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3-2024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

遵化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40分。下列各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蜡烛熔化 B. 轮胎爆炸
C. 粮食酿酒 D. 配制澄清石灰水
2. 学习化学使我们对一些图标有了认识。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3. 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A. 导管连接 B. 胶塞塞紧
C. 气体验满 D. 气体收集
4. 2022年3月22日是第29届“世界水日”,主题为“珍惜水、爱护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Ca2+和Mg2+ B. 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完成的
C. 净化水过程中加明矾可起杀菌作用 D. 硬水经过过滤后就能变成软水
5.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缉毒犬通过嗅觉寻找毒品的原因是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质量很小
D. 分子体积很小.
6.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大气污染物,若用“”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能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B. C. D.
7. 如图所示为工业生产硝酸的一个中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该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
C.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3
D. 该反应生成物若泄露到空气中会加剧酸雨的形成
8.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 面粉 B. 无水硫酸铜 C. 汽油 D. 蔗糖
9.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 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 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 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可燃物
10. 将16g纯净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R只含碳、氢元素
B. 消耗氧气32g
C. R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 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11.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 明矾可以除去水中所有不溶性杂质
C. 电解水实验中,电源负极产生氧气
D. 自来水厂要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步骤净化水
12. 如图所示: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A. 硝酸铵、水 B. 氢氧化钠、水 C. 锌、稀硫酸 D. 氯化钠、水
13.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倾斜,使管①、②中药品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下列药品符合该实验现象的是
A. 大理石和稀盐酸
B. 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C. 锌粒和稀盐酸
D. 生石灰和水
14. 芒果中含有芒果苷(化学式为C19H18O11),芒果苷具有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作用,并具有抗糖尿病、抗病毒等活性。下列关于芒果苷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由三种元素组成 B. 相对分子质量为422g
C. 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 D. 该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8:11
15. 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B.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C.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16.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B. 乙属于氧化物
C.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D. 该反应中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5:8
17.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也一定不变
C.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则物质质量不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8. 截至2022年8月5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已达17.4亿剂次。我国现阶段使用的新冠灭活疫苗的辅料主要有NaH2PO4、Na2HPO4、NaCl、Al(O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aH2PO4属于氧化物
B. Na2HPO4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
C. NaCl中钠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 Al(OH)3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9. 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盐酸反应(已知甲、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生成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种金属中较活泼是乙 B. 产生氢气的速率:甲<乙
C. 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 D. 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乙
20.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甲:比较MnO2和Fe2O3对双氧水分解的效果 B. 乙:验证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C. 丙: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 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二.填空题(共6题,总计 35分)
21. 用化学符号填空
(1)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
(2)3个硝酸根离子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
(4)5个铁原子______。
(5)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6)氢氧化钙______。
(7)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
22. 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在空气中铝制品更耐腐蚀,原因是__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
(2)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硬度______(填“大”或“小”)。
(3)用下列试剂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每种实验方案所需试剂如下,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Al、Fe、CuSO4溶液 B. Al(NO)3溶液、FeCl2溶液、Cu C. Al、FeSO4溶液、Cu
23. 在高温条件下,碳单质不仅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还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潜水员戴的呼吸面具中装有过氧化钠(Na2O2),它能吸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反应原理是,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4.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在物理性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___________;石墨具有优良的___________,常用作干电池的电极。
25. 核电荷数为 1~18 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有关问题:
(1)氟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______ 。在化学反应中,铝原子比较容易 _____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 ______ (填离子符号)。
(2)在第二周期中,元素原子结构最稳定的是 ______ (填元素名称)。
(3)在第三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_____ 。
(4)钙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元素中,与钙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_____ (填字母)。
A.He B.Mg C.Si D.S
26.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不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且元素符号小写字母为g的金属有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含有铝粉2.7g、锌粉6.5g、铁粉5.6g、铜粉6.4g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有9.2g金属剩余,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总计20分)
27. 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取装置如图,请回答:
(1)写出编号Ⅱ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
(2)以上装置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一套装置的组合是_____(填序号),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选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利用此装置制取气体时常用到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使用催化剂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
②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③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3)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并验证了二氧化碳的性质。
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F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H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
(4)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如图G),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_______(填“a”或“b”)端,如果熄灭则满了。
(5)通常情况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是___(填装置编号)。
28.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
(2)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 ,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 ______ ,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__________ 。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 _______ (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 ________ (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29. 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明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
(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
(2)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
(3)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常见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能否被磁铁吸引 否 否 能
②四氧化三铁能与稀酸反应,但不产生气体。
【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与Fe3O4: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_______ _______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Fe2O3,理由是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5分)
30. 黄铜(铜、锌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为了测定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图实验,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g。
(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遵化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A、蜡烛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轮胎爆炸是轮胎中气体膨胀导致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粮食酿酒过程生成酒精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配制澄清石灰水是将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C。
2.【答案】:C
【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表示的是禁止燃放鞭炮,此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表示的是禁止携带火种,此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表示的是禁止烟火,此选项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表示的是禁止吸烟,此选项错误。
故选C。
2.【答案】:A
【解析】:A、连接导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符合题意;
B、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不符合题意;
C、气体验满,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且导管不能伸入集气瓶过长,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A
【解析】:A、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正确;
B、水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完成,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净化水过程中加明矾可加速水中悬浮颗粒物沉降,不起杀菌作用,错误;
D、水经过过滤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离子,不能变成软水,错误;
故选A。
5.【答案】:A
【解析】:由于构成毒品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所以缉毒犬通过嗅觉能闻到毒品的闻到从而寻找毒品。
故选A。
6.【答案】:A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每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A。
7.【答案】:D
【解析】: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B.由化合价计算原则及常见元素化合价可知,反应前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错误;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错误;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物质,故该反应的生成物若泄露到空气中会加剧酸雨的形成,正确;
故选D。
8.【答案】:D
【解析】:A、面粉不溶于水,面粉和水混合形成悬浊液,错误;
B、无水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错误;
C、汽油不溶于水,汽油和水混合形成乳浊液,错误;
D、蔗糖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正确;
故选D。
9.【答案】:D
【解析】: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故不符合题意;
B、由题干文字可得: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不符合题意;
C、升温至260℃的过程中,②中红磷被沙土覆盖,与氧气隔绝,不燃烧,③中红磷与空气中氧气接触,燃烧,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不符合题意;
D、④未燃烧,说明温度未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故符合题意。
10.【答案】:A
【解析】:由分析得:
A. R只含碳、氢元素,正确;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消耗氧气为44+36-16=64g,错误;
C. R含碳、氢、氧三种元素,错误;
D. 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错误。
故选A。
11.【答案】:A
【解析】:A、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是因为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镁离子都能够以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的形成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故A说法正确;
B、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物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能促进水中悬浮颗粒沉降,但是不能够除去所有不溶性杂质,故B说法错误;
C、电解水实验中,电源正极产生氧气,电源负极产生氢气,故C说法错误;
D、自来水厂要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等步骤净化水 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12.【答案】:B
【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瓶中气温降低气体收缩体积变小,瓶内压强减小,小气球不能膨胀,选项A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瓶中气温升高气体膨胀体积变大,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但随着温度降低、压强减小,过一段时间小气球会恢复到原状,选项B正确;
C、锌与稀硫酸反应放出大量气体氢气,瓶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但不会恢复原状,选项C错误;
D、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小气球不能鼓起来,选项D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了气体,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不会恢复原状,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生成了气体,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不会恢复原状,不符合题意;
C、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生成了气体,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不会恢复原状,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球鼓起,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A. 芒果苷的化学式为C19H18O11,由化学式可知芒果苷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A选项正确;
B.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B选项错误;
C. 芒果苷(化学式为C19H18O11)中,C、H、O的质量比为,可知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时碳元素,故C选项正确;
D. 由化学式可知,该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8:11,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15.【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含量逐渐降低,说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氧气体积分数降到16%时,故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熄灭后,容器中氧气含量占16%,其它气体占84%,其它气体包括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故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不可能为84%,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D
【解析】: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B.乙是H2O,含有氢、氧两种元素,属于氧化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中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1+19)]:(16×2)=5:4,而不是5:8,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7.【答案】:B
【解析】:A、含氧元素化合物不都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不是氧化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也一定不变,故选项推理正确;
C、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红磷和白磷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磷元素,故选项推理错误;
D、物质质量不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一定质量水变成水蒸气,质量不变,是物理变化,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18.【答案】:D
【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NaH2PO4中含有Na、H、P、O四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Na2HPO4中Na、H均显+1价,O显-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求得P的化合价为+5价,故B错误;
C、NaCl中钠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23∶35.5,故C错误;
D、Al(OH)3中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是,Al:,O:,H:,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正确。
故选D。
19.【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相等的反应时间内,金属甲生成的氢气的质量较大,则甲与酸反应速率快一点,则甲、乙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甲,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相等的反应时间内,金属甲生成的氢气的质量较大,则甲与酸反应速率快一点,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反应停止后,金属甲生成的氢气的质量较大,选项错误;
D、等质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化合价成正比,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由题文可知,反应后两种金属的化合价均为+2价,由图可知,金属甲生成的氢气的质量较大,所以两种金属中,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乙,选项正确;
故选D。
20.【答案】:B
【解析】:A、比较MnO2和Fe2O3对双氧水分解的效果,应控制其它变量完全相同,由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会使反应容器内空气膨胀压强增大,可观察到U型管中红墨水左端下降,右端上升,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应选择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的药品,比如红磷等。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中压强变化不明显,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天平不平衡,不能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二. 填空题
21.【答案】: (1)CO2 (2)
(3)O
(4)5Fe (5)
(6)Ca(OH)2
(7)N2
【解析】:【小问1详解】
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符号为CO2。
【小问2详解】
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多个离子,3个硝酸根离子表示为。
【小问3详解】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符号O。
【小问4详解】
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多个原子。5个铁原子表示为5Fe。
【小问5详解】
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标在元素正上方。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小问6详解】
氢氧化钙中钙元素为+2价,氢氧根为-1价,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所以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
【小问7详解】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化学式为N2。
22.【答案】:(1)
(2)大 (3)C
【解析】:【小问1详解】
铝在空气中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一般来说,合金的硬度要比组成它的金属大,钢是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大。
【小问3详解】
A. Al和Fe都能与CuSO4溶液反应,说明Al和Fe排在Cu的前面,但是不能说明Al和Fe的顺序,故A选项错误;
B. Cu与Al(NO)3溶液、FeCl2溶液都不能反应,说明Cu排在Al和Fe的后面,但是不能说明Al和Fe的顺序,故B选项错误;
C. Al能与FeSO4溶液反应,说明Al排在Fe的前面,Cu不能与FeSO4溶液反应,说明Cu排在Fe的后面,能证明Al、Fe、Cu的顺序,故C选项正确。
故选C。
23.【答案】:①. ②. O2
【解析】: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后钠原子都是4个,碳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氧原子是8个,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后氧原子应该也是8个,其中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X的化学式是O2。
24.【答案】:①.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②. 导电性
【解析】:①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在物理性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填: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②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石墨常用作干电池的电极,说明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故填:导电性。
25.【答案】: ①. 9 ②. 失去 ③. Al3+ ④. 氖 ⑤. 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⑥. B
【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则核电荷数为9;铝原子的最外层为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化学式为Al3+;
(2)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电子的结构为稳定结构,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氖;
(3)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观察图示可知B与钙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化学性质相似。
26.【答案】: ①. Hg、Ag ②. 0.6g
【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后面的金属有Cu、Hg、Ag、Pt、Au不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所以元素符号小写字母为g的金属有Hg、Ag。
设铝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x,锌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y,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z。
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3g+0.2g+0.1g=0.6g
三.实验探究题
27【答案】:
(1)长颈漏斗
(2)①. AF##AD ②. ③. ④.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⑤. ③
(3) ①. 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②.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b (5) ①. A ②. E
【解析】:
【小问1详解】
编号Ⅱ仪器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O2,是固体加热,选用装置A作为反应装置,O2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选用D向上排空气法或F排水集气法收集,故选用的装置组合为AD或AF,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O2,化学方程式为;选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通过分液漏斗能够控制液体药品流量,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使用催化剂不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催化剂不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故选③。
【小问3详解】
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F中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成红色;H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从短管a进气,故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b端,如果熄灭则满了。
【小问5详解】
实验室里,用氯化铵跟氢氧化钙粉末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应该选用A作为发生装置;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E装置收集。
28【答案】:
①. 充分反应掉集气瓶中的氧气 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③. ④. 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 ⑤. 难 ⑥. 不活泼
【解析】:
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原理是消耗氧气使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水被吸入占据氧气的空间,从而达到测定氧气的目的.
(1)红磷过量,可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故答案为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全部耗尽;
(2)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白烟,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由于红磷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水沿导管倒流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由此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答案为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白烟,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五分之一;
(3)在该实验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说明氮气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活泼等,故答案为难;不活泼;
29【答案】:
①. 提供水蒸气 ②. H2##氢气 ③. Fe3O4 ④.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⑤. 若固体全部溶解,没有气泡冒出,则猜想二正确,剩余固体是Fe3O4;若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冒出,则猜想一正确,剩余固体是Fe与Fe3O4 ⑥. ⑦. Fe2O3为红棕色粉末且不能被磁铁吸引
【解析】:
(1)根据图和“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可知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提供水蒸气。
(2)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密度小于空气,再根据反应物为“铁与水蒸气”,则生成的气体为H2。
(3)
(猜想与假设)能被磁铁吸引的只有Fe与Fe3O4,则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与Fe3O4;不可能只有Fe没有其他反应产物,则猜想二:剩余固体是Fe3O4;验证猜想一与猜想二,关键是否含有Fe。
(实验探究)根据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进行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若固体全部溶解,没有气泡冒出,则猜想二正确; 若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冒出,则猜想一正确。
(实验结论)根据“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和猜想,则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与交流)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Fe2O3,理由是Fe2O3为红棕色粉末且不能被磁铁吸引。
四.计算题30【答案】:
(1)0.2
(2)解:设 10g 黄铜样品中所含金属锌的质量为 x
x=6.5g
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35%。
【解析】:
【小问1详解】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g+93.7g-103.5g=0. 2g。
【小问2详解】
详解见答案。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求真中学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调研物理试卷(3月份)(答案)

下一篇:2024年中考化学专项分类专题训练—金属和金属材料(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