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二)
九年级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班级、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Cl—35.5 K—39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8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氢元素组成物质种类繁多。下列物质只含氢元素的是
A.液氢 B.氯化氢 C.氢氧化钙 D.过氧化氢
2.2023年9月23日晚,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举行,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的文化盛宴给中外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幕式的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3D技术呈现的《新富春山居图》
B.LED屏呈现的裸眼3D立体画面
C.数字火炬手和现场火炬手同步点燃亚运圣火
D.升起亚运会会旗
3.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滴加液体
C.连接仪器 D.收集氢气
4.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电的氧离子得到了新型氧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不带电的分子 B.1个分子含有2个分子
C.与的性质完全相同 D.和混合形成的是纯净物
5.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五种元素 B.③⑤化学性质相似
C.②③④均表示离子 D.②④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
6.某同学为了探究微粒性质,按图示进行实验,并借助传感设备测得U型管a、b中氨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曲线X对应的U型管为a
B.0-1min,氨气浓度为零是因为微粒静止不动
C.实验证明了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D.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NH3,减少NH3对空气的污染
7.以下是几个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C+O2CO2 ②H2+Cl22HCl ③2Mg+CO22MgO+C
A.三个反应中原子种类都发生了变化 B.三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
C.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剂扑灭 D.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验证H2的燃烧产物 B.鉴别H2O和H2O2溶液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除去N2中的O2
A.A B.B C.C D.D
9.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的值为12
B.丙可能是催化剂
C.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
D.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2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
10.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进入空间站,“小船”对接“大站”圆满成功。
(1)天和核心舱内的气体组成和空气基本一致,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2)航天服中有废气处理系统,能使呼吸产生的废气进入装有活性炭的装置进行净化,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3)宇航员所用的“再生水”是收集的尿液和舱内冷凝水经净化系统处理后形成的蒸馏水。检验再生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常用的试剂是 。
(4)早期空间站内二氧化碳可用超氧化钾(KO2)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4KO2=2X+3O2,则X的化学式为 。
11.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叫“价—类”二维图,如图是硫的“价—类”二维图。
(1)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 。
(2)C点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3)化学符号“2S”表示的含义是 。
(4)从宏观角度看,化学式“H2SO4”表示的含义是 。
12.电动汽车一般由电池包供电,若电池包意外进水,可能引发电瓶车自燃,造成火灾,整个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水电解得到可燃性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2)A~C是氢、氧原子及构成微粒的示意图。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为 (用A、B、C和“→”表示)。
(3)在电瓶车自燃的初期,可以使用干粉灭火器将火扑灭,其灭火原理是 。
13.絮凝剂常用于水的净化,实验小组同学取水样,向其中加入絮凝剂溶液,搅拌,测定静置不同时间水样的浊度,并计算浊度去除率(浊度去除率越高代表净化效果越好)。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水样的体积/mL 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mL 静置时间/min 浊度去除率/%
① 200 0 20 12.48
② 200 0.2 20 76.54
③ 200 0.3 20 84.60
④ 200 0.4 5 64.45
⑤ 200 0.4 10 70.85
⑥ 200 0.4 15 81.04
⑦ 200 0.4 20 86.02
⑧ 200 0.5 20 88.15
⑨ 200 0.6 20 86.49
(1)②中浊度去除率比①高的原因是 。
(2)探究等量水样中加入相同体积的絮凝剂溶液时,静置时间对净化效果影响的实验是 (填序号)。
(3)依据实验数据,不能得出“静置时间相同时,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越大,净化效果越好”的结论,其证据是 。
14.如图所示,取2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盘成螺旋状,在一端系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根火柴杆,点燃火柴杆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1)观察到 (填“甲”或“乙”)中铁丝剧烈燃烧。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 。
(3)装置中水的作用是 。
(4)若将铁丝改为少量木炭进行实验,为了检验产物,可将水换成 (填名称)。
15.老师组织同学们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实验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1)第1组设计甲图的实验方案,用电子秤称量,读取反应前后的总质量。
①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会产生误差,理由是气球膨胀后不可忽略 的影响。
(2)第2小组设计了乙图方案,既能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还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连接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弹簧夹,强光引燃白磷,待充分反应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①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需要测定的数据是锥形瓶(含导管)的容积、 。
②用此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若取用白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3分)
16.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G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从图1中选择组装发生装置所需的实验用品和仪器有 (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装置K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4)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只能选用H作为收集装置,不能用I、J、K装置来收集,由此可推断一氧化氮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填序号)。
①可溶于水 ②难溶于水 ③能和空气中某种气体发生反应
17.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学习。
任务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明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他对该实验原理很感兴趣,进行了下列探究。
【实验探究及分析】
(1)如图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以适当的速度将水滴入Na2O2中,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当看到 ,说明反应生成了氧气。
(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原因是 ,这一现象也为脱脂棉燃烧找到了依据。
任务二:白磷燃烧的再探究
【查阅资料】生石灰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步骤】如图2所示,点燃蜡烛后伸入广口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到蜡烛在瓶内燃烧,白磷不燃烧。待蜡烛自动熄灭(蜡烛未燃尽)且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将胶头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铝盒中的足量白磷开始燃烧。图3是广口瓶内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分析讨论】
(3)对比滴入水前后白磷的现象,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4)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填字母)。
A.可燃物燃烧O2必须充足
B.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内没有O2存在
C.蜡烛燃烧时所需O2的浓度大于白磷燃烧时所需O2的浓度
任务三:自主设计实验
(6)利用蜡烛和烧杯,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为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及现象 。
四、计算与分析题
18.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氯酸钾。某兴趣小组利用该药品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图:
请分析并计算:
(1)a= 。
(2)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8页,共8页
1.A
【详解】A、液氢即氢气的液态,只由氢元素组成,即液氢只含氢元素。A符合题意;
B、氯化氢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不只含有氢元素,还含有氯元素。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由钙元素、氧元素、氢元素组成,不只含有氢元素。C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不只含有氢元素。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A。
2.C
【详解】A、3D技术呈现的《新富春山居图》,是靠人两眼的视觉差产生的,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LED屏呈现的裸眼3D立体画面,是靠人两眼的视觉差产生的,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数字火炬手和现场火炬手同步点燃亚运圣火,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升起亚运会会旗,只是位置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3.D
【详解】A、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A不正确;
B、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悬空在容器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部更不能靠到容器壁。B不正确;
C、把试管放在桌面,用手拿橡皮塞硬往试管口按,易使试管压破,应左手拿试管,离开桌面,右手拿橡皮塞稍稍用力转动塞入。C不正确;
D、由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且导管要伸到集气瓶底部。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4.A
【详解】A、根据化学式可知,不是不带电的分子,正确;
B、1个分子含有4个氧原子,不含有分子,错误;
C、与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不完全相同,错误;
D、和是两种不同物质,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错误。
故选A。
5.B
【详解】A、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①③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表示四种元素。A不正确;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③⑤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③⑤化学性质相似。B正确;
C、②核电荷数=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③核电荷数=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2+8+3=13,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④核电荷数=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2+8+8=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C不正确;
D、②的质子数12,电子数是10,是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即化合物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④的质子数17 ,电子数18,是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即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则可得②④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MgCl2。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6.B
【详解】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a端有电热丝加热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氨气浓度测出值大,因此曲线X对应的U型管为a,故该项说法正确;
B、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0-1min,氨气浓度为零可能是因为此时氨分子还未运动到传感器位置,故该项说法错误;
C、通过a、b对比可知温度高时分子运动速率更快,因此实验证明了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故该项说法正确;
D、NH3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可利用氨气易溶于水的性质,用水吸收,因此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NH3,减少NH3对空气的污染,故该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C
【详解】A、根据①、 ②、③三个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三个反应中原子种类都没有发生变化。A不正确;
B、三个反应的生成物中二氧化碳、氯化氢是由分子构成,氧化镁是由离子构成,碳是由原子构成。B不正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③可知,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剂扑灭。C正确;
D、根据①、 ②、③三个化学方程式可知,①、 ②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是化合反应,③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单质另一化合物的反应,即置换反应的定义,属于置换反应。所以三个反应①、 ②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与③不同。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8.C
【详解】A、在氢气燃烧的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氢气燃烧生成水。A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H2O2溶液加二氧化锰会迅速放出氧气,水中加二氧化锰没有明显现象。B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该装置气密性不好,推动活塞,插入水中的导管口也会冒气泡。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D、氧气与铜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与铜不反应,该实验能除去N2中的O2。D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C。
9.D
【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由图像可知,乙反应后质量增多,则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不变,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则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为10g,甲的质量增多8g,则甲是生成物,该反应表示为丁→甲+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乙的质量为10g-8g=2g,则a=10g+2g=12g。
【详解】A、由分析可知,a的值为12,故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选项正确;
C、丁、甲、乙反应时的质量比为10g:8g:2g=5:4:1,当丁为5g时,生成乙的质量为1g,则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0g+1g=11g,故选项正确;
D、当甲为2g时,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为2.5g,此时容器中丁的质量为10g-2.5g=7.5g,丙的质量仍为6g,则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6g:7.5g=4:5,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0.(1)氮气##N2
(2)吸附
(3)肥皂水
(4)K2CO3
【详解】(1) 空气的成分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的体积分数约为1%。所以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填:氮气。
(2)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航天服中有废气处理系统,能使呼吸产生的废气进入装有活性炭的装置进行净化。故填:吸附。
(3)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所以检验再生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用肥皂水即可。故填:肥皂水。
(4)化学方程式左边,碳原子个数:2个,氧原子个数:12个,钾原子个数:4个;化学方程式右边,氧原子个数6个。所以2X中有钾原子个数:4个,碳原子个数:2个,氧原子个数:6个。即X中有钾原子个数:2个,碳原子个数:1个,氧原子个数:3个。所以X的化学式为K2CO3。故填:K2CO3。
11.(1)单质
(2)SO3
(3)2个硫原子
(4)表示硫酸这种物质;表示硫酸由氢、硫、氧三种元素组成
【详解】(1)根据硫的“价—类”二维图可知,A点元素的化合价为0,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所以A点表示的物质是硫单质,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单质。故填:单质。
(2)根据硫的“价—类”二维图可知,C点表示的物质是硫的氧化物,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则,可得C点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SO3。故填:SO3。
(3)元素符号用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S表示:2个硫原子。故填:2个硫原子。
(4)“H2SO4”的化学式可以表示的含义有:表示硫酸这种物质;表示硫酸是由氢、硫、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表示1个硫酸分子;表示一个硫酸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从宏观角度看,化学式“H2SO4”表示的含义是表示硫酸这种物质;表示硫酸由氢、硫、氧三种元素组成。故填:表示硫酸这种物质;表示硫酸由氢、硫、氧三种元素组成。
12.(1)
(2)C→B→A
(3)隔绝氧气
【详解】(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可燃性气体。化学方程式。故填:。
(2)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为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气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气分子。A表示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B表示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C表示2个水分子。所以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为C→B→A。故填:C→B→A。
(3)干粉灭火器灭火原理是靠内部粉末落在燃烧物的表面,与燃烧物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在高温环境下形成一层覆盖层,达到隔绝氧气的目的,最终窒息灭火。所以在电瓶车自燃的初期,可以使用干粉灭火器将火扑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故填:隔绝氧气。
13.(1)加入了絮凝剂
(2)④⑤⑥⑦
(3)⑧⑨中,静置时间相同,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越大,浊度去除率越低
【详解】(1)①和②区别就是是否加入絮凝剂,②中加入了絮凝剂,浊度去除率变高,说明与絮凝剂有关。所以②中浊度去除率比①高的原因是加入了絮凝剂。故填:加入了絮凝剂。
(2)据实验记录可知,④⑤⑥⑦的变量为静置时间,随着时间的增加,浊度去除率变高,说明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静置时间越长,浊度去除率越高。即探究等量水样中加入相同体积的絮凝剂溶液时,静置时间对净化效果影响的实验是④⑤⑥⑦。故填:④⑤⑥⑦。
(3)不能得出“静置时间相同时,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越大,净化效果越好”的结论,说明加入絮凝剂体积变大,浊度去除率没有升高。依据实验数据可知,⑧⑨中,静置时间相同,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越大,浊度去除率越低。故填:⑧⑨中,静置时间相同,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越大,浊度去除率越低。
14.(1)甲
(2)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3)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其炸裂
(4)澄清石灰水
【详解】(1)乙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用其火焰内焰对铁丝加热,内焰温度低,没有对铁丝充分预热,因此温度不能达到铁丝的着火点,铁丝不能燃烧。所以观察到甲中铁丝剧烈燃烧。故填:甲。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呈熔融状态。所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故填: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3)为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其炸裂,实验前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所以装置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其炸裂。
故填: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其炸裂。
(4)若将铁丝改为少量木炭进行实验,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即为了检验产物,可将水换成澄清石灰水。故填:澄清石灰水。
15.(1) 浮力
(2) 注射器反应前后的体积 无
【详解】(1)①锥形瓶内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故填:。
②锥形瓶内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膨胀,气球膨胀体积增大,排开空气体积增大,浮力变大,所以该实验会产生误差,理由是气球膨胀后不可忽略浮力的影响。故填:浮力。
(2)①由于注射器与锥形瓶(含导管)相连,所以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需要测定的数据是锥形瓶(含导管)的容积、注射器反应前后的体积等。故填:注射器反应前后的体积。
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用此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若取用白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填:无。
16.(1)铁架台
(2) BCDFG 2KMnO4K2MnO4+MnO2+O2↑
(3)a
(4)②③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G 为铁架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管口要放棉花团,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故选:BCDFG;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
(3)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装置K收集气体应从a进入;
(4)能选用排水法收集说明一氧化氮难溶于水,不能使用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能和空气中某种气体发生反应,故选:②③。
17.(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Na2O2与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吸滤瓶中空气受热膨胀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
(5)AC
(6)在桌面上放置两支燃着的蜡烛,将其中一支罩在烧杯下,观察到罩在烧杯下的蜡烛很快熄灭,另一支蜡烛正常燃烧
【详解】(1)由于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当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反应生成了氧气。故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由于Na2O2与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吸滤瓶中空气受热膨胀,所以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故填:Na2O2与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吸滤瓶中空气受热膨胀。
(3)由于生石灰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将胶头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铝盒中的白磷吸热,温度升高到着火点以上,白磷开始燃烧。所以对比滴入水前后白磷的现象,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白磷与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
(5)A、根据图3可知,可燃物燃烧O2必须充足。A是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
B、根据图3可知,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内仍有少量O2存在。B不是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
C、据图2可知,蜡烛燃烧消耗了一定量氧气,蜡烛自动熄灭,将胶头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白磷才燃烧,所以蜡烛燃烧时所需O2的浓度大于白磷燃烧时所需O2的浓度。C是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
综上所述:选择AC。
(6)燃着的蜡烛罩在烧杯下即可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所以实验方案及现象是在桌面上放置两支燃着的蜡烛,将其中一支罩在烧杯下,观察到罩在烧杯下的蜡烛很快熄灭,另一支蜡烛正常燃烧。故填:在桌面上放置两支燃着的蜡烛,将其中一支罩在烧杯下,观察到罩在烧杯下的蜡烛很快熄灭,另一支蜡烛正常燃烧。
18.(1)5
(2)解: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
答: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98%。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5g+ag=20.4g+9.6g,解得:a=5。故填:5。
(2)详见答案。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