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模拟卷(广州专用人教版1-8单元)(原卷版+解析版)


2023 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 C C D B A D C D C A C B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他每空1分。
15.(7分)
(1)稳定
(2)3
(3)428 三硫化二砷
(4)还原性 CO2+H2O=H2CO3
16.(5分)
(1)二氧化氮/NO2 收集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2)
(3)C+2CuOCO2↑+2Cu
(4)3.2
17.(8分)
(1)试管
(2)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ABDE
(3)黑色固体变红色 尾气含有的CO是有毒气体
18.(10分)
(1)CaCO3CaO+CO2↑
(2)650
(3)H2/氢气
(4)2CO+4H2C2H4+2H2O
(5)CO CaC2O4分解过程中能产生更多的气体 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
(6)ABC
19.(10分)
(1)6
(2) 氢元素、氧元素
(3)蔗糖燃烧有氧气参与,氧气能提供氧元素
(4)①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对测定蔗糖中氧元素的干扰,影响实验结果 ②水珠
③氧气/O2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0.(8分)
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碳酸钙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碳酸钙粉末 有气泡产生 镁条
镁条 有气泡产生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九年级化学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1-8单元(人教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Zn-65 Cu-64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广彩瓷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制作环节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设计 B.选瓷 C.描线 D.烧烘
2.我国“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结构占比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有风能、太阳能等
B.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变
C.煤炭燃烧产生的CO2会造成酸雨,对环境影响大
D.氢气是清洁的高能燃料,液氢已被应用于航天等领域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观点和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双氧水是纯净物——只含有过氧化氢分子
B.将石油加热炼制得到汽油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水与冰的化学性质相同——分子构成相同
D.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4.如图为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中应填写“钡”,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56,相对原子质量为137.3
C.m、n的值分别为56、2,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
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Ba2+,与R-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BaR2
5.如图将套有气球的Y形管浸入热水中,只观察到a处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b、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源和隔绝空气
D.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
6.下列物质的用途由所述性质决定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做冰箱除味剂
B 氧气支持燃烧 做燃料
C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制作霓虹灯
D 石墨具有滑腻感 做电极
7.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图2实验中都是短的蜡烛先熄灭
B.“釜底抽薪”灭火的原理和图2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相同
C.图3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D.图3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8.《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有关田七氨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化合物
B.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8:2:5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因此纯净物一定是同种分子构成
B.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则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因此,灭火需要破坏三个条件
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10.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结构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都有吸附性
C.1 g金刚石和1 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
D.石墨在氧气中能燃烧,但金刚石不能燃烧
11.下列实验中,现象正确且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灼热的CuO中通入H2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H2具有还原性
B 向盛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CO2与H2O发生了反应
C 用拇指堵住试管,将装有氢气的小试管靠近火焰,松开手 尖锐爆鸣声 氢气较纯
D 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生成 硫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12.向一定质量的Mg(NO3)2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克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不饱和的滤液和滤渣,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a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①滤渣中可能有铜
②向滤渣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③滤液中一定有Mg(NO3)2、Zn(NO3)2和Fe(NO3)2,可能有Cu(NO3)2
④若忽略过滤操作中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原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水中的泥沙 过滤
B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点燃
C 鉴别H2和CO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
D 鉴别软水和硬水 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
14.化学中常借助曲线图来表示某种变化过程,下列有关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用等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C.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氧化汞 D.电解水一段时间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7分)敦煌壁画是世界艺术的瑰宝,如同一座古代颜料标本库,丰富绚丽的色彩可取自不同的矿物颜料。
颜色 黑色 绿色 红色 黄色
矿物颜料 炭黑 绿铜矿 铁红 雌黄
主要成分 C Cu2(OH)xCl Fe2O3 As2S3
(1)壁画中黑色的人物轮廊历久弥新,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
(2)Cu 2(OH) xCl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x= 。
(3)含砷(As)矿物颜料除了雌黄,还有雄黄(As4S4)。As4S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s2S3读作 。
(4)铁红常用于勾勒人物的嘴唇等。铁红与CO反应可制得铁,体现CO的化学性质是 ,该反应生成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6.(5分)金属铜的利用在我国历史悠久,商代就能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制备铜的实验。一种制备铜的方法如下:
步骤1:利用图1装置加热硝酸铜饱和溶液制备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NO3)22CuO+
4NO2↑+O2↑
步骤2:往盛有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足量木炭粉,利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步骤1加热时,观察到试管中有红棕色的有毒气体产生,该气体是 ,据此推测气囊的作用是 。
(2)在图1气囊中画出主要粒子的微观示意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不考虑空气、水)。
(3)图2中,A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一段时间后,澄清石灰水的质量增加了1.1g(假定此时试管B中的澄清石灰水还没有反应完),则理论上试管A中生成铜的质量为 g。
17.(8分)课外活动小组完成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1)图1中仪器B的名称是 。
(2)①实验室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 ,组装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需选择图1中的 仪器(填字母)。
②若用H装置收集二氧化碳,请在H中将导管补画完整。
(3)如图2所示,将实验制得的二氧化碳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且不与CO2发生反应。酒精喷灯提供了高温的条件。
①当观察到C处 (填现象)时,则知道B中发生了反应。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F处产生的尾气还需要处理,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去,原因是 。
18.(10分)2022年1月,世界气象组织公布:2020年全球CO2含量创人类历史新高,2021年仍在上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捕集CO2并将其资源化利用,正成为控制排放的有效措施。图1是其中的一种吸收CO2的方法流程图,图2是捕集室内温度对CO2转化率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煅烧炉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温度对CO2的转化率影响较大,由图2可知,捕集室内温度应控制在 ℃为宜。
(3)“催化Ⅰ室”生成CO和H2O,该反应中充当还原剂的物质(即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
(4)乙烯(C2H4)是“催化Ⅱ室”的生成物之一,写出一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乙烯和水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捕集二氧化碳用的氧化钙,如果用草酸钙CaC2O4分解制取,则捕集效果更佳。草酸钙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O4CaO+CO2↑+X↑,X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生成的CaO比石灰石分解制得的CaO更加疏松多孔,原因是 ;疏松多孔的CaO捕集CO2的效果更好,主要原因是 。
(6)对该成果的评价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该成果有助于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B.该成果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CO2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催化剂对转化过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9.(10分)广式糖水深受喜爱,用水和蔗糖搭配不同食材可制作出各式可口的糖水。同学们决定对水和蔗糖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
探究一:水的组成
(1)如图实验结束时,注射器I、II中活塞分别停留在 mL、12mL刻度线处。拔出注射器、检验所得气体。
(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可知水是由 组成。
探究二:蔗糖的组成
(3)小明将蔗糖置于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得出“蔗糖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结论。小欣认为该方案不严谨,其理由是 。
(4)小欣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尽装置A内的空气,目的是 。
②关闭弹簧夹,加强热使蔗糖分解。停止实验,观察到A中残留有黑色固体,试管B中有 出现,经检验证明蔗糖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③小欣猜测A中残留黑色固体可能是碳,并继续用上图装置对黑色固体进行探究,但需把通入氮气改为通入 ,并往试管B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点燃酒精灯,观察到A中现象为 ,B中现象为 ,证明该黑色固体是碳。由此可知,蔗糖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20.(8分)食醋的某些性质与盐酸相似,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食醋的化学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查阅资料可知:
①盐酸显酸性,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②盐酸能与含碳酸根离子的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③盐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产氢气。
限选试剂:紫色石蕊溶液,碳酸钙粉末,镁条。
预测 预测的依据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①食醋显酸性 取少量食醋于试管中,滴加 , 如果观察到 ,则预测成立。
②食醋能与碳酸钙反应 取少量 加入试管中,滴入少量食醋, 如果观察到 ,则预测成立。
③食醋能够与 反应 镁是活泼金属 取少量 加入试管中,滴入少量食醋, 如果观察到 ,则预测成立。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九年级化学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广彩瓷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制作环节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设计 B.选瓷 C.描线 D.烧烘
【答案】D
【解析】A、设计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选瓷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描线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烧烘过程中产生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
2.我国“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结构占比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有风能、太阳能等
B.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变
C.煤炭燃烧产生的CO2会造成酸雨,对环境影响大
D.氢气是清洁的高能燃料,液氢已被应用于航天等领域
【答案】C
【解析】A、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有风能、太阳能等,说法正确;B、由图表可知,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变,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不会造成酸雨,造成酸雨的主要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说法错误;D、氢气是清洁的高能燃料,液氢已被应用于航天等领域,说法正确。故选C。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观点和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双氧水是纯净物——只含有过氧化氢分子
B.将石油加热炼制得到汽油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水与冰的化学性质相同——分子构成相同
D.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答案】C
【解析】A、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是过氧化氢溶于水的混合物,含有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说法错误;B、石油是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混合物,加热炼制得到汽油是利用的各物质的沸点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选项错误;C、冰和水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化学性质相似,说法正确;D、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是微粒之间的空隙变大,分子本身体积不变,说法错误。故选C。
4.如图为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中应填写“钡”,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56,相对原子质量为137.3
C.m、n的值分别为56、2,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
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Ba2+,与R-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BaR2
【答案】D
【解析】A、图示中元素符号为钡元素的元素符号,“□”中应填写“钡”,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6,表示原子序数为56;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56,而不是中子数为56;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3,故选项说法错误C、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则m、n的值分别为56、2;由粒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56,核外电子数=54,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是原子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则其原子核外有六个电子层,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D、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Ba2+,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R-的化合价为-1价,所以Ba2+、R-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BaR2,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5.如图将套有气球的Y形管浸入热水中,只观察到a处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b、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源和隔绝空气
D.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
【答案】B
【解析】A、a处的白磷燃烧,b处的红磷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说法正确;B、a处的白磷燃烧,c处的白磷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控制变量需要保证其他变量相同,说法错误;C、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源和隔绝空气,说法正确;D、Y形试管的管口系牢小气球,其作用是: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说法正确。故选B。
6.下列物质的用途由所述性质决定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做冰箱除味剂
B 氧气支持燃烧 做燃料
C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制作霓虹灯
D 石墨具有滑腻感 做电极
【答案】A
【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有异味的粒子,所以做冰箱除味剂,说法正确;B、氧气支持燃烧是助燃性,氧气不能燃烧,不能做燃料,说法错误;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可以做保护气,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彩色光,所以可以制作霓虹灯,说法错误;D、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可以做电极,说法错误。故选A。
7.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图2实验中都是短的蜡烛先熄灭
B.“釜底抽薪”灭火的原理和图2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相同
C.图3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D.图3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图1中短的蜡烛先熄灭,但是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故图2中长的蜡烛先熄灭,不符合题意;B、“釜底抽薪”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图2中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空气,不符合题意;C、图3中,试管内液面上升,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但是不能证明生成了碳酸,不符合题意;D、图3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符合题意。故选D。
8.《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有关田七氨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化合物
B.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8:2:5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C
【解析】A、田七氨酸(C5H8N2O5)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A说法正确;B、由化学式可知,田七氨酸(C5H8N2O5)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B说法正确;C、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8):(14×2):(16×5)≠5:8:2:5,故C说法错误;D、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8):(14×2):(16×5)=60:8:28:80,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说法正确;故选:C。
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因此纯净物一定是同种分子构成
B.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则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因此,灭火需要破坏三个条件
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答案】D
【解析】A、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例如金刚石是纯净物,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故选项推理错误;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一定相同,但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推理错误;C、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灭火只需要破坏其中的一个条件即可,故选项推理错误;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故选D。
10.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结构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都有吸附性
C.1 g金刚石和1 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
D.石墨在氧气中能燃烧,但金刚石不能燃烧
【答案】C
【解析】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金刚石和石墨不具有吸附性,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1 g金刚石和1 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符合题意;D、石墨和金刚石均是碳单质,均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下列实验中,现象正确且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灼热的CuO中通入H2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H2具有还原性
B 向盛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CO2与H2O发生了反应
C 用拇指堵住试管,将装有氢气的小试管靠近火焰,松开手 尖锐爆鸣声 氢气较纯
D 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生成 硫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答案】A
【解析】A、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黑色固体变红色,说明氢气具有还原性,该选项正确;B、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也能使塑料瓶变瘪,该选项不正确;C、用拇指堵住收集了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大拇指,若听到发出尖锐爆鸣声,则说明试管中氢气不纯,该选项不正确;D、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生成是实验结论,该选项不正确。故选A。
12.向一定质量的Mg(NO3)2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克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不饱和的滤液和滤渣,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a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①滤渣中可能有铜
②向滤渣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③滤液中一定有Mg(NO3)2、Zn(NO3)2和Fe(NO3)2,可能有Cu(NO3)2
④若忽略过滤操作中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原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金属活动性:Mg>Zn>Fe>Cu,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镁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ag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锌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即:,65份的锌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即 ,56份的铁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不饱和的滤液和滤渣,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a克,故一定发生了铁和硝酸铜的反应。①一定发生了锌和硝酸铜、铁和硝酸铜的反应,滤渣中一定有铜,错误; ②铁可能过量,向滤渣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正确;③硝酸镁不参与反应,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镁,锌、铁一定与硝酸铜发生了反应,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锌和硝酸亚铁,可能含硝酸铜,正确;④锌与硝酸铜反应,溶液质量增加,铁与硝酸铜反应,溶液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滤渣的质量不变,故滤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原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错误。故正确的是②③。故选C。
13.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水中的泥沙 过滤
B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点燃
C 鉴别H2和CO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
D 鉴别软水和硬水 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
【答案】B
【解析】A、过滤可以使水中的不溶物与水分离,选项正确;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无法点燃,选项错误;C、鉴别H2和CO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由于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烧杯内壁会出现小水滴,而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的是二氧化碳,烧杯内壁不会出现小水滴,现象不同能够鉴别,选项正确;D、区分硬软水使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后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有大量浮渣的是硬水,选项正确;故选:B。
14.化学中常借助曲线图来表示某种变化过程,下列有关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用等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C.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氧化汞 D.电解水一段时间
【答案】A
【解析】A、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不消耗氮气,所以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氮气的质量不变,正确。B、催化剂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用等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错误。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因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氧气不会逸出,所以容器内总质量不变。错误。D、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体积比是2:1,错误。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7分)敦煌壁画是世界艺术的瑰宝,如同一座古代颜料标本库,丰富绚丽的色彩可取自不同的矿物颜料。
颜色 黑色 绿色 红色 黄色
矿物颜料 炭黑 绿铜矿 铁红 雌黄
主要成分 C Cu2(OH)xCl Fe2O3 As2S3
(1)壁画中黑色的人物轮廊历久弥新,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
(2)Cu 2(OH) xCl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x= 。
(3)含砷(As)矿物颜料除了雌黄,还有雄黄(As4S4)。As4S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s2S3读作 。
(4)铁红常用于勾勒人物的嘴唇等。铁红与CO反应可制得铁,体现CO的化学性质是 ,该反应生成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稳定
(2)3
(3)428 三硫化二砷
(4)还原性 CO2+H2O=H2CO3
【解析】(1)壁画中黑色的人物轮廊历久弥新,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2)因为Cu2(OH) xCl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氯元素化合价为-1,氢氧根离子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2×2)+(-x)+(-1)=0,x=3。(3)As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5,S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所以As4S4的相对分子质量=4×75+4×32=428,As2S3读作三硫化二砷。(4)铁红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CO反应生成铁单质和二氧化碳,这体现了CO的化学性质是还原性,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16.(5分)金属铜的利用在我国历史悠久,商代就能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制备铜的实验。一种制备铜的方法如下:
步骤1:利用图1装置加热硝酸铜饱和溶液制备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NO3)22CuO+
4NO2↑+O2↑
步骤2:往盛有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足量木炭粉,利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步骤1加热时,观察到试管中有红棕色的有毒气体产生,该气体是 ,据此推测气囊的作用是 。
(2)在图1气囊中画出主要粒子的微观示意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不考虑空气、水)。
(3)图2中,A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一段时间后,澄清石灰水的质量增加了1.1g(假定此时试管B中的澄清石灰水还没有反应完),则理论上试管A中生成铜的质量为 g。
【答案】(1)二氧化氮/NO2 收集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2)
(3)C+2CuOCO2↑+2Cu
(4)3.2
【解析】(1)步骤1:利用图1装置加热硝酸铜饱和溶液制备氧化铜产生二氧化氮气体,观察到试管中有红棕色的有毒气体产生,该气体是二氧化氮,据此推测气囊的作用是收集气体,防止污染空气;(2)气囊收集气体是氧气和二氧化氮,粒子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3)氧化铜粉末和木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CuOCO2↑+2Cu;(4)澄清石灰水的质量增加了1.1g(假定此时试管B中的澄清石灰水还没有反应完),即说明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g,设生成铜的质量为x
,x=3.2g,
答:则理论上试管A中生成铜的质量为3.2g。
17.(8分)课外活动小组完成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1)图1中仪器B的名称是 。
(2)①实验室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 ,组装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需选择图1中的 仪器(填字母)。
②若用H装置收集二氧化碳,请在H中将导管补画完整。
(3)如图2所示,将实验制得的二氧化碳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且不与CO2发生反应。酒精喷灯提供了高温的条件。
①当观察到C处 (填现象)时,则知道B中发生了反应。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F处产生的尾气还需要处理,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去,原因是 。
【答案】(1)试管
(2)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ABDE
(3)黑色固体变红色 尾气含有的CO是有毒气体
【解析】(1)仪器B的名称是试管;(2)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
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应选择固液不加热型装置,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需选择的仪器有ABED;若用H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应从长管端口进气直接到达集气瓶底部,故H装置应为 ;(3)①碳在高温条件下可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黑色固体会变红,通过固体颜色的变化可以证明有一氧化碳通入,从而证明B中发生了反应,产生了一氧化碳;B中反应的方程式为;
②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
18.(10分)2022年1月,世界气象组织公布:2020年全球CO2含量创人类历史新高,2021年仍在上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捕集CO2并将其资源化利用,正成为控制排放的有效措施。图1是其中的一种吸收CO2的方法流程图,图2是捕集室内温度对CO2转化率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煅烧炉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温度对CO2的转化率影响较大,由图2可知,捕集室内温度应控制在 ℃为宜。
(3)“催化Ⅰ室”生成CO和H2O,该反应中充当还原剂的物质(即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
(4)乙烯(C2H4)是“催化Ⅱ室”的生成物之一,写出一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乙烯和水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捕集二氧化碳用的氧化钙,如果用草酸钙CaC2O4分解制取,则捕集效果更佳。草酸钙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O4CaO+CO2↑+X↑,X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生成的CaO比石灰石分解制得的CaO更加疏松多孔,原因是 ;疏松多孔的CaO捕集CO2的效果更好,主要原因是 。
(6)对该成果的评价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该成果有助于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B.该成果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CO2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催化剂对转化过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答案】(1)CaCO3CaO+CO2↑
(2)650
(3)H2/氢气
(4)2CO+4H2C2H4+2H2O
(5)CO CaC2O4分解过程中能产生更多的气体 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
(6)ABC
【解析】(1)根据流程图可知,煅烧炉内反应是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2)根据图2可知,温度对CO2的转化率影响较大,由图2可知,捕集室内温度应控制在650℃为宜;(3)根据流程图可知,“催化Ⅰ室”生成CO和H2O,该反应中氢气得到了氧生成了水,充当还原剂的物质(即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氢气(H2);(4)一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乙烯和水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4H2C2H4+2H2O;(5)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Ca、C、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2、4,反应后Ca、C、O、H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1、3,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所以X的化学式为CO;该反应生成的CaO比石灰石分解制得的CaO更加疏松多孔,原因是CaC2O4分解过程中能产生更多的气体;疏松多孔的CaO捕集CO2的效果更好,主要原因是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6)A、该成果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有助于缓解全球温室效应,正确;B、该成果最终可得到汽油,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正确;C、通常条件下催化室中化学反应不能进行,加入催化剂后,反应能进行,说明CO2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催化剂对转化过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故选ABC。
19.(10分)广式糖水深受喜爱,用水和蔗糖搭配不同食材可制作出各式可口的糖水。同学们决定对水和蔗糖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
探究一:水的组成
(1)如图实验结束时,注射器I、II中活塞分别停留在 mL、12mL刻度线处。拔出注射器、检验所得气体。
(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可知水是由 组成。
探究二:蔗糖的组成
(3)小明将蔗糖置于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得出“蔗糖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结论。小欣认为该方案不严谨,其理由是 。
(4)小欣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尽装置A内的空气,目的是 。
②关闭弹簧夹,加强热使蔗糖分解。停止实验,观察到A中残留有黑色固体,试管B中有 出现,经检验证明蔗糖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③小欣猜测A中残留黑色固体可能是碳,并继续用上图装置对黑色固体进行探究,但需把通入氮气改为通入 ,并往试管B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点燃酒精灯,观察到A中现象为 ,B中现象为 ,证明该黑色固体是碳。由此可知,蔗糖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答案】(1)6
(2) 氢元素、氧元素
(3)蔗糖燃烧有氧气参与,氧气能提供氧元素
(4)①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对测定蔗糖中氧元素的干扰,影响实验结果 ②水珠 ③氧气/O2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探究一:(1)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实验结束时发现注射器II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是氢气,活塞停留在12mL刻度线处;则注射器一中活塞停留在刻度线6mL处。(2)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电解水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探究二:(3) 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蔗糖燃烧有氧气参与,氧气能提供氧元素。(4)①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对测定蔗糖中氧元素的干扰,影响实验结果。②观察到小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反应生成了水,进一步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③为了研究A中残留固体是不是碳,可以将通入氮气改为通入氧气,使氧气和碳单质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中碳单质和氧气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中加入了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B中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0.(8分)食醋的某些性质与盐酸相似,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食醋的化学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查阅资料可知:
①盐酸显酸性,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②盐酸能与含碳酸根离子的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③盐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产氢气。
限选试剂:紫色石蕊溶液,碳酸钙粉末,镁条。
预测 预测的依据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①食醋显酸性 取少量食醋于试管中,滴加 , 如果观察到 ,则预测成立。
②食醋能与碳酸钙反应 取少量 加入试管中,滴入少量食醋, 如果观察到 ,则预测成立。
③食醋能够与 反应 镁是活泼金属 取少量 加入试管中,滴入少量食醋, 如果观察到 ,则预测成立。
【答案】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碳酸钙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碳酸钙粉末 有气泡产生 镁条
镁条 有气泡产生
【解析】①根据资料:盐酸显酸性,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预测食醋显酸性,因取少量食醋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如果观察到溶液变红色,则预测成立;②根据资料:盐酸能与含碳酸根离子的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预测食醋能与碳酸钙反应,预测依据是碳酸钙中含有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在溶液中会出现气泡,所以取少量碳酸钙粉末加入试管中,滴入少量食醋,如果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预测成立;③根据资料:盐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产氢气。根据镁金属活动性排在氢之前的活泼金属,预测食醋能够与镁条反应,取少量镁条加入试管中,滴入少量食醋,如果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预测成立。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模拟卷(成都专用人教版1-8单元)(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3-2024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二(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