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九年级化学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册全部(沪教上海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u -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题,共20分)
1~14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4分。15~17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得1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
1.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
A. 木已成舟 B. 火上浇油 C. 量体裁衣 D. 滴水成冰
【答案】B
【详解】A、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火上浇油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量体裁衣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 下列清洁用品中,碱性最强的是
A. 洁厕灵pH=1 B. 油烟净pH=13 C. 肥皂水pH=10 D. 牙膏pH=8
【答案】B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厕所清洁剂pH=1,小于7,显酸性。
B、油烟净pH=13,大于7,显碱性。
C、肥皂pH=10,大于7,显碱性。
D、牙膏的pH=8,大于7,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油烟净的pH最大,碱性最强。
故选B。
3. 奶制品、豆类和虾皮等含有丰富的钙,是常见的补钙食物。“补钙”是指“钙”
A. 元素 B. 单质 C. 分子 D. 原子
【答案】A
【详解】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补钙”是指“钙”元素。
故选A。
4. 野炊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A. 可以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B. 散热的速率快
C. 木柴是可燃物 D. 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
【答案】D
【详解】把木柴架空一些,能增大可燃物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故选D。
5. 国内首条氢能源中运量公交线路在临港投入运营。下列说法正确是
A. 氢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氢气不能燃烧
C. 氢元素符号是H D. 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元素组成
【答案】C
【详解】A、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不属于金属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能燃烧,故B不符合题意;
C、氢元素符号是H,故C符合题意;
D、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与单质属于重叠关系
B. 单质与游离态属于并列关系
C. 混合物与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D.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答案】D
【详解】A. 纯净物分为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与单质没有重叠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B. 单质一定是游离态,但游离态不一定是是单质,单质与游离态不属于并列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C. 混合物包含溶液,混合物的范围比溶液的范围更大,故为包含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D. 化合物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氧化物是只有两种,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故符合题意;
故选D
7. 对物质的量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指物质的质量 B.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C. 摩尔质量等于物质的量 D. 摩尔是国际物理量之一
【答案】B
【详解】A、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如分子,原子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比,不是指物质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选项说法正确;
C、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不等于物质的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物质的量是国际物理量之一,摩尔是国际物理量的单位之一,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8. 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KXMO3则M元素的化合价为
A. 3-X B. +(3-X) C. +(6-X) D. 6-X
【答案】C
【详解】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总和等于0。KXMO3中钾为+1价,氧为-2价,设M化合价为y,则有:,y=+(6-x)。C正确。
故选C。
9. 对于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式相同 B. 式量相等
C. 性质相同 D. 属于单质
【答案】D
【详解】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化学式不同,式量不相等,性质不完全相同。故选D。
【点睛】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10. 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来制得生石灰,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不变),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A. 生成CO2的体积 B. 生成CaO的质量
C. 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D.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C
【详解】A、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开始时固体中不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体积应从零开始,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开始时固体中不含氧化钙,氧化钙的质量应从零开始,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高温煅烧石灰石,碳酸钙达到分解所需温度反应才能发生,反应开始后,碳酸钙的质量减少,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固体总质量减少,杂质不参加反应,质量不变,所以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当碳酸钙完全分解后,其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C选项符合题意;
D、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前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48%,反应后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8.6%,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分类正确的是
A. 单质:冰、铁、碳 B. 氧化物:生石灰、干冰、石墨
C. 溶液:矿泉水、石灰水、蒸馏水 D. 晶体:胆矾、氯化钠、硝酸钾
【答案】D
【详解】A、冰属于化合物,铁、碳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名,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生石灰、干冰属于氧化物,石墨是碳单质,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C、矿泉水、石灰水属于溶液,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D、胆矾、氯化钠、硝酸钾都属于晶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取等质量的下列条件下的Ca(OH)2溶液,吸收CO2最多的是
A. 10 ℃的不饱和溶液 B. 10 ℃的饱和溶液
C. 30 ℃的不饱和溶液 D. 30 ℃的饱和溶液
【答案】B
【分析】从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比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高。
【详解】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等质量10℃的饱和溶液比30℃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多;同一温度下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大,故等质量的上述溶液中,10℃的饱和溶液所含氢氧化钙的质量最多,吸收CO2最多。故选B。
13. 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 除去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足量红热的木炭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烧的小木条靠近气体,观察火焰
C. 证明溶剂能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相同条件下,将硝酸钾分别加入水和酒精中比较
D. 判断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观察液体颜色
【答案】C
【详解】A、将气体通过足量红热的木炭,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B、氮气与二氧化碳均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烧的小木条靠近气体,燃烧的小木条会熄灭,即将燃烧的小木条靠近气体,观察火焰不能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选项错误;
C、相同条件下,将硝酸钾分别加入水和酒精中比较,在水中硝酸钾能够完全溶解,则酒精中硝酸钾几乎不溶解,说明溶剂能影响物质的溶解性,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酚酞试液遇到酸性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性溶液变红色,选项错误,故选C。
14. 如图是与肼有关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I和Ⅱ都是分解反应
B. 反应I和Ⅱ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 反应I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D. 反应Ⅱ中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D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反应I和II都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均为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I和II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I中反应物是化合物,元素化合价不为零,生成物均为单质,元素化合价为零,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II中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5~17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得1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
15.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法
A 除去N2中的O2 通过灼热的铜
B 除去Cu粉中混有氧化铜 通入足量氧气,加热
C 鉴别H2和CO 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D 鉴别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 滴加石蕊试液观察颜色
A. A B. B C. C D. D
【答案】AD
【详解】A、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Cu粉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气燃烧生成水,发出淡蓝色火焰,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发出蓝色火焰,不能通过火焰颜色区分,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稀盐酸、碳酸钠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蓝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D。
16. 以石灰石为原料进行实验(杂质不发生反应),过程如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固体M 的质量小于石灰石的质量 B. 步骤 II 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C. 溶液 X 能使酚酞变红 D. 步骤 III 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答案】AC
【详解】A、石灰石中主要成分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固体M 的质量小于石灰石的质量,正确;
B、固体M中含有氧化钙,氧化钙和水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C、溶液X含有氢氧化钙,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正确;
D、步骤 III 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溶液X中含有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能是升温,使氢氧化钙析出,形成悬浊液,错误;
故选AC。
17. 将 8 克固体粉末进行如下实验:
对于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A. 原固体是纯净物 B. 溶液 I 一定是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C. 剩余的 2g 固体一定是纯净物 D. 溶液 II 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B
【详解】A、将8克固体粉末投入1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4克固体,说明10克水中最多溶解4g可溶性物质,再将这4克固体投入1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2克固体,说明有2g固体物质不溶于水,即原物质是混合物,选项A错误;
B、溶液 I 中还有4g固体没有溶解,这4g固体加入10g水又能溶解2g固体,说明溶液I 一定是某种物质饱和溶液,选项B正确;
C、剩余的 2g 固体是不溶性物质,但不一定是纯净物,选项C错误;
D、溶液 II 中还有2g固体未溶解,溶液可能是这未溶解的物质的饱和溶液,所以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选项D错误。
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填空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共30分)
18. (7分)学好化学,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1)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有害气体,原因是活性炭具有_______性。
(2)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会发生反应,X气体有毒,X化学式为______。
(3)过氧乙酸(C2H4O3)也是常见消毒剂,其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7.6g过氧乙酸中约含_______个碳原子。
(4)氮化镓(GaN)充电器有体积小、效率高、更安全等优势。
①氮化镓(GaN)在1050℃下会分解为金属镓(Ga)和氮气,N2中2的意义是_______。
②常温下,氮气会很缓慢地与氢气反应,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方框中“?”处缺少的微粒的化学符号是______。
【答案】(1)吸附 (2)Cl2
(3) ①. 氧元素 ②. 4:3 ③. 1.204×1023
(4) ①. 1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 ②.
【解析】
(1)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有害气体,原因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填吸附。
(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2个氢原子、3个氯原子、1个钠原子和1个氧原子,反应后出现了2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1个钠原子和1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尚缺的2个氯原子存在于X中,则X的化学式为Cl2,故填Cl2。
(3)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4):(16×3)=6:1:12,则过氧乙酸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氧元素,故填氧元素;
由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中,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原子数目比,为4:3,故填4:3;
过氧乙酸的摩尔质量为76g/mol,1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则7.6g过氧乙酸中约含碳原子的数目=×2×6.02×1023= 1.204×1023,故填1.204×1023。
(4)①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含某种原子的数目,即N2中2的意义是1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故填1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
②常温下,氮气会很缓慢地与氢气反应,反应时,1个氮分子被分成2个氮原子,同时1个氢分子被分成2个氢原子,3个氢分子被分成6个氢原子,所以方框中“?”处缺少的微粒是6个氢原子,故方框的微粒应画为。
19. (7分)KNO3常用于制造烟火、火柴、肥料等。现有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样品,为了研究混合物中KNO3的提纯方法,设计两种方案进行对比。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溶解度 水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______。
(2)室温下,在10g水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发现有部分固体剩余,可通过______方法使其继续溶解。
【方案一】
(3)10℃,50g水中最多溶解______gKNO3。
(4)固体a称重约为65g,则烧杯②中NaCl溶液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方案二】
(5)根据KNO3的溶解度,可以判断固体b中KNO3质量______65g(选填“>”、“<”或“=”)。
(6)固体b的成分是______。
A. KNO3 B. NaCl
C. KNO3和NaCl D. 无法确定
【实验反思】
(7)通过上述实验对比,可知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提纯KNO3的最好方法是______。
【答案】(1)硝酸钾 (2)升温或加入水
(3)10.6 (4)不饱和
(5)< (6)C
(7)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解析】
(1)根据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KNO3;
(2)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室温下,在10g水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发现有部分固体剩余,可通过升温或加入水方法使其继续溶解;
(3)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1.2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1.2g KNO3,所以1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KNO310.6g;
(4)在1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0.6g硝酸钾;固体a称重约为65g,假设65g全部是硝酸钾,烧杯溶质有氯化钠和硝酸钾,故烧杯中溶解的NaCl质量小于80g-65g=15g,10℃时,10℃时,NaCl的溶解度为35.8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5.8g NaCl,所以1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NaCl 17.9g,所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5)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 KNO3,所以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KNO315.8g,故烧杯中溶解了KNO315.8g,蒸发水,在80℃时,KNO3的溶解度为167g,则10g水中能溶解KNO316.7g;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 NaCl,所以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NaCl18g,同理80℃时,NaCl的溶解度为38.4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8.4g NaCl,所以8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NaCl3.84g,过滤后b的质量为80g-16.7g-3.84g=59.46g,则固体b中KNO3的质量小于65g;
(6)根据上述分析可知,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 KNO3,所以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KNO315.8g,故烧杯中溶解了KNO315.8g,蒸发水,在80℃时,KNO3的溶解度为167g,则10g水中能溶解KNO316.7g;根据[方案一]推出氯化钠质量为:80g-65g-10.6g=4.4g,80℃时,NaCl的溶解度为38.4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8.4g NaCl,所以8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NaCl3.84g,所以固体b的成分是KNO3和NaCl,故选C;
(7)分析表中数据可知,KNO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提纯KNO3的最好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20. (9分)利用如图装置探究一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I:关闭K2打开K1,缓缓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再关闭K1;
步骤II:点燃装置B、D两处的酒精灯;
步骤III:打开K2,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
步骤IV:待装置B玻璃管中固体全部变色时,停止加热;
步骤V:……
(1)步骤V的相关操作是______。
(2)能够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D处的酒精灯作用是______。
(4)装置A、C两处都盛放澄清的石灰水,其作用分别是证明一氧化碳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______。
(5)实验过程中,若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完全反应得到0.2 mol铜,求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是多少?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答案】 (1) 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却为止(或关闭K2打开K1通入氮气至玻璃管冷却为止)
(2)玻璃管中固体从黑色变成了红色
(3)D处的酒精灯作用是使尾气中的CO燃烧,防止污染空气。
(4)证明一氧化碳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验证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产物二氧化碳;
(5)设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
答:参加反应氧化铜的物质的量是0.2mol。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详解】(1)待装置B玻璃管中固体全部变色时,停止加热;为防止还原出来的铜被氧化,要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却为止(或关闭K2打开K1通入氮气至玻璃管冷却为止),故填: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却为止(或关闭K2打开K1通入氮气至玻璃管冷却为止);
(2)玻璃管中固体从黑色变成了红色,就可以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玻璃管中固体从黑色变成了红色;
(3)D处的酒精灯作用是使尾气中的CO燃烧,防止污染空气。
(4)装置A处盛放澄清的石灰水,作用是证明一氧化碳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装置C处的盛放澄清的石灰水是为了验证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产物二氧化碳,故填:证明一氧化碳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验证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产物二氧化碳;
(5)解:设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
答: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是0.2mol。
21.(7分)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发生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 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可用B、C作发生装置,C与B相比的主要优点是_____。
(3)某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KClO3质量 (g) 催化剂种类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 170
实验2 5 MnO2 0.5 49
实验3 5 Fe2O3 0.5 60
实验4 5 KCl 0.5 152
Ⅰ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_____。
Ⅱ表中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填化学式)。
Ⅲ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_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继续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0s。解释原因:_____。
【答案】(1)酒精灯 (2) 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3)Ⅰ.对比 Ⅱ. MnO2 Ⅲ.有 氯酸钾分解产生氯化钾,起催化作用
【解析】
(1)仪器的名称:a酒精灯;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化学万程式是;可用B、C作发生装置,C与B相比的主要优点是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关闭弹簧夹,气体增多压强增大,试管内液面下降,下降到隔板下方后,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漏斗内液面下降,试管内液面上升,当固体与液体接触时,反应开始;
(3)Ⅰ、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与加催化剂后的实验形成对比;
Ⅱ、实验室制氧气时,加入催化剂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时,用时越短,说明反应越快,效果越好,表中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MnO2;
Ⅲ、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加入氯化钾后,反应加快,故KCl有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继续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0s,原因:氯酸钾分解产生氯化钾,起催化作用;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3 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九年级化学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题,共20分)
1~14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4分。15~17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得1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B B A D C D B C D C D B C D AD AC B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填空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共30分)
18. (7分)
【答案】(1)吸附(1分) (2)Cl2(1分)
(3) ①. 氧元素(1分) ②. 4:3 (1分) ③. 1.204×1023 (1分)
(4) ①. 1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 (1分) ②. (1分)
19. (7分)
【答案】(1)硝酸钾(1分) (2)升温或加入水(1分)
(3)10.6(1分) (4)不饱和(1分)
(5)< (1分) (6)C(1分)
(7)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1分)
20. (9分)
【答案】 (1) 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却为止(或关闭K2打开K1通入氮气至玻璃管冷却为止)(1分)
(2)玻璃管中固体从黑色变成了红色(1分) (1分)(3)D处的酒精灯作用是使尾气中的CO燃烧,防止污染空气。(1分)
(4)证明一氧化碳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1分) 验证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产物二氧化碳;(1分)
(5)设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
(1分)
(1分)
(1分)
答:参加反应氧化铜的物质的量是0.2mol。
21.(6分)
【答案】(1)酒精灯(1分) (2) (1分) 随开随用、随关随停(1分) (3)Ⅰ.对比 Ⅱ. MnO2(1分) Ⅲ.有(1分) 氯酸钾分解产生氯化钾,起催化作用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九年级化学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册全部(沪教上海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u -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题,共20分)
1~14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4分。15~17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得1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
1.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 木已成舟 B. 火上浇油 C. 量体裁衣 D. 滴水成冰
2. 下列清洁用品中,碱性最强的是
A. 洁厕灵pH=1 B. 油烟净pH=13 C. 肥皂水pH=10 D. 牙膏pH=8
3. 奶制品、豆类和虾皮等含有丰富的钙,是常见的补钙食物。“补钙”是指“钙”
A. 元素 B. 单质 C. 分子 D. 原子
4. 野炊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A. 可以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B. 散热的速率快
C. 木柴是可燃物 D. 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
5. 国内首条氢能源中运量公交线路在临港投入运营。下列说法正确是
A. 氢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氢气不能燃烧
C. 氢元素符号是H D. 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元素组成
6.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合物与单质属于重叠关系
B. 单质与游离态属于并列关系
C. 混合物与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D.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7. 对物质的量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指物质的质量 B.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C. 摩尔质量等于物质的量 D. 摩尔是国际物理量之一
8. 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KXMO3则M元素的化合价为
A. 3-X B. +(3-X) C. +(6-X) D. 6-X
9. 对于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式相同 B. 式量相等
C. 性质相同 D. 属于单质
10. 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来制得生石灰,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不变),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A. 生成CO2的体积 B. 生成CaO的质量
C. 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D.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1. 分类正确的是
A. 单质:冰、铁、碳 B. 氧化物:生石灰、干冰、石墨
C. 溶液:矿泉水、石灰水、蒸馏水 D. 晶体:胆矾、氯化钠、硝酸钾
12.取等质量的下列条件下的Ca(OH)2溶液,吸收CO2最多的是
A. 10 ℃的不饱和溶液 B. 10 ℃的饱和溶液
C. 30 ℃的不饱和溶液 D. 30 ℃的饱和溶液
13. 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 除去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足量红热的木炭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烧的小木条靠近气体,观察火焰
C. 证明溶剂能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相同条件下,将硝酸钾分别加入水和酒精中比较
D. 判断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观察液体颜色
14. 如图是与肼有关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I和Ⅱ都是分解反应
B. 反应I和Ⅱ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 反应I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D. 反应Ⅱ中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5~17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得1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
15.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法
A 除去N2中的O2 通过灼热的铜
B 除去Cu粉中混有氧化铜 通入足量氧气,加热
C 鉴别H2和CO 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D 鉴别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 滴加石蕊试液观察颜色
16. 以石灰石为原料进行实验(杂质不发生反应),过程如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固体M 的质量小于石灰石的质量 B. 步骤 II 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C. 溶液 X 能使酚酞变红 D. 步骤 III 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17. 将 8 克固体粉末进行如下实验:
对于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A. 原固体是纯净物 B. 溶液 I 一定是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C. 剩余的 2g 固体一定是纯净物 D. 溶液 II 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填空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共30分)
18. (7分)学好化学,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1)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有害气体,原因是活性炭具有_______性。
(2)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会发生反应,X气体有毒,X化学式为______。
(3)过氧乙酸(C2H4O3)也是常见消毒剂,其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7.6g过氧乙酸中约含_______个碳原子。
(4)氮化镓(GaN)充电器有体积小、效率高、更安全等优势。
①氮化镓(GaN)在1050℃下会分解为金属镓(Ga)和氮气,N2中2的意义是_______。
②常温下,氮气会很缓慢地与氢气反应,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方框中“?”处缺少的微粒的化学符号是______。
19. (7分)KNO3常用于制造烟火、火柴、肥料等。现有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样品,为了研究混合物中KNO3的提纯方法,设计两种方案进行对比。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溶解度 水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______。
(2)室温下,在10g水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发现有部分固体剩余,可通过______方法使其继续溶解。
【方案一】
(3)10℃,50g水中最多溶解______gKNO3。
(4)固体a称重约为65g,则烧杯②中NaCl溶液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方案二】
(5)根据KNO3的溶解度,可以判断固体b中KNO3质量______65g(选填“>”、“<”或“=”)。
(6)固体b的成分是______。
A. KNO3 B. NaCl
C. KNO3和NaCl D. 无法确定
【实验反思】
(7)通过上述实验对比,可知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提纯KNO3的最好方法是______。
20. (9分)利用如图装置探究一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I:关闭K2打开K1,缓缓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再关闭K1;
步骤II:点燃装置B、D两处的酒精灯;
步骤III:打开K2,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
步骤IV:待装置B玻璃管中固体全部变色时,停止加热;
步骤V:……
(1)步骤V的相关操作是______。
(2)能够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D处的酒精灯作用是______。
(4)装置A、C两处都盛放澄清的石灰水,其作用分别是证明一氧化碳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______。
(5)实验过程中,若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完全反应得到0.2 mol铜,求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是多少?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21.(6分)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发生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 _____。(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可用B、C作发生装置,C与B相比的主要优点是_____。(3)某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KClO3质量 (g) 催化剂种类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 170
实验2 5 MnO2 0.5 49
实验3 5 Fe2O3 0.5 60
实验4 5 KCl 0.5 152
Ⅰ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_____。Ⅱ表中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填化学式)。Ⅲ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_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继续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0s。解释原因:_____。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九年级化学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册全部(沪教版上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u -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题,共20分)
1~14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4分。15~17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得1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
1.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 木已成舟 B. 火上浇油 C. 量体裁衣 D. 滴水成冰
2. 下列清洁用品中,碱性最强的是
A. 洁厕灵pH=1 B. 油烟净pH=13 C. 肥皂水pH=10 D. 牙膏pH=8
3. 奶制品、豆类和虾皮等含有丰富的钙,是常见的补钙食物。“补钙”是指“钙”
A. 元素 B. 单质 C. 分子 D. 原子
4. 野炊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A. 可以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B. 散热的速率快
C. 木柴是可燃物 D. 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
5. 国内首条氢能源中运量公交线路在临港投入运营。下列说法正确是
A. 氢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氢气不能燃烧
C. 氢元素符号是H D. 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元素组成
6.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与单质属于重叠关系
B. 单质与游离态属于并列关系
C. 混合物与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D.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7. 对物质的量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指物质的质量 B.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C. 摩尔质量等于物质的量 D. 摩尔是国际物理量之一
8. 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KXMO3则M元素的化合价为
A. 3-X B. +(3-X) C. +(6-X) D. 6-X
9. 对于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式相同 B. 式量相等
C. 性质相同 D. 属于单质
10. 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来制得生石灰,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不变),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A. 生成CO2的体积 B. 生成CaO的质量
C. 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D.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1. 分类正确的是
A. 单质:冰、铁、碳 B. 氧化物:生石灰、干冰、石墨
C. 溶液:矿泉水、石灰水、蒸馏水 D. 晶体:胆矾、氯化钠、硝酸钾
12.取等质量的下列条件下的Ca(OH)2溶液,吸收CO2最多的是
A. 10 ℃的不饱和溶液 B. 10 ℃的饱和溶液
C. 30 ℃的不饱和溶液 D. 30 ℃的饱和溶液
13. 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 除去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足量红热的木炭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烧的小木条靠近气体,观察火焰
C. 证明溶剂能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相同条件下,将硝酸钾分别加入水和酒精中比较
D. 判断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观察液体颜色
14. 如图是与肼有关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I和Ⅱ都是分解反应
B. 反应I和Ⅱ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 反应I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D. 反应Ⅱ中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5~17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得1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
15.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法
A 除去N2中的O2 通过灼热的铜
B 除去Cu粉中混有氧化铜 通入足量氧气,加热
C 鉴别H2和CO 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D 鉴别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 滴加石蕊试液观察颜色
16. 以石灰石为原料进行实验(杂质不发生反应),过程如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固体M 的质量小于石灰石的质量 B. 步骤 II 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C. 溶液 X 能使酚酞变红 D. 步骤 III 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17. 将 8 克固体粉末进行如下实验:
对于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A. 原固体是纯净物 B. 溶液 I 一定是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C. 剩余的 2g 固体一定是纯净物 D. 溶液 II 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填空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共30分)
18. (7分)学好化学,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1)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有害气体,原因是活性炭具有_______性。
(2)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会发生反应,X气体有毒,X化学式为______。
(3)过氧乙酸(C2H4O3)也是常见消毒剂,其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7.6g过氧乙酸中约含_______个碳原子。
(4)氮化镓(GaN)充电器有体积小、效率高、更安全等优势。
①氮化镓(GaN)在1050℃下会分解为金属镓(Ga)和氮气,N2中2的意义是_______。
②常温下,氮气会很缓慢地与氢气反应,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方框中“?”处缺少的微粒的化学符号是______。
19. (7分)KNO3常用于制造烟火、火柴、肥料等。现有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样品,为了研究混合物中KNO3的提纯方法,设计两种方案进行对比。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溶解度 水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______。
(2)室温下,在10g水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发现有部分固体剩余,可通过______方法使其继续溶解。
【方案一】
(3)10℃,50g水中最多溶解______gKNO3。
(4)固体a称重约为65g,则烧杯②中NaCl溶液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方案二】
(5)根据KNO3的溶解度,可以判断固体b中KNO3质量______65g(选填“>”、“<”或“=”)。
(6)固体b的成分是______。
A. KNO3 B. NaCl
C. KNO3和NaCl D. 无法确定
【实验反思】
(7)通过上述实验对比,可知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提纯KNO3的最好方法是______。
20. (9分)利用如图装置探究一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I:关闭K2打开K1,缓缓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再关闭K1;
步骤II:点燃装置B、D两处的酒精灯;
步骤III:打开K2,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
步骤IV:待装置B玻璃管中固体全部变色时,停止加热;
步骤V:……
(1)步骤V的相关操作是______。
(2)能够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D处的酒精灯作用是______。
(4)装置A、C两处都盛放澄清的石灰水,其作用分别是证明一氧化碳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______。
(5)实验过程中,若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完全反应得到0.2 mol铜,求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是多少?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21.(6分)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发生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 _____。(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可用B、C作发生装置,C与B相比的主要优点是_____。(3)某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KClO3质量 (g) 催化剂种类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 170
实验2 5 MnO2 0.5 49
实验3 5 Fe2O3 0.5 60
实验4 5 KCl 0.5 152
Ⅰ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_____。Ⅱ表中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填化学式)。Ⅲ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_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继续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0s。解释原因:_____。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