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阶段诊断化学试题(含解析)

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诊断九年级化学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四种性质中, 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导电性 C.硬度 D.可燃性
2.疫情期间,很多地方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小明想知道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就小明的“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是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获得结论
3.下列化学家中,通过实验得出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是
A.道尔顿 B.拉瓦锡 C.阿伏加德罗 D.门捷列夫
4.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5.一块金刚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下列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A.金刚石的性质 B.金刚石的组成成分
C.金刚石的微观结构 D.金刚石的产地
6.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氦气 D.氮气
7.如图,国家一级文物“东汉击鼓说唱陶俑”憨态可掬,形象生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从物质变化角度分析,下列选项中所发生的变化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夯土和泥 B.捏塑成形 C.烧造为俑 D.出土清洗
8.下列变化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农家肥料的腐熟 B.动植物的呼吸.
C.酒和醋的酿造 D.蜡烛燃烧
9.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以下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取用固体粉末 D.熄灭酒精灯
10.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氯酸钾、液氧 B.清新的空气、五氧化二磷
C.澄清石灰水、水泥砂浆 D.水、稀有气体
1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等于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
12.生态保护,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
B.出行多骑共享单车
C.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
D.节日期间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13.下列根据某些性质区分一些常见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食醋和白酒:闻气味 B.实验室中的食盐和白糖:尝味道
C.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观察颜色 D.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
14.已知氯化铁也可以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铁,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如下所示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1)饼干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浑浊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 。
(3)空气可以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说明空气中有 。
(4)小白鼠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
16.给液体药品加热的实验中,有很多的操作注意事项,例如,应使用酒精灯的 焰加热;试管里液体的量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不小心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 扑盖。
17.欲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各成分含量的不同。向收集有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含量比空气中的低;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片哈气,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另一片玻璃片无明显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呼出的气体中 含量比空气中高。
18.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其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时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
19.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来制氧气,这个反应属于 (选填“化合”或“分解”)反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0.工业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
(1)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 (选填“高”或“低”)。
(2)工业上不适用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原因是 。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某同学向量筒倾倒液体时的操作如图,纠正其中的两处错误。
22.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请设计实验方案完成下列实验。
(1)比较蜡烛火焰不同部位温度的高低。
(2)证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简要写出操作、现象和对应的结论)
23.如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为什么将铁丝绕成螺旋状 ?
(3)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什么 ?
2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写出红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小明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请解释其原因 。
(3)若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未等到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对结果会造成什么影响 ?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①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②若用A、C装置进行制取和收集,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写出改正方法 。
③利用②中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实验结束时,为什么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 ?
④用C装置收集氧气,这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 ?
(3)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通入;若要检验D装置中的氧气是否集满,请简述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
试卷第4页,共5页
1.D
【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借助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详解】A、颜色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硬度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2.A
【分析】小明想知道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就小明的“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
【详解】故选A。
3.B
【详解】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拉瓦锡最早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且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该选项符合题意;
C、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A、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是空气的污染物,能够污染空气,选项错误;
B、二氧化氮是空气的污染物,泄漏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污染空气,选项正确;
D、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的污染物,能够污染空气,选项错误,故选C。
5.D
【详解】A、金刚石的性质,属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A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的组成成分,属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B不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的微观结构,属于研究物质的结构,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的产地在哪里,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详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其中氮气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选D。
7.C
【详解】A、夯土和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捏塑成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烧造为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出土清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综上所述:C选项中所发生的变化与其他三项不同。选择C。
8.D
【详解】A、农家肥腐熟过程比较缓慢,一般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动植物呼吸过程比较缓慢,一般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酒和醋的酿造过程比较缓慢,一般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为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选项正确;
B、由于长颈漏斗下端没有形成液封,受热后的空气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从而无法在导管口处看到有气泡产生,无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选项错误;
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选项正确;
D、在熄灭酒精灯时应该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直接吹灭,选项正确。
故选B。
10.B
【详解】A、氯酸钾和液氧中均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五氧化二磷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C、澄清石灰水、水泥砂浆中均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等,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C
【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
【详解】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俯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高,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9毫升;他倾倒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实际体积应大于1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9毫升。
故选:C。
12.D
【详解】A.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产物无污染,能够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能够节能减排,有利于生态保护;
B.出行多骑共享可以减少因乘坐私家车而增加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生态保护;
C.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生态保护;
D.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有利于生态保护;
故选D。
13.B
【详解】A、食醋具有醋酸味,白酒具有酒香味,气味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禁止品尝任何药品的气味,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二氧化锰是黑色的,颜色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产生气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A
【详解】A、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且在氯化铁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则反应过程中水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水的质量不变,该选项正确;
B、加入氯化铁后,过氧化氢立即分解生成水的氧气,则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大,反应结束后,氧气质量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C、氯化铁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D、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不断减小,直至减为零,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15.(1)水蒸气
(2)二氧化碳##CO2
(3)氮气##N2
(4)氧气##O2
【详解】(1)饼干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软,是因为遇到了空气中的水蒸气使它受潮,故填:水蒸气;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浑浊现象,是因为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遇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钙,故填:二氧化碳或CO2;
(3) 空气可以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的物质中也一定含有氮元素,故填:氮气中N2;
(4)氧气能供给呼吸,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故填:氧气或O2。
16. 外 ##三分之一 湿抹布
【详解】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液体的量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防止加热时液体喷出伤人;不小心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湿抹布可起到降温和隔绝氧气的作用。
17.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氧气##O2 水蒸气##H2O
【详解】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高,所以把燃着的木炭伸入这两瓶气体中时,氧气含量少的木条将很快熄灭,所以看到的现象是: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故填氧气(O2);
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片哈气,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另一片玻璃片无明显变化,说明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故填水蒸气(H2O)。
18. 氧气的含量不同
【详解】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为。在空气和氧气中氧气的含量不同,因为氧气的含量不同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不同,从而导致反应速率不同,放热的速率也就不同,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时实验现象不同。故填:;氧气的含量不同。
19. 分解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详解】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钾、氧气,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20.(1)低
(2)成本高,无法大量生产
【详解】(1)空气加压后得到液化空气,控制条件,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蒸发液态空气首先得到的是氮气,再把氮气和氧气分离;
(2)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成本高,无法大量生产,只适用于实验室,工业生产则需考虑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成本是否低廉、能否大量生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空气中约含21%的氧气,这是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
21.瓶塞没有倒放;量筒没有倾斜
【详解】倾倒液体时,应量筒倾斜,试剂瓶瓶口紧靠量筒,瓶塞倒放。
22.(1)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观察不同部位的灼烧情况(合理即可)
(2)点燃蜡烛,拿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然后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详解】(1)蜡烛火焰温度越高,越容易使火柴梗碳化,故可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两三秒钟,观察不同部位的灼烧情况,发现火柴梗和外焰接触的部位最先碳化,说明蜡烛外焰温度最高,焰芯温度最低。
(2)燃烧时有水产生,可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看烧杯内壁是否有水雾产生,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要证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可实验如下:
操作:点燃蜡烛,拿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然后拿下烧杯迅速翻转,加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23.(1)
(2)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和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详解】(1)铁也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故填:。
(2)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和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以利于铁丝的燃烧。故填: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和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故填: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24.(1)
(2)木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压强变化不大,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造成实验结果偏小
【分析】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只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反应物需足量。
【详解】(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几乎不变,导致进入集气瓶的水会偏小,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故填: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没等冷却就打开弹簧夹,瓶内气体还在受热膨胀,所以倒流进集气瓶内的水会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造成实验结果偏小,故填:造成实验结果偏小。
25.(1) 铁架台 长颈漏斗
(2)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3) B a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端,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集满
【详解】(1)①是铁架台;②是长颈漏斗;
(2)①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②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③若使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
④C为排水集气法,能用C收集氧气,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3)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气体应从a端通入;若要检验D装置中的氧气是否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端,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集满。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国考1号11]第11套 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一)1理科综合答案

下一篇: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化学(word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