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模拟卷(全国通用沪教版·全国第1-6章)(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九年级化学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上册全部+下册第6章(沪教版 全国)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按答题卷中的要求作答)
1.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汉语历史悠久,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汉语语系中的成语,是独有的语言特色。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火上浇油 B. 木已成舟
C. 聚沙成塔 D. 滴水成冰
2.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B. 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氧气可延长食品保质期
C.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D. 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量、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
3. 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二氧化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干水化学性质与水相同 B.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物质
C. 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 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4. 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选项 现象 解释
A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B 酒精敞口放置逐渐变少 分子是运动的
C 固态氧气和气态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D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连接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取固体 D.倾倒液体
6. 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分三层,外焰最明亮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7.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将“洁厕灵”与“漂白水(俗称84)”同时放在卫生间里,在使用时会误用,特别是其中两者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X↑+H2O,则X的化学式(  )
A. Cl2 B. O3 C. O2 D. H2O
8.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反应的因素
A 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是蓝紫色火焰 氧气的含量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的温度
C 铁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铁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D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较难分解,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9. 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氧气
B. 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C.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D. 高层住宅起火,迅速乘电梯逃生
10.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
A.两个氦原子2He B.氯离子:Cl+
C.三氧化硫分子:SO3 D.碳酸钠:Na2CO3
11.如图所示,在盛冷水的烧杯中放入甲 、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加,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
A. 氯化钠 B. 氢氧化钠 C. 冰块 D. 硝酸铵
12. 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防止试管炸裂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 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C 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加快氧气生成速度
D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防止发生爆炸
13. 如图是收集干燥气体并对它进行吸收处理的装置,由图中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正确的一组是
A B C D
密度(与空气比较) 大于 大于 小于 小于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 极易溶 极易溶 难溶
14. 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更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A.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
B. 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C. 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由小到大:
D. 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从低到高:
15.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水结成冰:水分子停止运动
B. 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种类不同
C. 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分子间间隔变大
D. 石墨常温下稳定:碳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16. 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
C. 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D. 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17.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 缓慢氧化和燃烧都属于氧化反应
C. 生成物为两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D.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一定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18.鉴别、检验、除杂和分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酒精和水 闻气味
B 检验CO中是否含有CO2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C 除去MnO2中混有的少量KCl固体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分离锌粉和铜粉 加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19. 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0. 如图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吹入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00s时没有被测定的气体所占的总体积分数为76.66%
B. 通过实验探究,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
C. 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曲线Y表示的是氧气
D. 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
第Ⅱ卷(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7分)
21. (6分)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水球”,表面约 71%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 2.5%;其余是海水或咸水海水淡化是解决人类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如图1所示。
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热分离法和膜分离法,热分离法利用热发和冷凝分离水与非挥发性物质,能耗大,成本高;膜分离法利用薄膜的选择透过性实现海水淡化,但现有薄膜的水通量低,应用受到限制,有科学家提出,给石墨烯“打上”许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单层纳米孔二维薄膜。可进行海水淡化。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排在首位的是__________。
(2)热分离法中,水发生了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限制热分离法大规模应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许______通过。
(4)石墨烯、金刚石和 C60属于碳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都由碳元素组成 b.都由碳原子构成 c.物理性质相似
(5)提出爱护水资源的一条建议_______。
22. (8分)举世瞩目的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杭州盛大开幕。开幕式上数实融合点燃主火炬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火炬的名字为“薪火”,喻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1)火炬炬身金属部分采用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主要是考虑该材料具有____________(填字母)等突出的性能。
A、质轻 B、硬度大 C、抗腐蚀性 D、熔点低。
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火炬整体庄重大气、方圆融合的造型和丹桂金与虹韵紫的渐变配色。其表面先后经历多道工序,其中就包含腐蚀雕刻。该工艺通过腐蚀前的遮蔽后,将铝材用盐酸腐蚀。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3)火炬使用的一种液体燃料——“零碳甲醇”,备受瞩目。零碳甲醇,也称为合成气或甲醇燃料,它的燃烧产物几乎没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因此被誉为“绿色燃料”。
该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该液体燃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4)围绕“绿色、智能、节俭、文明”办赛理念。科研团队利用催化剂MoS2实现低温、高效、长寿命催化CO2加氢制备该“零碳甲醇”的工艺。如图所示
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电解水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燃煤脱硫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C、积极鼓励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
②工艺生产过程中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③理论上反应I消耗的H2O中氢元素质量____________(填“>”“=”或“<”)反应Ⅱ生成的甲醇中氢元素质量。
23. (7分)“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式。
(1)图1中X应填______;
(2)图2中B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则m的值为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图2A~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填字母)
(4)图2是溴元素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溴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②溴元素与图2中的B、D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______;
(5)新型催化剂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烷,助力缓解全球变暖,反应如下图所示:
能保持甲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用粒子名称表示)。
24. (6分)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填序号)。
A.白糖 B.花生油 C.面粉
(2)下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
①时,将40g硝酸钾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②P点表示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_氯化钠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将时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试剂瓶、烧杯、_____、量筒、胶头滴管。
(4)20℃时,向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68g水,若得到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再加入_____g氯化钠固体。(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25. (8分)以下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基本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图A是电解水实验,用燃着的木条检验b中的气体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实验证明了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图B是氢气燃烧实验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填名称)。
(3)图C是用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以下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分数偏小的是_______(填序号)。
A.铜粉的量不足
B.没有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读数
C.没有不停地推拉注射器活塞
D.读数前气球内的气体没有全部挤出
(4)图D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_。
26.(10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1)使用下列仪器加热时,需要垫陶土网的是______。
A. 试管 B. 烧杯 C. 燃烧匙
(2)请结合下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②实验室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装置的缺陷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看到导管口______时开始收集。
③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④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代号)。
(3)Y形管在不同的实验中作用各不相同(如图)。
①若实验室利用装置甲制备少量二氧化碳,正确的操作是将______(填“固体转移至液体”或“液体转移至固体”);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实验室利用装置乙制备氧气,酒精灯应加热Y形管内______(填“a”或“b”)处的高锰酸钾,再收集氧气。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27. (10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铁以及含铁物质的相关现象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一: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
取长短相同直径为0.38mm的铁丝,分别在O2含量不同的情况下实验,现象如下表。
氧气含量 90% 70% 60% 55%
实验现象 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效果好 燃烧比90%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 燃烧比70%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难以燃烧,只是发热
(1)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使现象更清楚,最好用______(填“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理由是______。
(2)就0.38mm铁丝而言,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在______范围。
探究二:对含有铁粉的“暖宝宝”进行成分及发热原理探究。
查阅资料:①铁粉是黑色; ②铁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
同学们在实验室打开一片暖宝宝,取出其中黑色粉末做了下面的实验。
Ⅰ、黑色粉末的成分
(3)取暖宝宝中的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_,证明黑色粉末中有铁粉。
(4)反应结束之后,发现仍有黑色固体残留,经过滤,洗涤,干燥,获得黑色粉末。取样通入氧气点燃,将产物______(写出操作及现象),说明黑色粉末中还有炭粉。
Ⅱ、“暖宝宝”发热的原理。
按图(夹持仪器已略去)采用湿度、氧气、温度传感器收集数据,将拆除包装的暖宝宝倒入三颈烧瓶中密封装置,开始收集数据,观察曲线变化(图中A、B、C)。
(5)从收集到的图像看暖宝宝发热是因为颗粒微小的铁粉与____________等物质发生反应,并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探究三: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量筒中水的读数为100mL。
(6)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温度计示数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7)冷却一段时间之后,打开弹簧夹,水从量筒中流入集气瓶(容积为250mL),最后量筒内水为63mL(铁粉生锈消耗水的体积忽略不计),通过计算本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
(8)上述结果与理论值相比,引起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共5分)
28.(5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实验室里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请计算:
(1)生成氧气______g。
(2)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九年级化学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上册全部+下册第6章(沪教版 全国)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按答题卷中的要求作答)
1.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汉语历史悠久,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汉语语系中的成语,是独有的语言特色。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火上浇油 B. 木已成舟
C. 聚沙成塔 D. 滴水成冰
【答案】A
【详解】A、火上浇油有物质的燃烧,是化学变化。
B、木已成舟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
C、聚沙成塔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
D、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选A。
2.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B. 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氧气可延长食品保质期
C.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D. 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量、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
【答案】D
【详解】A、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故A选项错误。
B、食品包装袋内应充入氮气,而不是氧气,是因为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故B选项错误。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是根据二者的沸点不同,采用蒸发的方法加以分离,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C选项正确。
D、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量、生态的平衡有重要意义,故D选项正确 。
故选D。
3. 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二氧化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干水化学性质与水相同 B.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物质
C. 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 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答案】D
【详解】A、干水是由水、二氧化硅混合而成,干水中的水与水分子构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但是二氧化硅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B、干水是由水和二氧化硅组成,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不是同一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C、干水中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D、干水是由水、二氧化硅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选项 现象 解释
A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B 酒精敞口放置逐渐变少 分子是运动的
C 固态氧气和气态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D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详解】A、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与分子是有质量的无关,故A解释错误;
B、酒精敞口放置逐渐变少,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故B解释正确;
C、固态氧气和气态氧气只是状态不同,但是构成物质的分子仍相同,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故C解释正确;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故D解释正确。
故选A。
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连接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取固体 D.倾倒液体
【答案】B
【解析】A、连接仪器时,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正确;C、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错误;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瓶塞没有倒放,错误。故选B。
6. 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分三层,外焰最明亮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A
【详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分三层,焰心处燃烧最不充分最暗,外焰温度最高燃烧最充分最明亮,故A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故B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C错误;
D、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D错误。故选A。
7.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将“洁厕灵”与“漂白水(俗称84)”同时放在卫生间里,在使用时会误用,特别是其中两者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X↑+H2O,则X的化学式(  )
A. Cl2 B. O3 C. O2 D. H2O
【答案】A
【详解】由NaClO+2HCl=NaCl+x↑+H2O可知,反应前钠原子1个,反应后是1个;
反应前氯原子是3个,反应后应该是3个,其中2个包含在x中;
反应前氧原子是1个,反应后是1个;
反应前氢原子是2个,反应后是2个;
由分析可知,每个x中含有2个氯原子,是氯气,氯气的化学式是Cl2。
故选A。
8.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反应的因素
A 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是蓝紫色火焰 氧气的含量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的温度
C 铁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铁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D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较难分解,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是蓝紫色火焰,是因为氧气含量不同,说明氧气含量越高反应越剧烈,燃烧更旺,故选项推理合理;
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说明反应的温度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故选项推理合理;
C、铁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铁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说明物质间的接触面积大小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铜片和铜粉是同一种物质,故选项推理不合理;
D、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说明了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推理合理;
故选C。
9. 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氧气
B. 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C.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D. 高层住宅起火,迅速乘电梯逃生
【答案】A
【详解】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或空气,故A说法正确;
B、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个物理量,不能改变,故B说法错误;
C、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会使燃烧更加旺盛,故C说法错误;
D、起火时乘电梯逃生,有可能被困在电梯里,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10.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
A.两个氦原子2He B.氯离子:Cl+
C.三氧化硫分子:SO3 D.碳酸钠:Na2CO3
【答案】B
【详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氦原子表示为2He,故A正确;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氯离子带有1个单位负电荷,表示为Cl-,故B错误;
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三氧化硫分子表示为SO3,故C正确;
D、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简,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碳酸钠中钠元素显示+1价,碳酸根显示-2价,化学式为Na2CO3,故D正确;
故选B。
11.如图所示,在盛冷水的烧杯中放入甲 、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加,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
A. 氯化钠 B. 氢氧化钠 C. 冰块 D. 硝酸铵
【答案】B
【分析】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要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加,则需要升温。
【详解】A、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上升,符合题意;
C、冰块加入水中,冰块融化吸热,烧杯中的水温度下降,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下降,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 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防止试管炸裂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 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C 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加快氧气生成速度
D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防止发生爆炸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详解】A、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以防试管炸裂,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能使固体熔化为液体落到集气瓶中造成瓶底炸裂,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是防止集气瓶底部炸裂,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错误;
C、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猛起催化作用,加快氧气生成速度,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正确。
D、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不纯在爆炸极限范围内,点燃会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防止发生爆炸,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B。
13. 如图是收集干燥气体并对它进行吸收处理的装置,由图中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正确的一组是
A B C D
密度(与空气比较) 大于 大于 小于 小于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 极易溶 极易溶 难溶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详解】收集气体从万能瓶短管进入,先集中在上部。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处理该气体尾气使用防倒吸装置,并且用水吸收处理,所以该气体极易溶于水。故选C。
14. 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更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A.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
B. 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C. 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由小到大:
D. 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从低到高:
【答案】C
【详解】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氧、硅、铝、铁,该选项正确;
B、Na、Mg、Al、Si、P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该选项正确;
C、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该选项不正确;
D、一个N2中含有2个原子,一个CO2中含有3个原子、一个NH3中含有4个原子、一个CH4中含有5个原子,该选项正确。
故选C。
15.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水结成冰:水分子停止运动
B. 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种类不同
C. 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分子间间隔变大
D. 石墨常温下稳定:碳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答案】B
【详解】A、水结成冰是液态水变成固态水,水分子仍在运动,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是不同种的分子,B正确,符合题意;
C、温度计汞柱上升时温度升高,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是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石墨常温下稳定,但是碳原子最外层只有4个电子,并没有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
C. 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D. 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B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单宁酸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46个氧原子构成,不含氢分子,符合题意;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式可知,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 缓慢氧化和燃烧都属于氧化反应
C. 生成物为两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D.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一定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答案】B
【详解】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化合反应,例如:石蜡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就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进行反应,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故A项错误;
B、缓慢氧化和燃烧,这两个反应过程中都有氧气参加,都属于氧化反应,区别是缓慢氧化的氧化速度慢,燃烧的氧化速度较快,故B项正确;
C、生成物为两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例如:石蜡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有两种,但是不是分解反应,保证生成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反应物为一种才是分解反应,故C项错误;
D、物质与氧气反应时不一定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例如呼吸作用就没有发光的现象,故D项错误。
故选B。
18.鉴别、检验、除杂和分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酒精和水 闻气味
B 检验CO中是否含有CO2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C 除去MnO2中混有的少量KCl固体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分离锌粉和铜粉 加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答案】D
【解析】A、闻气味,可以鉴别酒精和水,有酒的芳香气味的是酒精,无明显气味的是水,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可检验CO中是否含有CO2,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用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分离得到二氧化锰,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D、加足量的稀硫酸,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过滤,能分离出铜,但无法分离出锌,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故选:D。
19. 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A、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得到的氯化钾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
B、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分解,因此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会变为0,故选项不正确;
C、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质量没有发生改变,而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会增加,但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起点应该在纵坐标上而不是0,故选项不正确;
D、氯酸钾分解需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才能产生氧气,因此氧气的起点应该在横坐标上,故选项不正确。
20. 如图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吹入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00s时没有被测定的气体所占的总体积分数为76.66%
B. 通过实验探究,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
C. 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曲线Y表示的是氧气
D. 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
【答案】C
【详解】A、200s时没有被测定的气体所占的总体积分数为1-17.17%-3.67%-2.50%=76.66%,选项A正确;
B、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呼出气体中所含的氧气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低。实验探究得出的数据处理结果也证明了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选项B正确;
C、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故X是氧气,选项C错误;
D、水蒸气在常温下会冷凝为液态水,故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选项D正确。
故选:C。
第Ⅱ卷(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7分)
21. (6分)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水球”,表面约 71%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 2.5%;其余是海水或咸水海水淡化是解决人类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如图1所示。
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热分离法和膜分离法,热分离法利用热发和冷凝分离水与非挥发性物质,能耗大,成本高;膜分离法利用薄膜的选择透过性实现海水淡化,但现有薄膜的水通量低,应用受到限制,有科学家提出,给石墨烯“打上”许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单层纳米孔二维薄膜。可进行海水淡化。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排在首位的是__________。
(2)热分离法中,水发生了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限制热分离法大规模应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许______通过。
(4)石墨烯、金刚石和 C60属于碳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都由碳元素组成 b.都由碳原子构成 c.物理性质相似
(5)提出爱护水资源的一条建议_______。
【答案】(1)市政供水
(2) 物理变化 能耗大,成本高
(3)水分子
(4)a
(5)淘米水浇花
【详解】(1)由图1可得,市政供水占比62%,排在首位。
(2)由材料“热分离法利用热发和冷凝分离水与非挥发性物质”可知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热分离法利用的是物理变化;由材料可知此方法的缺点为能耗大,成本高。
(3)由图2可知水分子可以穿过石墨烯海水淡化膜而其它离子不可以穿过。
(4)a、石墨烯、金刚石和 C60属于碳单质都由碳元素组成,故a正确;
b、石墨烯、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 C60由分子构成,故b错误;
c、石墨烯、金刚石和 C60属于碳单质都由碳元素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由差异,故c错误。
故选:a
(5)保护水资源可以节约用水,可以防止水污染,所以可以一水多用,例如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等,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后再排放等。
22. (8分)举世瞩目的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杭州盛大开幕。开幕式上数实融合点燃主火炬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火炬的名字为“薪火”,喻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1)火炬炬身金属部分采用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主要是考虑该材料具有____________(填字母)等突出的性能。
A、质轻 B、硬度大 C、抗腐蚀性 D、熔点低。
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火炬整体庄重大气、方圆融合的造型和丹桂金与虹韵紫的渐变配色。其表面先后经历多道工序,其中就包含腐蚀雕刻。该工艺通过腐蚀前的遮蔽后,将铝材用盐酸腐蚀。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3)火炬使用的一种液体燃料——“零碳甲醇”,备受瞩目。零碳甲醇,也称为合成气或甲醇燃料,它的燃烧产物几乎没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因此被誉为“绿色燃料”。
该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该液体燃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4)围绕“绿色、智能、节俭、文明”办赛理念。科研团队利用催化剂MoS2实现低温、高效、长寿命催化CO2加氢制备该“零碳甲醇”的工艺。如图所示
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电解水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燃煤脱硫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C、积极鼓励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
②工艺生产过程中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③理论上反应I消耗的H2O中氢元素质量____________(填“>”“=”或“<”)反应Ⅱ生成的甲醇中氢元素质量。
【答案】(1) ①. ABC ②.
(2) ①. ②. 置换反应
(3)CH3OH或CH4O
(4) ①. AC或CA ②. ③. >
【解析】
(1)A、火炬炬身需要具备质量较轻的特点,故A正确;
B、火炬炬身在传递过程中需要抗震抗变形的特点,故B正确;
C、火炬炬身在传递过程中接触不同物质,需要较好的抗腐蚀性,故C正确;
D、火炬炬身在制造、传递过程中不需考虑熔点高低,故D错误;
故填ABC;
铝和氧气能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得铝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其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盐酸和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在反应前含有O原子6个,反应后含有C、H、O原子,数目分别为2、8、8,则2X中含有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8个氢原子,则X中含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X化学式为CH3OH,故填CH3OH或CH4O;
(4)A、电解水过程消耗电能,将其转化为氢气和氧气中的化学能,故A正确;
B、燃煤脱硫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等物质的排放,但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错误;
C、植物光合作用会吸收部分二氧化碳,所以积极鼓励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故C正确;
故选AC;
②氢气和二氧化碳在MoS2作催化剂、低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醇,其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根据图示可知,水中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氢气中的氢元素,而氢气中的氢元素只有一部分转化为甲醇,另一部分转化为水,所以理论上反应Ⅰ消耗水中的氢元素质量>反应Ⅱ中生成的甲醇中的氢元素质量。故填>;
23. (7分)“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式。
(1)图1中X应填______;
(2)图2中B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则m的值为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图2A~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填字母)
(4)图2是溴元素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溴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②溴元素与图2中的B、D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______;
(5)新型催化剂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烷,助力缓解全球变暖,反应如下图所示:
能保持甲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用粒子名称表示)。
【答案】(1)离子 (2) ①. 17 ②. 得到 (3)AC
(4) ①. 非金属 ②.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5) 二氧化碳分子
【解析】
(1)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其中原子构成分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对应的离子,则X为离子。
(2)B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m=2+8+7=17。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3)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AC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4)①溴元素不含“钅”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②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形似。溴元素与图二中的B、D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化学性质相似。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图可知,甲是二氧化碳,能保持甲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24. (6分)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填序号)。
A.白糖 B.花生油 C.面粉
(2)下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

①时,将40g硝酸钾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②P点表示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_氯化钠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将时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试剂瓶、烧杯、_____、量筒、胶头滴管。
(4)20℃时,向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68g水,若得到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再加入_____g氯化钠固体。(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答案】(1)A
(2) 饱和 等于 减小
(3)玻璃棒
(4)28
【详解】(1)A.白糖溶于水后能形成均一、稳定的白糖溶液,故A正确;
B.花生油放入水中,会以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乳浊液,故B错误;
C.面粉加入水中,会以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乳浊液,故C错误。
故选:A。
(2)①由溶解度曲线示意图可知,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40g,所以时,将40g硝酸钾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②P点是时,硝酸钾溶解度曲线与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交点,所以P点表示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等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故填:等于。
③由溶解度曲线示意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时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填:减小。
(3)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试剂瓶、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用于搅拌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故填:玻璃棒。
(4)设至少需要再加入质量为x氯化钠固体,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有:,解得:x=28g。故填:28。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25. (8分)以下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基本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图A是电解水实验,用燃着的木条检验b中的气体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实验证明了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图B是氢气燃烧实验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填名称)。
(3)图C是用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以下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分数偏小的是_______(填序号)。
A.铜粉的量不足
B.没有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读数
C.没有不停地推拉注射器活塞
D.读数前气球内的气体没有全部挤出
(4)图D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①. 气体燃烧,且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②氢元素、氧元素 ③2H2O 2H2↑+O2↑
(2)氢原子、氧原子
(3) ①. 五分之一 ②. ABC
(4) ①. 不能 ②.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解析】
(1)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因此b管内气体点燃后,气体燃烧,且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 2H2↑+O2↑;
(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则该反应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氧原子;
(3)图C中铜粉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A.铜粉的量不足,氧气没有消耗完,会使结果偏小,符合题意;
B.没有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读数,会使结果偏小,符合题意;
C.没有不停地推拉注射器活塞,氧气没有消耗完, 会使结果偏小,符合题意;
D.读数前气球内的气体没有全部挤出,测定的氧气含量偏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2)图2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26.(10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1)使用下列仪器加热时,需要垫陶土网的是______。
A. 试管 B. 烧杯 C. 燃烧匙
(2)请结合下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②实验室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装置的缺陷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看到导管口______时开始收集。
③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④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代号)。
(3)Y形管在不同的实验中作用各不相同(如图)。
①若实验室利用装置甲制备少量二氧化碳,正确的操作是将______(填“固体转移至液体”或“液体转移至固体”);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实验室利用装置乙制备氧气,酒精灯应加热Y形管内______(填“a”或“b”)处的高锰酸钾,再收集氧气。
【答案】(1)B (2) ①. 长颈漏斗 ②. 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③.2KMnO4 K2MnO4+MnO2+O2↑
④.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⑤.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已满 ⑥. A
(3) ①. 液体转移至固体 ②.CaCO3+2HCl=== CaCl2+H2O+CO2↑ ③. a
【解析】
(1)需要垫陶土网间接加热的是烧杯,故选B。
(2)①由图可知a是长颈漏斗;
②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该反应是高锰酸钾在加热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用C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当看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③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集满。
④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所以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故选A。
(3)①若实验室利用装置甲制备少量氧气,正确的操作是将液体转移至固体,故填:液体转移至固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
②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所以实验室利用装置乙制备氧气,酒精灯应加热Y形管内a处的高锰酸钾,再收集氧气,故填:a。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27. (10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铁以及含铁物质的相关现象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一: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
取长短相同直径为0.38mm的铁丝,分别在O2含量不同的情况下实验,现象如下表。
氧气含量 90% 70% 60% 55%
实验现象 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效果好 燃烧比90%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 燃烧比70%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难以燃烧,只是发热
(1)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使现象更清楚,最好用______(填“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理由是______。
(2)就0.38mm铁丝而言,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在______范围。
探究二:对含有铁粉的“暖宝宝”进行成分及发热原理探究。
查阅资料:①铁粉是黑色; ②铁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
同学们在实验室打开一片暖宝宝,取出其中黑色粉末做了下面的实验。
Ⅰ、黑色粉末的成分
(3)取暖宝宝中的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_,证明黑色粉末中有铁粉。
(4)反应结束之后,发现仍有黑色固体残留,经过滤,洗涤,干燥,获得黑色粉末。取样通入氧气点燃,将产物______(写出操作及现象),说明黑色粉末中还有炭粉。
Ⅱ、“暖宝宝”发热的原理。
按图(夹持仪器已略去)采用湿度、氧气、温度传感器收集数据,将拆除包装的暖宝宝倒入三颈烧瓶中密封装置,开始收集数据,观察曲线变化(图中A、B、C)。
(5)从收集到的图像看暖宝宝发热是因为颗粒微小的铁粉与____________等物质发生反应,并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探究三: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量筒中水的读数为100mL。
(6)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温度计示数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7)冷却一段时间之后,打开弹簧夹,水从量筒中流入集气瓶(容积为250mL),最后量筒内水为63mL(铁粉生锈消耗水的体积忽略不计),通过计算本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
(8)上述结果与理论值相比,引起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1) ①. 排水法 ②.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
(2)55%~60% (3)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4)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5) ①. 氧气、水蒸气(或水) ②. 放出
(6)升高 (7)16.8%
(8)漏气、没有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等(合理即可)
【解析】
(1)由现象可知,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使现象更清楚,最好用排水法收集,因为铁丝在氧气中易燃烧,氧气纯度越高越好,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
(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就0.38mm铁丝而言,在氧气含量达到55%时,铁丝难以燃烧,只是发热,而氧气含量达到60%可以燃烧,所以就0.38mm铁丝而言,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在55%~60%之间。
(3)取暖宝宝中的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根据结论黑色粉末中有铁粉,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4)反应结束之后,发现仍有黑色固体残留,经过滤,洗涤,干燥,获得黑色粉末。取样通入氧气点燃,根据结论黑色粉末中还有炭粉,则燃烧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为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5)探究“暖宝宝”反应原理与铁的生锈本质是否一致通过对暖宝宝发热时的湿度、氧气含量和温度变化图像分析可知,暖宝宝发热是颗粒微小的铁粉与氧气、水等物质反应,并放出热量,这一反应与铁生锈原理一致。
(6)根据上述实验可知,暖宝宝中颗粒微小的铁粉与氧气、水等物质反应,并放出热量,故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升高。
(7)量筒减少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所以氧气的体积为100mL-63mL=37mL,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为250mL-30mL=220mL,集气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0%≈16.8%,故本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8%。
(8)上述结果与理论值相比偏小,引起误差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使外部气体进入瓶内;暖宝宝中铁粉的使用量不足,造成集气瓶内氧气未完全反应;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集气瓶内气压偏大或量筒读数时俯视读数,造成读数偏大。
五、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共5分)
28.(5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实验室里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请计算:
(1)生成氧气______g。
(2)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0.8
(2)解:设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x,则
解得x= 1.7g
则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详解】(1)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4g+2g-35.2g=0.8g。
(2)见答案。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九年级化学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上册全部+下册第6章(沪教版 全国)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按答题卷中的要求作答)
1.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汉语历史悠久,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汉语语系中的成语,是独有的语言特色。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火上浇油 B. 木已成舟
C. 聚沙成塔 D. 滴水成冰
2.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B. 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氧气可延长食品保质期
C.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D. 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量、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
3. 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二氧化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干水化学性质与水相同 B.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物质
C. 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 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4. 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选项 现象 解释
A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B 酒精敞口放置逐渐变少 分子是运动的
C 固态氧气和气态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D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连接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取固体 D.倾倒液体
6. 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分三层,外焰最明亮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7.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将“洁厕灵”与“漂白水(俗称84)”同时放在卫生间里,在使用时会误用,特别是其中两者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X↑+H2O,则X的化学式(  )
A. Cl2 B. O3 C. O2 D. H2O
8.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反应的因素
A 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是蓝紫色火焰 氧气的含量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的温度
C 铁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铁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D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较难分解,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9. 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氧气
B. 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C.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D. 高层住宅起火,迅速乘电梯逃生
10.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
A.两个氦原子2He B.氯离子:Cl+
C.三氧化硫分子:SO3 D.碳酸钠:Na2CO3
11.如图所示,在盛冷水的烧杯中放入甲 、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加,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
A. 氯化钠 B. 氢氧化钠 C. 冰块 D. 硝酸铵
12. 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防止试管炸裂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 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C 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加快氧气生成速度
D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防止发生爆炸
13. 如图是收集干燥气体并对它进行吸收处理的装置,由图中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正确的一组是
A B C D
密度(与空气比较) 大于 大于 小于 小于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 极易溶 极易溶 难溶
14. 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更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A.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
B. 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C. 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由小到大:
D. 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从低到高:
15.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水结成冰:水分子停止运动
B. 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种类不同
C. 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分子间间隔变大
D. 石墨常温下稳定:碳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16. 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
C. 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D. 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17.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 缓慢氧化和燃烧都属于氧化反应
C. 生成物为两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D.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一定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18.鉴别、检验、除杂和分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酒精和水 闻气味
B 检验CO中是否含有CO2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C 除去MnO2中混有的少量KCl固体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分离锌粉和铜粉 加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19. 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0. 如图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吹入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00s时没有被测定的气体所占的总体积分数为76.66%
B. 通过实验探究,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
C. 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曲线Y表示的是氧气
D. 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
第Ⅱ卷(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7分)
21. (6分)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水球”,表面约 71%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 2.5%;其余是海水或咸水海水淡化是解决人类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如图1所示。
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热分离法和膜分离法,热分离法利用热发和冷凝分离水与非挥发性物质,能耗大,成本高;膜分离法利用薄膜的选择透过性实现海水淡化,但现有薄膜的水通量低,应用受到限制,有科学家提出,给石墨烯“打上”许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单层纳米孔二维薄膜。可进行海水淡化。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排在首位的是__________。
(2)热分离法中,水发生了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限制热分离法大规模应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许______通过。
(4)石墨烯、金刚石和 C60属于碳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都由碳元素组成 b.都由碳原子构成 c.物理性质相似
(5)提出爱护水资源的一条建议_______。
22. (8分)举世瞩目的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杭州盛大开幕。开幕式上数实融合点燃主火炬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火炬的名字为“薪火”,喻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1)火炬炬身金属部分采用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主要是考虑该材料具有____________(填字母)等突出的性能。
A、质轻 B、硬度大 C、抗腐蚀性 D、熔点低。
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火炬整体庄重大气、方圆融合的造型和丹桂金与虹韵紫的渐变配色。其表面先后经历多道工序,其中就包含腐蚀雕刻。该工艺通过腐蚀前的遮蔽后,将铝材用盐酸腐蚀。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3)火炬使用的一种液体燃料——“零碳甲醇”,备受瞩目。零碳甲醇,也称为合成气或甲醇燃料,它的燃烧产物几乎没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因此被誉为“绿色燃料”。
该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该液体燃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4)围绕“绿色、智能、节俭、文明”办赛理念。科研团队利用催化剂MoS2实现低温、高效、长寿命催化CO2加氢制备该“零碳甲醇”的工艺。如图所示
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电解水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燃煤脱硫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C、积极鼓励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
②工艺生产过程中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③理论上反应I消耗的H2O中氢元素质量____________(填“>”“=”或“<”)反应Ⅱ生成的甲醇中氢元素质量。
23. (7分)“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式。
(1)图1中X应填______;
(2)图2中B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则m的值为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图2A~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填字母)
(4)图2是溴元素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溴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②溴元素与图2中的B、D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______;
(5)新型催化剂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烷,助力缓解全球变暖,反应如下图所示:
能保持甲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用粒子名称表示)。
24. (6分)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填序号)。
A.白糖 B.花生油 C.面粉
(2)下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
①时,将40g硝酸钾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②P点表示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_氯化钠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将时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试剂瓶、烧杯、_____、量筒、胶头滴管。
(4)20℃时,向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68g水,若得到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再加入_____g氯化钠固体。(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25. (8分)以下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基本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图A是电解水实验,用燃着的木条检验b中的气体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实验证明了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图B是氢气燃烧实验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填名称)。
(3)图C是用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以下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分数偏小的是_______(填序号)。
A.铜粉的量不足
B.没有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读数
C.没有不停地推拉注射器活塞
D.读数前气球内的气体没有全部挤出
(4)图D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_。
26.(10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1)使用下列仪器加热时,需要垫陶土网的是______。
A. 试管 B. 烧杯 C. 燃烧匙
(2)请结合下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②实验室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装置的缺陷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看到导管口______时开始收集。
③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④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代号)。
(3)Y形管在不同的实验中作用各不相同(如图)。
①若实验室利用装置甲制备少量二氧化碳,正确的操作是将______(填“固体转移至液体”或“液体转移至固体”);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实验室利用装置乙制备氧气,酒精灯应加热Y形管内______(填“a”或“b”)处的高锰酸钾,再收集氧气。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27. (10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铁以及含铁物质的相关现象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一: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
取长短相同直径为0.38mm的铁丝,分别在O2含量不同的情况下实验,现象如下表。
氧气含量 90% 70% 60% 55%
实验现象 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效果好 燃烧比90%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 燃烧比70%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难以燃烧,只是发热
(1)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使现象更清楚,最好用______(填“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理由是______。
(2)就0.38mm铁丝而言,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在______范围。
探究二:对含有铁粉的“暖宝宝”进行成分及发热原理探究。
查阅资料:①铁粉是黑色; ②铁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
同学们在实验室打开一片暖宝宝,取出其中黑色粉末做了下面的实验。
Ⅰ、黑色粉末的成分
(3)取暖宝宝中的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_,证明黑色粉末中有铁粉。
(4)反应结束之后,发现仍有黑色固体残留,经过滤,洗涤,干燥,获得黑色粉末。取样通入氧气点燃,将产物______(写出操作及现象),说明黑色粉末中还有炭粉。
Ⅱ、“暖宝宝”发热的原理。
按图(夹持仪器已略去)采用湿度、氧气、温度传感器收集数据,将拆除包装的暖宝宝倒入三颈烧瓶中密封装置,开始收集数据,观察曲线变化(图中A、B、C)。
(5)从收集到的图像看暖宝宝发热是因为颗粒微小的铁粉与____________等物质发生反应,并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探究三: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量筒中水的读数为100mL。
(6)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温度计示数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7)冷却一段时间之后,打开弹簧夹,水从量筒中流入集气瓶(容积为250mL),最后量筒内水为63mL(铁粉生锈消耗水的体积忽略不计),通过计算本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
(8)上述结果与理论值相比,引起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共5分)
28.(5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实验室里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请计算:
(1)生成氧气______g。
(2)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3 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九年级化学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按答题卷中的要求作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D A B A A C A B B B C C B B B D A C
第Ⅱ卷(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7分)
21. (6分)
【答案】(1)市政供水(1分)
(2) 物理变化(1分) 能耗大,成本高(1分)
(3)水分子(1分)
(4)a(1分)
(5)淘米水浇花(1分)
22. (8分)
【答案】(1) ①. ABC(1分) ②. (1分)
(2) ①. (1分) ②. 置换反应 (1分)
(3)CH3OH或CH4O (1分)
(4) ①. AC或CA(1分) ②. (1分) ③. >(1分)
23. (7分)
【答案】(1)离子(1分) (2) ①. 17(1分) ②. 得到(1分) (3)AC(1分)
(4) ①. 非金属(1分) ②.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1分)
(5) 二氧化碳分子 (1分)
24. (6分)
【答案】(1)A(1分)
(2) 饱和 (1分) 等于(1分) 减小(1分)
(3)玻璃棒(1分)
(4)28(1分)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25. (8分)
【答案】(1) ①. 气体燃烧,且发出淡蓝色的火焰;(1分) ②氢元素、氧元素(1分) ③2H2O 2H2↑+O2↑(1分)
(2)氢原子、氧原子 (1分)
(3) ①. 五分之一(1分) ②. ABC(1分)
(4) ①. 不能(1分) ②.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1分)
26.(10分)
【答案】(1)B(1分) (2) ①. 长颈漏斗(1分) ②. 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1分) ③.2KMnO4 K2MnO4+MnO2+O2↑ (1分)
④.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1分) ⑤.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已满(1分) ⑥. A(1分)
(3) ①. 液体转移至固体 (1分) ②.CaCO3+2HCl=== CaCl2+H2O+CO2↑(1分) ③. a(1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27. (10分)
【答案】(1) ①. 排水法 (1分) ②.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 (1分)
(2)55%~60% (1分) (3)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1分)
(4)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1分)
(5) ①. 氧气、水蒸气(或水)(1分) ②. 放出 (1分)
(6)升高 (1分) (7)16.8%(1分)
(8)漏气、没有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等(合理即可)(1分)
五、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共5分)
28.(5分)
【答案】(1)0.8(1分)
(2)解:设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x,则
(
(1分)
)
(1分)
解得x= 1.7g(1分)
则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分)
答: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部分校联考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下一篇:期末应用题易错大集结:圆-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