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3题)
1.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N2+3H22NH3,下列说法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是
A.反应物浓度等于生成物浓度
B.容器中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C.单位时间生成nmolN2,同时生成3nmolH2
D.H2的生成速率等于NH3的生成速率的1.5倍
2.中学常见反应2NO(g)+O2(g)2NO2(g)实际由2个基元反应构成,反应①:2NO(g)N2O2(g) K1;反应②:N2O2(g)+O2(g)2NO2(g) K2。其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温度升高,NO(g)与O2(g)反应生成NO2(g)的速率会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能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
B.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①决定
C.总反应的平衡常数K=
D.温度升高,总反应速率降低,可能原因是c(N2O2)减少使反应②速率降低造成
3.图1是两个容积均为的恒容容器,现向甲中充入、,乙中充入、,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实验测得容器乙中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时甲容器中A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达平衡时,两容器中平衡常数:K甲>K乙
C.将乙容器升温可使两容器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相同
D.平衡时甲中0.5mol/L<c(A)<1mol/L
4.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H2(g)、2molI2(g)发生反应H2(g)+I2(g)2HI(g),下列说法中不能确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C.有1molI—I键形成,同时有2molH—I键形成
D.混合气体中H2与I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恒定
5.利用合成二甲醚的反应:。将和充入密闭容器中,测得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平衡时,二甲醚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常数会减小
C.平衡时,、条件下的正反应速率小于、条件下的逆反应速率
D.、条件下,若,此时
6.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压体系的颜色加深,可利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B.该反应逆反应的活化能比正反应的活化能高
C.和总键能小于和的总键能
D.使用催化剂可降低过渡态的能量,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7.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适量CO和H2O(g),发生反CO(g)+H2O(g)CO2(g)+H2(g) △H=-41.2kJ mol-1,CO平衡转化率与起始投料比、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B.越大,CO的平衡转化率越大
C.T1>T2>T3
D.增大压强,该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8.冬天,冰冻了的衣服放在室内也能晾干(如图所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熵变、焓变和自发性与冰冻的衣服被晾干一致的是
A.
B.
C.
D.
9.100℃时,将0.1 mol N2O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 的恒温槽中,烧瓶内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2NO2 (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②NO2生成速率与NO2消耗速率相等
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⑤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①③⑦ B.①④⑧ C.①②⑤ D.④⑥⑧
10.一种将丙烷转化为丙烯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有利于消除排放,变废为宝
B.反应的总方程式为
C.是反应的中间体
D.增加的量有利于提高的转化率
1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X,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s 0 50 100 150
5.00 3.52 2.50 2.5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50s内,
B.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C.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若,则
D.时,的平衡常数为
12.反应Si(s)+3HCl(g) SiHCl3(g)+H2(g);ΔH=-225 kJ·mol-1可用于粗硅的提纯。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反应1 mol Si需断裂4 mol Si—Si键
B.该反应在任何条件下均能自发进行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13.在一定温度下,向1L的容器中充入Fe2O3(s)和CO(g)各1mol,发生反应:Fe2O3(s)+3CO(g)2Fe(s)+3CO2(g)。CO(g)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时间/s 0 10 20 30 40
CO物质的量/mol 1 0.7 0.5 0.4 0.4
A.前10s内用CO表示该反应速率为v(CO)=0.03mol·L-1·s-1
B.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3.375
C.40s时,升高温度再次达到平衡时,n(CO)=0.5mol,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40s时,向该容器中充入1molCO,再次达到平衡后,CO的转化率减小
二、填空题(共10题)
14.关于N2(g)+3H2(g)2NH3(g) △H1 kJ/mol,满足如下图象:
(1)根据图判断H1 0,T3 T4。(填“>”“<”“=”)
(2)若温度为T1且容器为2L的密闭容器下中,发生合成氨的反应,起始时通入2mol的N2和6mol的H2,10分钟达到平衡状态,此时NH3的体积分数为60%。则0到10min内用H2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为 mol/(L·min),N2的转化率为 ,反应开始和平衡状态体系的压强之比等于 。
(3)若第(2)小问中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再通入1molN2和3mol的H2,则H2的转化率为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5.已知:CO(g)+ 2H2(g)CH3OH(g),经测不在定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
温度(℃) 250 300 350
K 2.041 0.270 0.012
(1)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放热”).
(2)假设该反应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2v正(H2)=v逆(CO)
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E.容器内温度不变 F.c(CO):c(H2):c(CH3OH)=1:2:1
(3)若某温度下,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为c(CO)=0.4 mol·L-1、c(H2)=0.4 mol·L-1、c(CH3OH)=0.8 mol·L-1, 则此时的温度 ;
A.小于250℃ B.在250℃~300℃之间 C.在300℃~350℃之间 D.大于350℃
(4)某温度下,在体积固定的1L的密闭容器中将1 mol CO和2 mol H2混合,测得不同时刻的反应前后压强关系如下:
时间(min) 5 10 15 20 25 30
压强比(P后/P前) 0.98 0.90 0.80 0.70 0.70 0.70
则0~15 min,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H2)= mol·L-1·min -1,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保留两位小数)。
16.由于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如何降低大气中的含量并加以开发利用,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如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的变化。
(1)该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 。
(2)温度降低,平衡常数K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和3mol,测得和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的转化率为 ,平衡常数 。
(4)下列措施中能使(3)题中增大的有__________。(填字母)
A.降低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将从体系中分离 D.充入,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17.低能耗高效率的合成氨技术开发是实现氨燃料化利用的基础。探索新型合成氨技术是该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哈伯合成氨在较高温度下以氢气做氢源,氢气可由天然气制备:CH4(g)+H2O(g) CO(g)+3H2(g)
(1)为提高CH4的平衡转化率,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
A.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B.采用较高的温度
C.采用较高的压强 D.延长反应时间
(2)在1L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CH4和1.0molH2O进行反应,加热时容器内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至900K,若容器内n(CO)=0.1mol,此时反应 (填“正向进行”“逆向进行”“处于平衡状态”),若保持900K,达到平衡时再往容器内充入0.1molHe,v正 (填“增大”“减小”“不变”)(已知:900K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2)
18.化学反应的快慢(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C(s)+CO2(g)2CO(g)不再发生变化时: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⑤混合气体的颜色,⑥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⑦某种气体的百分含量。能说明C(s)+CO2(g)2CO(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②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下式:3c(CO2)·c(H2)=5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③若830℃时,向容器中充入1molCO、5molH2O,反应达到平衡后,其化学平衡常数K 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④若1200℃时在某时刻平衡体系中CO2、H2、CO、H2O的浓度分别为2mol·L-1、2mol·L-1、4mol·L-1、4mol·L-1,则此时上述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为 (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19.氢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是人类赖以生活的重要能源。盖斯定律认为: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多步完成,整个过程的总热效应相同。试运用盖斯定律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i)A+B→X(△H>0);(ii)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填字母)。
(2)①乙烯与HCl气体催化加成反应的能量与反应历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步反应比第一步的快 B.第一步的逆反应活化能比第二步的小
C.两步反应的均小于0 D.增大压强可以使该反应的增大
②乙烯与HCl生成C2H5Cl的总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已知:H2O(g)=H2O(l) △H1=-Q1kJ·mol-1
C2H5OH(g)=C2H5OH(1) △H2=-Q2kJ·mol-1
C2H5OH(g)+3O2(g)=2CO2(g)+3H2O(g) △H3=-Q3kJ·mol-1
则C2H5OH(l)+3O2(g)=2CO2(g)+3H2O(l)的△H= kJ·mol-1;若将23g液态无水酒精完全燃烧,并恢复到室温,则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 。
20.CO可用于合成甲醇,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1)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CO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如图一所示,则该反应的焓变ΔH 0(填“>”、“<”或“=”)。
(2)某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和4molH2,经测得CO和CH3OH(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二所示。则0~10min内v(CH3OH)= ,增加CO平衡转化率的方法有 (任写一条)。
(3)为研究在230℃、250℃和270℃三种温度下合成甲醇的规律,在容积为1L的恒容容器中,测得三种温度下H2和CO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与CO平衡转化率的关系如图三所示,则曲线z对应的温度是 ℃;该温度下,对应b点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
21.六氨合钴{化学式:}溶液可用于脱除烟气中的,用活性炭作催化剂、水作还原剂可实现的再生,维持溶液脱除的能力,可能机理如图-1所示。
已知:活性炭表面既有大量的酸性基团,又有大量的碱性基团。溶液的对活性炭表面所带电荷有影响。时带负电荷,越高,表面所带负电荷越多;时带正电荷,越低,表面所带正电荷越多。
(1)由步骤(ii)可知活性炭表面有大量的 (填“酸性”或“碱性”)基团。
(2)写出步骤(iii)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3)一定温度下,对再生反应的影响如图2所示。
①当时,的转化率随的减小而降低的原因是 。
②当时,的转化率随的增大而降低的原因是 。
(4)一定下,反应相同时间,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能的原因是 。
22.金属钛(Ti)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工业领域有着重要用途。目前生产钛的方法之一是将金红石(TiO2)转化为TiCl4,再进一步还原得到钛。回答下列问题:
(1)TiO2转化为TiCl4有直接氯化法和碳氯化法。在1000℃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平衡常数如下:
(i)直接氯化:TiO2(s)+2Cl2(g)=TiCl4(g)+O2(g) △H1=+172kJ mol-1,Kp1=1.0×10-2
(ii)碳氯化:TiO2(s)+2Cl2(g)+2C(s)=TiCl4(g)+2CO(g) △H2=-51kJ mol-1,Kp2=1.2×1012Pa
①对于直接氯化反应:增大压强,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直接氯化的反应趋势远小于碳氯化,其原因是 。
(2)在1.0×105Pa,将TiO2、C、Cl2按物质的量比1∶2.2∶2进行反应。体系中气体平衡组成比例(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①反应C(s)+CO2(g)CO(g)的平衡常数Kp(1400℃)= Pa(≈8.5)。
②图中显示,在200℃平衡时TiO2几乎完全转化为TiCl4,但实际生产中反应温度却远高于此温度,其原因是 。
(3)TiO2直接氯化和碳氯化都属于“气—固”反应,工业生产中有利于“气—固”充分接触的措施是 。
23.CH4–CO2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和H2),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应则使积碳量减少。相关数据如下表:
积碳反应 CH4(g)= C(s)+2H2(g) 消碳反应 CO2(g)+ C(s)= 2CO(g)
ΔH/(kJ·mol 1) 75 172
活化能/ (kJ·mol 1) 催化剂X 33 91
催化剂Y 43 72
由上表判断,催化剂X Y(填“优于”或“劣于”),理由是 。在反应进料气组成、压强及反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某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升高温度时,下列关于积碳反应、消碳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速率(v)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标号)。
A.K积、K消均增加 B.v积减小,v消增加
C.K积减小,K消增加 D.v消增加的倍数比v积增加的倍数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由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未知,不能由反应物浓度等于生成物浓度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A错误;
B.容器中N2、H2、NH3浓度之比可能为1:3:2,也可能不等,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B错误;
C.单位时间生成nmolN2,同时生成3nmolH2都指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平衡,故C错误;
D.H2的生成速率等于NH3的生成速率的1.5倍,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达到平衡,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A.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对平衡无影响,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反应②的活化能较大,则反应②速率较慢,慢反应决定总反应速率快慢,故B错误;
C.总反应=反应①+反应②,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K=,故C错误;
D.由图像可知上述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则温度升高会使平衡逆向移动,而反应①为快反应,导致c(N2O2)减少对速率的影响大于温度对速率的影响,从而使决速步速率降低,则总反应速率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3.D
【详解】A.由图2可知,平衡时乙容器内A的转化率为,而甲容器相当于将乙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则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右移,A的转化率增大,所以平衡时甲容器中A的转化率大于50%,故A错误,
B.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两容器中的反应是相同温度下达到的化学平衡状态,所以平衡常数K甲=K乙,故B错误;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将乙容器单独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可能使乙容器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内的相同,故C错误;
D.由图2可知,平衡时乙容器内A的转化率为,而甲容器相当于将乙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则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右移,A的转化率增大,所以平衡时甲容器中A的转化率大于50%,即平衡时甲容器中0.5mol/L<c(A)<1mol/L,故D正确;
答案为D。
4.B
【详解】A.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c(I2)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项不符合题意;
B.因为容器中气体的总质量恒定,而反应过程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故反应过程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B项符合题意;
C.有1mol I—I键形成,同时有2mol H—I键形成,即逆反应速率等于正反应速率,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不符合题意;
D.反应时H2和I2消耗的物质的量相同,初始时H2和I2的物质的量不同,若H2与I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恒定,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5.D
【详解】A.由题意知的,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平衡均正向移动,二甲醚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再根据题图可得出,,A错误;
B.平衡常数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一定时,不变,B错误;
C.反应达到平衡时,,由于,,则平衡时,、条件下的正反应速率大于、条件下的逆反应速率,C错误;
D.、条件下平衡时,二甲醚的物质的量分数为,若,二甲醚的物质的量分数为,反应正向进行,则,D正确;
故选:D。
6.A
【详解】A.加压,平衡不移动,加压时由于容器体积减小,NO2的浓度增大,体系的颜色加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项错误;
B.根据图象可知,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B项正确;
C.该反应的 H=209kJ/mol-348kJ/mol=-139kJ/mol<0,说明反应物N2O(g)和NO(g)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N2(g)和NO2(g)的总键能,C项正确;
D.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即降低过渡态的能量,使更多的分子成为活化分子,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项正确;
答案选A。
7.B
【详解】A.根据题目信息,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且容器恒容,反应过程中密度不会发生变化,密度不变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A错误;
B.理论上仅增加H2O,上述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CO转化率增大,即越大,CO的平衡转化率越大,从图像中也可以看出此关系,B正确;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其他条件相同,温度越高,CO转化率越低,,C错误;
D.该反应方程式左右两边气体体积相等,压强改变平衡不移动,D错误;
故答案为:B。
8.D
【解析】晾衣服的过程中固态水升华成气态水,为吸热过程,则ΔH>0;固态变为液体为熵增加的过程,则ΔS>0;室温下能自发,说明室温时满足ΔH-TΔS<0。
【详解】A.C的燃烧为放热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双氧水分解为放热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固体增多,为熵减小的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气体增多,为熵增反应,且该反应室温下可以自发,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9.B
【详解】①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都为1:2,所以不能证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①错误;
②NO2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能证明达到平衡状态,故②正确;
③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当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所以压强就不再改变,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③正确;
④根据质量守恒,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质量都不再改变,所以不能证明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④错误;
⑤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所以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⑤正确;
⑥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说明NO2浓度不变,所以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⑥正确;
⑦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气体物质的物是变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烧瓶内气体质量始终不变,根据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变量,所以当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⑦正确;
⑧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烧瓶内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⑧错误;
综上,不能说明上述反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④⑧,故答案选B。
10.D
【详解】A.根据机理图,CO2转化成CO,CO可以作为燃料,因此该反应有利于消除CO2的排放,变废为宝,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反应机理图,通入C3H8和CO2,产生C3H6、CO和H2O,总反应为,故B说法正确;
C.CrO3作催化剂,Cr2O3为中间体,故C说法正确;
D.CrO3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故D说法错误;
答案为D。
11.C
【详解】A.根据表中数据,50s内,,A正确;
B.根据表中数据分析,100s时体系达到平衡状态,X转化了2.50,生成Y的浓度为2.50×=5,生成Z的浓度为2.50×=1.25,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B正确;
C.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若,则,C错误;
D.时,的平衡常数与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根据B选项的分析,其值为,D正确;
故选C。
12.C
【详解】A.晶体硅是空间网状结构,每个硅原子连接周围4个硅原子,所以每个Si—Si键由两个Si原子共同构成,故1单位硅单质有2单位Si—Si键,则每反应1 mol Si需断裂2 mol Si—Si键,故A错误;
B.该反应是一个熵减的反应,需满足才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
C.因为Si为固体,不计入平衡常数计算,因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故C正确;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进行,即逆向进行,将降低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3.D
【详解】A.前10s内 c===0.3mol/L,v===0.03mol·L-1·s-1,A正确;
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30s时反应达到平衡,根据题意可列出三段式:
平衡常数K==3.375,B正确;
C.升高温度再次达到平衡时,n(CO)=0.5mol,CO增多,说明升温后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放热,C正确;
D.由于该反应体积不变,且前后气体物质的系数相等,平衡后向该容器中充入1molCO,因此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是等效的,因此CO的转化率不变,D错误;
故选D。
14. < < 0.225 75% 8:5 增大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分析,对于题干图象我们采用“定一议二法”进行分析即可解题,对于化学平衡的计算利用三段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1)根据图1可知T1时首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温度是T1>T2,温度高氮气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H1<0;在压强相同时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氨气的百分含量降低,所以T3<T4,故答案为:<;<;
(2) 根据三段式分析可知: ,则 =60%,解得x=1.5,则0到10min内用H2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为=0.225 mol/(L·min),N2的转化率为=75%,恒温恒容下,容器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反应开始和平衡状态体系的压强之比等于(2mol+6mol):(2-x+6-3x+2x)=8mol:(8mol-2×1.5mol)=8:5,故答案为:0.225;75%;8:5;
(3)若第(2)小问中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再通入1molN2和3mol的H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H2的转化率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15. 放热. ABE A 0.04 45% 0.68(保留两位小数)
【详解】试题分析:(1)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平衡逆向移动;(2)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3)平衡时测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为c(CO)=0.4 mol·L-1、c(H2)=0.4 mol·L-1、c(CH3OH)=0.8 mol·L-1,计算平衡常数,根据平衡常数判断温度;(4)根据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 利用“三段式”计算15 min时氢气的物质的量,根据 计算氢气的反应速率;20 min时压强保持不变,达到平衡状态,利用“三段式”计算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再计算CO的转化率、平衡常数;
解析:(1)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放热;
(2)A.该反应物质的量、温度都改变,所以压强是变量,容器中压强不变一定平衡,故A正确;; B.根据平衡定义,混合气体中c(CO)不变一定平衡,故B正确; C.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v正(H2)=2v逆(CO) 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根据 ,容器体积、气体质量都不变,所以密度是恒量,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一定平衡,故D错误; E、反应放热,温度是变量,容器内温度不变一定平衡,故E正确; F、c(CO):c(H2):c(CH3OH)=1:2:1时,浓度不一定保持不变,故F错误。
(3)平衡时c(CO)=0.4 mol·L-1、c(H2)=0.4 mol·L-1、c(CH3OH)=0.8 mol·L-1,则> 2.041,根据平衡常数,温度小于250℃,故A正确;(4)根据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15 min时气体总物质的量是
1-x+2-2x+x=2.4
x=0.3mol
根据 ,氢气的反应速率 mol·L-1·min -1 ;20 min时压强保持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根据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20 min时气体总物质的量是
1-x+2-2x+x=2.1
x=0.45
CO的转化率= ;
平衡常数0.68 ;
点睛:容器中变量不变时一定达到平衡状态。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温度是变量,当温度不变时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16.(1)
(2)增大
(3) 75%
(4)AC
【详解】(1)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故填;
(2)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故填增大;
(3)如图可知,10min达到平衡时,,,则平衡时,,用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的转化率为,平衡常数,故填;75%;;
(4)A.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减小,增大,故A选;
B.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不变,故B不选;
C.将从体系中分离,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减小,增大,故C选;
D.充入,使体系总压强增大,但是容积不变,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不变,故D不选;
故选AC。
17.(1)B
(2) 正向进行 不变
【解析】(1)
A.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加入催化剂,CH4的平衡转化率不改变,A错误;
B.由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较高温度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CH4的平衡转化率提高,B正确;
C.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提高应,较高压强下,平衡逆向进行程度较大,CH4的平衡转化率减小,C错误;
D.延长反应时间并不能改变反应的限度,CH4的平衡转化率不改变,D错误;
故选B。
(2)
在1L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CH4和1.0molH2O进行反应,温度升高至900K,若容器内n (CO) =0.1mol,则
Qc===0.03
(2) 吸热 700℃ 等于 逆反应方向
【解析】(1)
反应C(s)+CO2(g)=2CO(g)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且反应物中C为固体;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①符合题意;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②符合题意;
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则同一物质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衢状态,③符合题意;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同一物质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状态,④符合题意;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一直无色不变,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⑤不符合题意;
⑥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能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不一定达平衡状态,⑥不符合题意;
⑦某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不变,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⑦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⑦符合题意;
故选①②③④⑦。
(2)
①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②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3c(CO2)·c(H2)=5c(CO)·c(H2O),则K===0.6,此时的温度为700℃;
③化学平衡常数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温度为830°C时,向容器中充入1molCO、 5molH2O,反应达到平衡后,其化学平衡常数K不变,仍为1;
④1200℃时在某时刻平衡体系中CO2、H2、CO、H2O的浓度分别为2mol·L-1、2mol·L-1、4mol·L-1、4mol·L-1,则浓度商Qc= ==4> K=2.6,所以化学平衡逆向移动;
19.(1)D
(2) AB 放热
(3) Q2-Q3-3Q1 kJ
【详解】(1)A+B→C是放热反应,即A+B总能量高于C,第一步反应是吸热反应,A+B的总能量低于X,第二步是放热反应,X的能量高于C,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①A.活化能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慢,由图可知,第二步的活化能比第一步小,第二步反应速率比第一步快,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第二步的逆反应活化能比第一步逆反应活化能大,故B正确;
C.第一步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第二步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ΔH<0,故C错误;
D.对于确定的体系,ΔH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压强无关,故D错误;
答案为AB;
②根据图像可知,乙烯与HCl总能量高于C2H5Cl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
(3)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H3-ΔH2+3ΔH1可以推出目标反应方程式,ΔH=(Q2-Q3-3Q1)kJ/mol,46g液态无水酒精燃烧放出热量为(Q3-Q2+3Q1)kJ,因此23g液态无水酒精完全燃烧,恢复室温,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kJ;故答案为Q2-Q3-3Q1;kJ。
20.(1)<
(2) 0.075mol·L-1·min-1 增大压强、充入H2、及时分离出CH3OH、降温
(3) 270 4
【详解】(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T2温度下先达到平衡,所以T2温度更高,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
(2)据图可知0~10min内Δn(CH3OH)=1.50mol,容器体积为2L,所以v(CH3OH)==0.075mol·L-1·min-1;该反应为气体系数之和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大CO平衡转化率;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可以增大CO平衡转化率;增加H2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大CO平衡转化率;
(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投料比相同时,温度越低CO的转化率越大,所以温度x<y<z,所以曲线z对应的温度是270℃;a、b两点温度相同,则平衡常数相同,a点投料为1.5molH2、1molCO,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50%,即平衡时Δn(CO)=1mol×50%=0.5mol,容器内n(CO)=0.5mol,根据方程式可知此时n(H2)=1.5mol-2×0.5mol=0.5mol,n(CH3OH)=0.5mol,容器体积为1L,所以平衡常数K==4。
21.(1)酸性
(2)
(3) pH越低,活性炭表面所带正电荷越多,与静电斥力增加,不利于的催化还原 增加,的解离受到抑制,不利于的催化还原
(4)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有利于反应的转化率;提高温度有利于的解离,从而有利于的还原;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有利于反应产物氧气的脱除,而氧气在活性炭表面的大量吸附不利于的还原(温度升高有利于溶质在微孔的扩散等合理答案均可)
【详解】(1)由步骤(ⅱ)可知有Co3+产生,所以活性炭表面有大量的酸性基团。
(2)步骤(ⅲ)中Co3+被还原为Co2+,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3)①由于pH越低,活性炭表面所带正电荷越多,与静电斥力增加,不利于的催化还原,因此当时,的转化率随的减小而降低。
②由于增加,的解离受到抑制,不利于的催化还原,所以当时,的转化率随的增大而降低。
(4)由于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因此有利于反应的转化率;提高温度有利于的解离,从而也有利于的还原;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有利于反应产物氧气的脱除,而氧气在活性炭表面的大量吸附不利于的还原,因此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2.(1) 不 变大 直接氯化的体系是气体分子数不变、且是吸热过程,而碳氯化反应气体分子数增加,△H小于0,是熵增、放热过程,熵判据与焓判据均是自发过程
(2) 850 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在相同时间内得到更多的TiCl4产品,提高效益
(3)将固体粉碎后加入反应容器,鼓入Cl2吹起固体反应物,使固体粉末“沸腾”
【详解】(1)①对于直接氯化反应,反应后气体分子数不变,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大压强,平衡往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即平衡不移动;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往吸热方向移动,即向右移动,则平衡转化率变大;
②碳氯化的反应趋势远大于直接氯化,因为碳氯化反应气体分子数增加, H小于0,是熵增、放热过程,熵判据与焓判据均是自发过程,而直接氯化的体系气体分子数不变、且是吸热过程;
(2)①从图中可知,1400℃,体系中气体平衡组成比例CO2是0.05,TiCl4是0.35,CO是0.6,Cl2是0,反应C(s)+CO2(g)=CO(g)的平衡常数Kp(1400℃)===850;
②实际生产中需要综合考虑反应的速率、产率等,以达到最佳效益,实际反应温度远高于200℃,就是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在相同时间内得到更多的TiCl4产品,提高效益。
(3)固体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反应接触面积越大。有利于TiO2 – C“固-固”接触,可将两者粉碎后混合,同时鼓入Cl2吹起固体反应物,使固体粉末“沸腾”,增大接触面积。
23. 劣于 相对于催化剂X,催化剂Y积碳反应的活化能大,积碳反应的速率小;而消碳反应活化能相对小,消碳反应速率大 AD
【详解】积碳反应中,由于催化剂X的活化能比催化剂Y的活化能要小,所以催化剂X更有利于积碳反应的进行;而消碳反应中,催化剂X的活化能大于催化剂Y,所以催化剂Y更有利于消碳反应的进行;综合分析,催化剂X劣于催化剂Y。由表格可知积碳反应、消碳反应都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右移,K积、K消均增加,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均增大,从图像上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是减小的,所以v消增加的倍数要比v积增加的倍数大,故选A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