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4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编专题复习攻略 专题一 力与直线运动 课件 学案含解析(5份打包)

考点二 动力学基本规律的应用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解题思路
温馨提示 动力学中的所有问题都离不开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都属于这两类基本问题的拓展和延伸.
例2[2022·浙江卷1月]第24届冬奥会在我国举办.钢架雪车比赛的一段赛道如图1所示,长12m水平直道AB与长20m的倾斜直道BC在B点平滑连接,斜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运动员从A点由静止出发,推着雪车匀加速到B点时速度大小为8m/s,紧接着快速俯卧到车上沿BC匀加速下滑(图2所示),到C点共用时5.0s.若雪车(包括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始终在冰面上运动,其总质量为110kg,sin15°=0.26(取g=10m/s2),求雪车(包括运动员)
(1)在直道AB上的加速度大小;
(2)过C点的速度大小;
(3)在斜道BC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小.
预测3 (多选)14岁的奥运冠军全红婵,在第14届全运会上再次上演“水花消失术”夺冠.在女子10m跳台的决赛中(下面研究过程将全红婵视为质点),全红婵竖直向上跳离跳台的速度为5m/s,竖直入水后到速度减为零的运动时间与空中运动时间相等,假设所受水的阻力恒定,不计空气阻力,全红婵的体重为35kg,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
A.跳离跳台后上升阶段全红婵处于失重状态
B.入水后全红婵处于失重状态
C.全红婵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1.5s
D.入水后全红婵受到水的阻力为612.5N
预测4 [2023·江苏省淮安市模拟]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的下端有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正以6m/s速度运动,运动方向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可以视为质点),从h=3.2m高处由静止沿斜面下滑,物体经过A点时,不管是从斜面到传送带还是从传送带到斜面,都不计其速率变化.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向左最多能滑到传送带左右两端AB的中点处,重力加速度g=10m/s2,则:
(1)物体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到斜面末端需要多长时间?
(2)传送带左右两端AB间的距离LAB为多少?
(3)如果将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左端的B点,它沿斜面上滑的最大高度为多少?
考点二
例2 解析:(1)设雪车从A→B的加速度大小为a、运动时间为t,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2alAB=、vB=at
解得t=3s、a=m/s2
(2)方法一 由题知雪车从A→C全程的运动时间t0=5s,设雪车从B→C的加速度大小为a1、运动时间为t1,故t1=t0-t,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
lBC=
vC=vB+a1t1
代入数据解得a1=2m/s2、vC=12m/s
方法二 由于雪车在BC上做匀变速运动,故lBC=·t1=(t0-t)
解得vC=12m/s
(3)方法一 设雪车在BC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15°-f=ma1
代入数据解得f=66N
方法二 对雪车在BC上的运动过程由动量定理有
(mgsin15°-f)(t0-t)=mvC-mvB
代入数据解得f=66N
方法三 对雪车从B→C由动能定理有

解得f=66N
答案:(1)m/s2 (2)12m/s (3)66N
预测3 解析:跳离跳台后上升阶段,加速度向下,则全红婵处于失重状态,A正确;入水后全红婵的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B错误;以向上为正方向,则根据-h=v0t-gt2,可得t=2s,即全红婵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2s,C错误;入水时的速度v1=v0-gt=5m/s-10×2m/s=-15m/s,
在水中的加速度大小a==7.5m/s2,
方向竖直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g=ma,f=ma+mg=35×10N+35×7.5N=612.5N,D正确.
答案:AD
预测4 解析:(1)设物体从静止下滑到斜面底端所用时间为t,下滑过程的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30°=ma
解得a=5m/s2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at2
解得t=1.6s
(2)设物块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v,在传送带上做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1,则
运动学公式可得
v=at=5×1.6m/s=8m/s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1
解得a1=5m/s2
物体向左最多能滑到传送带左右两端AB的中点处,则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v2=2a1·
解得LAB=12.8m
(3)由(2)中可知,将物块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左端的B点,物块在运动到传送带右端之前已经与传送带共速,即物块滑上斜面时的速度为v0=6m/s,设物块上滑的最大高度为h1,则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2a
解得h1=1.8m.
答案:(1)1.6s (2)12.8m (3)1.8m考点三 连接体问题
1.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常用方法
整体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隔离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2.连接体问题中常见的临界条件
接触与脱离 接触面间弹力等于0
恰好发生滑动 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绳子恰好断裂 绳子张力达到所承受的最大力
绳子刚好绷直与松弛 绳子张力为0
例3[2022·全国甲卷](多选)如图,质量相等的两滑块P、Q置于水平桌面上,二者用一轻弹簧水平连接,两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动P,使两滑块均做匀速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该拉力,则从此刻开始到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之前(  )
A.P的加速度大小的最大值为2μg
B.Q的加速度大小的最大值为2μg
C.P的位移大小一定大于Q的位移大小
D.P的速度大小均不大于同一时刻Q的速度大小
预测5 [2023·湖南邵阳模拟](多选)
如图所示,物块A质量为m,长方体B质量为M,地面为水平面,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在长方体B上施加向右的水平推力F,使得物块A刚好能在长方体B的侧面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μg
B.长方体B上施加水平外力大小为(M+m)g
C.若长方体B运动一段时间撤去F,撤去瞬间B的加速度大小为μg
D.若长方体B运动一段时间撤去F,撤去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
预测6 [2022·全国乙卷]如图,一不可伸长轻绳两端各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初始时整个系统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两球间的距离等于绳长L.一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轻绳的中点,方向与两球连线垂直.当两球运动至二者相距L时,它们加速度的大小均为(  )
A.B.
C.D.
预测7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固定斜面上端系有一劲度系数为k=100N/m的轻质弹簧,弹簧下端连一个质量为m=8kg的小球,球被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A挡住,此时弹簧没有形变.从t=0时刻开始挡板A以加速度a=1m/s2沿斜面向下匀加速运动,则:(g=10m/s2)
(1)t=0时刻,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多大?
(2)从开始运动到小球与挡板分离所经历的时间为多少?
(3)小球向下运动多少距离时速度最大?
考点三
例3 解析:撤去力F后到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之前,弹簧弹力kx减小,对P有μmg+kx=maP,对Q有μmg-kx=maQ,且撤去外力瞬间μmg=kx,故P做加速度从2μg减小到μg的减速运动,Q做加速度从0逐渐增大到μg的减速运动,即P的加速度始终大于Q的加速度,故除开始时刻外,任意时刻P的速度大小小于Q的速度大小,故P的平均速度大小必小于Q的平均速度大小,由x=t可知Q的位移大小大于P的位移大小,可知B、C错误,A、D正确.
答案:AD
预测5 解析:对A分析,物块A刚好不下滑,竖直方向根据受力平衡可得f=mg,水平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N=ma,又有f=μN,解得a=,A错误;对A和B整体分析有F-μ(M+m)g=(M+m)a,解得F=(M+m)g,B正确;当长方体B运动一段时间撤去F,撤去瞬间B做减速运动,A做平抛运动,B的加速度为a==μg,A运动的加速度为g,C正确,D错误.
答案:BC
预测6 
解析:如图可知sinθ==,则cosθ=,对轻绳中点受力分析可知F=2Tcosθ,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ma,联立解得a=,故选项A正确.
答案:A
预测7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能分析得出板和小球分离时,板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当球的速度最大时,球的加速度为零.
(1)因开始时弹簧无形变,故对小球,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30°-F1=ma
解得F1=32N
(2)当挡板和小球分离时,对小球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30°-kx=ma,其中x=at2
解得t=0.8s,x=0.32m
(3)当小球的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为零,此时mgsin30°=kx1
解得x1=0.4m
答案:(1)32N (2)0.8s (3)0.4m第2讲 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
命题热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
(2)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
(3)整体法、隔离法的应用;
(4)实际情境中的直线运动.
常考题型
(1)选择题
(2)计算题
高频考点·能力突破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基本公式
v=v0+at,x==2ax.
2.重要推论
3.符号法则
选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4.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例1[2023·山东卷]如图所示,电动公交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进站,连续经过R、S、T三点,已知ST间的距离是RS的两倍,RS段的平均速度是10m/s,ST段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公交车经过T点时的瞬时速度为(  )
A.3m/sB.2m/s
C.1m/sD.0.5m/s
预测1 [2023·北京市海淀区阶段练习]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甲同学用手握住直尺顶端的地方,乙同学在直尺下端刻度为零的地方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没有碰直尺,当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开直尺时,立即握住直尺,结果乙同学握住直尺的刻度为b.小明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出不同刻度对应的反应时间,从而在这把尺子上标刻度做成“反应时间测量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关于“反应时间测量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时间刻度”是均匀的,与长度刻度成正比例
B.其“时间刻度”是不均匀的,且靠近直尺零刻度的地方“时间刻度”密
C.其“时间刻度”是不均匀的,且靠近直尺零刻度的地方“时间刻度”疏
D.如果在月球上使用此刻度尺,“时间刻度”的每个数字应该成比例改小一些
预测2 [2022·福建泉州高三联考]如图为某轿车在行驶过程中,试图借用逆向车道超越客车的示意图,图中当两车相距L=4m时,客车正以v1=6m/s速度匀速行驶,轿车正以v2=10m/s的速度借道超车.客车长L1=10m,轿车长L2=4m,不考虑变道过程中车速的变化和位移的侧向变化.
(1)若轿车开始加速并在3s内成功超越客车L3=12m后,才能驶回正常行驶车道,其加速度多大?
(2)若轿车放弃超车并立即驶回正常行驶车道,则至少要以多大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才能避免与客车追尾?
考点一
例1 解析:由题知,电动公交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设RS间的距离为x,则根据题意有
====
联立解得t2=4t1,vT=vR-10
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有vT=vR-a·5t1
则at1=2m/s
其中还有=vR-a·
解得vR=11m/s
联立解得vT=1m/s
故选C.
答案:C
预测1 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gt2可得t=,由此可知“时间刻度”是不均匀的,且靠近直尺零刻度的地方“时间刻度”密,A、C错误,B正确;由于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小,可知如果在月球上使用此刻度尺,“时间刻度”的每个数字应该成比例改大一些,D错误.
答案:B
预测2 解析:(1)设轿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经过t1=3s,客车和轿车位移分别为s1、s2,由运动学公式得
s1=v1t1,
s2=,
s2=s1+L1+L2+L+L3,
解得a=4m/s2.
(2)设轿车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经过时间t2,轿车、客车达到共同速度,则
v2-a′t2=v1,
客车和轿车位移分别为s′1、s′2,满足
s′2=,
s′1=v1t2,
s′2=s′1+L,
解得a′=2m/s2,即轿车至少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才能避免与客车追尾.
答案:(1)4m/s2 (2)2m/s2(共44张PPT)
第2讲 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
高频考点·能力突破
素养培优·情境命题
高频考点·能力突破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基本公式
v=v0+at,x==2ax.
2.重要推论
3.符号法则
选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4.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例1 [2023·山东卷]如图所示,电动公交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进站,连续经过R、S、T三点,已知ST间的距离是RS的两倍,RS段的平均速度是10 m/s,ST段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公交车经过T点时的瞬时速度为(  )
A.3 m/s B.2 m/s
C.1 m/s D.0.5 m/s
答案:C
解析:由题知,电动公交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设RS间的距离为x,则根据题意有
====
联立解得t2=4t1,vT=vR-10
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有vT=vR-a·5t1
则at1=2 m/s
其中还有=vR-a·
解得vR=11 m/s
联立解得vT=1 m/s
故选C.
预测1 [2023·北京市海淀区阶段练习]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甲同学用手握住直尺顶端的地方,乙同学在直尺下端刻度为零的地方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没有碰直尺,当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开直尺时,立即握住直尺,结果乙同学握住直尺的刻度为b.小明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出不同刻度对应的反应时间,从而在这把尺子上标刻度做成“反应时间测量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关于“反应时间测量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时间刻度”是均匀的,与长度刻度成正比例
B.其“时间刻度”是不均匀的,且靠近直尺零刻度的地方“时间刻度”密
C.其“时间刻度”是不均匀的,且靠近直尺零刻度的地方“时间刻度”疏
D.如果在月球上使用此刻度尺,“时间刻度”的每个数字应该成比例改小一些
答案:B
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gt2可得t= ,由此可知“时间刻度”是不均匀的,且靠近直尺零刻度的地方“时间刻度”密,A、C错误,B正确;由于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小,可知如果在月球上使用此刻度尺,“时间刻度”的每个数字应该成比例改大一些,D错误.
预测2 [2022·福建泉州高三联考]如图为某轿车在行驶过程中,试图借用逆向车道超越客车的示意图,图中当两车相距L=4 m时,客车正以v1=6 m/s速度匀速行驶,轿车正以v2=10 m/s的速度借道超车.客车长L1=10 m,轿车长L2=4 m,不考虑变道过程中车速的变化和位移的侧向变化.
(1)若轿车开始加速并在3 s内成功超越客车L3=12 m后,才能驶回正常行驶车道,其加速度多大?
答案:4 m/s2 
解析:(1)设轿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经过t1=3 s,客车和轿车位移分别为s1、s2,由运动学公式得
s1=v1t1,
s2=,
s2=s1+L1+L2+L+L3,
解得a=4 m/s2.
(2)若轿车放弃超车并立即驶回正常行驶车道,则至少要以多大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才能避免与客车追尾?
答案:2 m/s2
解析:(2)设轿车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经过时间t2,轿车、客车达到共同速度,则v2-a′t2=v1,
客车和轿车位移分别为s′1、s′2,满足s′2=,
s′1=v1t2,
s′2=s′1+L,
解得a′=2 m/s2,即轿车至少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才能避免与客车追尾.
考点二 动力学基本规律的应用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解题思路
温馨提示 动力学中的所有问题都离不开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都属于这两类基本问题的拓展和延伸.
例2 [2022·浙江卷1月]第24届冬奥会在我国举办.钢架雪车比赛的一段赛道如图1所示,长12 m水平直道AB与长20 m的倾斜直道BC在B点平滑连接,斜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运动员从A点由静止出发,推着雪车匀加速到B点时速度大小为8 m/s,紧接着快速俯卧到车上沿BC匀加速下滑(图2所示),到C点共用时5.0 s.若雪车(包括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始终在冰面上运动,其总质量为110 kg,sin 15°=0.26(取g=10 m/s2),求雪车(包括运动员)
(1)在直道AB上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 m/s2 
解析:(1)设雪车从A→B的加速度大小为a、运动时间为t,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2alAB=、vB=at
解得t=3 s、a= m/s2
(2)过C点的速度大小;
答案:12 m/s 
解析:(2)方法一 由题知雪车从A→C全程的运动时间t0=5 s,设雪车从B→C的加速度大小为a1、运动时间为t1,故t1=t0-t,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
lBC=
vC=vB+a1t1
代入数据解得a1=2 m/s2、vC=12 m/s
方法二 由于雪车在BC上做匀变速运动,故lBC=·t1=(t0-t)
解得vC=12 m/s
(3)在斜道BC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小.
答案:66 N
解析:(3)方法一 设雪车在BC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15°-f=ma1
代入数据解得f=66 N
方法二 对雪车在BC上的运动过程由动量定理有
(mg sin 15°-f)(t0-t)=mvC-mvB
代入数据解得f=66 N
方法三 对雪车从B→C由动能定理有=
解得f=66 N
预测3 (多选)14岁的奥运冠军全红婵,在第14届全运会上再次上演“水花消失术”夺冠.在女子10 m跳台的决赛中(下面研究过程将全红婵视为质点),全红婵竖直向上跳离跳台的速度为5 m/s,竖直入水后到速度减为零的运动时间与空中运动时间相等,假设所受水的阻力恒定,不计空气阻力,全红婵的体重为35 kg,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
A.跳离跳台后上升阶段全红婵处于失重状态
B.入水后全红婵处于失重状态
C.全红婵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1.5 s
D.入水后全红婵受到水的阻力为612.5 N
答案:AD
解析:跳离跳台后上升阶段,加速度向下,则全红婵处于失重状态,A正确;入水后全红婵的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B错误;以向上为正方向,则根据-h=v0t-gt2,可得t=2 s,即全红婵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2 s,C错误;入水时的速度v1=v0-gt=5 m/s-10×2 m/s=-15 m/s,
在水中的加速度大小a==7.5 m/s2,
方向竖直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g=ma,f=ma+mg=35×10 N+35×7.5 N=612.5 N,D正确.
预测4 [2023·江苏省淮安市模拟]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的下端有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正以6 m/s速度运动,运动方向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可以视为质点),从h=3.2 m高处由静止沿斜面下滑,物体经过A点时,不管是从斜面到传送带还是从传送带到斜面,都不计其速率变化.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向左最多能滑到传送带左右两端AB的中点处,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
(1)物体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到斜面末端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1.6 s
解析:(1)设物体从静止下滑到斜面底端所用时间为t,下滑过程的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30°=ma
解得a=5 m/s2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at2
解得t=1.6 s
(2)传送带左右两端AB间的距离LAB为多少?
答案:12.8 m 
解析:(2)设物块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v,在传送带上做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1,则
运动学公式可得
v=at=5×1.6 m/s=8 m/s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1
解得a1=5 m/s2
物体向左最多能滑到传送带左右两端AB的中点处,则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v2=2a1·
解得LAB=12.8 m
(3)如果将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左端的B点,它沿斜面上滑的最大高度为多少?
答案:1.8 m
解析:(3)由(2)中可知,将物块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左端的B点,物块在运动到传送带右端之前已经与传送带共速,即物块滑上斜面时的速度为v0=6 m/s,设物块上滑的最大高度为h1,则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2a
解得h1=1.8 m.
考点三 连接体问题
1.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常用方法
整体法的 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隔离法的 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整体法、 隔离法的 交替运用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2.连接体问题中常见的临界条件
接触与脱离 接触面间弹力等于0
恰好发生滑动 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绳子恰好断裂 绳子张力达到所承受的最大力
绳子刚好绷直与松弛 绳子张力为0
例3 [2022·全国甲卷](多选)如图,质量相等的两滑块P、Q置于水平桌面上,二者用一轻弹簧水平连接,两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动P,使两滑块均做匀速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该拉力,则从此刻开始到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之前(  )
A.P的加速度大小的最大值为2μg
B.Q的加速度大小的最大值为2μg
C.P的位移大小一定大于Q的位移大小
D.P的速度大小均不大于同一时刻Q的速度大小
答案:AD
解析:撤去力F后到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之前,弹簧弹力kx减小,对P有μmg +kx=maP,对Q有μmg -kx=maQ,且撤去外力瞬间μmg=kx,故P做加速度从2μg减小到μg的减速运动,Q做加速度从0逐渐增大到μg的减速运动,即P的加速度始终大于Q的加速度,故除开始时刻外,任意时刻P的速度大小小于Q的速度大小,故P的平均速度大小必小于Q的平均速度大小,由x=t可知Q的位移大小大于P的位移大小,可知B、C错误,A、D正确.
预测5 [2023·湖南邵阳模拟](多选)
如图所示,物块A质量为m,长方体B质量为M,地面为水平面,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在长方体B上施加向右的水平推力F,使得物块A刚好能在长方体B的侧面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μg
B.长方体B上施加水平外力大小为(M+m)g
C.若长方体B运动一段时间撤去F,撤去瞬间B的加速度大小为μg
D.若长方体B运动一段时间撤去F,撤去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
答案:BC
解析:对A分析,物块A刚好不下滑,竖直方向根据受力平衡可得f=mg,水平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N=ma,又有f=μN,解得a=,A错误;对A和B整体分析有F-μ(M+m)g=(M+m)a,解得F=(M+m)g,B正确;当长方体B运动一段时间撤去F,撤去瞬间B做减速运动,A做平抛运动,B的加速度为a==μg,A运动的加速度为g,C正确,D错误.
预测6 [2022·全国乙卷]如图,一不可伸长轻绳两端各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初始时整个系统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两球间的距离等于绳长L.一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轻绳的中点,方向与两球连线垂直.当两球运动至二者相距L时,它们加速度的大小均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如图可知sin θ==,则cos θ=,对轻绳中点受力分析可知F=2T cos θ,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ma,联立解得a=,故选项A正确.
预测7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固定斜面上端系有一劲度系数为k=100 N/m的轻质弹簧,弹簧下端连一个质量为m=8 kg的小球,球被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A挡住,此时弹簧没有形变.从t=0时刻开始挡板A以加速度a=1 m/s2沿斜面向下匀加速运动,则:(g=10 m/s2)
(1)t=0时刻,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多大?
答案:32 N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能分析得出板和小球分离时,板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当球的速度最大时,球的加速度为零.(1)因开始时弹簧无形变,故对小球,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30°-F1=ma
解得F1=32 N
(2)从开始运动到小球与挡板分离所经历的时间为多少?
(3)小球向下运动多少距离时速度最大?
答案:0.8 s 
答案:0.4 m
解析:(2)当挡板和小球分离时,对小球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30°-kx=ma,其中x=at2
解得t=0.8 s,x=0.32 m
解析:(3)当小球的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为零,此时mgsin 30°=kx1
解得x1=0.4 m
素养培优·情境命题
实际情境中的直线运动
情境1 [2023·陕西省渭南市一模](多选)一段高速公路上限速120 km/h,为监控车辆是否超速,设置了一些“电子警察”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路面下,埋设两个传感器线圈A和B,A、B间的距离为L.当有车辆经过线圈正上方时,传感器能向数据采集器发出一个电信号;若有一辆汽车(在本题中可看作质点)经过该路段,两传感器先后向数据采集器发送信号,时间间隔为Δt,经微型计算机处理后得出该车的速度.若超速,则计算机将控制架设在路面上方的照相机C对汽车拍照,留下违章证据.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计算汽车速度的表达式v=
B.计算汽车速度的表达式v=
C.若L=8 m,Δt=0.2 s,照相机将会拍照
D.若L=8 m,Δt=0.3 s,照相机将会拍照
答案:AC
解析:计算汽车速度的原理是利用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代替瞬时速度,故汽车速度的表达式为v=,A正确,B错误;若L=8 m,Δt=0.2 s,则汽车的速度为v==40 m/s=144 km/h>120 km/h,超速,照相机将会拍照,C正确;若L=8 m,Δt=0.3 s,则汽车的速度为v== m/s=96 km/h<120 km/h,未超速,照相机不会拍照,故D错误.
情境2 驾驶员看见过马路的人,从决定停车,直至右脚刚刚踩在制动器踏板上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按一定速度匀速行驶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从踩紧踏板(抱死车轮)到车停下的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司机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所通过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求出反应时间
B.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求出汽车的制动力
C.匀速行驶的速度加倍,停车距离也加倍
D.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明显增加,停车距离不变
答案:A
解析:图中知道汽车速度,反应距离,根据x=v0t可以求出反应时间,故A正确;由于不知汽车质量,则无法求出汽车的制动力,故B错误;设停车距离为x,反应时间为t0.则x=,可知匀速行驶的速度加倍,停车距离不是简单的加倍,故C错误;除了反应时间,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公式x=,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明显增加,停车距离增加,故D错误.
情境3 [2022·浙江6月]物流公司通过滑轨把货物直接装运到卡车中,如图所示,倾斜滑轨与水平面成24°角,长度l1=4 m,水平滑轨长度可调,两滑轨间平滑连接.若货物从倾斜滑轨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其与滑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货物可视为质点(取cos 24°=0.9,sin 24°=0.4).
(1)求货物在倾斜滑轨上滑行时加速度a1的大小;
(2)求货物在倾斜滑轨末端时速度v的大小;
(3)若货物滑离水平滑轨末端时的速度不超过2 m/s,求水平滑轨的最短长度l2.
答案:2 m/s2 
答案:4 m/s 
答案:2.7 m
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 sin 24°-μmg cos 24°=ma1 a1=2 m/s2
解析:(2)在倾斜滑轨上运动过程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v2=2a1l1 v=4 m/s
解析:(3)在水平滑轨上的运动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v2=2a2l2
a2=-μg l2=2.7 m
情境4 [2023·江苏省徐州市期中考试]如图所示,长l=7.5 m、宽d=2.4 m的卡车在马路上以v0=20 m/s的速度匀速前进,在车头正前方x=50 m处有一斑马线,斑马线上有一行人(可视为质点),在匀速行走横穿马路,此时行人到A点的距离s=9.6 m.已知卡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a=5 m/s2,卡车和行人均做直线运动.
(1)若要卡车在斑马线前停下,求司机的最长反应时间t0.
答案:0.5 s
解析:(1)刹车位移x1== m=40 m
反应时间t0== s=0.5 s.
(2)若司机的反应时间t=1 s,且仍以题干中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行人不会被卡车碰到的行走速度范围.
答案:04 m/s
解析:反应位移x2=v0t=20 m
卡车车尾通过A点需要刹车位移x′2=x0+l-x2=(50+7.5-20) m=37.5 m
刹车末速度=2ax′2
解得v2=5 m/s
故刹车时间t2==3 s
则总共运动时间t′2=4 s
此时人恰好走到路旁v′2==2.4 m/s
故满足0若车头到达A点,刹车位移x3=x0-x2=(50-20) m=30 m
刹车末速度=2ax3
解得v3=10 m/s
故刹车时间t3==2 s
则总共运动时间t′3=3 s
此时人恰好通过马路v′3==4 m/s
故满足v>4 m/s时人不会被碰到
综上所述,满足04 m/s人不会被碰到.素养培优·情境命题
实际情境中的直线运动
情境1 [2023·陕西省渭南市一模](多选)一段高速公路上限速120km/h,为监控车辆是否超速,设置了一些“电子警察”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路面下,埋设两个传感器线圈A和B,A、B间的距离为L.当有车辆经过线圈正上方时,传感器能向数据采集器发出一个电信号;若有一辆汽车(在本题中可看作质点)经过该路段,两传感器先后向数据采集器发送信号,时间间隔为Δt,经微型计算机处理后得出该车的速度.若超速,则计算机将控制架设在路面上方的照相机C对汽车拍照,留下违章证据.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计算汽车速度的表达式v=
B.计算汽车速度的表达式v=
C.若L=8m,Δt=0.2s,照相机将会拍照
D.若L=8m,Δt=0.3s,照相机将会拍照
情境2 驾驶员看见过马路的人,从决定停车,直至右脚刚刚踩在制动器踏板上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按一定速度匀速行驶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从踩紧踏板(抱死车轮)到车停下的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司机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所通过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求出反应时间
B.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求出汽车的制动力
C.匀速行驶的速度加倍,停车距离也加倍
D.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明显增加,停车距离不变
情境3 [2022·浙江6月]物流公司通过滑轨把货物直接装运到卡车中,如图所示,倾斜滑轨与水平面成24°角,长度l1=4m,水平滑轨长度可调,两滑轨间平滑连接.若货物从倾斜滑轨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其与滑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货物可视为质点(取cos24°=0.9,sin24°=0.4).
(1)求货物在倾斜滑轨上滑行时加速度a1的大小;
(2)求货物在倾斜滑轨末端时速度v的大小;
(3)若货物滑离水平滑轨末端时的速度不超过2m/s,求水平滑轨的最短长度l2.
情境4 [2023·江苏省徐州市期中考试]如图所示,长l=7.5m、宽d=2.4m的卡车在马路上以v0=20m/s的速度匀速前进,在车头正前方x=50m处有一斑马线,斑马线上有一行人(可视为质点),在匀速行走横穿马路,此时行人到A点的距离s=9.6m.已知卡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a=5m/s2,卡车和行人均做直线运动.
(1)若要卡车在斑马线前停下,求司机的最长反应时间t0.
[试解]
(2)若司机的反应时间t=1s,且仍以题干中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行人不会被卡车碰到的行走速度范围.
素养培优·情境命题
情境1 解析:计算汽车速度的原理是利用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代替瞬时速度,故汽车速度的表达式为v=,A正确,B错误;若L=8m,Δt=0.2s,则汽车的速度为v==40m/s=144km/h>120km/h,超速,照相机将会拍照,C正确;若L=8m,Δt=0.3s,则汽车的速度为v==m/s=96km/h<120km/h,未超速,照相机不会拍照,故D错误.
答案:AC
情境2 解析:图中知道汽车速度,反应距离,根据x=v0t可以求出反应时间,故A正确;由于不知汽车质量,则无法求出汽车的制动力,故B错误;设停车距离为x,反应时间为t0.则x=,可知匀速行驶的速度加倍,停车距离不是简单的加倍,故C错误;除了反应时间,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公式x=,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明显增加,停车距离增加,故D错误.
答案:A
情境3 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sin24°-μmgcos24°=ma1
a1=2m/s2
(2)在倾斜滑轨上运动过程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v2=2a1l1
v=4m/s
(3)在水平滑轨上的运动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v2=2a2l2
a2=-μg
l2=2.7m
答案:(1)2m/s2 (2)4m/s (3)2.7m
情境4 解析:(1)刹车位移x1==m=40m
反应时间t0==s=0.5s.
(2)反应位移x2=v0t=20m
卡车车尾通过A点需要刹车位移x′2=x0+l-x2=(50+7.5-20) m=37.5m
刹车末速度=2ax′2
解得v2=5m/s
故刹车时间t2==3s
则总共运动时间t′2=4s
此时人恰好走到路旁v′2==2.4m/s
故满足0若车头到达A点,刹车位移x3=x0-x2=(50-20) m=30m
刹车末速度=2ax3
解得v3=10m/s
故刹车时间t3==2s
则总共运动时间t′3=3s
此时人恰好通过马路v′3==4m/s
故满足v>4m/s时人不会被碰到
综上所述,满足04m/s人不会被碰到.
答案:(1)0.5s (2)04m/s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届浙江省中职高考模拟卷06(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