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2022-202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解析)

九年级化学期末试卷
(总分:7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O-16 S-32 Fe-56 B-11 Si-28 Na-23 K-3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刚过去的春节中,下列习俗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燃放烟花 B.剪纸纳福 C.喜帖春联 D.清扫房子
2.202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回收废旧金属 B.野外焚烧垃圾 C.大力植树造林 D.发展公共交通
3.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配制溶液
C.测溶液的pH D.过滤泥水
4.“安全无小事,关系你我他”。下列做法安全的是
A.高层楼房着火,乘坐电梯逃生 B.家用燃气泄漏,迅速打开排风扇
C.炒菜的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做灯火试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问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种灯的创意源自于青铜器精品“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灯体外部材料使用了再生铝合金,并首创双层玻璃结构。设计者在火种灯内外灯罩之间设计了一个导流通道,既保证了灯具的进气量,又能够让火焰的高度适中,使燃料丙烷(C3H8)充分燃烧而不产生黑烟和异味,保持火种灯外观清洁、透亮,在低温、严寒、大风等环境下都不会熄灭。
5.下列关于金属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合金硬度比纯铝大 B.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人类使用金属铜晚于铝 D.铝制品表面能形成致密的保护膜
6.下列关于燃烧说法错误的是
A.丙烷不完全燃烧会污染环境 B.丙烷与甲烷充分燃烧的产物相同
C.所有的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火种灯导流通道的作用是提供充足的氧气
7.在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在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a=2、b=8 B.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
C.硫原子里,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16 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2个电子生成S2-
8.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事 实 解 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硫酸和碳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 水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
D 金属钠和镁的化学性质不同 钠原子和镁的原子结构不同
A.A B.B C.C D.D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大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D.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覆盖一层光亮红色的物质
10.若不慎将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可以用硼酸(H3BO3)溶液处理,硼酸为白色粉末状结晶,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B.硼酸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硼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D.硼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
11.物质甲、乙均可灭杀新型冠状病毒,灭杀过程中有如下转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转化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是化合反应
B.转化图中共涉及2种氧化物
C.转化②分解生成丙、丁两物质的分子数比为1:1
D.乙的溶液应避光保存
1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B.图2:比较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
C.图3:验证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 D.图4: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
13.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属于同种元素的两种粒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操作方法及使用试剂
A CO2 CO 通入过量氧气,点燃
B CuO粉末 木炭粉 通入一氧化碳还原
C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
D 铜粉 铁粉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
A.A B.B C.C D.D
15.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Fe2O3、FeO、SiO2).现取含Fe2O3、FeO、SiO2混合物100吨,测得其中含硅量为28%,则通过炼制得到铁的质量不可能是(假设铁无损耗)
A.29吨 B.32吨 C.31吨 D.30吨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题,共40分,化学方程式2分)
16.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1)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并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A.液氢 B.稀有气体 C.液氧 D.金刚石 E.熟石灰 F.钛合金
①可用作火箭助燃剂的是 ;
②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 ;
③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④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的是 。
Ⅱ、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可以更好地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的本质。
(2)下表为部分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名称 氢 锂 氧 氟 钠
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氟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所形成离子的离子符号为 。
②由原子序数为1、3、8三种元素组成的碱的化学式是 。
(3)某小组利用CuSO4、FeSO4的混合溶液进行如图实验。
①向固体A中滴加稀盐酸,观察没有气泡产生,则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
②在实验时,某同学将铝片放入混合溶液中,发现有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的“异常”现象。该气体可能为 。
a.H2 b.CO2 c.SO2
17.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
(1)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利用D装置收集O2,判断集气瓶内O2是否收集满的依据是 。
(2)用B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时停止反应,上部与下部对接应选 (填“a”或“b”)。
(3)E装置的用途很广。下列关于该装置用法正确的是 。
①当装置内盛满水,若收集氢气,气体从d通入;若收集氧气,气体从d通入。
②当装置内盛满氧气时,若将装置内的氧气排出来,水从d通入。
③当装置内盛有一半水时,可观察给病人输氧气的速率,c端连氧气钢瓶。
(4)从装置A~E中选择: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并用排空气法收集,应选用图中的 (填字母)。
(5)该小组设计了实验装置F,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的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是 (选填字母)。
a.O2 b.H2 c.CO2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Ⅰ、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
18.Ⅰ、水、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紧密。
(1)过氧化氢溶液是生活中常用一种外用消毒液,俗称双氧水,其溶剂是 。
(2)水很难能除去衣服、餐具上的油污,但洗涤剂能除去,是因为其具有 功能。
Ⅱ、下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3)图中①是 (填“蒸发”或“冷却”)池。
(4)在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 (填“变小”或“不变”或“变大”)。
(5)母液为氯化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Ⅲ、如图是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的操作示意图
(6)A和F处瓶塞放置正确的是 。(填“A”或“F”)
(7)E处玻璃棒的作用是 ;F处装瓶虽有液体洒落,但对试剂瓶中的溶液的浓度无影响,原因是 。
Ⅳ、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
(8)t2℃时,NaCl 溶解度 Na2CO3的溶解度。(填“>”、“<”或“=”)
(9)t1℃时,向 50g 水中加入 8g Na2CO3固体,经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10)t2℃时,等质量的 Na2CO3饱和溶液和 NaCl 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1℃,此时所得的 Na2CO3溶液质量 NaCl 溶液质量。(填“>”、“<”或“=”)
19.稀硫酸古时被称为“绿矾油”,在《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九中记载着“炼石胆取精华法”制取硫酸。
(1)现在工业上通常用黄铁矿(主要成分 FeS2)为原料生产硫酸。先将黄铁矿粉碎,然后按照以下流程制备硫酸:
①写出步骤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步骤Ⅱ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之一), 此化学反应的类型为 反应。
a.分解 b.化合 c.氧化 d.置换
(2)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①该实验是将 (选填“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②当所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b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为 。
③完全中和一定量的某硫酸溶液,需要100g8%的NaOH溶液,若改用100g8%的KOH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pH 7。(填“>”、“<”或“=”)
(3)高速钢是制造冰鞋冰刀的重要材料,其性能与含碳量关系密切。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硫酸测试冰刀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假设冰刀中只含铁、碳两种元素),现取一定质量的冰刀于烧杯中,分3次每次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推算图中m的数值为 。
②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③计算冰刀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试卷第2页,共7页
1.A
【详解】A、燃放烟花,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剪纸纳福,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喜帖春联,只是将春联贴在门上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清扫房子,只是清扫灰尘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2.B
【详解】A、回收废旧金属,能保护金属资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焚烧垃圾,会污染环境,该选项符合题意;
C、大力植树造林,能保护环境,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发展公共交通,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详解】A、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配制溶液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配制溶液,不符合题意;
C、测溶液的pH: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溶液中,会污染原溶液,不符合题意;
D、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A、高层楼房着火,可能会断电,乘坐电梯逃生,会引发更大的危险,不符合题意;
B、家用燃气泄漏,燃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不能迅速打开排风扇,应先关闭阀门,打开门窗,不符合题意;
C、炒菜的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会浮在水面的表面继续燃烧,不符合题意;
D、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可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进入前需做灯火试验,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如果灯火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不能进入,符合题意。
故选D。
5.C 6.C
【解析】5.A、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因此,铝合金硬度比纯铝大,故A说法正确;
B、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其中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故B说法正确;
C、铝的金属活动性较铜的活泼,比较难冶炼,所以人类使用金属铝晚于铜,故C说法错误;
D、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在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可以阻止内部铝的进一步氧化,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6.A、丙烷含有碳元素,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故A说法正确;
B、丙烷和甲烷都是由氢元素与碳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丙烷充分燃烧的产物与甲烷充分燃烧的产物相同,均为二氧化碳和水,故B说法正确;
C、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故C说法错误;
D、火种灯导流通道的作用是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燃料的充分燃烧,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7.B
【分析】元素周期表信息图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边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数字表示该层电子数,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详解】A、第一层电子层最多填两个电子,第二层电子层最多填八个电子,在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a=2、b=8,正确;
B、硫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错误;
C、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由示意图可知,硫原子里中子数为32.06-16≈16,故硫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16,正确;
D、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2个电子生成S2-,正确;
故选B。
8.B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酸和碳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水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金属钠和镁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钠原子和镁的原子结构不同,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D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小,不符合题意;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故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不符合题意;
D、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故铝丝表面覆盖一层光亮红色的物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A、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硼酸中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可计算出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该项说法错误;
B、硼酸是酸类显酸性,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故该项说法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硼酸分子由氢原子、硼原子、氧原子构成的,硼酸是由硼酸分子构成的,故该项说法错误;
D、硼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11+16×3=6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A、转化①为二氧化氯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同时还生成氯气、氧气,不符合“多变一”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氧化物是只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图中涉及的氧化物只有二氧化氯和水两种,正确,不符合题意;
C、转化②中,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丙为氯化氢,丁为氧气,丙和丁的分子数比为1:1,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转化②,次氯酸在光照条件下分解为氯化氢和氧气,说明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故需要避光保存,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A
【详解】A、左边试管中的铁钉只有水接触,不会生锈,右边试管中的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不会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示实验中观察到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先燃烧,说明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的着火点低,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示实验中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说明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导致U形管液面左低右高,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图示实验中,除了溶质的种类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可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13.C
【详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某纯净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选项推理正确;
D、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与氨气分子质子数相同但不是同种元素,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14.D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错误;
B、氧化铜能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木炭不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C、FeSO4溶液、CuSO4均能与过量的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D、铁粉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粉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5.B
【详解】解:其中含硅量为28%,则二氧化硅中硅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28:32;所以二氧化硅中氧含量为32%,则剩余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含量为1-28%-32%=40%;即总质量为100t×40%=40t;氧化亚铁的铁含量为=;氧化铁中铁含量为=,若40t全部都是氧化亚铁(铁含量高),则40t中铁元素质量为=40t×,则通过炼制得到铁的质量不可能是32t。
故选:B。
16.(1) C B E F
(2) F- LiOH
(3) Al3+、Fe2+##Fe2+、Al3+ a
【详解】(1)①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助燃剂,故填:C;
②因为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稀有气体可用于填充霓虹灯,故填:B;
③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熟石灰是碱,可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故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E;
④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故可用于制造人造骨,故填:F;
(2)①氟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氟离子,属于阴离子,离子符号为F - ,故填:F - ;
②原子序数为1、3、8三种元素分别为H、Li、O,碱是阴离子全为氢氧根的物质,故为氢氧化理,化学式为LiOH,故填:LiOH;
(3)①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强,铝会先置换出溶液中的铜,然后再置换出铁,铝、铁的活动性排在氢之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向固体A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一定不含铁和铝,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铝和硫酸亚铁,含有的离子为铝离子和亚铁离子,离子符号为Al3+、Fe2+,故填:Al3+、Fe2+或Fe2+、Al3+;
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因为反应物中均不含碳元素,不可能生成CO2,SO2有刺激性气味,而该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故也不可能是SO2,故可能为H2,故选:a。
17.(1) 瓶口有大气泡产生(或瓶内水完全排尽)
(2)b
(3)①③##③①
(4)AE##EA
(5) b CaCO3+2HCl═CaCl2+H2O+CO2↑ 石蕊试液
【详解】(1)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由于试管口没有棉花,制氧气所用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利用D装置收集O2,判断集气瓶内O2是否收集满的依据是瓶口有大气泡产生(或瓶内水完全排尽);
(2)用B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时停止反应,上部与下部对接应选b,b中的带孔隔板与弹簧夹结合,固体药品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药品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反应开始后,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从而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①氧气和氢气密度都小于水,当装置内盛满水,若收集氢气或氧气等其他气体,气体都是从d通入,正确;
②氧气密度小于水,当装置内盛满氧气时,若将装置内的氧气排出来,水从c通入,氧气从d端排出,错误;
③当装置内盛有一半水时,可观察给病人输氧气的速率,c端连氧气钢瓶,正确。
故填:①③;
(4)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装置A来制取;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氨气,即采用E装置,氨气从短管进入,故填:AE;
(5)①打开K1、关闭K2时,是短管进气,长管排气,相当于是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二氧化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该套装置可用于氢气的制取;故填b;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石蕊变红,可用石蕊试液检验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反应。
18.(1)H2O##水
(2)乳化
(3)蒸发
(4)变大
(5)饱和
(6)F
(7) 加速溶解 溶液具有均一性
(8)<
(9)4:29
(10)<
【详解】(1)过氧化氢溶液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故溶质是过氧化氢,溶剂是水,故填:水;
(2)水很难能除去衣服、餐具上的油污,但洗涤剂能除去,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填:乳化;
(3)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时,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通过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晶体,图中①是蒸发池,故填:蒸发;
(4)蒸发的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断减少,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故填:变大;
(5)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6)A和F处瓶塞放置正确的是F,A处瓶塞应倒放,防止沾污瓶塞,从而污染原瓶试剂,故填:F;
(7)E处为溶解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速率;F处装瓶虽有液体洒落,但对试剂瓶中的溶液的浓度无影响,原因是溶液具有均一性,故填:加速溶解;溶液具有均一性;
(8)由图可知t2℃时,NaCl 溶解度<Na2CO3的溶解度,故填:<;
(9)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8g,即在t1℃时,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18g碳酸钠, 50g 水中最多溶解9g,t1℃时,向 50g 水中加入 8g 碳酸钠固体,碳酸钠全部溶解,形成58g溶液,故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8g:58g=4:29,故填:4:29;
(10)③t2℃时,等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降温后,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溶质析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氯化钠受温度影响大,碳酸钠析出的晶体多,故此时所得的Na2CO3溶液质量小于NaCl溶液质量,故填:<。
19.(1) 升高 bc
(2)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
(3) 319.4 19.6% 生成氢气的质量有120g+300g-419.4g=0.6给,设冰刀中铁元素的质量为x,则
解得x=16.8g
则冰刀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冰刀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8%。
【详解】(1)①由图可知,FeS2和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2O3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步骤Ⅱ中,二氧化硅转化为三氧化硫,二氧化硫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硫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2)×2=0,解得x=+4,同理可得,三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为+6,则硫元素化合价升高;
该反应为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属于氧化反应,且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选bc。
(2)①由图可知,开始时溶液pH<7,显酸性,最终溶液pH>7,显碱性,硫酸显酸性,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则该反应为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硫酸中。
②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当所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bg时,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③由于、,中和等质量的硫酸时,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较多,则加入等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若氢氧化钠恰好反应,则氢氧化钾不足,则硫酸还有剩余,溶液pH<7。
(3)①第1次加入100g稀硫酸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20g+100g-219.6g=0.4g,而第2、3次加入硫酸时,生成的氢气的总质量为219.6g+100g+100g-419.4g=0.2g,则说明第2次加入硫酸时,生成0.2g氢气,第3次没有硫酸反应,则m=219.6g+100g-0.2g=319.4g。
②设100g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x,则
解得x=19.6g
则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③见答案。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4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含解析)单元检测题2023---2024上学期高二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1

下一篇:[衡中同卷]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地理(新教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