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我国古代几大闻名于世的化学工艺是( )
A. 烧陶瓷、指南针、造纸 B. 烧陶瓷、冶金、印刷、酿酒
C. 烧陶瓷、造纸、冶金、制火药 D. 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
2.化学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开展涉及化学方方面面的主题活动,让化学走向公众是我们化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责任下列内容不属于化学主题活动的是( )
A. 关注食品安全,提高生活质量 B. 保护臭氧层,呵护我们的家园
C. 制造新型材料,丰富多彩世界 D. 杜绝肆意捕杀,维护生态环境
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煤气燃烧 B. 干冰升华 C. 水结成冰 D. 酒精挥发
4.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生成白色气体,并放出热量
B. 石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反应,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D. 铜在空气中受热,生成氧化铜固体
5.下列实验的分析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 分析或结论
对比含量 人体呼出气体中含量高于空气中含量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若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在中燃烧 集气瓶底部放水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的,防止污染空气
洗涤试管 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已洗净
A. B. C. D.
6.以下实验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
A. 用量筒量取 稀盐酸 B. 用烧杯量取的水
C. 用托盘天平称得 食盐 D. 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温度为
7.化学实验需要十分严格的操作,操作不当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由此,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取用液体
C. 过滤 D. 取用固体
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无误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滴加试剂
C. 稀释浓硫酸 D. 称量固体
9.某同学用天平称取克药品,加入药品后指针偏左,这他应该( )
A. 减少砝码 B. 游码向右移动 C. 右端螺母向外调 D. 减少药品
10.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假设 B. 实验 C. 提出问题 D. 做结论
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蒸发食盐水 B. 氧气验满
C. 收集 D. 还原
12.以下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 给玻璃仪器加热时,均应垫上石棉网
B. 过滤时,将待过滤的混合物直接倒入漏斗中
C. 取用液体药品可用滴管吸取,也可直接倾倒
D. 将鼻孔直接凑到盛有的集气瓶口闻气味
1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过滤
C. 量取液体体积读数 D. 称量固体
1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收集氢气
C. 读取液体 D. 倾倒液体
15.拆卸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时,正确的顺序为( )
A. 自上到下,从左往右 B. 自上到下,从右往左
C. 自下到上,从左往右 D. 自下到上,从右往左
16.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水蒸气 B. 氦气 C. 镁带 D. 水银
17.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有白雾产生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产生,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8.许多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着包含、并列或交叉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概念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属于并列关系 B.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C. 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19.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盐、有机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空气、纯碱、乙醇 B. 煤、食盐水、石油
C. 水、盐酸、甲烷 D. 大理石、干冰、葡萄糖
20.下列各组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二氧化硫、氮气、二氧化氮 B.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C.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
21.某同学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
没有给试管均匀加热;
试管外壁潮湿;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忘了加催化剂;
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
二氧化锰中混有可燃物.
A. B. C. D.
2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用作燃料 B. 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C.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 氮气用作保护气
23.下列图示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B. 镁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通电分解水
D. 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
24.如表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
实验装置 操作与现象 结论
静置一段时间后,烧杯中液体变红色。 氨分子很小,且分子之间有间隔。
向集满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水,振荡后发现塑料瓶没有变扁。 难溶于水。
将红热的细铁丝伸入集气瓶,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瓶内有黑色颗粒状固体。 铁丝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
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后,听到轻微的爆鸣声 收集到的氢气较纯
A. B. C. D.
2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推理错误的是( )
A. 热胀冷缩随着温度的升降,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B.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26.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一致的是 (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使用生锈的砝码 偏大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偏大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测量细铁丝的直径时,在铅笔上没有紧密缠绕细铁丝 偏大
A. B. C. 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27.现有氧化汞、清新的空气、液氮、水银、二氧化硫、冰水混合物、氧气和臭氧的共存物、充分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后留下的固体。请按要求填空填序号。
属于混合物的是 ______;
属于氧化物的是 ______;
属于单质的是 ______;
含有氧分子的是 ______;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是 ______;
常温下是液体的是 ______。
28.荔枝味甘、性温热,其果实含有糖类、维生素、蛋白质和钾、铁等营养成分。
荔枝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维生素是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荔枝中钾、铁指的是______填“原子”、“分子”或“元素”。
荔枝开花时,蜜蜂会循着花香飞来采蜜。由此最能说明分子具有的基本性质是:______。
食用荔枝前后适当喝点凉茶、淡盐水等,既能防止虚火,还具有醒脾消滞的功效。现仅用氯化钠固体加水来配制的淡盐水,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__。
在荔枝树干的基部涂刷含有硫黄粉等的石灰浆,可以保护树木。请写出石灰浆在空气中变干硬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29.同学们在实验室中用下列装置完成了氧气的制取和收集实验,并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思考和交流。
图:仪器的名称是 ;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图:待氧气收集满后,向集气瓶中放入氧气传感器,并测量数据。从微观角度解释,氧气体积分数下降的原因是 。随着实验进行,理论上测出氧气体积分数约为 时,数值几乎不再变化。
图:关闭,通入氢气并点燃,将铁丝网放在火焰上灼烧,铁丝网只发红不熔断;打开,通入氧气,火焰更明亮、铁丝网熔断,说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 有关。
30.利用压强变化是完成实验的重要手段,以下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实验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______ ,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写一点。
实验二: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钙,饱和石灰水的溶质质量 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形管左侧液面 ______ 填“降低”“升高”或“不变”。
实验三:向氢氧化钠固体中滴加稀盐酸后,气球变大,小科认为实验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合理并且说明理由 ______ 。
实验四:某气体通入如图所示装置,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______ 填“能”或“不能”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烧制陶瓷的原理:瓷器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工艺.
指南针的应用原理:指南针在地球的磁场中受磁场力的作用,所以会一端指南一端指北,不属于化学工艺.
造纸,其中应用了将打碎的纤维浆漂白这一环节,有新物质生成,是我国古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学工艺.
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
冶铁,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
火药的主要成分有硫磺、木炭、硝酸钾等物质,其中的木炭是由木材隔绝空气加热制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工艺.
印刷术只涉及到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工艺.
A、指南针不是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故选项错误.
B、印刷不属于化学工艺,故选项错误.
C、烧陶瓷、造纸、冶铁、制火药均属于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故选项正确.
D、指南针不是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属于化学工艺的,在变化过程中都有其他物质生成;本题的实质是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在熟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的基础上,关键是知道其中的制作原理.
了解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
2.【答案】
【解析】解:、关注食品安全,提高生活质量属于化学主题活动,故A不符合题意;
B、保护臭氧层,呵护我们的家园属于化学主题活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制造新型材料,丰富多彩世界属于化学主题活动,故C不符合题意;
D、杜绝肆意捕杀,维护生态环境,属于生物学领域,不属于化学主题活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
根据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了解化学探究的领域,明了化学学习的意义,为学生学好化学,树立为化学科学奋斗的目标,激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都有重要的意义.
3.【答案】
【解析】解:、煤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水结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答案】
【解析】解:、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生成无色气体,并放出热量,错误;
B、石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正确;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错误;
D、铜在空气中受热,生成氧化铜固体是产物,不是现象,错误;
故选:。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铜在空气中受热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5.【答案】
【解析】解:、向空气和呼出气体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质量守恒定律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若红磷的量不足,也不影响实验,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故选项说法正确。
D、洗涤试管时,应利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已洗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判断。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C、根据在中燃烧的实验中水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6.【答案】
【解析】解:、量筒只能准确到,所以不能量取的稀盐酸,故A错;
B、烧杯只能准确到,用烧杯量取的水,故B错;
C、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所以能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故C正确;
D、温度计只能准确到,所以不能用温度计测得温度为,故D错.
故选C.
根据托盘天平、温度计和量筒的最小精确值回答本题.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记天平、量筒、温度计的精确值,熟悉实验基本操作.
7.【答案】
【解析】解:、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取用固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答案】
【解析】解:、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称量克药品的步骤:先调节天平平衡,再将砝码和游码放好,再向左盘放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说明药品多了,所以要减少药品。
故选:。
要根据称量药品的步骤来考虑分析本题.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的实验步骤.
10.【答案】
【解析】解:根据题意,“拿磁铁来吸一下”,在实验、假设、观察、作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实验的环节。
A、“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实验,不是假设,故选项错误。
B、“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实验,故选项正确。
C、“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实验,不是提出问题,故选项错误。
D、“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实验,不是作出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
【解析】解:、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且图中用排水法收集时,长导管是出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图中装置会造成一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不能用图中装置进行还原的实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2.【答案】
【解析】解:、有的玻璃仪器可以直接加热,例如试管,故A错误;
B、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将待过滤的混合物倒入漏斗中,故B错误;
C、取用液体药品时少量可用滴管吸取,较多药品时也可直接倾倒,故C正确;
D、有些化学药品具有刺激性气味,例如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有的玻璃仪器可以直接加热进行解答;
B、根据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将待过滤的混合物倒入漏斗中进行解答;
C、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原则进行解答;
D、根据有些化学药品具有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进行解答.
掌握常见仪器及一些基本的操作要求,是解答此类实验基础操作类问题的关键.
13.【答案】
【解析】解:、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正确.
D、托盘天平使用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图中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14.【答案】
【解析】解:、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所以应用向下排空气的收集方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收集氢气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5.【答案】
【解析】解:根据拆卸装置的顺序是:先上后下,先右后左,拆卸装置的正确顺序:从水槽中拿出导管、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
故选:。
根据拆卸装置顺序是:先上后下,先右后左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拆卸装置的方法,注重基础强化实验操作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才能顺利完成实验.
16.【答案】
【解析】解:、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镁带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
【解析】解:、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错误;
B、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有白烟产生,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有蓝紫色火焰产生,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
故选:。
A、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8.【答案】
【解析】解:缓慢氧化是氧化反应中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含关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并列关系,故此选项正确;
C.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并列关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有些氧化反应为化合反应,是交叉关系,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
A.根据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分类来分析;
B.根据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
D.根据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来分析。
此题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考查,把握各概念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此题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19.【答案】
【解析】解:、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纯碱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乙醇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正确;
B、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一些杂质,属于混合物;食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石油是由多种烷烃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水属于纯净物;盐酸中含有水和氯化氢,属于混合物;甲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一些杂质,属于混合物;干冰属于氧化物;葡萄糖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
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20.【答案】
【解析】解:、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B、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
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1.【答案】
【解析】解: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一般有: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致使药品中含的水分在管口形成水滴倒流致使热的试管破裂;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先撤了酒精灯,后移出导管致使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冷水倒吸,使试管炸裂;药品中混有可燃物,可有可能使试管炸裂.而忘了加二氧化锰不会导致试管炸裂.
故选:.
加热制取氧气,就是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一般有: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加热时没有预热加热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先撤了酒精灯,后移出导管等.
此类试题属于实验评价题,解决的办法是根据题目给出的后果或者是实验中不同的数据,找出可能的原因或做出相应的评价,是近几年中考实验题中经常出现的题目.
22.【答案】
【解析】解:、一氧化碳用作燃料,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B、金刚石用来裁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能够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D、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是化学性质。
故选:。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3.【答案】
【解析】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固体的质量不变,故A正确;
B、镁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B正确;
C、在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不是质量比,故C错误;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气,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固体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B、根据镁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C、根据在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进行分析;
D、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气,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进行分析。
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象分析问题.
24.【答案】
【解析】解:、静置一段时间后,烧杯中液体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移开拇指点火后,听到轻微的爆鸣声,说明收集到的氢气较纯,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B、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移开拇指点火后,听到轻微的爆鸣声,说明收集到的氢气较纯。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5.【答案】
【解析】解:、热胀冷缩,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降,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6.【答案】
【解析】解:、使用生锈的砝码,使得砝码的质量增加了,使用实际质量大于标准质量的砝码,这样读数会小于砝码的实际质量,所以测量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B、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偏小,实际液体偏大,符合题意;
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否则温度计示数会降低,测量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D、如果线圈缠绕的不紧密,会造成线圈长度测量结果偏大,线圈圈数一定,所以会造成铁丝直径测量结果偏大。符合题意。
故选:。
A、天平是等臂杠杆,根据等臂杠杆的基本特点进行解答;
B、从读数的准确性考虑;
C、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进行分析;
D、如果线圈缠绕的不紧密,会造成线圈长度测量结果偏大;
此题考查的是测量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规则即可解答。
27.【答案】
【解析】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清新的空气、氧气和臭氧的共存物、充分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后留下的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它们都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氧化汞、二氧化硫、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它们都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液氮、水银都属于单质;故答案为:;
含有氧分子的是:清新的空气、氧气和臭氧的共存物;故答案为:;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是:氧气和臭氧的共存物;故答案为:;
常温下是液体的是:水银、冰水混合物;故答案为:。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8.【答案】 元素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解析】解:维生素是由碳、氢、氧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故填:;。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荔枝中钾、铁指的是元素,故填:元素。
荔枝开花时,蜜蜂会循着花香飞来采蜜,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填: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用氯化钠固体加水来配制的淡盐水,需要水的质量为:,故填;。
石灰浆在空气中变干硬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根据物质的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分子的基本性质以及溶液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解答的关键是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9.【答案】锥形瓶 ; 氧气分子在不断运动 浓度
【解析】解: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图装置是固液不加热装置,故反应是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气体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氧气分子在不断运动着,扩散至周围空气中,使得集气瓶中氧气浓度不断下降,直至与空气中氧气浓度相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故理论上测出氧气体积分数约为时,数值几乎不再变化;
通入氧气,氧气浓度提高,氢气燃烧的更加充分,释放出更多热量,故火焰更明亮、铁丝网熔断,说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故答案为:锥形瓶;;
氧气分子在不断运动;;
浓度。
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气体氧气进行分析;
根据氧气分子在不断运动着,扩散至周围空气中,使得集气瓶中氧气浓度不断下降,直至与空气中氧气浓度相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进行分析;
根据通入氧气,氧气浓度提高,氢气燃烧的更加充分,释放出更多热量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30.【答案】吸收五氧化二磷,加速冷却 红磷量不足合理即可 减小 降低 不合理,可能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导致气球胀大 不能
【解析】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且五氧化二磷能与水反应,故水的作用是吸收五氧化二磷,且该实验需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故水还可以加速冷却,故水的作用是:吸收五氧化二磷,加速冷却;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也可能是装置漏气,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也可能是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
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消耗了水,溶剂质量减小,且该反应放出热量,装置内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故溶质析出,故饱和石灰水的溶质质量减小;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故形管左侧液面降低;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也能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导致气球变大,故他的结论不合理;
某气体通入如图所示装置,装置内压强增大,会将碳酸钠压入澄清石灰水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故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吸收五氧化二磷,加速冷却;红磷量不足合理即可;
减小;降低;
不合理,可能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导致气球胀大;
不能。
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且五氧化二磷能与水反应,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也可能是装置漏气进行分析;
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消耗了水,溶剂质量减小,且该反应放出热量,装置内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进行分析;
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进行分析;
根据装置内压强增大,会将碳酸钠压入澄清石灰水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国考1号11]第11套 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一)1文科数学答案

下一篇:[国考1号11]第11套 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一)1理科综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