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光学实验(答案)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光学实验
一、实验题
1.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小明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50cm刻度处,蜡烛放在光具座10cm刻度处。点燃蜡烛进行实验,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在1—6次实验中,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且随着像距的变大,所成的像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小明也可得出: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 cm。
(3)如图乙所示,ab是光源S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经过凸透镜的焦点F,S'是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利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确定光源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线ab的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 )
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cm) 40 35 30 25 20 15
像距(cm) 13.5 14 15 16.7 20 30
2.勤于动手的小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像一定是倒立、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是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在光屏上______清晰的像(填“有”“无”),此成像与平面镜成像的性质相比,是______(填“相同”“不相同”)的。
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利用平行光源、蜡烛、光具座、凸透镜、光屏(中心位置载有光敏电阻,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或光斑越小光敏电阻的阻值越小)、电流表、开关、电源完成实验。实验前将平行光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电流表、开关、电源、组装成如图1所示。
(1)闭合开关,当光屏逐渐靠近凸透镜时,电流表示数随光屏透镜间距离的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平行光源换成蜡烛放到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所成清晰的像是倒立的,____的实像。
(3)在步骤(2)中成清晰的像后,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对调蜡烛和光屏位置,电流表示数将____________。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同时移动蜡烛和光屏,且光屏上始终成清晰的像,在移动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减小,则蜡烛是向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4.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1)将两块硬纸板A和B粘接起来,能沿ON折转,并将它们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左图所示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向O点,这时,站在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出现在纸板 _____(选填“A”或“B”)上,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2)如右图所示,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转,实验时,在纸板B的 _____(选填“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这现象说明了,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_____。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出现最清晰的像则该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_;
(2)如果想进一步验证物体在一倍焦距内成像的特点,应该将烛焰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接下来应该的操作是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
(2)在此实验中: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____;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白卡片,则白卡片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虚、实)像;
(3)小磊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选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凸透镜的_______上;
(2)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种成像规律可以应用在_______上(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若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时,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不到蜡烛的像,这是因为所成的像在凸透镜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为了看到这个像,眼睛应在透镜的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向透镜方向观察。
8.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林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可折的纸板E和纸板F(转轴为ON)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镜面上的O点,并将纸板F绕ON前后翻折,这样操作是为了探究______。多次改变入射角,观察并记录反射角的大小。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实验时,若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反射角为______度。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45° 45°
3 60° 60°
9.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已被人类广泛使用.例如太阳能路灯,其核心部件是光电板.某兴趣小组提出了一个问题:影响光电板吸收太阳能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们对这个问题有如下猜想:
猜想1:影响光电板吸收太阳能的多少可能与光电板的光照时间有关;
猜想2:影响光电板吸收太阳能的多少可能与光电板的面积有关;
猜想3:影响光电板吸收太阳能的多少可能与光电板的颜色有关.
根据以上猜想,他们设计好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探究,步骤如下:
A.先选用相同的三块0.1m2的光电板,在其表面都涂上黑色,正对太阳光,照射时间分别为10min、20min、30min,光电板吸收的能量被储存,让它们对相同的LED灯 供电,并记录发光时间于下表中;
B.再选用0.2m2、0.3m2两块光电板,在其表面都涂上黑色,正对太阳光,照射时间都为10min,光电板吸收的能量被储存,让它们对相同的LED灯供电,并记录发光时间于下表中;
C.然后再选用相同的两块0.1m2的光电板,在其表面分别涂上绿色和白色,正对太阳光,照射时间都为10min,光电板吸收的能量被储存,让它们对相同的LED灯供电,并记录发光时间于下表中;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序号 光电板的面积 (m2) 光照时间 (min) 光电板表面 所涂颜色 LED灯的发光时间 (min)
1 0.1 10 黑色 30
2 0.1 20 黑色 60
3 0.1 30 黑色 90
4 0.2 10 黑色 60
5 0.3 10 黑色 90
6 0.1 10 绿色 20
7 0.1 10 白色 5
(1)由表中 _____(填上表中的序号)三组数据对猜想1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是:光电板吸收太阳能的多少与光电板的光照时间有关。
(2)由表中1、4、5三组数据能对猜想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是 _____。
(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制作太阳能光电板用 _____色最好。
(4)综合分析可知,影响光电板吸收太阳能多少的因素有光照时间、光电板的面积、表面所涂颜色,你觉得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_____(写出一种即可)。
1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实验前,需要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这张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实验时,将蜡烛1放在玻璃板前,把另一个小题的蜡烛2放到玻璃板的另一侧,边移动、边观察,使它与1的像重合,蜡烛2的位置即是_____________的位置。
(3)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______位置放一个光屏(选填“蜡烛1”或“蜡烛2”),并在图中的___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选填“A”“B”“C”或“D”)。
11.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入射角 600 500 400 300 200 00
反射角 600 500 400 600 200 00
(1)实验时,将光屏_____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
(2)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_____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_____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12.小芳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她首先按如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和H'点是2倍焦距处.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选填“上”或“下”)调;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选填“左”或“右”)移动,这次成的是倒立、____的实像.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生活中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图甲中成像原理制成的;
(2)如图乙,线段AB为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关系,则凸透镜焦距为 ___________cm;
(3)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不改变图甲中蜡烛和透镜位置:
①若将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镜面较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___________(选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了;
②若将凸透镜换成镜面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则需将屏______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比 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了。
14.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标尺上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恰好在光屏成清晰的像,该凸透镜焦距为10m.
(1)实验前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燃烧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_____移动,要使像成在光屏的正中央的方法是将光屏向_____移动.(均选填“上”或“下“)
(2)实验时,小明在蜡烛与光屏间贴近凸透镜的地方加了一个“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就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后,又重新获得了清晰的像,则加上的“眼镜”是用来矫正_____(选填“近视”成“远视”)眼的.
(3)2017年昆明火车站开启了刷脸进站模式,刷脸机是通过摄像机捕捉人脸信息来识别顾客的,人脸到摄像机镜头的距离应保持在_____(选填“二倍焦距以外”、“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或“一倍焦距以内”),成一个清晰、倒立、_____的实像,如果想使摄像机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人向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摄像机镜头方向移动.
15.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
(2)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____;
(3)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它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
(4)该小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是因为平面镜_______,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16.小明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一些探究活动.
(1)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他用手指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这时观察到光屏上_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指尖的像,光屏上烛焰的像会变_______(填“亮”或“暗”)些.
(2)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烛焰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片是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片,这种眼镜片对光线有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17.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其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烛焰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烛焰距凸透镜6cm时,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与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18.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____ (选填“垂直”或“不垂直”).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 反射.
(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______ .
(3)小明接下来像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你认为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_ .
参考答案:
1. 变大 10
2. 缩小 照相机 有 不相同
3. 10 放大 变大 靠近
4. B 漫 上半部分 同一平面内
5. 倒立、缩小的实像 向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为止
6. 确定像的位置 比较像和物大小 不能 虚 不变
7. 主光轴上 缩小 照相机 左 右
8. 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0
9. 1、2、3 在光照时间相同、光电板的颜色相同时,光电板的面积越大,光电板吸收的太阳能越多 黑 光电板吸收太阳能多少还可能与光照强度有关
10. 用来标记物、镜与像的位置 蜡烛1的像 蜡烛2 B
11. 竖直 同一平面内 4 平面镜
12.上 右 放大
13. 投影仪 10 变暗 向左 变小
14. 同一高度 上 上 远视 二倍焦距以外 缩小 靠近
15. 相同 相等 相等 垂直 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 不透光
16. 不会 暗 近视 发散
17. 同一高度 使像呈在光屏中央 倒立 照相机 不能
18. 垂直 漫 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将板B沿ON向后折(向前折),看其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期末常考易错检测卷-英语三年级上册译林版(三起)(含答案)

下一篇: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苏教版2022-2023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12月月考三年级数学(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