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复习
一、基础知识
(一)长度测量的基本知识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__,用符号__表示.
2.单位换算:1km=__m 1m=__dm 1dm=_cm 1cm= mm 1mm=__μm 1um=_nm
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
4.刻度尺的使用:
①使用刻度尺时有刻度线的一边___被测物体,放正尺的位置.
②刻度尺的____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观测时,视线与尺面__.
③测量时应估读到____;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④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以继续使用,不过要重新确定零刻度线
5.常用的一些测量长度的方法
(1)化曲为直(替换法):用一根细线顺着要测量的曲线走一遍,然后截取细线与曲线重合部分,最后把截取的细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拉直细线的长度,则这个长度就是所要测一的曲线的长度。
例: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MN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去是【 】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值
B.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冬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和B一样
D.以上都不可取
(2)滚轮法:如要测量一段公路的长度,我可以先测出一个自行车轮胎的周长D,然后用此轮胎沿着公路时行向前滚动,最后记录下轮胎滚动的圈数n,则此公路的长度为L=nD
(3)测多算少法:如我们需要测一张纸的厚度:我可以先测出n张纸的厚度D,则一张纸的厚度为D/n。
(4)密绕法:如测细铜丝的直径
(5)组合测量法:如要测一个圆椎体的高;如测一个球的直径等。
(二)、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用符号____表示.
2.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___( );____( )。
3.1min=_s 1h=__min= _s
4.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要会正确的进行读数】
(三)、误差和错误
1.错误和误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只能想办法尽可能的减小。
2.减小就误差的方法: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如需测一物
体的长度,我们可以选用较长的刻度尺一次性测出
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取平均值时,要去掉测量中的错误数字】
3.误差产生的原因: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人;测量环境等
显然最小分度值越小的测量工具,测量的值越接近实际值,误差就越小。
如我们要测一个长度约为10米的木材的长度,一种是用一个长度超过10米的卷尺一次性测量得到;一种是用一个长度为1米的刻度尺进行多次测量求和得到。显然是第一种更精确,误差更小。
不同的人,对于估计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一把钢尺,在冬天和夏天测量黑板的长度显然是不一样的,因为钢尺受温度影响,在冬天和夏天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注意:实际测量中并不是测量工具越精密越好,而是要根据测量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测量工具。
(四)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方法一 ;方法二 .
2.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
3.速度
(1)作用: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的。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大小与运动快慢间的关系:物体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越快。
(4)物理意义:
如:xm/s: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x米
Xkm/h:物体在1小时内通过的路程为x千米
(5)计算公式:v=s/t
物体运动的速度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6)速度的单位
国际主单位:m/s,读作米每秒,“/”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常用单位为km/h,读作千米每小时。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m/s=3.6km/h
(7)速度大小的比较:在比较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时,必须把速度的单位化成相同单位才可以进行比较。
(五)直线运动;【运动的路线是直的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1)运动的路线是直的
(2)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是不变的
(3)任可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4)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5)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但可用v=s/t来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
(6)匀速直线运动的s、v、t两两之间的图像
思考:乙图中的直线的斜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丙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变速度直线运动的特点
(1)运动的路线是直的
(2)运动的速度是变的
(3)物理学中用平均速度来大致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但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4)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s/t;物体运动的平均
速度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
的时间。
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不等于简单的把速度相加取平均值。
(六)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
2.世界上没有一个绝对静止不动的物体。
3.我们平时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一个物体而言的,而这个物体就被称之物参照物。因此我们平常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同一个物体对于不同的物体而言,运动状态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因此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参照物的不同,物体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这就是物体和运动的相对性。
如:做在行驶的汽车的你,如果以车为参照物,你是静止的,如果选汽车的乘客,你还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公路两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你是运动的。
5.一个物体如果以自己为参照物,则永运是静止的。
6.参照物的选择一般性原则
(1)在研究地球上或地球附近的物体运动时,一般选固定在地球上或相对于地球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2)一般不选自身为参照物
(3)选题目中涉及到的物体为参照物。
如:闪闪红星中有这样一句词:巍巍青山两岸走,小小竹排江中游。则青山两岸走是以 为参照物;竹排江中游是以 为参照物。
云之西游而谓月之东驰。云西游是以 为参照物,而月东驰是以 为参照物。
7.两个物体之间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两个物体要做到同速同向运动。
(七)两个实验
实验一: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s/t
实验目的:学会使用刻度心和秒表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需要的器材:秒表、刻度尺、小车、斜坡、金属挡板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①检查器材是否齐全
②安装好斜面(如图),测量出S1(AB段路程)和S2(AC段路程),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A静止滑下到达中点B和底端C的时间t1、t2。
④利用公式v=s/t计算出小车通过前半段、后半段以及全程的平均速度V1、V2、V并记录在表格中。
⑤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结论。【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并且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
⑥实验结束,整理器材。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①斜坡的坡度要适中,不能太陡,防止小车下滑的速度太快,来不及记录时间,也不能太小,防止小车在斜坡上不能下滑或者下滑的速度太慢。②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要正确。要从车头(或车尾)量到车头(车尾),不可以从斜面顶端量到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
实验中各器材的作用:
刻度尺:测小车运动的路程
利表:测小车运动的时间
金属挡板:使小车在同一地点停下,便于记录时间
实验中误差分析:
【巩固训练:】
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完成下列问题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实验中所需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_________ ;
(2)每次实验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_________开始下滑;
(3)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目的是 ;若坡度太小,则 ;坡度太大,则 。
(4)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为tAC=2.6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 ;全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这三个速度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为 < < 。通过分析可知小车做 且速度越来
(5)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___ (选填“大”或“小”);
(6)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情况是【 】
(7)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前半程平均
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 _________ (用字母V1和V2表示)(8)小明同学在测量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B点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所用的时间,这样的做法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 ;
小王同学实验器材与小明一样,只是小王同学的坡度比小明略大一些,则小王同学所测得的各段的速度比小明的 (选填“大一些”、“一样大”、“小一些”)
右图是小王同学画出的小车从A点到C点运动情况的s﹣t图象其中能正确反映小车运动的图图线是_________(填序号).
(11)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 (用字母V1和V2表示)
(12)小张同学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v-t图像,如图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车从A处下滑,经过2s到达E点(图中未画出),则该小车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 m/s。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AE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时间tAE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V2(选填“>”“<”或“=”).
实验二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
实验目的:①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②经历借助图像处理实验数据、寻找
物理规律的过程。
(2)实验器材
秒表:记录气泡运动的时间。
刻度尺: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
玻璃管(长为100cm、直径为0.8cm):①使气泡在玻璃管中运动,确保气泡近似于直线运动;②玻璃管不能太短,否则气泡运动的时间短,不便于测量运动的时间;③玻璃管也不能太细,太细了气泡运动时受阻较大,会使气泡运动不顺畅,不便于得到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橡皮塞:起密封作用,防止玻璃管倾斜时有水从玻璃管中流出。
橡皮筋(或红线):用来标准气泡运动的起始位置和一些等距离的点。
清水:使气泡在清水中运动
红墨水:让水染色,使无色气泡与红色液体形成色度对比,有利于观察气泡的运动
坐标纸和铅笔:用来描述气泡运动的S-t图像,以便找出气泡的运动规律。
.【实验步骤】
1.利用刻度尺和橡皮筋在O、20 cm、40 cm、60 cm、80 cm处做标志.
2.在玻璃管内注水近满,并滴几滴红墨水,用橡皮塞塞住开口端,将玻璃管倒置后可看到一个小气泡从底部向上运动.将玻璃管翻转数次,熟悉气泡运动的情况,再使玻璃管保持竖直状态,准备进行实验测量.
3.如图所示,当气泡运动到O点时用秒表开始计时,分别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20 cm、40 cm、60 cm和80 cm处所用的时间.
4.把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并计算出各区间的时间和相应的速度.
【测量与记录】
按照所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数据处理】
方法1:列表法
1.根据记录数据完成表格中填充。
2.根据数据分析得到结论:①气泡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②气泡在每个区间内运动的速度是相同的。
方法2:图像法
1.以路程s为纵坐标,以时间t为横坐标,将测得的实验数据在图中标出来.
2.将所标出的四个点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即为气泡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像。
3.对图像的分析处理:若气泡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图像是一条直线,则可以认为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此直线的斜率的物理意义是:为气泡 。如果图像不为直线,则气泡则不是做 。
图像法的优点:
①能比较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容易得出物理规律;②能够减小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③能够较方便
地获得某些未经测量或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数值。
【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1.标记的起点O要离管底稍远些.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此时气泡运动的速度已趋于稳定,二是可留较长的时间启动秒表计时.
2.在用秒表测量时间之前,让玻璃管中的气泡运动几次,对其运动的快慢情况有一定的认识,以便有的放矢地测量运动时间.
3.为了减小测量中的误差,要使气泡尽可能运动的悭一些,方法是:使玻璃管倾斜放置。
4.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玻璃管中的气泡,当气泡运动到相应的点时,按下停表记录时间。
5.影响气泡运动快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玻璃管内径的粗细;玻璃管倾斜的角度;气泡的大小;玻璃管中的液体的种类等。
【课后思考】
①思考如何测量气泡通过20 cm、40 cm、60 cm、80 cm所用的时间.
②如何测定收录机中的磁带运动的速度?
巩固练习
1.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如图甲所示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判断依据是塞子相对于气泡,位置是 (填“改变”或“不变”)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8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
(3)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请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象.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4)分析实验数据或图象可得:气泡通过0cm~10cm、10cm~20cm…各区间的时间都是 ,运动的路程(s)和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为 .
2.如图甲所示,小明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发现气泡运动得较快,测量时间的误差较大。如何使气泡运动得慢一些 气泡的运动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小明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跟气泡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跟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坡角 有关于是小明课后找了几位同学一起探究“气泡运动的快慢与气泡的大小、坡角有什么关系”。得到的数据如下(玻璃管内径 8mm ,气泡通过路程为 80cm ,玻璃管内液体为水):
(1)实验中,小明将标有刻度的玻璃管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抬高,如图甲所示。为了完成实验,他还需要的器材有量角器、秒表、滴管、棉线和 ________ ;
(2)计时的起点“ 0 ”刻度线没有设定在玻璃管的底端,原因是 ;
(3)分析表一(或表二、表三)的数据,可以发现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坡角的变化关系是: _______ ;
(4)分析表中第 ________ (填表中实验序号)次实验数据可知,气泡运动的快慢与气泡的大小有关。在分析过程中,小明他们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____(类比法 / 转换法 / 控制变量法);
(5)要使气泡运动得慢一些,小明他们选择的气泡大小为 2cm ,坡角大小应为 ___( 5°/45°/90° );请你猜想气泡运动的快慢还可能与 _______ 有关。
典型例题:
1.如左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秒
解题点:对于停表而言,中间的小盘代表的分,外面的大盘代表的是秒,秒表计数是两个盘的计数之和。
2.某同学测出一支铅笔的长度为17.65cm,那么这支铅笔长度的准确值是____,估计值是 ,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
解题点:对于这种题,都是把它通过单位换算,将其换成小数点后只有一位有效数字,则这时的单位就是最小分度值的单位,小数点前数值为准确值,小数点后的为估计值。
3.某同学测量课本的厚度为6.4mm,课本一共是200页,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每张纸的厚度是____mm.
解题点:运动用的测量方法是:测多算少法,另外要注意的页与张是不同的,一张纸有两个页面。
4.如图所示,正确使用厚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是【 】
解题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中的刻度尺的正确旋转方法
5.(2023八上天门期中)如图所示,小明测量铅笔长度,其中正确的读数方法是____,这支铅笔的长度是 cm,其中使测量结果偏大的是 ,使
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选填“A”、“B”、“C”)。
解题点:刻度尺使用方法中的正确的读数;要有估读值,计数时视线要正确
5.小刚五次测量课本的宽度,记录结果;17.29cm、17.51cm、17.32cm、17.30cm、17.31cm,则课本宽度为【 】,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A.17.33cm B.17.30cm
C.17.305cm D.17.31cm
解题点:为了测小测量的误差,我们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但在计算平均值时测量错误的数值要舍弃,另外计算的结果小数点后面的位数要和原始记录的数据保持一致。结果采用四舍五入法。
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500m的路程共用8s,前200m做匀速运动,历时4s,后200m也做匀速运动,历时3s,那么这个物体做____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m,/s,第2s的速度是____m/s,第6s的速度是____m/s.
解题点: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7.我门使用的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最接近于【 】A.1dm B.1cm C.1mm D.1μm
解题点:对于估测类题目,所估测的结果必须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如与实际情况不符或与实际情况偏离较大,就是错误的。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
A.1.2cm /s B.1.2m /s
C.12cm /s D.12m1s
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1h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4m/s
C.中学生的平均身高约为200cm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10℃
8.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
A.3:2 B.3:1 C.3:4 D.4:3
解题点:对于速度、时间、路程类比例计算都可以使用下列关系式,带入结果,计算求得。
S甲/S乙=V甲/V乙×t甲/t乙
9.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以人为参照物,汽车【 】
A.向西运动 B.向东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解题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就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选定的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或方位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了,则物体就在运动,如果没有改变,则物体就处于静止状态。
10.放学了,甲、乙两同学并肩漫步在校园里,甲说乙是静止的,可以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甲 B.乙 C.树 D.路面
1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右图所示,下列
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12..根据如图所示的烟和小旗的运动方向,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都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都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13.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早上7:30—列火车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问: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测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中错误和误差都是可以避免的
B.测量长度时,只要仪器精密和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
C.计算平均值时,小数点后的位数越多就越准确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值后面写明所用的单位
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B.物体运动的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
C.物体运动的路程s与速度v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3.坐在逆水驶向上游的船中的乘客,若我们说他是静止的,则用来做参照物的是( )
A.河岸上的树 B.船舱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水
4.有这样一首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迎来,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首词句中以船为参照物来描述运动的一句是【 】
A.满眼风光多闪烁 B.仔细看山山不动
C.看山恰似走迎来 D.是船行
5.甲、乙两列火车,以甲为参照物,得出乙向东运动的结论,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的运动情况是 【 】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6.(2023八上·宁江期中)甲、乙同学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10-20s,甲相对于乙是静止的
B.0-15s,甲和乙平均速度相等
C.0,甲的速度一直小于乙
D.15~20s,甲距离乙越来越近
7.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8.(2022八上·岳池期中)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
9.甲、乙两辆车,沿平直的公路同向行驶。某一过程中它们的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车前10s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第7秒时甲乙两车的速度差是5m/s
C.第20秒时,两车的速度相同
D.8~10秒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远离甲车
10.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而两艘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的运动状态是【 】
A.A船肯定是静止的 B.B船可能是静止的
C.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D.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11.生命因运动而精彩。在一次体育课上,初二年级甲、乙两名同学在操场上沿同一直线向东运动,他们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在0~30s内,相遇3次
B.在6.5s时,v甲>v乙
C.在8~19s内,甲相对于乙向西运动
D.在19s~30s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12.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1)某同学的身高是16.2___.(2)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
(3)连云港拦海大堤全长约7000__.
(4)优秀运动员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36___.
13.如图甲所示,1元硬币直径的测量值是__cm;如图乙所示,司机回答乘客的话是以__为参照物,而马路旁小朋友的赞叹又是以___为参照物.
14.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10s内通过的路程是40m,它的速度是____,15s内通5过的路程是___,它在第20s内通过的路程是__.
15.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为了他人的安全同时也能保障自己的安全.从标志牌上看,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威海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用 h才能到达威海.
16.某同学测出一木块长29.58cm,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mm,估计值____mm .
17.同学们乘坐株洲市“杨莉”专线公交车时总听到播音员温柔的声音:“10m车厢是一个温馨的家,请您爱护车内环境卫生,主动为您身边的老、弱、病、残让座……”上班高峰期,若此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约为2s,公交车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m/s,路标相对于公交车是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18.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它们的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汽车____(填“甲”或“乙”)处于静止状态.
19.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统一规格的各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时的速度,要求:
(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
(2)说明测量方法.
20.一列火车以45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000m的铁桥,若整列火车全部通过铁桥所用的时间为96s,则该火车的长度为多少 整列火车在桥上的时间为多少
21.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新世纪广场后,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的图像如图所示.问:
(1)小刚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2)小刚从家到新世纪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在步行期间20s内通过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