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模拟卷(成都专用人教版1-8单元)(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九年级化学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成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关于成都“非遗”制作工艺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郫县豆瓣酱 B.青神竹编
C.蜀绣工艺 D.成都漆器
【答案】A
【详解】A、郫县豆瓣酱制作过程中发生了缓慢氧化等,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青神竹编制作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蜀绣工艺制作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成都漆器制作过程中,只是将漆涂抹在器具上,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2.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B.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C.利用风能发电 D.推进节能低碳技术研发
【答案】B
【详解】A、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大量树木的砍伐,不利于实现碳中和,该选项符合题意;
C、利用风能发电,不会有污染性物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碳中和,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推进节能低碳技术研发,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我国将发射火星探测器。以下是关于火星的部分已知信息:
①其橘红色外表是因为地表被赤铁矿覆盖;
②火星上无液态水,但有大量冰;
③火星大气的成分为二氧化碳95.3%、氮气 2.7%、氩气 1.6%、氧气和水汽 0.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 B.火星上的冰转化为液态水要放出热量
C.未来在火星上可用 CO 获取铁单质 D.蜡烛在火星大气中可以燃烧
【答案】C
【详解】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说法错误;
B、火星上的冰转化为液态水,体积要增大,需要吸收热量,说法错误;
C、未来在火星上可用 CO 获取铁单质,因为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说法正确;
D、火星大气中氧气和水汽含量为0.4%,蜡烛在火星大气中不可以燃烧,说法错误;
故选:C。
4.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的有关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B.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H2O
C.高纯度氢气可为火炬安全燃烧提供保障,实现零碳排放
D.碳纤维复合材料由碳纤维与新型树脂混合而成,是一种新型碳单质
【答案】C
【详解】A、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气与氧气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气与氧气燃烧生成水,产物完全无污染,可以实现零碳排放,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纤维复合材料由碳纤维与新型树脂混合而成,其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碳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放回滴瓶
C.加热液体 D.放置洗净的试管
【答案】D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必须是密封体系,装置中长颈漏斗没有密封,故A操作错误;
B、滴瓶中滴管专瓶专用,使用后不要清洗,故B操作错误;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斜向上,用外焰加热,故C操作错误;
D、试管清洗完毕要倒扣在试管架上,故D操作正确;
故选:D。
6.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有错误的是
A.化学与安全 B.化学与资源
①煤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查找泄漏点 ②进行液体加热实验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口不要朝向自己 ①我们应该有计划、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石能源 ②淡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中应该节约用水
C.化学与环境 D.化学与生活
①城市的公共交通改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作燃料,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②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持 ①生活中通过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②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①煤气泄漏应立即开窗通风,降低空气中可燃物的浓度,不能开灯以免发生火灾;
②进行液体加热实验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口不要朝向自己;
故选项说法均错误;
B、①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短时间内不会有补充,所以应该有计划、合理地开发和利用;
②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有些地区甚至是水资源匮乏,所以生活中应该节约用水;
故选项说法均正确;
C、①天然气与石油气完全燃烧的产物为CO2、H2O,则公交车改用天然气与石油气为燃料后,可以减少空气的污染;
②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减少空气的污染,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故选项说法均正确;
D、①硬水加热后其中的钙离子、镁离子会转化为沉淀析出,则生活中通过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②水蒸发吸热,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效果;
故选项说法均正确;
故选A。
7.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用 CO2和 CH4合成醋酸,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有机物 B.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粒子是原子
C.醋酸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无变化
【答案】A
【分析】由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CH4+CO2C2H4O2;
【详解】A、有机物一般是指含碳的化合物,无机物一般是指不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常归为无机物。该反应中反应物甲烷为有机物,二氧化碳为无机物,生成物中C2H4O2为有机物,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C、醋酸显酸性,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A。
8.航天员王亚平老师在“天宫课堂”中进行了太空泡腾片(由碳酸氢钠、酸和香料等组成)实验。下列对应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解释
A 向水膜中继续注入水,形成水球浮在空中 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B 将水溶性颜料注入,整个水球呈美丽的蓝色 分子在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C 将泡腾片放入水球,水球充满气泡并变大 发生化学变化生成CO2气体
D 靠近水球,闻到阵阵香气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太空中没有重力,向水膜中继续注入水,形成的水球会浮在空中,水还是液态,故选项说法错误;
B、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且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则向水中注入蓝色的颜料,水分子与颜料分子不断运动后,两种分子相互占据对方分子之间的间隙,则一段时间后整个水球呈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泡腾片中含有碳酸氢钠与酸,两物质溶于水后能反应产生CO2,则泡腾片溶于水后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含有香气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四处扩散,则人能在远处闻到香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9.下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氯元素、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g,微粒D中的X的值是8
B.A、B代表的微粒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为阴离子
C.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共表示四种元素
D.A、B、C、D四种粒子中,易得到电子的是A、B、C
【答案】B
【详解】A、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单位不是“g”;故选项错误;
B、A表示氟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B表示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表示氯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属于阴离子;故选项正确;
C、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共表示氟、氯、氩3种元素;故选项错误;
D、A、B、C、D四种粒子中,A表示氟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B表示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电子的是A和B,C表示氯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是稳定结构,不易得电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肾上腺素主要用于治疗心脏骤停、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等疾病,其化学式为C9H13O3N。下列有关肾上腺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含C、O、N质量之比为54:24:7 B.一个分子由25个原子构成
C.所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D.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A
【详解】A、肾上腺素(C9H13O3N)所含C、O、N质量之比为(12×9):(16×3):14=54:24:7,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分子由9+13+3+1=26个原子构成,错误;
C、所含氢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一周期,碳、氧、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错误;
D、肾上腺素是一种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一万,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故选A。
1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1燃烧而白磷2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
B.白磷1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P2O5污染空气
D.通氧气可使白磷2燃烧,升高水温可使红磷燃烧
【答案】D
【详解】A、白磷1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白磷2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空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不符合题意;
B、白磷1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C、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气球可以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散逸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通入氧气,可使白磷2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升高水温,最多只能达到100℃,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能燃烧,符合题意。
故选D。
12.下列四个图像与对应描述不相符的是
A.水通电,电解生成两种气体的体积变化
B.加热31.6g高锰酸钾,开始分解后固体质量的变化
C.等质量的三种碳酸钙分别与足量的同种稀盐酸反应时,CO2质量的变化
D.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容器内压强的变化
【答案】C
【详解】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由图可知时间相同时,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可知,每316份质量的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可生成32份质量的氧气。那么31.6g质量的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可生成3.2g的氧气。则固体的质量慢慢减小,最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1.6g-3.2g=28.4g,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等质量碳酸钙中,粉末状的表面积>颗粒状的表面积>块状的表面积,因此粉末状的碳酸钙和稀盐酸的反应时间最短,块状的反应时间最长,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放出热量,空气受热膨胀使气压升高,容器中的气压开始上升,又因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气压下降,让气体减少,所以气压降低,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B.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
C.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D.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答案】C
【详解】A、该实验中,左边试管中未加二氧化锰,右边试管中加入了二氧化锰,其它因素相同,可以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不符合题意;
B、燃着的小木条在空气中继续安静燃烧,在呼出气体中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不符合题意;
C、将石蕊溶液倒入盛有二氧化碳的瓶中,溶液变红,但是该实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还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应设计对比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符合题意;
D、该实验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且下端的滤纸条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甲烷和氢气 点燃分别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B 区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C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气体 将混合气体在空气中点燃除去
D 除去氧化钙固体中的碳酸钙 将固体混合物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点燃,分别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烧杯内壁均有水雾出现,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无法区分空气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将混合气体在空气中点燃,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不符合题意;
D、将固体混合物高温煅烧,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可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8分)。
15.(10分,化学反应表达式2分)神奇的化学变化——光合作用与燃烧反应,如图为光合作用和木柴燃烧过程中,部分物质参与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葡萄糖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光合作用及葡萄糖转化为纤维素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我们已经知道光合作用是在光照和叶绿体的作用下发生的,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能量转化的方式是 能转化为 能,而用木炭烧烤食物时利用的能量转化的方式是 能转化为 能。
(4)葡萄糖的有关描述:①纯净的葡萄糖为无色晶体,有甜味;②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③在干燥的条件下,葡萄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④葡萄糖在生物体内能够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⑤葡萄糖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⑥葡萄糖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有银镜反应;⑦淀粉水解可以生成有葡萄糖。
上述材料中属于葡萄糖的物理性质 (填序号),属于葡萄糖的化学性质是 (填序号)。
【答案】(1)纯净物 (2) 化学 (3) 太阳 化学 化学 内
(4) ①②/②① ③④⑤⑥
【详解】(1)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光合作用及葡萄糖转化为纤维素都是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作用下,在叶绿体中合成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消耗光能,产生化学能,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木炭燃烧时消耗化学能,产生内能,故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4)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所以①描述葡萄糖是无色晶体,有甜味,②描述溶解性属于葡萄糖的物理性质;
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③形容有稳定性,④葡萄糖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⑤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其他物质,⑥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其他物质,都属于葡萄糖的化学性质,⑦属于葡萄糖的制法。
16.(10分)I:西汉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写到“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描写了汉长安上林苑的巨丽之美,以后就有了“八水绕长安”的描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装置可将自然水净化。其中活性炭过滤层不能除去水中的______(填字母)。
A.色素 B.异味 C.难溶性杂质 D.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2)生活中,可采用 的方法使硬水软化,同时杀死水中的细菌。
(3)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生活中应使用“无磷洗衣粉”,这里的“磷”是指 (填“元素”、“离子”、“分子”或“原子”)。
【答案】(1)D (2)加热煮沸 (3)元素
【详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活性炭过滤层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以及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溶于水的钙镁化合物,故选D;
(2)天然水加热煮沸时,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水的硬度降低。生活中,可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软化,同时杀死水中的细菌;
(3)这里的“磷”不是以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磷”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是指元素。
II.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2023年“世界水日”主题为“Accelerating Change”(加速变革)。
(1)联系实际,列举一项你在生活中采取的节水措施 ;
(2)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下面是几个与水有关的实验:
①实验A:电解水实验中试管2里产生的气体是 ;实验时水中加入硫酸钠的作用是 。
②实验B:铁丝燃烧前预先在瓶中加入少量的水,其目的是 ;铁燃烧的现象为 。
③实验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
【答案】(1)用洗脸水冲厕所 (2)煮沸 (3) 氧气 降温,防止熔化物炸裂集气瓶 加热白磷,使其温度达到燃点
【分析】(1)节约用水就是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可以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改变用水习惯等实现,节水措施:用洗脸水冲厕所;
(2)日常生活中可采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①试管2连接的是正极产生的是氧气;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四氧化三铁,熔化的四氧化三体掉落会炸裂集气瓶,放水的目的是:降温,防止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③铜片上白磷燃烧起来还需要温度达到白磷燃点,所以热水的作用是:加热白磷,使其温度达到燃点;
17.(10分,计算题5分)针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发生改变,化学小组的四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设计并进行实验】甲、乙、丙三人分别设计了如图A、B、C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他们在实验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表达与交流】
(1)B实验是将红热的玻璃管接触白磷使其燃烧。整个实验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是先膨胀后缩小,其原因是 。
(2)C实验中用注射器注入少量稀盐酸于锥形瓶时,看到的现象是 。
【实验结论】
(3)甲认为:在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发生改变。乙、丙认为:在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你认为 的结论正确。
【拓展延伸】
(4)丁进行了如图D所示的实验,来证明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你认为丁的设计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其理由是 。
(5)取50.0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共收集到3.2g氧气。计算:已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多少g?
【答案】(1)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气球会变鼓,当反应结束瓶内氧气被消耗,压强小于外界压强,所以气球会变瘪 (2)产生气泡,天平平衡
(3)乙、丙 (4) 不合理 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详解】(1)图B中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气球会变鼓,当反应结束瓶内氧气被消耗,压强小于外界压强,所以气球会变瘪;
(2)用注射器注入少量稀盐酸于锥形瓶时,盐酸会与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氯化钙,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大理石逐渐溶解,有气泡冒出,故填:大理石逐渐溶解,有气泡冒出,天平平衡;
(3)从原子角度来认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不变,故乙、丙的的结论正确;
(4)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氯化钠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其设计不合理,故填:不合理、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5)解:设已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
答:已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8.2g。
18.(12分)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 。
(2)已知过氧化钠粉末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则用此法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标号)。
(3)G装置可用作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此时气体应从 (填a或b)口进入,此装置验满氧气的方法是 ;
(4)若实验室用C装置来制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下图甲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5)下图乙装置中,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 (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由此现象可知二氧化碳具有 的物理性质,此棉球变色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答案】 (1) 锥形瓶 (2) B、D (填字母标号) (3) a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满 (4) CaCO3+2HCl = CaCl2+H2O+CO2↑ 隔绝二氧化碳与水,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无 (5) ④ (填序号) 密度比空气大 CO2+H2O = H2CO3
【详解】(1)图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为:锥形瓶;
(2)过氧化钠粉末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物是专题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适合选择固液混合常温型发生装置B;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应选择D;
(3)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G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a口进入,此装置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满;
(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aCO3 + HCl → CaCl2 + H2O + CO2;要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只能用排水法,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从而测二氧化碳的体积,为隔绝二氧化碳与水,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所以要在水的上方放一层植物油。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不会溶解在水中,所以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5)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④比①先变红,通过此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碳酸(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O2 + H2O→H2CO3),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19.(16分)I:“富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可用于航天、医疗、炼钢等。某化学小组欲混制“富氧空气”并开展相关探究。
实验一:混制“富氧空气”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制取的氧气及一定体积纯氮气混合制100mL“富氧空气”。
实验二: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装置如图(集气瓶中“富氧空气”体积为100mL,底部留有少量水,燃烧匙内红磷足量)。操作如下:
①往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80mL:
②用电点火装置点燃红磷,充分反应:
③打开止水夹,最终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38mL。
回答下列问题:
(2)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
(3)气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
(4)若操作③量筒读数时俯视,则测得氧气的含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实验三:研究“富氧空气”的应用
通过重油、褐煤在氧气含量不同的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得到有关数据如下图:
(5)结合图1,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与燃烧产生的温度的关系 。
(6)结合图2,简述减少燃料燃烧尾气污染的措施 。
实验四: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再探究
(7)小组同学想探究用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测定氧气含量方法的优劣。他们用足量的蜡烛、红磷和白磷分别在相同体积与状态的空气中燃烧,用氧气探测器测定容器中剩余氧气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三个实验效果最好的是蜡烛,因为它反应速率最快
B.三个实验效果最好的是红磷,因为它消耗氧气最彻底
C.三种物质中,白磷能在更低浓度的氧气中燃烧
D.若用这三种物质做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高
II.“制氧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保健、急救、大型化工生产等都需要制氧,使用时通过试剂发生反应产生氧气,某兴趣小组对便携式家用制氧机开展探究。
1.定性探究反应原理
(1)该制氧机中有一包过碳酸钠粉末和一包二氧化锰,向盛有过碳酸钠的烧杯中加入水,观察到产生气泡非常缓慢,向其中放入二氧化锰,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检验该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
(2)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在常温下也可以快速制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从便于携带的角度分析。上述两组药剂中 更适合用作制氧机中的制氧剂。
2.定量探究实际制氧效率
【资料】理论上生成150mL氧气,分别需要6%的过氧化氢溶液7.6mL,过碳酸钠1.4g。
(4)小组同学取上述两种药品分别加入0.2g二氧化锰进行对比实验,比较过氧化氢溶液和过碳酸钠制取氧气的效率。测得数据如下图(20min后几乎不产生氧气)请分析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的依据是 。
3.探究反应的装置
(5)化学制氧机内缸如下图。为保证制氧的效果稳定,制氧机反应仓的加水量在夏季比冬季的高,原因是 。
(6)实验室根据上述化学制氧机原理示意图组装制取氧气的装置,除A-D仪器外,还需补充的仪器是 。
(7)小组同学利用饮料瓶、吸管、输液管等日常用品设计并制作了简易制氧机,如下图。他们想为鱼缸中的鱼供氧,能达到目的的是 (填“甲”或“乙”)。
【答案】I.(1)2KMnO4 K2MnO4+MnO2+O2↑ (2)42% (3)缓冲气压,防止瓶塞在气体受热膨胀时被冲开 (4)偏小 (5)氧气含量越高,燃烧产生的温度越高 (6)增大氧气的含量 (7)C
II.(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置内,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
(3)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 (4)20min内,生成氧气的量比过氧化氢多 (5)夏季温度高,反应速率快,多加水,可减缓生成氧气的速率 (6)水槽 (7) 甲
【详解】I.(1)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 ;
(2)根据题意,红磷燃烧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为80mL-38mL=42mL,则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3)气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缓冲气压,防止瓶塞在气体受热膨胀时被冲开;
(4)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操作③量筒读数时俯视,读数偏大,则导致流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偏小,最终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偏小;
(5)结合图1,说明氧气含量越高,燃烧产生的温度越高;
(6)结合图2,氧气含量越高,产生的烟气越少,则减少燃料燃烧尾气污染的措施是增大氧气的含量,故答案为:增大氧气的含量;
(7)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效果最好的应该是最终状态氧气剩余量最少的,由图可知,蜡烛燃烧消耗的氧气量少,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效果差,白磷消耗氧气更彻底,因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效果最好的是白磷,故错误;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效果最好的应该是最终状态氧气剩余量最少的,由图可知,蜡烛燃烧消耗的氧气量少,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效果差,白磷消耗氧气更彻底,因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效果最好的是白磷,故错误;
C、由图可知,白磷能在更低浓度的氧气中燃烧,故正确;
D、若用这三种物质做实验,反应有仍有部分氧气剩余,则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故错误;
故选C。
II.(1)检验该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置内,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从便于携带的角度分析,过碳酸钠是固体,而过氧化氢是液体,所以上述两组药剂中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更适合用作制氧机中的制氧剂;
(4)测得数据如下图(20min后几乎不产生氧气),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的依据是:20min内,生成氧气的量比过氧化氢多;
(5)为保证制氧的效果稳定,制氧机反应仓的加水量在夏季比冬季的高,是因为夏季温度高,反应速率快,多加水,可减缓生成氧气的速率;
(6)实验室根据上述化学制氧机原理示意图组装制取氧气的装置,除A-D仪器外,还需补充的仪器是水槽;
(7)他们想为鱼缸中的鱼供氧,能达到目的的是甲,因为甲装置产生的氧气能通过导管进入水中,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乙装置产生的氧气无法进入水中。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九年级化学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上册全部+下册第八单元(人教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l-35.5 K-39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成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关于成都“非遗”制作工艺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郫县豆瓣酱 B.青神竹编
C.蜀绣工艺 D.成都漆器
2.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B.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C.利用风能发电 D.推进节能低碳技术研发
3.我国将发射火星探测器。以下是关于火星的部分已知信息:
①其橘红色外表是因为地表被赤铁矿覆盖;
②火星上无液态水,但有大量冰;
③火星大气的成分为二氧化碳95.3%、氮气 2.7%、氩气 1.6%、氧气和水汽 0.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 B.火星上的冰转化为液态水要放出热量
C.未来在火星上可用 CO 获取铁单质 D.蜡烛在火星大气中可以燃烧
4.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的有关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B.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H2O
C.高纯度氢气可为火炬安全燃烧提供保障,实现零碳排放
D.碳纤维复合材料由碳纤维与新型树脂混合而成,是一种新型碳单质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放回滴瓶
C.加热液体 D.放置洗净的试管
6.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有错误的是
A.化学与安全 B.化学与资源
①煤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查找泄漏点 ②进行液体加热实验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口不要朝向自己 ①我们应该有计划、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石能源 ②淡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中应该节约用水
C.化学与环境 D.化学与生活
①城市的公共交通改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作燃料,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②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持 ①生活中通过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②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7.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用 CO2和 CH4合成醋酸,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有机物 B.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粒子是原子
C.醋酸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无变化
8.航天员王亚平老师在“天宫课堂”中进行了太空泡腾片(由碳酸氢钠、酸和香料等组成)实验。下列对应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解释
A 向水膜中继续注入水,形成水球浮在空中 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B 将水溶性颜料注入,整个水球呈美丽的蓝色 分子在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C 将泡腾片放入水球,水球充满气泡并变大 发生化学变化生成CO2气体
D 靠近水球,闻到阵阵香气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9.下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氯元素、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g,微粒D中的X的值是8
B.A、B代表的微粒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为阴离子
C.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共表示四种元素
D.A、B、C、D四种粒子中,易得到电子的是A、B、C
10.肾上腺素主要用于治疗心脏骤停、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等疾病,其化学式为C9H13O3N。下列有关肾上腺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含C、O、N质量之比为54:24:7 B.一个分子由25个原子构成
C.所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D.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1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1燃烧而白磷2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
B.白磷1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P2O5污染空气
D.通氧气可使白磷2燃烧,升高水温可使红磷燃烧
12.下列四个图像与对应描述不相符的是
A.水通电,电解生成两种气体的体积变化
B.加热31.6g高锰酸钾,开始分解后固体质量的变化
C.等质量的三种碳酸钙分别与足量的同种稀盐酸反应时,CO2质量变化
D.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容器内压强的变化
1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B.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
C.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D.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1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甲烷和氢气 点燃分别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B 区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C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气体 将混合气体在空气中点燃除去
D 除去氧化钙固体中的碳酸钙 将固体混合物高温煅烧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8分)。
15.(10分,化学反应表达式2分)神奇的化学变化——光合作用与燃烧反应,如图为光合作用和木柴燃烧过程中,部分物质参与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葡萄糖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光合作用及葡萄糖转化为纤维素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我们已经知道光合作用是在光照和叶绿体的作用下发生的,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能量转化的方式是 能转化为 能,而用木炭烧烤食物时利用的能量转化的方式是 能转化为 能。
(4)葡萄糖的有关描述:①纯净的葡萄糖为无色晶体,有甜味;②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③在干燥的条件下,葡萄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④葡萄糖在生物体内能够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⑤葡萄糖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⑥葡萄糖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有银镜反应;⑦淀粉水解可以生成有葡萄糖。
上述材料中属于葡萄糖的物理性质 (填序号),属于葡萄糖的化学性质是 (填序号)。
16.(10分)I:西汉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写到“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描写了汉长安上林苑的巨丽之美,以后就有了“八水绕长安”的描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装置可将自然水净化。其中活性炭过滤层不能除去水中的______(填字母)。
A.色素 B.异味 C.难溶性杂质 D.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2)生活中,可采用 的方法使硬水软化,同时杀死水中的细菌。
(3)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生活中应使用“无磷洗衣粉”,这里的“磷”是指 (填“元素”、“离子”、“分子”或“原子”)。
II.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2023年“世界水日”主题为“Accelerating Change”(加速变革)。
(1)联系实际,列举一项你在生活中采取的节水措施 ;
(2)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下面是几个与水有关的实验:
①实验A:电解水实验中试管2里产生的气体是 ;实验时水中加入硫酸钠的作用是 。
②实验B:铁丝燃烧前预先在瓶中加入少量的水,其目的是 ;铁燃烧的现象为 。
③实验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
17.(10分,计算题5分)针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发生改变,化学小组的四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设计并进行实验】甲、乙、丙三人分别设计了如图A、B、C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他们在实验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表达与交流】
(1)B实验是将红热的玻璃管接触白磷使其燃烧。整个实验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是先膨胀后缩小,其原因是 。
(2)C实验中用注射器注入少量稀盐酸于锥形瓶时,看到的现象是 。
【实验结论】
(3)甲认为:在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发生改变。乙、丙认为:在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你认为 的结论正确。
【拓展延伸】
(4)丁进行了如图D所示的实验,来证明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你认为丁的设计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其理由是 。
(5)取50.0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共收集到3.2g氧气。计算:已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多少g?
18.(12分)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 。
(2)已知过氧化钠粉末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则用此法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标号)。
(3)G装置可用作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此时气体应从 (填a或b)口进入,此装置验满氧气的方法是 ;
(4)若实验室用C装置来制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下图甲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5)下图乙装置中,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 (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由此现象可知二氧化碳具有 的物理性质,此棉球变色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9.(16分)I:“富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可用于航天、医疗、炼钢等。某化学小组欲混制“富氧空气”并开展相关探究。
实验一:混制“富氧空气”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制取的氧气及一定体积纯氮气混合制100mL“富氧空气”。
实验二: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装置如图(集气瓶中“富氧空气”体积为100mL,底部留有少量水,燃烧匙内红磷足量)。操作如下:
①往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80mL:
②用电点火装置点燃红磷,充分反应:
③打开止水夹,最终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38mL。
回答下列问题:
(2)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
(3)气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
(4)若操作③量筒读数时俯视,则测得氧气的含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实验三:研究“富氧空气”的应用
通过重油、褐煤在氧气含量不同的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得到有关数据如下图:
(5)结合图1,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与燃烧产生的温度的关系 。
(6)结合图2,简述减少燃料燃烧尾气污染的措施 。
实验四: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再探究
(7)小组同学想探究用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测定氧气含量方法的优劣。他们用足量的蜡烛、红磷和白磷分别在相同体积与状态的空气中燃烧,用氧气探测器测定容器中剩余氧气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三个实验效果最好的是蜡烛,因为它反应速率最快
B.三个实验效果最好的是红磷,因为它消耗氧气最彻底
C.三种物质中,白磷能在更低浓度的氧气中燃烧
D.若用这三种物质做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高
II.“制氧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保健、急救、大型化工生产等都需要制氧,使用时通过试剂发生反应产生氧气,某兴趣小组对便携式家用制氧机开展探究。
1.定性探究反应原理
(1)该制氧机中有一包过碳酸钠粉末和一包二氧化锰,向盛有过碳酸钠的烧杯中加入水,观察到产生气泡非常缓慢,向其中放入二氧化锰,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检验该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
(2)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在常温下也可以快速制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从便于携带的角度分析。上述两组药剂中 更适合用作制氧机中的制氧剂。
2.定量探究实际制氧效率
【资料】理论上生成150mL氧气,分别需要6%的过氧化氢溶液7.6mL,过碳酸钠1.4g。
(4)小组同学取上述两种药品分别加入0.2g二氧化锰进行对比实验,比较过氧化氢溶液和过碳酸钠制取氧气的效率。测得数据如下图(20min后几乎不产生氧气)请分析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的依据是 。
3.探究反应的装置
(5)化学制氧机内缸如下图。为保证制氧的效果稳定,制氧机反应仓的加水量在夏季比冬季的高,原因是 。
(6)实验室根据上述化学制氧机原理示意图组装制取氧气的装置,除A-D仪器外,还需补充的仪器是 。
(7)小组同学利用饮料瓶、吸管、输液管等日常用品设计并制作了简易制氧机,如下图。他们想为鱼缸中的鱼供氧,能达到目的的是 (填“甲”或“乙”)。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3 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九年级化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C C D A A A B A D C C D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58分。
16.(10分,化学反应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
(1)纯净物 (2) 化学 (3) 太阳 化学 化学 内
(4) ①②/②① ③④⑤⑥
17.(10分,每空1分)I:(1)D (2)加热煮沸 (3)元素
II.(1)用洗脸水冲厕所 (2)煮沸 (3) 氧气 降温,防止熔化物炸裂集气瓶 加热白磷,使其温度达到燃点
18.(10分,每空1分,计算题5分)
(1)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气球会变鼓,当反应结束瓶内氧气被消耗,压强小于外界压强,所以气球会变瘪 (2)产生气泡,天平平衡
(3)乙、丙 (4) 不合理 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5)解:设已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
答:已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8.2g。
19.(12分,化学反应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
(1) 锥形瓶 (2) B、D (填字母标号) (3) a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满 (4) CaCO3+2HCl = CaCl2+H2O+CO2↑ 隔绝二氧化碳与水,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无 (5) ④ (填序号) 密度比空气大 CO2+H2O = H2CO3
20.(16分,化学反应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
I.(1)2KMnO4 K2MnO4+MnO2+O2↑ (2)42% (3)缓冲气压,防止瓶塞在气体受热膨胀时被冲开 (4)偏小 (5)氧气含量越高,燃烧产生的温度越高 (6)增大氧气的含量 (7)C
II.(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置内,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
(3)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 (4)20min内,生成氧气的量比过氧化氢多 (5)夏季温度高,反应速率快,多加水,可减缓生成氧气的速率 (6)水槽 (7) 甲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模拟卷02(上海专用沪教版·上海第一学期全部)(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3-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模拟卷(广州专用人教版1-8单元)(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