1对孤电子对,空间结构为V形,无孤电子对,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选项A正确;
B.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转化率,选项B错误;
C.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无法达到100%转化率,放出热量小于196.6kJ,选项C错误;
D.升高温度会增加生产成本,而且温度太高会降低催化剂活性和平衡转化率,所以温度并不是越高越好,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3.D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①生成物能量大于反应物为吸热反应,反应②生成物能量低于反应物为放热反应,A正确;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总反应为放热反应,故2molH2O2(aq)具有的能量大于2molH2O(l)和1molO2(g)具有的总能量,B正确;
C.反应制碘离子被消耗又生成,在H2O2分解过程中起到催化剂作用,C正确;
D.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但是不该变反应的焓变,D错误;
故选D。
14.(1) C 因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2) 3X+Y2Z 10% 否 >
【详解】(1)根据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氢气量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在2-3min内,氢气产生了112mL,故这段时间内的反应速率最快,故答案选C;这段时间反应速率最快的原因是:因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2)①由图像可以知道,随着反应的进行,X和Y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Z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达到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减少0.6mol,Y的物质的量减少0.2mol,Z的物质的量增加0.4mol,反应物生成物较少或增加的物质的量比与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相同,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②反应到2min时,Y物质的减少量为0.1mol,Y物质的转化率为×100%=10%;
③反应在5min时达到平衡,因此在3min时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反应在4min时还在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此时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否、>。
15.(1) 3~4min 盐酸浓度降低
(2) > bd
【详解】(1)①0~1 min内生成50mL氢气, 1~2 min内生成70mL氢气,2~3 min内生成104mL氢气,3~4 min内生成168mL氢气,4~5 min内生成80mL氢气,5~6 min内生成30mL氢气,所以3~4min反应速率最大。
②随反应进行,盐酸浓度减小,反应后期速率变慢的主要原因是盐酸浓度降低;
③第“3~4 min”时间段,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所以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015mol,以盐酸浓度表示的该反应速率是;
(2)①从开始至2min,X物质的量减少0.3mol,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②X、Y物质的量减少,Z物质的量增大,X、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X、Y、Z的变化量分别为0.3mol、0.1mol、0.2mo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根据图像,1min时反应正向进行,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正)>v(逆)。
④a.X、Y、Z三种气体的浓度相等,不能判断浓度是否发生改变,反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a;
b.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不同,气体物质的量是变量,气体混合物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b;
c.反应速率v(X)︰v(Y)=3:1,不能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反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c;
d.(单位时间内消耗X的物质的量):(单位时间内消耗Z的物质的量)=3:2,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d;
选bd。
16.(1)
(2) 6
(3)C
(4)AD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消耗6molN的同时生成3molM,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从图中可知,该反应在6min时M、N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达到平衡的时间为6min。该时间内v(N)=。
(3)A.化学平衡状态下,正逆反应速率不为零,A错误;
B.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无论是否达到平衡,混合气体密度始终不变,B错误;
C.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随着反应进行,混合气体压强逐渐减小,混合气体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正确;
D.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N的同时生成1molM,均代表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D错误;
故答案选C。
(4)A.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
B.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Ar,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B错误;
C.容器压强不变,充入惰性气体He,容器体积增大,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C错误;
D.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D正确;
故答案选AD。
17.(1) AC 放热反应
(2) 0.0042 9 0.033 <
【详解】(1)①A.该反应有气体参与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A符合题意;
B.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B不符合题意;
C.使用合适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符合题意;
D.恒温恒容冲稀有气体,反应速率不改变,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C;
②如图所示,反应物CO、NO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N2、CO2的总能量,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2)①T1时,0~5min内,Δn(N2)=0.21mol,v(N2)===0.0042mol·L-1·min-1,v(CO2)=v(N2)= 0.0042mol·L-1·min-1;
②T2时,9min之后,NO和N2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说明此时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此时,Δn(N2)=0.33mol,则n(CO2)=Δn(CO2)=Δn(N2)=0.33mol,c(CO2)===0.033mol/L;
③0~5min内,T1时,N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Δn(N2)=0.21mol,T2时,N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Δn(N2)=0.25mol,0.21mol<0.25mol,说明T1时的反应速率小于T2时的反应速率,则T1<T2。
18.(1)
(2)463.4
(3) 变小 不变
(4) 相同质量的氢气、甲烷和乙醇燃烧,氢气燃烧后放出热量最多 燃烧产物无污染
【详解】(1)乙醇燃烧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中1mol完全反应转移12mol电子,由题意:转移6mol电子,放出热量,则1mol完全反应放出热量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2)由图中转化得热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键能和减生成物键能和得:==,解得:=463.4,故答案为:463.4;
(3)①由图可知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故答案为:;
②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但不影响反应的,故答案为:变小;不变;
(4)对比三者的燃烧热数值可知相同质量的氢气、甲烷和乙醇燃烧,氢气燃烧后放出热量最多,且氢气燃烧产物为水,不污染环境,故答案为:相同质量的氢气、甲烷和乙醇燃烧,氢气燃烧后放出热量最多;燃烧产物无污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