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含解析)

高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九年级化学试卷
说明:
1.本卷共21小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将选择题、非选择题解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答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u—64 Fe—56 P—3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下列物质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A.CO2、SO2-空气污染物 B.稀有气体、空气-混合物
C.C60、K2MnO4-化合物 D.不锈钢、金-合金
2.广东有许多优秀的民间制作工艺,下列工艺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雕刻云石 B.精美剪纸 C.酿制木格米酒 D.编织青皮竹制品
3.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A.门捷列夫 B.拉瓦锡 C.道尔顿 D.居里夫人
4.下列关于原子、离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Cl是一种金属元素
B.图(1)表示的是Cl-结构
C.图(2)所示,铈(Ce)原子的质子数为58
D.图(2)所示,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
5.以下劳动项目做法合理,且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相符的是
组别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往自制净水器内放入活性炭 活性炭具有催化作用
B 使用煤炉时,用扇子往炉中扇风 提高煤的着火点
C 用铁质器皿盛放酸性腌制品 铁单质硬度大
D 用明矾处理自来水 明矾与水反应生成的胶状物有吸附性
A.A B.B C.C D.D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 滴加液体 D. 点燃酒精灯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图书档案等贵重物品着火,需用水灭火
C.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使用碳素墨水
D.煮沸的方法可用于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
8.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A B C D
检验氢气纯度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石蜡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证明金属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
A.A B.B C.C D.D
9.“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下列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 B.使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C.露天焚烧玉米桔梗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10.为了防止铁制品表面生锈,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与清洁
B.提高铁制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C.给铁制品涂上一层油或喷一层漆
D.给铁制品镀上一层耐腐蚀的其他金属
11.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B.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C.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
D.维生素C是一种氧化物
12.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可以从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 B.三种金属单质的活泼性X>Y>Z
C.Z比X活泼 D.Y排在金属活性顺序表“氢”前
1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冰和水化学性质相同———分子构成相同
14.下列各组中,除去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组别 物质 杂质(少量) 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
A CO 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FeSO4溶液 H2SO4 加入足量Fe粉、过滤
C C CuO 敞开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D CuCl2溶液 HCl 加入过量铜粉、充分反应、过滤
A.A B.B C.C D.D
15.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B.丙一定是催化剂
C.生成丁的质量8g 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5:2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5分。
1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古籍中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开工天物》中记载:“淘洗铁砂”用孔径小于铁砂的容器在水中淘取铁砂,该原理类似于实验室的 (填操作名称)。
(2)唐诗《寄怀楚和尚二首》中有“铁盂汤雪早,石炭煮茶迟”。铁锅化雪快是因为金属铁具有很好的 性;雪融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 (填“改变”或“不变”)
(3)“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为铁的合金,其硬度比纯铁 (填“大”或“小”)。
(4)《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舶上铁丝……日久起销(锈)……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铁丝“日久起销”的原因是铁与(填两物质) 同时接触而导致。
17.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与传统汽车使用化石燃料不同,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源更加多元化。电动汽车:电池能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几类电池的部分性能指标如图1所示。其中能量密度表示单位体积的电池所具有的能量:氢内燃车:氢内燃车以氢气为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氢气可通过电解水(原理如图2)等多种方式获得。据测算,1kg氧气完全燃烧可释放14.3×104KJ的热量,1kg汽油完全燃烧可释放4.6×104KJ的热量;乙醇汽车:乙醇汽车以乙醇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发酵粮食收割后剩余的秸秆大量提取;太阳能汽车:以太阳能电池驱动,低碳环保,真正实现了零排放。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未来可期。
(1)依据图1,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多采用锂电池的主要原因是 。
(2)最理想的制氢方法:在合适的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光使水分解。该制氢过程 (填“吸收”或“放出”)能量。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氢内燃车在行驶过程中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动能
B.图2中,A口产生的气体为氢气
C.农业大国盛产甘蔗和玉米,有利于推广乙醇汽车
D.报废的电动汽车电池,要及时用土进行掩埋处理
(4)太阳能电池需要大量的单质硅,单质硅是由石英固体(Si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100%国产技术打造的氢燃料客车为本届冬奥会服务。工业上大规模生产H2涉及的某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所示:
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物质B由三个原子构成 B.生成的C和D的质量之比为14:1
C.图中的B和C都属于氧化物 D.A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18.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利用上述仪器及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组合装置所需的仪器是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补充一种仪器 (填仪器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
(4)某同学结合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对便携式制氧机的工作原理展开了探究。
①某制氧机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甲剂为过碳酸钠固体(2Na2CO3·3H2O2),乙剂为二氧化锰。制氧机工作时发生了两步反应,第一步:;第二步: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氧气能从加湿过滤仓内的水中逸出,是因为氧气 。
③该制氧机的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固体而不选择过氧化氢溶液的原因是 (填字母)。
a.产物无污染 b.储存和运输更方便
19.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已知白磷的化学式为P4)
(1)前三个探究实验共同的反应方程式为: 。为达到实验目的,磷要足量的是实验 (填“1”或“2”或“3”)
(2)实验1中,若止水夹没有夹紧胶管,会导致测得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 (“偏低”或“偏高”或“无法确定”)。
(3)实验2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反应前后天平平衡,是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请从微观角度分析) 都不变。
(4)(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烧杯中热水温度远高于40℃)实验3通过铜片上白磷和烧杯中白磷出现的现象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5)实验4,通入二氧化碳后,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依据的现象为 ;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依据的现象为 。
20.联合国发布《2020年全球电子垃圾监测》,预测到2030年全球电子垃圾将达到7400万吨。而电子废旧电路板中有90%的东西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铁等,为实现对铜的绿色回收,某工艺流程如图:
(1)操作A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步骤①发生了以下反应,则X的化学式为 。
(3)步骤②得到的滤渣I所含物质的化学式是 。
(4)步骤③发生的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基本反应类型)。
(5)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主要优点是 。
21.某研究学习小组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铁(Fe2O3)的实验。已知在高温及其他一定条件下:
(1)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实验时,将氧化铁粉碎的目的是 。
(2)要使160g氧化铁完全被还原,需要木炭的质量至少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小组同学将160g氧化铁和24g的炭粉在隔绝空气的容器中持续加强热,通过CO2传感器测得容器内CO2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CO2的质量 g的质量。
②分析t1—t2密闭容器中CO2的质量减少的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
试卷第6页,共7页
1.B
【详解】A、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但二氧化碳为空气中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该选项分类不正确;
B、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等,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均属于混合物,该选项分类正确;
C、C60中只含一种元素,属于单质,K2MnO4中含有多种元素,属于化合物,该选项分类不正确;
D、不锈钢为铁合金,但金为纯金属,该选项分类不正确。
故选B。
2.C
【详解】A、雕刻云石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剪纸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酿米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D、编制青皮竹制品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详解】A.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符合题意;
B. 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不符合题意;
C. 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不符合题意;
D. 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详解】A、Cl为氯元素,为“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氯为17号元素,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氯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7,且图(1)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为氯原子结构示意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则铈原子的质子数为58,该选项说法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5.D
【详解】A、往自制净水器内放入活性炭,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使用煤炉时,用扇子往炉中扇风,能提供更多的空气,使煤燃烧更充分,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铁能和酸反应,不能用铁质器皿盛放酸性腌制品,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明矾溶于水会形成胶状物,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其沉降,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A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B操作错误;
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应伸到试管内,应竖直、悬空正放,故C操作错误;
D、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故D操作错误。
故选A。
7.B
【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则可用于制作霓虹灯,该选项叙述正确;
B、图书档案等贵重物品着火,不能用水灭火,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C、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单质,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则可用碳素墨水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该选项叙述正确;
D、煮沸能将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则可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B。
8.A
【详解】A、用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噗”的声音,表明是纯净的氢气,可检验氢气纯度,此选项正确;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选物质必须只与氧气反应,且不生成气体,木炭燃烧有气体生成,无法生成气压差,不能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此选项错误;
C、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以看到烧杯内壁有水珠,由此说明石蜡中有氢元素,石蜡燃烧消耗氧气,氧气中也有氧元素,该实验不能证明石蜡中有氧元素,此选项错误;
D、对比实验,必须变量唯一性,该实验中两种金属不相同、两种酸不相同,有两个变量,不能证明金属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此选项错误。
故选:A。
9.C
【详解】A. \大力植树造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B. 使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C. 露天焚烧玉米桔梗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
D.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分析】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
【详解】A、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与清洁,能防止铁生锈,故A正确;
B、提高铁的含量不能起到防锈的作用,故B错误;
C、给铁制品涂上一层油或喷一层漆能起到防锈的作用,故C正确;
D、给铁制品镀上耐腐蚀的其他金属能起到防锈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B。
11.D
【详解】A、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正确;
B、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12+8×1+6×16=176,正确;
C、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由维生素C化学式可知,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故选:D。
12.B
【分析】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不反应,说明活动性X>H>Y;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活动性Y>Ag>Z,所以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Y>Z。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Y>Ag>Z,铜的活动性大于银,Ag>Z,因此,Z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三种金属单质的活泼性X>Y>Z,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三种金属单质的活泼性X>Y>Z,因此X比Z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不反应,说明X>H>Y,Y排在金属活性顺序表“氢”后,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3.A
【详解】A、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之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B、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花香分子运动到了鼻腔中,此选项表述正确;
C、1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 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此选项表述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冰和水化学性质相同是由于分子构成相同,此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A。
14.B
【详解】A、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将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没有能除去杂质二氧化碳,而将需保留的一氧化碳除去,故选项A不正确;
B、在Fe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发生反应,进而将杂质H2SO4完全转化成FeSO4,再过滤,除去过量的铁粉,得到FeSO4溶液,故选项B正确;
C、将C和CuO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其中的C将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除去,故选项C不正确;
D、在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由于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氢的后面,铜不能与盐酸反应,即用铜粉不能除去HCl,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15.D
【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后丁质量增加了8g-1g=7克,是生成物;乙质量减少了4g-2g=2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甲质量减少了6g-1g=5g,所以甲是反应物,故反应物是甲和乙,生成物是丁,是化合反应。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5g:7g=5:7;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7。
【详解】由分析可知: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
B、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故B错误;
C、生成丁的质量7g,故C错误;
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5:2,故D正确。
故选D。
16.(1)过滤
(2) 导热 不变
(3)大
(4)氧气和水
【详解】(1)“淘洗铁砂”用孔径小于铁砂的容器在水中淘取铁砂,该原理可将不同颗粒大小的物质分离,类似于实验室的过滤;
(2)铁锅化雪快是因为金属铁具有很好的导热性;
雪融成水的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分子的种类不变,雪和水均是由水分子构成;
(3)剂钢为铁的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故其硬度比纯铁大;
(4)铁丝“日久起销”,即铁丝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而导致。
17.(1)能量密度
(2)吸收
(3)ABD
(4)
(5)AB
【详解】(1)根据图1中信息可以判断得出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大于镍氢电池的能量密度,故锂电池优于镍氢电池的性能指标是能量密度,故填:能量密度;
(2)由题意可知,反应条件为光照,需要光照提供能量,所以该制氢过程需要吸收能量,故填:吸收;
(3)A、氢内燃车在促使汽车行驶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选项说法错误;
B、图2中A口的电极为正极,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故在A口产生氧气,选项说法错误;
C、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可以生产乙醇,则农业大国盛产甘蔗和玉米,有利于推广乙醇汽车,故正确;
D、报废的电动汽车电池,要回收集中处理,不能用土进行掩埋处理,会造成土壤污染,故错误;
故选:ABD;
(4)石英固体(Si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物中有Si、O、C,则生成物中也含有Si、O、C,分析得出可燃气体为CO,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5)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在催化剂和高温下甲烷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方程式为
A、由分子模型图可知,物质B的一个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故错误;
B、C为一氧化碳,D为氢气,生成的C和D的质量之比=(14+12):3×(1×2)=14:3,故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图中B为水,C为一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D、A为甲烷,氢元素为+1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x+(+1)×4=0,x=-4,故正确。
故选:AB。
18.(1) ①②⑦⑧ CaCO3 +2HCl=CaCl2 +H2O+CO2↑
(2) 试管 ①③④⑤⑥
(3)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
(4) 不易溶于水 b
【详解】(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型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需要集气瓶,双孔橡胶塞、锥形瓶和长颈漏斗,序号为①②⑦⑧,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CaCO3 +2HCl=CaCl2 +H2O+CO2↑ ,故填:①②⑦⑧、CaCO3 +2HCl=CaCl2 +H2O+CO2↑ ;
(2)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应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需要加热,要补充盛放药品的试管,反应还需要集气瓶,单孔橡胶塞、酒精灯、铁架台,因为单孔橡胶塞所配导管底部为弯管,故之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还要水槽,序号为①③④⑤⑥,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方程式为,故填:试管、①③④⑤⑥、;
(3)此实验中阶梯蜡烛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可以看到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故填: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
(4)①过碳酸钠受热后分解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分解产生水与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②由图可知,反应仓为生成氧气的装置,加湿过滤仓为处理加湿过滤氧气的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则氧气能从加湿过滤仓内的水中逸出,故填:不易溶于水;
③过氧化氢为液体,自身容易分解导致变质,则不易存储与运输,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固体就可以避免这样的弊端,方便储存和运输,故选:b。
19.(1) 1
(2)偏高
(3)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
(4)与氧气接触
(5)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干燥的石蕊纸条不变色,湿润的石蕊纸条变红色
【详解】(1)前三个实验中,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1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氧气要完全除去,则白磷要足量;实验2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只需证明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可,白磷可少量;实验3中,验证燃烧条件,只需根据现象分析即可,白磷可少量,则磷要足量的为实验1。
(2)若止水夹没有夹紧,则红磷燃烧放热,装置中的气体会从导管中逸出,则会使实验结果偏大。
(3)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为原子的重新组合,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都不变,则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4)铜片上白磷与氧气接触,会燃烧,烧杯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纸条变红色,而二氧化碳不能是紫色石蕊变色,则干燥的紫色石蕊不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变色,对比可知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
20.(1) 漏斗 引流
(2)FeCl3
(3)Cu、Fe
(4)置换反应
(5)更环保等
【详解】(1)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进行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后铜原子都是1个,反应后铁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后氯原子是6个,反应前应该是6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则X的化学式为FeCl3;
(3)步骤②中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滤渣中是过滤的铁粉和反应生成的铜;
(4)步骤③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5)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主要优点是更环保等。
21.(1) 70%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设需要木炭的质量为x,则
解得x=18g
答:需要木炭的质量为18g。
(3) 66
【详解】(1)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将氧化铁粉碎,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见答案。
(3)①设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则
解得y=66g
则t1时CO2的质量≤66g。
②由于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则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预习自测:(11)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寒假轻松衔接(寒假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调查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