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卷

广西玉林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九上·玉林期中)物质总是在不断的变化着。下列变化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冰雪融化 C.衣服晾干 D.纸张燃烧
2.(2023九上·玉林期中)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D.阿伏加德罗
3.(2023九上·玉林期中)生活、工作场所常见到一些警示图标。下列图标张贴位置正确的是(  )
A.运输酒精的槽灌车
B.储存氧气的钢瓶
C.学校洗手池
D.面粉加工
4.(2023九上·玉林期中) 2023年8月24日,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储存的核废水排放入海。核废水中含有碳-14、铀-235、氚等放射性核素。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A.6 B.8 C.14 D.20
5.(2023九上·玉林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液体
B.滴管洗涤后插入原瓶
C.取用固体
D.检查装置气密性
6.(2023九上·玉林期中)将深色衣服和浅色衣服浸泡在一起,有时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其主要原因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体积变小
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分子的质量变小
7.(2023九上·玉林期中)“雪碧”中含有某种气体,打开“雪碧”瓶盖,把逸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逸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8.(2023九上·玉林期中)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C.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光、放热,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9.(2023九上·玉林期中)对于下列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表示离子
B.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C.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乙、丙、丁微粒表示的是同一种元素
10.(2023九上·玉林期中)下列有关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意丢弃尚有存水的矿泉水瓶
B.为了防止水体污染,应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空气质量级别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好,空气越清新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11.(2023九上·玉林期中)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可表示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12.(2023九上·玉林期中)在实验室可以通过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来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只适用于分解反应
B.一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止一种
C.催化剂对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效果都一样
D.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13.(2023九上·玉林期中)过氧化钠(Na2O2)在工业中用途广泛,常用于漂白动植物纤维、羽毛等,也常作为潜艇供氧剂。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1 C.+1 D.+2
14.(2023九上·玉林期中)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则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C.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由一种分子构成
D.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15.(2023九上·玉林期中)物质的检验、鉴别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A.鉴别呼出气体和空气---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B.鉴别实验室里的食盐和蔗糖---品尝味道
C.检验氧气是否集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瓶中
D.检验蜡烛燃烧产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用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16.(2023九上·玉林期中)食醋是一种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醋酸分子结构模型如右图)。下列关于醋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醋酸属于混合物
B.醋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
C.每个醋酸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
D.每个醋酸分子中只含有1个原子核
17.(2023九上·玉林期中)分析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是必备的科学素养。下列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异常现象 分析
A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所得液体偏多 量液过程中俯视读数
B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炸裂 试管回未略向下倾斜
C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收集不到氧气 装置漏气
D 过滤操作后,滤液仍然浑浊 滤液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A.A B.B C.C D.D
18.(2023九上·玉林期中)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等关系。下列各图中概念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9.(2023九上·玉林期中)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B.
C.
D.
20.(2023九上·玉林期中)下列图像可以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图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图2: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生成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
C.图3:.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瓶内氮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图4: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生成氧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个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21.(2023九上·玉林期中)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镁元素   。
(2)2个氢原子   。
(3)氮分子   。
(4)氢氧根离子   。
(5)氯化钙   。
22.(2023九上·玉林期中)化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选择一种合适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氧气②氦气③二氧化硫④活性炭⑤高锰酸钾
(1)颜色为暗紫色固体的是   。
(2)能用于制成电光源的是   。
(3)常用于气割、气焊的是   。
(4)净化水时可作为吸附剂的是   。
(5)属于空气质量评价污染物之一的是   。
23.(2023九上·玉林期中)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化学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和现象。
(1)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①下列选项中,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有   。(填字母序号)
A.红磷的用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B.点然红磷前应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最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
②小明认为可以用木炭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他同学们认为不可以,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
(2)图2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①与试管C相连的电源A是   (填“正”或“负”)极,水通电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②水曾经被看作是一种“元素”,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水的沸腾 B.水的电解 C.水的蒸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24.(2023九上·玉林期中)构建化学基本观念,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观:O2、H2O2、KMnO4四种物质中均含有   。
(2)微粒观: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
(3)结构观: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
(4)变化观:高锰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5.(2023九上·玉林期中)同学们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该实险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   (填字母序号)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氨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2)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知道氨气是一种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于是设计了新装置,改用图2装置进行探究。
①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改进后的装置相对于原装置,其优点是   。
③通过此装置,不仅说明微粒的运动性,还可以证明分子运动速率与   有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6.(2023九上·玉林期中)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排布,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磷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   周期,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其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层中有   个电子。
(2)第11号元素和第17号元素组成的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调味品,其化学式为   ,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
(3)由上表可知,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   。
27.(2023九上·玉林期中)某兴趣小组在野外收集了一瓶浑浊的山泉水,他们要在化学实验室中模拟自来水厂进行水的净化。其操作流程如下图:
(1)“加明矾”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   ,使杂质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2)操作①的名称是   ,操作②加入物质A后可以除去液体C中的颜色和异味,由此可推测物质A为   。
(3)为了确定最终获得的“净化水”的硬度,兴趣小组向其   中滴加,振荡,发现有很多浮渣,在生活中可以用   的方法来降低它的硬度。
(4)兴趣小组发现“消毒”与“操作①”、“操作②”,等步骤有着本质的区别,该区别是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8.(2023九上·玉林期中)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与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②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其友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若用A装置来进行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该装置还有一处不足,改进方法是   。若用F装置来收集氧气,应等到   时,再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待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好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   (选填“倒放”或“正放”)在桌面上。
(4)小明同学认为装置D和F均能用于实验室收集氧气,由此可知氧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
29.(2023九上·玉林期中)某同学发现,在实验室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有些同学的实验现象不明显,围绕这一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1)【实验分析】铁丝在氧气中能不能燃烧,与将铁丝缠绕成螺旋状   (填“有”或“无”)关。
(2)【实验结论】将铁丝缠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   。
(3)活动二: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原因   ?
【查阅资料】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都含有少量的碳杂质。
【实验内容】取长短相同、直径均为0.38mm、含碳量不同的4根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含碳量不同的铁丝 纯铁丝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
燃烧时的现象 无火星四射,熔断 剧烈燃烧,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少量火星 未记录
(4)【实验分析】推测上表中“未记录”部分的内容可能是   。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6)【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与   有关。
(7)【反思与评价】右图是同学们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的几种操作方式,其中更能提高实验成功率的方式是   (填字母序号)。
(8)同学们认为铁丝燃烧的现象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所以想收集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若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60%的氧气,预先应向250mL的集气瓶中加水,水的体积约为   mL。(提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30.(2023九上·玉林期中)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试计算:
(1)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锌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2)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现有一支20mL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含葡萄糖酸锌45.5mg,那么这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酒精挥发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过程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衣服晾干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纸张燃烧过程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识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是法国的拉瓦锡;
故选C。
【分析】根据拉瓦锡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知识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图中标志是有毒品物质,酒精没有毒性,不符合题意;
B、图中标志是易燃气体,氧气是具有助燃性气体,没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C、图中标志是节约用水,学校洗手池旁应该贴该标志,可以让学节约用水, 符合题意;
D、图中标志是腐蚀品标志,面粉没有腐蚀性,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乙醇性质及有毒品标识分析;
B、根据氧气助燃性分析;
C、根据节约用水标志分析;
D、根据面粉具有可燃性,没有腐蚀性知识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解析】【解答】核电荷数=质子数,在数值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14-6=8;
故选B。
【分析】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及在数值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知识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过滤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滴瓶上的滴管使用时不需要清洗,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取用固体药品用药匙或镊子,不能用手接触药品,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过一会有气泡产生,说明气密性好,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过滤操作知识分析;
B、根据胶头滴管使用知识分析;
C、根据固体药品取用知识分析;
D、根据装置气密性检查知识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将深色衣服和浅色衣服浸泡在一起,有时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说明深色衣服中分子运动到浅色衣服上,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
故选A。
【分析】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知识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选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知识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没有气味,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故现象是:发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细铁丝在空气中只能发生红热,不能燃烧,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光、放热,其中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结论,不是现象,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木炭燃烧现象分析;
B、根据红磷燃烧现象分析;
C、根据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红热分析;
D、根据蜡烛燃烧现象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A、甲表示的是氦原子,乙表示的是氧离子,丙表示的是氖原子,丁表示的是钠离子,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乙、丙、丁核外都有两个电子层,共10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甲只有1个电子层,2个电子,故甲和乙、丙、丁核外电子排布不相同,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甲为氦原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结构,乙、丙、丁最外层都为8个电子,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乙为氧元素,丙为氖元素,丁为钠元素,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离子定义分析;
B、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知识分析;
C、根据相对稳定结构知识分析;
D、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 随意丢弃尚有存水的矿泉水瓶会污染环境,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会使粮食减产,应该合理使用,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空气质量级别越高,说明空气中的污染物越多,空气质量越差,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环境保护知识分析;
B、根据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知识分析;
C、根据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知识分析;
D、根据空气中各气体含量知识分析。
11.【答案】D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该图含有两种不同分子,故还有两种物质, 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该图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C、该图含有两种不同分子,故还有两种物质, 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该图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且该物质含有两种元素,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可能为氧化物,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混合物、纯净物、氧化物定义分析。
12.【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催化剂可以适用于任何需要的化学反应,并不是只适用于分解反应,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例如过氧化氢分解可以用二氧化锰或硫酸铜溶液催化分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有些化学反应需要催化剂加速反应,有些化学反应需要催化剂减速反应,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知识分析。
13.【答案】B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Na2O2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氧元素化合价为y,则1×2+2y=0,则y=-1,故 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故选B。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知识分析。
14.【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同原子大小不同,故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但物质也可以由原子直接构成,故纯净物也可以由原子构成,如铁由铁原子构成, 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不是化学变化,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分子、原子定义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知识分析;
C、根据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知识分析;
D、根据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知识分析。
15.【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不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方法可以鉴别两种气体,符合题意;
B、实验室中药品都不能品尝,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检验氧气是否集满应该将带火星木条伸入瓶口,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检验蜡烛燃烧产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应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浓度越高越浑浊知识分析;
B、根据实验室中药品不能品尝知识分析;
C、根据氧气验满知识分析;
D、根据蜡烛燃烧二氧化碳检验方法分析。
16.【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物质的元素组成;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醋酸由醋酸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醋酸分子结构模型可知,醋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构成,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醋酸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 醋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共8个原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 每个醋酸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故每个醋酸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核,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混合物、纯净物定义分析;
B、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知识分析;
C、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及分子结构模型知识分析;
D、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及原子结构知识分析。
17.【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俯视读数,液面低于读数,故所得液体偏少,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 试管回未略向下倾斜,则冷凝水会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装置漏气,气体会逸出,这样就收集不到氧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滤液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体不经过滤纸过滤就进入烧杯中,滤液会浑浊,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量筒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试管加热固体操作分析;
C、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分析;
D、根据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知识分析。
18.【答案】A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因此它们之间属于包含关系,不是并列关系,符合题意;
B、含氧化合物是指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中,两者是包含关系,不符合题意;
C、 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因此它们是交叉关系,不符合题意;
D、 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它们是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化合物、氧化物定义分析;
B、根据氧化物、含氧化合物定义分析;
C、根据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定义分析;
D、根据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定义分析。
19.【答案】D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该反应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一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两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一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反应物两种,生成物两种,故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定义分析。 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
20.【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电解水实验;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铁丝为固体,氧气为气体,参加反应铁丝和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四氧化三铁质量,故固体质量增加,而不是减小,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不会消耗氮气,故氮气质量不变,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 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生成氧气质量应该相等,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知识分析;
B、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氧气体积比知识分析;
C、根据红磷燃烧是和氧气反应知识分析;
D、根据催化剂特点分析。
21.【答案】(1)Mg
(2)2H
(3)N2
(4)OH-
(5)CaCl2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1)镁元素符号为:Mg;
(2)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3)氮分子表示为:N2;
(4)氢氧根离子表示为:OH-;
(5)氯化钙中氯元素为-1价,钙元素为+2价,化学式为:CaCl2。
【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书写知识分析;
(2)根据元素符号书写知识分析;
(3)根据化学式书写知识分析;
(4)根据离子符号书写知识分析;
(5)根据化学式书写知识分析。
22.【答案】(1)⑤
(2)②
(3)①
(4)④
(5)③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氧气的用途;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水的净化;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1)高锰酸钾为暗紫色固体,故选⑤;
(2)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成电光源,故选②;
(3)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用于气割、气焊,故选①;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用于净化水时的吸附剂,故选④;
(5)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属于空气质量评价污染物之一,故选③。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颜色分析;
(2)根据稀有气体用途分析;
(3)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4)根据活性炭吸附性分析;
(5)根据空气污染物知识分析。
23.【答案】(1)BC;木炭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水不会倒流
(2)正;;B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1) ①A、红磷的量必须充足才能将氧气耗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点然红磷前应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集气瓶内容压强减小,故最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C;
②该实验能成功是要消耗氧气,使瓶内压强变小,木炭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水不会倒流;
(2)①由图可知试管C产生气体比试管D少,故为氧气,正极产生氧气,故电源A为正极;
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②A、水的沸腾时物理变化,不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水的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以证明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C、水的蒸馏是物理变化,不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D、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可以证明生成物为水,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故选BD。
【分析】(1)根据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知识分析。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根据电解水知识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24.【答案】(1)氧元素
(2)二氧化碳分子
(3)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4)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元素的概念;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1)由O2、H2O2、KMnO4四种物质化学式可知,四种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由分子构成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最小粒子, 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
(4)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是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分析】(1)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及化学式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析;
(3)根据由分子构成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最小粒子分析;
(4)根据高锰酸钾知识分析。
25.【答案】(1)烧杯甲无明显变化,烧杯乙溶液变红;C
(2)试管C中溶液比试管B中溶液变红得更快;节约药品、环保;温度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甲烧杯中氨分子运动速率快,运动到烧杯乙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现象是: 烧杯甲无明显变化,烧杯乙溶液变红 ;
该实验涉及到分子在不断运动以及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故选C;
(2) ①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C试管中酚酞溶液变红速度比试管B更快;
② 改进后实验用的是试管,用到的药品更少,且氨气不会逸出,故优点是更环保,节约药品;
③ 通过此装置,不仅说明微粒的运动性,还可以证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分析】(1)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性质分析;
(2)根据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性质分析。
26.【答案】(1)3;非金属;5
(2)NaCl;Na+、Cl -
(3)质子数不同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其偏旁为“石”字旁,故其为非金属元素;
磷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有三个电子层,原子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为5;
(2)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调味品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氯化钠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离子符号分别为:Na+、Cl-;
(3)不同种元素的本子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知识,核外电子排布知识分析;
(2)根据氯化钠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知识分析;
(3)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知识分析。
27.【答案】(1)吸附
(2)过滤;活性炭
(3)肥皂水;煮沸
(4)消毒为化学变化,操作①、操作②为物理变化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1)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不溶于水微粒;
(2) 操作①后得到固体和液体,故操作①是过滤;
液体C中含有色素和异味,加入物质A没有,说明物质A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物质A为活性炭;
(3)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中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化合物,加入肥皂水硬水中产生泡沫少,浮渣多,软水中产生泡沫多,浮渣少,故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煮沸可以使硬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而除去,故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硬度;
(4)操作①是过滤、操作②是活性炭吸附,都是物理变化,消毒过程是化学变化。
【分析】(1)根据明矾吸附净水知识分析;
(2)根据根据过滤知识分析;
(3)根据硬水和软水区分和软化方法分析;
(4)根据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净水知识分析。
28.【答案】(1)水槽
(2);B
(3)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正放
(4)密度比空气的略大,不易溶于水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 标号②的仪器名称为:水槽;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流速,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故发生装置选B;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为防止粉末物质进入导管,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装置F是排水法收集氧气,要先排净空气才可以,故要等到气泡连续冒出才能收集;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要正放在桌面;
(4)装置D为向上排空气法,说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装置F为排水法,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知识分析;
(3)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知识及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知识分析;
(4)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及不易溶于水知识分析。
29.【答案】(1)无
(2)提高铁丝的局部温度,增大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利于铁丝持续燃烧
(3)增大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5)
(6)含碳量的多少
(7)A
(8)125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1) 铁丝缠绕成螺旋状只是增大和氧气接触面积,更有利于铁丝燃烧,铁丝在氧气中能不能燃烧与氧气浓度有关,与缠绕成螺旋状 无关;
(2)将铁丝缠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 提高铁丝的局部温度,增大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利于铁丝持续燃烧;
(3)由实验现象可知,纯铁丝燃烧没有火星,含碳量增加火星增多,故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原因 是铁丝中含碳;
(4)随着铁丝中含碳量增加火星会增加,故上表中“未记录”部分的内容可能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5)铁丝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6) 通过以上实验,纯铁丝燃烧没有火星,含碳量增加火星增多,说明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与含碳量的多少有关;
(7)木条的作用是燃烧放热加热引燃铁丝,A图中木条燃烧热量能更加充分加热铁丝,故更能提高实验成功率,故填A;
(8)假设预先应向250mL的集气瓶中加水的体积为y,则,解得y=125,故加入水的体积为125mL。
【分析】(1)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与氧气浓度有关分析;
(2)根据增大接触面积可有利于燃烧知识分析;
(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4)根据实验现象推断;
(5)根据铁丝燃烧知识分析;
(6)根据图表中现象分析;
(7)根据铁丝燃烧小木条是引燃铁丝知识分析;
(8)根据氧气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知识分析。
30.【答案】(1)12:22:14:1
(2)455;72:11:112
(3)解:葡萄糖酸锌中所含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5.5mg的葡萄糖酸锌中所含锌元素的质量为
45.5mg×14.3%=6.5mg
答:这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为6.5mg。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由葡萄糖酸锌化学式可知, 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锌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2:22:14:1;
(2) 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22+16×14+1×65=455;
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16×14)=72:11:112;
(3)解析见答案。
【分析】(1)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及葡萄糖酸锌化学式分析;
(2)根据化学式相关计算知识分析;
(3)根据化学式中元素质量分数计算知识分析。
广西玉林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九上·玉林期中)物质总是在不断的变化着。下列变化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冰雪融化 C.衣服晾干 D.纸张燃烧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酒精挥发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过程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衣服晾干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纸张燃烧过程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识分析。
2.(2023九上·玉林期中)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D.阿伏加德罗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是法国的拉瓦锡;
故选C。
【分析】根据拉瓦锡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知识分析。
3.(2023九上·玉林期中)生活、工作场所常见到一些警示图标。下列图标张贴位置正确的是(  )
A.运输酒精的槽灌车
B.储存氧气的钢瓶
C.学校洗手池
D.面粉加工
【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图中标志是有毒品物质,酒精没有毒性,不符合题意;
B、图中标志是易燃气体,氧气是具有助燃性气体,没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C、图中标志是节约用水,学校洗手池旁应该贴该标志,可以让学节约用水, 符合题意;
D、图中标志是腐蚀品标志,面粉没有腐蚀性,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乙醇性质及有毒品标识分析;
B、根据氧气助燃性分析;
C、根据节约用水标志分析;
D、根据面粉具有可燃性,没有腐蚀性知识分析。
4.(2023九上·玉林期中) 2023年8月24日,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储存的核废水排放入海。核废水中含有碳-14、铀-235、氚等放射性核素。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A.6 B.8 C.14 D.20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解析】【解答】核电荷数=质子数,在数值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14-6=8;
故选B。
【分析】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及在数值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知识分析。
5.(2023九上·玉林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液体
B.滴管洗涤后插入原瓶
C.取用固体
D.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过滤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滴瓶上的滴管使用时不需要清洗,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取用固体药品用药匙或镊子,不能用手接触药品,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过一会有气泡产生,说明气密性好,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过滤操作知识分析;
B、根据胶头滴管使用知识分析;
C、根据固体药品取用知识分析;
D、根据装置气密性检查知识分析。
6.(2023九上·玉林期中)将深色衣服和浅色衣服浸泡在一起,有时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其主要原因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体积变小
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分子的质量变小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将深色衣服和浅色衣服浸泡在一起,有时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说明深色衣服中分子运动到浅色衣服上,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
故选A。
【分析】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知识分析。
7.(2023九上·玉林期中)“雪碧”中含有某种气体,打开“雪碧”瓶盖,把逸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逸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选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知识分析。
8.(2023九上·玉林期中)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C.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光、放热,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没有气味,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故现象是:发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细铁丝在空气中只能发生红热,不能燃烧,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光、放热,其中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结论,不是现象,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木炭燃烧现象分析;
B、根据红磷燃烧现象分析;
C、根据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红热分析;
D、根据蜡烛燃烧现象分析。
9.(2023九上·玉林期中)对于下列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表示离子
B.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C.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乙、丙、丁微粒表示的是同一种元素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A、甲表示的是氦原子,乙表示的是氧离子,丙表示的是氖原子,丁表示的是钠离子,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乙、丙、丁核外都有两个电子层,共10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甲只有1个电子层,2个电子,故甲和乙、丙、丁核外电子排布不相同,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甲为氦原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结构,乙、丙、丁最外层都为8个电子,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乙为氧元素,丙为氖元素,丁为钠元素,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离子定义分析;
B、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知识分析;
C、根据相对稳定结构知识分析;
D、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分析。
10.(2023九上·玉林期中)下列有关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意丢弃尚有存水的矿泉水瓶
B.为了防止水体污染,应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空气质量级别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好,空气越清新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 随意丢弃尚有存水的矿泉水瓶会污染环境,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会使粮食减产,应该合理使用,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空气质量级别越高,说明空气中的污染物越多,空气质量越差,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环境保护知识分析;
B、根据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知识分析;
C、根据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知识分析;
D、根据空气中各气体含量知识分析。
11.(2023九上·玉林期中)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可表示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该图含有两种不同分子,故还有两种物质, 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该图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C、该图含有两种不同分子,故还有两种物质, 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该图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且该物质含有两种元素,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可能为氧化物,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混合物、纯净物、氧化物定义分析。
12.(2023九上·玉林期中)在实验室可以通过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来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只适用于分解反应
B.一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止一种
C.催化剂对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效果都一样
D.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催化剂可以适用于任何需要的化学反应,并不是只适用于分解反应,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例如过氧化氢分解可以用二氧化锰或硫酸铜溶液催化分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有些化学反应需要催化剂加速反应,有些化学反应需要催化剂减速反应,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知识分析。
13.(2023九上·玉林期中)过氧化钠(Na2O2)在工业中用途广泛,常用于漂白动植物纤维、羽毛等,也常作为潜艇供氧剂。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1 C.+1 D.+2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Na2O2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氧元素化合价为y,则1×2+2y=0,则y=-1,故 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故选B。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知识分析。
14.(2023九上·玉林期中)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则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C.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由一种分子构成
D.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同原子大小不同,故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但物质也可以由原子直接构成,故纯净物也可以由原子构成,如铁由铁原子构成, 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不是化学变化,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分子、原子定义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知识分析;
C、根据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知识分析;
D、根据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知识分析。
15.(2023九上·玉林期中)物质的检验、鉴别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A.鉴别呼出气体和空气---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B.鉴别实验室里的食盐和蔗糖---品尝味道
C.检验氧气是否集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瓶中
D.检验蜡烛燃烧产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用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不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方法可以鉴别两种气体,符合题意;
B、实验室中药品都不能品尝,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检验氧气是否集满应该将带火星木条伸入瓶口,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检验蜡烛燃烧产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应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浓度越高越浑浊知识分析;
B、根据实验室中药品不能品尝知识分析;
C、根据氧气验满知识分析;
D、根据蜡烛燃烧二氧化碳检验方法分析。
16.(2023九上·玉林期中)食醋是一种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醋酸分子结构模型如右图)。下列关于醋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醋酸属于混合物
B.醋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
C.每个醋酸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
D.每个醋酸分子中只含有1个原子核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物质的元素组成;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醋酸由醋酸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醋酸分子结构模型可知,醋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构成,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醋酸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 醋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共8个原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 每个醋酸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故每个醋酸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核,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混合物、纯净物定义分析;
B、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知识分析;
C、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及分子结构模型知识分析;
D、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及原子结构知识分析。
17.(2023九上·玉林期中)分析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是必备的科学素养。下列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异常现象 分析
A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所得液体偏多 量液过程中俯视读数
B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炸裂 试管回未略向下倾斜
C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收集不到氧气 装置漏气
D 过滤操作后,滤液仍然浑浊 滤液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俯视读数,液面低于读数,故所得液体偏少,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 试管回未略向下倾斜,则冷凝水会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装置漏气,气体会逸出,这样就收集不到氧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滤液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体不经过滤纸过滤就进入烧杯中,滤液会浑浊,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量筒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试管加热固体操作分析;
C、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分析;
D、根据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知识分析。
18.(2023九上·玉林期中)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等关系。下列各图中概念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因此它们之间属于包含关系,不是并列关系,符合题意;
B、含氧化合物是指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中,两者是包含关系,不符合题意;
C、 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因此它们是交叉关系,不符合题意;
D、 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它们是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化合物、氧化物定义分析;
B、根据氧化物、含氧化合物定义分析;
C、根据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定义分析;
D、根据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定义分析。
19.(2023九上·玉林期中)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该反应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一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两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一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反应物两种,生成物两种,故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定义分析。 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
20.(2023九上·玉林期中)下列图像可以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图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图2: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生成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
C.图3:.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瓶内氮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图4: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生成氧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电解水实验;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铁丝为固体,氧气为气体,参加反应铁丝和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四氧化三铁质量,故固体质量增加,而不是减小,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不会消耗氮气,故氮气质量不变,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 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生成氧气质量应该相等,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知识分析;
B、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氧气体积比知识分析;
C、根据红磷燃烧是和氧气反应知识分析;
D、根据催化剂特点分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个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21.(2023九上·玉林期中)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镁元素   。
(2)2个氢原子   。
(3)氮分子   。
(4)氢氧根离子   。
(5)氯化钙   。
【答案】(1)Mg
(2)2H
(3)N2
(4)OH-
(5)CaCl2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1)镁元素符号为:Mg;
(2)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3)氮分子表示为:N2;
(4)氢氧根离子表示为:OH-;
(5)氯化钙中氯元素为-1价,钙元素为+2价,化学式为:CaCl2。
【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书写知识分析;
(2)根据元素符号书写知识分析;
(3)根据化学式书写知识分析;
(4)根据离子符号书写知识分析;
(5)根据化学式书写知识分析。
22.(2023九上·玉林期中)化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选择一种合适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氧气②氦气③二氧化硫④活性炭⑤高锰酸钾
(1)颜色为暗紫色固体的是   。
(2)能用于制成电光源的是   。
(3)常用于气割、气焊的是   。
(4)净化水时可作为吸附剂的是   。
(5)属于空气质量评价污染物之一的是   。
【答案】(1)⑤
(2)②
(3)①
(4)④
(5)③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氧气的用途;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水的净化;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1)高锰酸钾为暗紫色固体,故选⑤;
(2)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成电光源,故选②;
(3)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用于气割、气焊,故选①;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用于净化水时的吸附剂,故选④;
(5)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属于空气质量评价污染物之一,故选③。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颜色分析;
(2)根据稀有气体用途分析;
(3)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4)根据活性炭吸附性分析;
(5)根据空气污染物知识分析。
23.(2023九上·玉林期中)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化学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和现象。
(1)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①下列选项中,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有   。(填字母序号)
A.红磷的用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B.点然红磷前应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最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
②小明认为可以用木炭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他同学们认为不可以,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
(2)图2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①与试管C相连的电源A是   (填“正”或“负”)极,水通电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②水曾经被看作是一种“元素”,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水的沸腾 B.水的电解 C.水的蒸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1)BC;木炭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水不会倒流
(2)正;;B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1) ①A、红磷的量必须充足才能将氧气耗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点然红磷前应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集气瓶内容压强减小,故最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C;
②该实验能成功是要消耗氧气,使瓶内压强变小,木炭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水不会倒流;
(2)①由图可知试管C产生气体比试管D少,故为氧气,正极产生氧气,故电源A为正极;
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②A、水的沸腾时物理变化,不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水的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以证明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C、水的蒸馏是物理变化,不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D、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可以证明生成物为水,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故选BD。
【分析】(1)根据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知识分析。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根据电解水知识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24.(2023九上·玉林期中)构建化学基本观念,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观:O2、H2O2、KMnO4四种物质中均含有   。
(2)微粒观: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
(3)结构观: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
(4)变化观:高锰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答案】(1)氧元素
(2)二氧化碳分子
(3)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4)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元素的概念;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1)由O2、H2O2、KMnO4四种物质化学式可知,四种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由分子构成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最小粒子, 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
(4)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是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分析】(1)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及化学式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析;
(3)根据由分子构成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最小粒子分析;
(4)根据高锰酸钾知识分析。
25.(2023九上·玉林期中)同学们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该实险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   (填字母序号)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氨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2)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知道氨气是一种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于是设计了新装置,改用图2装置进行探究。
①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改进后的装置相对于原装置,其优点是   。
③通过此装置,不仅说明微粒的运动性,还可以证明分子运动速率与   有关。
【答案】(1)烧杯甲无明显变化,烧杯乙溶液变红;C
(2)试管C中溶液比试管B中溶液变红得更快;节约药品、环保;温度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甲烧杯中氨分子运动速率快,运动到烧杯乙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现象是: 烧杯甲无明显变化,烧杯乙溶液变红 ;
该实验涉及到分子在不断运动以及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故选C;
(2) ①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C试管中酚酞溶液变红速度比试管B更快;
② 改进后实验用的是试管,用到的药品更少,且氨气不会逸出,故优点是更环保,节约药品;
③ 通过此装置,不仅说明微粒的运动性,还可以证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分析】(1)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性质分析;
(2)根据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性质分析。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6.(2023九上·玉林期中)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排布,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磷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   周期,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其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层中有   个电子。
(2)第11号元素和第17号元素组成的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调味品,其化学式为   ,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
(3)由上表可知,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   。
【答案】(1)3;非金属;5
(2)NaCl;Na+、Cl -
(3)质子数不同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其偏旁为“石”字旁,故其为非金属元素;
磷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有三个电子层,原子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为5;
(2)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调味品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氯化钠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离子符号分别为:Na+、Cl-;
(3)不同种元素的本子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知识,核外电子排布知识分析;
(2)根据氯化钠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知识分析;
(3)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知识分析。
27.(2023九上·玉林期中)某兴趣小组在野外收集了一瓶浑浊的山泉水,他们要在化学实验室中模拟自来水厂进行水的净化。其操作流程如下图:
(1)“加明矾”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   ,使杂质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2)操作①的名称是   ,操作②加入物质A后可以除去液体C中的颜色和异味,由此可推测物质A为   。
(3)为了确定最终获得的“净化水”的硬度,兴趣小组向其   中滴加,振荡,发现有很多浮渣,在生活中可以用   的方法来降低它的硬度。
(4)兴趣小组发现“消毒”与“操作①”、“操作②”,等步骤有着本质的区别,该区别是   。
【答案】(1)吸附
(2)过滤;活性炭
(3)肥皂水;煮沸
(4)消毒为化学变化,操作①、操作②为物理变化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1)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不溶于水微粒;
(2) 操作①后得到固体和液体,故操作①是过滤;
液体C中含有色素和异味,加入物质A没有,说明物质A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物质A为活性炭;
(3)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中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化合物,加入肥皂水硬水中产生泡沫少,浮渣多,软水中产生泡沫多,浮渣少,故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煮沸可以使硬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而除去,故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硬度;
(4)操作①是过滤、操作②是活性炭吸附,都是物理变化,消毒过程是化学变化。
【分析】(1)根据明矾吸附净水知识分析;
(2)根据根据过滤知识分析;
(3)根据硬水和软水区分和软化方法分析;
(4)根据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净水知识分析。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8.(2023九上·玉林期中)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与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②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其友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若用A装置来进行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该装置还有一处不足,改进方法是   。若用F装置来收集氧气,应等到   时,再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待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好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   (选填“倒放”或“正放”)在桌面上。
(4)小明同学认为装置D和F均能用于实验室收集氧气,由此可知氧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
【答案】(1)水槽
(2);B
(3)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正放
(4)密度比空气的略大,不易溶于水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 标号②的仪器名称为:水槽;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流速,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故发生装置选B;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为防止粉末物质进入导管,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装置F是排水法收集氧气,要先排净空气才可以,故要等到气泡连续冒出才能收集;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要正放在桌面;
(4)装置D为向上排空气法,说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装置F为排水法,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知识分析;
(3)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知识及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知识分析;
(4)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及不易溶于水知识分析。
29.(2023九上·玉林期中)某同学发现,在实验室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有些同学的实验现象不明显,围绕这一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1)【实验分析】铁丝在氧气中能不能燃烧,与将铁丝缠绕成螺旋状   (填“有”或“无”)关。
(2)【实验结论】将铁丝缠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   。
(3)活动二: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原因   ?
【查阅资料】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都含有少量的碳杂质。
【实验内容】取长短相同、直径均为0.38mm、含碳量不同的4根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含碳量不同的铁丝 纯铁丝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
燃烧时的现象 无火星四射,熔断 剧烈燃烧,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少量火星 未记录
(4)【实验分析】推测上表中“未记录”部分的内容可能是   。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6)【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与   有关。
(7)【反思与评价】右图是同学们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的几种操作方式,其中更能提高实验成功率的方式是   (填字母序号)。
(8)同学们认为铁丝燃烧的现象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所以想收集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若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60%的氧气,预先应向250mL的集气瓶中加水,水的体积约为   mL。(提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答案】(1)无
(2)提高铁丝的局部温度,增大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利于铁丝持续燃烧
(3)增大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5)
(6)含碳量的多少
(7)A
(8)125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1) 铁丝缠绕成螺旋状只是增大和氧气接触面积,更有利于铁丝燃烧,铁丝在氧气中能不能燃烧与氧气浓度有关,与缠绕成螺旋状 无关;
(2)将铁丝缠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 提高铁丝的局部温度,增大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利于铁丝持续燃烧;
(3)由实验现象可知,纯铁丝燃烧没有火星,含碳量增加火星增多,故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原因 是铁丝中含碳;
(4)随着铁丝中含碳量增加火星会增加,故上表中“未记录”部分的内容可能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5)铁丝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6) 通过以上实验,纯铁丝燃烧没有火星,含碳量增加火星增多,说明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与含碳量的多少有关;
(7)木条的作用是燃烧放热加热引燃铁丝,A图中木条燃烧热量能更加充分加热铁丝,故更能提高实验成功率,故填A;
(8)假设预先应向250mL的集气瓶中加水的体积为y,则,解得y=125,故加入水的体积为125mL。
【分析】(1)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与氧气浓度有关分析;
(2)根据增大接触面积可有利于燃烧知识分析;
(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4)根据实验现象推断;
(5)根据铁丝燃烧知识分析;
(6)根据图表中现象分析;
(7)根据铁丝燃烧小木条是引燃铁丝知识分析;
(8)根据氧气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知识分析。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30.(2023九上·玉林期中)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试计算:
(1)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锌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2)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现有一支20mL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含葡萄糖酸锌45.5mg,那么这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12:22:14:1
(2)455;72:11:112
(3)解:葡萄糖酸锌中所含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5.5mg的葡萄糖酸锌中所含锌元素的质量为
45.5mg×14.3%=6.5mg
答:这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为6.5mg。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由葡萄糖酸锌化学式可知, 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锌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2:22:14:1;
(2) 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22+16×14+1×65=455;
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16×14)=72:11:112;
(3)解析见答案。
【分析】(1)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及葡萄糖酸锌化学式分析;
(2)根据化学式相关计算知识分析;
(3)根据化学式中元素质量分数计算知识分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含解析)

下一篇:2024届全国高考分科模拟检测示范卷(二)2数学H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